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的我全都看了!
赵露思我真的太爱了!
老天爷赏饭吃,田枣一出场。
她就是田枣,程少商立刻从脑子里溜走了。
田枣的这个劲儿我可太喜欢了,群像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没有一个工具人,这种剧会格外让人喜爱。
群像剧才能看众生百态。
从当时老北京这些最平凡的底层人民身上感受着人间百味,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点线面。
这个妆我一定要夸一夸,田枣的脸就像被老北平城里的风吹过一样,是那种皴了的感觉,这非常贴人物角色。
整部剧,可以说京味十足了,再加上胡同本身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文化气息就够了。
(看着枣那么厉害能干,我立刻就想到了一个神秘组织朝阳群众,真的就是那种感觉)还有哭的地方,赵露思哭戏,yyds剧里吃的太有特色了,就很老北京,而且看着就好吃的样子。
焦圈,豆汁儿,卤煮,驴打滚,爆肚,炒肝(我记不起来了[苦涩]三点多看完的毕竟)这剧看着真的非常好看和上头,制作班底也好。
最重要的是赵露思的台词,这次我一开始看,我还,这是赵露思自己原音吗,我看看,千万别记错了,是!
进步了,赵露思,好样的!
你台词这次进步了,又感动又欣慰又喜欢,呜呜呜呜。
看剧过程中,给我看哭了好几次,田枣跪下磕头的时候,田枣说他怎么可能是好人的时候,田枣以为铁蛋是敌特的时候,赵露思的哭戏永远能让我get到了,真的很有灵气,又愿意自己努力。
能喜欢你们是我的福气。
《胡同》讲述的是老北京胡同中发生的小故事,三位不同时代的女性,各有所长,这些角色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这些不完美正是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并不是那些什么很敷衍的电视剧那里面的,而且结构性特别强,就是讲剧情特别的紧凑,老北京味儿也特别的浓,也很还原老北京那种氛围,演员和导演也很用心的去做好这个剧,这就是我给胡同五星好评的原因。
——浅评《胡同》第一单元三大女性角色命运看了《胡同》的第一单元,也就是1-14集,其实我自己本身并不觉得这部剧是尽善尽美的,仅就播出的部分就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客观来讲,这部剧在我心里可能也就3分左右,最多堪堪3.5分。
但是必须要说,它又存在一些触动人心的点,正是这些点让愿意为它打4分,甚至4.5分,那就是其对于第一单元中三大女性角色,也就是田枣、春喜和李红缨的人物刻画,为我展现了那个时代不同的女性的风采。
对于我而言,胡同与其说是它的主题,更像是一个舞台,一个用来呈现这三个女性人生的背景,如果用植物来形容这三个女性角色,我想大概是卷柏、木香花和木棉最为合适。
田枣:生的渴望就是抓住一切机会田枣是个生活在旧社会的少女,她本来有可亲的邻居,康健的父母,本该过着没有太多烦恼的生活,但这一切被恶霸韩庆奎的残害改变了,她失去了父亲,母亲继而病逝,本该和乐的屋里只剩下她一人,她成为了一个孤儿。
但万幸的是,她的邻居们为她搭起了一个“家”,她没有收入能力,走街串巷吃百家饭长大,但她还有一屋可以蔽身遮雨,能让她不至于流离失所。
她虽没有亲人,但她的成长路上不曾缺少关爱。
我想,也就正是这样的经历,才能培养出一个虽然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但是热情、仗义、满怀感恩之心的姑娘,她淋过雨便为别人撑起伞来,挨过饿便想让其他流离失所的孩子们都能吃上饭,能让街坊四邻虽无奈但又念着她的好,说她是个胡同串子却也暗含钦佩。
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刻板的孤儿形象,在台词简略的身世背后,这个角色是一个复杂而丰满的形象。
我最开始本以为她应该像是路边的狗尾草,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但我后来觉得她不该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存在,那岩层中扎根,只要有一滴水也能活下去的卷柏更适合她,她不需要花开灿烂,她本身就是蓬勃生命力的代表。
