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

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曼德拉:自由之路(港),曼德拉:漫漫自由路(台),曼德拉传:漫漫自由路,曼德拉:漫长自由路

主演:伊德瑞斯·艾尔巴,娜奥米·哈里斯,托尼·戈罗奇,利雅得·穆萨,祖拉妮·米基瓦,西莫·莫加瓦扎,法纳·莫科纳,塔皮洛·莫库纳,杰米·巴特利特,德翁·洛茨,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南非语言:英语,南非语,科萨语年份:2013

《曼德拉》剧照

曼德拉 剧照 NO.1曼德拉 剧照 NO.2曼德拉 剧照 NO.3曼德拉 剧照 NO.4曼德拉 剧照 NO.5曼德拉 剧照 NO.6曼德拉 剧照 NO.13曼德拉 剧照 NO.14曼德拉 剧照 NO.15曼德拉 剧照 NO.16曼德拉 剧照 NO.17曼德拉 剧照 NO.18曼德拉 剧照 NO.19曼德拉 剧照 NO.20

《曼德拉》剧情介绍

曼德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在1994年出版的同名自传。 他是个赤脚通山走的乡村男孩;他是个高呼自由万岁的热血青年律师;他是反政府的武装革命领袖;他是个被监禁、放逐及劳役27年的政治犯;他是南非史上首个民主选举中当选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名字叫曼德拉。 曼德拉(伊德里斯·艾尔巴 Idris Elba 饰)奉献一生反抗种族隔离政策,他由革命战士变成和平斗士,把一个严重种族分裂的国家变成平等和谐国度,为全世界树立榜样,但却付出了沉重代价。曼德拉43岁时被控以企图推翻政府等罪名判处无期徒刑,与妻子温妮(娜奥米·哈里斯 Naomie Harris 饰)天各一方,从此没有机会陪伴自己的子孙成长。即使在监禁27年后他终于重获自由,更成为万民敬仰的总统及英雄人物,但却失去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长年的分离与政治迫害,把两夫妻的距离越拉越远,当曼德拉宣扬和平宽容的理念,...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黑请回家第二季精灵宝可梦:结晶塔的帝王奥斯汀与艾丽第二季锁定美军特使家庭血液陈真之拳镇山河邪恶校园再次十八岁当男人恋爱时IT狂人第二季浴火巾帼冲锋号六头鲨来袭超神保镖万圣节恐怖宿舍伞学院第一季驱霾叛教新四军女兵寒枝折不断原始森林芝瑟狎鸥亭白夜牛皮纸袋情挑四十特种突袭之觉醒星际宝贝那年圣诞不一样王牌逗王牌首辅大人有读心术

《曼德拉》长篇影评

 1 ) 没有人天生就会仇恨

今晚做了两件事:一是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二是看了这部电影。

不约而同地,我看到了本文的标题:没有人天生就会仇恨。

(电影中后面还有半句:因为一个人的肤色)言归正传,先来说说电影本身吧。

其实传记电影不好拍。

一个人的一生能被拍成电影,那这人的恶或善就达到了能被人吐槽的地步。

而这种人的一生又岂是一部二小时的电影可以描绘的。

无论如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是你我这种凡人,其实仔细想想自己这一路的经历,就会发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分钟,都不是白费的。

曼德拉这样的人更是如此。

从非暴力到暴利,再回到非暴力的路上。

电影一三段式来表达,但这期间的心路历程,镜头真正能表达多少;27年的牢狱生活,镜头又可以传达多少信息给观众。

27年的牢狱生活,曼德拉以爱与宽容去化解。

对于那些抓捕自己,关押过自己的人,以一句“我原谅他们”,于人而言,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爱与宽容是人类最大的美德,却也是最难做到的事。

而仇恨恰恰相反,仇恨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

因为仇恨的理由太充分,不需要人去思考。

可是仇恨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以暴力的方式去宣泄,然后呢?

