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记

舟を編む,字里人间(港),宅男的恋爱字典(台),大渡海,字里人生,The Great Passage

主演:松田龙平,宫崎葵,小田切让,黑木华,渡边美佐子,池胁千鹤,鹤见辰吾,伊佐山博子,八千草薰,小林薰,加藤刚,麻生久美子,波冈一喜,森冈龙,宇野祥平,又吉直树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编舟记》剧照

编舟记 剧照 NO.1编舟记 剧照 NO.2编舟记 剧照 NO.3编舟记 剧照 NO.4编舟记 剧照 NO.5编舟记 剧照 NO.6编舟记 剧照 NO.13编舟记 剧照 NO.14编舟记 剧照 NO.15编舟记 剧照 NO.16编舟记 剧照 NO.17编舟记 剧照 NO.18编舟记 剧照 NO.19编舟记 剧照 NO.20

《编舟记》剧情介绍

编舟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阅历颇丰且行事一丝不苟的国语学者松本朋佑(加藤刚 饰)作为监修主持工作,谁知他最为器重的编辑荒木公平(小林薰 饰)却到了退休的年龄,选择回家照顾病中的妻子。此时编辑部中仅有做事浮躁的西冈正志(小田切让 饰)和临时工佐佐木熏(伊佐山博子 饰)。荒木和西冈多方物色,终于相中了营业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却对词语有着敏锐认知度以及做事极为认真投入的青年马缔光也(松田龙平 饰)。浩瀚的词语海洋,马缔与同事们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编制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他们甘于寂寞,却也收获着弥足珍贵的幸福…… 本片根据三浦紫苑的同名原作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灵异妙探2:莱斯归来红楼私房菜豆包县令大明劫潜水艇唇语惊魂凯文·亚当斯:真正的我凤囚凰斯通的活死人之战连环局滨虎唯一的受害者恶魔之浴贝鲁特幽灵不眠之夜2020珠城之恋终极游侠华丽的挑战怪物王小毛的奇幻人生死亡大脚真实的人类第一季露西的学校骑士你往何处去心寒纳妾记第一季末日深眠人怕出名猪怕壮代课老师

《编舟记》长篇影评

 1 ) 扁舟渡海 慎终如始

这两年看日剧日片的兴致不太高,大火的那部日剧《半泽直树》,连打开的动力都没有。

大概不再年轻,对热血系作品都有了免疫力,不是说励志不好,而是难免担心,看片的时候热血澎湃用多了,面对日常琐碎鸡血就不够了。

看《编舟记》纯粹是因为,几位信任的朋友纷纷把这部电影列为年度十佳。

和许多类似日本电影一样,《扁舟记》的开头沉闷寡淡,出版社不被人待见的死宅马缔光也,被发配&发掘到辞书编辑部,接替退休的编辑荒木公平。

因为盈利少,辞书编辑部一直被视为出版社的累赘,生存堪忧,几个残兵弱将却志存高远,着手编纂一部“穷尽新词不落后于时代的词典——“大渡海“。

全片主线故事波澜不惊,并不会超出你想象的范围:18年重复而漫长的词语搜集过程中,马缔光也经历了诸如部门撤销、伙伴调离以及斯人故去的大小变动,他几乎是用同一种呆滞迟缓的表情,木纳而坚定地应对人间悲喜。

