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乐章
Sterben,Dying,告别交响曲(港),我去死一下(台)
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
主演:拉斯·艾丁格,科琳娜·哈弗奇,莉莉丝·斯坦根博格,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罗伯特·格维斯戴克,汉斯-尤韦·鲍尔,Anna Bederk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Nico Holonics,C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4
简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届中年的指挥家汤姆,在两端之间进退维谷。即将举行的演奏会诸事不顺,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老父失智症恶化,老母癌病缠身,恐不久于人世。前度女友临盆,他亲自迎接新生命到临,更充当代理父亲。妹妹爱上同样酗酒的有妇之夫,生活一塌胡涂,更把他的音乐会弄垮。长期抑郁的作曲家决意寻死,他不得不为好友善后。一次..详细 >
试图还原关于生活与死亡的全过程 可惜后半程糟糕的叙事视角将电影拉入又一个生不如死的骗局
每个人的每段关系都处于dying的状态,好期待妹妹那些没有交代是故事,感受和乐章一样,需要一根“细线”,才能被理解,被表达,被抒发。
#SIFF#“那件事也许对你很重要,但对我并不重要”。参桌前的母子对话振聋发聩,居然还是导演亲身经历的总结。牙科诊所里多次越过患者的亲密举动极具趣味性。
有点冗长,酗酒女状态拍得很好
采用了协奏曲的乐章结构来拍,五个章节表现一个非正常的“正常”家庭,先是各自书写成员,最后互相交集,达成一个爱无能的当代精神性,片子里放了《芬妮与亚历山大》,本片还真就是在致敬伯格曼,他同样拍了一对成年兄妹混乱又狼狈的当下,给《芬》写“后传”的意味强烈。电影的问题还是三小时时长带来的叙事无节制下的种种露怯,影片单拎出每个章节都是一部不错的伯格曼式中短片,但合在一起去书写一个当代家庭的“垂死”,只觉得冗长、重复,不是所有人都能拍《一一》,反而是跳出家庭的作曲家之死副线比较有意味,用自杀来为作品终结的作曲家,最终在天国达成了死亡是对媚俗最好的反抗这个结局,但一场老白酒会又道出这种以死相争的反抗本就是更大的媚俗。片子里不乏导演给出的这样好的处理,但随后他又总是自己破梗,超三小时的叙事还是要先打个问号
这种走心的电影,看完也会让人很累心……
细碎的xx生活
作为一名华人,可能理解不了如此淡漠、疏离的亲友关系
几个篇章间的连贯性其实蛮弱的,更像是为了完成对导演家庭的书写而配置齐备的角色关系。但关系内部无论是有效性还是差异性都非常有限,几乎囊括了一个创作者倾其所有能想到关于各成员能有的议题,哪怕做了特异性设定,但整体着实温吞过时,看得非常疲乏。
破碎、痛苦、残酷、死亡、澎湃、孤独...高等动物超乎想象的艰难,就像烫嘴的难念的经。
乐观的人可以活很久
没意思看不下去,半小时,弃!
假章回体构造出一个家庭的生老病死,鸡毛蒜皮鸡飞狗跳事无巨细,在最琐碎处瞥见最具编年史色彩的沉痛记录。
东亚肯定拍不出这种作品,敢于和至亲直言不讳,敢于同挚友直面死亡。
5.0/10 还是挺失望的,前半段观感一直在好与差之间游移,直到后半段观感直线下降。如果说前两章还契合了“死亡乐章”的主题:老一辈人用生命、年轻一代人用乐器奏出两首平行“死亡乐章”,一种美妙与绝望的高反差对比,那么后面几章则在分人物叙事的过程中使主题逐渐发散。尽管这种分人物视角叙事最终汇聚成一股激流,从而服务于对现代社会人们存在主义悲观情绪的较为细致的捕捉,但多条故事线和人物线缠绕在一起,甚至最终发展出类似《隔壁房间》的情节走向。在这种呈现下,当《死亡乐章》一曲演奏完毕,镜头重新切回到现实生活后,影片意图表达的生命之重量与厚度好似被抑制了一般,无法令人可感
精神德国人🇩🇪
为什么拿编剧奖?
2024 SIFF NO. 04
【全员都是吃了诚实药的爱无能人类,毁灭吧,赶紧的】看完心情和导演描述的亲密关系一样复杂。期待导演说的电视剧版本早日上线。
看之前没什么预期因为知道很长 但是看完感觉wonderful。全都是、就连爱也是在冷漠之下的。影院氛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