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什么也改变不了,更多流血,更多的尸体,包括那些不懂事的儿童。

曼德拉说:“要取得进步的唯一方式是和平。

”所以,不要让仇恨蒙蔽我们的双眼,不要让仇恨蒙蔽爱的本心。

 2 ) 《曼德拉》:魅力在于真实

以曼德拉为主角的电影有数部,部部精彩,其中尤以摩根·弗里曼饰演曼德拉的《成事在人》值得关注。

在国内公映的这部电影,是得到曼德拉本人亲自授权的传记电影,2013年12月5日在伦敦举办首映礼时,现场观众得知曼德拉去世的消息,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世界政要都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对曼德拉致敬的言论。

电影改编自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影片的制片方也是南非的一家电影公司,这意味着《曼德拉》并非一部按照好莱坞经验拍摄的作品,它更多地遵循了曼德拉在自传中所传递的个人意志、价值观,也可以视作南非人民对他最真实的评价。

没有反衬、对比与升华,没有拔高、涂脂抹粉、脸谱化,影片由曼德拉孩童时期的一个奔跑镜头开始,直接切入他以律师身份为黑种人争取权利的故事,影片特地展现了曼德拉年轻时作为律师的狡黠一面,在被推举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袖后被捕,开始了27年的牢狱生活,这27年,改变了曼德拉,看待种族问题、政治纷争有了更成熟的想法。

《曼德拉》对狱中生活的展现,很容易令人想起另外一部与它不相干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两部电影有许多相似之处,狱中的曼德拉,也像一种永远也关不住的鸟,羽毛上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他在狱中与监狱负责人、看守之间的交流,也体现出他神奇的人格魅力。

从监狱直接走向总统办公室进行谈判,这取决于曼德拉在狱中的坚持,也取决于监狱外南非人民永不停止的反抗,最终,他成为统治者与人民之间都信赖的和平过渡者。

电影展现了人软弱无力的一面,饰演曼德拉的英国演员伊德瑞斯·艾尔巴良好地把控了这一点,曼德拉并非天生英雄,在面对强权以及与强权谈判时,他一样有一闪而过的犹疑与软弱。

曼德拉的妻子温妮在拥有地位与威信之后变得激进暴力,政治观点走向曼德拉的反面,在曼德拉与温妮离婚后,电影给了温妮一个镜头:在奢华的房间里,温妮神情落寞,仿佛失去一切。

“非国大”其他领导者,在境界方面,也不如曼德拉。

这些细节的存在,把曼德拉和他身边重要的人物还原成了普通的人,可以说,《曼德拉》是一部把曼德拉拉下神坛的电影,也是一部观众对他的尊敬找到真正源头的电影。

《曼德拉》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这实又源自于曼德拉在政治生活与个人生活中的真实,1994年,在经历一场飞机着陆意外后,他对身边人说,“我当时吓坏了”,对于那些带给他无限光环的审判与囚禁,他也坦率承认,“我当然害怕,我不能装作我勇敢无谓,能够打败整个世界。

”作为政治人物,可以用如此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恐惧,这或许才是曼德拉获取人民信任的秘诀之一吧。

看这部《曼德拉》,有数次会热泪盈眶,这不在于电影的情节设计有多高明,也不在于演员的表演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它牵动人心的关键点在于,讲出了歧视对人的伤害,不公对人的打击。

当你身处曼德拉年轻时代的环境,无法不为人对人的欺辱而愤怒、动容,在这种强烈的情感下,家庭与亲人之间的相见与别离,都会对观众形成直接的刺激。

看完这部电影,会懂得自由与权利的珍贵,会知道暴力循环带来的恶果,会发现带来和平的,永远是不灭的人性之光。

 3 ) 观念改变世界

南非的白人统治者实行剥夺黑人基本人权的种族隔离政策是出于深深的种族偏见和歧视,认为白人优越,黑人劣等,只有白人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个国家。

以曼德拉为精神领袖的黑人暴力斗争,使白人意识到,种族隔离、歧视和压迫的统治方式不再有效,从而开始谋求妥协、让步和权力分享。

不管白人有多少利益考量,起码他们的愿望是要对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避免使国家陷入无休止的暴力、战争和分裂之中。

这是消弥种族冲突并最终达成种族和解的基础。

如果白人统治者除了一己之私利而外,完全置国家的前途命运于不顾,自恃掌握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松动、不谈判、不改革,黑人的斗争未必能够凑效。

曼德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谈判时承认“你们有全非洲最厉害的军队,我们在战场上打不过你们”。

