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香港的武侠片又走回了多年前的一板一眼真枪实弹的肉搏中,只是动作的招数更加层出不穷,人也更加边的钢筋铁骨了,所谓的肝胆相照,儿女情长,所谓的江湖恩怨,尔虞我诈,早在导演的弹指一挥间中烟消云散。
有人死了,有人报仇,然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江湖永远是这样风雨飘摇,硝烟过后剩下的偌大的战场如同我眼中沉寂的画面一样徒留了一片空白。
这部片子还真没有什么好看的,再加上我不喜欢看黄玉郎的作品,看起来就更加了无生趣了
第一次,第一次感觉在电影院看完电影,自己的思维是如此空白的。
是片子太没有感觉了?
没有什么可以感觉的?
太纯粹的商业片子。
甚至让周围看电影的朋友们开始惊呼,nokia的手机广告?
错乱的时空,错乱的思维,错乱的人物行为。
加入电脑特技的打斗场面有点格斗游戏的味道。
不过什么外发的功力真的是看的相当清楚又相当的自然的。
对,相当自然的娱乐。
发现甄子丹的片子我都会去看。
上次的《杀破狼》我也看了!
似乎就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故事,很过瘾。
没有思考,没有什么好思考。
大概是因为今天思维过分了!
而且是不经意间的。
成熟的女人像我一样复杂吧!
还是等我成熟以后再去品味吧?
远远的仰望就好了?
我又怎么能去聆听教诲呢?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强硬呢!
其实自己好像向来这么固执!
不愿意再说是因为不愿意强加,还是因为高傲的不屑?
还是自己已经没有变通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
别告诉我,自己已经随波逐流了!
上周五终于补课,看了《龙虎门》。
正佳飞扬影城。
howie说跟《杀破狼》不一样,可我看的时候不由得回忆起《杀破狼》来。
http://blog.sina.com.cn/u/475e5802010000rl还是那么一以贯之地往“有型”的路上狂奔过去不回头。
甄子丹刻意让头发遮住脸,任风吹的样子,如果是他的影迷看到,会尖叫吧?
甚至在想,甄子丹的影迷里会否有一个他自己,甄子丹呢?
连着两个片子看下来,就会觉得,他这样热爱自己,简直是一枝热血沸腾版的水仙花。
我并非对这种对自己的热爱有所反感,毕竟,剧中人物并非只是在搔首弄姿,而是结结实实地在散发着硬朗的光芒。
是自恋,也算是恋得其所。
记得小时候不是很爱看功夫片,总觉得功夫片有很多练功打斗的场景,拖得好长,如果当时有快进键,我一定会把这些个场面快进过去,直接看结果谁赢谁输。
现在反而倒过来了,情节倒不怎么去挑剔,功夫场面打得好看才紧要。
所以看《龙虎门》,居然不觉得“文戏零分”之类的感觉,看下去还算过瘾。
实际上这部片子简单到,人只需要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跟我小时候的是非观一致,跟直截了当拳脚到肉的打斗风格也匹配。
有一个场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就是龙虎门武馆一出场的情景,很多小孩子在练功。
我看到这里不知为什么有些激动。
很有之前看《七剑》时想冲上去跟那帮侠客握手的感觉。
功夫片里始终应该有正义告急的焦虑,这个出场以及片首的那段旁白让我误以为这种焦虑在《龙虎门》可以血气重现。
直到电影结束时,才略有失落地回过神来,一场误会。
本想跟那位英雄讨论一下时势险恶,可是英雄只顾顾盼自雄,真顾不上谈谈那些事关正义的事情。
昨晚在这个城市首映,赶新鲜就去看了,反正有邀请函,影院是人山人海,影院为了这部夏季大片还准备了一个什么活动,看到有穿练跆拳道衣服的小孩在准备着,看样子是配合这部号称十年难以逾越的功夫片准备做什么表演。
一个人比较适合看这样的片子,因为没有什么剧情需要分析,也不必为什么背景而向别人询问,一部改编自香港畅销漫画的影片,自然不需要考虑太多什么深度之类的问题。
叶伟信也做到了这一点,至于和黄玉朗的漫画之间的联系谁也不会去管他,忠实不忠实又有什么关系,好看就行。
