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到现在才看了这部电影。
色彩真美——真是美,如果你去过敦煌,见过那斑斓的色彩,便知道张艺谋真是色彩大师。
金城武的古装扮相亦上佳。
只可惜拗口的台词令他的魅力减半。
他应该说“……每天我都走在这城市里,这城市里有千百万人……”诸如此类的台词,他应该纯净颓废,而不是道貌岸然,而我依然还是为了他来看这部片子。
三个演员全无化学反应。
所以,层层埋伏下爆发的爱情,在那样绝美的境况生与死的交缠之中。
竟然并不动人。
那时我相信张艺谋没有深深爱过。
他没有。
多么华丽、虚张声势、悲壮、野心勃勃……而全无灵魂的电影,当爱情也变成技术活,你得到的与失去的孰更多。
《十面埋伏》是张艺谋彻底被国人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生的电影。
而这个电影在除了中国的任何地方,全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获奖无数,票房大卖,是公认的完成了中国“文化输出”的电影。
如果是没有看过的同学,强烈建议完整的看一次。
如果不想看到不好的结尾,可以在1小时38分关掉,千万别犹豫,保证是一部回味无穷的绝色佳片。
但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要研究一下,那个被人骂了十几年的结局。
这是一个武侠故事,几经反转,但依然很简单,着力点是爱情,欣赏点是技术,我们先把大致的情节给理清楚。
唐朝中期,因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反抗朝廷的武装很多,“飞刀门”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反抗组织。
不久之前飞刀门的老帮主柳云飞被官兵击杀,州府下令奉天县巡捕房,十日之内必须查获飞刀门新任帮主,乘其立足未稳,一举剿灭飞刀门。
飞刀门新帮主也急于打一场胜仗重振声威,就派了小妹冒充老帮主柳云飞的盲眼女儿,在牡丹坊做头牌,以诱敌深入。
假装盲眼的小妹奉天巡捕房的刘捕头其实是飞刀门的卧底,和小妹是一对情侣,两人三年未见,在牡丹坊做了一场刺杀未遂的假戏,然后抓了小妹关进大牢。
飞刀门在官府的卧底老刘刘捕头让属下金捕头假扮随风大侠,救出小妹,一路护送小妹回飞刀门,找到飞刀门的新掌门大姐。
实际这是个计中计,目的是想让州府巡捕上当,设局反杀。
随处风流的随风大侠 这个逃亡的过程只有金捕头被蒙在鼓里,开始是竭尽所能的讨好小妹,两人互相色诱,亲哪摸呀,渐渐有了感觉。
刘捕头禀报州府时,并没有说金捕头是自己人,导致随风和小妹受到州府巡捕的真正追杀,戏越演越真,无法脱身。
逃亡三天,已经接近飞刀门的势力,小妹对随风产生了真感情,不愿看他白白送死,赶走了随风自己一人上路。
随风本来走了,又放不下,还是回头去救小妹。
竹林大战危机四伏,两人寡不敌众,最后关头,飞刀门出现,杀了州府官兵,救下了小妹和随风。
在飞刀门驻地,随风才发现,小妹并非盲人,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圈套。
刘捕头察觉到小妹对随风产生了感情,妒火中烧想要强暴小妹,被大姐飞刀射中,责令他再回朝廷卧底。
大姐命小妹亲手杀了随风,以安抚本门卧底。
小妹不但没杀随风,反而以身相许,随风让小妹和他一起远走高飞,小妹又不答应。
随风走后,小妹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去追随风。
并未走远的刘捕头突然出现,用飞刀打伤了小妹,剧情从这里开始出现很多问题,后面再详细分析。
本来已经走远的随风又一次回头来找小妹,和刘捕头在雪地里以命相搏。
最后刘捕头拔出大姐之前插在他身上的飞刀,准备出绝招。
晕了半天的小妹从雪堆里爬起来了,威胁前任老刘,你杀他我就杀你。
随风大喊千万不能拔了胸口的飞刀,拔了必死无疑。
老刘不服,想试试小妹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了随风去死,虚发一刀,实际是甩出了刀上的一滴血,小妹拔刀救随风,挡住了那一滴血,然后倒地死去。
随风抱着小妹尸体痛哭,小妹竟然又醒了一会,交了个党费。
前任老刘也不闹了,一个人伤心地走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小情节”电影,导演想表达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随着故事的那些绚烂的美景和超凡的影视技术。
即便是故事,重点也是爱情,而不是打打杀杀。
前面大部分叙事都没太大问题,一直到小妹回到飞刀门,揭开谜底的时候,依然是非常优秀的故事。
但结尾的设计,出了太多问题,传闻是拍摄地乌克兰雪季提前到来,导致临时改剧本,但依然无法解释一系列的逻辑失误。
从哪里开始的呢?
