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墨西哥电影,感觉像极了美国独立电影的风格。
清新,悦耳,表演自然,摄影成熟。
关键点是,主题选择的是边缘群体,非新千年墨西哥电影一贯使用的:犯罪、美国梦破碎、贩毒运毒。
最重要一点,本片几乎没有美国元素。
或许是墨西哥独立制作开始【独立】的走向?
A propósito, 对白速度适中,发音标准,几乎没有口音啊,听的最顺畅的一次西语电影。
<图片1>
今天在網路上發現一部,2015年上映的墨西哥喜劇電影《行走距離》(我找不到台灣的翻譯),因為今晚想看輕鬆一點的作品,再加上查了豆瓣,她的評價很高,所以就選她了。
沒想到從第一幕開始,我就一路含著眼淚看到最後(到底是誰說她是喜劇片的?
),故事從一個近200公斤的胖子,鎮日宅在家裡,因為多年前一部老相機,開始走出家門、認識滿口小謊話,內心卻超級善良的小青年,也發現那位其實對妻子不滿,但始終關心大舅子的妹夫,真正的內心想法。
二個男人加入他的生活,陪伴他一起開創生活的可能性。
內容很一般,應該說很日常,甚至是很普通。
但是,拍的好純粹,也好真心。
我超級喜歡幾個場景的佈光、景深還有色彩的層次感。
我也喜歡男主居住的舊屋,雖然破舊但色彩斑斕,很有生活氣味,也很有藝術感。
我更喜歡這位可愛的胖子、愛出風頭的小青年,他們純真的笑容讓整部電影充滿清新。
全程我看的淚眼矇矓,直到最後收在三位在海邊的背影時,超級想大哭一場。
這部電影主演及製作團隊的資料很少,幾乎查不到。
我只知道男主(演胖子的那位),本職是作曲家(這部電影的配樂都是他做的),其他都不知道。
我很想知道男主、臉部表情多變的小青年,以及這位導演,還有沒有別的作品。
如果有人知道,煩請告知,感激不盡啊雖然她是2015年的作品,但因為我今天才看到,所以請容我把她排入我今年最愛的前五吧
P说看电影非常有意思,因为你可以通过电影短短的几个小时,让自己跟随主人公体验不同的人生。
作为一个80几斤的小个子,我实在无法切实感受一个三四百斤胖子那种笨重感。
但是走几步就会喘,走一小段路就要歇会的无力感,以及一个人自己闷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人都不想见的空虚感,我却深有感触。
生活只是活着而已,除了生活必须,没有爱好,没有朋友。
幸好,我们都是幸运的。
费德的幸运是从他因为喜欢摄影,遇见了年龄体型相差悬殊,却心地善良,生性乐观的男孩保罗开始。
同样爱好摄影的还有费德的妹夫拉蒙,三个人也因此成为好朋友。
三个人的友谊,简单而又默契,有好多让人动容的瞬间。
比如,费德生病躺在床上时,两个好朋友一左一右,陪伴中帮他穿珠子。
三个人终于决定说服妹妹准备驾车去看海前的紧紧拥抱。
这些都让人在被如费德体重般的重压之下,感受到一丝丝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费德的幸运,除了他有摄影的爱好,还在于他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没有行走之前,一切都是遥不可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毕竟他连走到门口都费劲,走到床上都要累到重重的坐下,走到电话前的时间到长到电话挂线。
但他还是迈出了去洗照片的那一步,走过门口泥泞破烂的路,穿过刚刚能挤出去的门,走过人们的目光,喘着比我跑十公里还大的大气,终于走进了保罗的店里。
生活永远是五彩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那些不像费德这般幸运的人,就只能像他看着孩子们活力四射的踢球自己却连喘口气都困难。
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幸运的胖子,又不想只是活着而已,那就使劲折腾吧。
自诩是影迷却到现在才写下豆瓣第一篇观后感。
文笔实在不佳,因此每次看到好看的电影也只能点个五星力荐。
可这部电影总让我有想写点儿什么的冲动。
因为它太普通了。
甚至没什么剧情,连如何起承转合都可以让你猜到。
但它恰巧又那么有力量,会让你对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念念不忘,包括那个旅行社的接待员。