就像她不施粉黛,总和一群流浪儿们走在一起,甚至会和其他人一起摔跤,她不计较得失,她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要她豁出命来,她的那份不拘于性别的独属于少年人的鲜活正是这个角色最大的魅力。
演员的呈现和角色的塑造有很大的关系。
赵露思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夸张,但是却并不违这个角色的底色,她像是雪原上风中猎猎的红旗,因为太过鲜艳的色彩甚至有些刺目,她把握住了那种生命力,所以我个人作为观众的时候,对于她的演绎是比较满意的。
(她单纯的看演技,还是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这里主要说角色,不详谈。
)回到我这一小节的标题,卷柏的生存在于不放过任何的水分,而田枣的人生就在于不放过任何的机会。
等不到正义就自己报仇,所以有了孤身夜袭韩庆奎;亲眼见到罪人枭首,她跑去扎扎实实向着战士磕头;她为了能够回报报仇之恩,证户籍、寻踪迹,只为表达自己的感激。
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却不愚蠢,她从不轻信,甚至称得上倔强,那些口号她从来不信,她只信她看到的——她看到了解放战士为了人民,她才相信那不是口号;她看到了春喜真正的脱离了藩篱,拥有了新的人生,她才相信是真的解放妇女;她看到了自己不通文化的后果,她才发自内心地努力学习;她看到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她才越发坚定地去成为为人民服务队伍的一员。
她看起来有些笨拙,但是她就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化身,这些笨拙本就存在于那个时代的最质朴的民众身上,他们或许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都是这样赤诚,直白,虽然有时会好心办坏事,但他们的心是纯净而火热的。
田枣是脱盲行动的典型正面成果,在接受了教育之后,她开始变得成熟、沉稳,却没有变得油滑,她成为了任劳任怨的服务人员,她点燃自己照亮他人,她真诚的从这份付出中感受到了幸福,而这份从付出中感到幸福的能力,根源在于她童年之时那一双双扶起她的手。
她收到的那些爱赋予了她去爱别人的能力(广义的爱)。
春喜:旧社会让人变成鬼,新社会让鬼变成人相较于主人公,春喜这个角色着墨不多,但由于和索三的感情线,刻画得很饱满。
春喜本也是胡同中普通的少女,和田枣做着邻居,但是由于母亲病逝,家中捉襟见肘,还有一个幼弟需要照顾,无奈只能将自己卖去了妓院。
这种流落风尘的苦难是一种缄默的痛苦,没有话本故事里写的奸人所害、情郎负心、贼人横抢,只是单纯的活不下去了,对于旧时代的人来说,贫穷就是最大的苦难,病重的家人是无底之洞,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很多时候,有些人走上一些道路,往往只是因为他们被逼得无路可走。
但是春喜也是幸运的。
她的弟弟煤核被托付给了有恩必报的仗义少女田枣,有田枣的一口吃的总不会饿着她的幼弟,她总还有着盼头;她的老鸨虽然称不上善良,但有时也有几分欺软怕硬;点她的客人多,但终究有索三对她痴心不改;她生逢其时,正赶上了解放妇女运动;她得遇佳邻,身边的人都不因为她曾经流落风尘而对她区别相待;她的幼弟没有踏上歧路,而是跟着僮老板专心学艺。
她是那个时代无数流落风尘的女子的人生的缩影,但她无疑是最幸运的那一类,时代背后,有更多的苦泪在静静流淌。
我喜欢这个角色,更多的是因为太久没有在近些年的影视作品中看到解放妓女的内容了,在过去的作品反而有很多优秀的讲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经典作品《姐姐妹妹站起来》。
科学治疗、教化改造辅以人文关怀,这才是真正的“救风尘”,在过去,有多少人为着这份拯救付出努力,我们生在如今这个时代,更不能开历史的倒车,不能将那些早已丢掉的糟粕捡回来。
人权,与生俱来,不容践踏。