可惜的是,这部片子还没做到好看,一部功夫片好看无外乎两点,一是剧情要有张力,要把最后的决斗气氛铺垫得充足而到位;再者就是重中之重的武打的视觉效果。
《龙虎门》的故事简单得有点欺负人,小龙、小虎、黑龙三个主要人物都没有故事,没有冲突没有矛盾,不会为某个人物而牵肠挂肚,命运未卜,惴惴不安,都构成了看电影的一部分,而这部片子没有,没心没肺的,漂亮的董洁和李小冉都是彻头彻尾的花瓶。
没有剧情,就只能被动等待一段段对打的到来,“甄”功夫成为唯一把你留在影院的因素。。。。。。。
关于武打设计,这是《龙虎门》宣传的重点,口号是“一部十年难以逾越的功夫巨制”,可仅仅从武打的观赏性而言,它还远没有超越15年前的《黄飞鸿》经典系列,甄子丹的功夫以凌厉、速度见长,这在《龙虎门》中倒是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最后一段单挑火云邪神压片之作,更是将这种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可这并不是中国武术美的地方,你可以认为这是搏击的力量和速度之美,但这绝非中国功夫之美,什么可以代表中国功夫之美,李连杰出演的《黄飞鸿》都可以。
影片快要结束时,旁边一个小女孩热情鼓掌,为谢GG,余GG(虽然这两个这时候正躺在地上呻吟),甄SS三英战邪神成功而欢呼,灯光全亮的时候,我似乎看到小姑娘眼里还泛着泪光,这时候我倒感觉我没心没肺了,我的情感去哪儿了?
我曾经发达的泪水分泌器官怎么停止工作了,看来,如此华丽快速的时装武打片我是不能消受了。
我倒还记得少年时有一个下午,偷了点时间和小W在空旷的大电影院里看《新龙门客栈》,也有龙也有门的,看得我心潮起伏,恨不得出了电影院就扔掉那些该死的书去江湖,去找一个江湖儿女,周惠安无奈时候我也跟着无奈,邱莫言流泪喝酒的时候我也跟着心疼,一句“人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让我心驰神往,心驰什么,神往何处,不知道,就是觉得我要做江湖儿女,我要去江湖。
江湖在哪儿呢,出了电影院门,我知道了江湖在那块荧幕中。
总之,那时候觉得武侠片是有味道的,是让你看了有所冲动的,不仅仅是功夫、功夫、功夫,老外可以光看功夫,就像杀死比尔一样,可我们不行,总觉得应该有些台词,有些画面,有些眼神让你记住,并在若干年之后再次回味。
呵呵,这样的要求其实太高了,香港也不可能在出现这样的片子了,看资料说《新龙门客栈》的编剧是当时中戏毕业的一个女子,能写出如此剧本,真乃奇女子也。
如今的我们,就只能在《龙虎门》中没心没肺打发着光阴,两个小时后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出来,马路上人来人往,车流如血,晃着你的眼睛,热浪扑来,回家,上网,睡觉,没有什么会让你冲动和流泪了。
附《新龙门客栈》精选台词之叶小开版:<周>:请问龙门客栈在哪?
<金>:我身上就是龙门客栈啊。
<贾公>:呵呵,这位老弟龙肝虎胆,语出不凡,请问高姓大名?
<莫>: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
<周>:来,为这个没名没姓的年头干一杯。
<周>:兵不厌诈,越摸不透越容易办。
龙门客栈,我不希望…再看到你这里的日出<周>:多少风雨,我们俩都能死里逃生,时事所逼,人世无常…谁能料到,你我是否能顶过这最后一关。
<周>:莫言。
<莫>:淮安,我不该怀疑你。
<周>:那笛子…我无心送给金镶玉,真是没有想到…令你一场不安,还好能向你解释。
人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
<莫>:笛子再也找不回来了?
<周>:身外之物。
莫过于此刻之情…<金>:这客栈是我的,凭什么要我走?
<周>:对了,我忘了你跟这沙漠一样,无情无义!
<金>:你们也是这沙漠的一部分,只顾着想着自己,有没有想过别人呢?
<周>:所以你开黑店!
<金>:你们这些过客,达到目的就走,我们都一样,哼,无情无义!
<金>:你会再回龙门客栈吗?
<周>:当下一批客人来到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忘记我这个过客了。
我不像你有勇气面对这个沙漠,我出关了。
<金>:龙门客栈,拿酒来。
<金>:我们离开这个无情无义的地方,走,去找周淮安!
