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一位俄罗斯姑娘为了寻找失踪的探险家祖父而踏上极地的冒险旅程。
养尊处优的小公主沦落为被呼来喝去的跑堂和水手,又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画面由没有勾边的色块构成,寥寥数笔即描绘出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明度和色调的改变表现出雾气蒙蒙和阳光普照等等各种天气和光线,背景刻画细腻真实,带肌理的笔触又增添了些许手绘的亲切感。
这类画风,镜头如果给到人物的大面积特写就会显得比较简陋,只见平涂的大色块,容易露怯,而带场景的中远景整体画面感极佳,随便截图都能做绘本插画。
在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中,采用原研哉设计的无印良品式地平线极简构图,非常壮观。
配色舒服养眼,眼睛好像一直在吃冰激凌。
而情节设置又让你在彻骨的寒冷中感到阵阵暖意。
配乐悠扬轻快,非常舒服享受的一部片子,只有80分钟,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美中不足是法国人拍的俄罗斯故事,片中的俄罗斯人也都讲法语,这点和始终垂在女孩前额的那一缕发丝一样令人感到别扭。
作者:景怡 关于信仰的历史、现实和虚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法国动画片《漫漫北寻路》抒写的信仰故事虽然简单,却相当质朴,质朴到让人动容!
“信仰不是从奇迹里产生,而是奇迹从信仰里产生的。
”1881年去世的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这样辩证地论述过“信仰与奇迹”的关系。
《漫漫北寻路》的虚构故事正好发生在作家去世一年后的圣彼得堡。
沙俄首都圣彼得堡一直流传着萨沙的外祖父探险家阿廖金驾驶的达瓦伊号在去北极的路上沉船的消息。
然而,沙皇百万卢布悬赏,搜寻人员却始终没能找到残骸。
从小一直受外祖父航海探险熏陶的萨沙却坚信外祖父还活着,刚过完豆蔻年华的她,本想靠着父母替她安排的准结婚对象托姆斯基王子的帮助找到外祖父。
然而,托姆斯基却如此诋毁她的外祖父——浪费了国家这么多钱,真是可耻!
她的分析说服不了任何人,萨沙一个人悄悄骑着马上路了。
身上没钱,在港口小餐馆被好心的老板娘奥尔加收留打工一个月,等待船只可以去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那里是俄罗斯最北端的领土。
作为世家出身的小姐,在餐馆里打工出尽苦头,却也学会了很多生活的本领。
说服伦德船队,启程向北,在萨沙的理性分析面前,他们改变了大家一贯认为达瓦伊号会行驶的传统路线,沿着萨沙找到外祖父画的路线图航行。
虽然还没有进入冬季,但是在北冰洋航行,一路上他们都是艰难地破冰前行。
找到一艘救生船残骸,船长伦德带着萨沙他们离开大船破冰靠近残骸,在回来的路上,大船遭遇冰川崩塌摧折,在合力拯救大船时,伦德受了伤,大船也被摧毁。
加之,随身携带的食物很有限,在茫茫的冰原区所有人陷入了面对绝境的境地。
伦德弟弟托尔森和大家用担架拖着受伤的伦德前行,随着困难加重,大家逐渐滋生出对船长伦德和萨沙的怨怼情绪,甚至因为争抢食物起了冲突。
他们登上了山顶,却没有如期看到萨沙所预测的达瓦伊号大船。
陷入冤屈的萨沙独自冒着暴风雪负重前行,想不到却意外发现坐立的外祖父尸体冰冻成的雕塑。
此时的萨沙五味杂陈,是悲恸,是失望,是喜悦……找到外祖父身上的航海日记,再次战胜了萨沙差点被北极熊吃掉的困难,他们循着线索,奇迹发生了——他们找到了达瓦伊号。
这是一部在极寒环境中透着满满人性的动画片,画面美到极致;这一趟关于寻找外祖父的极地探险,惊心动魄!