影片的节奏沉着而轻灵,所有动人的对比映照,都草蛇灰线地埋伏在琐屑细节中。

这样的题材,似乎也只有这样不疾不徐的节奏,才能映衬时间之拙,化解文字之重。

“若你喜欢怪人,则我很美”,这大概是男主角马缔光也人物性格最好的诠释,而这样一个闷货,身边吸引的自然也是各路朴素的奇葩。

影片讲述友情、爱情、亲情,饱蘸浓情却不着痕迹。

日本文化,让人欣赏的一点,就是得体的分寸感。

比起马缔光也的爱情,主编加藤刚和夫人松本千惠的感情更让人感动:加藤刚重病,千惠看茶迎客时哀而不伤,最后列席发布会,一声礼貌谦和的“谢谢”,无尽之意尽在言外。

而最让人心暖的一句台词,自然还是马缔光也房东鼓励他的那句话:“这么年轻就做你喜欢的事,你真幸运啊,接下去就只管做下去就好啦”。

影片的结尾,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

当《大渡海》词典五校收工,以超出大多数人耐心的代价得以最终出版时,整个发布会有序却略显轻简,一如影片本身的基调,内敛而节制。

没有“苦守寒窑十八年”的那种自怜怨气,也没有一朝得志的娇蛮得意,只有“好了,到这里了”的淡定从容。

生活中,不常常正是这两种不平之气,消解了我们所有坚持和努力的价值?开看《编舟记》略有焦虑,因为最近业余时间有限,能看的电影不多,而奥斯卡季难免又有太多选择。

但看到最后,竟然心平气和。

年轻时候,我们总是心太急,心太急,总感觉身边有跑得更快的人,自己有更好的选择。

非得熬过了青春,才明白:时间就像泼出去的水,不是浪费在这里,就是浪费在那里。

得失相抵,本就没有什么值得与不值得。

《编舟记》没有夸大征途的艰辛,也不描绘山那边的美景。

不望山跑马,就不会望而止步;不望梅止渴,就不会失望反悔。

《编舟记》只是说:做一件事,需要的是耐心,扁舟渡海,慎终如始,其他的,就交给时间本身吧。

安心,是相信一切皆有所回报;而人生最大的回报,就是:心安。

小广告个,微信公众平台,写的都先扔那儿了账号: Mydunhe

 2 ) 《大渡海》---主编の言叶

词语在不断产生 有些正慢慢消亡 且部分词语在其存在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 想明白词语的意思 就是希望正确了解 某个人的想法和心情 这是出于想与人有所关联的愿望吧 所以我要面向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 编辑这本辞典 《大渡海》要成为一本活在当下的辞典 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 辞典是那边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人类靠着着叶名为辞典的扁舟渡海 找寻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 那是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 献给想与人关联 期望渡过浩渺大海人们的辞典 那便是《大渡海》。

 3 ) 编舟者,送人到彼岸

特别喜欢《编舟记》这个名字,起得巧。

扁舟造船,送人渡语言之海,到达文学、乃至文化彼岸。

编字典作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想起来实在有些平淡无奇。

但看完《编舟记》,却心生尊敬。

影片传达一个日本相对主流的观点:一生只做一件事。

影片中最后的部分颇为感人: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毫无瑕疵,编辑部没日没夜赶工,加班校对项目表,那一句“都到这一步了,就做到底吧”让人格外动容,因为不知在生活中,多少次我们因为工作战线耗的太长,最后那一句是被“就这样吧,差不多就得了”所代替。

精益求精,乃至“吹毛求疵”,其实不只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是“一生要做好一件事”。

看似枯燥的编字典工作,在电影中表现得非常活泼,不仅通过马缔表白来给“恋慕”下定义,更让上了年纪的编辑和木讷的马缔在速食店听高中生聊天,而获得新词汇。

《大渡海》在他们的手里,也活了起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影片中有些情节我也从没有思考过,而答案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如何解释“右”?

(“10”中,0的位置即是右)。

一部差点腰折的《大渡海》,经历的15年,经过众人之手,终于活下来了。

它的身上有很多人的使命,更有一些人一生的时间。

我相信之所以日本此类电影赞誉颇高,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已经难以花很多的时间在一件事上打磨了,西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入脑海,但在东方社会,还有人倡导“十年磨一剑”。

虽然我们已回不到过去的“从前慢”,虽然现在“大鱼吃小鱼”,但该有的坚持、耐心、和责任都不能丢。

题外话:看这部电影之所以很亲切,是因为我现在的工作时时还有查字典的机会,为了达到工作“零错误”,任何拿不准的相近词,我们都会请教这个不出声的老师,一遍遍感叹着中文的博大精深。

