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将来时
Evolution,进化
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
主演:莉莉·莫罗利,Annamária Láng,Goya Rego,帕德梅·哈德米尔,茱莉·波维,Harald Kolaas,Erik Major,László Katona,Róza Kertész,János Gál,Igor Lazin,János György,Tiziano Bulfoni,Bálin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匈牙利语言:匈牙利语,德语年份:2021
简介: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从二战的超现实记忆到现代的柏林,他们处于一个仍在应对历史创伤的社会中,无法处理自己过往的经历。详细 >
完全可以掐头去尾看的一部电影结尾想到进化的名字就觉得很讽刺:“巴以”一家亲就是进化的方向吗第二段折射的遇难者问题和赎罪问题有点意思第一段想起胡子在课上说的 判断一部电影谄媚与否 可以参照其背景音乐是否冗余
不要伤害
夫妇俩在威尼斯说的项目原来就是这个,确实是搞剧场搞出来的。作为一个每天在家的犄角旮旯扒出头发来的人认为这个长镜头太厉害了,想看穆德卢佐拍恐怖片做游戏设计。
开场15分钟的毒气室已经把恐怖气氛拉到满分,随着一缕缕的头发从墙缝地缝里被拉出,阵阵呕吐的感觉随之而来。下水道里发现的儿童,是对生命的顽强的惊叹以及浩劫之后幸存者的慰籍。第二段故事是一对母女之间的对话,纠结在历史的洪水中,就如凶猛袭来的水流,女儿此刻才真实感受到了毒气室的恐怖和无助。故事到了第三段,也是整个故事的第三代人,少年少女们依然挣扎于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的漩涡中。JONAS和剃了板寸的穆斯林小姑娘惺惺相惜,可能也源于“外来民”身份被认同的需要。#7.5影片结束于学生们庆祝圣马丁节的游行,寓意要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给予,而不是歧视虐待甚至屠杀。
调度比前作更流畅 片子也更显得轻巧 大场景转小场景再到室外 三代人的故事一气呵成 比较喜欢第一段 第二段纯看剧本 第三段有些confuse
絮絮叨叨地讲大屠杀后犹太人的民族创伤和身份认同困境,提出问题,然后……没有然后了。
四代人的身份找寻认同、历史记忆,严肃话题里透着些希望、喜悦。准备也看看前两部。
#2021金鸡影展 第一段营造的氛围感极佳,三段衔接的也蛮好,就是被第二段大量台词催眠了😵💫,用纯纯的恋爱给这段横跨三代的种族冲突画上句号,很巧妙,跨越冰山,拥抱温暖。
信息表达密集而直白,三幕剧呈现,戏剧性一幕比一幕弱,在完整性上,感官有些生硬。
这位匈牙利导演依旧钟情于炫技的(伪)长镜头拍摄,这部新片采用三个长镜头串联起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仅有第一幕是令人震撼的,不依赖对白,仅凭动作与气氛足以描绘犹太人惨绝人寰的伤痛。第二幕母女对话与第三幕孙子的青春恋事,逐渐走向和解与淡忘,自然也消解了历史反思的意味。
3.5
三代情感,只有第一段伴着真实性带来的力量让人震撼,第二段的对话非常僵硬,第三段更是尴尬。也许也是戏虐吧,有一种时间消逝历史过去的惋惜:残酷庞大的历史现实——成为个人半真半假的絮叨回忆——最后只有轻飘飘的灯笼伴随孙辈浅薄的青春期抑郁。
又见穆德鲁佐的长镜头迷狂,这次更夸张,祖孙三代人,三个(伪)长镜头(当然严格按实际的镜头单位计算肯定不是三个,比如这其中还有很多无痕转场,能看出剪辑点),感觉他已然坠入了技术陷阱,却还心甘情愿。后面两个部分太过平庸,长镜头的意义也并不大。三星全给第一部分Eva,在这个集中营的单一场景里长镜头不断地摄取未知,摄影机运动的张力在于从点出发逐步扩展到面,足以让观众震颤了。#大银幕#
第一篇章的头发,第二篇章的大水,第三篇章的仓鼠?初恋?故事个人没什么感觉可能文化背景差异太大,第一篇章是有目共睹的好
第一幕,从挫骨扬灰、清理血迹、焚尸销物到这里结成绳的头发,没有重量的一根根,拧成不可承受之重,这种"被消失与被看见"、"轻与重"被奇观化与实体化了,在我看来是进阶的表达(而不是奇观展示)。第二幕,对"幸存者耻辱"与破碎的记忆与印象连接,为什么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我走不出来",不仅是心理和情感记忆,甚至是生理记忆。女儿清理污秽时,水管爆裂,白雾满屋。——这个场景像极了毒气室……而此时环境音是坏掉水管里含着回声的呜咽,在影院里,我真切听到德军空袭时的防空警报声。历史的幽灵缠绕现实,从未经历战争的女儿可能终于理解了母亲。第三幕,拔掉乳牙的意象并不少见,但表面轻盈,却有《毕业生》结尾决心甩开旧世界包袱,但还未准备好就被丢入新世界的些许沉重。
一场戏一个镜头,调度的可正棒!!!
0925 #BJIFF2021#
2021.9.18 北影节 盲选进化 太美了 太美了 第一个令人难受的长镜头 第二个 瓢泼大雨的屋内 第三个 犹太少年和穆斯林女孩的亲吻 太美了
喜欢喜欢
#BJ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