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魔类影片在逻辑上有个始终无法平衡的难点,为了增加故事性和吸引力,通常会把恶魔塑造的过于强大,驱魔的主角于是就得从各个角度寻找克制恶魔的办法,但最后往往用很简单甚有点侮辱恶魔智商的办法,就完成了驱魔过程。
本片依然是这个套路,一个似乎挺牛的恶魔的封印被偶然打破以后,附身了一个瘦骨伶仃的小男孩,然后教会派来了最牛的驱魔人来驱魔,但恶魔法力强大,所以驱魔人只能用自己来交换小男孩的计策,最终又封印了恶魔。
教会驱魔那一套依然还是靠念经和比划十字架,再也没什么别的新办法,感觉跟恶魔斗了几百上千年了,天主基督也没什么实质性的长进。
反观我们这边的影视剧里,从古代起一直就有术士法师可以用法术跟各种妖魔鬼怪作斗争,有时候还能占个上风什么的。
而欧美的驱魔人就比较惨了,效果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能把恶魔赶出人体再封印起来,默默等它下一次出来作怪再说,而通常驱魔不成反被魔灭了的也比比皆是。
其实欧美驱魔影片最有意思的部分应该是恶魔变着法的用各种花样手段来吓唬玩弄人们,然后在受害人精疲力尽即将崩溃的时候,找到一些高明的驱魔人,把恶魔找出来赶走或者封印起来。
但本片恶魔从一附身起就毫不掩饰,还挑衅一样的要求教会把最厉害的驱魔人找来,结果驱魔人来了自己又不能完全打过,反而又被赶回老家,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看来看去,恶魔们最需要的不是法力,而是急需多喝点六个核桃脑白金什么的。
看片名本以为会有什么新意,结果还是老一套,结尾秒变超英动作片,还没上帝的驱魔来的反转,一直搞不懂为什么驱魔就只能打嘴炮?
恶魔除了会移形换体,污言秽语和念力控制,到底还会什么招?
最后还不是物理攻击才起了效果,看片尾是想搞个驱魔宇宙,要是把世界上所有顶级的驱魔牧师全部汇集起来,什么上帝武装八件套穿上,什么霹雳圣剑硫酸圣水爆炸圣经这些全给配上和剩下的199个堕落天使打群架那多牛逼,但没人愿意这么编也没人愿意这么拍,小演员的演技有点捉急,邪魔附身被演成了黑人耍狠,最后的鬼妆极其出戏
中国和东亚地区,有关魔鬼附身、驱魔类型的电影(传统香港鬼片、韩国《哭声》、日本《凶铃》、马来西亚《南巫》),大多都是不慎举动招惹、召唤了恶灵,或者遭遇游离人间的不散冤魂,而较少见西方影片里的“有编制的”魔鬼的这种格局。
比如《教皇的驱魔人》里附身的是二百魔君之一,《康斯坦丁》里的是撒旦之子和堕落天使串谋,《遗传厄运》里是大魔王派蒙。
这也许是因为在儒教国家里宗教势力相对来说地位比较稳定,少见宗教战争,即阎罗与玉帝之间达成稳固的协议,大家都有编制铁饭碗,都有民间的供奉,不需要互相斗争。
而西方国家历史中宗教战争、教派冲突较多,危机感强,反映在故事里就是撒旦不断地背叛上帝、天庭地狱之间永无休止地互相攻伐挑战吧。
影片好像多少有现实故事改编,我百度过,听了一个当时驱魔的录音(应该是真的,在喜马拉雅里好像)挺有意思的https://m.ximalaya.com/sound/98432052?source=pc_jump或者百度搜:安娜丽丝驱魔事件录音Very good很好,You're great你很棒!
我评分就两种,1种1星,1种满星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我是先看书,再看电影的。
这个驱魔师我找就了解不少,而且我自己也长期的被墨龟腹题。
一天掉一斤肉,掉了一个月,经常休克和濒死,两年不敢碰水洗澡。。。。。
不成人样了都。
看完书,我晚上做梦,梦到一面镜子,里面照应出一个邪恶的我,然后我拼命挤进镜子里面,和他融为一体,然后我进入疯魔状态,在里面对人类做出地狱一样的行为。
然后我突然醒悟,问他们,我看了很多宗教的书,你们觉得你们和我对不对?
