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晚上,我偶然打开电视机,偶然看到中央6台在播放《异度空间》,于是偶然地产生了兴趣。
直至看完影片,一种相见很晚的感觉涌上心头!
张国荣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说,林嘉欣也着实让我喜欢。
然而我个人认为,影片更大的看点,是自始至终贯穿影片的灵魂线索——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精神病治疗。
张国荣饰演的精神病专家受朋友之托,治疗有严重恐惧症的朋友妻子的表妹(林嘉欣 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张国荣发现李嘉欣的心理疾病是由于早年的一段不愉快的事情而引起的,并找到了治疗的方法,最终,张国荣成功的治愈了林嘉欣,同时又与林嘉欣相爱。
眼看一切都完美了,然而就在这时,张国荣却意外陷入了与之前林嘉欣同样的疾病的怪圈中,无神论的张国荣居然也看到了鬼!林嘉欣一次又一次的看到张国荣梦游,最后更是自己分饰不同角色自言自语,一句“你永远也逃不掉的!
”毛骨悚然,让林嘉欣倍感事态的严重性。
然而此时发病的张国荣已甚至不清来到多年以前自己女友跳楼身亡的房顶,此时,人与“鬼”的对话开始了......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来说,影片确实存在着一些漏洞,比方说真正的心理治疗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相影片中那样医生和病人一起吃饭的,当医生与病人发生了一些感情冲突的时候,医生必须吧该病人转移介绍给其它治疗师。
也许是因为情节的需要,张国荣在这两方面都延续了“错误”的风格~。
不过这无伤大雅,影片介绍的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很是全面,从“现代心理学犹如石器时代”的形象比喻到心理疾病特征的展示,都显现出编剧对心理学的深度了解。
我认为影片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将病人幻想出来的“鬼”搬到了表面,并制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精神疾病的一种严重性,丝毫不亚于生理疾病!
——“人们有生理疾病的时候通常会看医生,而有精神疾病的时候就会有所忌讳,这是最要不得的”张国荣的这句台词正是道出了当代中国大部分民众对心理治疗存在的误区。
影片提到了催眠,男主角张国荣不喜欢用催眠,但不得不说,催眠是心理治疗中医生了解特殊病人较好的途径之一。
然而男主角不喜欢,因为男主角不愿让来访者记起很多不愿想起的往事,这个原因也恰恰为后面男主角有一段痛苦往事做了很好的性格铺垫。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男主角在卧室里一人分饰两角(自己和自己死去的恋人),这是影片高潮的开始,令人毛骨悚然的对白,让观众以为鬼真的出现了!
其实这个在心理学上面是有临床变现的,并且病例很多,我们称之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也就是人格分裂,又称多重人格。
病情不同会有不同多个分身,少则两个分身,多则会达到几十个分身。
在实际中,这种病多由于患者幼年受过性虐待等挫折而引起,成年后发病。
而且治疗也不会像影片中那样一瞬间就恢复健康。
好在电影有其特有的艺术处理,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喜剧的结局。
然而,也许张国荣是意犹未尽,没有跳楼心里总是堵的慌,所以最终还是跳了下去,也算是敬业吧~电影似乎在大篇幅叙述心理治疗的同时,抽出小篇幅勾勒了一下爱情的蓝图,然而就是这一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影片最后似乎有些草率,叙述张国荣早期恋情圆满结束似乎只是为了应付情节,强加一个结尾,看来有点别扭。
但不管怎么说,《异度空间》总还算是近些年香港电影的不错的作品,值得人们对心理学的作用加以重视与理解!
希望以后还有类似的心理佳作诞生!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害怕,毕竟哥哥是在这部片子之后没有的。
影片中他最终没有跳下去,但却在生活中真的跳下去了。
看到后来,我一点都不怕了,换为如龙头爆裂般的泪水。
打动我的是那么多的儿时真情,和真爱无穷的力量。
真爱可以拯救的,到底有多少?
