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上豆瓣搜这部电影,是想看看黄小蕾的非常地意料之中,豆瓣上都是非常辛辣讽刺的影评。
本想找一下关于黄小蕾的评论的,也就只有一句“受够了了她的声音”。
既然本已经“受够了她的声音”,为何还要选看这部电影?
选看这部电影,明显就是要再“受”一次了。
原来你还真没有受够,抑或是你本就是“受”?
当然争论下去确实是挺没意义的,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文艺文艺是好事,评雅论俗也不得不说是一件挺惬意的事情。
既然这部片本来就是一部定位在“俗”的片,何苦还要用“雅”的眼光去审视。
说不得也就是新版本的“对牛弹琴”罢。
对牛难雅,弹琴非俗;硬把两者套在一起,也造不出什么新词,古人早有了。
咳咳,离题了,本是要说说黄小蕾的。
说到黄小蕾,其实她在《天下第二》的时候,我相信已经足以让许多人眼前一亮了。
而到了这部戏的话,更是有了不错的提高。
很多人都说“投名状”一段太多余,反而影响了黄小蕾在这部戏里的整体水平,但这是编剧导演安排的,演员可没办法修改剧情。
导演让做的,也就只好尽量去做好吧?
当然我还没有无耻到用“完美”这个词语,毕竟黄小蕾在这部戏里还只是到可圈可点的的程度而已。
但是不可否认地,这部电影为数不多的亮点,黄小蕾饰演的红中肯定占据了“红中”的地位。
还是挺看好这个姑娘的。
—————————————————————————————好吧,写完了,来喷吧
我敢担保,此片编导绝对不是凡人,能把一个如此简单的故事讲得如此混乱不堪,还加入了无数一点都不好笑的笑料,硬是腆着脸皮下来咯吱观众,最可恨的的是,咯吱了半天都没怎么找对痒痒肉的地方在哪,自己还觉得自己的包袱抖得挺响,一脸无耻的讨掌声。
电影本身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可恨豆瓣上没有半星的评价,只好昧着良心给了一星,为了这个,我恨自己恨得要死!
最后只说说花儿乐队吧,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一看到那三张装逼的脸就有一种想要冲上去抽他们的冲动,对于他们的仅有的那一点点上世纪末遗留下来的美好记忆,也随着这部电影的结束而烟消云散。
不好意思了各位,我得去吐吐,这个片着实的把我恶心到了。
一开始看见刺青,我就想起了越狱,片子果然是那样发展的。
后来,片子又东拼西凑的E搞了许多经典电影电视剧的台词或情节。
我的笑点比较高,看到有人E搞我曾经看过的东西,我是笑不出来的。
倒是穿插在CAST里的老夫老妻蛮有感觉的。
大张伟和王文博主持节目还是有一套的,不知道为什么戏份不多,也没安排歌舞表演,反而请了两个半红不黑的电视剧男演员。
茶水里有个潘星谊,混那么多年也就这样离开了,这圈子不好混那。
这种小成本的大陆电影,除了骗钱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所以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个样。
剧情松散,表演夸张,极尽E搞之能事,找个较大的发行公司做后台,然后各地跑宣传,吹的片子跟朵花儿似的。
对投资方来说,正剧没人看,不投,大片儿投不起。
只有这种片子,规模不大,还能保证一定的收益。
说白了,金钱指挥艺术啊。
让我怎么说呢,为什么有那么多负面评论,光看王劲松老师的表演就好看的不得了,里面漂亮讲究的画面,搞笑的情节,无一不透露着表演科班的功底。
总而言之,我喜欢!
做长途汽车往往有一项额外福利,就是可以不歇气的看烂片,用八九个小时看上四到五部三观不正的小范围发行的电影,实在是无上乐事,比较可怕的是司机口味太有自己坚持,比如我就曾经在同一位司机的同一辆车上连续几次观看同一部电影,看得我想跳车。
但司机大哥选片时有一种片是万万不能选的,不是言情片,不是动作片,虽然他们总说自己是搞笑片但司机大哥你们也千万别上当。
除非你想把这些坐长途车的亡命徒们逼的排队跳车。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乱片。
乱片的特点,一字记之曰:乱。
故事是杂芜的,你费劲心思想寻找他的故事脉络结果却把自己整到精神恍惚。
人物性格是混乱的,或者说这里的人物压根就没有性格,只是一群从精神病院集体越狱的病人。
最可气的是,为什么这类乱片还往往人物那么多呢?