说起木香花,它的别名可能更有名——七里香。
我更多是基于演员的呈现进行描绘,鲍丹的演绎就给我这个感受,它是爬藤灌木,她需要依靠,却又不是菟丝子,她不艳丽,不夸耀,她只是静默地将自己所有的花苞都努力绽放,她看起来素雅,却也生机勃勃,馥郁芬芳。
解救妓女之后的她看起来失去了那些曼丽的美,但又有另一种坚韧,就像满墙的木香花谢了后,那一墙繁密的爬藤,我觉得可惜,但更欣慰。
红烛摇曳,眸光闪烁,她从鬼变回了人。
李红缨李红缨人如其名,她就像是长枪上的红缨,她是坚韧不屈的战士,同时她也柔软温柔,是一抹难得的亮色。
这个形象因为太过典型,我可能甚至都不用过多的讲述,但我喜欢的是那些她刻画中的细节。
她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在林征觉得田枣莽撞无状的时候,她发现她的敏锐、聪慧与正义;她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论身边人怎么去痛斥田枣的,她的坚信都不会轻易的改变;她会为自己的信任付出行动,她不是偏听偏信,她会温柔的教育,也会严格地约束,她会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会用真心换来真心的回应。
她的事业,她从不放弃,她的爱情,又柔肠百转,我很难想象,那些经常在影视作品中放大的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的问题完全没有出现在她的身上。
她是无数基层工作者的化身,他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只是热情而坚定地走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
这个角色非常的典型,却又充满了人情味的细节,演员林锐的呈现无疑是给这个角色赋予了灵魂,那种基于人生阅历的表演层次是年轻演员很难达到的,我好喜欢她那明亮坚定的眼神,眸中像是两盏矩火在燃烧,但是眸光又柔软温柔。
看到她,我只能想起舒婷的那一首《致橡树》,但我想对于她来说,那份爱不仅是爱着身边的人,也是爱着她的理想,爱着她的追求。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三个不同的女性角色,三种不同的女性群体,我在《胡同》中看到的这些,或许她们在故事中的呈现并没有我所描述的这样纯粹,但无论是卷柏,木香花,亦或者是木棉,她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她们都是那样的充满生命力,就像我喜欢用植物来形容角色,我总相信,她们在哪里还鲜活地生长着。
就像我的题目写得那样,新时代让每一种生命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活在今天的我们,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
实时追央八,所以目前看到第六集,真心觉甜枣挺灵动俏皮的。
几集下来虎妞的形象彻底立住了,包打听型居委会主任的潜力值杠杠的,露思演得挺到位很有灵气,扮丑搞怪没有啥包袱。
我对喜剧型演员是有偏爱的,就很让人开心。
胡同这部剧拍得也很有意思,我这个外地观众实时感受了一把朝阳区民众的各种传承,很生活化,喜庆热烈,日常生活中夹杂一些些小悬疑案件,让我有种回到以前看动画片快乐东西的感觉,这种电视剧基调还是很和我胃口的。
接下来我要夸一夸露思。
露思真的是很有灵气的演员,各种小表情很灵动。
这种灵气早期出挑的女演员们好多都有,后面多少人沉迷于娱乐圈的声色,端起来过后就再也没有了。
希望露思不要被外界的不好言论影响到,当然也希望她不要过度放飞。
演员要拿得起放得下,只要形象不违和,各类型人设都演,事业才能长久。
别惧怕外界的各种言论,好的不好的肯定都会有,年轻就是试错和改错的资本。
目前来说她适合的人设还是挺多样的,甜美可爱,霸气虎气,温柔贤淑,柔弱可怜型的女角色都适配,女向魅力值MAX,言情女主多数是能拿捏得住的。
对我来说,事业心爆棚的女明星粉起来很开心啊。
露思外表看着是个小甜妹,拿的却是大女主剧本,真正从小网剧杀出来的女明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值得期待!
