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人迹

Loin des hommes,Far from Men

主演:维果·莫腾森,勒达·卡代布,蒂杰梅·巴黑克,文森特·马丁,尼古拉斯·吉劳德,吉恩-杰罗姆·艾斯波西多,哈特姆·萨迪基,扬·戈旺,Antoine Régent,索妮娅·阿莫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阿拉伯语年份:2014

《远离人迹》剧照

远离人迹 剧照 NO.1远离人迹 剧照 NO.2远离人迹 剧照 NO.3远离人迹 剧照 NO.4远离人迹 剧照 NO.5远离人迹 剧照 NO.6远离人迹 剧照 NO.13远离人迹 剧照 NO.14远离人迹 剧照 NO.15远离人迹 剧照 NO.16远离人迹 剧照 NO.17远离人迹 剧照 NO.18远离人迹 剧照 NO.19远离人迹 剧照 NO.20

《远离人迹》剧情介绍

远离人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达吕(维果·莫腾森 Viggo Mortensen 饰)是一名在阿尔及利亚出生的法国人,如今,他在一处地处偏远的山区学校里担任着教师的职务。某日,一名警察出现在了达吕的面前,将一名五花大绑的犯人默罕默德(雷达·卡特布 Reda Kateb 饰)交给了达吕,这个男人被控告杀死了自己的堂兄,达吕要将他押往临近的村庄接受审判。 这门苦差事令达吕感到非常的头痛,因为他知道,只要默罕默德抵达了村庄,那么等待着他的就只有死亡,他不愿意做这样一个推手,但警察将默罕默德丢给达吕后就离开了,无奈之下,达吕只得带着默罕默德踏上了旅途。一路上,达吕不仅要提防默罕默德逃跑,还要保护他不受死者的亲属的袭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盖塔机器人ARC背叛的街角我亲爱的老师请把生命交给我人鬼交易所2毒窝4400第二季第六个嫌疑人烈火红岩帝国时代2鬼屋脱身我们队伍向太阳可不可以不毕业2恋爱结婚切卡戈良医第一季过家家寂寞在作怪极度残暴薛小冉的古代搭伙之旅阿肯色南城警事第四季爱在唇齿间夏日幽灵死亡山地罪案终结第六季女王制造者啊!因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埋葬疯狂的钻石

《远离人迹》长篇影评

 1 ) 行于山中,也是行于善中。

处于困境之中,利己主义是我的生命线。

遇到你的不幸,同情是你我共同的语言。

在我的困境里偶遇你的不幸,看似坎坷的山路就有了陪伴。

追随着良知的呼唤,脚步变得那么轻盈。

善时刻在心中留存,前方又是一座山村。

------------------------------------------------------------------------

 2 ) 一场被加缪预言的战争

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曾于1954年写了一则13页的短篇小说《来客》,3年后收录于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当中。

同样是在1954年11月,反殖民争独立性质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全面在该国的民族解放阵线和法国殖民军队间爆发。

  因此,这则发生于短短一夜,关于一个宪兵抓住一个当地杀亲凶犯,将其移交给一位法裔乡村教师,要求送往附近城镇进行判决的故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预言了战争的不可避免。

  导演大卫·奥霍芬将这则短篇进行了时空向度上的双向延展,大肆删减了宪兵角色,改编成为一个颇具西部片气质的逃亡双雄故事,并以此为脚本,拍摄了自己的第二部剧情长片《远离人生。

 3 ) 不刻意的电影,伟大的两个人

看完电影立刻去把小说也看了,发现是篇短篇小说,结局截然相反。

但我还是把电影当做来客的解读,电影把达吕和穆罕默德刻画得非常具体,而且更能清晰表达二人的思想。

穆罕默德不是懦夫,他认为自己很勇敢,设计了这一切,让家人保住了性命,他很执着,一定要去接受审判。

如果他没有与达吕经历这路上的一切,他就会选择书中的结局,走他原本的路。

这正是改编高明的地方,他认识到了如此珍爱生命厌恶杀戮的达吕,那场几乎冻死人的大雨,那场死了十多人的小型战争,那些人都是昨夜一起在山洞过夜的人们啊,那些都是为了阿拉伯人抗争的人们啊。

穆罕默德有着求生欲望和本能,但他还是选择送死。

达吕对着射杀投降人们的军人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他对着依然选择送死的达吕说,我们多么幸运才能活到现在,还活着!

