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差评,在没有任何期待的情况下,我走进了电影院,坐在了《你的颜色》前。
第一幕我就被深深吸引。
简单跃动的钢琴曲,舞蹈室和把杆旁练习着芭蕾的小小女孩们,包括连身形还保留着幼儿的圆润这种细节,脚上按着节拍交错着练习的脚位,一瞬间就把我也拉回了我的童年,无数个周末在舞蹈室一二三四节拍里的午后。
是的电影一开头,扑面而来的细腻,几分钟不到我已经流下眼泪。
女主窦子,圆乎乎的脸,短短细碎的刘海,从小能看到别人身上代表的颜色。
在其实日本不常见的保守天主教寄宿制女子高中上学,被有魅力的黑发女生小君身上的蓝色深深吸引。
意外的在白猫堂旧书店和闪耀着绿色的海岛少年路易凑到一起悄悄组起了乐队。
是的,这部电影没有什么主要的剧情,它就像一个女生的生活随笔,像轻盈的散文感性的记录。
剧情绝对非主打。
甚至去年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都还以为是美术相关的题材。
看不到自己颜色但是能看到别人颜色的窦子,我真的非常有共鸣。
因为非常细心的在观察别人,到了不自觉忽略自己的程度。
甚至是能在看到男生的第一瞬间就知道,小君和路易彼此想要认识很久了,而主动说出组乐队的话。
窦子真的是我很喜欢的角色。
没想到音乐是这个电影的主要题材。
好像日本很多影视作品都喜欢组乐队的题材。
然而这一点我也好有共鸣,因为我也很向往组乐队。
就像电影里一样,一起做着喜欢的音乐,一起和朋友留下共同呆在一起的时光和回忆。
虽然目前没能实现,我也会去参加每一次学校的乐队演出做观众去感受。
之前没看过山田导演的作品,但是几乎每一个细节我都能共感,并且感叹这真的是独属于女性作者的细腻。
人物美术真的特别好,高矮胖瘦脸型全部都不一样的角色各有魅力,就像现实中一样。
音乐更不用说,牛尾这次的配乐也是把整部动画都烘托到了最有氛围的感觉。
包括三个人的乐队的歌曲我也好喜欢,让我想起在大学听到学生自己做的歌,佩服的不行,充满了能量。
动画制作非常有魅力,人物的形态动作描绘得很强。
作画也是全程高质量到最后,完成度惊人。
最喜欢男生路易说的那句话“当时鼓起勇气向你们搭话真的太好了“。
多么希望我在日本也会收获这种情感。
其实还有很多感慨的地方,虽然没有什么核心跌宕的剧情,却给了我无限想象和回味空间。
包括继承家业的话题,学业的话题,还有在一个严格压抑的环境下做出的对宇宙畅想的歌曲这些都很有意思。
最后曾经害羞的说着我不是很会跳的窦子在花园里跳完了当时的那支芭蕾舞,终于看清了自己的颜色。
真好。
谢幕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从头哭到尾,纸巾都湿透了。
真的是很美的作品,甚至让我也充满了能量想要去创作。
想要去感受。
+ 很少有一部能脱离音乐(不是吸引注意力的歌曲,而是普遍存在的那些背景配乐)被谈论的动画,我们不一定觉得它写得好,但它是和作画类似地位的存在。
这部美好的作品也不例外:它使用一种最平凡的符号学,例如简单的电子乐和钢琴表示日常氛围,管弦乐表示崇高的事物,事实上如此平凡,以至于那些具有情感变化率的时刻表现为不协和音,啸叫,镜头模糊(这是我所见过第一部找到了它正确地位的动画电影),嘶喊,总之,一切看似完全逆反动画本性的东西:只需注意那种蒸汽一样的声音,那甚至不是风。
另一方面,故事本身的一部分驱动力反而极其平凡,例如下雪那天晚上,不过你可以认为这是某种唯物主义的一部分,但你不可否认它不够抽象(虽然高潮的演唱会比较好),于是一切也有越来越虚假的风险,逐渐成为一种陈旧的小资产阶级圣诞故事书。
好在更重要的是,世界在此如何分节(但并非密闭),呈现出音乐在其间生成的岛屿的形状(Daniel Schmid的《电影宫的玛丽亚》和《淡季》也有这样的特性):在这里,这产生一种忧郁,因为它首先是梦幻。
虽然悲哀,但这也就是这个时代能够给予我们的:它只是告诉我们每一刻可以沉入颜色,沉入对一个更好的世界的幻想(有几个重要的镜头,我们几乎不知道是否真实)。
顺便说,歌曲都很好听——怎么有人觉得难听呢😔——并且加强了一种整体上七八十年代的气质,即使角色们似乎使用当代的电子设备;动画片常常使用各种设定上的间离方式来达到轻盈,而这是一种比较独特可爱(中性词)并且比较有趣的。
导演以美术系特有的色彩敏感度,在《你的颜色》中编织出青春期特有的光谱迷宫。
三个少年如未调匀的丙烯颜料,在彼此碰撞中洇染出斑驳的生命图景——窦子眼中他人散发的颜色成为隐喻的棱镜,照见当代青年在规训铁幕下的精神褶皱。