大概她最像我们,对像主角这样的特殊人群会报以同情,但真正能去为他们做的却少之又少。
会有些许无奈心酸,而转过头我们还是要过各自的平凡人生。
可奇妙的是,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和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不是背着ta特别的包袱,走出了限制自己的那段距离。
无意中看到推荐这部电影,感觉风格有些像之前看过的《处子之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电影开篇就是一个硕大的背影,男主费得是个接近400斤的胖子,走路都会喘,额头永远下不去的汗珠。
推荐说,这是部小众治愈电影。
男主的工作就是在家做手工,穿项链的珠子,居住在几乎荒废了的街区,甚至周围都没有人住了,房子漏雨,墙皮脱落,总感觉这就仅仅是个活着的人。
妹妹妹夫每周都来看他,带来了他们出去旅游拍的照片,让他想起了摄影,去洗旧照片的时候,遇到了小天使保罗。
费得,保罗,妹夫,三个人的神仙友情,以及费得对摄影的热爱,让人看到了发臭腐烂生活的希望,看上去很丧,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三个人一起看死亡笔记,艺术坐着一句话也不说穿珠子,当费得失去生活信心的时候,妹夫和保罗在他床边,一边穿珠子,一边给他唱:你不是最惨的,世界上总有一千个人比你更惨。
影片结尾处,三个人终于去到了海边,等待日出,我以为可以看到日出,结果电影就停在了这儿,我们即便没有那一身的肥肉,却好像也背负着如同四百斤重的别的东西,压得我们同样喘不过气,迈不开腿,心脏过负,忘了热爱的东西,不敢去到自己想去的海边。
影片不会给你答案,至少是让我们热爱生活。
费得很幸运,身边都是美好的人。
本片的主人公费德是个看起来就有四五百斤重的大胖子,没体重的原因,他患有心脏病,不能剧烈运动,也不能减肥,更不能行走,因此多年以来一直独居在家,但他很自律,每天八点起床做手工项链边听收音机,晚上坐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然后入睡,每周他的妹妹罗邵拉和妹夫拉蒙都会来看望她一下,妹妹有点嫌弃他,嫌弃他身上的味道,更讨厌他这个样子,但是他的妹夫待他很好,不嫌弃他什么,而且经常把自己的一些趣事分享给保罗。
也给他枯燥的生活有了些许的乐趣。
一次妹夫把他旅游时的照片给费德看,费德第一次接触到的摄影,他看到那些优美的风景,跟看到照片里妹妹和妹夫快乐的笑容时,这对多年以来不能出远门的费德来说是无比的奢侈,晚上,他翻出家里一台坏掉的老摄影机。
里面有一卷胶片,第二天一早,他要做一件大事他要出门,把照片洗出来,他在去的路上看到一群孩子在街上踢足球,看到他们随心所欲的奔跑,费德眼里充满了羡慕,费德慢慢悠悠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冲洗店,照片冲洗出来,是他过生日时家人的合影,他看着照片,幸福的回忆涌上了心头,费德又买了一台二手摄影机,他用这台摄影机拍遍家里的各个角落,也拍自己,摄影机让费德的生活有了些色彩。
也因为这台摄影机,费德认识了冲洗店的少年保罗,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变成了要好的朋友,从此保罗和拉蒙,经常陪伴保罗一块儿拍照,一块儿做手工,一块儿看漫画,朋友的陪伴也让费德生活不再枯燥单调。
一天晚上费德在看一本书上面有大海的图片,这么多年以来,他第一次有了一个想做的目标想完成的想法,他要去看海,去把把大海拍下来,保罗和拉蒙把他带到旅行社,但无论费德说订哪一天的旅行团,前台服务员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掉,费德也明白,因为自己胖,人家不想惹麻烦。
保罗和拉蒙把费德送回家后也离开了,费德自己出了门,但这次出门他犯病了,费德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妹妹抱着他的手痛哭,也许到患难时才知道费德身边的每个人都是爱着他的,妹妹虽然嫌弃他,但是他也是真的爱他。