又是一部由漫画改编而成的电影。
不,香港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漫画,至少我如此认为。
既然名曰“漫画”,自然应该是以画为主,文字必须退居二线,可以由文字来点睛,但前提是以画面为龙身。
但香港漫画的通病就是“口水多过茶”,一味地评述,画面成了地道的插图。
隐去画面不看,漫画书就几乎与小说无二。
而且香港漫画的人物故事都臃肿不堪,一部书里面无数角色,很多都是“可有可无没有最好”的那种,缺乏与故事本身的联系,完全是为了增加其长度而硬扯进来的;其中的人物地位也是变动悬殊--一开始的武林至尊最后往往三两下就被更高深莫测的角色干掉,里面的武功心法动不动就是50多级,而所有人都是在跳级修炼;说到打斗,每个高手一出手必定天崩地裂,鬼哭神嚎,又是飞沙走石,又是雷电交加,线条繁复得令人眼花缭乱,可气势凶猛之余却往往没有什么可看的招数,徒有其形。
然而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却也有成功之作,不过那是若干若干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香港电影还没有如今这么差劲。
因此,我根本就不期望这部影片能带来任何惊喜,我要的只是甄子丹。
知道幼年的他曾在国家武术队修炼,之后去了美国,家人在那里开了武馆,扬我雄风。
没想到的是,他在影坛的名气竟然超不过李连杰和成龙。
那样流畅迅猛的动作,尤其是潇洒刚劲的腿功,始终让我着迷。
《杀破狼》的故事较差,但打斗确实精彩,因为有他,并且由他担任武术指导,在这之前的《刀锋战士2》也是由他来打造,里面的动作华美激烈,我只恨不得看他来主演。
等待,等待他的新作。
没想到《龙虎门》会让我失望。
40%以上的是电脑特效,又怎么称得上是“十年之内无法超越的武术巨作”呢?
继....续.....等.......待..........
同标题吧。
今天去看的是5点多,进场时已经是谢霆锋在打架鸟。。。
日本餐厅里用了大量的特写——应该是这样说吧,穿插过每个房间。
剧情是非常老套的,啊,xxxx杀了xxx,然后xxx和xxx,还有xxx去学了些什么还是怎样提升了武艺,回来复仇成功。
可能最搞笑的是他们的名字吧,火云邪神。
吖,《功夫》。
不过这两个同名同姓的看起来却大不一样。
有点失望的是这里的火云邪神最终到死也没有揭开那张丑陋的面具。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想NOKIA应该给了《龙虎门》很多的赞助费,片中的人物几乎都人手一台NOKIA的新机。
=-=|||——另类卖广告。
嗯,最后要说,余文乐真的被搞丑了。
那三个男猪脚的发型,甚至是他们小时候的发型,请允许我——无休止地汗下去。
OTLTHX FOR READING.
1.龙虎门有三个男主,王小龙真子弹,王小虎蟹挺疯,石黑龙雨问了,最后王小龙对石黑龙,你也叫阿龙,要不改叫阿豹吧。
我不由大乐,龙虎豹阿。
同去的小妖mm也乐,我真想问她为啥乐,是否和我乐的一样。
2.看完后,waits遗憾的说,这片子小孩子看很喜欢。
我遥想当年少林寺让很多人跑去了河南,龙虎门会不会使一些小孩偷渡到香港。
转念一下,时代变了,谁还那样傻。
3.讲到王小龙离开了龙虎门,后来两兄弟在酒楼里交了一下手,我想,不错,兄弟相残才是战争。
最后发现,不仅没有相残,还没有合作。
不过两人有出前后对应的戏,王小龙面对王小虎冷酷地说,是不是应该我激动地抱着你喊弟弟,你激动地抱着我喊哥哥。
后来他激动地做了。
4.出现三次诺基亚广告,非常明显,且不必要。
可惜没有拖鞋产家做这广告,里面可有好几处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啊。。
5.董洁在里面充当花瓶的角色,可惜怎么看,她离花瓶都还有好大的距离。
僵硬阿僵硬。
不过有一点,她冲向她爸的尸体的动作,很有上垒的味道,比较符合片中她垒球高手的身份。
6.关底Boss本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角色,面具下如果出现一个大腕就挺好玩的,可是到死都没个露脸的机会。
应该向星战学习一下,最后关头火云邪神拿下面具说,王小龙,I'm Your Father。
这个角色唯一乐到我的地方是,他一运功,周围便震动,形成粒子波纹状,这时小妖插了句,阿,他好脏。。
我只说一句话,以一个去影院观看本片的人的身份:大家千万别去影院看,买DVD看看就好,去影院看不值!