而每次文章的产生,都离不开字典编者所造的这一叶叶舟,送我们到语言、文化的彼岸。

以及我喜欢电影里夫妻相敬如宾,互相支持照顾的感觉。

只要你开心就好,如果我爱你。

爷爷快不行了,奶奶帮他校对字典

特别萌的猫

 4 ) 《编舟记》

看这部影片最大的感触是日本确实是亚洲唯一的电影强国,这是从上至下对电影艺术的文化认知、创作者的投入程度以及观众群素质的良好比例共同构建的。

影片说不上多高端,诙谐的配乐下淡淡的叙事也是日本电影擅长的,但所传达关于目标的坚韧、孤寂的满足、人情的温性都不仅仅是当今中国的电影所缺少的。

 5 ) 工作的意义

《编舟记》,非常喜欢。

(下文有剧透)在一个谷歌和维基主导的搜索时代,编纂辞典的题材竟然可以被拍成大众电影。

影片对情节发展有意克制,男主人公因为沟通障碍,似乎生来就只能编辞典,也似乎只能和房东女儿谈恋爱。。。

时间跨度十几年,人物生活几乎没有变化,除了一些很快平复的小波折,几乎是平铺直叙。

影片既没有像《入殓师》一样展现戏剧性的接受一个新工作的过程,也很难如表现入殓之美一般来展现出编辞典这一迂腐的工作有什么魅力。

然而,这却成为影片重新发掘我们几乎已经遗忘的教条的语言规范与鲜活的日常语言之间关系的契机,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日常生活中的伤感和喜悦与编纂工作中的绝望和激情产生共鸣,展现出这一故纸堆中的枯燥工作并非如人们印象中抽象和冷漠,而是记录了个人的情感、智慧和成长。

十几年过去,辞典的词条和例句逐渐积累,主人公的沟通障碍也得以缓解。

辞典不是为了限制语言的自由,而应成为人们遨游语言海洋的舟楫。

工作通过与生活的互动汲取了新的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传递给他人。

无论如何也要赋予工作新的意义,这也是我所尊敬的那些日本建筑师经常传达的专业信念。

人生如海,编舟以渡,最后,辞典《大渡海》发布的第二天,修订工作就开始了,没有最终的彼岸。

地球表面,日本如一叶扁舟,“认真”的国民精神成为其航行的动力,或许是影片最终要输出的价值观。

(可以想象,类似题材很可能被好莱坞拍成屌丝逆袭类型片或者被中国大陆拍成讴歌劳动模范的五个一工程。

 6 ) 用自己的经历编一本人生的字典

越发觉得,隔一两个月,就应该找一部日本电影来看看,放慢节奏,磨练一下耐性。

我已经不记得看过两个小时以内的日本电影了,情节的进展似乎总是有点慢吞吞的,感情的表达也总是淡然内敛的;然而每每回想起来,又是余味绵密而悠长。

辞书编修部里几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要编一本活在当下的字典,叫做《大渡海》,于是便有了这部叫做《编周记》的电影。

编一本字典有多难?

《大渡海》编了10年——试想目前我们周围有谁10年一直做同一份工;还有一个细节,荒木对刚入社的马缔说,在这里工作久了,指纹就磨没有了...似乎也理解了辞典为什么都那么贵——有时候它真是一个人全部的职业生涯,甚至是终生的梦想。

词典即将付梓之时,一屋子人昼夜不分的住在办公室里,一遍又一遍的校订。

蓦然就忆起当年做auditor检查AC paper和annual report,数字也是一遍一遍的check,各处rounding、不同口径、各种勾稽关系,然后到字体、格式、标题高度都要一致美观...恩,感同身受。

角色设定也蛮有意思;一个社交能力为0的学霸宅男(看了松田的照片才发现马缔这个角色完全掩盖了演员本人的妖气),一个决心要当料理大厨的女主;款曲之中一个时不时查字典,一个时不时磨刀,首次约会也是居然是逛刀具店。

另一个很添彩的角色是临时工佐佐木,虽然言语不多,但句句直切重点,雷厉风行的大姐。

再说回词典。

有多久没有翻过实体的字典了?