当社会时钟要求少年们交出格式统一的答卷,他们却在退学、早恋、组乐队的"错误选项"里,用隐秘的背叛完成自我赋权。
作永脱下校服拿起吉他的瞬间,路易拨动特雷门琴的颤音,窦子窥见世界本真的瞳孔,共同构成对程序化成长路径的温柔暴动。
导演刻意将美术生对光影的解构融入叙事肌理:校服折射的冷光与乐队舞台的霓虹对冲,母亲的白大褂与退学的内疚交织,在视觉光谱中暗喻规训与反叛的永恒角力。
那些被刻意隐藏的"颜色"终在少年们的共振中显影——或许青春期的终极命题,正是要允许每道灵魂光谱都有不被规训吞噬的裂隙。
当最后一幕俩女生在码头送别路易,作永撕心裂肺地喊出“加油!
”,观众终于读懂:真正的成长不是擦除个性底色,而是在无数他者色彩的交叠中,确认自己那抹不可复制的光。
上影节在这个电影中具象化了。
大家一起欢笑,一起感叹的氛围是在家中再大的屏幕也无法感受到的。
电影前半段节奏很慢,因此要足够耐心,耐心的去融入进电影的氛围中,那电影会给你很大的惊喜。
新垣结衣的配音很惊喜,不愧是搞摇滚的。
结尾颜色的点题是整部电影为数不多的泪点,那些抱着哭一哭心态的可能会失望了。
电影的色调很暖,细节处理的也不错,那一抹白纸上的蓝绿色直接变成了风景的转场着实很惊艳。
有什么方法,可以穿越时空重返高中时光?
相信不少动画迷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看山田尚子的作品。
一直以来,她聚焦的都是高中时代的少男少女,深耕这个领域多年的她,也打造出了《轻音少女》《玉子爱情故事》《声之形》《利兹与青鸟》这样的口碑佳作。
今年,适逢《轻音少女》番剧播出15周年,山田尚子推出了新作《你的颜色》,在编剧吉田玲子、音乐监督牛尾宪辅的助力下,本片保证了高水准,并惊喜入围了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动画片竞赛单元。
自上影节开票后,《你的颜色》就是大热门。
甚至在6月16日影片开场之前,宛平影剧院门口还有个影迷高举着电脑求票,这一幕跟影片的内容相映成趣。
看完《你的颜色》,非常惊喜,这是一部带有奇幻元素的青春片,有着流光溢彩的外观,又闪烁着单纯与炽热的万丈光芒。
本片也可以说是导演山田尚子的集大成之作,它的故事线、人物关系与精神内涵继承了《轻音少女》,对女性心理与情感的细腻把握让人梦回《利兹与青鸟》,奇幻设定又是对《声之形》的升级(甚至可以将《你的颜色》看成是《颜之形》)。
在《你的颜色》中,少女日暮凸子有个超能力,她能看到每个人的颜色,却唯独看不到自己的颜色。
山田尚子充分开发了这个设定,比如在画风上,她特意打造出了低饱和淡彩的画面风格,拥有者晶莹透明的质地,极具氛围感。
同时,这种画风也契合了少男少女们心性的纯净澄明。
影片延续了《轻音少女》组乐队的结构,其成员也是三个人,而且,这个乐队能够建立完全出于偶然。
某天,日暮凸子走在学校走廊,被身旁笼罩着美丽蓝色的圣歌队队长纪美迷住了,可纪美却退学了。
凸子跟随着白猫在街角书店找到了纪美,又因为羞涩,凸子变得紧张而笨拙。
而此刻,喜欢音乐的少年影平路易又突然闯入,他的身旁附着着温柔的绿色,又让凸子眼前一亮。
路易冷不丁地提到了乐队,凸子顺势便说她们正好在招募乐队成员,纪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怔住了,但也随即附和。
看到这场戏时,影厅观众爆笑。
一个乐队,竟然如此莫名其妙地成立了,又似乎是水到渠成。
而如果回想起我们的青春时光,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便发生了,并随之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随后,三人为乐队取名为“超级冰淇淋”,各自发挥音乐天赋。
最终,他们一共写出了三首乐队曲目,每一首都愉悦人心,尤其适合在电影院欣赏。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水金地火土天 阿门》,它有着独特的节奏,非常魔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由牛尾宪辅制作。
从故事主题上看,这首歌可以看作是影片的“题眼”。
因为它的旋律来自凸子的偶然灵感,这也呼应了她的心愿——“把你的颜色变成声音”。
这个有着通感意味的想法实在太浪漫了。
山田尚子似乎也是想借此来表达,生活里的一切细微感知都可以演变成音符,从而谱写成绚烂多彩的青春乐章。