每当萨沙遇到重重困难时,她总会不自觉想到外祖父给她的精神熏陶。
在影片里,萨沙始终是相信外祖父的,她的相信并不是盲目地崇信,而是建立在合理的逻辑分析基础上的信任,这一切源于她外祖父执着地对航海探险的挚爱。
就像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所说的一样,“相信一个人意味着了解这个人基本态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了解这个人的核心或者他的爱。
”是啊,一个少女能从圣彼得堡出发,不折不挠地一路向北,这一切精神的原动力都是源于对外祖父一生挚爱的认定。
坚守信仰和信念,不见得都能产生奇迹,但是勃然绽放的奇迹之花一定是深深扎根在信仰和信念的土壤里的。
\您有一牛股未领取 点击查询分享我的博客微博迪庆竟出25岁股市奇女10年满仓 只用一招逆天战法广告我的更多文章景怡原创诗歌:我叫小黄【景怡原创诗歌】魔·术融融红花楹一段悲伤共享相关阅读避险推动黄金测试新高06月07日 10:44禅的故事:心念一动,达及十方06月07日 10:443从C-NCAP测试看座椅安全系统究竟多重要06月12日 19:48广告27岁 单身健身教练 距你500米约我吧 寻离你最近的单身女性道术的影响,也一定是百分之百的06月07日 10:37街拍:游走在超短临界线的热裤美女06月05日 08:30593日12时全景直播三星杯预选决赛中韩焦点战新闻17:30190包着整个脆嫩虾仁的饺子做法06月07日 10:30广告迪庆妹子8年只做一支股朋友圈曝光操作技巧 惊呆股民台称辽宁舰编队进入台“防空识别区” 台已出动舰机新闻14:433608不再被套路,这才是“买买买”的正确打开方式06月07日 10:46关于新华,关于我们——安徽新华滑板俱乐部06月07日 10:424加载中迪庆出了一个25岁炒股奇才10年只买一支股 坚持一个买卖原则广告手机新浪网导航搜索意见反馈回顶部
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平心而论,《漫漫北寻路》在豆瓣上的评分有些过高了。
8.2的评分,离《功夫熊猫》8.1的评分没差多少。
但是,作为一部81分钟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基本上是失败的。
这种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导演在整体叙事上的薄弱。
影片时长只有81分钟,掐头去尾也不过75分钟作业。
想要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故事,就不能不要求创作者将故事写得削皮见骨,能省则省。
毕竟,许多商业电影的时长往往是这部电影的两倍,却依旧讲不好一个故事。
很不幸,本片的导演并没有在欧亨利那样在狭窄空间里那样闪转腾挪的能力,所以,本片叙事节奏的局促和失当就是在所难免了。
本片的故事其实非常老套:一个少女出于对幼年去世的祖父的爱而选择找回祖父当年出海的海船的残骸,一路上她受尽白眼和苦难,也遇到有心人帮助,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出色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最终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也越过了童年的心理创伤。
平心而论,这样的一个故事虽然观众们看了无数遍,但若是前期铺垫和氛围营造做得好,未必不能够打动观众。
很可惜的是,本片在这两点上基本都做得慌张而潦草。
开头只给了两分钟不到的镜头来渲染离别情深,之后女主角的祖父很快就领了便当,跳到了女主角成年时的场景。
这种生硬的剧情变化在片中比比皆是:女主角在舞会上被羞辱、离家出走、遇到能出海的船只、被好心人收留、出海遇险、冰川崩塌等等。
导演基本上是心急火燎地推着女主角往前走,也拖着观众往前走,到头来,女主角是越走越远一路到了北极,观众却也就此离导演越来越远了。
这种共情的缺失不仅和剧情铺垫薄弱有关,也和本片的艺术风格有关。
本片主要的绘画风格是没有明确棱角线的,大部分时间用阴阳色调来表现立体感,整体给人一种平面感(见另一篇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44725/)。
但是,这种艺术手法显得非常尴尬,它既不过分简洁,使观众注意力不总是集中在人物对白和必要的场景变化上,又不够丰富,使观众无法沉浸在这个冰雪世界里面。
这种艺术风格造成的尴尬感受也被影片的镜头语言所加深。
尽管影片的一些镜头很擅长构图,但是本片大部分镜头同一般商业电影别无二致。
片中有很多远景和中远景镜头由于留白确实可圈可点,但还没有来得及让观众赞叹,片中同样不少的中近景、近景、侧写和特写镜头就把这种氛围搅得无影无踪。
必须强调,这些镜头一旦使用出来,就是捕捉那些细微动作和变化的。
但是本片由于这种平面的艺术风格,人物脸部的波澜就几乎无法体现。
当结尾女主角终于找到船的残骸,站在冰原上远望之时,导演给了一个人脸特写。
在这个两秒的镜头中,女主角只是保持着一个表情,然后就随着船员跑过去了。
尴尬的自然不只有镜头,剧情方面的设计上也有很多不恰当之处。
就艺术风格来说,本片很有那么一丝童话的味道。
但就剧情而言,编剧显然是没有搞明白到底这部电影该是一个童话还是一部纪实。
开头王子刻意选择侮辱女主的理由交代得相当现实主义,当年有过过节而后加倍找补倒也相当合理。
就当大家猜测着女主会和这个本来看不对眼的王子擦出什么火花的时候,女主竟然就这么离家出走了。
顺手就这么把有着红宝石的耳坠给了一个素昧平生的“船长”。
看着女主角被收留的观众自以为找到了本片的故事逻辑,接下来想必就是女主一再要求而最终达偿所愿之时,导演突然又一个转弯,这个收了耳坠的二副居然还是个赌鬼。
而到这里,影片已然过去了三十多分钟。
如此颠三倒四的风格变换,又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呢?
