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血与冰淇淋】系列,我之前只看过《僵尸肖恩》,今次封印在家,一边打炉石一边用小窗从不愿意透露姓名我们就称之为爱*艺的某视频网站看了《热血警探》,看着看着发现剧情接不上,登录全球知名评分网站豆瓣,发现时长2小时,而不愿意透露姓名我们就称之为爱*艺的某视频网站只有1小时50多分钟,于是愤而下载又从头看了一遍,惊喜发现这部片的剧本居然打磨到一步一伏笔的恐怖程度,可以说是我们伏笔爱好者的盛宴。
值此封印闲得蛋疼时刻,特把我找到的伏笔写下来,以飨同好。
声明:1. 有很多剧透【obviously2. 有一些花絮也顺便一起写了3. 可能有一些看上去勉强的项目【?
】,当然也肯定有我没注意到的地方,就算抛砖引玉了那么我们就开始了!
1. 所有角色的姓氏,两位主角Angel到Butterman,各位配角Wainwright(won’t write)和Cantwright(can’t write)、Fisher、Walker、Weaver(织布工)、Peaver(铺路机)、Skinner(扒皮)、Merchant(批发商)、Messenger(情报员)、Blower等等等等,都有另一重含义。
2. 最开始自我介绍中出现的刺伤主角的圣诞老人是《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出演超市老板Skinner的是一致好评的007演员Timothy Dalton,正是由他在酒馆跟主角介绍报纸记者的名字是Timothy。
3. 一开始伦敦警局赶主角下乡的时候夸赞Sanford小镇曾经多次赢得最佳村庄,电影中也有各位乡亲自豪地自夸,当然就是跟最后的杀人动机呼应。
4. 男主下乡前从冰箱上拿下了一张照片,是童年的自己坐在一辆儿童玩具警车上,跟后面给胖胖讲的叔叔的故事对应。
5. 入住旅馆的时候,女前台在玩填字游戏,跟男主有【法西斯】【母夜叉】的对话,最后对战的时候,女前台喊男主【法西斯】,男主就回喊了【母夜叉】。
6. 酒吧借报纸的时候,老板夫妇开玩笑说当地报纸不行,把老板娘的年龄弄错了【53写成了55】,也是后面的杀人动机之一。
7. 男主在酒吧把不到年龄喝酒的高中生赶走,老板夫妇和警长都跟他说让年轻人喝酒是有利于村庄的(for the greater good),其实就是灌醉了neng死,男主看到了一个戴牙套的少年,后面发现的尸体也有相同的特征,牙套还都闪了一下光,证明是同一群少年被杀。
8. 酒吧外的许愿喷泉铭牌上写着出金重建的人名,共12人,就是杀人委员会的全部成员。
9. 男主入职第一天去警局路上,每一个和他打招呼说morning的人,都是最后在这同一条街上跟他枪战的人。
男主喊了Moring,大家开打!
10. 好几个人提到了为了村庄好(for the greater good),结果证明都是杀人居委会的成员。
11. 男主的前任Popwell警官是一个大胡子,也是男主后面发现的尸体之一。
12. 证物房的密码是999,是英国的报警电话。
后面男主也是用这个密码打开证物房拿走了各种枪械武器。
13. Swear Box【脏话盒子】,说了脏话就要投币,收集的钱用于整修教堂屋顶,后面记者正是被教堂屋顶碎石砸死。
14. 说话含糊不清的老警员Walker,前期男主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周围熟识他的警察们都能听懂,到后期男主终于能听懂了,也表示他终于融入了这个地方。
15. 在监控室,邻里监控联盟【简称NWA】的成员跟警长对话,提到了涂鸦的孩子,涂成全身金色的活雕像人,说要处理和让他们消失,后面金色雕像人也是男主看到的尸体之一,涂鸦的兜帽少年,成了男主的帮手。
16. 胖胖酒驾的惩罚是给警局大家买冰淇淋,最后超市老板Skinner下巴被穿,受伤的时候,说自己想吃冰淇淋了,男主说那我们警局有很多。
17. 警局同僚第一次在酒吧小聚,Fisher警官说你不是主动选择来这儿教育我们怎么干活的,但后面每次出事,他都要求救男主应该怎么部署安排,直到最后一战,才发挥出了真正的实力!
18. 警局同僚第一次在酒吧小聚,两位Andy警官之一,开玩笑说男主要重蹈前任Popwell警官的覆辙【jump into Sergeant Popwell’s grave,直译就是:跳进Popwell警官的墓地】,后面男主掉到杀人居委会NWA藏尸体的坑里,完全就是跳进Popwell警官的墓地了。
19. 男主穿着防刺伤的马甲,被同僚嘲讽这里没人会刺你,胖胖跟男主在酒吧玩的时候表演了用番茄酱当假血的花招儿,后面就是用这两条小知识小本领,胖胖假装刺死了男主放他逃跑。
20. Andy警官之一,说乡下比城里有更多的枪,农民都有很多枪,后面确实男主他们在农场缴获了大量枪支,成为最后决战的武器。
而惹事儿的农民也成了尸体。
21. 居委会NWA聚会,众人夸赞了花店老板的手艺好,让小镇出名,是后面杀人动机之一。
22. 居委会NWA聚会,大家说听说男主枪法了得,邀请他以后有一天一起打猎【join us for a shoot one day】,最后大家真的一起shoot了。
23. 第一次居委会NWA周会,大家圆桌围坐,位置和后面披黑袍开会的位置是一样的,而且第一个话题都是旅馆女前台说到小镇居民生了双胞胎的事儿,这次是双胞胎出生,黑袍是起名+受洗,第二个发言的都是居委会Tom,这次是说金色雕像人惹人讨厌,黑袍聚会是说惹人讨厌的男主已经被杀。
24. 报纸记者写错了男主的名字,Angel写成Angle,是杀人动机之一。
25. 城堡逃跑的天鹅,后面在爆炸豪宅前出现过,最后出现在警车里,啄伤了胖胖老爸Butterman警长,让他撞了树被抓,堪称本影最强战力。
26. 抓天鹅的时候,胖胖和男主去便利店买冰淇淋,女店主说天鹅们【swans】不好抓吧,胖胖纠正只有一只天鹅【swan】,后面抓杀人凶手的时候,胖胖和男主去便利店买冰淇淋,女店主说凶手们【killers】不好抓吧,胖胖纠正只有一个凶手【killer】,男主意识到了可能有帮凶,存在多个凶手。
27. 男主跟胖胖说任何事情都有可疑,随手指了一个大街上穿绿色大外套的大爷,说他为什么要穿这么大的外套,他可能藏了什么东西。
最后大战的时候大爷拉开衣服,果然藏着猎枪。
28. 胖胖反复跟男主提到基努里维斯演的电影《惊爆点》的剧情,基努里维斯要追击自己的亲友?