曼德拉的底气和信心在于有“三千万人民的力量”。

但从根本上说,三千万南非黑人的力量不是暴力,而是正义。

正义属于普世价值,是一个体面的政府无论如何不能公然与之对抗的。

曼德拉令人崇敬,德克勒克总统同样伟大。

“如果黑人掌权,我们的国家就完了,我们也完了。

”白人愿意让步,却又害怕黑人复仇。

曼德拉坦率地承认“我是想报仇”,但他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有比报仇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远离恐惧和仇恨,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符合黑人白人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而恐惧和仇恨的结果是谁都无法“好好生活”。

曼德拉的理性告诉他,白人狰狞不公,激起黑人的仇恨和反抗,反使自己生活在恐惧之中;如果黑人掌权,对白人进行报复,同样会激起白人的仇恨和反抗,到那时黑人与白人正好颠倒过来,黑人就会取代白人生活在恐惧之中。

曼德拉教育他的孙辈:白人那样对待我们,但我们不能向他们学习。

对与白人分享权力,黑人不能接受,曼德拉坚定地说:“那我们就要让他们接受。

我们是他们的领袖。

这是我们的职责。

”这充分体现了曼德拉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

27年的牢狱生活成就了曼德拉的伟大人格,他用“真相与和解”拯救了南非。

然而,国家的治理,既是政治,也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技术。

曼德拉实现了南非的种族和解,却未能给新南非带来秩序和效率、繁荣和富强。

自由之路漫漫,新南非的建设和发展之路同样漫漫。

 4 ) 人物传记不好拍

曼德拉作为用尽一生为南非人民和种族隔离战斗的伟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27年牢狱之灾后仍能继续为自由而战的异于常人的伟大精神。

影片前段演他年轻时和支持他运动的年轻女孩出轨让人以为这部传记片要拍成好看的故事片,但是到后期才感到影片仍是较为苍白无力的教科书。

教科书有教科书的好,该叙述的都叙述到、该美化的美化、不值得一提的就略过,可是我认为没有讲到曼德拉的第三位妻子还是很遗憾的。

另外,对于背景的介绍有时候含糊不清,主要转折的几次事件就用简单的几笔带过,比如曼德拉入狱后其实还是他的妻子温妮在靠他的影响力(后来又加上他的女儿)在不断演讲和战斗,但是给人感觉一下子长裤子就来了,一下子就见总统了,一下子人民就不战争了,一下子事态就把控了,可能是对于我这种没有研究过曼德拉传和南非近代史的人来说,这部影片还是有点不够深度和详细,毕竟人物传记不好拍,观众又总想看出些和维基百科上不一样的东西来,这就要求导演在演员选取和事件节选之外再稍微加点自己的风格了。

 5 ) 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

我只能说,从编剧、导演角度来讲,这部电影着实令人失望,只是鉴于对于曼德拉这个人物故事本身的崇敬和演员的表演,在犹豫是否要给四分。

关于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两个转折点,一个是狱警如何改变了对曼德拉等人的态度;一个人是黑人民众如何放下了对白人的报复与仇恨。

电影都交代的非常不清楚。

有种从天而降莫名掉下来长裤子;曼德拉说了句,我原谅了,你们也该原谅,我是你们的领导,前一句还在电视前唏嘘的民众,后一秒就拥抱和平了的赶脚。

-people are not born hating...you learn to hate,you can learn to love,for love comes more naturally to the human heartNothing is black or white看到前面,我曾以为他的妻子将成为他的soul mate,看到后面我意识到,她的妻子是个斗士,同时也是个凡人。

而曼德拉,却是一位伟人。

平凡如我,也会说我其实能理解她妻子的愤恨,抱着孩子温热尸体的她的朋友从牙缝中挤出,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转一段分析这个的影评:在他被囚禁后,他的第二任妻子人称曼德拉夫人在经过一段长时间虐待与关押后变得异常强势。