无论如何,本片都是一部相当平庸的电影。
如果没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一部作品以真人的方式拍摄出来,就势必会碰上绝大多数观众的冷眼。
不过,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片总归还是能吊着一口气,甚至雄踞8.2的豆瓣评分,力压《功夫熊猫》一头。
但恐怕无论如何,这部片子还是值不起这样的称赞的。
漫漫北寻路(tout en haut du monde)本片的导演是法国动画大师雷米的作品,这部入选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电影身上有着浓厚的欧洲独立电影的画面风格,但是知名度的不广泛却不能阻挡这部动画电影身上优秀的发光点。
【影片简介】本片主要描述的是沙皇俄国时期,上层贵族的小姐萨莎反对贵族的政治联姻,去追寻祖父阿廖金和失踪的达瓦伊号的故事。
【内容】从整体影片上看,表面是一位贵族小姐反抗联姻,勇于反抗追寻梦想的故事。
但是结合人物故事和故事进程发展来看,故事更多的是在讲述,人物之间成长的故事,面对未来的内涵。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在表明了追寻梦想与对抗现实的主线。
故事安排了两对人物组合来阐述成长的主题。
拉尔森与萨莎,拉尔森开始的时候,面对萨莎,隐瞒自己二副的身份,哄骗萨莎交出了阿廖金留给自己的遗物。
而面对挪威号船长伦德同时是自己哥哥的同时,痛恨轮德抢了也有自己一份的船。
但是在后面,拉尔森违抗伦德给自己的命令,依旧等待他们的归来,在挪威号即将沉默并且自己哥哥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刻,依旧不离不弃跟在伦德的身边,这是一条关于拉尔森慢慢成长成为一名合格船长和家人的线。
另外一条萨莎的线,在刚开始作为贵族小姐生活在圣彼得堡,身上依然存在着贵族生活气息,这点在后面到达小渔港之后,被导演加入了动画当中,而在圣彼得堡,萨莎身上存在的还有作为一名15岁小女孩的天真,这种天真是站在自己家族荣耀的基础上的,在参加舞会之前,以外的在外租房阿廖金的书房内,得到了阿廖金应该驶过的航线,而在舞会之时,父母安排的与托姆斯基王子的第一支舞,萨莎恳求托姆斯基帮助自己,通过托姆斯基连接沙皇,重启搜寻达瓦伊号和自己外租父的命令,但是萨莎并不知道,托姆斯基对于自己家族的仇恨,反而让托姆斯基利用萨莎纠缠自己的事情,成为导火线,让萨莎的家族在各大名流之下,成为笑柄。
而在知道通过沙皇帮助搜寻的计划落空之后,自己也成为家族的蒙羞布,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前往远方的渔港,找寻船只帮助自己。
而在渔港,自己也再一次受到了拉尔森的蒙骗,但是在酒馆老板奥尔加的帮助之下,在酒馆打工生活的一个月,也让一个圣彼得堡的大小姐成为了,一位可以适应生活的女孩,这也为后面船上的生活打下了基础,而在最后萨莎见到了已经是冰雕的阿廖金,读完了阿廖金留给了自己的日记,在夕阳之下,真正完成了成长。
而在影片最开始,却表现了另外一种更为隐喻的线,这一点要结合全片的行进来看,而影片中也将凯驰与萨莎这一对人物组合来表现,在开头萨莎在圣彼得堡的表现,圣彼得堡贵族,托姆斯基,市民,人物的神情都表现出,束缚,歧视,社会之下的种种陋习,而在萨莎遇见凯驰,登上挪威号,一切都开始慢慢的转变,凯驰的自由,开心,都在向萨莎向观众,传达自由的含义,追寻自由,也慢慢的在影片结尾体现,也可以说,在最后,读完阿廖金的日记,感受到从小被慢慢熏陶的梦想,在北极插上旗帜,阿廖金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让萨莎感受到了,真正追寻自由的快乐。
出了以上三类,还在影片中插入了另外一条线,在船员在北极遇险,食物缺乏,船员纷纷互相猜疑的情况下,萨莎分享了自己的食物,船员布里斯克将一切都怪罪于萨莎,凯驰和船员在此时挺身保护了萨莎。
这其实也在从另一面述说了生命之下,人性的暴露,但是在比人性更为可贵的是,是对伙伴的信任,萨莎一系列的表现,已经让其他船员包括船长伦德的信任。
【人物】萨莎萨莎作为电影的主角,她身上表现的人物魅力确实非常大。
萨莎身上的价值绝不单单在于,在颠簸的船上,坚定的望着北方,穿越寒冷的冰原寒风带,舍弃贵族身份,在小酒馆的工作。
这都是萨莎为了追寻梦想而前进的动力。
萨莎天真,弱小,但是这只是开始的状态,她随后的成长确实超乎想象的。
最一开萨莎为了追寻阿廖金的船,只是为了找回昨日家族的荣耀,证实自己家族,重现阿廖金的形象,还是一个停留在贵族阶级的小姐形象。
甚至在后期挪威号船员在达瓦伊号悬赏令上涂鸦,以及凯驰询问萨莎的目的,萨莎说出为了达瓦伊号这个家族荣耀,这些都还只是萨莎留下的大小姐形象。
只是一个为了家族荣耀而前行的萨莎,但是经历了酒馆生活,船上的生活,凯驰的那一句:“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以及最后读完阿廖金留给自己的日记,让萨莎完成了转变,自由已经成为萨莎最终的目标。
家族的荣耀,在那刻已经变成了自己的荣耀,萨莎的世界从圣彼得堡的切尔涅夫家族,变成了追寻梦想与自由的萨莎。
萨莎的迷茫,无助,处处表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向托姆斯基求助,被父亲怒斥,失去见到阿廖金的机会,被拉尔森的哄骗,被布里斯科的嫌弃,家族的重任,这些能将,普通人轻易击碎的重压,并没有把萨莎击败。
而是成为了萨莎成长的力量。
