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十年前,我还在读高中,偶然在盗版书摊上看到了九把刀的一系列小说。
如果在华语文坛也能够像好莱坞类型片一样区分,有类型作家这一概念,我想九把刀一定是非常难以归类的。
有着“台湾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称号的九把刀,作品涉猎题材广泛,他喜欢在小说中探讨社会学、心理学问题。
在《杀手》系列中,他就用杀手月与杀手欧阳盆栽,探讨了正义与公道;而另一本被归为“异色小说”的《阴茎》,则是表达阳具崇拜带来的莫名焦虑。
那些年VS等一个人咖啡对于大陆观众来说,最知名的则是近些年来改编自九把刀小说的几部纯爱电影,比如那部风靡港台的《那些年》以及担当监制的《等一个人咖啡》。
当然,九把刀并不是一个只会拍摄纯爱电影的小清新导演——他还热衷于尝试各种题材怪诞的类型片,比如近期的那部《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
报告老师!
怪怪怪怪物作为导演,九把刀个人风格强烈:在他之前参与导演或是编剧的电影作品,小说中所涉及的主题和思想内核经常会被有意识地进行夸张放大,造成一种极端反类型化的印象。
最典型的例子大概是他的新作《报告老师》中,把校园暴力和怪兽片的元素做了一种无厘头式的结合,在黑暗压抑的重口情节之下,却是一出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
在他最新的编剧作品《楼下的房客》则另辟蹊径,影片选择的则是华语电影中身为少见的暗黑奇幻风。
《楼下的房客》改编自九把刀的同名小说,电影充斥变态、虐杀、性爱、裸露、同志、乱伦等限制级元素,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影片中,任达华饰演的房东造型废柴邋遢,内心复杂。
他表面上是一个继承出租公寓的无业游民,在东海大学附近贴起招租布告。
故事发生在一座公寓楼内电影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这栋破旧的大楼当中。
他不要家世清白的乖乖牌学生、不要收支稳定的上班族、不要勤俭质朴的小家庭,他只要“正常人”——任何符合正常定义,有混乱潜质的正常人;能满足他偷窥正常面具下的黑暗面的正常人。
任达华因此,有家暴前科的体育老师老张、把时间耗在在网上痴迷于特异功能的宅男伯彦、已经离婚的王先生和纯洁像天使的女儿王小妹、神秘冷艳的女作家颖如、同性恋者令狐和郭力、以及职场OL尤物陈小姐一起搬到了出租公寓。
形形色色的房客八个房客,还有一个变态房东;六个房间外加一堆秘密。
九把刀的原著小说是一部悬疑而又诡异的出租屋的故事,他在小说里详细描述了每个人的外型、特征、癖好,借助一个思想怪异的房东的主角,把他们串联成一个个恐怖的故事。
电影由任达华饰演的房东自述开始,通过不同对每一个房客的偷窥串联起诸多变态心理学的元素,涉及了一系列杀人、肢解、滥交、自渎、乱伦、偷窥、恋物等场景,极尽黑暗和重口味之能事。
「人性潜在的可能性,使我们无法预测每个房间到底还有多少隐私。
」正如海报上所揭示的「窥尽人性七宗罪」一样——电影中的房客们,每个人内心都潜伏着一个恶魔,或者显露着,或者潜藏着,这是因为没有遇到将此激发出来的东西。
陈小姐是整栋房客的焦点,也是故事走向混乱与无序的临界点。
她被上司包养,同时又跟渴望得到自己的老张保持着男女关系,她的放纵的生活代表了人的淫欲;
陈小姐老张表面上是个体育老师,但实则内心猥琐,人面兽心。
他因为家暴而离婚,独居生活让他沉迷于偷窥,甚至对意淫对象陈小姐有严重的恋物癖。
在拿到房东刻意留给他的大楼钥匙之后开始变得更加疯狂,他的内心里潜藏的暴力欲导致她在混乱之中失手杀死了王小妹;
令狐与郭力表面上是师生,实则是一对同性恋人。
迫于社会关系以及二人身份的差别,二人之间的关系又十分脆弱。
在房东刻意的误导之下,二人相互猜忌对方是否忠于自己的爱情,因而产生了妒忌而自相残杀;
令狐与郭力王先生表面是好好先生,独自照顾女儿。
但实则内心长期处于恋女癖的压抑状态当中,这种畸形的父女关系是他内心一直不肯暴露出来的弱点。
他代表的是是人心打破伦理道德的底线,乱伦的欲望;
颖如这个角色则是原著里最为复杂的设定——表面上她纯洁的如白雪,但是内心却又充斥着弑杀的欲望。
她那纯洁的外表与内心的恶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同时她又是房东杀人欲望的投影,这是影片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颖如就是这样一个堕落天使,她美好的有些不真实,却又邪恶的让人恐惧。
她甚至有洁癖——当她在杀人时,她会先把身上衣服褪去,换上透明的雨衣来执行。
电影中的一处细节,与其他房客那些相对豪华的房间陈设相比——颖如的房间则带着明显陈旧感,这其实是与房东所居住的顶楼房间里保持一致。
当窥视到颖如杀人的过程之后,于是整栋大楼中最可怕的控制欲的代表人——房东,出现了。
一直作为电影中「上帝视角」存在的房东,他内心的黑暗面因为被已故的伯父在这栋大楼里遗留在每个房间的偷窥摄像机的行为激发出来。
于是效仿,开始窥视他人的生活。