我是最害怕受伤的,也没什么勇气去拯救别人。
我的那一点点勇气,用来拯救自己,用来克制自我。
当我变得温暖的时候,对他人也会有一定的辐射吧。
影片中的特技镜头的运用被哥哥的演技比下去了,我喜欢这样的效果。
好演员是可以做到不输给电脑特技的,因为他传达给观众的情感是活的,直接贯穿心灵的。
1、“治疗中出现移情和反移情现象都是正常的,咨询师不必害怕”,,这片子就是教科书上这一条的戏剧演绎式说明2、我对自己给自己做ECT的还有胰岛素休克的强人们都佩服至极(虽然更喜欢房叔那种流氓范的),wilson(是的,这也是个wilson)那句话很好,“下次要电自己的话,,记得打电话找我”3、前半段其实挺像治疗的优秀范本,很专业的治疗师。
找医生就要找这样的4、后半段证明,医患关系和虐恋关系一样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哈每个人都有问题,没有问题的医生也许不是好医生。
5、“你梦游啊”。。。
这片关于心理问题和治疗的部分基本没夸张。
6、“我帮你”。。。。
罗杰斯附体7、“有些东西破碎了,怎么都没法补救”——错误观念,接下来要上合理情绪疗法8、咱自个有什么问题就先研究什么问题,别藏着别假装强悍,研究完了也别太当真。
别把自己当回事,别把他人当回事,别把鬼魂和所谓阴影当回事。
但当真以为什么都不当回事的时候,,想想,,是不是还有什么更严重的问题,莫名其妙着。
理性既是用来清理和建筑也是用来捣毁的。
方式方法是铠甲和利刃,当你离不开这些这样的时候,证明你还脆弱。
高手都讲究个忘招的。
9、家庭和感情经历很容易导致神经症,,,一些人都没有幸存,更多人没有治愈,而幸存者强悍,治愈者幸福。
大家请争取,各自珍重珍惜。
10、但作为一部恐怖片,太次了。
一点品位都没有,能吓唬谁呀。
11、张国荣是个非常优秀的演员。
之前不敢看原片 只看了个全打码解说。
今天朋友一来就说想看恐怖片 才选择看这一部。
因为朋友特别有看恐怖片的经验,她一跟我说感觉要出事儿,我就立刻拿玩偶挡脸,成功躲过所有高能!
我不看画面的时候,朋友还能文字转述~嘿嘿!
哥哥在这一部里面每一帧的演技都好强,真的炉火纯青。
感觉这电影 评分偏低了 感觉客观来讲应该有8分。
涉及到的题材挺多的 男女主演技又这么神,而且作为恐怖片确实也够恐怖。
我很早以前以前以为蝶衣是哥哥演技巅峰,后来发现真的不是,2000年左右的电影,每一部都太强了,过于自然,出神入化。
而且你在这一部里面 就是可以看到超级a的哥哥 乖仔哥哥 特别稳特别给人安全感的哥哥 共情能力很强的哥哥 特别宠溺女孩子的哥哥 精神崩溃的哥哥 极度恐惧的哥哥 爆哭的哥哥 还有超凶的哥哥!
(被同事朋友训的时候好像小朋友捏可爱死啦)精神正常的时候镇定的时候 和他精神失常的时候 很微妙的变化都能表演出来啊啊啊 他演技实在是太好了。
怪不得那么多人会误解这部电影是哥哥的传记电影,会误解哥哥的抑郁原因。
想到之前看哥哥的流星语 我:爹——!
您还缺女儿吗?
然后看异度空间的前半段:罗医生!
给我看看好不好?