1小时38分,小妹转身去追随风,前任老刘突然出现就坏了。
说明他之前就没走远,可是刚刚随风和小妹在花丛中缠绵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看吗?
这不应该!
要说他可能没看到,那么老刘放飞刀的时候,是毫不留情的用了绝招,小妹打飞了一支,另一支直插胸前,那飞刀刃长几寸,几乎都捅穿了,谁都以为小妹必死无疑,老刘台词也说了,你要跟他走你就该死。
要说老刘之前没看到他们俩滚草地,我才不信。
然后随风回来了,这次前任老刘竟然不用飞刀偷袭,而是用砍刀,被随风闪过了。
可能飞刀用完了,可是自己背上还插着一支。
然后两个男人拼命了,大雪纷飞啊,打了好久,小妹又站起来了。
随风大喊,不要拔刀。
如果这里是先前设计好的,让小妹以死证明她对随风的真心,那么前面老刘那一刀就不应该打中胸口要害,比如腰腹部不会死那么快,也能说得过去。
总之这个结尾是强行拖拉,情感是到位了,镜头美得不行,但逻辑出了问题。
试想过几种可行的结局。
1首先在1小时38分直接咔了绝对是可以的。
让小妹和随风同时勒马转身也行,就是一个冲破心理障碍的真爱决定,后面一切让观众自己去想。
2要纠结爱情,让前任老刘在前面等着杀随风,小妹转身追随风,刚好赶上挡了致命的一刀死掉,两个男人再拼命也行。
3要深化矛盾,随风和小妹同时勒马转身,快要见面的时候,正遇上飞刀门和官兵大决战,两人被无情的战场隔开,想见而不得见,只能泪眼相望,就有点意思了。
4还想更虐一点,小妹放了随风的时候,尾随的飞刀门人棒打鸳鸯,清理门户,杀了小妹和随风。
失落的老刘,带着官兵回来剿灭了飞刀门,自己也死在大姐手上,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可能有点俗套,但怎么都比小妹死几次死不掉要好。
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个工作流程的问题。
之前看沃尔特·默奇的《眨眼之间》,默奇是好莱坞的剪辑“教父”,他有一个观点,认为剪辑师是对素材的二次创作,而不是按导演的意图完成任务。
好莱坞有很多电影,导演并不直接参与剪辑,而剪辑师也从来不看拍摄现场。
这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说剪辑师没有体会现场拍摄的艰辛,他会按故事的逻辑和自己的理解去寻找合适的素材,反而更加的冷静客观。
比如导演设计的雪地大战,他可能认为拍得美极了,意境也好,不用太可惜,但独立剪辑师应该能看出来逻辑不通,至少会提出来怎么弥补。
话说回来,毛病是有,但有些人将这部电影贬得一无是处,也是太夸张了。
那么有哪些可以欣赏的点呢?
首先一个,是要接受他的整体创意。
天下武功那么多,为什么要选飞刀门呢?