#电视剧胡同#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半星]【新娱评剧 X #胡同观后感#】昨晚播出的《胡同》,收视和讨论度双双起飞。
除了大部分好评以外,大家最多提到的就是“烟火气”这一字眼,说这部剧还原度和展现度都极高。
看了六集的我同样也有着这种感受。
场景氛围具有烟火气。
这部剧从一开头的片段快闪就开始展现,解放前夕的北平城胡同生活。
由田枣的视角出发,随着胡同串子的步伐,看遍了那个年代的市井生活:热气腾腾的豆汁摊子,手脚麻利切着炒肝的老板,一大勺倒腾着卤煮汁的师傅,头上顶着面刀削的外地小吃主,最后来到田枣一个大院的贵叔这爆肚摊儿……一摊一景,个个画面都是老北京那地道的味儿。
一连串的镜头作用下,短短几分钟的代入感已经拉满,也让人对那个年代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人物形象具有烟火气。
赵露思所饰演的主角田枣从小是一个孤儿,但是性格泼辣又直接。
她带着一群相同处境的小朋友讨饭吃。
凭着她混不吝的样子和讲义气的性格,让街坊邻居都对她喜欢,很照顾这一帮孩子。
赵露思把田枣有勇有谋和直率的样子完全表现了出来。
不得不说,赵露思近一年来的戏路真的越发宽广。
从一开始局限于塑造甜美形象,到现在能够驾驭各类复杂性格的人物。
今年无论是《星汉灿烂》里的程少商,还是《胡同》里的田枣。
,都区别于之前她所饰演的角色。
同时驾驭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说明演技真的是由很大的。
也是在剧集里有所反馈的。
其他角色的设置也很自然,比如侯明昊饰演的铁蛋。
是一个跤师,武艺高强。
不过,铁蛋不光是对田枣惟命是从的傻小子,还是有勇有谋,破案子的时候处处透着一种老北京孩子的机灵劲。
还有热心肠的大厨贵叔贵嫂,对艺术执着的名角——僮老板;虽然每天不着四六但有一颗真心的索爷……除开鲜活人物所带来的烟火气之外,更能见证患难时刻,邻里间的人情味。
都说“胡同味”也有街坊邻居的味道。
在这一部剧里真的深刻的感受到了。
看这个剧就像是在逛胡同一样,到处都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义。
六集真的看得人十分开心舒畅。
希望到现代戏的时候也能让我们共情,有笑有泪—-新娱评剧 【转载】
太假了。
口号喊太高,难道不能接地气一些?
反正我算是看出来了,系统内有人,有第一手资料,有个“洋”亲戚,有个当官爹,命就是好。
所以一线,普通老百姓,想要出头,还能走哪条路?
海归进居委会,你确定不是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做跳板?
居委会录用这么草率,喜欢谁就是谁,难道不是上面统一考试后分配吗?
房屋性质民营商用合同不续签难道不用政府做解释?
春喜命可真好,还能进纺织厂,估计是居民户口吧。
弘扬正能量我明白,但也希望实事求是一些。
救命,怎么能这么好看啊!!!!!!!
真的,侯明昊和赵露思都是剧抛脸,我之前磕的吴露可逃也是磕的昏天黑地的,但是鬼知道我怎么会被他们这么一点点的小甜饼给拿捏住,明明好像也没有特别的甜,但是就是不知不觉的被带入进去了,居然在他们剧中那么有限的同框中找到了像是高中那种青涩懵懂又势不可挡的初恋的感觉!
突然get到了动荡时期的革命爱情,真的好珍贵,好动人!
他们俩完全演出了那种心意相通,信仰相同,携手并进的感觉!
让我头一次感觉到了革命爱情的力量。
我从前一直觉得这种隐晦的爱情又不浪漫又不光明正大,中间还有着要为其随时准备牺牲的家国大义,这样的爱情怎么会坚固?
怎么会长久?
直到看了赵露思和侯明昊的胡同,这短短的几集让我感触颇深,为他们的每一次见面而激动,也为他们共同的家国情怀而触动!
好演员!
好剧!
还有,什么口音了、扮相了,那都是次要的,都是作为好的演技的锦上添花而已。
如果以什么演员婴儿肥了、口音这不对那不好了、演员太稚嫩了类似的理由来说这个剧烂的话,那我只能说你也肤浅了!
太主次不分了!
至于演员口音如何不地道、外形又如何不符了……拜托🙏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全国拍的剧,不是只给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人看的剧,能不能不要这么抬杠?!
还有演员稚嫩的问题,说什么演技不到位……我不懂什么演员稚不稚嫩、演技到不到位……我只知道看他们演十八岁的青年,我完全被带入进去了,好像回到了高中的时候,那种青涩懵懂,但是热血激昂的感觉我感受到了!
在我眼里,这就够了!