【没看过这部只是猜测】,但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亲友了,所以下不去手,最后对着天空开枪打光了子弹并大喊,后面在胖胖家里,俩人也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胖胖有模仿了一遍,最后追击胖胖老爸的时候,胖胖也真实演了这一出。
29. 超市老板Skinner第一次说起批发商的时候,就提到了他的“怪房子”,杀人动机之一。
30. 超市老板Skinner提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得不好,替角才是专业演员,杀人动机之一,实际上,两个替角也是杀人委员会NWA的成员。
31. 农场发现的死水雷,最后爆炸,炸了警局。
32. 男主和胖胖看电影的时候,同时凶手在批发商豪宅处理尸体,这一段交叉剪辑+双关语,A:胖胖问男主先看哪个片子,男主说你在耍我吗?
【you are pulling my leg,直译:你在拉我的腿】;B:凶手在拉尸体的腿。
A:胖胖说我们接下来才叫火爆【go off】,按下了遥控器,B:豪宅爆炸。
33. 看电影的时候,男主说电影固然好看,但是有这么严重的流血事件,肯定有大量的书面工作,后面大战之后,男主他们也是说要有很多书面工作了。
34. 爆炸案后,记者问男主他的perfect Sunday是什么样的,被Fisher警官拉走讲自己的完美周日,最后大战结束接受采访的时候,Fisher警官又提到了自己的perfecr Sunday。
35. 游园会上,射击游戏时胖胖误伤了医生的腿,男主说他是个医生,他自己能处理,最后大战,胖胖又是误伤了医生的腿,男主说了同样的话。
36. 男主一直强调随身携带小本本的重要性,结果在花店老板说消息的时候,因为没随身携带,跑到车里去拿,给了凶手可乘之机。
37. 超市职员弱智Micheal说话有特点,Yes说成Yarp,男主在对讲机模仿他声音的时候,也说了Yarp,但是要回答No的时候,发现没听他说过No,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蒙了一个Narp,结果蒙对了。
38. 之前胖胖跟男主提到母亲是因为车祸去世的,成为父亲变坏的动机之一。
39. 男主本来是打算逃到伦敦去的,但在加油站看到胖胖一直给他的看的英雄警匪片,重燃了斗志。
40. 男主虽然在伦敦工作出色,事业有成,但是一直很孤独,只有一盆植物,中间用这盆植物砸晕弱智Micheal逃生,中间想买一盆送给胖胖当生日礼物,最后,男主终于住进了有很多花很多植物的房子,代表一种内心的充盈【我说是就是】。
FIN
强烈风格化的英国动作喜剧,前几十分钟负责搞笑,后二十分钟负责动作,并且两者都做到了一流水准,结合得天衣无缝,IMDB上8分绝对物超所值。
这样一部喜剧估计只有英国才能制造,极尽黑色幽默的剧情,老戏骨们的无厘头式表演,凌厉精巧的剪辑,伏线千里不着痕迹的细节,恰到好处的配音,对N多经典电影的Cosplay,人人操得一口怪怪的英式英语,还有飞刀男双枪老太婆蔬菜偷袭死胖子翻栅栏等等,这么多好东西竟然打包到一部电影里你就知道这有多精彩了,绝对值得看了又看,看了再看。
不过我喜欢讲点在这个喜剧中只是轻轻一点但我引申得比较沉重的东西——法西斯。
二战爆发前,希特勒治下的德国一派祥和,人民生活富足工厂全力生产国力显著上升耻辱全部洗清外交屡屡得手,如果这样的生活能够长久,即使付出失去自由和思考的代价或许很多人也愿意付出,但事实上,这只是,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只过了六年,这朵生于罪恶的罂粟花就凋谢了,留给德国人的是满目疮痍——德国被分割,800万德国人死亡,曾经的美丽家园成了瓦砾,幸存下来的德国人在废墟上哭泣,不知道将如何继续未来的生活。
电影中的Sandford小镇就如同战前的德国,如毯子一样铺开的绿草地里白马在吃草,一尘不染的街道上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红花间有花环装饰在墙上,中世纪教堂下镇民们其乐融融,没有小偷没有乞丐没有吉普赛人,没有谋杀没有抗议没有无所事事的青年……如果把一个公主放在里面再加点音乐,你会以为到了童话世界。
可惜,世界上没有童话世界,尽管镇上的十二人长老会像纳粹一样宣称小镇的美好,可美丽的城堡下却藏着无数屈死的亡魂,在德国,人们交出自由和良知,纳粹承诺幸福和未来,法西斯们以德意志帝国复兴的名义烧毁书籍解散政党,驱逐犹太人逮捕异议者,灭绝同性恋和吉普赛人,长老会则以维持Sandford洁净美丽的名义进行秘密的处决,而其理由竟然是如此之离奇,律师被斩首是因为演技太差,女委员之死是因为笑声太烂,批发商变烤猪都怨建的房子风格不符,报纸编辑错别字太多就新长了一个椎形头,园艺师要搬走也被割喉,本地的镇民们尚且如此,外来的吉普赛人当然更没生理,连孩子和狗儿也不放过。
