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情1、我不是王毛,我是狗剩。
2、战乱和饥荒中我失去生母,幸得遇见干娘,视如己出。
干大不待见我,驱我去少林习武。
3、十年少林,我每天都想学真本事,可师傅总说我六根不净,不愿教我习武,只叫我每日挑水。
4、逃回林河,偷窥杏儿妹子被他傻弟王毛发现,没认出是我,挨了一顿胖揍。
干娘见我欣喜为我接风,席上杨瘪三挑衅戏我展示在少林学到的本事,舞弄了一番假把式,少不了一阵冷嘲热讽,却意外发现自己挑了十年水的右手居然能够使出神力。
5、干大迷信,不愿把过世的王大毛从户口中踢出,世事弄人,非独子家庭都要被征至孙殿英的部队抗日。
名义上叫抗日,可是每个人只发三颗子弹,却要对抗鬼子的飞机大炮,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是去挨枪子。
王毛是个傻子,上战场绝对十死无生,干大怂恿干娘让我替王毛当兵,为报干娘的恩情我愿意去。
我打小就喜欢杏儿,我知道杏儿心里也有我,可是干大一心就想让他嫁一户大户人家。
如此一去,生死无料,我也大着胆子问干大:“以前承诺三间瓦房(二十块大洋)就能娶杏儿,算不算话?”干大为了让我甘心替王毛当兵,同时心里也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也就随声和了下来。
6、从此,我就是WangMao。
7、在少林我修得两个本事,一个是如炬的眼力,一个是巨大的臂力。
三颗子弹我干掉两个鬼子,尸横遍野无处可逃,我装死人躲过一劫,又逃回了林河。
8、我参加过汉奸皇协军,但我知道当汉奸可耻。
9、新四军让我明白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就没有小家。
10、我与鬼子同归于尽。
这就是我的一生二、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1、模糊记得姜文好像说过:“电影应该是家长里短之上的一种梦想,需要非分的东西才行”。
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里面,王大治饰演的主角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少林寺挑水十年炼得一掌神力和一双慧眼,三次当兵每次都能在枪林弹雨中如意穿行,仿佛子弹都躲着他一样。
因此整部电影仿佛笼罩在一股传奇的色彩,如果主角第一次上战场就“正常”牺牲,那也就没有后面的剧情了。
所以主角身上有这部电影里面非分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主角光环。
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带着主角光环,脱离现实环境,那么这个作品顶多只能算得上意淫爽作,很难完成严肃主题升华。
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不是简单意义的爽片,主角充满传奇色彩,但是其余的角色都十分符合角色设定,就连女主杏儿虽然很美,但是美得很真实,美得很贴切当时时空环境,没有任何突兀。
主角狗剩虽然有特殊技能和主角光环加持,但是他的每一步心路历程都十分真实和贴切,没有太多假大空的东西,都是在完全符合逻辑的情形下推进的。
2、电影台词不多,很多表达都是通过镜头语言在传递,很多画面诙谐,很多画面震撼。
摄影是王岩。
3、剪辑很好,比如在个狗剩接风宴上,快进的乡亲吃相;狗剩倒挂金钩,掉下来的一刹那剪辑到日本敌机投放炸弹;狗剩刚回来的时候,偷看杏儿时支撑的扁担呼应后面介绍狗蛋十年在少林担水的经历;整部电影的剪辑非常有趣。