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房东给了每一个人的阴暗面展示自己的机会。
他试图通过激发其他人内心里的邪恶欲望而获得满足,想要通过介入别人的私生活而制造混乱进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任达华饰演的房东自称,他拥有窥尽人内心的“钥匙”。
他可以打开房客的门,入内布局,如剧中台词一样他可以轻易地「凿开人性的尽头」。
房东想要凿开每个人人性的尽头,这是罪恶的本源。
在《楼下的房客》里,九把刀将整栋楼比作一个人的内心——而在这内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欲望与罪恶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着。
但是电影由于时长限制,导致整个故事篇幅不足。
房客之间的的关系并未交代清晰,这也削弱了其后混乱发生之时的荒诞感。
本片的导演崔震东曾是索尼音乐大中华区总裁跨行当导演,初执长片导演筒就挑战禁忌题材,算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导演崔震东(右一)或许是出于导演本人之前的个人履历原因,本片的配乐对电影整体的质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将那首暗黑之极的《Gloomy Sunday》进行了重新编曲,从交响乐团配乐努力在营造一种歌剧感,只可惜电影整体氛围的塑造和演员的表演都跟不上音乐的奇幻诡谲。
回到电影本身来说,在这部主打猎奇重口的心理悬疑电影中,导演有意探索人性的黑暗面。
在电影中有不少重口味杀人分尸与性爱场景,但在导演的刻意处理下都带着浓浓黑色元素,甚至是在呈现变态场面的时候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
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日本大导演深作欣二便在《大逃杀》中着力还原的是在现代文明光环之下人类内心深处潜藏的兽性。
而在本片当中,导演所要极力探讨的是人内心的阴暗面,或可称之为「原罪」的一种更复杂的内心欲望。
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行为有过这样一种判断:人的意识如同海水中的冰山,海水之下的潜藏的巨大山体,那就是潜意识。
原著小说的主题在于勾画了人性当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每个人心里的黑暗面,房东通过偷窥的过程,发现所有房客内心潜伏里的阴暗面。
比如:在影片当中,房东可以通过王先生对王小妹的一个眼神,就看出内心对女儿的的欲望和罪恶感。
电影的前半段跟原作相若,整体的故事推进和叙事节奏都非常平稳,分镜与构图也非常考究。
电影的主主要故事基本发生在这栋相对封闭的大楼里,导演刻意强调了整栋大楼内部环境的逼仄感;影片中最值得称赞的是影片的视觉效果,看得出来在编导制作上的诚意,确实创造了一种诡异的奇幻感。
但遗憾的是导演毕竟是新人,掌控力并不足以支撑整个相对复杂的故事轮廓,让影片的后半段严重失控,彻底毁了之前营造的悬疑和神秘感。
演员方面,任达华饰演的房东一角算是延续了自己早年「羔羊医生」一类的形象设定,中规中矩,但相较于其他演员已经算是亮眼。
作为新人的邵雨薇饰演的颖如这个角色是不够成功的,受制于表演,影片中并未将“一面天使一面魔鬼”的精分的感觉塑造出来。
颖如这个角色其实塑造的并不成功,这对于整个电影的表现力有很大影响。
而李康生似乎也只能在蔡明亮的电影中得到最好的发挥——在本片中的李康生饰演的郭力,开口说话便引人发笑。
难道真如导演在映后对谈时所说,这就是他想要的「荒谬的反差感」,反正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大多数经由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所面临的门槛在于从文本语言转换到镜头语言的转换,在对原著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将原著里的留白和隐喻展现在大银幕上,这是横亘在导演面前的难题。
《楼下的房客》的问题在于——原著里极端的阴暗压抑感和对人性欲望的深层刻画并未通过影像表达出来,这种文本层面的缺失导致影片最后的反转和解谜显得幼稚淡薄。
必须承认的是,如果仅以对原著的影像还原度来说,电影的前半段在对原著的还原上相当准确。
但失控的是电影后半段,导演强行拼凑出一个故事背景出来,没有完全照着原著小说演绎的开放式结局,为了交代所谓的主角的动机给了故事一个全新的故事设定,但整个故事变得非常牵强。
为反转而反转,毫无铺垫伏笔可言,非常突兀,也打乱了电影前半部分所营造的阴暗压抑感。
在香港观看本片的过程中我数度走神,尽管屏幕上不断上演各种猎奇元素,但还是难以表现应有的深度。
纵观全片——只见猎奇,不见艺术。
最后,本片尺度过大,基本没有希望在内地上映,加上编剧九把刀近年的“辱华”言论,内地观众想要看到本片,只能网盘见了!