具体到每个人物也是如此,他们各自遇到了青春的难题,在混沌中开悟,在摸索中前行。
凸子常常祈祷,愿上天赐予内心的宁静。
她天然呆,小迷糊,能看清他人的特质,偏偏不了解自己。
她乐于助人,在纪美无处可去时将其偷偷带进学校,同睡一床。
为此,她不得不撒谎,她会因撒谎而产生愧疚,又随之以告解为由释怀。
她像风一般自由,也像风一般不可捉摸。
纪美被后辈崇拜仰慕,被家人寄予厚望,可她却不愿按部就班生活,偷偷退了学,又不敢告诉奶奶。
她在追寻理想生活的同时,又必须面临进退维谷的处境。
路易热爱音乐,渴望组建乐队,渴望在舞台上一展风采。
但他又不得不遵循家庭的命令,转而学医,为继承家族的医院做准备。
三个人在组建乐队的过程中相互扶持,共同抵挡生活中的洪流。
可青春期的苦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或许本就无法根除,但重要的是,应该勇于直面,并与之达成和解。
事实上,凸子、纪美与路易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叛逆精神,导演山田尚子的魔法是,她以非常轻盈的姿态呈现这些青春里的褶皱,再以校园童话的方式将其抚平,从而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治愈。
《你的颜色》最动人的一幕是,凸子经历过珍贵友情的洗礼,独自跳起舞来。
在翩跹中,她瞥见了自己的颜色:粉色。
有意思的是,三人的颜色正好是三原色:凸子(粉色/红色),路易(绿色),纪美(蓝色)。
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三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出所有颜色。
这也隐约揭示了影片的主题:青春与友谊,有着无限展开的可能性。
电影结尾,那个祈祷的少女在单纯的交往与热烈的告别后,终于获得了内心的宁静。
🏃🏻♀️青春原色丨你是什么样的颜色🏃🏻♂️
你的颜色 (2024)7.02024 / 日本 / 动画 音乐 / 山田尚子 / 铃川纱由 高石明里
·🎬你的颜色丨🇯🇵👩🏻山田尚子/编+导丨📆2024年· 96分钟丨🏆第26届上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2024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水晶奖提名↓↓「给你个重新绽放的色彩」——8.5/10(观感7分+色彩运用1分+音乐0.5分)·🎞️观影笔记↓↓山田尚子,第一次看她的作品,好细腻感性。
·尤其是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将脑海里天真趣味的想象,用其他生活细节的画面剪辑呈现出来,让我瞬间意会了角色的情绪,很神奇。
·青春里各种心思,化成了生活里的各种颜色,三位主人公正如海报里的三原色一般,像是山田尚子的基础工具,对他们家庭学校和内心秘密的展开,就是色彩的各种叠加,让青春里的悸动不断丰富了起来。
·很美好的一部电影,我在电影院看到许多中学生走进来看,无需多言地会心一笑,真好。
·
曾经认识一位朋友,满头青白掺杂的发色,三十多岁看起来像二十多岁,说话慢慢吞吞的男孩子,最有意思的是他的外表,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他好像是冻龄了,或者说他好像永远都是二十多岁。
后来,在一次聚会的尾声,面对一些朋友的好奇,他寥寥几语讲述了缘由。
在他上初中的时候,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这种病情在他母亲一脉的家族中以无规律的方式延续,并且无法被治愈。
无奈之下,当时的他只能休学,不久之后就发现头发成了青白相间,刚开始还染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一样,但是经常染发毕竟有害健康,后来索性就由它去了,至于年龄感,医学上给出的解释就是笼统的“病变”。
父母当然都是尽量保护我,我也尽量接受自己吧,对于十几岁时的过往,他的语气很平淡,还是能够听出很多艰难。
儿童时期的孩子看起来都是上天的赏赐,进入青春期以后命运迅速岔开,世俗的颜色开始浸染。
很多时候,被渗透颜色不是自己所愿,或者说自己也看不清身上的附着物,清澈变成混沌。
抗拒或者接纳,几年或者一生,寻求和解。