飞刀是古龙的绝技,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有别于金庸武侠的招式繁复,飞刀是要命的东西,也是偷袭暗杀的利器。
要知道古龙武侠重的是个气氛,绝不会一群人缠斗半天毫发无伤,多半会先打嘴仗,或者干脆一言不发,对峙半天,突然出手一刀毙命。
所以张艺谋做的也不是纯粹的古龙武侠,小李飞刀杀人没有过程只有结果,而张导选飞刀和弓箭做主要武器,就是为了展示过程,飞刀和连珠箭在空中飞行的慢镜头,那种流动的镜头语言才是重点。
还有前面小妹的舞蹈《仙人指路》,暗器的听声辨位和水袖击鼓也是同样的感觉,包括后来州府官兵削竹子做武器,也都是展示的一个过程之美。
如果能接受这个总的意境,电影绝对好看。
章子怡是专业舞蹈出身,在最好的时候拍了这么一部,展示自身强项的电影,举世瞩目谁也黑不动,演技比之前《卧虎藏龙》和《英雄》要成熟许多。
在牡丹坊的两段舞蹈,已经成为影史留名的经典桥段,音乐旋律、舞蹈动作、服装道具、剪辑合成都非常的完美。
随风大侠带着一个盲女,在树林里穿行,照顾得无微不至,难怪小妹会爱上他。
话说盲女摸索的动作也是真演得好,据说章子怡和一个盲女在一起生活了两个月,就琢磨这个盲人的感觉。
以那个年代来说,随风大侠的台词很污,不愧是随处风流的风,调情动作很大胆。
小妹在水塘里洗澡这段也是很有意思,随风并不知道她心明眼亮,用弹刀的声音表示自己走远不偷看,结果抓个小松鼠弹刀,自己跑回去偷看,当然被小妹识破了。
关键是小妹穿上男装的那一刻,随风一回头愣了一下。
坏了,这就是恋爱的感觉。
当年批评金城武没演技的,估计都是单身狗。
前任老刘说我等你三年不如他陪你三天?
这就是说异地恋危险系数很高,不奇怪,这电影要是现在拍,能接受的人估计会多一点。
总之就是跑路,打架,谈恋爱,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山花烂漫处,是白桦林的斑驳,是竹林的清秀,张艺谋电影不看风景摄影就可惜了。
色彩用得好,从没见哪部电影把绿色用得这么美。
等到女人找个借口乱发脾气,是个男人就要知道,这是真爱的信号,否则跟你犯不着。
最精彩的竹林大战之后,浪漫之旅完结,终归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那么这里就要理解一下,《十面埋伏》这个片名究竟有什么意义?
其实金捕头和小妹一直都知道会有追兵,而且必须有追兵,小妹来的目的就是要诱敌深入,金捕头开始以为只有自己人假追踪,但后来州府总捕头介入,他也知道必须来真的,这个埋伏就没什么意思了。
小妹就叫小妹,连名字都没有,飞刀门有很多小妹,用美色做诱饵也不是第一次了,这是一个悲催的人生,没有自由没有未来。
随风这个假名字很好,不管是随处风流还是随风漂流,那都是可望不可及的自由。
人为什么一定要固守一个立场,打打杀杀为的是什么,现在有个机会,可以过上风一样的日子,又为什么不?
所以这个“十面埋伏”,埋伏的是个人的心里障碍。
亲情、友情、爱情、出生和阶层、门派和立场,有时候会成为一种习惯和负担,明知道没有好的结果,还是要拼命的维持,换个立场打破常规非常的困难。
为什么国产电影,尤其是名导演的作品总被喷,问题当然是有,可是好莱坞的很多电影,逻辑漏洞也是很多的。
比如反派总是话很多,等着被反杀。
比如掐脖子很少能掐死人,被掐的一定会抓到个东西敲脑袋。
同样是敲脑袋也邪门,反派一敲就死,正面人物基本都是敲晕,会在需要的时候醒过来去救主角,或者完成重要的任务。
这些东西我们好像都习惯了,外国的电影嘛娱乐一下,但国内电影要敢这么拍,一定往死里喷。
最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出门总是夸别人家的孩子,又聪明又漂亮还听话,摸摸头,“乖啊,叔叔给你买糖吃”。
回家之后,自己家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
“别吃糖啊,吃多了牙齿会烂的。
诶,这孩子怎么不听话,你还顶嘴,蠢得像个猪似的。。。。。。
”自己家孩子好悲催啊!