希望能够就此挽救一些人...
『龙虎门』是一个锄强扶弱的正义门派。
影片讲的是它的第二代传人王小龙和王小虎以及后加入的石黑龙,与邪恶势力罗刹门抗争,最终战胜火云邪神的故事。
提到火云邪神,很难不想到周星驰的《功夫》,然后自然而然地拿两部影片做起比较。
就先拿火云邪神来说。
《功夫》很完整地塑造了一个武痴的形象,出手狠辣但不失纯真。
相比之下,本片里的大反派火云邪神未免过于单薄,他坏,他很能打,就没了。
就像戴在他脸上的面具一样,撕掉这两个标签,这个人物就消失了。
其他人物也可以拿来比较。
《功夫》的主人公阿星从怀揣梦想的小混混到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中间有非常清晰的成长路径。
反观本片,王小龙为虎作伥又振振有词,王小虎做事鲁莽,石黑龙不知道是来干嘛的——这些人物一个个面目模糊,关系不清,都无法担纲统领全片的主人公。
再说女性角色。
《功夫》成功地塑造了包租婆这个经典形象,哑女戏份不多,但对阿星的人物建立至关重要。
本片中的两个主要女性角色都只是花瓶,罗刹女与王小龙似有青梅竹马之谊但交代不清,两个人成年后的关系又极为拧巴,扮演罗刹女的李小冉只能尽力表现自己并不擅长的风尘味道。
马小灵对王小龙和王小虎的感情都莫名其妙,她在白云山的英勇献身毫无来由,也就无法感人。
王小龙的母亲更只是一个符号,片中对她为何离开龙虎门语焉不详,但是她用几句教诲就能让王小龙在黑道混了多年仍是一朵白莲花。
本片的影像风格颇为诡异,满屏黄绿配色可能是为了表现漫画的质感吧。
《功夫》也有漫画元素,但民国时期的质感非常扎实。
而本片中,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快意恩仇的江湖气质,龙虎门三少的杀马特发型,彼此格格不入。
本片拍摄晚于《功夫》,可水准却是全面落后的。
其实看过《杀破狼》之后就有心写一写甄子丹,但各种原因没有写成,这倒无关紧要,因为还有《龙虎门》这样的片子出现。
认识甄子丹是源于一部三级片,名叫《魔唇劫》,那是上大学时在录相厅看的,有一点请不要误会,此片绝不是《卿本佳人》类所能比及的,应该是一部有关邪教的影片。
朋友总结片中有三快:“女人脱衣快”,“地点转换快”,还有“甄子丹的腿快”。
前两快看片的增多慢慢忘却了,但最后一快始终令我记忆深刻。
《铁猴子》是甄子丹另一部极为叫座的影片,该片再一次将甄子丹的腿快发挥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哪位武打明星还有甄子丹这样的迅捷。
所以虽然李连杰与徐克创造了黄飞鸿神话,但事实上,我还是偏向于甄子丹的佛山无影脚,恐怕也只有他能够真正诠释,对于我这个不懂武术的人来说,速度与力量是我所看重的,想来也与李小龙的截拳道精神是相吻合的。
心目中的甄子丹绝不次于李连杰,除了一些漂亮的动作以外,甄子丹的力度更是李连杰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十分地看好此人,但事实上却是甄子丹基本上没有创造任何辉煌,虽然《铁猴子》中的黄麒英表现得极具大家风范,虽然《黄飞鸿》里的官爷阴狠毒辣,《新龙门客栈》里的公公变态霸道,但他仿佛只是一个过客,没有给人留下再深的印象了。
我想,如果真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甄子丹太有型,太酷,这反而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瓶颈,令他错过了许多好的角色。
《千机变》可以说是甄子丹回归的一部重要作品。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部好片,但里面的武打设计可以说是甄子丹式风格的初现。
说到甄子丹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刘家良。
在香港有几大班,刘家班(刘家良),成家班(成龙),洪家班(洪金宝)和世界瞩目的袁家班(袁和平)。
作为武术指导,刘家良一直提倡武术的真实再现,所以他当年错过了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直到《七剑》中才与徐克完美的合作了一把。
早期的刘家班为邵氏拍过了许多武打经典影片,一招一式,稳扎稳打,十分讲究中国的武术渊源。
在我记忆中,当时有许多香港武打片都是以拳种的名字命名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此命名就意味着你必须尊从该拳种的特点。
那时的武打影片不但向观众传达了善与恶的区别,同时也传达了各种武术流派的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武德观念,所以少了许多格斗的意味。