他们行如此的恶行的理论基础无一不是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他们的逻辑是——绝对的真理是一定会和一定要实现的,掌握绝对真理的人是绝对正确的,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人和所有理论都是错的,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当然应该剪除,并且不需要怜悯和罪恶感。
虽然绝对真理是抽象的,但消灭异己的理由却是具体的,绝对的真理必然导致绝对的权力,掌握了这个权力的人和人们要以何种理由致人于死地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从上面提到的希特勒和长老会们所干的那些事情就可见一斑。
这个绝对权威用强力塑造的世界也绝对不是天堂,事实上,由罪恶塑造的美丽比善恶共存的普通世界里的罪恶还要丑陋。
所以,不要相信绝对真理,世界没有万能良药,人类是个瞎子,永远在努力地摸索着那个大象,世界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可知的,而我们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无知的,保持怀疑保持探索可能才是个人和人群可以始终坚守的信念。
当僵尸肖恩套上伦敦警察的马甲,我只能说,这会是一部FUCKING,TMD,NND,MBD酷的电影。
就连“我是呆B”(IMDB)也给了这部电影8.2的高分。
一旦你选择了这部电影,请你务必把它看完。
如果你是个文艺片爱好者,你可以从前半部中领略到英国人黑色幽默的深沉;如果你是个搞怪片爱好者,整部电影都可以令你充满期待;如果你是个动作片爱好者,那么影片的下半部能让你看到《SWAT》&《绝地战警》的合体。
本人宅了2个小时冒着严寒瑟缩在我的小本本前一愣一愣的把这部很牛X的电影看完后,给我的兄弟发了一条短信:“我CAO,太酷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比较善于吹牛,可我实在找不到有什么能比“酷”这个貌似很媚俗的adj来形容这部电影。
我看这电影的时候压根儿没看简介,更不知道主演竟然就是“肖恩”。
所以当长的很面的肖恩脱离以往形象而非常热血的套上了Lordon Police的马甲后,一下子就吊住了我的胃口。
我们很面,很英伦,很文艺的男主角戴着墨镜,穿着防弹背心,背上驮着两把来福,手里端着一杆自动步枪,两腿的枪套上还插着两把Hand Job,骑在一头白色大马上,这个范儿虽然是东拼西凑东写西读的从无数部电影里解构出来的,但是的确是很有视觉震撼力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 ”。
我们的主角是个模范警察,他不看电影,所以他从不觉的生活苦闷。
但是自从被伦敦下放到乡下的时候,他第一次体会到生活中的失落。
他由一个伦敦卫士、模范条子、超级刑警、罪恶克星变成了一个乡下警长,他的生活不再拥有闪光点——他也怂了。。。
他的感情也很失败,幸好他有一盆日本百合一直在默默的陪着他。
我记得以前有人说过:“养个女朋友不如养条狗”,英国人却很绅士的告诉我们,“养个女朋友不如养盆日本百合”。
尤其在电影的关键时刻,这盆百合还可以被主角当成板砖使。
反正是日本的,砸烂了我们也不心疼。
我们的警长“肖恩”之前一直在追寻一个个案件的答案,有理有节。
欧阳锋曾经说过:“人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后每一日都是个新开始,你说多好。
”所以,警长“肖恩”最终选择了以电影的情节来结束他苦闷的生活。
他变身了,他成功了。
当看见我们的警长“肖恩”在影片的最后驾驶着改装后的竞速版警车与他的胖粉搭档在这小乡村的街头上拉手闸踩油门玩飘移时,我衷心的祝福他们.Ces't la vie.-送上本片迅雷下载地址http://58.61.39.221/down?cid=8B7EFFCF2384BEF1CE8B62ABF2F091D4E36843F3&t=4&fmt=flv
最近连碟带下载,看了不少电影,能让人想上网叫好的却没有,直到Hot Fuzz (热血警探)。
《僵尸肖恩》原班人马,地道的英式幽默,极品恶搞。
影片前半段几近完美。
很佩服英国人的无厘头作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及无事生非的能力超强!
同时,那些没事找事的地方事后还能让人有所思。
Hot Fuzz把五花八门的电影风格揉合得非常妥帖:主流的凶险悬疑,前卫的视觉和音乐,传统叙事,荒诞情节,琐碎的搞笑,无厘头反讽,夸张和个性的表演,血腥以及黑色幽默......还有好莱坞惯用的煽情手段......这些居然能顺理成章地融入一部电影,搞笑处令人捧腹,动人处令人会意,动作戏让人爆爽(主要还是爆笑),甚至连滔滔不绝的死板说教都合情合理~~~~ 且不说那个荒诞过头的结尾,只是影片铺垫的部分就让人服。
Hot Fuzz整个看下来,一,娱乐;二,享受;都没啥挑的。
清缴武器库那段把我乐歪了~~太牛!