4、第一次参军主要是为了报答干娘的养育之恩 5、第二次参军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愿意为了杏儿舍身求爱6、第三次参军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尊严7、和平的意义 杨三很坏,为了能够娶到杏儿,什么下作的办法都会用上,做人也基本没有什么底线。
可是他最多是坏,日本侵略战争带来的是残酷,冷血的残酷。
日本人只允许所有人跪着,只要有人敢站起来,不管是不是傻子,枪毙。
奸淫掳掠,无恶不做。
这部电影确实会让人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和平的意义。
好的故事在合情合理,“合情”在体察人情,“合理”在深入事理。
大处讲,国军、伪军到共军的服役历程,我们的底层民众向来习惯了逆来顺受,有钱就干;小处讲,盖瓦房娶媳妇是我辈底层民众的一贯理想,再宏大的场面说教都无用。
地道的河南话自带喜剧效果,自然让人寓庄于谐,哭笑不得。
所有人物行为都合乎人物本身,所有剧情推动靠的就是普普通通、微不足道的不得已。
为三间瓦房,娶个漂亮媳妇,主角愿意卖身、当逃兵、偷战利品;为存续后代,自私贪财的干爹让儿子顶命;因贪图美色,村无赖使奸耍滑,坏招使尽。
故事,既不回避,也不美化。
简单、意外且具体,故经久难忘。
起!对于本片最后的彩色镜头,众说纷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我为什么敢给出所谓最终解释,因为我的解释非常符合逻辑,非常有道理呗.当然也有点装B...闲话少叙,直接点题.因为狗剩进入了弥留期,感到温暖与幸福.就好比西方人上天堂时看到光一样.所以影片变彩色.狗剩弥留时的看到的三个景象.1,儿时的杏儿拿着风车.可见狗剩少年时代就对杏儿一见钟情.出于爱屋及乌,杏儿手里的风车成了他的念想,成了他的原动力,风车就是杏儿,杏儿就是风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片中反复闪现风车,因为那是他儿时的回忆,初恋的感觉.2,成年的杏儿伸手拉他.这就是说,狗剩已经马上要死了.灵魂跟死去的杏儿汇合了.得不到的幸福,终于握在了手里.3狗剩戴好军帽,走向了队伍.狗剩在闭眼之前,看到了八路军冲进来杀鬼子.为他报了仇.他闭眼之前是欣慰的.无憾的.感恩的.所以他临死的最后心愿就是真真正正的当八路,再无牵挂,跟着他们杀鬼子.完.
其实故事是假的,但是故事中充满了黑色的幽默的荒诞气息,王毛就是想娶杏儿。
三间大瓦房,这就是当兵的目的,这就是广大的农民的心声,杨三儿也是想娶杏儿,前期故事比较轻松,有趣,后期就比较冷酷严肃了,故事的有点像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但是走的路线不一样,这个故事聚焦于王毛一个人身上,不得不说,还是都是戏骨看起来舒服,不管是王大治也好,还是罗京民,还是其他的演员,一看都是老演员,瞄不准咋办,不聋就是不好,
某人终于战胜懒癌去看了我不是王毛。
第一次看黑白色调的电影,感觉着实不错。
故事结构简单清晰,以战争中小人物的视角入手,去写这段历史。
狗剩三次入伍,从gmd到伪军到gcd,经历了只为赚钱娶媳妇到坚决不做汉奸再到最后终于找到组织的过程。
比较神奇的是侯七和毛小二居然也一直跟他经历了三支不同的部队,他们大概是为了印证狗剩的心理变化而存在。
电影前半部分笑点足,看到结局之前某人曾幻想大团圆结局,但是看着整个村子的人被屠杀尽没,狗剩独闯鬼子营区时,我就知道我的想法错的离谱,这样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可能是皆大欢喜呢?
