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梦剧场版是我一直会去看的,即使一年一部,我也不知道自己还会去看多少年。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那只蓝胖子应该叫机器猫,长大后才知道它叫哆啦A梦。
不管怎么说,它就是那个一直陪在无能的大雄身边的那个万能的萌物,不是什么超级英雄,它的所有功能,无非是陪伴,它口袋里万能的道具,最大的功能不过是满足小朋友的幻想。
但在这一次的《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里,这只蓝胖子不情愿的被赶鸭子上架当了一次英雄,也并不算成功。
你何曾见过这样的英雄,被感谢的时候会害羞脸红?
它不会是英雄。
它爱吃铜锣烧,怕老鼠哪怕是仓鼠,它会吐槽,会在任何时候无条件的帮长不大的大雄。
这就是我们爱它的原因,即使它总是说教,太过正能量,即使我们已经长大,不再天真,甚至已经为人父母,也会依然爱它。
在这次的剧场版里,哆啦A梦满足了大雄离家出走的愿望。
没有离家出走经历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有哆啦A梦陪伴,离家出走也变得炫酷。
最初不过是想逃离厌烦的生活,没想到是一次难忘的大冒险。
在这一次冒险中,被遗忘被无视的大雄,也有机会成为众人瞩目的英雄。
在这场关于成长的美梦中,他收获了很多,学会了承担,学会了告别,更学会了接受平庸的生活和眼前的苟且。
当然我们已经长大,不会再幻想有一个万能的口袋救我们于无尽的麻烦中,也不会幻想有人可以带我们经历一次穿越时空的大冒险,做一次英雄。
但有人上演这样一个故事给我们,哪怕没有逻辑,到处是说教,我们也会笑着接受,因为我们也曾有过童真,那时候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没有道理,或是到处都是道理。
在讲不完的哆啦A梦的故事里,大雄一直在成长,却从未长大过。
他们的故事,伴我们走过童年少年,到了中年,仍未讲完。
我们就一直在看着,一直爱着,直到离开。
我太喜欢这部剧场版的立意了,联系藤子老师的ZZ立场,这部作品便是他对二战日本战败国的最佳注脚。
故事要从主角团集体离家出走说起,在寻找无人之地时将目标放在日本的过去,也就是尚无人类活动的时代。
在地壳运动作用前,日本与中国相连接。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国这片大陆。
我记得旧版剧场版弹幕里有说,原来我们是黑暗族的后裔。。。
新版电影弱化了哆啦A梦的能力,反派亦是来自于未来,并且还是更远的未来。
因此,道具发挥作用不大。
在寻找遗落的大雄时,未来道具被反派破坏。
迷迷糊糊中,大雄走起了回马灯,走投无路之时,吹起了克克鲁给予的哨子,在幻兽的帮助下成功得救。
在大决战时,同样是古代简易制成的长矛拿下关键一击。
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来武器打败未来高科技的设定简直太浪漫了。
这样返璞归真的故事情节还体现在0分考卷中。
在结尾,大雄订正了试卷趴在桌上小憩,在历经一场大战后的片刻安逸妈妈也没有打扰。
这一起离家出走由大雄的改过自新而结束。
影片的故事简单,孩子们讨厌大人的管束而离家出走,这次是穿过式,到了日本岛没有人的时代,过上了自由的生活,遇到了新的朋友,帮助朋友打败了坏人,获得了友谊和成长,结束。
于是,脑子好清晰,好明白,直接看到了真谛。
多啦A梦真的几乎是万能的,但22世纪与23世纪的工具比起来确实还是略输一筹。
我们确实得承认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带来的不都是好处,能力越来越大,一个人的野心的实现可能性也就越大,而管理总会有滞后等弊端,无法立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啊道德教育很重要!