我不停提问他们,然后他们支支吾吾,害羞不好意思,后来我每个人都用拳头揍他们,把他们眼睛和脸部打成原型,魔鬼的样子,然后我全部把他们赶走。
第二天醒来,我的不舒服全部好了。
但我还是觉得众生平等,驱魔这种东西充满了暴力和杀意。
假如他们不是吸附我,光明正大的交流,我完全欢迎,但是我身体不行了,同时,我自己招来的,我也要改正。
这个老人家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虽然他做的不好,但是短时间应付一下也挺好的。
墨龟这种东西实在太多了,虽然这个老头举办了16000次驱魔仪式,但是对于墨龟,他认识其实也不多。
反而我这种还特别多可以加深他的认识,他只是按流程办理的技术人员而已。
这种电影其实很忠于现实,比康斯坦丁那种好多了,不过康斯坦丁10年出一部,他这种也是5年有一部,实在不够看,还不如我之前,天天都是那种情况,可以参与进去几百天。
墨龟是存在的,但电影篇幅不够,老头的著作也不够,老头的人生也不够,可惜一般的观众能明白电影的十分之一已经超负荷了。
世界太大咯。
驱魔题材,在好莱坞体系中,算不上主流,但是也曾贡献过号称最恐怖的恐怖电影《驱魔人》,也曾给大家展现过基努里维斯最痞帅的角色康斯坦丁。
同样是驱魔,康斯坦丁的漫画风格独树一帜,同样正因为是通过漫画改编,所以也是最容易走商业化的一类作品,因为它的惊悚要素已经都被康斯坦丁的英雄主义表达冲淡了。
对于众多观众而言,驱魔题材简直就像深渊一样——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欲罢不能,却又畏惧不前。
它是最能体现恐怖片精髓的类型片——在惊恐中寻求保护,在护栏后面俯视万丈深渊。
而宗教,在美国人的文化生活中,从起始便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且不说钞票上的“In God We Trust”,也不说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的向圣经宣誓,但就电影发展史上看,《参孙和黛丽娜》激发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统治电影票房市场的圣经史诗片的热潮,《大尉和所罗门王》(1951)、《君往何处去?
》(1952)、《圣袍》(1953)、《十诫》(1956)和《宾虚》(1959),这些影片对于60%的认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是通过教堂联系起来的美国人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这种取材于圣经的豪华影片的史诗性主题刚好与新近出现的宽银幕技术相匹配。
而真正意义上让驱魔题材进入众人视野内,或者说国人视野内的,便是50年前的那一部《驱魔人》,随后虽然说不上雨后春笋,不过同题材电影在这五十年里也贡献了不少佳作和票房爆款。
虽然在此片之前也有《罗斯玛丽的婴儿》这样的同样展现于恶魔的题材,但是从宗教意义上的交锋和驱魔角度的重点描写,是要从这部才正式展现到大银幕上的《康斯坦丁》、《招魂》系列、《最后的驱魔》…..逐渐,一个驱魔题材的固定模式便在我们观众的眼中形成了:无辜而弱小的附身对象、附身后的异状、并非圣人的驱魔人、隐藏的罪、通篇拉丁语让人陌生的仪式、恶魔隐藏的阴谋。
该类影片的卖点除了带给观众感官上的恐怖冲击以外,故事刻画的越逼真,就越容易和观众的日常信仰价值观产生共鸣,达到更震撼的效果。
因此我们会发现,这类题材的电影汇大量采用真人真事来改编,最著名的就是始祖作品《驱魔人》和最强IP 《招魂》系列。