送死是妥协,别妥协!

也许正正因为他是被阿拉伯人称为的法国人、被法国人称为的阿拉伯人这种游离中间的尴尬身份,让他更能理性地不去选择极端的方式。

也许也因为他是一名教师,他对穆罕默德也经常用着教育的方式,一开始希望他逃跑只是出于省了自己的麻烦,当后来知道他的原因,他开始同情这个连女朋友都没交过的男孩。

也许也因为他曾为少校,对战争杀戮产生了厌恶。

还有他十年前去世的妻子,在妓院里,他轻轻地搂着那个女人的腰,把头埋在她的胸前,说出很久没有这样了的话。

穆罕默德终于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宝贵,终于成为真正勇敢的人,选择了那条生之路。

这部电影有让我想到都灵之马,只是那片浩瀚变成了阿尔及利亚的高地沙漠。

每个镜头都很干净,两个人如同沙漠中的小小沙粒,更显得生命之可贵。

男主的演出满分,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会说话,总是不屈不挠的姿态,偶尔与穆罕默德开玩笑露出的笑容,(特别是大雨后的清晨二人吃着穆罕默德找来的苦的果子,还说像面包,然后就被抓了...)最后与学生们告别的不舍,都在直击观众的内心。

 4 ) 左边是警局 右边通往沙漠

首先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知识基础,我是开了1.5倍速把它看完的,剧情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

就好像风过留痕一般,这部影片在过程中带给你平淡的感受,但在某一个回想的瞬间,让你觉得选择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那些好像天大的事、仿佛无解的题,其实不必去纠结,算了吧,没关系,去面对吧。

在影片中,我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起眼的建筑物,唯一像点样子的,就是那一间教室。

很多次两个人在画面的一侧显得非常渺小,整个贫瘠的地区也没有一点温柔的色彩。

但到影片后半段的时候,他拿枪抵嫖资那会儿,在妓女的怀中留下了一滴眼泪,我不懂那眼泪的含义是什么,但是我当时在思想上对这种嫖娼行为没有任何人道主义的限制,就觉着这两好兄弟就得这样一起扛枪嫖娼风流肆意。

在他们这种环境下奢谈爱情是不可能的行为,不是哪一种生活都能过得如此理想主义。

电影中所描写的生存规则与现代社会相比较而言实在太残酷了。

中东阿拉伯武装斗争恐怖分子等等因素……所以会感慨人性果然是伟大的,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展现非凡的毅力,难道这就是人类繁衍至今的生存之本吗?

再次想想又觉得自己好像不是看了一部电影,而是看了一本画册似的,就这样快速翻阅着,然后暂时放下了这段历史。

 5 ) 我是谁我生从何来我去往何处—-《远离人迹》男主及移民们的人生困境

“对于法国人,我们是阿拉伯人,而对于阿拉伯人,我又是法国人”。

时代、出生的困境,个人命运的困局。

我是谁?

我生从何来?

去往何处?

哲学上的人生终极三问对世人发出的灵魂拷问,对生存在夹缝之中的男主而言,更为沉重难解。

记得在哪看到对这三道经典哲学难题有这么三个回答:“我是我”,“我从我来”,“我往我去”,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从我出发,认识自我,坚持自我,“我是我”;身心合一,言行遵循身心,“我从我来”;不管出生在地球的哪个地方,不管生活在家乡还是异乡异国,不管身处同族之中还是异族,在内心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不扭转本性迎合环境和人事,不管世事变幻一生做自己,“我往我去”。

男主生活在那样分裂的社会族群中,生活境遇是那样的困窘,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他一概以自己的人生信念作出选择,向善而行,向死而生。

这样的人是跨越了国籍种族的,他首先是一个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6 ) 虚构里的出戏