整部电影只有结尾在放狗剩回忆第一次看到女主角的时候是彩色的,回忆总是温情而暖心的,可是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
一想到这些,心脏一下就被人戳痛了,说不难过是假的,可这样的结局才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残酷的,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真实。
这样的故事内容不得不又想起团长。
其实本是冲王大治和罗老爷子去看,觉得士兵帮能有人在一起合作拍戏不易,就这一点足以让我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
然,看过简介也一心以为这是团长的缩略版。
其实团长写的是战争年代下炮灰群像,我不是王毛则单拎出来狗剩,着重写这个孤儿在战争年代的人生经历。
不过两者都以小人物的经历为切入点,教会我战争的残酷。
我不想高喊感谢前辈们热血奉献换来现今安稳幸福的人生,只是想说谨记历史,莫失莫忘。
看着电影里的狗剩和干大,不禁想到不辣和许老爹,而且深深觉得当初9爷和康导选角时的眼光毒辣。
王大治的演技比我所想的还要好,一个人足够撑起一部九十多分钟的电影,而且他确实很符合这个人物的特质。
虽然我命比纸薄,但是没有人可以阻拦我好好活下去迎娶媳妇安稳过日子的信念。
干大从第一次求狗剩替亲儿子王毛从军到领抚恤金时的假慈悲,到狗剩第一次逃跑回来后对老婆说旧账一笔勾销并打算为女儿谋一门好的婚事,再到护子心切想要拿钱买命,再到最后看着儿子被打死拎起镰刀想要反抗却死于日本人的枪口下。
不同的节点给出不同的适度反应,必须称赞罗老爷子的演技实在是棒。
几个配角不错。
女主角足够干净纯美只可惜最终难逃厄运。
王毛的傻气恰到好处(PS。
这个演员在好多抗日剧里演过类似角色,角色的辨识度有些低)。
干妈的善良醇厚多次替狗剩抱屈。
以及杨三的一脸奸相,虽然他属于灰色乃至黑色人物,多次与狗剩斗智斗勇,并且从影片中间就已经成为汉奸,但他最终也为了护女主角而死在日本人手中。
还有那个日本军官着实很帅,看完片尾才知道他确实是日本人。
原谅我在如此正经的情况下依然花痴。
忘了说,还有那个指导员慢悠悠的性子还有满口说教的山东腔,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的辅导员,倍感亲切。
其实我想说,作为一部小制作电影,可以拍成这样,在我心里已然算是上乘之作。
而且这样的题材可以被完整的放映出来,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希望更多这样可以反应现实的电影可以被搬上大屏幕,作为一个国产电影的脑残粉,期待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出现,为了支持这些优秀电影的创作者,我愿意进电影院去看。
PS。
今天一早等电影开场的时候遇到一男生借手机充电器,因为他手机突然没电没办法取票,最后把我手机借给他登录账号查验证码,结果他取完票便道谢还说要请吃饭,我拿回手机才知道他是跟我看同一场电影,后来入场前他再次道谢,最后看完电影出场了又特地跑来道谢。
虽说他干的事着实有点蠢萌,但是他不停地道谢却让我觉得他是个有趣的陌生人,搞得我今天心情也大好。
也许那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对的吧,哈哈哈哈。