分享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很惭愧,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周末好奇点开迅雷推送的【楼下的房客】影评,夸得诈唬,心中存疑便找来电影,又犯贱搜到原著(还是简繁两版对比着看,互有删改,大陆版砍掉不少,别字也多)先读。
电影马马虎虎,适度取舍增补,起码把九把刀徒为感官刺激而丢下的漏洞都圆上了,淡化过于扭曲变态的心理和行为描写可能会让只看电影的观众不明觉厉,鉴于原作也顾此失彼,还是不错的改编。
小说嘛,跟那些猎奇日剧差不多,作者的格局和水平有限,铜头铁尾豆腐肚。
通篇拉你下水共犯的恶趣,对书中甲壳虫【黄色潜水艇】的揶揄颇有共鸣,随口的安利(提到的歌曲、女优、电影)倒是可以满足下好奇,对我来说是耻于纳入书柜的渎物,其他不快的体验就当是拓展见识阅历(呸!
自欺欺人)了~
片子里有《搏击俱乐部》的影子,有《禁闭岛》的影子,还有《七宗罪》的影子。
但着实虚有其表,所以,也只能看见影子。
导演描写手法很大胆,一部分要归功于原著九把刀,这么大尺度的题材与画面,敢拍,就需三分勇气。
但是导演确实功力不够,前八十分钟左右堪称完美,但后面结尾绝对是烂尾。
反转近乎平铺直述,过于潦草。
必须为任华达的演技点赞,塑造变态很成功。
其他主要演员演技也不错,但不知李康生为何这么去塑造一个形象。
感觉导演想抓的点太多了,导致电影失去了重心,也失去了中心。
就像七宗罪最后去玩儿反转了一样。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自己看了一部好片,至少是良心之作,但是又感觉自己什么都没看到一样,没有一点抓住了我。
感觉跟13年的僵尸如出一辙。
影片的故事,都是主角心里臆想出来的。
但不同的是,僵尸当中,主角的真实故事是依托,而臆想故事则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即僵尸的除魔大战)。
而在本片当中,主角的真实故事占比要大的多。
在我看来他还是要展现男主真实的心理世界和状况。
表现臆想场景的戏份还是太多了,而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僵尸当中臆想场景是以团圆结局结束的。
但是本片当中的臆想场景,仅仅是死了很多人,然后最后大家又发现死人,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结尾。
相应的,相对无聊的内容有点多。
例如一开始女主引诱受害者的画面(果体),个人认为就不太妥当。
女主其实是男主邪恶心理的表现,而其真实身份是男主的女儿,男主看到自己的女儿去那种方式引诱受害者?!
这个看起来总是让人不能接受。
很多限制级的镜头运用的也过于直白,例如男男之间的关系与表现,太过强烈和直接,让人产生反感。
而风骚女房客的一些限制级镜头,大部分完全没有必要。
如果你想表现房客的五花八门,大可以用更内涵的手法,本身这也是一部说心理的影片。
影片的最终结尾其实不是很给力,无疾无终的就完了。
这可能显示了主创的一种悲观情绪,但是并不太符合我这种事事要结局性格的期许。
男主的悲剧是有客观的原因的,他被逼疯之后,犯了很多的罪孽,也的确是在以身抗法,造成了更大的悲剧。
如果能够在悲剧之中,展现出一丝悔改,也算是对自己罪恶灵魂的一种救赎。
或者完全陷入更黑暗的境地,去做出更大的罪恶。。。
但是影片什么都没说,最终男主被警方控制。
整个影片的核心内容也变成了臆想世界的剧情,和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与解释,通过这样的剧情,虽然解释了男主性格的变化,但是没有解释男主性格的走向。
这样的结尾,绵软无力,是在用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一部心理犯罪片。
个人认为本片也是有亮点的。
男主/女主折磨受害者的镜头,就是本片为数不多的亮点。
那种丝丝入扣的折磨与心细如发的阴狠,就像切肤之爱一样,让观众被一幕幕变态的折磨画面所洗礼。
大胆的镜头,红色的行李箱、蜡烛以及针线这种元素,让这种暴力/恐怖的美学表现的更加精彩。
推荐只看臆想部分的戏份,相对比较流畅、精彩,而且两位女演员的身材也很好。
当转到现实世界视角之后,就赶快关了吧,因为要开始扯淡了。。。
我是先看到电影剪辑,有评论说原著更甚,于是看了书后看了电影。
所以本人是站在看完书后的角度写观影体验的。
影片一开始的氛围是十分到位的,我甚至不是很敢看下去,最终还是看完了。
局内有三个人是比较跳戏的:房东、郭力、男大学生。