尤其是《招魂》,当观众听到真实历史的录音、真的安娜贝尔娃娃时,全然没有别的惊悚片在结尾处的松口气,而是始终让观众保持着一种高压紧张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不同于传统欧美jump scare的效果,而是类似于日式恐怖片往往在结尾给到的那种余味。
《招魂》的成功一方面源于原型本身就是非常具有“表演色彩”的一对话题人物,另一方面,温子仁的我称之为twist-jump scare的技巧被发扬光大。
驱魔题材的创新不仅于此,还包括将传统的邪不压正的结果来一个反转,比如《最后的驱魔》,在驱魔中融入侦探推理的要素,比如《招魂3》,将宗教和法律融合成一个庭审片,比如《艾米莉罗斯的驱魔》。
《教皇的驱魔人》算是这几年里,最纯粹和正统的驱魔电影了,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只有受害者的苦难、坚定的信仰、人性中的罪。
罗素克劳年纪一大,扮演的人物就开始越来越另类,从精神病到神,再到个驱魔人该片基本上算是回归了《驱魔人》的风格,但其结局要更商业一些。
《驱魔人》在最后的结尾处,彰显的,是为信仰的牺牲,而《教皇的驱魔人》的结尾,我倒是觉得更像是为续作留下的伏笔。
本片将绝大部分的镜头都指向了罗素克劳扮演的加布里埃神父,对于受害者方面的描写,已经做了足够多的精简,如果我们来和《招魂》做对比,就会很明显的发现,对于受害者家庭方面,无论是关系、人物性格、甚至是中招以后异兆的变现,本片都要少了很多,特别是在jump scare要素上,本片简直凤毛麟角,只有后半段女主人被恶魔拉入床下这一段,算是有略微新意。
有些段落能看出来致敬《驱魔人》的影子影片开始先以一个毫无关联的“驱魔”事件作为引子,体现出加布里埃神父的人物设定:经验老到、善解人意、富有智慧,甚至人人都隐藏的“罪”,那种我们无法向众人启齿的过往,对于加布里埃也仅仅是因为装死躲过了纳粹的屠杀,以及未能阻止一名无辜少女自杀而感到的羞愧。
我们可以看到,加布里埃神父在生活和工作中秉持的两种面孔,或者说作为一个本片树立的伟正光,他在生活里却是一个小毛病众多的老头。
喜好喝一口,偶尔调戏一下年轻的修女,面对权威桀骜不驯,倚老卖老。
只有面对他的老师,教皇的时候,才会显出谦卑。
而教皇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唯一作用就是点题影片名,其余的时候可以说对影片推动没有半点作用,花瓶罢了。
而他的搭档,年轻的牧师艾斯克贝,在影片中的作用,几乎就是《驱魔人》中卡拉斯神父的翻版,这两个人组成的搭档,在影片中的位置、角色、故事定位,两部电影几乎是一模一样,年轻的神父一开始作为菜鸟,展现自己的幼稚和冲动,而在影片最后都是作为决胜的定海神针。
菜鸟神父最后一身的污血,也算是变向做了洗礼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便是在于,《教皇的驱魔人》中信仰是强大的,它能够战胜任何的邪恶,以及人类自身的罪,并迎来了光明的胜利。
比起《驱魔人》中惨烈的牺牲换来的胜利,明显本片的胜利要更让观众接受,也更商业。
不过这种光明的结尾,在近十几年反而是属于凤毛麟角的作品,我们看看从《最后的驱魔》、《柳条人》、《女巫》等等,最后的结局都不算是有多光明,虽然都可以确保一定口碑,但是在商业价值角度看,如果主角都牺牲掉了,那么如果要启动续作,如何使用新的主创,就是一个难点。
目前在豆瓣上已经能看到《教皇的驱魔人2》的信息了,毕竟原型在去世之前进行过10万场驱魔,他的故事还可以讲述很久。
驱魔电影最近几年基本就是这样的套路,堆叠的气氛和恐怖也不够,最后喊你的名字驱魔总是那么感觉不够刺激。