PPS。
某人是士兵团长迷,所以第五星是私心给罗老爷子和王大治的,见谅。
难得的一部好剧。
电影绝大部分是黑白色,只有最后的结局是彩色,而黑白的是现实,彩色为虚幻。
狗剩为了四块大洋连续参兵三次,目的是盖三间瓦房娶杏儿,但最后一次加入的是新四军,没有大洋。
在新四军的带领下,他逐渐懂得了民族意识。
之后他接受命令回家探明敌情,同时也解决自己的心事。
于是,狗剩为了杏儿拉响手榴弹的那一刻,杏儿终于爱上了他,幸亏手榴弹是假货,狗剩没死成。
柳三一直想把杏儿占为己有,他撺掇日本人搜寻作为新四军的狗剩,却没想到害死了狗剩一家人,杏儿也被凌辱至死,虽然最后柳三也因为救杏儿而死,但他也是罪魁祸首。
狗剩报告新四军后挑着灯笼想要回来娶媳妇,发现惨剧后,神色麻木,一个人去日本鬼子的根据地报仇,虽然最后一巴掌拍死了军官,新四军姗姗来迟收拾残局,但狗剩死了。
电影前面是喜剧,后面是悲剧,我想如果导演想要拍的更真实一些,那么狗剩去报仇甚至一个人也杀不了就被乱抢打死,那这样就太悲伤了。
彩色的结局里,狗剩牵了牵杏儿的手,跑向了新四军的队伍,虽然是虚幻,但是充满了希望。
全片黑白灰的画面似乎是在致敬鬼子来了,相较起来画面明快很多似乎预示片尾不至于让人太过唏嘘。
一个妈疼dā不爱的信球货被送到少林寺挑了十年的水练成了据说是一巴掌能拍死个人的绝技。
然后就是替瓜娃子王毛参军打鬼子。
一子弹爆了钢盔引来一辆坦克。
坦克压过来不跑就是死。
跑不过只能赶紧躺地上脸上胡蹭两把血双眼失焦装死。
鬼子返身来回扫射 只有火苗滋滋的声音,看见子弹打在尸体身上是连呼吸都不敢的恐惧,说不定下一个就是自己。
幸好没有下一个。
之后替日本人打共军,逃掉了。
再后来一脸懵逼加入新四军,被一口一个“狗剩同志”的指导员感化后,带着任务回家娶了天仙一样的杏儿。
可是那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是悲剧,娶亲并不代表幸福终于来了。
再明快的画面,都会被失去的人命带走色彩。
所以鬼子来了和我不是王毛都不需要有色彩,黑白片里看到的血都是黑色的,在那个时代里血就应该是凝重的黑色。
狗剩终于一掌拍死了向杏儿一家开抢的鬼子,画面也在那一下变成了麦浪温暖的金黄色。
之前我会有意淡化一些历史加于我的负担,因为我觉得世界在一个一个的时代里都是不停变化的。
看了王毛,我觉得可能有些东西想想就会让人不寒而栗,比如没有温度的人性。
所以我愿意选择去记住一段特殊的历史,无关乎民族仇恨这样过于庞杂沉重的话题,可能只是有关复杂的人性吧。
很久没有看电影笑的这么开心了。
如果没有最后十二分钟的话,这是一个成功而独具魅力的喜剧。
看完之后才意识到,所有人的善良与天真烂漫,以及悲剧,源自于无知与无畏。
三的坏也不是真的让人咬牙切齿的恨,他坏得有种缺德的天真,因为他天真的认为日本人是人。
三次从军中,前两次如同儿戏,狗剩以为战争就是挣钱就是在血肉横飞中报名。
最后一次从军辅导员的开导加上回家后的残酷镜像,才使他明白战争的意义。
村庄里的人懵懂无知,善良无欺,不知道日本人的侵略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打仗会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
当战争来临到身边,已经晚了,于是在无限的惊恐与惊讶中,失去善良的生命。
无尽的悲哀。
无尽的哀痛。
勿忘国恨,我们比任何人都一样这些鲜血没有流淌过。
在经过仇恨的洗礼之后,燃起了家国情怀。
在大的战争中,小家庭也难逃其灾。
ps.王大治演技不错。