也许,萨莎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为什么不去尝试。
那些贵族的眼神,那些破败的现实,就应该让伟大的梦想将他们击碎。
凯驰与萨莎年纪相仿,但是却表现出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沉着,他的自由,快乐,在这个小男孩身上表现的非常完美,他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了萨莎的目标,他的自信,让他成为影片阴沉的基调下一片美好的阳光,凯驰喜欢萨莎,拉尔森明确的告诉他,他与萨莎这个大小姐是两个世界的,凯驰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萨莎身边用自己的活力,慢慢改变萨莎。
虽然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人物,但是在影片当中,他却是不亚于萨莎的一个伟大角色。
拉尔森和伦德这是两个合适放在一起来说的人物,这是一对亲兄弟,他们的矛盾也可以是代表了影片的家族对抗,萨莎是家族联姻,拉尔森与伦德是为了父亲的船,伦德作为船长,他冷静,沉着,他不断鞭策拉尔森,希望拉尔森的成长,但是拉尔森则对父亲的船,以及伦德是船长一直记恨,兄弟之间紧张的对抗,拉尔森的好赌,谎言,伦德一直的教诲,加深了兄弟间的矛盾,影片中则是设置了拉尔森违抗命令,等候伦德时船遇险,拉尔森舍命就伦德来化解兄弟一直以来的矛盾,更是用伦德让拉尔森带领大家全部撤退,把自己丢下,而拉尔森与船员巧妙的化解来让兄弟间的冰山融化。
这两人的故事,也让影片在冰原之下,却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温暖。
阿廖金自始至终都是一位存活在回忆中的老人呢,似乎全片的中心都在围绕着阿廖金,他的故事,深深感染着萨莎,与其说他的精神感染着萨莎,倒不如理解是他的爱,在鼓励着萨莎,成为萨莎前进的目标。
【画面】漫漫北寻路,带有着非常强烈的油画和蜡笔画结合的风格,出色的人物,如风景一般的背景,把大家带回了那个1882年的沙皇俄国,影片整体的画面使用了非常冷的色调,虽然是在秋天,画面确实非常冷的色调,无论是在阳光的午后,灯火通明的舞厅,这些应该是热闹和温暖的感觉,却展现了另外一番景象,也正是在契合,社会的寒冷,贵族之间的利益链,充斥着整个圣彼得堡,寒冷的感觉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冷色调的利用,也在契合影片北极整个寒冷的氛围,在整个环境的衬托下,开始的灰冷色,到靠近北极的阴冷色,到影片结尾的亮冷色,最后在夕阳之下,影片色调开始恢复了暖色。
影片的色调变化,结合的非常恰到好处,也可以说是在配合影片的同色,也在展现萨莎个人的内心心理变化的色调变化。
而在萨莎离开圣彼得堡,到达小渔港的那一段,以及在白熊酒馆的打工,画面短暂的变成了暖色,一方面是表明萨莎离开圣彼得堡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找寻达瓦伊号和阿廖金的决心,另一面则是平民生活的欢乐,朋友们之间的欢乐,热闹与快乐,充斥在画面中心,让画面更加的生动,丰富。
【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
” 是我看完这电影后最深切的感觉。
说实话,我在电影中途就担心女主会不会被船上水手给强暴,幸好没有。
(这样一部浪漫唯美的动画片,我能有这样的想法……真是为内心的龌龊汗颜……)电影制作精致,画面优美,我就不夸了。
动笔写影评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影最打动我的主题——【一个女孩在各类困境中的成长】电影里,女主和女伴的出场是跑进一个图书馆,女伴台词是:我的新裙子/手链好漂亮/大家都渴望嫁给他……
但女主的台词是:因纽特人的符号 / 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东北航道 / 我祖父的梦想是到达北极。
于是,这个与别人画风完全不同的girl就这样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紧接着就出现了这面“小小的旗子”,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她和外公的信仰与坚持。
当这种坚持成为了被别人嘲笑讽刺的对象,她想要做点什么。
于是女主遭遇了各种困难,难度系数一路走高。
这些困难我们在生活中都有可能会遇见:【困境一:你身边人的不怀好意】当众被羞辱+梦想破碎+你道歉了也没用,贱人还是会继续大嗓门嚷嚷着你的过错。
比如,某个傻B老师总会在课堂上让你出丑,有些人总会恶意的折磨你,奚落你,揪住你的小缺点,狠狠的嘲笑你。
你男朋友和你闺蜜搞在一起,两人当你白痴。
你把爱情给了这个男生,可是交换回来的就是他把你的心撕成一片一片,毫无愧疚的毁了你最好的青春,最纯的爱情。
生活里总是有些心怀恶意的人,表面挂着微笑却在暗地里愚弄你,从内心深处想看你出丑,太多人因为某些你想不通的理由或者一点点小事就对你怀恨在心,要毁掉对你很重要的“第一次舞会”你委屈,你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遭遇这些事情,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对你,是不是如果自己漂亮一些,家里有钱一点,父母社会地位高一些,就能不被人欺负?