印象中以前的夏天好像没这么热,总是有吃不完的冰棒,看不完的动画片。
还有那个蓝胖子随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就能穿越时空,时间暂停,可以飞的竹蜻蜓,有记忆功效的面包······小时候老师总会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只有我一个人傻傻地站起来说“我的梦想是有一只机器猫”在70、80后,乃至90后的入门级日漫里, 《哆啦A梦》是个特殊的存在:它一直在那里,蠢蠢的,很天真。
去年一部《哆啦A梦·伴我同行》刷爆了朋友圈,一大波快当爹当妈的人了坐在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
今年《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上周五上映,虽然是翻拍,但是口碑也是杠杠的。
目前豆瓣评分7.5,是同期上映的新片中评价最高的一部。
故事回归传统的2D制作,是1989年版的全新升级。
剧本保留80%以上,主题性上对人物成长的层次性有了进一步休憩。
故事开始于大雄受不了老妈的“压榨”而决定离家出走。
多次失败以后求助哆啦A梦,于是集结康夫、胖虎、静香一起穿越他们到了7万年前的日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他们偶遇神秘少年古古儿,继而被卷入了光明族和黑暗族的部落争斗之中。
《哆啦A梦》拍了这么久了,小时候看它的那种幸福心情还历历在目,但是心底深处却清晰地知道,那种涉世未深的天真幸福感,再看多少遍也回不来了。
大雄像极了我们这代人,而又比我们幸运。
当我们开始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逃避,从执拗的不想上学不想写作业,到任性的不想干家务不想上补习班,后来我们又自私的坚持丁克与单身······每次与父母强权的抗衡我们只有选择服从,而曾口口声声要喊出的“我要离家出走”,也如大雄一样成了父母眼中的孩子气。
我们从来都知道大雄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若是没有哆啦A梦的鼎力相助,任何故事都会止于他的幻想。
哆啦A梦的剧场版拍了这么多年,依然每次都给予我们惊喜进而继续期待,绝不只是大雄眼前的苟且,还有温暖和成长。
在电影中大雄被赶鸭子上架当起了大英雄,管他不停的幻想“不离家出走就不会这样,就可以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关键时刻他拿起古古儿送他的骨笛,召唤来了自己亲自孵化的三只神兽,救了自己也救了即将被巨魔尊比处死的朋友们。
谁能不说这次确确实实就是大雄一个人的功劳呢,当初他人的误解与嘲笑却成了此时作为梦想家的大雄最响亮的解释。
成年后的我们再看哆啦A梦,已经不会被新奇的道具吸引,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时光的方式。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还好有个蓝胖子陪伴。
满满的都是童年,可爱的蓝胖子,把人萌化了。
他调皮😝的小眼神、委屈的小表情和撒娇时的楚楚可怜,让人喜欢的不要不要的。
故事有些简单,还是有明显的好人坏人的区分,明明知道这些情节是虚构的,看的时候心里仍然有一份憧憬和惊喜。
三只会飞的小动物、各种神奇的工具,让人在某个瞬间会心一笑。
这场电影看的人不多,所以观看时笑的更大声更单纯。
电影故事情节太简单了,还有小夫的声音很不喜欢,愿童心永驻,更希望我也有一只哆啦A梦☺
孩子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一直围着他转。
得知有这个电影上映,心里一直痒痒。
上午,老婆和我说:宝宝睡着了,没什么事,想去看你就去吧。
于是乎,一个人,端一杯茶,花22,定了一张票,顶着杭州正午37°的高温,出门,在附近的电影院重温了这个遥远而熟悉的童年故事。
第一次在漫画里看是22年前了,那时我上一年级,清楚地记得我看的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新编机器猫小叮当》,看得第一个长篇就是日本诞生。
那个会无限再生的鼓着蛤蟆一样眼睛的土灵人偶,屡次出现在我生病发烧的噩梦中。
看的人不多,主要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的,也有像我一样单独过来的几个二十多的,孩子还不算熊,让我能安安静静地看。
中文配音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毕竟山新),情节和印象中变化不大,有些台词还能让我小开心一下,但童年的欣喜和激动已经不在,多的是另外的一些感慨,一部动画融合了地球环境变迁,人类起源,环境保护,土地权属,家庭教育等等科学态度,而且三观正(离家出走是不对的,历史也应该有它自己的样子),亲情浓(这集妈妈不是母老虎一样 很真实有没有),没有说教的成分,不矫揉造作,难得。
虽然有些地方用力过猛,但是如果对没看过的小孩子来说,够精彩。
要说电影有多好,难说,毕竟新瓶旧酒,但对我来说足矣,毕竟装着我的整个小学时光。
就像电影里说:“一个看孩子的机器人怎么这么嚣张。
”哈,就是这个22世纪的育儿机器人,(还是次品),你目送了我的童年,请尽情嚣张吧!