以前听多了对他外貌的攻击,对他有一些偏见。
在任何时候攻击别人外貌,都是不道德的。
个人自用非影评 剧透勿看2022-3-19 我不是王毛 爱奇艺窝囊废 悲哀 龌龊 苟且 符合实际 虎头蛇尾商丘县林河镇乡公所狗剩在少林寺学武十年回来 结果什么都没学会 挑了十年的水 狗剩回家看到鸟窝趴房看到杏儿上厕所 被弟弟王毛误会狗剩是领养的 干大干娘小时候说把杏儿嫁给他 村里的所长杨三也看上了杏儿 杨三让狗剩练武 狗剩花架子被嘲笑 狗剩一掌劈开桌子孙殿英征兵打日本 杨三征兵让王毛去 王毛不去 王毛让狗剩也别去 王毛让他爹去 独生子可以不用征兵 王家有个大儿子叫王大毛 王大毛死了 因为没有办理手续 所以王毛被征兵 干娘不愿意狗剩去 干大让狗剩代替王毛去 为了4块征兵的大洋 狗剩去了 狗剩为挣钱娶杏儿 盖三间瓦房要二十块大洋狗剩枪法准 狗剩说师傅三点一线偷看尼姑庵一场战斗中 死了很多国军 狗剩从一死人身上拿了大洋 分给战友毛小二一块 被排长发现 把钱拿走还惩罚他一次与日本人战斗 每人三发子弹 排长让跑 狗剩把日本机枪手击毙了 坦克碾压过来 国军大部分都死了 狗剩撞死 日本人走远了 回来一个日军对死尸扫射狗剩跑回家 杨三给干大4块大洋的抚恤金 干大让他不要对干娘说 杨三要封口费 狗剩蹲在茅坑逼杨三卖自己 为娶杏儿不要命都中 干大不愿把杏儿嫁狗剩要攀高枝 杨三不帮狗剩 狗剩锯开茅坑的木板 狗剩请杨三吃饭 买了巴豆被杨三喝下 杨三掉进茅坑狗剩继续当兵 这次是皇协军 要打新四军 募兵处遇到毛小二和之前的排长 狗剩不愿意当汉奸 但是晚了 战斗中 新四军喊口号 排长让狗剩开枪 狗剩假装打不准 排长说撤退 狗剩第一个就跑了 排长挨了嘴巴拿狗剩撒气 把狗剩绑在木架子上 狗剩借着月光 跑回村里了杨三带人抓逃兵抓了王毛 逼干大要娶杏儿 杨三欲QJ杏儿 被狗剩把脖子扭伤 干大十块大洋赎回王毛狗剩被杨三忽悠去当新四军 报名时以为有大洋 结果是志愿军 当初的排长和毛小二也来到了新四军 指导员说狗剩根正苗红 排长说狗剩眼睛不好 指导员给了狗剩一副产自日本国的近视眼镜 指导员跟狗剩谈心做思想工作 狗剩不愿意说 战斗中狗剩逃跑 想起指导员的话冲回去打死几名日军被砸晕 狗剩从死去的日军嘴里用砖头砸下了金假牙 被排长举报给了指导员 指导员让他交出来 狗剩说你的眼镜为什么不上缴 指导员给狗剩做思想工作 狗剩交出假牙砸到桌子上指导员让狗剩回村 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 并让他摸清村里的日军情况 狗剩回村 杨三投靠了日本子强娶杏儿 狗剩打开手榴弹与杨三同归于尽 手榴弹是哑弹 狗剩要娶杏儿了杨三带皇军来抓狗剩 狗剩外出 王毛被打死 干大要用镰刀拼命被打死 干娘被打死 杨三阻止皇军杀杏儿被杀死 狗剩回来发现杏儿被奸污而死狗剩独自来到乡公所用镰刀和枪对抗日本子 被日军队长打伤逼问新四军下落 狗剩一掌打死队长并用头撞 狗剩被开枪打死 新四军冲进来
《我不是王毛》尽管有着许多瑕疵,但仍不应该被观众忽视。
这样的影片更有资格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作,即便它没有那么像我们所熟知的主旋律,却是最贴合那段历史的主旋律。
如果无法抛开影片相关人员的履历,像对国内现今审查制度不满的人们,难免在观看前便对该片有一定的偏见。
这部作品的导演赵小溪是赵葆华的儿子,赵葆华是广电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在一些资深影迷心中,可能对赵葆华有很多意见,源于他对宁浩的作品《无人区》的评价。