我看的是剧,是这个故事,是它想让观众体会到的感情,是它要向社会表达的东西。
而不是看演员穿的怎么样,长得怎么样,年纪多大了,口音合不合格。
看了前两集就决定追了,我真的太爱这胡同里的老老小小了,大家都太太太有爱啦!
在北京待过两年,这座城市是首都,也是非常多元且包容的一座城,北京大爷大妈跟田枣一样热情,就是问个路都恨不得带你去的那种热情。
第一篇章1949年,北平的人们,夹道将解放军迎进了城,从此北平成了北京,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启。
而胡同里的那些老百姓,也在共产党的引领下,开启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原本打算豁出性命为父亲报仇的田枣,却在无意间,被进城的解放军救了一条命,这个故事,便是从田枣开始……我真的太喜欢田枣了,性格又虎又可爱。
红缨说田枣,这妹子经历过苦难,又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在田枣那里,她有她自己的一套价值是非观。
人人都说共产党好,可田枣却不信,她必须要自己眼见为实。
直到看见共产党没有包庇恶霸,直接判了恶霸的死刑,间接帮她报了杀父之仇后,她才真的信了。
于是这丫头就被彻底圈粉了,开始天天往街道办事处跑,看到红缨就必念叨:姐,什么时候发展下我呗。
姐,我的用处可多了,发展发展下我呗。
田枣那想要加入党,为人民服务的心,别说胡同里的邻里了,我看整个北京城都知道了。
还守着邻里投票选她的那个劲儿,真的可爱死了。
看个剧,全屏的弹幕都飘出来替田枣说情:姐,你就发展发展下我们枣吧,求求了。
哈哈,观众也是不要太可爱。
喜欢铁蛋,我居然在一部正剧里面磕起了糖,真的太好笑了。
铁蛋真的是个铁憨憨,能抱得美人归,还得靠咱们田枣自己生猛。
你娶我呗,多大点事儿啊!
哈哈,这,果然很田枣。
胡同里的邻里也喜欢。
没想到唱京剧的僮大哥也是个搞笑担当,天天端着那个劲儿怼天怼地,但徒弟煤核一句“你再说我姐,我就不跟你学了”立马变脸服软;落魄的索爷,被人横着抬出去的时候,跳着脚脚说要把春喜赎回去;还有田枣带领的那群孤儿孩子们,虽然没有家也没有家人,却在邻里的照顾下,依然活得很有生命力。
物质虽然匮乏,但大家都好团结。
相信群众的力量,这句话,在第一篇章里诠释得淋漓尽致。
第二篇章1980,是老一辈的奋斗与青春,虽然未曾经历,但也能想象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火热年代,在经历了物质匮乏之后,老百姓手中越来越有钱了,万元户开始出现,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冒出,传呼机、大哥大、小轿车开进了胡同的家……作为同是创业中人,看着东子、娟子、豁子他们的创业史,看得热血澎湃。
东子他们几个,在父母眼中就是不争气的孩子、不省油的灯,正经工作不干,到处惹是生非。
可事实上,他们是第一波感知到时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人。
从在地铁口摆烟摊开始,再到西单夜市卖服装,以及后来的入驻商场做老板,他们这一路走来,都是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向前,改革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向他们涌来,一次又一次将他们越推越高,这便是机遇,东子他们看到了且抓住了这份机遇,个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巨变。
他们从胡同邻里口中的不正经二流子,变成了年轻有为的新青年。
最让人感慨的是,孙晓敏因为想进杂志社而读了夜大,然而,当她从夜大毕业之后,她的夜大文凭已经进不了杂志社了。
就连当初想要介绍她进杂志社的大哥,都已经干起了贸易。
东子大哥对她说:“没办法啊,晓敏,时代发展太快了!
”是呀,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必须跟上。
好在晓敏凭借自己多读了几年书的本领,又带领东子他们从个体户干到了正规的公司,并且在东子、豁子他们正在往奸商滑落的时候,将他们拉了回来。
东子说,晓敏是他们团队的主心骨,这话没错,不管世界怎么变化,晓敏始终是他们当中不忘初心的那一个。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不忘初心有多难?
很难!
所以晓敏才显得珍贵。
“想为大家做点实事儿!
”这是晓敏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她的确也是这样做的。
从“夜市居委会主任”到“个体户协会会长”,再到正式的“居委会主任”,一路走来,晓敏都是挡在群众前面的人。
东子就说过她,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图啥?