可能跟口音有点关系(三个人口音都有点出戏),这个我暂且先放一边。
a:首先房东给我的感觉,过于欢脱了。
他确实是热衷于peep power ,但在电影前半部分感觉就是开开心心计划着“恶作剧”,然后顺利完成,就会给自己快乐的打气,那种“yes 就该这么做”的感觉。
但原著房东可能更加阴森,像是住在下水道(虽然他实际住在顶层)却有上帝视角,对于所要达成的目的似乎都是计划周全且小心翼翼,有时甚至还要“表演一番”,并且在顺利实施后更多的是“窃喜”,而不是欢呼。
b:然后说男大学生,人物塑造还是比较贴切,有点呆头呆脑的,但跟上面房东一起后就显的十分搞笑。
与上联系,房东的行动或许有些“随意”了,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次房东拖着光腚的男大学生上下楼之类的,总是充满喜感,当然每次都是有目的性的,可这几个画面间隔很短(或者说电影节奏很快),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男大学生总是晕啊,然后被拖着走,又晕,又被拖着走,真的是非常具有喜感…… c:再说郭力,男同性恋之一,大学物理学教授,过于浓重的口音导致他一开口让人想笑(无恶意,仅针对人物塑造),以及他们发现男大学生在床上后,前期他的表现是相当符合原著的(一言不发,沉默中带着震惊),但当他跟令狐争吵则显得有些“幼稚”了,去除口音因素,台词设计也差了些。
d:最后谈一谈颖如吧,首先,演员很米,但她全场就是面带微笑,然后噶人,过于单一了。
引用前面有豆友所述:“她像一个死神只是带人走,却没有复杂的人物形象。
”我发表这篇影评无意引起类似原著党翻拍党(虽然我严重怀疑会存在这些)争吵事件,因为我并没有站哪一“党”,接下来我就分别讲述一下两者类似和差别之处。
1.书的话是房东先生噶了前房东霸占房子5年之久,做出了一切,颖如这个人物存在与否并未说明。
结尾则是一个警察审讯完房东后,最终也拿到一串“钥匙”,有了一栋自己的房子,也许也将成为下一个“偷窥者”。
有点凝视深渊成为深渊那种意味。
然后整本书内容是完整的,细节是有铺垫的,人物心理是描绘的比较到位的。
可以说,不考虑书内相对重口的细节描绘,整本书是可以打7-8分的。
2.电影则是用一个警察身份替代了,一切都是他作为房东先生做了一切,因为他曾做卧底,却又在精神病院被虐待,于是进行报复。
同时电影引入了黄四郎一角,为房东先生(即这个警察)如何患了精神病然后做了一切有了个交代,而颖如也不过是一个幻想人格(屡见不鲜了)。
仅电影内容而言,他也是完整的,但就这个题材,其实很常见,且完全可以剔除重口情节,而且颖如这一形象完全不具备任何深意了,片中最重点的关于房东和颖如对于“生命尽头”的交谈也变成了警察和房东(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了。
且影片在结构上,处理得相当粗糙,房东像是赶着趟一直忙啊忙,如上所述,人物形象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人物动机,且最后的反转太草率了,身份一查出来,就明白原来是这样变成了那样。
我是打算打6.5分左右的。
3.整体结局和故事框架上面已经说过了,接下来说一下两者在内容细节上的差别。
首先是王氏父女的死法,这可能是两者故事里差别最大之处了,不过影片处理简化挺好的,原著过于……接着还是颖如,原著颖如的存在太奇怪了,她似乎是“不听指挥的演员”,也就是铺垫许久之后,她与房东的对话才会显得有些突兀,但又十分合理。
而影片前面说了颖如只是一个幻想形象,塑造也比较单薄,这就导致对话出现时显得很突兀也让人不明所以,最后出现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时候就显的有些搞笑(我知道导演是想塑造一个人偏头说话,然后另一个自己回应对话的那种感觉,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幕看着确实比较搞笑)。
最后讲一下电影的几个反转的亮点,几个画面片段吧。
一是回想“人肉宴”,都是房东(警察)自己在操办,且几个人的身份也有转变。
二是他画的关于颖如的肖像画,是黄四郎自杀时的模样。
这两点确实有点小震撼的感觉,但一样跟前面所展示的形象有些割裂开了。
上面有豆友认为警察身份说明影片是在书结尾处的续作,我觉得这个角度挺有意思的,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成立的。
因为如果导演是拍警察掌控后的后续,那里面的租客名字和发生的事件也应该有所更改,毕竟原著也有出现那个不叫“颖如”却像“颖如”的人(名字我忘了)。