她本意是正确符合大义的,解救丈夫和继续反种族隔离。

在高压逼迫下抵抗斗争,这是非常自然的行为。

只可惜,长时间浸淫在亢奋,暴力和权力当中已经让她习惯处于强硬反抗状态。

整个南非社会,无论人种,都停留在本能斗争中,最缺乏的就是理性,冷静和包容。

二十七年牢狱,正是上天赋予曼德拉的修行,从而炼成以上三点品性并使用它们扭转乾坤。

作为唯一清醒又掌握巨大凝聚力的精神领袖,曼德拉在千夫所指(包括支持者和家人)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制止了种族仇杀和通过民主选举作为反击手段。

他引导大众容忍白人族裔与其共享政权,完全放弃追究报复。

以大智慧观透大局,坚持走向正确方向是曼德拉为人类史做出最好的贡献示范。

 6 ) 学习笔记:人权问题在南非是先于经济建设的

对南非的历史政治知之甚少,原著也没时间读,借由此片大概了解曼德拉与南非。

这部电影并不能完整的诉说曼德拉的一切,因为自传只写到他上位就结束了。

作为人权斗士的曼迪巴是成功的,至少他实现了黑白人平权,去除了种族隔离。

而关于他不懂经济建设,让南非的经济、综合国力倒退,我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

人权的问题,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都是优先于经济建设的,尤其在南非这个黑人白人并存的多种族国家,只有给予黑人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工作的机会,他们才能从贫穷落后无知中站起来,这个过程也许需要几代人,国力的倒退社会的动荡,也可能只是一种权衡取舍,是为了换取多种族的共荣。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因为也有人提醒我,去工业化就是在平权之后才提出的,这才是南非国力衰退的最主要原因,这一点目前无法解释,需要再学习。

说会电影,或者这本曼德拉自传的最后一部分,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曼德拉让黑人放下仇恨,选择宽恕白人,这也是曼德拉又一个伟大功绩,他为南非带来了和平。

顺着这个思路,我有点想看看图图的那本“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了。

 7 ) 《曼德拉》:南非的启示

曼德拉去世,上帝或许带走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后一位具有全球性威望的传奇政治家,不知要过多久——唯一肯定的是需要很久——才会诞生下一位曼德拉式的人物,令全世界为之敬仰——从美国总统到香港乐队。

《曼德拉》是一部全景式的电影,几乎涵盖了曼德拉人生中所有重要的历程。

从他在南非的茅草屋里开始,到在总统位置上结束——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曼德拉尽享哀荣,令全世界为之落泪。

曼德拉出身于南非的黑人贵族阶层,在部落统治结构里,他的出身甚至不亚于王族,但白人殖民者摧毁了固有的黑人权力体系,一方面他们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给黑人原住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带了现代社会的各种物质精神文明:曼德拉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在上完教会学校后接受了西式的高等教育,虽然辗转数个大学,但顽强的曼德拉逐渐掌握了殖民者带来的法律知识,并逐渐成为他自己反击殖民者们的武器。

曼德拉与非国大既搞过暴力斗争,也进行过长时间的非暴力运动。

所以我们在电影里可以经常看到曼德拉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白人殖民者带来了法律体系,但他们自己也必须遵守,于是这就给了曼德拉巨大的反抗空间。

《曼德拉》里的曼德拉在法庭上一次次的收获着掌声——白人政府确实用了很多不人道的统治手段,但彼时的南非毕竟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不可能用纯粹的警察统治来打压黑人运动,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居然用一种吊诡的方式实现了。

对曼德拉来说,最痛苦的人生阶段可能就是漫长的牢狱之灾。

“圣雄”甘地曾在南非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里仍然没有放弃斗争,只不过他不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而是用自己的耐心、坚韧和信仰,来像甘地一样与政府当局针尖对麦芒——哈维尔说“无权者的权利”,监狱中的曼德拉,正是掌握了这种无穷的“power”。

曼德拉经历了数次婚姻,他曾经跟温妮有过很好的感情,但是性格越来越跋扈、戾气十足的温妮越来越远离曼德拉,终使曼德勒不得不与她分手。

曼德拉的彪炳史册,其实也不能忽视德•克勒克的配合,这位白人总统终结了种族隔离制度,跟曼德拉联手推动了南非历史进程的发展。

所以,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时授予了德•克勒克和曼德拉。

曼德拉常有,而德•克勒克不常有?

南非的成功,不是黑人一方的成功,而是全体南非国民的成功。

种族隔离制度在隔离黑人的同时,不也区隔开了白人?