哆啦A梦短篇带给我的是对这个平凡世界的无限幻想;长篇带给我的是对这个丰富世界的无限好奇!
很庆幸我的童年不是蓝猫、喜羊羊、熊出没,而是机器猫,或者叫你哆啦A梦、小叮当都可以,不喜欢有人说得什么蓝胖子。
我觉得儿子随我,应该也会喜欢上你吧。
想到几年之后,应该能和儿子一起看鬼岩城,铁人兵团,银河超特快,动物行星等的重制,也算一大乐事。
小时候看哆啦A梦,好羡慕拥有哆啦A梦的大雄可以倚仗着万能的机器猫在生活中扳回一局;如今自己的孩子也看哆啦A梦的时候,我又羡慕大雄的妈妈拥有机器猫这样一个好助手帮她陪伴着孩子。
就像每个开始拥有自我意识的孩子一样,大雄和他的朋友们会因为成长中的困难而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如果知道实情的家长们一开始就各种阻碍和教育,他们是不知道自己以为的万劫不复的痛苦其实在真正的社会生活面前不值一提的。
大雄他们离家出走的计划,在哆啦A梦的帮助下实现了,但是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他们发现曾经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精彩生活,其实并不是自己能够承担的,其实自己原本拥有的家庭就是最平淡幸福的。
越是简单的道理,在当事者那里就是没有办法听进心里去,有幸经历了一次并且完整回归了的孩子们是无比幸运的。
整部电影都在按照既定的目标,假意迎合孩童的心思发展,实际上将孩子们引到了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上面,那就是只有努力过好了现在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未来。
《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我是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完的,旁边坐着很多爸妈带着孩子,但与喜羊羊、熊出没之类不同的是,很多小孩在看的过程中都没有出声,看得很认真。
社长本来也没有太多感触,直到看完电影,听着片尾曲,看着一个个小孩拉着爸妈的手离场,才突然被touch到了。
原来大雄他们那档子,幼稚的、意气用事的人,真的好幸福。
整个电影故事的起因是几个受不了家长唠叨的孩子结伴离家出走。
除了怕老鼠的哆啦A梦,其他几个小孩都是被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吓走的。
社长也不想再老生常谈,抨击教育理念的落后什么的,只是觉得大雄的离家出走,真的,好酷。
抛开那些诱人的道具,单是在离家出走的时候,都有好朋友相随,就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
社长初中时,青春期,叛逆的唯一一次离家出走,体验很差:一是走得很急,没带一分钱,吃不了饭;二是2005年那会通讯压根不发达,初中生没有手机,我连打个公共电话的钱也没有,联系不到一个朋友;所以最后只能到表姐家蹭了饭,姨妈给爸妈打电话,把我接回了家。
再后来,他们遇到了克克鲁,出于来自孩童内心的正义感,他们选择帮助光明族人,打败巨尊比。
而这个可能会危及大家生命的决定,存在太多的未知,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但细想下来,这样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好像从小学毕业后就消失了。
不提什么社会冷漠,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单就“信任”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社长现在看见残疾人乞讨,心中都是半信半疑的。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只不过那样因为一个可信度几乎为0的故事,就意气风发、抬手就干的一腔热血,社长已经流干了。
我也想那样傻乎乎的相信一个陌生人,帮助一个陌生人,得到一个好朋友,得到一个好结局。
可,好难。
不过,最令我感叹的是哆啦A梦与巨尊比的决战,他们完全是两个档次的人,实力相差一个世纪,相当于大雄与哆啦A梦。
尤其当巨尊比嘲笑式的说出:“一个看护孩子的机器人,你还妄想阻止我吗?
”社长心里嘎登一下,用一句高中作文常用句子来说“像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
日本有很多热血动漫,很多热血到最后都是“小人物的不屈服战胜了大BOSS”,“好伙伴联手干掉了终极大佬”。
这部《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其实也不意外,只不过些许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都是群孩子。
他们并不独立,在脆弱又孤立无援的时候其实一点都不乐观,一点都不正能量。
就像大雄倒在雪地里面,眼里出现的幻觉是爸爸妈妈因为自己的任性,再也不爱自己了。
但他们又是最热血的,即便年纪尚小,他们还是表现出了人类善意的一面:关心朋友,爱护宠物,伸张正义。
而让社长羡慕的,深感他们幸福的点在于,这些每个人或多或少、与生俱来的品性,原来可以被这样肆意的宣泄出来:我担心我的朋友,所以我选择去找他;我喜爱我的宠物,所以我可以依偎他们入睡;我深感不平的事,所以我要站出来主持公道!