求求了能不能这样耐心温柔地引导我🥺🥺
看过好几部关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之类的患者求医的片子。
也许并不算是求医吧,只是慢慢治愈的过程。
比如good will hunter,年轻的数学天才和那个胖墩墩笑眯眯的心理医师。
比如beautiful mind,博弈论创始人nash和他的妻子。
甚至比如Spellbound,我们始终津津乐道的不是解梦什么的,只是漂亮又有气质的褒曼是如何和英俊帅气的派克慢慢擦出火花。
还有,比如这部一直不敢看的《异度空间》。
我在想,为什么在这类描述心理治疗的片子中,佛洛依德不是永恒的,精神分析不是永恒的,催眠不是永恒的,自我暗示什么的不是永恒的。
这些本应该凸显出无比重要地位的治疗手段,你在电影里基本上找不到太多痕迹。
除非你像我一样把mind hunter看了五遍,然后做出把每一个心理医生与男主的对话都记录下来去一一对应心理学派的傻事。
为什么——那些神经质披头散发歇斯底里的“心理障碍”患者,缺的只是爱、缺的永远是爱?
你可以仔细回想每一部与心理治疗相关的片子,爱总是占据其中的主导地位。
导演们把每一个患者的内心剖析出来,安排一两个适时出现的心理医生或是年轻的女学生什么的去抚慰主角们千疮百孔的心灵,然后说你们去爱吧世界很美好。
于是你会在sean反复说着"it’s not your fault”的时候掉下泪来。
于是你会在nash深情地对着台下说"you are the reason i'm here"的时候感动得死去活来。
于是你会在褒曼和派克最后拥吻的时候欣慰地笑一笑。
然后呢,然后你关掉播放器,叹口气点开了没做完的excel或者ppt,继续你本来就平平淡淡的生活,与电影里不一样的生活。
可是有些人不,他继续用那种让人心碎的没有焦点的眼神望着四周一切,哪怕高楼顶上有他的原病人兼现任女朋友陪伴着他,哪怕故事已经结束,最后的结局是公主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原先是没有看过这片子的——直到它被打上了“遗作”的标签。
于是好不容易看完之后,我终于相信,也许从《异度空间》的结尾开始,就注定了哥哥的命运吧。
我不愿意相信这部片子是哥哥抑郁症的导火索什么的。
有些地方有漏洞,有些地方很蹩脚,甚至最后女鬼青面獠牙的妆都掉了——和哥哥亲吻时蹭到哥哥脸上去了。
这样一部片子怎么可能让哥哥有了轻生的念头,怎么可能。
我不相信。
我情愿相信哥哥依然没能从那个崩溃的心理医生的角色里走出来,就像蝶衣走不出虞姬而哥哥走不出蝶衣一样。
有时候你会想怎么会有这种人,几张薄薄的台词纸就圈住了他的一生。
而这部片子里,按照佛洛依德“移情”的说法,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了依赖和感情,最终反而成为解开医生心结的钥匙。
很有爱,很幸福,也很温暖的剧本,只是最后那个镜头,一切事件都结束了的时候——哥哥的眼睛依然无神而无助,空洞地望着谁也看不到的地方。
在片子里,“爱”的作用被无限无限地放大,我们都需要爱,哪怕它从来只是个美丽的幻象;哪怕从来都没有文献记载,爱真的可以在心理治疗中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
只是——电影永远是电影而已,我相信片尾的哥哥,之所以呆然坐在闹鬼之后的黎明里,只因他看到了自己和剧本,和所有美好的桥段,和所有背过的台词都不一样的未来。
到最后我也只能自我安慰,有些人生而不属于这个世界。
他们只属于一段微微泛黄的时光,属于几页揉皱的剧本;他们在某一个细雨朦胧的黄昏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一转身就只剩下黑夜里抓也抓不住的风。
所以没必要流泪也没必要哀伤,他们的到来本就是天大的馈赠不是么;至于他们的离去,我想许是天国里有过这样的对话:“你看,时辰到了。
已过了三柱香,怕是……”“恩,时辰到了,召他来吧。
”于是他们便去了,什么也不留下。
不不,还是留下了这部被算成遗作的《异度空间》,好歹让想念有个奔头,让纪念有个目标,让一切还没来得及成为事实的事实,永久地定格在画面里,定格在每一颗爱过他的心里。
天道晦复明,可曾堪听?