以他的言论为代表,《无人区》被枪毙了四年,最终以一个妥协的面貌问世。
这回,由他儿子导演的《我不是王毛》中,我们也能看出很多妥协的成分。
而赵小溪本人之前的作品,叫得上名字的仅仅有《枕边那张脸》和《咒丝》两部素质不高的惊悚片。
如果以这些来评价《我不是王毛》,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人都会对这部片提不起兴趣。
然而观影过后,我意识到这部作品注定是一颗遗珠。
在我的心目中,国产电影有三座大山至今难以逾越:《霸王别姬》,《活着》和《鬼子来了》。
三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即是用辩证的角度表达特殊时代的国民性。
这三部电影是独一无二的,是国外创作者无法模仿的,是真真正正只能扎根于中国土地上的伟大作品。
其余的国产电影,或者囊括整个华语电影,很少再有作品水平接近于这三部的,更别提持平和超越了。
然而《我不是王毛》难得的接近了这三座大山,至少,它站在了山脚下。
它与《鬼子来了》太像了。
一样的悲喜剧风格,一样的后半段突然残忍,一样的黑白影像,一样的彩色结尾点睛。
不同的是,它最终妥协于环境,没有绝望到底。
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敌人终于没有好下场,而非像姜文那样,在战争已经结束之后,还被自己的同胞借日本人的手砍了头。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在其余方面仍旧做得相当出色。
即便如此,这部2014年便已完成的影片至今也没有正式面世。
这就是可悲所在:它注定会被忽视。
主创阵容从里到外没一个是大众熟知的。
主演王大治,关注小荧幕的观众可能会眼熟,但他没有俊俏的脸庞,也没什么显耀的作品经历。
而葛晓凤、郭金杰、罗京民放在其他剧里,要么是群演,要么是出场数少得可怜的配角中的配角。
当然,导演赵小溪也不为人所知。
整部影片没有华丽的特效,甚至连画面都是黑白的,零星的几场战争戏,规模也都小的不行。
但这几场戏还比较可圈可点,男主人公狗剩狙击日本兵的几个镜头,剪辑相当流畅,音效做得也是非常的到位,还是把气氛烘托起来了。
除此之外,连剪出一段瞬时间能吸引眼球的预告片都很困难。
影片完成后,参加了一些电影节,也拿到了一些奖,但这些电影节的名气实在太小,这奖在观众眼中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总之,这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卖点、没有话题性,纯粹的“三无”产品。
即使登陆院线,顶多也就能在大厅看到一张不起眼的海报,每天能在七八十人的小厅里排一两场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我认为推荐它比推荐其他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更有意义,让尽可能多点的人看到这部电影终归是件好事。
它是继《鬼子来了》之后,拍的最真实最辛辣的战争电影。
与《鬼子来了》相同,影片的主人公狗剩也是一个小破村子里的卑微百姓,他自小被收留在王毛家,王毛是个傻子,他的爸妈和他的姐姐杏儿以酿酒为生,狗剩则一直喜欢杏儿。
抗日战争爆发,王毛要被强迫参军,他爹王大举自然不乐意,傻儿子在战场上怎么活得了?