仿佛从草丛里树杈上随时能蹦出一个大傻子冲你狂吼乱叫。
叙事手法,没有比这更可气的了,明明是颠倒错乱却还跟你说是因为手法新颖,摆明了要欺负你土老冒。
我被这部《皇家刺青》折磨的头晕脑胀,心跳加速,跟司机大哥生了一肚子气。
最后整理出来的逻辑是,还是导演的错。
错过他不拍这么山寨的《越狱》,司机大哥怎么可能放,司机大哥不放,我的旅途也许不会这么糟糕吧?
在回家的长途车上,扫了几眼,差点吐了。
叫它SHIT,还辱没了SHIT的Holiness.因为这群创作和演绎群体的层次太差,为避免继续祸国殃民,建议这部片子的导演禁导,编剧禁写,演员禁演50年当然,不能无限期封杀。
50年后,自然开禁。
看完后,看了很多豆友的评论。
很多人很不待见这部片子。
我就不从什么文艺或者艺术的角度来点评什么了。
至少今天晚上它打发了我的时间,让我不至于看到一半半看不下去。
是的。
我就乐意听里面的方言。
我就乐意看着这些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里面混乱着。
我就乐意这么些个冷幽默和恶搞。
人家又没奔着大片去。
就好比拿着面粉我就想做个馒头出来。
我没说非它是蛋糕啊。
你也甭指望还能吃出鸡蛋的味来。
就是给你填肚子用的。
犯不着上纲上线。
不就是大杂烩么?
片子,看看就是打法下时间的意味,导演又多,模仿着又模仿那个,觉得呀,这个不应该叫电影,应该叫网络DV,现在时下流行这样的DV电影版,不过,希望中国做电影的就应该有个电影的样子,要区别于普通DV人创作,因为至少能做电影的应该是有资本的,有头脑的,我也不是说DV制片做的片子不好看,其实时下中国许多好的素材都是dv人发现的,很多视频网站,dV创作者点击率屡屡刷新。
这个片子使我认识了黄小蕾,是个新秀哦。
的确是毕业大学生,无忧无虑。
很不错吧。
不在烂片中生存,就在烂片中死亡。
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的影片是常态,这样的片子多了,才可能出现精品,山寨既然是一种文化,抄袭既然成为一种习惯,那就让恶搞来的更猛烈些吧。
黄小蕾不错!
有味道,乍一看老看成是殷桃,这眼神。
给三星不算高!
加油折腾吧
我,前天,去电影院,看得《皇家刺青》。
说实话,我从电影开拍就等着看这部戏,完全是为了大张伟,虽然他就是个特别出演。
我从一开始对电影的期望值并不高,我看过《XXXXXX狗》,觉得那就是一大烂片,这个剧情应该跟那差不多。
但是,事实证明,我侮辱了《皇家刺青》剧组,着实应该向《皇》制作方表达歉意。
剧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主打恶搞,并且我觉得做得还不错!
放贺岁档应该挺乐和的。
反正让看电影的人都笑的挺开心的。
这年头娱乐大众的事不好干。
所以,我觉得您要是看了电影乐了,也就得了。
批评、咒骂的,也没什么意义,不就过过嘴瘾。
总之,我觉得这电影挺好的。
看这里评论的风向一边倒,我觉得还是应该来支持一下。
个人意见,不反讽任何人,看了不爽请无视。
推荐:如果您最近很不开心,很不顺利,并且算是有那么点娱乐精神,欢迎观看此片!!
厌恶恶搞,请远离!!
呃,没说的了。
大方的给个四星,至少比越光宝盒好看多了,电影嘛,娱乐下也很好,不必都拍成艺术片吧?
山寨的不错的片子
喜欢黄小蕾的演技,还有那个福尔摩,他俩的表演笑死我了
出品:北京电影学院 orz~~
烂片
地方台放的,打发时间挺好的
整部片子不知所谓!还有里面说上海话的那位,拜托你把侬、阿拉的意思搞清楚再说吧,听的我恶心了~~
其实我觉得还挺搞笑的吖,哈哈,红中姐!你是我的偶像~
挺喜感的,就是俩主角,疾走的镜头特不喜欢,黄小蕾特别野啊
瞎胡闹
算是体会到什么是低速和恶趣味了~~
诶? 我还真看过
无力吐槽 太恶搞了
名字很震撼,但剧情很滥调。以前曾经在央视6台有王禁松和黄小蕾的古装片,连名字都忘记了,没想到今年又出现了延续版。不抛弃,不放弃,是皇上的诺言。虽然剧情超烂,但因为有曹国辉短暂的出演,很不理性的给出了两颗星。
有点意思
煎熬
很搞笑,不错
给一星的装逼有理;给三星及以上的同理。
编导不是凡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