看片的一直在想自己那本现代汉语辞典(1996年版)正在哪个角落躺着。

片里一个小小的问题似乎让我体会到些词典的魅力:什么是“右”?

“右”是面对钟表时1到5的方位,是数码10中0的方位,是你打开这本词典、偶数页的方位。

忽然间想到,能编录一本自己人生的词典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就用自己一天天真实而独特生活经历,去解释某个物件儿、某个地方、某个人。

 7 ) 怪咖的日常

记不清楚了,本来似乎是冲着小田切看《编舟记》的,出乎意料的是反被松田龙平迷住了。

小光同学,学习语言的研究生毕业,蓬乱头发、细边眼镜、严肃打扮,迷离眼神、局促姿势、不苟言笑,试图交流时会神经质地退避,销售成绩一塌糊涂,就连姓氏都像个玩笑,与“认真”同音的马缔,他是这样的人。

偏偏是这样的人。

但直到成为辞典编辑部的一员,他才成为了真正的“马缔”。

而辞典编辑部在旁人眼里是这样的所在:怪咖集中地。

她们总是笑,只有怪人才会去编字典吧。

一定是这样吧,编字典这种事情,吃力不讨好,成本高输出少,工程浩大又毫无奖赏,最寂寞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马缔、西冈、荒木、松本、佐佐木、岸本……雄心壮志想要完成一部史无前例的属于“当下”的辞典《大渡海》变成了最热血的事情。

苛刻、偏执、自抑、狷介,对辞典纸张选材要求严苛、因为一个词的遗漏中止校对推翻重来,耐力、张力、角力,穿行在密林中,职业、感情或者社会关系,这是“物力”之作,平稳之作,殷实之作,而因“人”的参与含情脉脉。

“大渡海”又是如此的隐喻气质。

他们渡过了一片海,而他们仍在海边。

松本老师观望白色的海浪,一生都扑在编字典的事业上,最后却没有见到《大渡海》的诞生。

西冈本来对编字典毫无兴趣,性情也不够踏实从容,但后来即便是离开了编辑部也仍然为着《大渡海》事业四处奔走。

我们看到十五年过去了,这群迷人的怪咖仍然在一起,就算是其中西冈离开了、岸本加入了、松本老师去世了,外物沧海桑田,而编纂《大渡海》这件事本身无碍于时间、超脱于腐朽。

无形之中似乎可以达到永恒。

而当《大渡海》完成以后,到了明天,又该抛下过去,投入新的修订工作中去且没有任何眷念犹豫。

他们全部所做的,就是完成、造就、续写他们的生命,这或许等同于编纂辞典本身。

《编舟记》之中无非都是日常视野,就连镜头都缺少修饰,生活气息情绪流,温吞敷衍,形而上的“波折”显得毫不惊情,但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皆在其中,日式电影的古典性格。

而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题材的选择,不由想到《入殓师》啊,将关注目光投向我们日常所不见的一类人,之前是入殓师,现在是辞典编纂者。

完全是个文科生电影啊,确切的说,多适宜中文系呀。

语言词汇是日常形态,将日常形态拎出来强化特殊化,因而我们会对电影之中辞典编纂的繁琐、考究、缜密过目难忘。

深入学习语言的人往往可以体会到语言内部的包罗万象,而词汇和释义仅仅是一小部分。

可爱的怪咖们会随身带着词汇收集的小本子到处搜索新词汇,街边的广告牌、卖刀具的店、快餐店;编写“恋”和“接地气”的释义时注入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独辟蹊径用毛笔写情书,年轻的女孩看不懂要找老板请教……或许每个人都是怪咖,只有特别的人能够发现和完整爱上那些古怪又闪光的可人之处。

所以香具矢会说:“小光你果然很有意思”,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个怪咖带来的世界,尊严和热爱,清明的夜,雪白的浪,温柔平静,不为什么就获得了喜悦。