影片讲述的是非洲一个荒芜的地区一个教师押送一个犯人,由此展开的一段经历。

影片男主选择了一个老头,不过在这样的地方选这个演员在情理之中,男主多次在紧要场合紧张的出戏有待改进。

片子不是商业大片,也不是热门的电影类别,看的时候就像看一个虚构的故事,在最后的片尾看到是改编自小说,不过显然导演并没有很好的把想表达的传递出来,片子既不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导演想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一部小众的片子

 7 ) 【观影随想】

看完电影感受最深是:月光下的沙漠,晨曦下的美景,在这么美丽的大地上,尽然有这么多受尽苦难的灵魂在痛苦地挣扎。

美丽和痛苦是那么显明的对比,显得那么不协调,也带给人一种荒谬之感。

电影根据加缪的《来客》改编,和小说还是很不同,感觉电影比小说更加容易读懂加缪的哲学。

最近我一直沉浸在加缪的《西西弗神话》,这次重读《西西弗神话》有点震撼到我了。

今天看这部电影时,就很自然地把电影同《西西弗神话》联系起来,电影中让我看到《西西弗神话》所探讨的荒谬和反抗,电影虽然沉闷,但我非常喜欢。

看完电影后我马上去读小说《来客》,让我感觉如果没有电影和《西西弗神话》做铺垫,读《来客》就很难理解书中的加缪哲学。

这篇小说虽然短小,但加缪却把他的哲学思想完美地融入其中。

在那块远离世界的角落,既然有这么多荒谬的事情存在,无论是在他们的认知上,还是在价值观念上,在主人公眼里都显得那么荒谬,老师Daru清楚地看到这些事情的荒诞。

正是因为老师Daru清醒地认识到那个社会的荒谬,他开始反抗,因同情被指控谋杀的男孩,他让这个男孩逃跑,离开这里,只要活着,这很清楚地让我看到加缪哲学,人也就是对这些荒谬的反抗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加缪认为,存在主义对生命意义的笃信永远设定着价值的等级,而荒谬的人则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荒谬之后,最后投入到人类反抗的熊熊火焰之中。

加缪就这样从荒谬推论出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这荒谬的人的道路。

 8 ) 灵魂在同行的路上

从远离人迹,他享受自然生命,同情人、动物、自然,他始终是一个独立且高傲的存在。

被高山的荒凉迷惑,犹如痴睡的婴儿,妄想着人就是不得自然的。

在他看来,坏人才有做错事的权利,一个坏人是万万不可有良心的。

(当前,我面临尴尬,就是一切经思考的文字太矫揉造作,然而,我却失去了直白的能力)在孤独的绝迹的山顶,他看着两个人一匹马走过来,对于这撕破宁静的人,他表现出冷淡、恐惧、同情、担心、愤怒。

远离人迹啊!

这是谁都无法剥夺的,他心中的善良在梦中打败罪恶,他无法亲手给别人自由,他的自由啊!

这边界就是寂寞。

干旱滋养的土地,煅烧着石头;人迹堆积的垃圾,腐臭了自由。

(我想,平凡的人生,需要更大勇气吧!

一个人要放弃多少欲望才能做到)若不是雪下至十月,这个远离人迹的地方,还会有人陪伴吧!

这个人的到来,打破他的自由,远离人迹的自由。

他指着山下,告诉他可以逃离,从此自由;然而,一切并非如愿,这个人选择另一条路。

远离的他,与人越来越远,可能他真的远离太久了。

 9 ) 很多时候不要屈服,相信自己

虽然影评人很少,但他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这也是许多颠覆世界观的电影,虚伪而又虚夸所不能及的。

现在这个社会电影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口味,肤浅,虚伪,金钱欲望之屋堆积。

再也很少看到有味道而又深刻的电影。

伤害一个人很容易,滋养和感化一个人却意义非凡。

慢慢的真实不花哨不取巧,讲个平凡的人说个人性的善!