“真相与和解”的推行,让种族隔离之后的南非化解了历史积怨,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这不仅是曼德拉的胜利,也是德•克勒克的胜利。

 8 ) 片中台词

法官:纳尔逊•曼德拉,你认不认罪?

纳尔逊•曼德拉:我的法官大人,站在被被告席的不应该是我,而应该是政府,我无罪。

我不否认我策划过破坏活动。

但我不是在鲁莽中策划的,也不是因为我爱好暴力。

残酷的事实是50年非暴力带给非洲人民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压制性法律和越来越少的权利,非洲人想要公平地分享整个南非。

我们想要平等的政治权利:一人一票,我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到非洲人的这一项斗争。

我反对白人霸权,我反对黑人霸权,我一直抱有一个自由、民主社会的理想(南非梦),在那个社会里,各种族和谐生活,拥有平等的机会,这就是我希望为之而生存并要实现的理想,但如果需要的话,这也是一个我准备为之献身的理想。

纳尔逊•曼德拉心灵独白:我走了漫漫长路,来争取自由,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这还没有结束。

我知道我的国家没有缔造成为充满仇恨的土地。

无人生而仇恨他人,只因为他皮肤的颜色,人们是学会仇恨的,人们也能学会去爱,因为爱发生于自然,爱源自人心。

 9 ) 贪得越多越是嚼不烂

这部电影timing赶得太巧。

「人」之一字。

一撇是与外界的关系:体现在他跟父母、族人、前前妻、前妻、妻子(本片中没有介绍,但Mandela于98年再婚)、儿女、战友、政敌的互动上,参与反种族隔离、致力民族和解、推行民主观念的运动上。

一捺是与自己的关系:表现在他从部落王朝继承人,到法律学生(因抵制学校政策而被退学),然后投身政治运动,从非暴力运动走上暴力不合作,度过铁窗生涯后又倡导原谅,每个过程的性格与思想变化。

而这两笔又相顶互缠。

尤其是对于影响世界历史的政治人物而言,时势需要英雄推进,英雄也因时势而改变。

这两者又未必善始善终,一个瞬息间,今日的英雄或就此扬尘于历史,或成为暧昧不明的角色。

越是与时势并肩而行得久,人物本身越多大环境诱牵下的变化,历史车轮与螳臂之力的故事就越斑驳。

想要塞进一部电影的容量里就越难。

对于「南非最伟大的人」和其所象征的「反种族隔离运动」来说,那是根本不可能。

别说143分钟,就算像Abel Gance那样烧上6个钟头也未必够用(那部能把人看出褥疮的《拿破仑》也只讲到雾月政变)。

贪多本来已经嚼不烂,更何况还有避讳。

这部电影的素材取自Mandela的自传《通向自由之路》,讲述了他从一介社区律师成为南非总统这历时三十年的故事。

人给自己作传的时候,总是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回避一些不利于自己的尖锐问题。

Mandela的家庭关系处理得非常不好,他的后人们现在还会家产等问题打得头破血流。

另外他虽然极具领袖魅力擅长煽动性的演讲,是非常好的「形象代言人」,但是缺少执政的经验和天赋,在短暂的总统生涯中并没有解决太多实际问题。

ANC自组建起内部就存在问题。

94年后四度赢得大选的手段也并尽光彩。

现任总统祖马,对国际政治略有关心的同学应该都听闻过此君干的许多「好事」以上这些「太阳上的黑子」,太阳本人不愿多加注脚,电影为尊者讳也自不作私人解读。

这是给政治人物拍传记的另一大难处:不能像对付阿桑奇那样随便埋汰。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后,对Mandela这个人物的理解其实跟通读一遍他的维基没差。

简单苍白的两个字足以概括——伟人。

除了跟几个骨肉皮风流过之外,剩下就跟我朝教科书上走下来的一般无异。

其实教科书不是说不可以拍。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少年纵使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至少有个快意恩仇的故事。

假如把Mandela加入ANC,以及在反种族隔离运动中所担当的角色,和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思想转变与成长,都做得更加丰富一些,加上他与前前妻的矛盾、前妻的爱情故事和时代大背景的介绍衬托,本片完全可以在庭审那里结束。