细节的地方可以慢慢清查,能数出来一共戏仿了多少部动作片,当然最主要的恶搞动力是这两部:Point Break和Bad Boys II被“致敬”得体无完肤!!
作为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其中一部,《热血警探》在极力恶搞与展示英式幽默的同时,自然是少不了暗喻与讽刺。
这部电影谈论的,在我看来,就是多数人的暴政,或者说是多数暴力(Tyranny of the majority)这个问题。
其实影片一开始就有暗示,在8分48秒,安吉尔和旅店老板娘的对话中,提到了fascist(法西斯分子)这个词。
仔细看下去,你会发现这个镇子的人事实上就是在贯彻法西斯主义!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连环“意外”杀人案是一人所为;后来发现,似乎是店的老板和他的手下合力完成的;直到那个让人毛骨悚热的会议出现,才知道是一个群体干的好事;这个群体就是一个类似纳粹一样的组织,他们为了所谓的“模范小镇”,排除异己,对那些让人看着不爽的人,与小镇格格不入的人进行清理;结果就导致整个区域犯罪率谋杀率极低,但是发生“意外”的概率却极高。
乍一看这似乎很荒唐,仅仅因为一些小事,比如歌剧演得业余,生活作风不行,房子造得异类,报纸编得很无趣,甚至是嫉妒一个人的才华,不希望这种才华传到别的地方,就开始大开杀戒;但引申一下,这不就是法西斯的做品吗?
做出一点不道德的事,就是败坏风气,就是害群之马,就不行,就得清除;不跟着主流走,让人看着不顺眼,就是异类,就不行,就得清除;有才华,只能在国内展露,传到国外,就是背叛集体,就不行,就得清除!
理由可大可小,逻辑是一样的,无非是为了所谓的“集体”,就得清理掉所有不属于“集体”的人或者让“集体”碍眼的人!
“为了这个小镇好”和“为了日耳曼民族”好,看起来高度不一样,其实逻辑不就是同一个吗?
而影片中的安吉尔,就象征着法律;偷东西的、酒驾的、超速的、未成年饮酒的、随地大小便的、影响公共秩序的,就应该接受一定的惩罚;安吉尔秉公执法,根据条例,该罚的罚,该抓的抓,该教育的教育;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因为这些小错误,就把犯错的人全杀了;法律或许有很多漏洞,或许根本解决不了一些人的道德问题,道德品质不那么高尚的人,该咋样还是咋样,法律的确奈何不了他们,但是起码它相对公平,不那么受主观影响(当然,前提是制定法律时不是某个人一拍脑袋定的,而是大家深思熟虑写下的结果)或许影片就是想告诉我们,为了防止法西斯主义卷土重来,依法治国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虽然不一定完美,但是能保证一定的公平与正义好了,再具体说说法律制定的原则问题,我不是法律专业的,我只是发表一些业余的个人观点,勿喷在我看来为了解决多数人暴政的问题,法律在制定时也得兼顾少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一些“特殊嗜好”或者是“特殊行为”,你可以不定性为合法,但最起码不能把它们定性为“违法行为”而进行惩处;比如同性恋问题,比如穿一些奇装异服在街上逛,比如一些影响市容的沿街建筑;或许这些少数人确实很碍眼,但是在不直接影响公众的情况下,也应予以包容,不提倡,但也不要通过行政手段暴力地去干涉;何为不直接影响公众?
在我看来只要不大肆宣扬自己的特殊行为与嗜好就好了。
我特殊,我有理,我就要宣传自己是个异类,是个非主流,这就有点过分了谈到法律,就不得不谈到与之相对应的孪生兄弟“道德”;“道德”这个东西,用得好是推动社会进步,用得不好就是一种“软暴力”!
在我看来,有时候,“道德”就是一种多数暴力!
虽然真正践行“道德”的人应该是少部分,但那些“圣母婊”们会高举“道德”的旗帜,拉帮结派,将那些中立的吃瓜群众们拉到自己这一伙里,组成一个看起来是“多数人”的群体;吃瓜群众们或者说中立派、“没什么特别的想法”派都会在无形之中被他们拉到自己的阵营里;他们这时就会说“你看,这是公共道德,这是大家公认的,我们代表大家、代表月亮来消灭你!
”其实他们是“大多数”人吗?
并不是!
但是他们通过“道德”这个幌子,无形之中让很多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加入”了自己的阵营,从而形成大多数;这些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只是没必要去反对“圣母婊”们而已,因为没有触碰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没有必要去跟圣母婊对刚,只是唯唯诺诺,高高挂起而已;而事实上,这些持无所谓态度或者中立的人才是大多数!
但是因为有道德的大棒,让他们不敢反对,就被“圣母婊”成功地算进了自己人里。
这些所谓的“大多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肆意抨击他人,甚至阻止他人行使合法权利,更有甚者自己就打着道德的旗号公然做出违法犯法的事情!