可当我成年、进入了龙蛇混杂的社会,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简单的时候,这样的善意却越来越难表达出来,这样的例子有些极端,但却是社长身边的真实故事:和女性好友一起去酒吧,旁边一桌的男生过来喝酒,几番战斗后大家都微醺了,陌生男人要带好友走,我怕她吃亏死活不让,还起了冲突。
可事后她并不感谢我,淡淡的回了我一句:“那男生不错,我本来就想约他。
”好朋友买了只小哈士奇,整整在朋友圈晒了半个月,一天不落。
可再一周后,当我提着宠物用品礼物到他家,准备看看这只已经面熟的哈士奇时,他也淡淡的回了我一句:“太调皮,送人了。
”而关于伸张正义反被诬陷的例子,太多了,想必也不用我再多费唇舌。
但是让人讨厌的是,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无可厚非。
当人经历的多了,思想复杂了,事情的变数就跟着大了。
你曾以为的善意,也许就变成累赘;或者你总因为一时冲动而犯错,就越来越谨慎,不愿意那么“粗神经”了。
有人说:“看哆啦A梦的一个尴尬点在于,小时候看它的那种幸福心情还历历在目,但是心底深处却清晰地知道那种涉世未深的天真幸福感再看多少遍也回不来了,这种深渊一般的绝望感还是挺可怕的。
”社长挺赞同的。
我们是成熟了,代价就是舍弃了那股无知又无畏的幸福。
也许有一天,大雄也长大了,当他的房间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原始打扮的人,还袭击了他的朋友。
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报警吧。
作为重制版和我小时候看的基本一模一样啊,感觉找回了童年的感觉啊😭泪流满面。。
大熊依旧那个样子,哆啦A梦声优太卡哇伊了。
和去年比简直神了,去年那部我完全看不下去啊喂,我可是剧场版一部不落的哆啦A梦死忠粉啊!!!
现在能理解我的心情了吧!
听说这部在Japan创记录了,开心😊!!
话说大雄为什么自称是宠物的妈妈??
哈哈😄
为什么要去看《哆啦A梦》,周围许多人告诉我的答案是:因为童年就是一路看过来的啊。
80、90,甚至是70或00后,都有过关于“机器猫”、“小叮当”、“哆啦A梦”的记忆,正如这些不同的“化名”诞生于不同时代,那些从四次元口袋中源源不断蹦出来的东西也跨越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幅度,在《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一开始,奇妙的能力给我们重温般的温暖。
《新日本诞生》取材于1989年第10部剧场版《哆啦A梦:大雄的日本诞生》(也是藤子·F·不二雄第9部大长篇漫画),看过旧篇章的应该对这个故事了然于胸了。
不过新剧场版也凸显了许多不同之处:哆啦A梦提供的道具数量从旧版33增到36,哆啦美也作为惊喜人物登场。
影片在日本国内363块银幕公映,票房收入约为6.37亿日元,首周初登场排名和观众满意度排名均列第一位,延续了一贯的优良口碑。
相对大多数剧场版大雄与哆啦A梦的冒险,《新日本诞生》更加侧重责任感对大雄成长期的影响塑造。
在我们的记忆里,不让人省心的那个孩子总是大雄,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总是大雄,总是被欺负然后跪求帮助的也总是大雄,因成绩差、懒惰而总是跟妈妈吵架,第一件事就是生闷气然后离家出走,受尽磨难后方知家中温暖而别扭回归。
我们的大雄又在本集里离家出走了,不过这一次跟他一起走的却是自己的小伙伴们。
胖虎、小夫、静香不约而同收到家庭影响,而谋求在外待一段时间。
这个担子自然就落在了拥有无限能力的哆啦A梦身上。
这次他们去的地方可不近——直接穿越时间到7亿年前,并且抵达了中国。
在冒险的第一阶段,众人中土选择回到了家,其间收获最重要的事物是——美好的旅行。
这也是旅行最基本的意义:走出自己的世界,看看那些不曾体会的东西。
7万年前的富士山,7万年前的山川湖泊,7万年前的自然风情。
此前一直争执不断的小伙伴们也化干戈为玉帛,在清新原野开疆拓土,规划那片苍绿的土地。
与热闹繁华熙熙攘攘的东京都大相径庭,在宁静的遥远更能感受内心的旋律。
然而这类似异乡美并非让人产生归属感,而是产生了异客对家的思念之情。
他们决定将这7万年前建造的居所当作一个秘密基地,许诺经常来回。
而史前人类克克鲁无意冲撞入他们的生活,打乱了一切计划。
大雄和哆啦A梦最开始简单地想将他送回7万年前的家,却摊上了一个时空罪犯巨尊比的阴谋。
在这个过程中,拥有22世纪各种先进道具的哆啦A梦落败了——因为对手是来自23世纪的未来罪犯,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自然就成了老古董。
那么谁最倒霉呢?