电影告诉你:不会。
(电影里女主家是伯爵头衔,还是被“王子”刻意羞辱)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这没什么的。
(看这个奸笑的表情多标准)【困难二:来自家人的责难】家人的指责+父母不相信你,你只能孤军奋战
父母的责骂没什么要说的,“父母”两个字似乎就是一切的原因和答案。
但也正因为是父母,你才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和保护。
让父母失望这件事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去做的。
但是有一天,你忽然发现,父母伤透了你的心,他们站在了你的对立面,你怎么办?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这没什么的。
【困难三:你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旅途+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落魄的处境+被骗
(这个表情,啧啧啧)
(流浪街头)
陌生的城市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
你得自己面对眼前的一切,为做出的选择负责,时刻警惕那些斜着眼睛打量的陌生人。
选择相信一个陌生人,需要很多智慧来支配勇气,所以缺乏前者的我们,都要付些学费才能发现自己曾经单纯的可怕。
我大学时曾在打工的地方认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看起来热情真实,快人快语,性格大方,又是一个领导的亲戚,认识才几天就和我特别亲密,我也自以为遇到了一个朋友,结果很快就向我借钱,我什么都没想就把工资都借她了,然后这个人就再没来过公司,自然也再没联系过我,放心,钱也肯定没要回来。
还有一次,也是上学的时候,放假坐火车回家,当时火车座位还是4个座中间有个小桌子那种。
我对面坐了一个中年大叔,和周围的乘客热情的聊天,完全不像个坏人。
他也找我聊天,问我的专业,未来就业之类的问题,动不动还来个小幽默,把我和邻座的妹子逗笑。
最后他还给了我们名片,非要加QQ好友。
后来这个大叔在QQ上传给我的图片,让我第一次真情实感的使用了“变态”这个词。
(骗子总能找到你的脉门,让你觉得似乎只能依靠他才能解决问题)
别指望别人的同情心,发现你被骗的遭遇,他们可能更想嘲笑你脑子进水了。
被陌生人欺骗,最后要怪只能怪自己愚蠢。
如果被骗了些身外之物其实是最好的结果。
假如重要的东西被骗走了,你怎么办?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这都没什么的。
这是女主蹲在港口,第一次在电影里流泪。
【困境四:用工作换取生存空间和认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在饭馆
在船上干活
干活
干活
你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证明自己还是有点用处。
真正在乎你健康问题的人,除了父母就是你老板。
毕竟人家付钱让你干活,你还是需要有个好身体。
经历的痛苦上过班的人都懂,在工作中没受过委屈的人几乎不存在吧。
人在工作中遇到的人性丑恶真的太多了……唉……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这都没什么的。
【困境五:你要争取自己应得的机会】据理力争+表现自己+应得信任+获得机会
电影里女主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上船的机会。
可生活里太多职业女性就因为这个坎儿过不去,成了常年的基层员工。
我们可以把遇见的每个幺蛾子摆平,可以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完成工作,但是一旦要向领导们“展示自己,赢得机会”就怂了。
“这个事谁负责?
” “这个提案谁去主讲?
” “这个培训谁来负责?
”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谁有什么问题吗?