而持中立态度的,则像鲁迅笔下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当时的国人,亦或是小草莓歌曲中的“zombie”,不说话,冷漠地看着多数暴力的实施,看着法西斯主义的贯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爱狗人士”强行带走玉林当地活狗的事件。
其实吃狗肉的人并不占少数,“爱狗人士”也根本不是啥“大多数”;只不过,吃狗的人对于吃狗这件事并没有啥特殊的感觉,不少就是可吃可不吃那种,不养狗不吃狗的人就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了;“爱狗人士”们就打着什么“保护动物”啊,什么“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怎么能吃它呀”等等看似很温暖很善良,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旗号,干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事。
他们的策略很简单。
他们并不需要让那些“无所谓”的人赞成他们的做法,只要这些“无所谓”的人不反对或者不关注,他们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这样下来,他们就是“大多数”,他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大多数”来对付那些并没有啥组织的爱吃狗肉的同志们啦;做得极端一点,就开始想强行带走合法饲养的狗,开始肆意侵犯合法经营的狗肉饲养者的权利,或者说是那些一脸懵逼的食客的权利;他们的行为根本不合法,甚至做到了违法犯法的份上了,但就是靠着“道德”的外衣,靠着“我们代表多数人”的旗号,就敢干出出格的事,还给那些反对者印上“没爱心”“残忍”这种荒唐的标签,还想出了“现在你吃狗,以后就该吃人了”这种荒唐的逻辑!
当然,“爱狗人士”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更多的“圣母婊”们做得更为隐晦;他们抨击的的确是不道德的行为,或者不道德的人,但是抨击的程度已经到了“暴力”的范畴;微博公知、知乎圣母婊等等大多属于这一类。
看过电影《搜索》和日剧《三年A班》的人都知道网络暴力的可怕;网络暴力其实就是种“多数人暴力”;你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有违道德的事,甚至是犯法的事,被人喷一喷、骂一骂是正常的,但是被全网络的人口诛笔伐,通过人肉“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是不是就过分了?
如果你打开知乎或者其他一些平台,你会发现你乱扔个垃圾、随地吐个痰就该被“拘留了”;出轨、婚外情很可能被扣上“这是个人渣,远离他”的帽子;你要是管不住自己孩子的,作为熊孩子的家长,就应该“被剥夺抚养的权利并且被诅咒再也生不出孩子”;你要是曾经吸过毒,基本属于“无药可救了,没法回头了,只能去死了”;要是你敢贪污受贿,完了,1万块钱你就“该”被枪毙一百回了;酒驾、醉驾的,等待你的是死刑;涉嫌强奸的、杀人的、贩毒的、贩卖人口的,不管你是贩卖1克毒品也好,一吨也好,都会被建议“凌迟处死”;我想说的不是去原谅那些罪孽深重的人,而是犯错的人已经被法律惩处了,而有违道德的人已经被周围的人鄙视了,被网上这么多的人口诛笔伐、咒骂是不是就过分了?
还好中国不是公知治国,否则就会出现:江苏化工厂爆炸,全国化工厂停止生产;一个官员受贿,所有官员都得被抓起来审问;一个资本家压榨员工,所有企业主都该被带上高帽子游街;公知们打着“维护道德”甚至是“遵守法律”的旗号,却肆意宣传着违背法律与道德的理念。
可怕的不是有这么群人宣传,可怕的是只要你敢反对,你敢说“我觉得法院的判决是合理的,这种行为还没到死刑的程度”或者说“我觉得出个轨就直接被永久封杀并不合理”等等,你就会被喷;而持中立态度的人,很多也是这么想的,却不敢站出来替你说话,因为害怕被贴上“你是不是就是那个不道德的人,你是不是就出轨、就吸毒所以同情他们”的标签;还有些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人就会被扣上“你是不是基佬?
你是不是就是百合”的帽子对于罪犯更是想怎么喷怎么喷,想怎么“判”他们就怎么“判”,逻辑就是你都是罪犯了,就是坏人,就是不道德的人,你有啥“人权”?
你就不是“人”!
再回到电影,电影中NWA干的事小镇上的其他人会不知道?
其他人只是畏惧于这伙人的势力,畏惧于“与主流世界格格不入”而选择沉默罢了。
NWA是“多数人”吗?
并不是,但是沉默的人多了,他们就成了“多数人”;信仰法西斯主义的人多吗?
并不多,但是沉默的人多了,他们也成了法西斯;种族主义者是“多数人”吗?
并不是,但是沉默的人多了,大家都变成了种族主义者如果世界上“多数人的暴政”真的泛滥成灾了,怎么办?