以上,一下子看完书和电影的冲击还是不小,毕竟内容有不少重口。
所以决定换换口味刷几个视频睡觉咯,嘿嘿。
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值得推敲,那些喷子不要喷我,我以前从来不看悬疑剧,但这部电影打开了我的心门。
先来说说我眼中的房东,他原本有一个美好阳光的警察生活,却在精神病院里被毁了所有,直接变成人格分裂。
后面的场景他牵着女儿,为何只牵着女儿,我想这跟他女儿的死有关,穎如未必是他女儿,但他女儿肯定是黄四郎受害女生之一。
在精神病院里他跟黄四郎实际上是一个阵营的,因为黄四郎是上吊自杀,我猜是忍受不了精神病院的遭遇,这个时候觉得黄四郎既是可恨也是可怜之人。
而且自杀之前告诉了他想知道女儿死因吗,给了他房子钥匙,让他自己去看,女儿的死也就不得而知了。
从前面亲戚也就是黄四郎给他钥匙后死去的笑容里就看出他俩已达成共识,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警察身份,而是黑化被迫成一个变态加神经病了。
接下来进来的七个房客,是他心中的七宗罪,他窥探每个人都是乐在其中,说明正是他心中所向往的发展方向,甚至有意去推动事态进展。
而穎如一开始是他内心深处想要挖掘的对象,他一开始对她一无所知,最后经过第一次看穎如杀人(其实是自己杀的)他自我暗示,用穎如的话大概就是“人生尽头重新开始”,成功复仇杀了第一个精神病院对他xx的男医生之后,他彻底得到释放,甚至让其他人都尝尝这人肉的滋味,来分享这份喜悦之情。
而是他用的就是黄四郎的变态杀人方式,又一次证明他跟黄四郎的共识所在。
只是个人有几点不理解的地方,为何他把小女孩抓了放了又塞到体育老师房间?
简单的只是为了嫁祸吗?
有点看不明白,体育老师不应该会在情急之下杀人啊,毕竟女孩确实不是他绑架的,这点看不透撤。
再个头颅蹦哒出来为何要一脚踢过去?
是因为他们刚分尸之后那种恐惧感还未消除突然蹦出个头颅来吓着自己情急之下踢出去的吗?
谁给我解释解释,谢谢。
后面那个性感女人出来之后看到这一幕吓得贴在墙上,三个男人同时奔向她,我想可能是邪恶再次涌上心头,都想杀她灭口吧。
故事最后审讯警察出来说的话推翻了房东之前的一些言辞,有些可以理解有些还是琢磨不透。
比如说,性感女人不存在,其实那是一家三口,如果说存在一家三口,那就没有父亲离婚觊觎幼女之说了,毕竟是长期没有性生活的非正常家庭才有可能有这种变态父亲嘛,即使自己老婆水性杨花跟了这个体育老师,但不至于父亲觊觎女儿一说。
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所以觉得这段可能讲这段的时候漏说了些什么故事情节,没大看明白。
后面的晚期癌症他都没有放过也不能理解。
这部电影反应了很多现实问题,七个房客中有一个体育老师,一个教授,都是为人师表,一个家暴,一个男同,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人物冲突,对比鲜明。
还有一个宅男,他的愚蠢懒惰,异想天开,最终被利用。
总而言之,我分析的也是一个个点,没有以偏概全,个人见解讲的是这个警察从白到黑的过程。
最后再回想一下他跟审讯警察一开始的对话,他并没有找律师,因为他不需要找,任何人奈何不了他,即使他是个变态杀人魔,他最后也会跟黄四郎一样,进入精神病院。
所以不要逼迫高智商的人去犯罪,结果很可怕。
故事前半部分都是男主对警察说的证词,后半部分是警察调查出来的真相,男主的女儿当年被黄四郎虐杀,但黄四郎以精神病的诊断逃脱了制裁,男主为了替女儿报仇决定到精神病院做卧底,结果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长官车祸去世,于是男主在精神病院里备受折磨,精神也受到了影响,在精神病院里男主和黄四郎被关在隔壁,被折磨的脆弱的精神再加上黄四郎变。
态的引导,慢慢的形成了另一个自我,黄四郎告诉他自己有一间房子,把钥匙交给了他,然后穿着女装自杀了,黄四郎死后没多久,长官的妻子发现了男主的身份,男主被释放以后就去了黄四郎交给他的房子。
房客们都是正常人,白衣女是男主内心的幻想,拥有着女儿的外表和黄四郎的内心,这两个对他影响最深的人被他在脑海里结合了起来,那些箱子里的尸体是男主杀的,是从前在精神病院虐待他的人,房客们的不同常人是他幻想的,然后和脑海里的女子交谈以后,杀了几个房客,房客之间发生的事情也都是他的幻想,他已经在精神病院被折磨和影响成了真正的精神病
空空心房 只有寂寞回音荡漾邻居的耳朵 仿佛有意无意的藏在隔墙看我有多坚强 失去你以后我还能把悲伤撑多晚— 柯以敏《邻居的耳朵》《楼下的房客》:一个摄像头,揭开最阴暗的人性!