我觉得如果能拍一个牧师拿一人高的那种大十字架,一路可以用神术比如凭空召唤圣杯在恶魔头上浇上圣水,然后圣光闪耀和银色蓝色的圣水从天上缓慢流淌的特效来点,或者发射圣光球,最后大招召唤天使,黑麻麻的地穴里天使咣的一下砸下来,圣剑从恶魔身上滋滋冒油的特效来一个。
当爆米花电影来看也很赞啊
第一,罗素演技在,但片很垃圾。
第二,不是羞辱,但多读书是没错的。
第三,我很好奇投资方背景,各种噱头各种特效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潜移默化: 当年的暗黑历史都怪demon;有罪不怕,忏(juan)悔(qian)就行;性侵是谣言;还有很多地方都敢不信God……真是呵呵了。
第四,不能否认信仰带来的益处,但绝不能被其后隐藏的更大的伪善/邪恶所蒙蔽🌝
在国外的影院看的,看完的感受就是“大概外国人看西游记也就是这种感觉吧” 不太懂天主教基督教那些内容,宗教词汇也没听太懂,更何况里面还有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鬼上了小孩的身,他的目的是通过一个梵蒂冈的牧师杀到教皇那。
但是小孩太弱了,全程只被绑在床上不能动。
全片打斗过程就是念经,鬼和牧师隔空对骂😂 最后鬼被一个超级大招——十字架+大家一起念经打败了,吐出一副地图,说魔鬼在欧洲有200个巢穴,牧师决定顺着地图一路继续打其他199个怪…有点宗教版印第安纳琼斯的感觉,不过我想不出如果出续集牧师团除了念经还能有什么打怪的大招😅
《教皇的驱魔人》终于有一个魔鬼的攻击方式不再局限只会掐脖,同理,这个驱魔神父也不再局限只会念经驱魔。
神父与魔鬼终于来了一场物理与魔法决斗,虽然打斗场面很短暂。
如果与《驱神》(上帝的驱魔)进行联动一下,不知道会怎么样?
毕竟那部里的魔鬼成功的击败了上帝。
而本部的驱魔神父则把最强的地狱魔鬼之一,成功送回到地狱。
不知道,这两位主角“硬刚”一下会怎么样。
😂观后感:西方的“跳大神”主要意念驱除,而我们的“跳大神”主要靠物理方式消灭。
其实开头部分人物塑造还挺有趣的,然而正经开始驱魔就拉垮了。我对于此类电影的一贯理念就是仪式感得有,这部消解了这个氛围,但又一本正经的讨论魔鬼,不太好看。
内容过于简单了吧,氛围也弱,更喜欢施瓦辛格的《魔鬼末日》
氛围营造不够,手法过于老套。
不知道以为是断背
电影一般,很多画面都能猜到,例如驱魔人系列特有的人体变化……不过这简介有点吓人,主持超过10万宗驱魔仪式??那岂不是每天就要做3宗了?
什麽垃圾
网飞你真有钱
啥呀这是,奇异法师大战地狱男爵。你跟我说这是真实事件改编啊?有事吗?
挺一般的小成本B级片
3星半,教皇的角斗士
女主特意找来装修工把教堂刷一新,就是为了和教会要个高价,教会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以各种恶灵手法吓跑主人,还为自己驱魔积功德,可谓一石二鸟。
喜欢喜欢 好酷
好神经
老套的劇情
有非常多经典驱魔人的影子,以至于我一直以为最后也是以牧师牺牲自己的方式带走恶魔,基本可以看做对旧版驱魔人的一次精彩翻拍
勇气和信念是上帝(唯一)赋予驱魔人的最神圣力量,科科
较为不错的驱魔电影了,演员的演技是镇住电影很重要一点,如果在附身这一过程中多点神秘和恐怖不要过多的暴露恶魔就更好了
这类驱魔片对抗形势都挺弱的,恶灵要不就吓吓人,要不然隔空控制物品砸两下或者把人摔两下,看似猛如虎,一顿操作下来一个人没死,驱魔师也是输出手段全靠念圣经,大招就靠念恶魔名字,你说这能精彩吗?
对理解整个驱魔genre的设定很有价值,可能真的参考了Amorth神父的著作。电影本身三星吧。
徒弟的前后转变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