也只能像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样,单枪匹马,勇敢地吹响反击的号角;当然最后还是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协助完成“伟大事业”的,就像影片中警局里的警察们;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就是一个军队的酷炫操作,我觉得是非常扯淡的;所谓的英雄,无非就是拉拢了那些“持无所谓态度”的人而已一起抗争而已。
最后,送给那些被孤立的“少数人”,被“多数人”侵犯自身权利的少数人,不敢反抗的“少数人”,还有那些沉默的吃瓜群众一首小诗吧: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Martin Niemoller 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的铭刻者,一个德国新教教士
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是《热血警探》,看到这个译名还以为这只是一部常见的警匪动作片,就像片中提到并几番戏仿的《绝地战警》那种类型片。
它可能会很精彩,这里的精彩的范畴一般是指紧凑快速的叙事节奏峰回路转的情节结构绚丽灿烂的动作场面以及一个或几个手持枪械戴墨镜耍酷的型男。
但看完后再回顾这部片子,发现上述的要素都基本包括在这部片子里。
枪战、飞车等等,虽然和预期的有点出入,这里是指与那些典型的警匪动作片不一样,它在那些动作片中实在并不算特别突出甚至显得有点简陋,但它带着戏谑的意味,以幽默的名义轻易地化解了这种尴尬,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动作片爱好者的瘾,同时又开辟蓝海别出机杼地发掘出更多其他的内涵。
就像一个女孩不但漂亮性感,而且还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居然还是一位富婆,这就不得不令很多人倾心。
在影片开始五分钟后,你以为它是一部搞笑片。
当主角被贬到一个荒凉小镇后,你觉得这可能是讲述一个满腔热血一心要扑灭罪行的警探来到一个平静安祥的小镇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但后来被善良老实的镇民感染改变自己人生态度肯定自己价值,——似曾相识的一部温情励志片;当你看到那个像从夺命狂呼里走出来的连环杀手后,你又以为这会是一部悬肄片。
到最后观众和主角一起发现了SANDFORD背后那个荒诞的秘密后,作为一名中国观众我们比洋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这里面的辛辣讽刺,——原来这是一部披着羊皮的现实批判主义作品。
整部影片在进行到连环杀手情节前,它的幽默等方面的情节给人的印象已经相当不错,但还是会担心它悬疑部分的情节很有可能会最终会沦为一部俯拾即是的俗套大路货,——尽管有亮点,已经可以令观众愉快地消磨掉一百多分钟的时光但还不足以令人有专门撰文称赞它的冲动。
那个秘密的设置却着实是出人意表的高明,而且将幽默和悬疑以及后面的动作场面顺理成章地结合成浑然天成的整体。
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感触最深刻的或者就是来自这个部分。
我们这个国家最热衷的正是这种评估之类的形象工程活动,我们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过的有关方面为了迎合什么大学评估什么创建什么城市而进行的荒诞事情实在不少。
所以,这部电影或者可以加上一行字幕:谨以此片献给奥#*运期间被驱逐出京的农民工朋友们。
对于这部影片,一言以蔽之:都是评估惹的祸;对于我们的现实,更加一针见血的概括也许是:都是面子惹的祸。
看过另辟蹊径的《僵尸肖恩》的观众,多少都会对这部 《热血警探》有些期待。
都是导演埃德加•赖特执导,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这样拥有各种囧表情的笑星出演的影片,看看《热血警探》会不会是对传统的又一种颠覆。
看影片的名字,你会以为这是部热血的警匪片?看了半天,你发觉它一直没能热热闹闹真枪实弹的干起来略微失望?但同时你又觉得看着那个长着浑圆大头的西蒙佩吉,尽管经历着各种悲催的倒霉事儿,依然是充满笑点(看着人家倒霉,我们哈哈大笑貌似很不厚道)。
所以换了种期待,你又看了下去。
影片一开始就是动作干净利落,专业度极高的天使警官(佩吉饰演),训练有素的完成各种执勤,追捕。
明晃晃的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啊,转眼被上司拉入办公室单聊。
说是升职,实则被远派到乡下,避免因他锋芒太盛,抢了自己的风头。
影片自此开始了一系列对于现实中不那么光明的真相的嘲弄和反讽。
越到后来,这种荒谬和违和感就越加浓烈。
有句话叫做“天妒英才”,其实妒忌的又岂止是老天,天使警官的上司,上司的上司,上司的上司的上司,都用同样的话要打发他走,连他的同事都盼望着他早点离开。
而他做错的唯一就是太过于能干,所以带给周围的人太大的压力。
天使警官,被下放了。
不仅仅是事业,连恋情也走入尾声,天使警官去找女友,被告知已经疑情别恋,并与同事有一腿,这绿帽子天使警官戴定了,对于感情的流逝他无能为力,令他困窘的是,女友对他的抱怨是:你爱我,都不及你爱你的塑料花。
更加夸张的是,即便是谈分手,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还念念无望像女友解释什么词不应该在工作中被使用,发现犯罪现场遗留下的线索……他就像是一个为工作而生的机器,然而没有哪个同事能与这个工作狂相处融洽,他失去了自己的舞台……于是一个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超级小强警探,带着他的塑料花(他称为:日本白鹤芋),来到了被评为最好的小镇:沙福德村庄。
二十年来,那里没有发生过一次谋杀案。
天使警官刚刚来到小镇,来到天鹅旅馆打算住下来,却遭遇老板娘冷幽默的侵袭,当然深谙英伦幽默的他,不甘示弱的以同样的手法幽了老板娘一默。
这一段一方面是英式幽默的展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即便在这里,天使警官也是不受欢迎了,这种敌意对峙状态从一开始就被确定了下来。
爆笑抵死的台词或许是英伦电影的又一特色,从演员精湛的表演,或者与街边路牌(文明村)相对照的阴森落雨古堡环境,都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或者魔幻气息,它奠定了影片的基调:超现实。
而这种超现实再后来真相大白之际表现得更加明显。
进入小镇之后,天使警官看到了一群更加个性化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迥异的秉性,但是都坚持这个小镇里什么都不会发生。
与天使警官搭档的是警察局局长的儿子丹尼,讽刺的是就在天使警官正式入职的前一晚,他刚刚将丹尼以酒后驾车罪抓进了局子。
似乎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交流和合作的一对儿搭档,却在后来的联手中越来越融洽了。
这种融洽似乎超越了友谊,但是我们姑且把这种情感称之“友谊的升华”。
天使警官来到小镇之后,镇子里发生了几起死亡性质的恶性事件。
但是都被定为意外。
天使警官对于这个结果很怀疑。
而这种怀疑明显引起警队其他警员的不满。
于是天使警官开始了一个人的侦查,在这个过程中,丹尼教会了天使警官感受工作之外的友谊之美,他放松下来同丹尼去喝酒,最后晚上睡在了一起。
这种感情浓度的提升为后来丹尼会背叛父亲,而让天使警官逃离,以及最后与天使警官共同维护正义,与其父战斗打下了基础(这种情况也就只能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中发生)。