在《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里,张艺谋谈到自己拍商业片的两个原因。
第一,商业片观赏性强,也是他个人喜好。
第二,中国缺的是训练有素的商业片导演,大环境需要。
这是张艺谋自《活着》之后最清晰,也是最乐意的定位。
转型商业片,固然在摸着石头过河,应和的却是时代的节奏。
即便国内观众对于《十面埋伏》的评价呈现出两个极端,但它在国外的影响力,以及商业上的探索和突破却从未被忽视。
烂番茄和iimdb上,《十面埋伏》的评分也比国内高出许多。
影片本身的故事背景并不复杂,飞刀门和官府的对立完全服务于三角恋。
极少的台词又多是恋爱抒情,并没有什么跨语境的理解障碍。
台词少,空出来的信息空间都被场面补足。
商业片的大制作,加上武打的元素,国人喜欢,外人也乐于接受。
竹林一场戏,加上小妹洗澡一场戏,让人无法不联想李安的《卧虎藏龙》。
只不过张艺谋有他新的心思。
金城武将老鼠绑在刀上,逐渐接近小妹;以及竹子斜插在地上,困住二人的桥段,较之《卧虎藏龙》,都能看出张艺谋的小聪明。
国内观众不买账,大概还是因为故事太薄。
剔除场面之后,这部片子饱受诟病也就不足为奇。
而这一点,翻译之后加上画面的冲击,在国外便也不成其为大问题了。
大家在纠结国师为何“堕落”,张艺谋说自己要追求浅薄。
弄到最后,不知道是公众的期待错了,还是张艺谋从来都没变过。
张艺谋评价自己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工具化。
他说: “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
这一代人的文革进行时,张艺谋做黑板报,想着如何让自己的黑板报更加醒目惹眼。
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他自发的“把村里所有的门全画上主席像”。
这和政治觉悟无关,全然是一个人在狂热时代的生存智慧。
家庭成分不好的张艺谋也是因为有用,在那个年代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后来他从摄影转向导演,同样出于生存的考虑。
虽然在摄影上张艺谋已经得到相当多的认可,但28岁才上大学的张艺谋,和同期的人相比,迫切地有种年龄上的焦虑感。
如果做摄影,在剧组一步一步熬出头,太慢了。
所以张艺谋会顺从地接受毕业分配,这是他唯一的生存道路;被分配到了广西这样偏远的地方,拍出《一个和八个》这样标新立异的片子,也是他的出头之路。
一个人在人生观形成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处于边缘的,迥异于身边人的特殊状态,很难想象他不会去努力的在人群中给自己定一个位置。
而后诸多国外的奖项证明了张艺谋的有用。
他吸引到了人群注意的目光,活着了。
在新的世纪,拍商业片成了张艺谋的有用之道。
何况他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转型之作《英雄》,自然就有第二部《十面埋伏》。
抱着有用的工具思想,张艺谋不知还要如何在电影中表达自己。
拍的好的几部电影,像《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都改编自别人的小说。
他把电影做的好看就行。
即便到了现在,他也未曾停止和一些作家接洽。
好本子难寻,观众审美愈趋多元,张艺谋不知要说什么。
而《十面埋伏》无所表达,也就正常了。
我们看到小妹死了又活,活了又死。
张艺谋不睬。
故事逻辑放在一边,先拍雪景,拍花海,拍两人打斗。
好看就行。
张艺谋一直都没变过。
只不过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了,走在前面的一批人适世而为,而已。
连环套,不只是一个卧底,追捕与反扑;在情感处理上,也是连环套。
官府要剿灭飞刀门,不惜让捕快只身劫走小妹,只为找到飞刀门所在;岂料另一捕快却是飞刀门潜心暗藏3年的卧底,官府的围剿最终的结果虽然在片中没有交代,但是一方有备,另一方毫不知情,胜负之分已经明了。
至于小妹,3年与3天,时间长短不是问题;真正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时间长短又何妨?
于是我们在最后看到了两个男人疯狂的对杀,毫无章法,也没有章法。
最终的结局是,谁也没有拿到胜利。
从传统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次官府“内斗”的收益为零,因为两个捕快注定都要毙命,官府与飞刀门的火拼也会让双方都元气大伤。
但是从超边际分析的角度来看,金捕头是唯一的赢家。
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色彩的选择当然一直是老谋子的长项,这一点并不例外;配乐方面,做的当然也不错,尤其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这首曲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几乎是整部片子的基调。
国产片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如果梅艳芳来诠释,或许比宋丹丹大姐更合适。
唐大中十三年,民间涌现不少反昏君反腐官的组织,其中以打着“杀富济贫推翻朝廷”旗号的飞刀门的势力最大。
飞刀门总部设在靠近都城长安的奉天县境内,为保长安安全,朝廷下令奉天县府将飞刀门成员悉数剿灭。
奉天县两大捕头刘捕头(刘德华)与金捕头(金城武)收到限期缉拿飞刀门新任帮主归案的命令。
因怀疑牡丹坊的舞妓小妹(章子怡)是飞刀门前帮主的女儿,刘捕头设计将她拿下押入天牢,后又与金捕头再度设下圈套令金捕头化身义士将她救出,想骗取她的信任查出飞刀门的巢穴,但他不知的是,除了在公务上与金捕头和小妹打交道外,私情上也会与他们有番纠缠。
张艺谋导演的出身使他十分注重影片色彩的运用。
与以往一样,电影《十面埋伏》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炫目的色彩!