在七十年代初,李小龙的影片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他的影片第一次将武术与格斗相结合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李小龙死后,电影中格斗的概念又淡化了,成龙戏谑武打开始替代刘家班的真功夫武打设计,于是武术在成龙这里更具杂耍的意味。
后来洪家班,元奎到袁家班风靡全球,真功夫近身肉搏的武打很难再看到,电影也多是舞蹈式的武打动作。
甄子丹是崇尚真功夫的人,所以他加入了刘家班,直到《千机变》中担任武打设计时才开始初现甄氏功夫。
其实在这之前,甄子丹自拍了几部影片,也单独任武术指导,但由于影片不卖座,他的设计也不为人知。
《千机变》由于是打偶像牌的英皇投资,所以广为人知。
不过说实话,这部影片并没有将甄子丹的设计完全表现出来,虽然许多动作令人耳目一新,但只有闪光点而已。
在这个时候,《七剑》出现了,可以说替甄子丹的武打设计起到了辅助作用。
《七剑》的武术指导是刘家良,与甄子丹在影视表现武术方面可以说有相同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徐克的回归。
当全球都充斥着袁氏特效飘逸的武功时,徐克则抛开了《蜀山传》之类的空灵,回归到武术本身,所以《七剑》给我们逞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效果,尤其是一段巷战,十分抢眼,与《方氏玉》中那段蒙眼巷战的写意明显不同。
但刘家良深厚的武术功底,对传统武术的认知还是阻碍了此片走得更远,直到甄子丹的《杀破狼》横空出世。
武术以德服人的概念在《杀破狼》中一扫而光,格斗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格斗的招式中充满了角色本身的性格,这一点上可能连李小龙的设计都无法比拟的。
有人说《杀破狼》是传统武术电影的回归,我想只说对了一半,原因有两点,一是它结合了刘家良贴身真功夫的传统武术与李小龙格斗式武术的精髓,而这两者在七十年代时是各自分开的,并没有结合在一起,二是它更结合了剧中人的身份,最突出的莫过于吴京的阴狠,真是如同小说中说过的招招歹毒。
这显然是一种在回归基础上的超越,令人不可小觑。
甄子丹也因为《杀破狼》一片而奠定了自己一个著名武术指导的身份,可以说仅此片,甄子丹的地位便可与刘家良等人相提并论。
但谁也没有想到,甄子丹竟然在《杀破狼》之后走得更远了,《龙虎门》这部影片在武打设计上几乎汲取了这三四十几年来所有武打影片的精华。
一部漫画作品改编的电影,在武打设计上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对于甄子丹这样的近身理念者,如果换了袁家班,也许更显得顺理成章一些。
但事实上,甄子丹却将《杀破狼》的风格延续了下来,而且更突出更明显。
近身真功夫与格斗的结合几近完美。
许多人乐道影片开头谢霆锋酒楼一站的腿功,但事实上最能体显甄氏风格的是日本料理店中那场战斗。
影片竟然采用了俯拍镜头,这是早期武打影片大全镜所常用的镜头,后来由于不激烈,节奏缓慢而慢慢地退出了武打影片,取而代之的当然是局部特写的蒙太奇手法,所以说甄子丹这次用的俯拍镜头绝对是一次冒险,但事实上,他成功了。
狭小的隔断,人群的拥挤以及镜头下的贴身肉搏这一切把一个现代多少认为有些禁忌的俯拍镜头表现得极具冲击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袁和平的俯拍镜头大多是渲染造型的,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但毕竟这是漫画,影片不可避免的有许多写意性的武打桥断,尤其以最后一场打斗戏最为明显。
可以说最后一场打斗戏是一种尝试,即写意与写实的结合,说实话,还是不如前面那些格斗式的武术打斗来得过瘾,但这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它们的确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可能是甄子丹野心的一种体显。
华人的武术电影是相当令人骄傲的,在世界电影史上肯定会留下重重一彩的,甄子丹这两年的崛起令我们相信后继者有人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虽然我们可以说甄子丹重现了香港电影史上那些武打影片的精髓,但笔者更想说甄子丹是在回归的基础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十分重要。
最后顺便说一句,《龙虎门》毕竟是由漫画改编的,剧情简单,有些情节过于随意,但有了甄子丹,此片应属收藏之列,个人鄙见!