字里行间就已反璞了生活的意义、成长的痕迹。

 8 ) “哀”与“爱”——卡片中的伏笔

其实只是一篇影片中卡片词汇的不完整总结。

在家看电影一直有截图的习惯,无论喜欢的构图、衣服、表情还是台词,都会截一下,就好像阅读的时候随手用铅笔做标记似的。

在看完电影回顾截图的时候,发现了卡片里的玄机。

影片开始二十几分钟,有一串词汇卡片的镜头,卡片上出现的词,多多少少、或显或隐的,暗合了影片的情节和情绪,两个最重要字,是“哀”和“爱”。

毕生飘荡于时间之海,死生有命,聚散有时。

十二年后的第一个场景,从房东老奶奶抱着猫的遗像中开始,伴随着悠悠的钟声。

为马缔与香具矢的爱情做牵线人的老奶奶会离开,为马缔编《大渡海》做引路人的松本老师也会离开。

在获得的过程中亦不断失去,在成就的结果中亦总有遗憾。

哀是人生的底色。

【哀韵】诗歌或音乐中表现哀伤情感的语调或旋律。

【哀伤】悲痛、悲伤。

【哀情】悲伤的感情。

【哀愁】哀伤的情绪。

而对爱,影片则如词典释义一般从多个角度加以解释。

就伴侣之爱而言,马缔对香具矢的感情固然是“恋慕”的最佳阐释,但香具矢在漫长岁月中与马缔相敬如宾,故作潇洒的西冈醉酒后的求婚,荒木申请退休照顾妻子,乃至松本太太对松本老师无言的体贴,亦是人世恩情的种种呈现。

在对伴侣之外,对事业的执着、对工具和手艺的持守、对书和对猫的深情,亦是爱。

这种生命与书、与猫、与器具相联系、相接纳、相融合的过程,也是人不断和生命发生联系,不断热爱生活的过程。

【爱诵】喜欢某首事而时常诵读。

【爱妾】宠妃。

【爱唱】喜欢某首歌而时常唱。

【爱听】因为喜欢而时不时聆听。

【爱猫】备受疼爱的猫,或指疼爱猫。

【爱执】执着追求异性,或指眷恋不舍、执着于性爱。

【爱称】本命以外的充满亲切感的称呼,昵称,绰号。

【爱情】恋慕异性的感情。

【爱书】很爱读的书籍,或很珍惜的书籍。

【爱器】十分喜爱和珍惜的乐器或用具。

还有一些并不是“哀”或“爱”字开头,然而与情节有涉的词。

【间子】将棋对弈中被将军时,用于阻止被将死的棋子。

(影片中的“间子”当然是小田切然扮演的西冈,在局长提出要撤换一个人作为保留《大渡海》的条件时,西冈主动调换到宣传部,才保全了马缔和大渡海。

) 【对酌】没有侍从在旁,两人互酌对饮。

(香具矢去筑地之前和马缔的对饮,马缔借酒壮胆送出情书。

) 【投缘机缘】人与人是否投缘全由缘分而定。

【暧气】打嗝。

(不知道是否与松本的食道癌有关。

) 【体恤】怜悯体谅。

【相携】两方携手合作。

【衬纸】为防止污损而夹在物与物之间的纸张。

【相仕】一起工作的同伴。

【咬接】将木板连接处各去掉半数厚度再拼接起来。

(指的可能是马缔和西冈在工作中相互砥砺,两种性格各得其所吧。

) 【大放异彩】发出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光彩。

【意气冲天】气势高昂、干劲十足的状态。

【异类】游离于主流之外、特立独行的人。

(当然是“认真君”这样的怪咖了) 【生存】存活、生活、度过人生等意。

 9 ) 文科男不是文青

致中文系研究生博士生的男生们电影看了不到一半,忍不住过来说两句。

语言,是我们的工具以及研究对象。

然而中文系里面又分很多专业。

有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影视戏曲文学,文艺学,文字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等。

有些专业还要再分很多具体的方向。

语言学和文字学以及文献学其实跟中文或者说文学没太大关系。

如果做一个定位,他们其实是很枯燥很理性的专业。

特别是语言学,几乎就是一个理工科专业。

招生时候,懂电脑语言,数学建模这些的都优先录取。

他们不需要太多的聪明,他们最看重的是稳定,谨慎,细心,持之以恒。

小光给我的印象很熟悉,因为我周围很多这样的人。

当然他们没有小光这么戏剧化的夸张,但相比常人,的确木讷,不善言辞,重实际,谨慎。

其实其他专业又何尝不是这样?