亦不失为一部漂亮地煽动「自由平等」主题的革命人物传。

Mandela余下人生的再拍续集2和3都足够了。

但是编剧应该是平时没有看人物传记的习惯吧,居然托大挑战mission impossible,把监狱戏和狱后戏一股脑地都塞了进去。

Mandela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变化是在监狱里完成的。

他在狱中拿到了函授的法学学位,在狱警有针对性地折磨虐待中锻炼了意志,也学会了宽容与原谅,并和一些狱警建立了友谊。

这些变化固然剧烈富有戏剧性,但都是「内在」的,也即是全在「人」字的一捺上。

终年不变的生活环境和跟外界几乎为零的交流,极大削减了通过对白和事件来呈现人物变化的可能性。

在他服刑的二十几年中,国际局势、南非政治、Mandela本人在铁窗的两边同步转变。

铁窗外在形成令他能得释出狱并担当总统旁白的时势,铁窗内在养成未来能力扶大厦于不倒的英雄。

这两个对于「狱后」一段来说至为重要的桥接,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在剧情发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何坚持不使用旁白这一多快好省的解决方案?

因没有人物OS,Mandela的变化体现不出来。

侧重点自然偏到了仍然在大环境中活动的他的第二任妻子Winnie身上。

本来构思也是好的,想从她的转变中展现出整个南非黑人族群对白人的不满,从而为第三部分——种族和解——涂好底色。

可惜点出影片总领主题的第三部分,也是全片最弱的部分。

因缺少背景信息,人物形象也没有塑造丰满,甚至连ANC的主要纲领,Mandela与其小伙伴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居然展开到此刻对观众也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交待。

Mandela用一通演讲就彻底解决暴力冲突、用两三句话就说服ANC分权,这些情节简直是像游戏bug一样的存在。

充满了「存在即合理」的狂霸酷拽炫之气。

而在情节人物交待上互相断裂的第二与第三部分就此忘了苦逼风雨中的第一部分,在片尾如同我们军训进食堂前喊口号一般有气无力地说了一通「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这里终于知道使用旁白了,之前干什么去了?

)——其实这个道理我不用看《曼德拉传》,我在看《哈利·波特》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唉。

如果没有读过Mandela自传,或者不乐意去读的同学,倒是可以把本片当成「精缩版」来看。

-------观后感结束的分割线-------就时势和英雄之间的关系来说,大局总是「即时」地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这种影响或会维持到个体死亡为止,反过来,个体的行动对大局的影响只能是一时的,能够影响历史车轮方向的,只有思想。

所以就这些看我们看过传记的现当代政治人物来说,个人觉得甘地是唯一具备「伟」属性的(「口号」跟「思想」之间不是等价)。

而Mandela则是「标志」性的。

他在入狱后,并没有再对外界产生影响下,只是其形象成为运动推进的「旗帜」(类似Hunger Game里的Mockingjay)。

在这场反种族隔离运动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南非世界杯那天一开始都没有资格坐在主席台的Frederik Willem de Klerk,也就是决定废除种族隔离并释放Mandela的南非最后一位白人总统。

无论他做出这些决定的动机是什么,能够审时度势地寻找联盟,解决问题,并且不吝手上的权力,得到我对政治家的最高评价:pragmatic。

比起「大家都学会爱」吧,这种听起来很美但没有实践价值的空话,普及教育和减少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才是最实际调解民族矛盾的政策。

然Mandela亦是个了不起的人。

就在去看这部电影的路上,正要出地铁站的时候,远远张见有个年轻人倒在出口处。

旁边围了几个人正在查看他的情况,应该是已打电话报警了——我就这么想着,差点就从他身边走过去了。

我是在跟低烧斗争了一下之后,才回头拔腿狂奔去找警察——周日info关闭,但我记得在过第一个传送带之前有跟几个制服蜀黍擦身而过。

未果后上到地面求助,一打眼就看到pompier的车,才要喊人,已经有人比我先一步上前。

在进影院的时候还在想——要变成自己昔日所不屑的那种人是多么容易,只要多一秒,多跨出一步。

这也是我不愿意跟人类发展出太亲密关系的动机之一罢——落只需坠就可以了,而升却要用攀的。

Mandela身陷的不止是囹圄而是敌意丛林——影片隐去了许多他在监狱中受虐的重口味。

被褫夺的不止是自由还有人格尊严。

而他竟能在二十年中向上攀升,实在难能可贵。

 10 ) 长电影用短评

漫长的电影,故事讲得很满,似乎一点留白都没有,想必看起来会有点累的。

事实上,想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来诠释一个伟人的一生是很难的,而且导演在感情戏份上似乎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导致后面的情节交代得稍显模糊了。