当事实逐渐被揭开,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光怪陆离的真实,为了一些根本不能成为理由的原因,他们杀了很多人,最后包括天使警官他们也要杀掉。
他们是平日里普通,善良的小镇居民,但是为了维持最佳小镇的名声,却在下水道里垒起了层层白骨。
单枪匹马的天使警官,骑着一头白马,身背两杆长枪,戴着墨镜,叼着牙签,把耍酷耍到一种境界,接下来,铺天盖地,拉拢警察,全面颠覆,就像之前的那些隔阂全部都不存在一样。
看着那些老居民拿起枪,武器,盘子向天使警官发起冲击的时候,之前伪善的面具全部撕掉,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的荒谬,荒谬的不讲道理。
看着丹尼终于不再挣扎,很有义气的加入到了正义的守护方,尽管觉得这个现实中存在性极小,依然被打动,愿意去相信这世界还有美好的存在。
也许这是一个荒诞派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用喜剧的外壳狠狠嘲弄了生活,嘲弄着生活看似理所当然的一切。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热血警探》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个正义的警察帮助小镇铲除恶势力,一个典型的好莱坞英雄主义故事。
如果这个剧本放在迈克尔贝手里,他也许会翻出所有库存的TNT,最后把小镇炸上天;如果是斯皮尔伯格的话,也许会在小镇地下发现个外星人基地或宝藏什么的;再换作大卫芬奇,没准会整除一个连环杀手再牵扯出一大堆阴谋。
可是,就是这个俗套的故事,在埃德加怀特、西蒙佩吉、尼克夫罗希特三人组手中,变得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个自称看过所有动作片,并且创造了《僵尸肖恩》这样独一无二的反类型电影的组合,如今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本片变成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杂烩大餐。
看过之前他们的诚意之作《僵尸肖恩》,把一个普通的僵尸题材的电影,在一番添油加醋后,来了一个180度急转弯,诞生一部反类型的搞笑之作。
大量的幽默,讽刺,还有亲情、友情加以血浆混合,一上映便引起轰动。
如今三人将魔掌再次伸向了警匪题材,鉴于上部作品的经验,本片注定不会循规蹈矩,《热血警探》依旧走的是反类型+恶搞的路线。
本片从设置上大概分为三个部分。
一个处处优秀,立功无数的超级警察,身边配一个总想当英雄却又力不从心的笨蛋警察,这样的高低反差,本身就具有了极强的喜剧笑果。
而他被分到一个据说全英国在安全的小镇,身边又有一群不信邪的群众,使这样一个布鲁斯威利斯式的终极警探,在这样一个无奈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史提芬周般的无厘头角色,真可谓环境造人。
本片虽说是一部警匪题材的电影,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表现其日常鸡毛蒜皮的事情,这样的设计与《超人特工队》中的前半部分有些类似,一个超人般的人物,在与其格格不入的环境中,显得是那样的无奈,又十分的可笑。
在穿插上英国特有的幽默,让影片的前半部分像是过山车一般,飞速直下,像是一部搞笑的情景喜剧,给观影者以极大的观影享受。
似乎让人忘了这是一部以动作取胜的警匪片。
影片的中半部分,与《僵尸肖恩》的设置相仿。
命案的接连发生,阴谋露出冰山一角,似乎可以让这两个倒霉警察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但在调查过程中却疑点重重,在于其相对的大环境中,更是处处受限。
这一部分有些悬疑惊悚片的味道,各种各样的杀人手法,近乎完美的推理,当所有的疑点都指向超市老板(提摩西道尔顿)时,影片却在此时峰回路转,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警匪片。
最后一部分的篇幅较小,但火爆程度直指好莱坞的经典动作片。
而其中最出色的设计便是传统的颠覆性,在这里,之前出现的人物和事件还有推理统统全盘否定,唯一不变就是正义的英雄。
整个小镇炮弹飞车,镇上人人皆兵,超市、酒吧和片中之前出现的休闲场所都成了战场。
电影在这里有一点瑕疵,毕竟剧本的基础比较老套,在精彩的情节只是佐料。
最后的部分就有些胡闹的意思了,其目的是要掩盖这一部分情节的平淡,当然还要扣题。
片中警察的倒戈难免也太突然了,平时被他们排挤的城里警察,转眼之间成为他们的领袖。
但是不要忘了,本片的定义就是喜剧片,这样的情节似乎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出现,更何况,最后的快速火爆场面,让观众也无暇顾及情节方面。
这一点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其实狐狸更喜欢本片的另外一个中文译名《终棘警探》,因为更能体现影片的初衷——恶搞。
从吴宇森到昆丁塔伦蒂诺,这些大牌导演的作品和手法被大量的戏仿。
而戏仿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稍不留神便会整出《史诗电影》这样的臭弹,从僵尸堆里走出三人组自然对此轻车熟路。
正义的警察武装到牙齿,嘴里一根牙签的造型,活脱一个外国小马哥;而且还使出了吴宇森的看家本领——枪林弹雨+白鸽,只不过这里将白鸽变成了白鹅……还有通过主角在家中欣赏《惊爆点》和《绝地战警2》的片段,对这两部情节完全照搬,明摆的告诉你:本片纯属恶搞,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这部电影让你知道,英国不仅有《憨豆先生》这样的肢体喜剧,《两杆大烟枪》这样的黑色幽默,还有《僵尸肖恩》《热血警探》这样的无厘头作品。
影片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让观众始终被电影吸引,毫无冷场。
本片可以看到警匪片、悬疑片、惊悚片的影子,但始终贯穿的就是大量的幽默。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FH的独家字幕,充满了恶搞的风格,完全符合了本片的基调,把晦涩的英式幽默变成了传统相声一般通俗易懂。
这样的专业精神和为广大影迷着想的态度,够那些所谓的“正版”厂家学习一阵子了。
High Light:片中有大量明星客串,除了穿圣诞老人服彼得杰克逊是从导评中得知外,还有始终蒙着面的凯特布兰切特,在片中饰演警察的女友。
但精灵女王那独特的深蓝色双眼,让狐狸一眼便认出。
IMDB评分:8.2分狐狸评分:观赏性:★★★★★娱乐性:★★★★★回味性:★★★★☆总 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09kj.html
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我会以为不会这么荒谬。
当越来越荒谬的时候,我的心情却越来越兴奋。
兴奋是因为,完全猜不到剧情会扭曲成这样。
哈哈。
我觉得很好笑。
是出自真心的觉得这样玩一部电影,感觉很好。
我喜欢猜不到剧情的故事。
没有想到故事有个可爱纯洁的开始,却有个如此妖魔化的剧情。
如果单单说喜欢的点,我觉得会有好一些,像男主角的个性转折,不会令人觉得很突兀;一些幽默的点,玩乐可以再玩,填字游戏的‘女巫’,到最后还被多用一次;虽然会猜到最后一定会有向天开空枪的一幕,可是在那种情形之下,实在是喜感十足;拍罪犯照的时候,也拍得很有特色;某些对白,我觉得还蛮有反省的意思,像酒吧老板容许未成年的学生喝酒的理由和所谓他们一直维系的和平;剧情的发展让我们以为,Supermarket的老板,还真的是凶手呢;而那一只我一直期待有所作为的天鹅,还是在我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还真的应了之前某个角色说的,‘是天鹅干的!