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部在入围了上影节的日漫电影,高中少女凸子性格开朗天然,同时她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能力,能够看到别人内心的颜色,痛苦、喜悦、幸福等等,别人内心的感受都会以具体的色彩形象出现在她的视觉中,但难过的是她一直看不到自己的颜色。
解药的出现是学校圣歌队的纪美,一袭美丽的蓝色把凸子立刻吸引住了。
可是正当凸子想要与纪美有更多连接的时候,突然得知纪美退学了。
费尽周折,凸子终于在街角书店找到了打工的纪美,邂逅了同样喜欢音乐的少年路易。
于是,蓝色的纪美,绿色的路易,看不清自己颜色的凸子,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了乐队。
三人在小岛的教堂训练写歌,对彼此诉说心事。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人都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有所隐瞒。
在敞开心扉的过程中,凸子决定把看见的颜色写进歌曲中,把三人的心绪谱成音符。
惊喜的是,最后乐队不仅在学校庆典上成功演出,三人也和家人老师坦白了内心。
因为这段友情,凸子终于看到了自己的颜色,一团粉色,虽然微弱,也是闪闪光亮。
其实,内心的颜色一直都能看得见。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接受那个颜色,就像生活中的那个朋友,近乎金发的青白和冻龄的外表,有人羡慕有人流言,难的是他一直都无法完全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电影的结尾,凸子因为音乐获得宣泄,接纳了自己,看到了内心的颜色,坦诚了自己的颜色,并且慢慢喜欢上了自己。
凸子的袒露不仅是开放的姿态,更是包容和勇敢。
日式的动漫电影一直都很擅长讲述少年心事,电影的制作者却往往是一群成年人。
这也是人生经历的映照,少年时期的阴霾,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能变得清晰、淡然,用艺术的方式收获圆满。
音乐作为本片的一大特色,先导片已经俘获了一大批粉丝。
放出的几部预告片都是色彩明亮,洋溢着明媚的气息,导演山田尚子之前指导的几部影片都有鲜明的音乐元素,打分均是中上,这部《你的颜色》更是集聚了多种演奏风格。
据悉,《你的颜色》八月份在日本本土上映后,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将会陆续排片,暗暗期待期待国内早日定档。
少年时代的友情是治愈一生的良药,青春的羁绊在轻盈的音符中缕缕蹁跹飞走。
音乐做为载体,连接了少年的心灵。
明亮的色彩治愈心情,女性的温柔治愈情感,愿每个成年人都能通过这部电影,在回望少年时代时获得治愈。
山田尚子的新作《你的颜色》终于于2月21日上映,在大银幕和观众见面了。
为什么期待,第一个原因就是,本片曾获第二十六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奖,它是一部被中国观众和评委先认可过的日本动画。
电影讲述了高中女校的学生日暮窦子从小看到的世界就和其他人看到的不一样,在她眼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她憧憬的作永是蓝色的,热爱音乐却不得不继承家业成为医生的影平路易是绿色。
三人在机缘巧合下组成了乐队,开始音乐创作,在家人、朋友、老师的温柔鼓励和陪伴下,他们将心底的不被人知的秘密倾诉了出来,音乐给了他们安慰与力量,在这难忘的高中生活中有了成长,开始勇敢的面对真实的自己。
《你的颜色》的画风是少见的线条简洁、透明感、低饱和淡彩的轻盈清新画风,女主人公窦子的外形也不同于其他影视作品中主角的纤细,而是微胖有肉感、脸上有雀斑的普通高中女生,而女主积极、乐观、单纯的性格就更加让人觉得可爱。
夏天和朋友在海边一起吃冰激凌,休学旅行时用谎言和朋友共度的时光,下雪天和朋友被困在海岛一起过圣诞节,和朋友共同努力创作的音乐被更多人知道,特殊的节日和朋友在学校表演,和朋友一起被罚写检讨,遇到青春期困扰时得到的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导演山田尚子的作品中,情感总是如此细腻,充满青春气息的温柔治愈情感总是能向流向观众内心,让人感同身受,也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颜色就像光波,不同波长的光波呈现不同颜色。