_腾讯视频每个人都有秘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藏在心底。
秘密之所以称为“秘密”,大抵都有不可言说的原因,一旦曝光,往往会成为他人的把柄。
今天要说的电影,《楼下的房客》就和一群人的秘密有关。
而且很遗憾,他们的秘密最终不光成为偷窥者手握的把柄,更在最后要了他们的命。
任达华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标准的中年loser,衣着邋遢,满脸胡渣,原本游走于穷困潦倒的人生边缘,却以远房亲戚的身份意外获得了遗产,一处拥有很多房间的不动产。
别问我为什么,看那将死之人嘴角露出的笑容就知道,他早已看出任达华和他一样,是个变态(此为本片的第一个伏笔)。
并不是我给这个角色乱扣帽子,推开电闸,当屏幕亮起来的那一刻你也会明白,上一届房东归西前找到了最合适的接班人,目不转睛看着监控画面的任达华,就是天生偷窥狂。
介绍一下入住这栋毫无隐私可言的几个可怜人吧。
第一个房客,是刚离婚的王先生,带着上小学的可爱女儿,一眼望去是绝对人畜无害的工薪族。
作父亲的平静少言,作女儿的乖巧懂事。
第二个房客,应该说一对才准确,是手牵手亲密无间的中年大叔郭力以及帅气的小鲜肉令狐,他们之间谁是一谁是零,你们可以对着马赛克画面感受一下。
第三个房客,是整天面对电脑的宅男废柴,用房东的话说,他是废柴中极品。
不是歧视玩网游,而是他更痴迷于神秘力量,相信可以用意念掰弯勺子,以及瞬间转移。
第四个房客,是身材火辣,叫声更要命的陈小姐。
作为一个普通职场女性,她常常为误解为失足妇女。
因为她凹凸有致的身体彷佛巨大的磁铁,在她屁股后面总是吸附不同的男性。
第五个房客,是要听着陈小姐叫声才能入眠的张老师。
身为一个体育老师,每到夜里他只做两件事情:撸铁和撸自己。
除此之外,他和房东(也许和其他人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癖好:偷窥所有不可描述的事情。
拥有上帝视角的任达华,将以上诸位人性中最真实的一幕幕尽收眼底。
但随着最后一位房客的登场,这些在各自房间阴暗角落发酵的秘密开始产生催化般的化学反应。
这一位房客,必须隆重介绍。
因为在房东任达华眼中,这个名叫颖如的房客,是一个不可形容的奇女子。
一身白衣、白球鞋(这是一处重要伏笔)配合满屋子的红色行李箱,美则美矣,却浑身散发出诡异的魅力。
为了一探白衣女房客的究竟,不光拥有上帝视角同时还手握万能钥匙的任达华,潜入了她的床底。
作为一个变态,他人生中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强中自有强中手,变态更比变态高”的境界。
行走坐卧都奉行性冷淡风的女房客,居然是个变态杀人魔。
她如《聊斋》中的女鬼,以美色诱惑男男女女进入房间,迷药灌翻对方后便开始了她独创的人体实验。
比如各种混合饮料的静脉注射,比如502强力胶配合针线的嘴唇缝合,比如用漏斗喂食清洁剂,当然最后都是手起刀落,将尸块肢解到红色行李箱中。
两个变态在床底的那一瞥目光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看破不说破。
房东和房客之间,为保守对方的秘密,形成了高度的默契。
任达华找白衣女的一次无意闲谈,成为他乏味人生的醍醐灌顶。
女人说:人生走到尽头不是指死亡,而是面对周而复始的单调生活,不想被卡在这永恒不变的镜头里,你只有亲手凿开它。
女人凿开自己人生寻求刺激的工具是利刃,而房东选择了蚊香。
浸泡在春药中的蚊香,如一把钥匙,彻底释放了房客们心底最本能的欲望。
房客王先生,在没有女人的深夜看着小女儿熟睡的脸,挣扎却无法控制自己。
满嘴飙英文(这是另一处重要伏笔)的体育老师则终于在催情的勇气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和楼下小浪蹄子陈小姐滚了床单。
最惨的还是废柴宅男,一次次喝下灌满迷药的可乐,一次次被房东剥成水煮蛋,出现在厕所、出现在客厅、甚至出现在户外,走火入魔的他却以为自己瞬间转移已经练到了第九层功力。