2006-8-16韩兮
看个热闹吧。不过不晓得为什么把余文乐弄得那么难看~
重新看了一次,真的相当不错,镜头动动作无可挑剔。真的被低估了,原创性的东西在今天太珍贵了
太灾难了,不知道编剧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写来写去都是这些屁大点事,然后找两个大陆女演员当花瓶,给香港男演员抬咖。后期处理倒是有几个亮眼之处,开头实现了漫画与电影的跨媒介(多半是参考了《杀死比尔》),在香港的建筑当中却是采用一片日式风格,达到跨文化的效果(多半还是参考了《杀死比尔》)。外面的街道车水马龙,建筑物当中却是一群长得像小混混的人在打架,两相对比更显空间处理上的张力。捡佛珠用到了多屏的模式,应该是为了呼应上漫画的网格。奇怪的黄滤镜和一群武术世家出身的杀马特,实在让人接受无能。
每个人都是很奇怪的造型。一尘不变的武打动作。
看过的……记得很夸张的打斗的说。
漫画电影就是这样的,我没看过漫画版,但我也觉得电影版不错。里面的世界就是很简单的,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
看完《九龙城寨》来补看一个更早期的香港漫改片,实在是忍不了全片差劲的审美,虽然知道是漫画造型,可甄子丹的长发真的太杀马特了。前面偏写实的打斗还是很好看,结尾大战整一堆五毛特效就完全看不下去了,特效还不如比本片将近早十年的《风云》。那些年的港片经常混几个内地女星打酱油,董洁纯花瓶,李小冉很有味道
漫画改编的话,感觉效果不错哦。
造型搭景好难看,棚景太重,龙虎门跟个卖艺夜总会一样。情节不怕老,太也别太奇葩,不收我令牌就是不给我面子,无端端冒出个奇侠什么的,逼着观众接受。人物的言行关系等塑造上大大不如老片(比较《黑侠》)。视觉效果华语片创新往往走上好莱坞超级英雄的老路,重炸裂弃飘逸,或是古惑仔胸肌美学和侠客文人气度的一个交替轮回。起初以为甄子丹被李小冉不停PUA,结果他半推半就地在人家肩膀刻个自己的符号,哈哈哈哈好,看多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痴女恋野心男的感情戏,来个性转,感情不是没有,但是自己的道德接受不了,想到玉莹和孙白杨。中国人还是重个字头,永远龙虎门的人,结果还不是变龙虎豹
正所谓,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不过甄同学谢同学还是一如既往地帅.
的确是爽,可惜也只剩下爽。沒想到谢霆锋最后还是那麽弱——电光独龙转……
三个乡村非主流。。。。“王小龙,我想最后问你一个问题!”“爱过!”
导演: 叶伟信主演: 甄子丹 / 谢霆锋 / 余文乐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482930
这片揭示了离子烫和烟花烫的对决,离子烫才是王道的真相!
漫画风格极为强烈的电影,叶伟信将火候把握的非常到位
诺基亚加长广告。
快20年前的经典电影《龙虎门》,青春版叶师傅,拍得真的很帅,有许多新奇的战斗视角(剖面俯视图,远近景动态奔跑战斗),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总之就是非常帅!🐉 ᕙ( •̀ ᗜ •́ )ᕗ 🐯
能把一部漫画改编的这么无聊也不容易,只看到三个甄子丹在打,全片男演员平均身高绝不会超过172CM,导演所创造的世界太令人绝望了= =
根据同名漫画改编,色彩、造型、镜头都非常港漫,连那粗糙的剧情、人物的浅白、花瓶的女主都是港漫风格。看点是打斗,可惜的是亚威吊的太明显,替身用的太多,谢霆锋最明显,其中日式餐厅一场打斗最具看点。
也许现在有人知道为什么当年甄子丹和谢霆锋有过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