’。
这是一部乱来的电影,可是我会Buy这部电影。
笑点有,悬疑有,亲情有,手足情有...就只是没有说什么爱情,我喜欢这样,为什么一定要有爱情?
为什么一定要有亲吻的戏?
论以上的点,其实可以给个5星,不过分。
只是,我还是觉得,有些点,我觉得不太逻辑,就像丹尼的角色的变化,令我觉得奇奇怪怪的;而在枪战时,整个城市的人,怎么了?
加上他们的同事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情形下被说服说是被洗脑?
还有最后出来的那个医生在警察局出现的那一幕,我个人觉得会是画蛇添足了一点。
就是这样,我觉得扣分了。
怎么说也好,这部电影,还是值得推荐的。
@20081020000707注:-所谓如此以暴治暴的方式,我觉得很好玩,很正!
节奏就是hot fuzz的片头每个镜头1秒4帧,每个转场3帧,Simon Pegg侧面中景别走路那个镜头,甚至出现了依次渐大、逆向行走三个人用来加强速度来转场!!!
The story sucks.
烂尾了,剪辑很有意思。cult冷笑话的人生模式~特别喜欢这种一腔槽点喷薄而出的悲愤式幽默,因为……我的身边也是各种动态傻逼载歌载舞啊!!
重复《僵尸萧恩》,但诙谐程度不如
基本get不到笑点,全程???
剪辑炫目的大杂烩,在悬疑恐怖暴力搞笑之间切换自如,Leon,警察故事,大开眼戒,妖夜慌踪,镖客,奥特曼…不堪直视的桃花源,最美模范村“for the greater good”,呵呵
wat a Blood and Ice Cream,英伦人民是多么反传统啊!期待今年Simon Pegg和Edgar Wright的"The Blood and Ice Cream Trilogy" 最后一部The World's End。
70/100。长老集会之前的部分还是与《僵尸肖恩》保持了一个身位以内距离的;后面大打出手欢乐是欢乐,却要比肖恩没劲许多。其实全片最好玩的是“我不是Jeanine”,戴口罩的Jeanine是凯特布兰切特女王哦~~
朋友说超赞,我看不明里面的“黑色幽默”。故事还算完整吧,给个合格。
一点都不觉得前半段好笑,一点都不觉得后半段劲爆,一点都不懂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高,一点都不懂导演在说什么,西蒙佩吉你编剧真烂,不过三分完全是给你的演技!!!
欣赏不了豆瓣2B们的英式幽默
唉哟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有7星么,给7星好了,这是一个又喜剧又悬疑又惊悚又悲伤又血腥又阴暗又炫又酷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哦我的上帝,这是我看的最好的喜剧片悬疑片和动作片,请一定要给它7星,请大家一定一定要看,实在太棒了,如果你不喜欢那我们就不是朋友……555555555
这才是有水准的KUSO……村子中心一看就知道是给枪战准备的,不过万没想到是这么给发展过来……
随便打打闹闹搞笑搞笑的片子就不要弄这么血腥嘛吓死了。瘦瘦还是MI里面乖巧伶俐的样子讨喜。
1/10不想在评论里说脏话也得来一句“瞎JB扯”。浪费电影资源和观众时间的乐色。烂到完全没有必要有理有据的去反驳。
3.5星~前半部分挺搞笑的,中间一段略惊悚,后面开始枪战了~比较荒诞的一部电影~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大杂烩,影片类型从警匪,动作,喜剧,惊悚等等,简直无所不包。
电影不就应该这个样子么
这是什么傻逼电影,多亏所谓的“血与冰淇凌”的名头,我可以免受另外两部的折磨。没有这剪辑和配乐,这电影连屎都不是
强推~超赞超赞!故事是狗血了点儿,但是英式幽默真是经典得不行,又黑色又cult又喜感满点啊!比Shaun the dead还要爱!另,某人和胖子的CP非常有萌点!
笑点吧。。。。还好啦。。。不过KECHUP的恶心劲儿 还真挺GROSS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