”一到这种展示自己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本能的就会退缩。
“你今年表现的挺好,我也很看好你,但是我觉得那谁谁更适合这个职位/奖金明年肯定全额发/你还是得再磨练磨练……” 对女人画大饼特别容易,因为女人很顺从,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争辩好像就不是女人应该干的事。
因为你是女孩,你只能在平时努力工作,在机遇面前微笑礼貌的接受一些不公平的安排。
所以,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可以回家当家庭主妇,这都没什么的。
【困境六:被无端质疑,甚至被辱骂】无端揣测+辱骂+不公平的对待
当船员缺少食物,女主把自己的分量送给男孩。
但有一次因为别人挑衅打翻了盘子,男孩没吃上饭,他立刻就背叛了女主的友情。
看到这个细节我真觉得电影好棒,没有刻意美化任何东西,是,很多人就是这么个现实的玩意。
(一切顺利的时候花式撩妹)
(女主分享食物)
(事件来临时,这样一个嫌弃的眼神就足够了)“就是因为你个扫把星,害的我也跟着倒霉”,“还不是因为你不听话,XXX病了都是因为你!
”这样的台词常见吧?
无端端的把一切怪罪到你头上。
有些人只是需要找个发泄口,找个出气筒,于是你就这样被欺负了。
没什么理由,就是讨厌你,然后歧视你,排挤你,有的时候,全部的理由仅仅因为你是新来的,你和我们不是一个姓,因为大家都欺负你,所以你活该。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这都没什么的。
这是电影中,女主第二次哭泣。
在暴风雪中趴在地上流泪。
之后,故事忽然迎来了一个魔幻如梦境的阶段,一个电影的转折点。
她孤身一人迎战暴风雪和北极熊,随后遇见了外公尸体化作的冰人。
这片段可以理解成黎明前的黑暗吧。
如果你熬过了黑暗,你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庇佑,一切会突然顺利起来,你似乎成了上帝的宠儿。
会在茫茫北极奇迹般地找到一艘完美的船,带你回家,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
(放这张图,想说这一抹金色真美啊)如果你没有熬过来,你被重重困境+暴风雪或者北极熊吞噬,那么一切就这样了。
大多数的我们,遭遇了,经历了,然后就这样了。
还记得外公的那面小小的旗吗?
外公做到了,但他没能回来,这样的人生也许并无悔恨。
外公是笑着离开人世的,电影最后女主也露出一抹相似的笑容。
这种笑容来自内心深切的平静,只属于那些没遗憾的人吧。
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导演没再告诉观众,女主赢得了奖金、荣誉、爱情。
没有这些。
真实存在的,只有爸爸的一个拥抱。
仿佛世界还是老样子。
我说的话没有讽刺什么,都是真心的,因为人生真的很难。
因为是女生,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可以撒娇,可以依靠男人,可以少女心,可以退让,可以感性,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有些女人选择了坚持,坚强,这些新的选项是迈向成长的一小步,人生还有大大小小太多的困境在前头等着,等我们终于支撑不住流下眼泪。
在擦干眼泪之后,有些人依旧去选择坚持、坚强,选择去北极的中心插上一面小小的旗子,只有自己和上帝才知道的小旗子。
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之后再有烂人对她们说“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就会被时间狠狠地抽上几个大耳刮子。
打分大概是7分整体画风还挺不错的一部动画,这种带一点肌理效果的色块风结合较宽的画幅,在表现大场景的时候表现很好,特别是海,冰川和天空,能很好的体现出这类比较辽阔的场景的壮美之感,这种少见的画风还是能带来很不错的视觉观感的。
但是,画面再精美也不能减少作品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先不说很多人提到的青霉素和口对口呼吸的问题(这两个被发现的时间晚于电影的时间线)就放了几年的船不仅没坏还能开也挺神奇的,后面女主在一片大雾中突然就发现了爷爷也有点唐突,而且他还因为冰川断裂飘走了(主要是那段的刻画像是女主在做梦,但是却是真实的)。
除此之外,影片因为时长较短,个人感觉节奏的把控和篇幅的安排有点问题,就以女主出发前为例,它将很多情节用在刻画家族的衰弱和王子对她爷爷的鄙夷,我觉得有点多余,这里的篇幅完全可以用于刻画爷爷和孙女的情感上,女主的远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爷孙(爷爷和孙女的简称)的情感和羁绊,然而这部分刻画的太少了,有点铺垫不足,全片中这条这么重要的情感线表现欠佳,而且前面那个王子对女主爷爷和她们家族的敌视也很奇怪。
再还有,我觉得女主和那个小船员的爱情线也有点多余,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爱情戏”,我个人感觉这个爱情戏完全是为了对应前面的,大家想让女主和王子结成政治婚姻的反抗而已,表达所谓的“婚恋自由”,但是前面也提到了,这样的剧情放在一个本来篇幅就短的冒险篇中,有点多余。
全片中,最打动我的,可能还是爷爷的那种探险精神,也很可惜,这条线也是暗线,描写的非常少,即使这样,在影片的彩蛋中,看着那个小旗在冰川上飘扬,还是挺感动的,但是!
你居然给我吹走了?