喜欢电影的音乐,应该说是冲着《ordinary love》来看的,之前听这首歌没有特别的感触,朋友推荐边看曼德拉传记边听会觉得特别许多,于是照做,于是被打动。

《曼德拉》短评

When election day comes, vote. 简短有力。在Mandela年轻时的campaign slogan总让人不舒服,但岁月磨平了他的棱角,让他做出了一个可以在体制内解决的和平过渡决定。从institutional reform的方式,好。Ordinary Love在我正式看这部电影前已听过好多次啦,Bono真棒,歌词传递Mandela到位。第154人看过

6分钟前
  • royalwyx
  • 推荐

真实的历史却是——万国之圣人,一国之罪人。所谓的种族和解单纯的成了去白人化,给人民粹主义。南非成为了黑人的国家却失去了跻身发达国家的门票,他到底算国家罪人还是功臣呢……

7分钟前
  • 终有剑心在
  • 还行

仅仅及格的传记片。要在143分钟内讲述一位如此伟大人物的五十年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无法方方面面都照顾到还不如就关注一个方面讲的透彻点。导演在曼德拉本身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南非的变迁、种族隔离等都没有讲清楚。两位表演都很精彩。

10分钟前
  • 阿拉斯加
  • 还行

英雄也有另一面

14分钟前
  • traveler
  • 还行

a long long walk to freedom... but people are taught to love, for love comes more naturally from the human heart.

18分钟前
  • roro
  • 还行

通过这段时间对法律的学习,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所带给人民的自由与公正,秩序与人权是多么的重要,遵良法而治,才能和谐长久。曼德拉的确伟大,因为他心中始终坚持着信仰,通往自由之路会很漫长,但我从未放弃。监狱生活并不能使他退缩,反而磨练了意志。天助自助者。暴力并不能正在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手段。

23分钟前
  • 池.三尺
  • 推荐

拍的中庸偏下,这么精彩的人生拍的如此平庸,女人就得是仇恨的、偏激的,也是无语

28分钟前
  • 二人
  • 较差

就是大概了解下世界的方方面面

30分钟前
  • Deyes
  • 还行

怎么看都觉得是British在高级黑之。。。比甘地差远了

35分钟前
  • 囧才才
  • 较差

小心翼翼地打上三星!实在无法融入南非这样的氛围中去。

40分钟前
  • 南都小王子
  • 还行

人物牛掰不代表拍出来的传记电影就一定精彩。如果我是编剧,我只会拍曼德拉在牢房里面练俯卧撑,读毛选,种蔬菜。

41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46分钟前
  • JM
  • 很差

肤浅空洞,噪音太多

47分钟前
  • Alicia.Ash
  • 较差

传记类的不是太差的,到我这里基本都能是四星,并且我还习惯看完之后去百度下资料,这能让我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一段历史,并且能纠正我一些误解,曼德拉,伟大的自由斗士。

51分钟前
  • 綦蓝
  • 推荐

挖掘的不深,浪费了一个好题材。没刻画出他的主要思想,也没有梳理出南非黑人争取政治权利、平等权利的历史。

54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电影不好不坏,还可以,艾尔巴后边的扮相和曼德拉很像,致敬曼德拉伟大的灵魂!

57分钟前
  • Carl
  • 还行

公映

1小时前
  • pipboy
  • 还行

Mandela.Long.Walk.to.Freedom.2013.BluRay.720p.DTS.x264-CHD

1小时前
  • Zcc911
  • 还行

真的就是个传记电影,描写都在表面,曼德拉对南非及非洲的深远影响又岂止是这些

1小时前
  • 心中的日月
  • 较差

就为了补点历史常识

1小时前
  • tamash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