 10 ) 随写

主角的灯芯绒外套和鸭舌帽,让我有点想到以前电视里的高仓健。

至于这个完美的结局,倒是令人想起另一个走向完全相反的【第四十一个】。

把任何两个人放在荒凉孤寂的自然界,让他们除了身边彼此就再无其他,再共同经历一段旅程或者时光,那这两个人总会变得亲密起来。

这样的故事已经见过很多,也还会再见到更多,因为说到底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都有同为“人”的那点共同的底色。

但人多了,就难免卷入更多的元素,再然后就有了分歧,当分歧无可调和到一定地步,接下来就是战争。

今年,现在,2020年的4月,有些事情已经变得明显,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中国与其余世界之间,分歧已经远远大过共同,当交流的共同基础已经荡然无存,那剩下的就是加速的分裂。

很快,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也需要选择自己的阵营:是做一个中国人,还是做一个新移民?

还是什么都不选?

片中的主角最终选择了离开,而历史上跟着法国人撤回本土的Harki,他们之后在法国的命运也谈不上光明。

如果此刻新移民选择转身投入墙那一侧的世界,无非也就不过如此了。

穆斯林犯人主动向国家机器投降,倒是诠释了国家机器从法律层面的刑罚,最有益的一面便是作为第三方去接过报复的角色,去抑制冤冤相报的私刑。

很多反对死刑的人都会刻意地强调受害与加害人,而刻意忽略亲族与社会影响,无视惩罚不公可能带来的私力救济和由此产生的秩序失衡。

片中的荒漠让我回想起Ansongo和Menaka之间的那片荒漠,如今距离2017年已经很久,我也需要用力回忆才能减缓遗忘的速度:兜兜转转了很久,我所获得的也只有记忆,因此我当然尽力不去遗忘。

而像那个主角一样独自呆在偏远与世隔绝的小据点中,2019年的下半年我也曾短暂又肤浅地体会过一阵子,那是在荔枝山脚下一个也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那里也有一所小学校,还有一个曾经貌美但随岁月而变得容貌平常的老太太......但现在我对曾经经历的那些场景,又已经记得不是那么清晰了。

PS,观看时又想,片中他们出门长途跋涉,是怎么做到一只挎包就足够的?

我想起在我有限的长途跋涉里,除了已经能塞满半个背包的食物和饮水,还需要带上每日替换的袜子/内裤/衬衫,还不算睡袋/防水布/手电筒/饭盒......一趟两星期的野外作业回来,便是全身粘腻并浑身散发着糟糕的气味,必须有一个痛快的热水澡才能令人重新舒缓过来。

我常常希望以后存款多一些时,可以去北非多旅游一阵,但......像Touareg式的轻装简行,依然想一想就觉得头疼,好比眼下想到雪山就更多只感到刺骨的寒冷,估计.....依然只能想象一下就到此为止了。

Kinda of sad.....

《远离人迹》短评

结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老师好man!

5分钟前
  • 肥羊1号
  • 还行

加缪的小说太难拍了!

8分钟前
  • Alessio
  • 还行

原来是加缪的小说改编的

11分钟前
  • Fox Mabinder
  • 推荐

3.5 中字subhd.com/a/320136【Blu.Ray.1080p】magnet:?xt=urn:btih:0DFC5FBC3FB0615B5EC16917390816AD98FE0071身份与信仰的矛盾,坚守人道主义信仰等于选择局外人的荒诞,而远离人迹几乎等于没有选择,与其蹲坑自欺欺人不如诗意地跑路。。。

12分钟前
  • Eden's Curve
  • 还行

每次看Viggo的片子都要感慨一句“这个角色太适合他了”。他到底是怎么做到不动声色就可以让他的脸看起来特别颓废/浪荡/压抑/沉重/玩世不恭/苦大仇深/一本正经?看的时候在走神,我懂这部片要传递什么,但说实在话没能feel到,我的深度还是不够啊

16分钟前
  • 不知所谓
  • 还行

结尾的软化见仁见智吧,主人公的角色从“老师”(教化)与朋友逐渐向“父亲”(赋予新生)形象靠拢,这个改动到底是出于文明优越感的鸡贼小聪明还是还是源于对自身殖民罪行的忏悔呢?维果·莫腾森的语言天赋太恐怖,下次来个亚洲国家试试?