另一边,狗剩儿为了娶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就必须满足盖三间大瓦房的条件,而征兵可以拿到大洋,于是他自然就冒充王毛去参军,为了瞒天过海,也不得不请求村里的权贵杨三的帮忙,而杨三自己也早已看上杏儿,因此尽一切努力阻止狗剩达成目标,于是满心期盼他死在战场。
在战场上,狗剩意识到自己天生是个神枪手,并结交了一些战友,与他们经常在生死线徘徊。
每次日本人压上来了,他为了活命都会装死,等日本军队走后,再爬起来跑回家里。
就这么装死,逃跑,再参军,再装死,再逃跑,来来回回参了三次军。
最后一次参军,他跟着八路去打仗,指导员看出了他的心事,准许他回老家料理好自己的私事。
狗剩在经历这么多生死考验之后,终于能高兴地回家准备娶杏儿,却没想到悲剧马上就发生了……《我不是王毛》将镜头聚焦在抗战时期豫东地区的小人物身上,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和种种或荒诞、或自私、或善良的行为,表现那个时期中国贫苦百姓在战火中挣扎生存的状态,以彰显人性与国民性。
片中我们很难看到每个抗日战士都是那么英勇无畏的,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活命而负隅顽抗。
其中的喜剧包袱设置也比较合理,人物夸张化的表演与影像风格融为一体。
虽然有些桥段的设置不免无聊做作,但整体的立意是相当独特的。
如《鬼子来了》一样,当悲惨的命运突然降临到这群小人物身上时,感染力瞬间爆发,会给观者措不及防目瞪口呆之感,故事张力也达到顶峰,观众自然随之移情。
如果要用约翰•特鲁比的理论的话,片中的主角狗剩即是完成了从玩世不恭到积极奉献的转变,这也是该片有主旋律风格的最大要素。
然而一切的努力最终化为徒劳,这是叙事层面对观众最大的、也是最残忍的挑战。
影片在这方面没有畏首畏尾,因此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反思。
当电影市场上充斥着如此多或甜腻、或清新、或隔靴搔痒的作品时,仅凭这一点,《我不是王毛》就太不应该被我们所忽视。
原文:http://zhuanlan.zhihu.com/garage/20285332
辣鸡
八一厂拍出这么一部风格浓烈的抗战三无电影,让人感到惊喜。黑白与方言的选择非常明智,对历史的思考可圈可点,和姜文的鬼子来了有点题材很像,都是底层小人物与抗战的故事,真实中也带着荒诞,小人物在历史中沉浮,没有那么伟光正,但却最接近人性。王大治很有戏,狗剩这个角色代表着那个年代最底层的人民出身卑微温顺忍让,不作恶但也算不上善良,思想觉悟不高,在乎的只是自己碗里的那点东西。
赵小溪不像他拍恐怖小渣片时那么烂,也不像举起手来之类抗日闹剧那样把鬼子弱智化,喜剧部分挺乐,王大治跟杨三都不错。
这片子能上7.7分?标准的抗日神剧电影版,毫无亮点,真是浪费时间。
竟然意外的好看!黑白,方言,适合的光影,懵懂的演员,糙,但却非常黑色幽默。三次服役,两次逃兵,动机不重要,结果才是目的!有意思!
其实大可以不必为了模仿《鬼子来了》而故意拍成黑白片
相当可以!!!
出乎意料的好看
抄袭电影,垃圾!
王大治老师还是适合这种黑白影片
无功无过的小品
与抗日神剧有那么点不同
虽说有抄袭《鬼子来了》和《举起手来》的嫌疑,但是真心算是良心之作。简直笑到停不下来,黑白画面充满了荒诞幽默。王大治刻画的狗剩这样胆怯又勇敢,愚笨又聪明,渺小又伟大的小角色真的挺让人难忘的。演员演技都很好,故事再有点深度就完美了。
还蛮惊讶故事讲得有滋有味,非常惊喜,跟六十多的老人儿聊起导演,确然能够引发共鸣,这样的低概率事件,不得不高看赵导,期待良心新作,而不是为还人情债搞一些鸡飞狗跳的垃圾
又一部小成本佳片,值得看
真是不错的电影,这么好的电影让后期宣传耽误了,笑点一点不尬,而且很有新意,即讽刺又幽默
算得上国产抗战题材佳作了,总比雷剧要好很多了。尤其还有一个爱讲大道理的指导员,非常出彩。
#上海国际电影节#2014.6.15现场观影人数不足两位数。能在国产商业片大行其道的时代,在影院看到这样有趣的小成本制作实属不易。这也是影节的意义所在吧。影片通过三个政权下主人公三次“逃兵”反映了战乱年代不同政治统治对民众的影响。构思巧妙而合理。荒诞、讽刺、黑色幽默的个人风格突出。实属佳作
12.10 CA988
你说这个电影为什么 简单又好看 因为 狗剩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