几袭薄妆定平生。
君记否、人如故戏如一。
长笑且叹。
不过冰雪红颜命,玲珑仙子心。
下决心要给此片写些什么之前,是经历了好几次犹豫的。
影片带给我的冲击力不小,几乎影响了将近一周的睡眠。
尤其前三天,关灯不行,不关灯也不行,夜里醒来蒙着被子久久不得入睡,从来没有如此渴望有人陪睡过。
我害怕再重复那种痛苦。
可是刚刚看到有人提到了,有点想他,毕竟有段时间也挺崇拜。
哥哥的经典作品挺多的,《异度空间》的影响力在其中比较一般。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没有很大热度的影片,却给他的人生划上了浓厚的一笔绝笔!
有人说因为《异度空间》人戏不分加重了他的病情。
其实他患的是生理性抑郁症,就跟感冒发烧得癌症一样不受控制,戏拍得好是仰仗他的精湛演技啦!
抑郁症治不好后果很可怕倒是真的。
虽然人生短暂,但各种角色人生都尝过,也曾无限风光过,也不枉白走人生这一趟了。
我喜欢林嘉欣的美,可是偏偏她演恐怖片挺多的,让我有段时间对她不敢直视。
不敢细说剧情了,今晚我还想睡个好觉。
不喜欢旁人用恐怖片来定义它。
虽然《异度空间》全片都在谈鬼,但实际上并没有真的鬼出现。
导演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鬼,即便有鬼也在自己心中。
积极的劝诱却未能自我拯救,或许,结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拯救吧。
Jim不信鬼神。
章昕老是見鬼。
這是電影的開頭。
每個人都有心結。
關鍵是,如何打開自己的心結。
或者,如何忽略它,並且真正不在乎它。
章昕苦於從小的孤獨與自閉。
沒有父母的懷抱,空洞冰冷的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是猜疑和幻覺。
“都是幻覺。
”然當無限的苦痛折磨得自己體無完膚,一層套一層的抑鬱壓迫自己。
精神就會糾結這崩潰出來。
沒有一個病人愿意承認自己有病。
不是承認的問題。
不是面子的問題。
是意識的問題。
下意識,潛意識,無意識。
只有“有意識”會說謊的。
在一陣宣泄中,章昕的心解放了。
然而,小魚出現了。
原來,羅醫生也有類似苦痛。
苦於忘記而不得。
苦於負罪。
苦於慚疚。
羅的孤身生活讓自己的很多思想無限蔓延,無限滋長。
小魚是因為他死的。
一個慘痛的回憶。
他卻要忘記。
越要忘記的,往往記得越清晰。
“都是幻覺”的確。
都是幻覺。
但。
幻覺會影響一個人。
那么幻覺的存在就有意義。
無神論者總是在用科學解釋道義。
然而。
有時候很多人用此法逃避。
逃不了了的時候,幻覺就出現了。
幻覺對自己產生天大的影響了,那么它是不是幻覺有沒有鬼神又有和意義?
目的達到了,還需要逐本溯源去下定義么?
所以。
要善良。
真的。
比如愛要有始有終。
他的始是小魚,那么他的終也該和小魚一起。
當小魚感動落淚后告訴那句“我不愛你了”,是她最後一縷愛的痕跡。
之後,便是另一篇天空。
終於終了了。
於是眼前出現了章昕。
開始新的旅程。
當一個人失戀了,要忘記而不得。
心理師告訴我們,做一個告別儀式。
即使尊重,也是暗示。
愛要有始有終。
否則,它不好的陰霾會一直跟著你。
刚刚看完《异度空间》,一部早就听说、早就想看却一直没机会看的片子。
作为国荣的遗作,更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氛。
从一开始YAN住进公寓,全片出场人物并不算多,但是就是这些不多的出场人物串成了连贯紧凑的故事情节。
公寓房主,男住客,YAN,JIM,YAN的表姐表姐夫,YAN的父母。
情节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是却在环环相扣的叙事中传递出了一丝主旨,姑且让我这么叫吧,我只是这么理解的,或许影片本身并不想表达什么。
心魔,在每个人心头挥之不去,长久影响刺激着每一个人,或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在我们未曾注意、未曾察觉的某个时刻,心里面被刻意回避的记忆却在悄悄地啃噬着我们的灵魂。
这世上有“鬼”吗?
