再见仍是朋友
Enklava,飞地,Enclave,Енклава
导演:戈兰·拉多万诺维奇
主演:菲利普·舒巴里奇,丹尼斯·穆里奇,内博伊沙·格洛戈瓦茨,安妮卡·多布拉,米奥德拉格·克里沃卡皮奇,戈兰·拉达科维奇,昆·拉杰萨,梅托·约瓦诺夫斯基,米
类型:电影地区:塞尔维亚,德国语言:塞尔维亚语,德语,阿尔巴尼亚语,意大利语年份:2015
简介:在科索沃地区的一个小地方,只有十岁的Nenad和他的父亲、爷爷,还有东正教的牧师和30岁的教师几个人在这里生活,Nenad是学校里唯一的学生,每天都由维和部队的车辆把他从父亲的农场送到学校,Nenad渴望有同龄的孩子与他一起玩耍。一天,他从装机车的缝隙看到了两个与他同龄的阿尔巴尼亚男孩,其中十三岁的牧羊人Bash..详细 >
仇恨大多数时候都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
045/2016
以后能别看这类地区的东西尽量别看,太恶心了
看到最后居然看哭了,好好一个孩子,就算到大城市以后他面临的是未知的藐视和苦难,路还这么长,相较之下在小镇发生的这些却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再见仍是朋友,愿你们都成长成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男人!
7.9,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前国米名宿斯坦科维奇球衣上镜。两篇作文中间的一段特殊友谊。
写不完的科索沃战争创伤后遗症。小镇算是极为典型的环境。小细节比较有意思,剧作上婚礼加葬礼很有些库爷的意思。当然导演站塞族,导致片里阿族写得都比较简单粗暴。高潮戏那里故意甩了一块写成因果倒置,比较刻意也不算有趣。
只說一個細節——丟空的塞族房屋的墻壁等地方上的塗鴉字樣「UÇK」是「科索沃解放軍」的意思。
孩子纯真,民族仇恨…
科索沃战争的根源也是阿尔巴尼亚(穆斯林)和塞尔维亚(东正教)的矛盾。由民族产生的战争问题,很容易就“标签化”,从而不问你的本质是谁,而靠教派划出的那条对立线。对塞尔维亚人来说,科索沃有无法调和的民族矛盾,残酷的战争,但也有家,离开那里,他们就只剩下难民的身份。
枪,钟,十字架,一边是婚礼,另一边是葬礼,巴尔干的战争,科索沃的飞地,塞族与阿族的仇恨,孩童之眼,无人幸免。
6. 孩子的视角不错,对那段历史需要更多了解。
想起了《追风筝的人》。
飞地(Enklava)这个词放在科索沃的语境下立马就有了戏剧冲突,宗教和族裔的差异以及历史纷争让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生来就成为死敌,他们唯一的桥梁是欧盟的调解。单纯的儿童视角和富有强烈对称美的影像语言看上去都饶有趣味,但整体难免有简化矛盾的嫌疑,直到最后谈到归属感才逐渐明朗
理想化的结局 怎么就和好了 因为神父抱他回家么
《最好的朋友》,内纳德会写了!
4.25
历史背景不太了解,但这友谊刻画得好突兀……
卡兰德若大神的配乐 不管配在什么片子上 感觉都能瞬间涨一星
还以为那个小男孩会被烧死。。。
3.5 战争片的角度可以从战士(男性)、女性、儿童等的心理变化循序渐进阐述剧情。反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