牡丹坊,井壁采用了绿色、红色以及金色搭配,显得特别诱人而富有韵味,亭台楼阁上装满了牡丹花,富丽堂皇,斑斓绚烂。
这时女演员蓝色衣服的运用又形成了一种冷色调对比,湛蓝中忧郁和动人心魄的美齐聚。
绿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机盎然的色彩,它有一种平静、稳定、希望的感觉,绿色象征着和平,代表着春天。
《十面埋伏》中,天与地、人与物,整个画面凝合成一片壮观的绿色海洋。
那片绿看得让人心动,让人神往。
乌克兰外景地,那片灿烂的花海和皑皑的雪山,把影片画面连缀成流动的风景,宛若一幅幅色彩渲染的泼墨画。
张导的深刻功底让我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被这些色彩精湛的画面深深吸引!
第一次看当武侠片无聊解闷第二次看是爱情片纠结到底华仔有一句话是说对了,我等你三年不如他陪你三天人,这辈子大概真的是有还债一说的,什么他爱她,她不爱他,她又爱另一个他,或者她爱他,然后她也爱他。。。
总之人世间的情债大概只能用缘分二字来解释其中的玄妙。
爱情不是食堂打饭,来得早先得。
有时候他还真不如一碗粥来得实惠,喝到肚子里便是你的这么来得有安全感。
他就是一阵风,变幻莫测,抓不住摸不到,你越是想掌控越是控制不了,越是想了解得多越是伤得深。
华仔就是犯了这么一个错误,执喜欢最后那场雪景,两个男人为了她肉搏,殷红的血配上洁白无瑕的雪,美。
喜欢最后那幕的出乎意料,华仔用最后一把飞刀威胁金的性命,小妹拔出自己胸口的飞刀原本想将华仔的飞刀打落,岂料华仔只是做了个出飞刀的手势,小妹的那把飞刀孤零零的飞到树干上发出一声响,三个人的心同时都咯噔一下。
华仔输了,最后这一场赌局,赌的是她的性命。
他太傻了,在证明了她爱他比自己多以后,还非得证明一下她爱自己比爱他多,结果输的一败涂地金也输了,什么都没有小妹走了,留下两个男人在这里落患伤风,对她来说,死更是一种幸福
04年,我才上初中,当时是当三级片看的,看完之后有个爱好就是喜欢深情款款的叫班上的讨厌女生小妹,那个时候,我满脑子都是金城武跟国际章在野地里的故事。
那个时候,好多人说烂,我年少无知,不知道为什么烂,只觉得黄,心想,或许,黄...就是烂吧,现在看来,我真是超喜欢看烂片呢。
如今看了无数韩国电影,刚刚看完群盗,觉得棒子的古装大部分除了制作精良之外故事都不怎么样,当然这跟他们那贫瘠到可怜的历史文化还是有很大关系,唯一出现的值钱字画竟然都TM是唐寅的...不是说宇宙都是你们的嘛...扯开这些,韩国电影也已经甩了我们很远了。
突发奇想便重温了这片子,现在看来,觉得还真TM好看...很多人喜欢调侃人家老谋子是张摄影,我只想说——人家摄影好关你JB事。
十面埋伏抛开音效那些不说,摄影画面应该是可以作为电影学院的教科书的。
老谋子对于商业片的看法是特别文艺的,他把电影跟戏剧融合的特别深入,所以很多地方的安排会显得特别戏剧化,戏剧化之后出现的问题就是科幻,比如突然天将大雪,怎么砍都砍不死之类的,杀个人要翻山越岭.....然后很多人说这也是烂的原因,还是买表去算了。
不过刘德华狂喊兄弟那几下跟宋丹丹核突的来一句:小妹你回来了确实很让人出戏,好像宋丹丹一出现就让人出戏...宋丹丹还是不太适合演正常的片子。
当我发现很多现在回来看这片子的人打分都不低的时候,想起近些年年的国产片,心中莫名的悲哀。
十面埋伏主要剧情是讲述了两个捕头与一个妓女之间的爱恨情仇。
首先,主演是众所周知的巨星金城武,刘德华和章子怡。
是这部电影又好像有点敷衍,比如说刘德华剧中名字就是刘捕头,金城武剧中名字就是金捕头,剧情也是跌宕起伏,全是套路。
两人为打击飞刀门,设计假装救出小妹,让小妹产生信任,岂料小妹与金捕头所化名的随风两人互生情愫,干柴烈火。
但是刘捕头对三年没见的小妹早已倾心,因此由爱生恨,决定杀掉小妹。
但是,剧情又来了个大的反转,小妹其实是反卧底,金捕头是最终的大boss。
