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3.5 整体略逊于卡帕迪亚,尤其是长片编剧的能力(两个人都还有提升的空间),但迪欧普最强的地方还是对影像的感知和控制力
乡土魔幻
3.5 把大西洋当做故事主体 拍摄了无数组海洋的固定镜头 整个摄影意图和氛围铺陈都十分奏效 后三分之一没必要完全落实下来 就算落实也太没有仪式感了 大大减分
5分,今年还挺有意思的。巴克劳是科幻加底层控诉,这部是奇幻加底层描绘。想法还是有的,就是制作太普通了,感觉更适合一种关注。很好奇观众会不会跟角色一起翻白眼。
#72ndCannes#第六场。说是塞内加尔片子所以以为是移民题材,结果是个民工烧房讨薪+守贞爱情故事,太难看了,这片子怎么进主竞赛?福茂不Political correcrt一下不能交代吗?老调重弹不要紧,拍得还这么拖沓就太说不过去了吧。摄影也不行,海拍得不好看,黑人演员夜里都拍得像双眼发光像夜行动物,很惊悚啊喂。塞内加尔人爱把移民愁绪抛给大西洋,现在爱情之苦也抛给大西洋、受资本主义压迫之挣扎还抛给大西洋,这很不环保。
Bgm有意思
灵异有点太过直白以至于破坏了神秘感,结尾也有点画蛇添足,好在最后一夜拍的还算有灵气
预订年度最佳,迪欧普就像她的叔叔曼贝提那样用一个疯狂爱情故事揭开塞内加尔社会斑驳而疲惫的社会面相,开篇一群牛走过修建中的高塔酒店,观众就马上会想起伟大的《土狼之旅》的第一个镜头,同样的一对平民窟的男女,他们都在寻找逃离的可能,去往自由的大洋彼岸,但反抗的结果还是一样,多年之后的大西洋仍然隔绝了文明与梦想,在宗教和阶级的泥沼中他们终究没有离开,在这条没有历史没有未来的海岸线,鬼魂的回归诗意而感人,淡化了强烈的政治批判,但警察仍然在为富人服务、传统桎梏仍然坚挺,日落之后消失在深海的生命仍然无处安葬,现代化的浪潮袭来,年轻人还是只能遥望海洋,那幽怨的海市蜃楼,最后的亲热又让人想到了《土狼之旅》海边那场戏,不过曼贝提马上用杀戮蒙太奇打断了这种浪漫,迪欧普却善良的给了这位勇敢女性一场永远不愿醒来的美梦
有几个零星瞬间,让人想起克莱尔·德尼早期影像,但又很快瓦解在更长时间的平庸调度中。
#3PYIFF
我设想了一下所有的人物都换成中国面孔,故事也成立,但画面更显一种土气不知道为什么
又是一部只有黑人的电影。故事的宗教感很强。摄影把大西洋拍出了人性。
中間的發展意想不到,很有趣,拍得海境十分有意境,結尾也收得滿好。
不看破也无法说破,确实是get不到能得到评审团大奖的点,不过要是能熬过前期现实部分的折磨和乏味,最后到奇幻的部分就意外有点轻柔了。感觉全程是一种没有目的或意义不明的忙碌,明明是一群人的事却要用两个人的情感收尾,有点头重脚轻啊。
没想到迪欧普的长片首作就如此灵光,劳工讨薪的社会议题与非洲神秘主义的超现实融合成了独特的作者风格,在第三世界电影里也别具一格。大西洋的海浪闪着金色的光芒,亡逝的魂灵们在海面上孤独飘荡,一个简单的故事在魂灵附身的超现实中折射出异常迷人的色彩,在镜像里显影着遇难者的倾诉和与生者爱人的温情缠绵,而女主艾达在反抗逃离传统婚姻的桎梏中亦有着女性主体性的彰显,整部电影都仿佛蒙添了一层温柔的眷注
把海拍得挺美的,但黑人在夜里翻白眼也太惊悚了点。
沉溺感。夜晚的神圣时间,死人复归,象征秩序被颠倒。某些海的镜头让我想到杉本博司。为啥第三世界+神秘主义就一定是烂电影呢?
6/10。夜景摄影和毛骨悚然的空灵电音,把神秘感塑造得相当突出,特别是夜晚蓝色和紫色的阴影、绿荧光在演员的肤色上闪烁流淌,几乎成了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但剧本就和僵硬的表演一样粗糙,实在没有什么探讨价值,用狗血多角恋和超现实元素的生硬嫁接,描绘出一副单薄的人物素描。奢华的白色卧室里那张大得惊人的床、狂欢派对上利用性感获取钱财,女人们借酒消愁、等待富有的男人,对女性资本主义的符号化展示都沦为了平庸乏味的阶级议题。
摄影很不错,能通感到嗅觉,仿佛能闻到咸涩的海风,和暴晒之下人们流下来的汗水。
廉价劣质的电影,戛纳评审团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