”三位主人公的颜色分别是蓝、绿、红,对应着色彩中的三原色,这三种颜色具有特殊性,它们是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同时它们又可以混合出其他所有的颜色。
“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敢于去改变能改变的。
”导演用音乐和颜色描绘了细腻动人的青春羁绊,本片非常适合好友闺蜜结伴观看。
挺好看的,我很喜欢。
这部电影的宣传团队似乎根据该导演以往的作品,将其包装宣传为微百合剧,但看完以后我觉得还好,电影里有我非常憧憬的友谊,我也不知道应不应该解读成爱情。
窦子看到别人颜色的能力,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对于高敏感人群的隐喻,而颜色的纯净程度,更像是一个人对于热爱的专注与坚持的程度,永君和路易对于音乐的坚持就是如此。
窦子自己对于舞蹈的热爱其实也生发出了一种很纯粹的颜色,在结局,她终于看见了。
电影我没有完全看懂,又或者缺乏宗教背景知识的我,明白很多地方有隐喻但却了解得不真切。
但是我其实觉得无论删减与否,这部电影里的宗教因子不可能被避免,就像有句话说的“不是你信上帝你才跪下,二十你跪下了你才相信上帝”。
其中音乐哪怕删减很多,宗教思想像是一种因子,弥散在电影中,我不解。
我很喜欢电影里三位主人公,她们的身上有某种纯净。
她们很安静,很节制,不善于表达自己,很有行动力,她们沉默而勇敢。
我年龄大了,现在的青春已经不再是以我为蓝本而书写,也许这是我的弟弟妹妹那一代人的写照吧!
那种青春热血得不切实际但我也承认它是令人感动的。
电影的画面美轮美奂,我有时会因为它的美而感到不能呼吸。
有很多空镜,电影节奏缓慢,有些抒情美,文艺片的节奏。
上帝没有规定赞歌一定要严肃,圣主没有限制青春一定要守矩。
我崇尚圣歌的高洁,祈祷一生的平安,我也遥望宇宙的浩瀚,迷醉行星的梦幻。
瞒着家人退学玩音乐,谎着上帝借宿友异性,头巾封固了修女的想象力,教堂回荡着少女的天籁声。
奏响电吉他,弹拨特雷门琴,书店的邂逅是偶然也是缘分,乐队的组建是叛逆也是青春。
我看得见所有人的颜色,唯独看不见我自己,但当我遇见了她的蓝和他的绿,我们仨组在一起,便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我才看见了我的颜色,它是红色,因为红蓝绿三原色融在一起,便能绘出斑斓千色。
浅色打底的美术看着心旷神怡,似夏季的一汪清泉,如冬日的皑皑白雪。
剧作在少女音乐番上打转,“颜色”设定解读不多有点浪费。
叙事走极简风但留白不足,导致逻辑不够通顺情节不够完整。
看完像喝了一罐甜滋滋的汽水,清清爽爽。
你的颜色 (2024)7.02024 / 日本 / 动画 音乐 / 山田尚子 / 铃川纱由 高石明里
都2024年了我还在看这种蠢剧情吗………
阿门!我打六颗星
虽然设定很严肃现实,但没什么戏剧冲突,像一个童话故事。修女日吉子是个纯好人,从不责怪凸子;路易靠乐队交到了两个挚友,顺利考上了大学;间隙最深的kimi和奶奶,怎么坦白交代辍学打工组乐队的过程也是一笔带过。最后大家一起跳舞,一片祥和中迎来大团圆,凸子也找到了自己的颜色——山田尚子的镜头语言和演出功力依旧出色,可我就是咽不下这一锅的饺子。
不要去看…无聊得人坐立难安,完全没有节奏,不仅剧情平淡、画面普通,甚至连配乐都不好听,唱了三首歌,后两首还行,除了两个女主画得很好看以外,毫无优点
平家物语的祈祷延伸到了此处,所有的事和人在往前走,而分散的人们只能在各处为互相祈祷;如今山田的故事已摆脱了结构,仅由多变的色彩,和永恒的绵长的忧伤便能生效
这个好像《蓦然回首》的总体框架故事啊。都是帮朋友变得开朗起来。只是从画漫画变成了中学组乐队,只是主角团换成了三个人。我觉得明显那个男生路易音乐修养最高,是玩电子音乐的宅男。女一号户津子,反而是在这里面音乐修养最低的,但是她有颜色“移觉”的能力,另外她创作歌词比较有自己的想法。算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另外,新垣结衣配音的日吉子修女,性格不错,放手让她们去做,这在天主教女校来说,可不是那么容易哦。
我是什么颜色?