剧中小妹在一池水中美人出浴的画面在当时已经给人大的视觉效果。
以及她击鼓跳舞等画面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熊猫看了想打人的电影。
竹林深处,无数捕头飞跃腾挪,肆意砍伐竹子追击着金捕头与小妹。
很快,金捕头与小妹就被困在了竹牢之中,两人眼看就会有性命之忧。
而这一切的根源,还要回到故事的开头。
这是刘捕头,一名资深舔狗。
三年前,他背井离乡,来到了奉天县城做了捕快。
其实,他是飞刀门派来的卧底,而他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是因为想要有所建树,让他喜欢的小妹刮目相看。
三年未见,当他再次见到小妹的时候,对方正在被金捕头压在身下欺负着。
这里是牡丹坊,老板是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都乐意瞅的白云大妈。
刘捕头与金捕头是同事,这次金捕头前来牡丹坊,是因为有消息称牡丹坊的头牌小妹身份可疑,可能与飞刀门有所瓜葛。
此时的飞刀门柳老帮主已经被官府所杀,他有一个目盲的女儿,而小妹也是一个盲人。
刘捕头也没想到小妹会在牡丹坊,看着女神被欺负,他急忙安排人抓走了闹事的金捕头。
情人见面,这一刻,刘捕头等了三年。
借此机会,刘捕头与小妹玩起了常玩的仙人指路游戏。
大厅四周摆满了大鼓,小妹立在最中央。
这个游戏需要游戏者蒙住眼睛,而小妹此时假扮盲人,也就省去了这个环节。
刘捕头捡起一个石子,石子连续在大鼓之间回弹,而小妹的袖带准确的点到了石子碰过的大鼓。
最后,刘捕头将盘中的石子全部飞出,小妹不慌不忙起舞,将袖带击向被石子击中过的大鼓。
就在众人沉浸在小妹的舞蹈之中时,小妹借着袖带卷出了刘捕头的刀开始行刺。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在逼一個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此时的刘捕头的心声正是如此。
刘捕头配合小妹完成了表演,将她抓进了牢房。
在牢房,刘捕头借着向小妹介绍刑具的机会,与她进行着身体接触。
小妹自然需要一些递进的情绪,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
这次飞刀门的目的,是让小妹引诱金捕头,将官府众捕快引至飞刀门的埋伏,然后进行复仇。
刘捕头的任务,就是让金捕头相信小妹就是柳老帮主的女儿,并让他救走小妹,借机探出飞刀门所在。
风流成性的金捕头自然也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他劫狱救出了小妹。
双马疾驰,刀牵路引,两人开始了逃亡之路。
当然,他们要遇上一波捕头的围捕,金捕头再次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
之后金捕头帮小妹挖了一个水池让其洗澡,他则趁机观赏了小妹的身材。
看着换上男装的小妹,金捕头心动了。
刘捕头坐镇后方紧盯着全局,但对于他来说,是十分痛苦的。
看着心爱之人被别人调戏,他却只能视而不见,而且还有一点,他担心金捕头与小妹在朝夕相处间会产生感情。
很多时候,舔狗的误区是以为自己不够好才追不到女神,但他不知道的是,太在乎一个人就会被对方忽视。
三年的辛苦,马上就会出成绩了,他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差错。
在与金捕头接头的时候,他警告金捕头不要对小妹动心,更以“千万不要假戏真做,误了大事。
”震慑金捕头他的着急已经溢于言表。
山野中,满地的花充满了爱情的味道,小妹作为一个女人,自然很喜欢这山花烂漫处。
金捕头也明白女孩子的心思,他纵马驰骋,闪转飞跃,送给了小妹一束山花。
这时,一批捕头出现展开围捕,金捕头还以为是同伙,不料对方却直接下死手。