没有,如果有的话我叫它心魔。
是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面对的,甚至不愿承认的事实。
也许自己觉得很悲伤、很丑陋、很羞愧,我们把自己伪装起来,强迫的告诉自己我把什么都忘记了,甚至自欺欺人的说这一切都没发生过。
因为什么?
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牵绊了,家庭、爱情、友情、名誉、地位等等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有时不得不把自己伪装起来。
但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善良的伪装,不想把自己的不快乐带给别人。
总是想把开心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但是这种善良太累了、压力也太大了。
只会导致心中的压力与苦闷重重累积,它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即是我们所说的心魔表现出来。
别人看不出来,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因为谁也不可能时时和你在一起,时时和你在一起的只有自己的思想和心灵。
在一定的时候,心魔会扭曲变形,人也随之失控一反常态,但是这种折磨只有自己能体会,甚至不能体会发觉,任其泛滥,自己反以为自己很正常,只是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了。
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最难看清的也是自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即是如此。
承认是需要勇气的,承认自己心魔的存在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房东一直不能面对自己的心魔,在妻儿去世后仍在客厅摆放着他们的鞋子,写信烧给他们。
其实房东自己知道妻儿去世的事实,但是这个打击太沉重了,他不是不敢承认而是不想承认。
家庭的幸福给他的每一寸温馨他都想留在每天的等待里,他怕因失去妻儿而受到伤害,他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完美家庭。
说实话,这样的男子很难得,可以想见在妻儿去世前他有多么爱他们多么爱自己的家庭。
但是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当灾难到来,极大的悲痛之后需要我们极强的控制力,痛就痛了,伤就伤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承认现实,接受现实,把自己的苦楚诉说出来,让心魔随着自己的勇敢接受而烟消云散。
在天堂的妻儿在一直期待他能够一个人时过得幸福开心,不要因此封闭自己,命运之门还在敞开,生命之泉还在流淌,房东需要找一个能够倾诉的知己,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天堂的妻儿在看着他幸福的将他们的温馨延续。
YAN失恋后就想到自杀,就会看到幻觉,之所以她不认为那是幻觉是因为她不肯承认自己的精神有问题,让心魔久久的折磨她,压迫她。
但她这么做不会换来她以前恋人的感动,爱情应该是轻松、有自由空间的,而不是给对方负担,让对方感到有压力。
虽然解脱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只要大胆的承认现实、接受现实,心魔注定会被摧毁。
没有谁值得让你为他折磨自己一辈子,他也会难受的,既然如此何不让双方都在生活上轻松都轻松一些。
没有过分的要求的,也没有乞求的各自开始新的生活。
去面对他吧,打个招呼告诉她自己现在很好,以前给你添麻烦了,很抱歉。
就像YAN那样,大胆的走过去告诉他,即使他被吓走了但是我做过了,我心里踏实了一切都如释重负。
YAN的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伤害是她永远觉得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才导致了父母的离异,当十几年后一家人站在一起时,YAN终于能够说出自己继续很久的话,我不想见到你们、我恨你们,说出去了也许心就不那么痛了,感觉其实许多年过去也没有恨了,以前一直是自己在骗自己,现在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童年,面对了那个脆弱的自己。
新的生活开始了,心魔此刻早已被排斥在体外,那藏子心底的秘密,那折磨自己的压力都随着风飘散了。
JIM可以是一个好医生,却不是一个好病人,他一直不能承认少年的那段恋情,那段伤心往事。
在精神状态出问题后也不肯承认自己的病情。
梦游、做重复的事情、回忆、寻找、思索、痛苦、折磨,他每晚在重复着自己的噩梦,每晚在重演着少年的悲伤。
运动真的可以让人冷静下来吗?