能图啥呢?
大概,图的就是,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第三个篇章,是2019,是我们经历的,就不再多述。
拯救剧荒的一部剧,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值得一看!
国庆宅家无聊撸剧,追的是芒果TV的《胡同》,一口气刷完27集,真过瘾啊!
作为以北京胡同为载体的时代剧,里面讲述了发生在1950、1980和2019年三个不同年份的故事,虽然田枣的人设更飒,但作为一个80后,我更喜欢第二段孙晓敏的故事。
在1980年这段故事里,我们英姿飒爽的“小甜枣”已经变身热心居委会大妈“枣姨”,有种当初看《神雕侠侣》里黄蓉的感动,上一部分的人生主角已经纷纷步入中老年,进入爱情的下一站——白头偕老,新一代的年轻人又有全新的感情线,相比1950年的故事,这一部分因为有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人物群像更丰满,就像那部韩剧《请回答1988》一样,中年人的故事线并不比年轻人逊色,而且因为京味十足的地方文化元素,代入感更强。
最令人惊喜的是剧中高度还原的1980年的时代元素:公园一角朗诵诗歌,舞厅跳迪斯科,书店排队买世界名著,草坪上弹吉他斗琴,戴夸张大耳环的时髦女孩,穿喇叭裤的男青年,街头掐架的年轻人、热闹喧嚣的西单夜市……这一切,在复古风盛行的当下,视觉体验是非常舒适的。
除了这些复古元素,那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代,周边的一切都在飞速发展,生活真的可以称得上一句日新月异,那些曾被称为“街溜子”的待业青年身上丝毫不见颓败之气,而是每一个人都斗志昂扬、对未来充满希望,或许这也是我们迷恋那个时代的一部分原因吧,毕竟目前关于年轻人的标签,我们熟悉的是摸鱼或躺平,这才叫青春啊。
爱看书的文艺女青年孙晓敏是胡同里的小公主;活泼外向的娟子是北京大飒蜜;看似吊儿郎当的林卫东其实头脑灵活、大胆肯干,是时代的弄潮儿;他哥哥林卫民则像一个老派知识分子,在飞速发展的物质冲击下,迷失了方向
回城的知青大刚夫妇,则一直有种割裂感,在村里他们是外来者知青,回城后还保留着农村人老土的习惯,以至于闲不住半夜一起去扫大街,待业太久嚷着要回陕西种地,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吃苦耐劳,终究让他们凭双手逆袭,成为胡同里的励志传奇,特别是大刚媳妇春花的改变,从刚出场时,系着头巾木讷的农妇,变成连胡同大爷都惊叹的“时髦大美女”。
当然还有奢侈的爱情,那个年代的人没有算计,也完全不势利眼,虽然对于晓敏而言,比起在地铁口摆烟摊的“倒爷”卫东,在编辑社工作的哥哥卫民更靠谱,但那个年代的人还相信爱情,晓敏从高中卫东替她出头打架的那一刻就芳心暗许,而卫东哪怕见识了更有女人味、更有钱的广州姑娘小丽,还是坚持晓敏是值得一辈子去爱的人,啧啧啧,“值得一辈子去爱的人”多么严肃又浪漫的情感,就这么脱口而出。
而娟子与蓝旗这一对大冤种,连暗恋都是坦坦荡荡的,娟子喜欢卫东,但仍旧支持他与晓敏的爱情,蓝旗明知道娟子对卫东一往情深,却矢志不移,最终抱得美人归,这种没有雌竞、没有权衡利弊的单纯爱情观,多么美好又奢侈。
与之匹配的友谊,剧中几次打架都为了友谊,蓝旗为了保护娟子与人动手,卫东看见蓝旗被打也直接上脚就踹,替朋友出头,晓敏为了保护卫东、蓝旗、娟子三人,与前来寻仇的六子当面对峙,六子不战而退,还是因为同为胡同孩子的情谊,没人舍得欺负“胡同公主”晓敏,也没有人受得了“枣姨”的唠叨攻势。
那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年代,枣姨那一代的故事,已经超越了亲情的局限,是真正意义上的远亲不如近邻,大刚回城,四合院的邻居们都在帮忙盖房子,索爷牺牲掉房间采光,让出回廊给小两口新房多省点空间,大刚找工作,田枣比对自己闺女晓敏更上心,直接去找厂里领导托关系,那个年代,孩子们是有伙伴吧,大人也会跟邻居做姐妹,一家有事,三家帮忙。
这样单纯美好的爱情、肝胆相照的友谊、邻里友善的胡同人情,造就了丰满立体的人物群像,剧中每一个人都随着时代洪流,完成各自的蜕变,未来拥有无限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肝胆相照的小伙伴长大一起发财,风雨同路大半生的姐妹老来成了儿女亲家,那是一个美好又炽热的年代,每一人都拥有温暖故事。
这是记忆深处的胡同文化,那是回望过去,1980年传来的遥远回响,我们的来处,业已消失在时代洪流的一代人的回忆,而新一代的书写,则由2019年的林悦,也由2022年的你我来书写。
🐧更新的我全都看了!