受伤的金捕头终于大开杀戒,与小妹并肩作战,但两人还是被众捕头困在了盾牌之中。
刘捕头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他在暗中飞刀,帮金捕头与小妹脱身。
看到金捕头受伤,小妹心痛了。
不拘小节,风流浪荡,这是很多年轻女孩子喜欢的类型。
她其实早已对金捕头心生爱慕,这次看到对方为自己受伤,情绪澎湃的她主动吻上了金捕头。
接头的时候,金捕头质问刘捕头,但刘捕头表示如今总捕头已经接管了此事,接下来还会有追杀他们的捕头出现。
在与金捕头言语交锋时,刘捕头痛苦的宣泄着自己的舔狗语录。
小妹亲吻金捕头,他是可以看到的,他明白小妹已经动心了。
那他三年的努力又算是什么呢?舔狗只知道付出,却不知道,要想让一个人喜欢上自己,不是看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而是要看对方为自己付出多少。
一味迁就保护而不愿让对方付出,只会让让对方感到这份感情的廉价。
小妹知道金捕头跟随自己继续下去肯定会丢掉性命,所以她与金捕头分道扬镳。
很快她就在竹林遭到了捕快的围捕,不过金捕头的再次出现还是让她十分开心,毕竟说明他还是爱自己的。
就在两人被竹牢困住时,白云大妈出现救下了两人。
原来白云大妈也是飞刀门之人。
白云大妈在跟金捕头聊天时,却又趁机将对方抓了起来,并将刘捕头也抓了进来。
小妹也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她并不是柳帮主的女儿。
发现小妹并不是盲人,金捕头惊讶极了。
而刘捕头看向小妹的目光,却是急切而又浓烈。
当然,身为卧底,还是会有福利的。
在金捕头面前演完戏后,刘捕头终于以真实身份见到了小妹。
刘捕头蒙住眼睛,再次与小妹玩起了仙人指路的游戏。
情到浓处,刘捕头抱住了小妹想要亲热,但对方的冷淡回应让刘捕头十分生气,他疯狂想要占有小妹,却被飞刀门帮主大姐出刀制止。
大姐让刘捕头不要拿下后背中的飞刀,继续回去卧底。
临走时,刘捕头再次说出了经典的舔狗语录。
“我就不相信,我等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
”可惜他不懂的是,如果只知道一味付出,他再等三十年也没用,对方要的是情绪价值,而不是单纯的顺从。
大姐安排小妹杀掉金捕头,但是陷入爱情中的小妹怎可能那样做。
她解开了金捕头的束缚,与他在田野中肆意妄为,完成了刘捕头想做却做不成的事。
之后,金捕头离开,并说希望能与小妹放弃尘世,浪迹天涯。
小妹终于决定随金捕头浪迹天涯,就在她纵马追赶时,一把飞刀飞出插入了她的心口。
刘捕头再次出现,继续着他的舔狗语录。
“你可以不爱我,但是你不可以跟他走。
”得不到就毁灭,人陷入极端就会这样。
金捕头回来时发现小妹躺在了地上了,于是与刘捕头开始了天地大战。
两人从天高云淡斗至漫天雪花,两败俱伤。
陷入僵持时,刘捕头拔出了插在背上的飞刀。
远距离攻击,金捕头已经处于下风,此时小妹踉踉跄跄站了起来,并表示刘捕头如果发出飞刀,自己也会向他发出心口的飞刀。
三人行,终究有个人要成为背景。
刘捕头佯装飞刀,小妹也拔出飞刀,就如他们常玩的仙人指路游戏一样,小妹的飞刀依然精确找到了定位,却不过是击到了刘捕头飞刀洒过的一滴血而已。
小妹胸口血流不止,倒在了地上。
刘捕头的舔狗生涯也宣告结束,踉踉跄跄离开了,留下了雪地里金捕头抱着小美的尸体。
刘捕头的三年辛苦,终让自己成为了一代舔狗。
一个人再理智再聪明,在遇到喜欢的人面前,也难免会成为舔狗。
舔狗的快乐与悲伤,就在于看似能得到,却又得不到。
而往往得不到的东西,才弥足珍贵。
这部《十面埋伏》终究为刘捕头在舔狗史上做了传。
最后想问一下张艺谋导演一句题外话,结尾时金捕头说小妹如果拔刀就会血脉喷张,必死无疑。
如果在小妹拔出自己的刀同时,刘捕头再以同样的飞刀插入小妹胸口,小妹是不是就不会死呢?