JIM曾一度这么以为,但是不是的这同样是在逃避心魔、逃避现实,只不过是另一种方式而已。
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过往,也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工作。
不要让自己活的太累吧,那不是充实,那是人生的自虐,应该以一种闲适、轻松的态度来生活的,生活应该让我们感觉到兴奋和充满期待,体会生活的美妙之处。
切莫因为不能战胜心魔而折磨自己,这样既不能博得同情也不能拯救生命,只会陷入无限的噩梦循环。
该承认、该接受的就去面对吧,我们奇迹般的来到这个世界上难道只为了一个目的吗?
不会的,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远不仅如此,不是没人在乎你,也不是没人欣赏你,或许你没遇到,或许你没发觉。
但是这已足够我们期待的了,不是吗?
想象着某天出现的某一个人让你心灵安宁,让你快乐生活。
想象着某天遇到的某件事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感激生活。
心魔此刻也不会再折磨我们,我们可以平凡、可以单纯、可以不成熟但是不能不快乐。
快乐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权利当然更是义务,你是在为什么而活着,你是在为什么而生存,且不去想深奥晦涩的问题,起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正视生活。
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我们对人们坦诚相见,在自由的空间里即使异度又何妨,那只是我们的精神小世界,但它是健康的充满希望的、没有心魔的小世界,即使它不完美,但是它存在于真实的自我当中,足矣。
YAN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JIM;JIM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YAN。
两个同样曾经不敢面对自己心魔的人,两颗同样受过伤的心。
也许没有激情的碰撞,也没有多少浪漫的瞬间,但是他们能够彼此抚慰,彼此呼应,远非关心这个词所能概括的。
那或许是注定的吧,二人的相遇也是生活的惊喜,但他们都不言明,心里知道,眼神中能够看出一线希望。
YAN战胜心魔了,可JIM又被心魔缠绕了,心魔可能一刻未远离我们,但是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它就永远无法接近我们。
幸运的是JIM旁边有YAN在,一个走进他生活接近他灵魂最深处的人。
是她让JIM从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是她让JIM勇敢的对过去说再见。
过去的就过去了,有过幸福、有过快乐、有过感动也有过悲伤,他们都是记忆中的了,为什么要刻意回避呢?
大胆的面对过往,也许是一声叹息、也许是泪流忧郁,但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时间从不曾为谁而停留,呻吟并非伟大的歌唱,它也不会铸就永恒。
从一个绝望的世界到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只因为有你在,YAN,JIM当然会幸福,但他们也会面临很多困难,他们会一起战胜磨难,将幸福延续。
但这不是我们该想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不同的遭遇,但是心魔从不曾在懂得生活与感恩的人面前显得可怕,或许某一天,我们会感激的说道,幸好还有你在,手会颤抖吗?
泪会横流吗?