【2.5】设定是鸡肋的,“坦诚”是苍白的,表演秀的热闹是想当然的,影片所有的思路统统打了结。在这里,《利兹与青鸟》那份犀利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尺度艺术彻底消失,创作者挥霍无度的善意与温柔,不仅淹没了剧作理性的判断,也把本该由观众发出的情感投射拒之门外。
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看下来最大短板居然是从配乐到歌曲的全部音乐部分。山田尚子在这方面的品味我实在不敢恭维…
画风真的好美,好喜欢,也很可爱,女主萌萌,女儿太漂亮了,我也很仰慕这种清冷美女,看了心动,男主感觉人设没立住也没太get到,就是画面夸夸吧。
【S】数次唯心,数次振奋,也数次感慨。在这个轻轻的、尴尬的,也无需承载太多负担的世界里做着最朴实的自我与行动。这就是山田尚子与吉田玲子的创作本心。喜欢一个人很简单,为了悸动的心而开心很简单,为了所想之事付之行动也很简单,甚至连这份唯心出来的,“失真”到我们可以随心谴责这份关系的廉价与残缺,总是迫不及待地追求它们该怎样细腻饱满。但色彩、动作、声音与剪切(想象与现实的联结)不是已经给予我们答案了吗,它们清澈又适当掌控地捕捉着她们的热忱与本真,她在舞动,她在歌唱,他在演奏,恰恰是因为她们不必(也无需)面对符号化的设定/烦恼/枷锁,只是毫不犹豫地拥抱并赞颂所经历/追求的热情便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为所思所想之事而付之行动,于我也可以大胆喊出:世界由有想象力与诚爱之人所创造,我永远支持这样的作品。
女导演就是好,这些只存在于女性脑海里治愈的美好的东西,不需要依托宏大的叙事,只是存在就让人觉得美妙~
色彩是真的很美,对得起きみのいろ的标题,眼睛很满足。剧情比较空洞,情绪表达比较制式,没有太打动人的地方。
设定有点弱,声优张力也不够,导致人物之间若即若离的,相性不是太好,可是又很喜欢画作细节,纯粹是物理打动了。
山田尚子太懂如何用日常的时刻、生活细微的感知,去制造情感共鸣。淡水彩画风在银幕上铺开,整个人被拉入一场流动的梦境。从《利兹与青鸟》《轻音少女》再到这部,少女音乐题材更进一步,暗藏的情愫、难言的悸动也依旧动人。任由无法诉之于口的“好き”,谱成一首告白的曲子。很喜欢两场戏,一场是当窦子终于看清属于自己的红色,自我认知觉醒;另一场是海岸边奔跑着告别,丝毫没有伤感,因为青春的故事,远未完结。
对标群体的“作者式”动画电影
作为一个讲乐队的电影,歌难听得可怕,是洗澡的时候手机在浴室里随机播放到都会立刻停水擦手切掉的水平。人物作画方面,导演是严重下颌后缩,所以女主没下巴导致侧貌神似像泡泡玛特,(以及那双不成比例的小的耳朵)。至于故事,太平庸太老套,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老套得可怕,唯一男角色世代学医令人当场思之发笑。着重批评一下修女女老师的塑造,一个因为自己已经变得平庸而故意怂恿学生违规追梦的蠢蠢欲动的大人,看着看着让人思考这老师到底脑子里在想什么,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为了在后辈心中博得一个酷姐姐的形象吗?(实际只是吸食年轻人活力维持青春吧)本来很期待,但是看了以后非常失望。
退学是离开事神的世界,所以才说自创的音乐也是一种赞歌吗?待补删减片段解谜。
咋愣难看
这部想我想起了去年很喜欢的《跃动青春》。“没有一丝残忍的元气人生,才是青春得以跃动的原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