赵露思我真的太爱了!
老天爷赏饭吃,田枣一出场。
她就是田枣,程少商立刻从脑子里溜走了。
田枣的这个劲儿我可太喜欢了,群像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没有一个工具人,这种剧会格外让人喜爱。
群像剧才能看众生百态。
从当时老北京这些最平凡的底层人民身上感受着人间百味,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点线面。
这个妆我一定要夸一夸,田枣的脸就像被老北平城里的风吹过一样,是那种皴了的感觉,这非常贴人物角色。
整部剧,可以说京味十足了,再加上胡同本身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文化气息就够了。
(看着枣那么厉害能干,我立刻就想到了一个神秘组织朝阳群众,真的就是那种感觉)还有哭的地方,赵露思哭戏,yyds剧里吃的太有特色了,就很老北京,而且看着就好吃的样子。
焦圈,豆汁儿,卤煮,驴打滚,爆肚,炒肝(我记不起来了[苦涩]三点多看完的毕竟)这剧看着真的非常好看和上头,制作班底也好。
最重要的是赵露思的台词,这次我一开始看,我还,这是赵露思自己原音吗,我看看,千万别记错了,是!
进步了,赵露思,好样的!
你台词这次进步了,又感动又欣慰又喜欢,呜呜呜呜。
看剧过程中,给我看哭了好几次,田枣跪下磕头的时候,田枣说他怎么可能是好人的时候,田枣以为铁蛋是敌特的时候,赵露思的哭戏永远能让我get到了,真的很有灵气,又愿意自己努力。
能喜欢你们是我的福气。
好喜欢赵露思演的剧,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的,这个剧里演的田枣真形象,地地道道的解放时期的一个北京胡同女孩。
内娱普女赵loser
冲着关晓彤看的,
赵露思演技真不错。
露思可爱
看了前两集,质感还是不错的。群像也比较饱满,就是全都不太像劳苦大众的感觉...毕竟大家也过了很多年好日子了,也挺难苛求太多的
赵露思也太灵了吧,毫无包袱一女演员。
陪爸爸看的,流量明星镀红剧,但是悬浮至天边……
看了两集,感觉好假
第一次看年代剧 意外觉得很好看 情节挺有意思的
强忍十分钟,我就特别好奇,是有学校专门培训,如何拍这种烂剧吗?
三个篇章,这个结构还比较好玩,但是前期看着挺无聊的~赵露思+侯明昊,演的都很自然,而且两个人很搭,不过其他线不好看。
看着、听着都难受!
悬浮、空洞、虚假、谄媚,半集弃
格外的主旋律,最喜欢的竟然是第二个单元,哈哈哈,那个年代的机遇真的很多。。。
因为营销太多,才知道赵露思没演技!看她就出戏,拉低这部剧!
昨晚上金鹰奖颁奖,人世间实至名归。这部戏真的全员演技精湛。相比之下,胡同就逊色太多了。刘佳她们一上好看了,两小花都不行。
中老年版田枣就是居委会主任的样子,老戏骨们都不错,又见优雅的吴奶奶👵
主旋律电影,剧情一般吧,
没想到这种主旋律题材竟然也能让人看进去。比较喜欢前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