登记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才发现没注册这个 好吧 三星送给好看的场景~
三角 彻底明白了张导的风格 就是拍完了刷油漆
一场视觉盛宴,虽然剧情有些缺陷,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4 outta 4. 破罐子摔式的任性,结果是张艺谋美学的集大成体现。
转眼间近十个年头过去了,还记得当年带着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去影院看这部戏的时候。今天再下蓝光高清温习一遍,影片本身不再评价什么了,只是感觉老谋子一直以为欲望就是爱情,爱上谁就要把谁推倒,也无怪乎现在会有七个葫芦娃。一星给美丽的敦煌色彩一星给那些岁月吧。
呃……我一直认为张艺谋的几部古装片的台词设计实在是太拿腔拿调了,总之就是特别“话剧”,这部的台词但凡是关于表达男女爱意的都特别尴尬。此外肉搏戏的套招痕迹也太过明显。美术设计方面无疑是顶级的,但是糟糕的剧情和晚会体操式的动作设计实在是太不伦不类了,再加上怪怪的台词足以令人忍俊不禁。所以我还是没有搞懂为何西方对本片盛赞有加,可能就是看个新鲜吧……
不明白这么好的电影居然评分这么低,豆瓣上的大部分人都怎么了?这部电影,无论是画面、情节、台词、演技,都是一流的,而且很有层次,让人大呼过瘾!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前的故事,没想到也可以这么轰轰烈烈,章子怡说“我也想像风一样生活”,是啊,自由自在,和爱的人在一起,多好~
现在看来最大的问题还是太想学《卧虎藏龙》了,李安和张艺谋的才华之高下暂且不论,用一部电影去复刻另一部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情,张艺谋无疑拿出了震惊所有人的技术和美术功底,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撑起所有的故事,但是话又是两说,十年前的烂片和十年后的烂片完全是不一个层面的概念。
哈哈哈哈哈,尼玛的章子怡被砍了一刀倒地半天哪能原地满血复活了啦,则编剧额脑子么,像被驴踢过一样额。槽点多如满天星,看完根本伐好组宁。则片子太有劲了,绝对是垃圾中的一泡无>O<
剧情挺烂的,但是章子怡的古装好美,两支舞太惊艳了。
张艺谋的画面感实在好,拍出来的镜头个顶个的棒,电影的好坏我不评价,我只想说这片子如果把各个部分提取出来,那些东西都是经典,比如说主题曲。
2004年夏天的西南影城,影片中烂俗的人物关系正好把我们周边一些事串在了一起,回头看,果然是喜剧。
除了那片竹林、其他一无是处。
连看了三天的张艺谋,从1988年的「红高粱」开始 按着时间轴慢慢的把没有mark的电影重新统统看了一遍。看到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顽强的相爱相杀的时候 还是可以清晰的回想起十几年前同看电影的同学的那句吐槽:「怎么他们死来死去的都死不了啊。」哈哈哈哈哈。
同样的美不胜收,就是剧情不咋地。开篇美死了,看了无数遍
老谋子 拍的算很好的一部 风景很美 就是感觉刘德华是卧底 有点牵强 剧情来有点说不过去
英雄成功了就想复制。结果是一个女人跟两个男人的故事。╮( ̄▽ ̄")╭
完全可以抛开影片定位的动作片 这其实是个关于打不死小强的喜剧
这片子为啥分数这么低??我看了几遍了,每次都被章子怡的长袖击鼓舞惊艳到
全當看金城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