研究生博士生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理论上面。

我们所要做的是理论自身的辨析以及从作品抽绎出理论出来。

那些常常运用的语言,理性,枯燥,深刻。

小光的苦恼也是我们的苦恼。

不善交际,不会心机,不善言辞。

但这个社会很残酷。

我们往往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人。

一辈子能做精一件事是很幸福的事情。

就像我们学院有些学者能把一部古书的所有版本找齐,并且校对注释一遍,花了十几年啊。

我们都很敬佩,他自己也很骄傲。

我们又是正常人,有正常的反应和想法。

但在表达的时候却出了问题。

形式扭曲了,即使别人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他们也不会否认你所带来的形式并没有表达你要表达的意思。

熟悉的人会进入你的语境,会原谅你,纵容你。

但在社会,一次没成功,你就失败了。

于是,这种痛苦是巨大而无法摆脱的,也许只有时间能让我们逐步适应社会,钝化自己,钝化感受,痛苦也就能减轻。

文科男不是文青,他们不会说甜言蜜语,他们不会浪漫。

因为他们知道所谓的美丽的语言到底意味着什么,知道语言一旦表达出来,已表达就杀死了更过未表达的东西。

这部片子,有着浓重的禅味和积极的感受。

这是电影,是理想。

但真实的社会不可能这样。

因为大家都在追求那些有限的事物,你不抢就被别人抢了,你抢不到任何东西,到最后你连抢的资格都失去了,只能捡拾别人不要的废弃之物。

文科男表面会表面没什么反应,但他们的心却是清晰和健动的,更是敏感的。

 10 ) 为辞典奉献的一生——《编舟记》

马缔光也:“我要为辞典奉献一生。

”竹奶奶:“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

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编舟记》将代表日本角逐the 86th Oscar(2014.3.3)的是石井裕也的《编舟记》,一部从画面到剧情都充满陈旧质感和味道的日本电影。

一如影片中西冈正志的扮演者小田切让所说:“当我看完剧本之后,感觉这部电影充满浓郁的旧时代印记。

”而事实上,这部“充满浓郁旧时代印记”的电影所设定的故事发生时间是1995年——2008年。

这一时间似乎并没有那么遥远,与其说“旧时代印记”是故事发生时间所带来的,倒不若说是故事的内容所赋予的。

所有人都以为玄武书房的旧楼早已成为了公司的仓库,直到松本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地提出辞职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发现原来旧楼里还蜗居着辞书编辑部——这是一个早已不能为出版公司带来任何利润,甚至是已经被飞速发展的网络社会抛弃的部门。

在这样一个因为互联网而让社交变得轻便简省的年代,人们忙于不停地创造一个个“新词”,还有谁回去翻动一本笨重的大辞典呢?

38年来一心一意编写辞典的松本乃是荒木部长的最得力助手,因而当松本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辞书编辑部另谋一份稍微丰厚一点儿的工作时,荒木一边饮酒一边落寞地说“就好像自己的身体被砍走了一半”,“再也不可能有像松本这样的编辑了”。

也正是因此,松本在临走前走到了自己的接班人——马缔光也。

马缔的名字,在日文中与“认真”同音,马缔君就是认真君。

满身书呆子气质的光也与销售部门的工作格格不入。

扮演者松田龙平的表演堪称精准,仅仅是光也在销售部与同事的几句交谈和在书店推销时的几个动作,这些就足以让我们看到一幅鱼沉闷地陷在淤泥里的景象,扑腾不懂,掣手掣脚,满身都是扭捏和不自在。

辞书编辑,随身携带采集卡片,在宴会上或是饭馆里将听到的所有新词都记录下来,然后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以分门别类,交给不同的人来释义……而“《大渡海》要成为一本活在当下的辞典”!