平常依赖太多哆啦A梦的野比大雄,这下完全傻眼了。
不仅事不随心意,反而单独流落苍茫雪地,举目无人可依,险些被冻死。
责任心和友爱是旅行第二份礼物,也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的东西。
以前的旅行叫冒险,不叫跟团,没导游带着你坐着车看尽山川大海,而是脚踏实地踏遍荒野与沼泽,穿越荆棘与泥潭感受世界。
大雄在流落中寻觅到了旅行的真谛,寻觅到了责任感,最终回归队伍,与小伙伴们一起击败了反派巨尊比。
《新日本诞生》刻画了一个完整的冒险故事,充盈其中除了对孩童世界观的培养,还有个人人格的塑造。
影片不遗余力花篇幅讲述大雄、哆啦A梦、克克鲁等人的心理波动,并在最终给了一个坚定答案。
故事其实充满未知的阴谋感,但化解凝重气氛是许多机灵段子,比如哆啦A梦为了击溃敌人,伪装成精灵王“哆啦尊比”,让观众忍俊不禁。
影片最后,小伙伴们的告别,尤其是大雄与自己在远古饲养的三只宠物告别,更充满友爱与不舍。
经典的动画从不单单是给孩子看的,寓教于乐的主题在任何时代与年龄群都不过时。
从去年的《伴我同行》到《新日本诞生》,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承载几十年的情怀,还有那始终如一的简单爱表达。
让生活纯粹一点,这些孩提时才感受得到的一丝情愫,在乱花迷眼的今天更为我们需要。
童真幸福感依旧在,只是此我已非彼我了,多想回到那些年最初与你相遇的时光。
要是我再年轻个几岁看这部片子一定觉得充满怀旧情怀,可惜这是现在的我看这部1989年就出版过的旧故事只觉得满满都是bug。反正我是回不去那个时代了。
已经看了一百遍了,怎么看都不腻
5.6有点无聊
过得去
“多啦A梦大长篇”小时候每一本都反复看过10遍以上,看片时不断勾起回忆,许多台词说了上句,就想起下句是什么,情怀绝对满分。复刻版加长了打Boss的部分,用石矛击败巨尊比的改动和寓意比原著出色。凭这部的高水准,《海底鬼岩城》《云之国》《梦幻三剑客》也该复刻了。7.5/10
【工作需求观影】小时候看的时候只觉得哆啦A梦真厉害,这次看晚电影发现,哆啦A梦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对谁都不要完全依靠对方嘛”。十几岁的自己,就和大雄一样丝毫没听到这句话呢
垃圾,看的快睡着了,看完再也不想看哆啦A梦了
想象力、友谊和爱,永远支持哆啦A梦
情怀五星
打打杀杀睡着了
适合低龄层小朋友
很中二很幼稚很好看怎么办!22世纪的技术已经过时了,我这是23世纪的!
童年记忆呀
剧情为啥变成了这样?
阿蒙还是算低龄动画
剧情紧凑,节奏完美,三观正,还有科普效应,服气
上次《伴我同行》的3D看得人极其别扭,这次回归二维,好歹画风上还原了日系的一贯风格,剧情上仍没有太多亮点,属于中规中矩之作,这一点倒是和另一部坚持做剧场版的动漫类似,没错,说的就是柯南。另,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屁颠屁颠地跑去电影院看这部,应该还是因为那个“俗透”了的词吧,情怀,嗯...
非常失望😞
3.5星 结局和三个宠物分别的时候真是催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