保罗来到费德家里把他犯病前在大街上拍的那些照片给他看,这些照片可能不是拍的最好的,但绝对是最有感情的,拉蒙看了非得拍的那些照片后也被深深感动,二人决定完成费德的梦想,既然旅行团去不了,那我们就送你去,此时妹妹也来了,看到费德又要出门一万个不同意,但是这次费德非常的坚决,他坚定地说出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妹妹走出门对费德喊,你走了,我就不管你了,你找别人照顾你去吧,她爱费德,她不是打击他的梦想,他只是担心他的安全。
费德坐在车上感受着细腻的微风吹过脸颊,脸上流露出自由,幸福满足的笑容,终于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保罗说,现在干什么,等,等日出。
影片中费德的体重,成为限制他探索美好生活的枷锁,这些赘肉也象征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阻力压力,阻碍囚禁着我们的梦想,精神自由,无论我们现在是迷茫,还是身心俱疲,又或者无可奈何,还请继续坚持,寻找发现,当你撑过去,世界像你展示的一定震撼心灵,其中保罗和拉蒙,我真的很欣赏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帮助陪伴,费德可能会一直颓废下去,费德很幸运有他们两个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谊,是值得让人艳羡的。
它能伴我们走过痛苦,走出迷茫,也能带我们体会温暖与感动、开心与畅快。
《行走距离》是亚历山卓·古兹曼·阿尔瓦雷斯执导,卢卡·奥尔特加、毛里齐奥·艾萨克、约耳·菲格罗阿等主演的电影。
去看看吧,可能这部电影会给你一些帮助启示或者安慰吧。
【看电影】🎦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一个孤独的胖子,住在斑驳墙面,漏雨的房子里。
偶尔到访的妹妹和妹夫是他仅有的来客,曾喜欢摄影的他有一天走出家门,艰难前行地去到相片店冲洗旧照片,结识了相片店的小哥,从此成为朋友,孤独的生活又多了一位来客。
妹夫,相片店小哥和他,三个人愉快地串珠子,看照片……最终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新相机📷出发去海边。
简简单单的故事,温暖的相遇,莫兰迪色系的画面,油画质感般的构图和色彩,配上好听的音乐,简直是深得我心。
简单的故事,温暖的友谊,多跨出一步就可以获得的梦想,纯粹,真挚,美好而动人。
影片终了,我终于可以放下悬着的心,他没有孤独的死在空无一人的床上,也没有在开往远方的车上合上双眼,他和他的朋友一起看到了波涛澎湃的大海。
真好!
[微笑]
最让我惊艳的就是这部片子的色调,非常非常的舒服,属于低饱和度的油画质感,非常棒,故事也确实温情,不是属于大哭一场的类型,却是冷静克制的一种真实的温情,很真实,是你我都会去做的故事,可能在你我以为只是一段值得回忆的记忆,拍成电影却能触动很多人,这部电影就是这种生活中的真实触动。
另外每个人物都很有意思,虽然整部电影参与演员就那几个确十分抓人眼球,各有各的想法和立场。
青年的加入以及死亡笔记的融入也给这部文艺剧情片注入不一样的奇妙感觉。
这部电影在那个时候结束确实给人感觉非常舒服,把最美好的就在这个时候,感觉还会继续讲故事,却在最精彩的时候停止了。
另外,我其实一直觉得他是部剧情温情片,当我看到黄秋生老师辛苦了的时候,确实笑出了泪水,我承认他也是一部喜剧片了
喜欢镜头的情绪表达:费德在胶片冲洗店看到相机很惊叹,镜头是对着一排相机扫过去,就像费德的视线从左往右缓慢扫过;最喜欢的镜头是家庭聚会的照片冲洗了出来,费得捏了又捏照片,过了一会儿镜头又聚焦到他颤动的脸;影片开头和其他某些画面处理得像油画一样,有一种时间感和寂静感,观众看画面,就像费德看自己的生活。
虽然是节奏缓慢的治愈片,也有一些情节有细微的冲突和张力,于此处最动人心弦。
费德拿到相机,拍了很多“艺术照”——是家里的电话、墙壁、饼干、静物,全是家里的东西,他对生活多热爱啊。
而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都已拍到了远方的景色。