一丝不挂的废柴成为房东挑拨隔壁零和一之间矛盾的道具。
一根弯曲的发毛就能让恋人们相互猜忌,更何况他们回到家,发现床上躺着大活人,而且被爆了菊。
至于那个形容起来前缀超长的变态杀人魔白衣性冷淡女,她选择拿王先生的小女儿下手,嘴巴里塞进死耗子,再用胶带把嘴巴牢牢封闭。
最后爆发的人性之恶,宛如惨烈的战争。
无法容忍背叛的零和一,以令狐的死结束了彼此的猜疑,在房东尸体掉包的移花接木下,三个人达成意见的统一:分尸保密。
而体育老师则为了隐瞒小女孩莫名出现在自己房间,争斗中错手杀死了愤怒的父亲。
深夜里,四个人,若干袋黑色塑料袋包裹的垃圾,组成了一副好笑却也不寒而栗的图景。
如果《楼下的房客》如此收尾,只能说是一出重口味的闹剧。
电影源自九把刀的成名小说,却也在等待多年的改编中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房东任达华对警方扯出的谎言,陈小姐不是骚浪贱,她和王先生是合法夫妻;瞬间转移男也不是废柴,他是台大高材生;喜欢说英语的当然也不可能教体育,张老师是老师,更是饱读诗书的教授;至于零和一,一个是肺癌晚期,一个是他的侄儿。
原来,这是一个关于卧底的悲惨故事。
参与抓捕变态杀人魔的任达华,在成为房东前其实是个警察,为了套取装疯卖傻嫌疑人的证据,他成为潜入精神病院的卧底。
但做卧底惨,做卧底领导更惨,从《无间道》到《使徒行者》,再到《楼下的房客》,每一次死在前面的都是单线联络的上级。
失去和警方的联系卧底任达华,被错关在精神病院的那些日子里,他饱经摧残。
所有在浴缸中死去的受害人,都是当年对他施以酷刑的加害者。
当看到任达华亲手画出的那副素描时,不明真相的警方才恍然大悟——白衣白鞋的女变态,不过是他和自己女儿双重人格的一次投影。
《楼下的房客》中,有不被祝福的同性之恋,有迫于生存的皮肉交易,有压抑扭曲的欲望,有浑浑噩噩的麻木,这些本应该五彩斑斓的人生,因为各自秘密的窥探,最终汇聚成为污水般的城市悲剧。
电影始于窥探人性的阴暗,却也止步于窥探,九把刀满足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把人性撕扯成碎片从屋顶天女散花般抛下,却无法给出解决的答案。
所以说,重口味的《楼下的房客》看着过瘾,却因为无法带给人更深层的思考,成为又一部不可不看,却又看过留不下回味的文化快餐。
房东“继承”的房子,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各色的租客。
一个监视所有人生活的房东,手中握着一把无形的刀刃。
正所谓:“杀人不见血吃人不见骨头”他在背后操纵着一切。
并与天使的魔鬼,杀人如麻的女租客展开着一场看不见的博弈,一个为了利益可以出卖自己的女人是那么廉价,一对同性恋的师生,最后却把刀刃刺向了彼此。
一个整天想着自己能拥有超能力的颓废青年,一个因家暴而离婚的田径队教练,一个带着妹妹一心保护自己妹妹的哥哥,他们的人生因租房而交织在一起,然而平静的生活却被房东打破了。
房东打开了他们人生的尽头,一个小小的房子里展现了人性的扭曲,社会的黑暗。
可最后的结局却让人柳暗花明,但又意想不到。
同情房东的遭遇,更加体现了社会的黑暗和房东对自己遭遇的不满。
故事却在这里反转,其实这一切都只是房东自己的说辞,现实只是房东自己的独角戏罢了!
人人都吃人只是自己没有拿着沾满血的刀而已!
我觉得没有评论里说的那么差,虽然电影的尺度有些大,但看到最后觉得房东这个人也是可悲又可恨,本来是个破了很多案的刑警,因为一个连环杀人案的真凶伪造精神病和可能死于其手的女儿而进入精神病院当卧底,结果知道他是卧底的直属上司死了,他就在精神病院呆了五六年,他在这受欺凌,被性侵,受了无数的苦,到最后,终于有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但是,他已经被折磨成了精神病了。。
那个真凶在他的隔壁自杀前把他名下的房子钥匙给了他,他就成了房东,也成了凶手。。。
太扯了….