感动的情绪瞬间被打断,甚至有种被人踩在地上摩擦的感觉,人不应该,也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撇开薄弱的故事层面,动画风格成为讨巧的地方。
Rémi Chayé曾在《凯尔经的秘密》中担任Tomm Moore的助理导演和故事板画师。
同样也是在Jean-François Laguionie的电影《画之国》中担任助理导演、美术设计师和第二图层布局师,画之国是另一部因其独特的色彩配色和不同寻常的绘画风格闻名的动画。
Jean-François Laguionie,Le tab作为现实主义画家,在他自己的长片中选择了类似的插画风格,最为大胆的是取消了轮廓线,这的确更加接近人眼所看到的世界,但是不符合动画传统。
一般动画采用单线平涂的方式,即使用阴影色块表示立体感,也还是给人二维平面感。
而本片的风格化设计,只有人物的鼻子用线条勾出,其余皆是平涂,因而强调了颜色的区块和二维平面性。
形成一系列抽象的,更容易唤起回忆的影像。
起初看起来很简单,越到后来越是一种分层的美:光、阴影与柔和的颜色。
早晨的场景抓住了光线落到脸上以及建筑上的特殊方式,再现了破晓时分美丽的粉色和黄色。
夜晚的场景突出了灯光和阴影落在房间内物件上,我们眼睛只能捕捉到暗色色块。
还有惊心动魄的场景,风景和人物被灰色的雾或暴风雪笼罩。
以及最美的冰雪王国,强调了白雪茫茫与一片空无。
此处要说的是影片中对留白的运用。
留白做的最好的是中国水墨动画,像《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等,以留白化为水的意象。
而在本部影片中,可以看到白色留为雾气、留为雪、留为冰川云朵,白色的层次在影片中显像出来。
Chayé的画面让人想起了透纳或Ilya Repin的作品。
受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Ilya Repin的影响,Chayé借鉴了了Repin充满戏剧性的结构和光感。
绘画爱好者们能认出是《伏尔加河的纤夫》。
Ilya Repin,伏尔加河的纤夫本片的动画师Patrice Suau带来了一种特殊的颜色感,重新定义了由1940年代美国旅游海报发展而来的高饱和度色彩绘画风格。
这些海报扁平的色块风格又来自于20、30年代的加拿大艺术家Austin Cooper、法国艺术家Roger Broders,再往前追溯,他们受到Lautrec的海报风格以及江户时代日本版画海报风格的影响。
Roger Broders旅游海报设计另外,故事与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南极探险很相似,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被困在冰中,最终不得不遗弃他们的船,给船员拍照的摄影师弗兰克·赫尔利将这一幕拍下来,并被神奇地保留了下来。
电影和照片相呼应:冰天雪地中,那有着黑色轮廓的被搁浅的船只。
Frank Hurley摄
构图严谨帧帧入画。
感触很深的是,比起普世价值我们似乎更喜欢用“善恶”把人标签化。
这个故事里,贵族小姐萨莎坚毅却也鲁莽,穷小子善良但绝望之际也选择叛离,痞子二副坑蒙拐骗但最终也是他扛起重任带着团队走出困境。
这部作品用色块来填充画面,配色很明快舒服!
手绘描本既视感,画面美到窒息,色块勾勒和明暗呈现相得益彰,很好的推波故事进程,衬托人物情绪,用一次任性的离家,漫无归期的冒险征程,克服种种困难,突破艰难险阻,来侧面叙述成长的寓言。
虽然是多年前所观长片,现在,谈起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还是能回忆起结局那一抹层次丰富的橘色。
船队按照萨沙的指示在横穿北冰洋之时遭遇冰川灾难,船队成员受伤,且船只进退两难,面临断粮危险,因此船员们不得不下船徒步前行,此段影片中采用极冷硬的色块表现大片的冰川,阳光洒下之时明媚却如幻境,寥廓空间下人心显得尤为逼仄,原本的认可与融洽都立时化作埋怨与诅咒,冰原之中又危机四伏,此时,萨沙再一次陷入无人之境。
当她独自走出营地,来到茫茫风雪下的某处,回忆起这一路走来所有,不管是远行火车外的村庄炊烟,风雪小馆的喧闹交杯,矛盾横亘的船队传承,每场夜晚的疲惫入睡,海鸟环绕的青春萌动,风雨滔天后的海上光域,险象环生的冰川徒步,所经历的善意与恶意,真实与虚幻,交融于此,带她来到她祖父的面前。
那时,阿廖金面临同样困境,他写下最后的诗句,在脚边插上与萨沙约定好的小旗子,于余晖中独坐沉眠,成为一座凝望的雕像。
于我而言,此刻是影片叙事的终结之处,无论萨沙最后是否根据祖父的手稿找到方向带领船队回归故土,这一刻,所历不虚,所感不悔,乃是对她人生意义的肯定。
橘红色的暗沉色块铺满船队远行的画面,成为我记忆中关于萨沙的印象色彩,她理性、却带着茁壮的生命力,如同激越翔宇的飞鸟,破开狭窄生活的桎梏,在现实中褪下傲慢与懦弱的旧羽,成为沉静的捍卫者。
画风真的很棒,色块之间没有了轮廓线,所有的元素好像融在了一起,人物胖墩墩的小脚,可爱坏了。
人类相信虚构的东西,因此区别于地球上的其他邻居。
欣赏文艺作品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感受他者的经历。
当然为了增加“虚构”的真实度,影片里也放入了一些真实的元素细节,比如船舶破冰时的细节描写——船员们用木棍推冰面、船舶搁浅、锯开冰面、船舶再次破冰时冰面的起伏、爆开。
这些对于大多数没有目睹过破冰场景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因为随着剧情的推展,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待结果发生的时候,又在心默默得发出“哦!