由它去吧,我们在生活,这才是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想躲避,不想触碰的记忆,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直面恐惧,面对真实的状况,尤其是在被伤的很深很深很深的时候,不管是被社会还是被感情所伤,总有一些事,其实最懂自己的是自己,最不懂自己的依然还是自己,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需要勇气,还要保持理智,那基本已经淘汰了三分之二的人,很多人连独立思维都很难做到,谈何面对内心真正恐惧的事物,而有些人认识的到自我,但很难与自己害怕的东西做直面应对,因为每个人都不自觉的沉寂在自己的舒适区中难以自拔,谁会那么闲着没事,处处与自己对着干呢,不过真的有,那就是成功的人,敢于面对恐惧,你才会越走越强,才能根除心魔,重新获得自我,试着面对恐惧,比如从看鬼片做起,每个人年轻时代都是被妖魔鬼怪忽悠过来,潜意识这些玩意真正存在自我意识中,所以先着手去碰触孩子时代的阴影,其实直面恐惧有时候能帮助你自己了解你自己,一味的逃避反倒让你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越来越迷失自我,最近试着不断的去看恐怖电影,试试看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多强,不是为了好看而去看,是为了体验直面恐惧的感受,感觉挺好的,没看之前,总觉得心有余悸,但当你打开看的时候,敞开心扉不要太多顾虑去看,其实根本没有那么恐怖,恐怖的只不过是我们放大化了的感受,痛苦,欢乐,开心,难过,恐惧,希望经过我们的情绪以后,都自然而然放大化了效果,成倍成倍的让自己感受到这种情绪,试着内心毫无波动,不管喜怒哀乐,甚至害怕,不要让心产生波澜,你会发觉,自己原来也可以如此强大,不被情绪影响到身心,有助于我们更高效的认识自我
虽然有些不知所谓,看着还是很舒服
不觉得恐怖。真恐怖。
还蛮好看的,某个程度上他们共享了某种记忆,又各自拯救了对方。离开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好好告别。
是为了破那句“张国荣的轻生是受《异度空间》的影响而无法走出角色”而看的,关联度有点儿低,真不至于因此才轻生。剧情很无聊啊,不就是心魔难除吗。电影主题一句话基本可以概括,硬是要造那么大个局来说,有点氛围大于情节。靠音效吓人真是太没技术了。我只想说仿佛哥哥也有点逆生长趋势。
心里的鬼:这里恰恰说明,手握主动权(当权,高阶)的人往往心魔更盛,病痛更深。主角的两种感情状态属于递进,而无鬼模式其实也可以给现在大陆恐怖片提供正面的范式。
最后我们都原谅了曾经的爱人,救赎了现在的自己。
各种角度美><
中学生女鬼,不怕。心中产生的图像,关于忏悔和歉意——罗教授无法为自己亲自解开心结,还需要自己的一位女病人的帮助,是这样吗?
对于恐怖片一项不感兴趣,更何况是这样一部带走哥哥的片子。
嗨哟~几度惊得我害怕,但总是安慰自己他们的化妆骗不了我。索性还好,这部高中时代就出来的电影现在才看,真的是退后好多年了。男主角不在了女主角还在。10.8.21
一个常见鬼的人和另一个被鬼纠缠的人凑一起表演孤独。故事讲不好不说,还生搬硬套一些伪精神学伪心理学之类的装高端。最后一场楼顶人鬼恋的狗血就不吐槽了,插几句文艺台词已足够唬弄脑残粉。还有站国荣五官确实比较细腻
[台词无版权抄送]“回忆加上幻想,人就会开始自导自演起来。”“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有些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台词们经典着又烂俗着。。。
林嘉欣毫不恐怖。张国荣……不说了……
怎么会呢,剧情有点太淡了。而且恐怖做的也不够,结尾大败笔,两颗星给二位演员,哥哥原声普通话很好听。5分。
要不是因为张国荣,我会给更低的评价的。。
不太理解对着鬼特写三分钟的用意。
剧情有点像催眠大师,医生最后成了患者,可编排上差劲,铺垫不够好,可惜了两位演员。张国荣不合适这部电影。2001年张46岁林24岁,几乎差一半,剧情里章昕对父亲仇恨,不存在恋父心理,两人完全不搭。虽说明星保养的好,但明显张国荣肌肉松弛,头发也开始稀疏。另外,一个抑郁症患者为何要演这部电影?
这分数…只能说“张国荣遗作”的光环过于强大。婴儿肥时期的林嘉欣最sexy。猛鬼爱情肥皂剧,从头到尾扮哂嘢,其实失真得可笑,比如精神科医生居然会对自己使用电击疗法。
vertigo 镜像般受伤的少年少女,中式鬼故事都带着一丝丝牵挂
10年了,依然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