(非家庭主妇)一开始或许会觉得妹妹有些讨厌。
但看到最后,她拦不住费德出门、崩溃地跌在家门口,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就是东亚女性为家庭牺牲、没有自我的一生。
换个视角,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而她对费德的厌恶,只是对自己人生无法稍喘一口气的投射罢了。
整体是一部特别暖和励志的电影,看完以后有想立刻拿着相机(手机)去外面拍照的冲动。
故事的主人公(费德)不知道为什么有巨大的体型,也因此使妹妹反感。
费德没什么朋友,只有妹妹和妹夫还在与他来往。
他每天都很孤独,呆在家里以穿珠链为生。
直到有一天妹夫带来的新相片让他产生了摄影的冲动。
他找出了原来的老相机,并到影印店把原来的照片冲洗了出来。
他的真诚与对摄影的喜爱吸引了影印店小哥保罗与他成为朋友。
他愈发喜欢上了摄影,并把自己的作品给妹妹和妹夫还有保罗看,他们也十分为他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而感到高兴。
他们也很支持他的摄影爱好。
虽然他的心脏状况不好,不适合外出,但妹夫和保罗不顾妹妹的反对还是坚持开车带他去了梦寐以求的海边。
影片的最后妹夫和保罗在海边问他:“接下来要干什么?
”费德看着美丽的海面缓缓地露出了微笑说:“等日出。
”
中间拍跨了,原本是个很有潜力的故事
有真心的朋友,你就有了世界
有时候朋友往往会给你勇气,让你能够勇敢的去尝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拉蒙和保罗就是在他孤独又低沉的时候出现,拉蒙带来的照片以及相机触发了他内心中的渴望,保罗的朝气以及陪伴给了他勇气,为什么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尝试一直以来被限制,不能尝试的事情呢?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旅途上的距离,更是内心走出大门的距离
太平了
&#34;费德里科·桑切斯先生,今天你又走运了&#34;
限制你自由的人,无非还是自己。
重口味外表下的小清新
走不出的身体沉浸在回忆的灵魂里,记忆是温暖的,让漏雨的房间有一点温度。刀子嘴藏着豆腐心,亲情里没有狠话的尖锐,只有行为的真实。身体的困圄让思想跑的更快一点,理解他们的痛苦,生命不该是禁锢和限制,活着要有活着的精神,哪怕面对的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想象过经历过,没有半途而废。生活值得。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寄生的目标,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和自己一样孤独的朋友
一点都不喜剧呐
臃肿身材带来烦恼与不便利,忍受孤独怜悯生活着实不易,步履维艰挣扎前进不愿放弃,摄影爱好带来迥异新天地,三人好友和谐融洽默契,一起追寻那美妙的向往之地,海边静坐等待新生的奇迹,生活没有跨不过的难题……
有时候会觉得能和你做朋友,真是这辈子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每个在困境中自觉悲惨的人都像是失控的费德,把几百斤多余的赘肉想象成无数次重压下的焦虑总和,电影中的痛感往往与生活中的酸楚契合,但电影中的暖却不会延伸到每个人的身上,并不是谁都会碰到愿意带自己去海边拍照的朋友,在生活惯性的平淡杀死自己之前,永远都有一个迈出去的机会。
不好看
又是一部极其孤独的电影,不,听起来很孤独,实际上很温暖。真想建一个孤独到极致的豆列哈哈
一些人的自由其实很简单对于他来说,坐在后背车厢上的那刻他自由了
童话
一部简单温馨的墨西哥小品,讲loser的故事,无力感和温情交织透过非常平淡的生活展现出来,挺不错。
节奏真的太慢了
三个人的友谊也在交往中不断深化,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