原来是会这样的呀!
”的惊叹。
然后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就有了信任的基础,不再把看到的东西当作一个完全虚构的作品来看待。
除了大环境上对于细节的描写很用心之外,人物表情的刻画也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是船长在悬崖上决定放弃生命,及后二副发觉船长的想法后无奈得认命时的表情。
几秒钟的时间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表现了出来。
再把人物放到大环境中去——冰山坍塌、挤压船只的果断无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不是这种感觉就出来了。
之前破冰时的熟练,在自然的严酷环境里面根本不值一提。
在素描技巧里,亮部和暗部交接的地方叫明暗交界线,属于暗部的那一面,需要处理成最黑的一条线。
这并不是符合科学逻辑的真实画面,但却符合人类对视觉的理解。
看到影片里女孩在山顶看着原本应该有祖父的船只存在的冰原时候的一片茫然,我就感觉导演要对女孩使坏了。
女孩已经很失落了,那就再描得黑一点,好迎接转折的到来。
《金枝》里记录过一个场景——在某个古代国度中,当国王的肉体衰老时,年轻的继任者需要用槲寄生的枝条刺杀国王,国王若是落败,那么神的灵魂将在继任者身上复活,继任者将作为国王开始执行神的意志。
女孩在影片里第二次出走,这次找到了显然比一艘船更难找的东西——因为失落而在冰原里冻僵了的祖父。
影片使用一个有悖于常理的象征性手法,因为这里的描写十分不符合逻辑,寻找的过程像是梦境,在宠物哈士奇的引导下找到了祖父。
而后祖父的日记,让剧情发生了扭转。
祖父的精神得以在女孩身上复活。
最有意思的是片尾。
女孩被父亲拥抱时候的一脸错愕,真是可爱坏了。
双线叙事,少女追寻祖父冒险之路而成长为大航海水手;二副弟弟和船长哥哥之间从互不理解到最后可以包容对方
Joli petit récit d’aventure classique sur le courage et la détermination épaulé par 1 animation au graphisme traditionnel et délicat qui joue bp sur l’ombre-lumière.A saluer le courage des animateurs français face à l’invasion des produits américains standardisés
很喜欢结束在高潮嘎然而止,只在片尾用插画交待完故事,而不续貂成90分钟。画风好评,故事也与画风相印,简洁不拖沓,以继承者的明线表拓荒者的暗线。
画风喜欢!干干净净的感觉。爱情线讲富家女爱上船小弟,亲情线讲富家女找回家族荣誉,船长副船长重归于好。敬佩爷爷誓死也要插小黄旗在北极的精神!配乐赞!
其实挺好的少年动画,画面明亮而美丽
在向北冒险的过程中,她也逐渐成长
寡淡
好无聊的故事,不是我的菜
画面很喜欢,但故事挺一般
如果拍成真人大电影,应该差不了!法国动画一贯注重细节,真实感人之处都在这些地方儿了。
毫无求生训练的贵族干金带着一群人抬着大病床在北极深处冒险,这是在拍科幻啊还是在拍玄幻啊?全程真善美也是醉了
画面太美了!!!
能够为理想而死也算人生无憾了。
他找到了北极点,她找到了家人
本来想给四星或者五星,画风非常美,也很法式。减一星是因为虽然知道小女孩是为了寻找祖父并完成其梦想,但在这过程中杀了一只北极熊,然后不管全船员的生命,个人主义者,不太能接受。
画面很美很美。但是故事本身很弱啊。两个时间上的bug青霉素1928才被发现,口对口呼吸被1957年才被确定为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不过之前好像溺水也会用到,存疑)。ps. 剧情简介里面写“毅然决然放弃父母安排的婚礼”,我!????只是跳个舞而已呀~
是不是因为疫情太郁闷了?怎么觉得这个高分动画不咋地呢,起码也就是一般,居然爷爷是为了寻找北极点而死?!!太不值得了吧。音乐画面稍微有点《凯尔经的秘密》的样子
剧情不错,粗中有细
很温馨的画面,配乐不错
总觉得本来可以写好的故事被公举病毁得不行,就算是给小朋友看也很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