19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家讓你掛心,國讓你痛心。四年軍營兄弟情在愛國主義下一地粉碎,西方殖民國以清除恐怖主義藉口下人命不值一提。

22分钟前
  • DullBoy
  • 推荐

令人眼前一亮的法国电影。

27分钟前
  • YQY-Vader
  • 还行

我实在理解不了各位的存在主义,还是人性光辉的品评,这部电影并没有站在阿尔及利亚人的视角看世界,那一丝的怜悯,和对杀俘无关痛痒的批评,就给了你们莫大的人性感怀?为自己的土地抗争的人们就可以白白的死去了?这就仿佛,一个日本人只要说上句,中国人也挺不容易的,我们就要感激涕零?他如果还表示自己是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遗孤,既没有中国人的归属感,也没有日本人的底气,那你们便同情了起来?世界公民也便诞生了?如果拍一部八国联军抢了东西搬不动,雇了中国人搬运,突破重重关卡顺利上船回法国巴黎老家的故事,你们不是要拍手称快,大赞世界大同?

31分钟前
  • 九段
  • 较差

改得很多。增加了政治和民族的现实,保住了存在主义的气质。Viggo年纪越大越不像美国人了。

35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风景好,剧情太慢。

36分钟前
  • 年糕
  • 较差

4.74分 有些小说真的不适合拍成电影,大师的作品也不例外。阿尔及利亚内乱背景下,类“公路电影”的壳子,讲着一个政治正确的故事。如果不是偶尔响起的肃杀、冽然的配乐,以及偶尔触发的支线任务,我可能以为这是一部国家(政治)宣传片。

37分钟前
  • 翊宸
  • 较差

完全是爱Viggo才撑下来的,一部阿尔及利亚风光片,发现他演了好多风光片:新西兰、希腊、北非沙漠、潘帕斯草原、美国西部还有这部……

39分钟前
  • 小山生桂枝
  • 还行

在阿尔及利亚的旷野当中,一个经历过无数死亡的男人被迫送另一个“必死不可”的男人去死的故事。两个人在路上,遇见了复仇,也遇见了战争。这些残酷的事情像一场大雨一般试图去撼动法国教师对生命,以及善的定义。他没有过多地争辩,只是固守本分地去做一个不愧缺良心的人,在沉默中持守着自己的信念,且尽了全力去用爱给一个罪人“活”的机会。“默罕默德,不要投降,永远不要。要相信上帝,他会和你在一起,臣服于他,他必会保护你,向他求助,他必会回应你。”非常壮美的一部片子。

40分钟前
  • 🫀Psyche
  • 推荐

18/12/27

41分钟前
  • 2046小马
  • 较差

真的就是法国人会编出来的那种二流浪漫故事啊!!

46分钟前
  • 槿生_Sarah
  • 还行

很无聊的片子

47分钟前
  • 大明
  • 较差

莫大叔独角戏,居然还会法语,牛人。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是两败俱伤的战争,法国赔人赔钱赔名誉,阿人赔血还没有换得好愿景。这种面朝沙漠背朝天的电影都差不多,有背后的深意和人性的思考,但总觉得太干。

48分钟前
  • juanqui
  • 还行

表演本身是好看的,阿尔及利亚的荒原也真是美。然俄,安达卢西亚人,挂着非洲地图,给阿拉伯小羊倌们教法语以及高卢人的功业,然后还很委屈地说,阿拉伯人当我是法国人,法国人当我是土著;而阿拉伯人家的长子,明知那么多成年堂兄弟会来寻仇,还以保护家人为名挑起事端,然后作为家里唯一的成年劳动力,要主动到殖民地政府去请死,号称为停止仇杀的循环。整个故事都只有欧洲殖民者的无知傲慢和当地人的悲惨啊。

50分钟前
  • 高玉宝
  • 还行

无聊到最后一秒

51分钟前
  • 安静看看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