语言是活的。

它们决不像沙滩上的鹅卵石,停在那里等着你去拾拣。

它们是不断流动的水,或许有始,却永无终。

然而,一旦被写在纸上,词语就再也不会变动。

“一本活在当下的辞典”究竟是怎样的?

《大渡海》如何才能追赶上生活的变化?

一如荒木所言,“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辞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辞典的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那是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辞典,那便是《大渡海》。

”与其说荒木和光也等人是在整理词语编纂成册,不若说他们是在与加速前行的时代做抗争,用笃定和坚持去抓住变动不羁的时间脉搏。

“三省堂出版的《大辞林》花了28年。

”当听到松本的这一举例时,浮躁的西冈正志先是为自己无望而寡淡的未来人生大呼哀哉,接着却又不禁感叹松本的持守——“38年一心一意编辞典,真是难以想象,明明还有其他有意思的事。

”编辞典,尤其是编一本似乎永远不可能完成的辞典,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正因此,正志向光也发问:“你怎么那么有干劲?

拼上20年都不一定完成的哦。

”然而,光也的回答是什么呢?

在与房东竹奶奶吃饭时,光也这样说道:“我要为辞典奉献一生。

”竹奶奶如此开心:“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

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是呀,“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然而,词语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编辞典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够完成的,光也作为一个编辞典的人,却完全没有与人共同的能力。

为了热爱的事业,光也开始尝试与人共同……沟通的变化发生在光也与正志之间,然而却通过光也和香具矢的爱情展现出来。

木讷的光也写了一封文言情书给香具矢,正志拿来要做指点却完全看不懂,而香具矢也只能让餐厅的老板帮忙翻译……这可爱的尴尬渗透出影片背后的力量,似乎沉闷的图像之下一种绵密、隐约却又亘久的韧性。

波折依然来自于变化的时代。

玄武书房决定关闭已经长久亏损的辞书编辑部,然而,《大渡海》却还遥不可及。

浮躁的正志已经慢慢地开始平静和投入,一方面将确定要收录的词语交给相关的专业人员开始释义,生米做成熟饭;同时,找到村越局长,说服其继续保留《大渡海》项目,而条件则是自己要被调至销售部。

这是被《大渡海》改变的有一个人,西冈正志。

竹奶奶去世了,正志离开了,荒木老师生病住院……时光不紧不慢日复一日地又走过了14个年头,在对抗内心的疲乏、时代的变化和不时发生的意外之后,“国语大辞典”《大渡海》终于浮出海面。

然而,光也还是晚了。

在能透过窗户望见海的房间里,荒木部长离世了,他未能看到自己曾经命名并付出了几乎一辈子心血的《大渡海》。

但每个人或许都会相信,他徜徉过词语的海洋,将撑着那“一叶扁舟”继续泅渡。

辞典发布会上,光也和松本不约而同地掏出衣兜里的采集卡,词典刚刚发布,修订却已经开始,这两代人将继续做着“这辈子想做的工作”,这无疑是幸福的。

而辞典是“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的人们”,这是人类的事情,大概人类也会是幸福的。

词语不断地出生和成长,时代的加速度愈来愈快。

松本在离开前将自己的袖套送给了光也,光也戴着它继续“扁舟渡海”。

新人岸边绿,这名字充满寓意,似乎乘舟渡海终于抵达海岸,那一抹绿色让人感动。

无论“编舟记”,抑或“大渡海”,这译名都让人不自觉有种沉静的感觉。

编纂辞典,像是一件如陆上行舟般的事情,当翻动那厚厚的辞书,薄软却质地密实的纸页产生似有似无的粘连感觉,这怎会不令人感动,继而油然生爱?