呃……点解要拍咁嘢啦……
“九把刀”版的《致命ID》,大胆、刺激、惊悚、黑暗,凿开了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心魔的枷锁,点燃了黑暗面的欲望之火。交响乐和故事桥段的配合赋予了影片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然而剧情最后的反转就像是一个硬塞进来的结局,实际上是弱化了作品的那种“惊世骇俗”的感觉。
服了,这类型不说拍成弗朗索瓦欧容吧,至少像台湾本土的程偉豪,陈正道,杨雅喆看齐吧。一条线索的叙事都没整明白呢,就别整群戏了,精神病,lgbt,犯罪,血浆,各种元素一锅乱炖,本来不错的idea,执行实在太差,节奏也太差。李康生脱离了蔡明亮怎么变得如此油腻且演技差了。评分:2.0/10。
颖如真白的吓人,皮肤够好
精分杀人记。
cult恐怖片,还有点像在看西班牙悬疑恐怖片,精彩但没那么优秀,首先电影尺度较大,无论是情色还是血腥画面都给的很足,全片至少四分之三都精彩,和泰恐《69两头勾》一样讲了个荒诞的故事,差就差在最后标准的“国产恐怖片式结局”,有点可惜了:)
近些年来,恐怖题材的影视中属于值得一看的那一种。邵雨薇清纯有之,邪魅不足,真空雨衣上阵有被惊讶到,考虑到本片中各种果体也就释然了。任达华这部影片中的表现不如以前,但在一众演员中也是鸡立鹤群,李康生的形象塑造是最优秀的,森竣也可圈可点。侯志坚的配乐是一大亮点,氛围塑造有新锐导演的锋芒展现。影片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逻辑方面,但据说是还原了原作,那就是九把刀先生小说创作方面的重大疏忽了,并且在改为剧本的时候并未改善。整体看,现在的评分略低一些,七分左右应该可以给。
cult B级片,多重人格分裂,内容变态恶心,但导演很有勇气。港台电影牛就牛在:它既可以拍文艺小清新,也可以拍变态重口味。片中任达华的造型很赞,就是一开口就有点让人出戏。白衣妹子一开口更是差点笑了。李康生看起来好像王志文和段奕宏的合体
贪婪、情欲、扭曲、复仇,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城,肆意放纵了城内的欲望,直到最后,他已然分不清,那城里的人是真的如他所愿,还是这只是自己的脑中的臆想。编剧不错,情节丝丝入扣,反转出人意料。表演很烂,且不说那些没有名气的演员,任达华的港普让人出戏,李康生更是一无是处,蔡明亮是把他宠坏了。
2532。想看恐怖片而好不容易挑了部超过6分的结果这是什么屁玩意。先说没看过小说不知道原作是怎样的,就电影来讲导演就是私人趣味吧拍了很多包括男女、男男、女女的各种啪啪或者是裸露的画面演员也没什么演戏的机会(一个整得跟啥似的一个呆得跟啥似的)只负责露,说实在不拍这些就讲不了故事了拍了这么多谁还管你讲啥故事呢,到最后抖包袱也真是没啥感觉就这?
黄暴悬疑
所以这下你明白当上帝是有多爽了吧。6.7
电影的混乱在于把原著里的故事设定推翻,重新给剧情铺设了线索,但又不够具有说服性,导致前后叙事节奏的混乱。导演作为新人掌控力很弱,很多情节的交代不够完整,房客之间的交集没有展现以及异色气质没有得到宣泄,但是片子本身在视觉艺术上的呈现还是值得令人称道的
故事有真有假 但是人性总是真的。尺度颇大,剧情猎奇,所有的恶趣味都在里面了。
当年一口气读完楼下的房客大呼过瘾,堪称完美的犯罪无差别的变态,虽然电影是刀大亲自上阵改编原著的剧本,恶趣味的情节都有保留,但结局赋予了变态的动机,合理却一点都不爽,扮演颖如的演员太失败,而且第二人格的包袱抖的太早太直白。可惜了一本好小说,一定要看原著啊!
看的我硬了,很不错的一部心理电影
结尾之前4星,看完结尾想给3星,看了讨论区之后还是想给4星。整个电影的设想构思什么的真的值4星了,都说改编得不好,其实改编得太好了,只是最后结尾真的让人看不懂。看的过程中还觉得对白都好尬,但看完评论才明白他们是故意这样的
這有點太血腥暴力了...
还行,3星,湾湾还真敢拍😂😂不过倒是完全没想到颖如居然是幻想出来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