2012年12月4日

《编舟记》短评

关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延续,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情感,对于自我局限的突破,以及那份执着的干劲,以一种最为纯朴真挚的初衷呈现,不动声色中娓娓道来,让人深刻的体会其中看似波澜不惊实际博大深远的主旨思想,这是日本电影始终保有的纯粹核心和谦和态度,却也是华语片日渐严重散失的影像根本与灵魂。

3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推荐

看之前还担心石井裕也会拍不好,看来担心完全多余。看完竟然盈眶了,题材之严肃又不乏笑点。每个文字就像是编辑者精心呵护的婴儿,“恋”字产生的那段爱情,好纯。

6分钟前
  • 力荐

那些专业业余搞语言文字的人,不看这部电影怎么好意思。而且啊,不是我说啊,你们都长得和我家龙平一样美丽又对语言有敏锐感觉么?【果然还是日本电影好看。那么平静的电影看得我好感动!

10分钟前
  • 申城少学汉
  • 力荐

实在有够闷的,前面四十分钟都他妈的在干嘛啊,一件事有必要来回说吗。和“入殓师”比,可看性差好远。

12分钟前
  • 黑色南极洲
  • 较差

一本字典的诞生故事,看片的感觉就像看一本书,看完会有种成就感。

13分钟前
  • verygodort
  • 还行

呃啊呃啊

15分钟前
  • 吃点好的
  • 很差

两段式的故事确实操蛋。人物刻画得是否太过单一和含蓄?

18分钟前
  • 张伟竖
  • 较差

一颗给宫崎葵,一颗给苦劳。技术宅逆袭取美女这种桥段是要用到什么时候啊。还有,刻画那么多的生活琐事何用,观众买票去看自己的生活史吗?既然编本辞典那么难,那就多点克服困难的戏份嘛,感觉力度不够啊。。。。

20分钟前
  • 海岛乔巴
  • 较差

日本版编辑部的故事,很喜欢名字的取意:编舟人,编述书海之舟。

22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职人电影庸置疑是日本赛高,国内在企划阶段就会被diss得体无完肤吧。枯燥的字典编纂竟拍得如此动人,不疾不徐,不折不挠,基调积极却不煽情,过程艰难却不放大矛盾。词语是大海,词典是扁舟,想要与他人产生连接的人们通过词典渡海航行,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对词典意义的诠释太美妙啦。

26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功劳都是演员的吧 导演挺平庸的 海报上的麻生久美子和小田切让出现在同一画面里多少让人觉得是恶搞?松田龙平和宫崎葵饰演的夫妇 片子里简直是逆生长的节奏 所有情节都在意料中 整体情绪总觉得意味不明 热血感也不强 自诩看过日片也算多的了 不能理解为何得奖甚多 看来我还是不了解日本人呢。

28分钟前
  • steflover
  • 还行

虽然我喜欢松田龙平但是也想说他把马缔演得太傻了吧?根本没有原著里的可爱和不善言辞。

29分钟前
  • dreamboat
  • 较差

忘我地沉醉在做一件事里是多么幸福啊

30分钟前
  • 阿辽莎
  • 还行

情怀与信念

34分钟前
  • 曾良君
  • 力荐

3*5

37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还行

平庸可概.不过是把冷门职场的程式走了一遍.辞书编纂舞台的苦乐特征有框架性表现,但放弃掉的空间更多,比如面对和夙愿一样追不及的语言环境时的心态比如具体词条与修订作为音画元素的择取,这些都处理得很随便.用角色的功能化煲鸡汤,实际对人关注不足.石井成了熟练工照旧没灵气.奔往准确永在错位才是语言.

38分钟前
  • 岚行
  • 还行

送选奥斯卡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很能代表日本人的精神。一切都是按照给定的模式走的,没什么惊喜,没什么太触动的地方,但还是在十六年前的照片重新出现的时候止不住热泪盈眶。一本字典涵盖了一些人生命中最好的日子,也是一些人最后的日子。

3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真没劲,不过相对一贯叽叽喳喳、做作的表演风格显得 沉着太多,严肃中又带有一点诙谐,不过最后完全感受不到成就与喜悦,还不如学中国搞个纪事片。

41分钟前
  • 一脸横肉张小晒
  • 较差

其实是个励志片

46分钟前
  • 掐恰恰
  • 还行

编辑之歌。配合那本《OED的故事》看效果更佳。

49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