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拍得真有意思。
现在社会,“认真”成了埋怨别人“太较真”“死心眼”的委婉用语,而懒散才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差不多就得了——你我也许都是这种人。
警察局长开车违章,是被机灵的交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还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压力将这事抹掉,或者是,收到罚单?
以前大家都说公务员是铁饭碗,后来各种政策限制,可公务员热潮还是不曾消退。
看到谁多拿了两包烟,谁给谁多送了两张购物卡,大家都心照不宣,又笑而不语。
互相为难,大家都没什么好处,这大约是种处世智慧。
电影里,郑度满把一次抢劫演习做到极致,对大家又会有什么好处?
似乎是没有。
劳民伤财——银行无法工作,警力被动员,交通被封锁,特警队员差点憋死,十几名人质被困在银行整整一天。
又似乎有。
真的遇到劫匪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惊慌(反而懵圈的是劫匪)。
而郑度满重新被调回刑侦科,还顺便找到了市长贿赂案的最关键线索。
好处坏处确实是大家爱谈的事。
分析形势的利弊再做决定,是爸妈对孩子,领导对下属常嘱咐的话,几近真理。
什么时候可以不谈好坏不谈利弊?
艺术作品里,比如电影。
对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解里,我想可以有这样一种:生活中发生一件事,人们往往只会关注到与自己相关的事,而电影里从其他人的视角来讲故事,让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别人;生活里我们讨论谁对谁错,讨论后果,而电影里所有角色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被反映出来,于是我们知道了所谓“错的”人也会有苦衷,而“对的”人也可能面目可憎。
郑度满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存在。
更准确地说,这种偏执的特性肯定会存在每一个人的性格里,或多或少。
这种特质,或是执拗,或是坚持,或是耿直,或是“率性”,有时招人厌,有时又特别可爱,甚至可贵。
正如胖警官吴班长在“逃亡”过程中依然坚持不闯红灯。
一开始,“人质”被“绑架”之后还和“强盗”商量坐地上会凉屁股还是坐沙发比较好,记者一本正经地报道完马上翻白眼吐槽,扮演“强盗”角色的郑度满还一直和局长打电话汇报进展——还是薛之谦总结得好: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到后来,度满的认真感染了所有人。
大家都开始严肃起来,巴士被调来,人质们举着黑伞卷着裤脚上车,扮演“普通银行客户”的胖警官也真的按照度满的指示把车开到三浦海港,警方也真的为他准备了一艘中号船。
笑点非常足。
“人质”死了要躺在地上,头下还垫张报纸;而银行员工李小姐忍受不了发飙,度满居然给她带了个“被强奸”的牌子;大家“绑架”累了还冲咖啡喝;局长安排度满妈妈来感化她,而妈妈最想跟他说的话是“你把章放哪里了啊我找半天找不到”。
片中轻快活泼的音乐和鼓点,与哭笑不得的情节搭配,相得益彰。
看似荒诞的故事越看到后面越发觉其合理性,耐人寻味。
2016年9月26日东莞
年岁渐长,血性渐失。
有人说平和是一种境界,可有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本身有一种奴性,用东北人常用的某个粗鄙的词语来形容,说这句话的人很“操蛋”。
他是把自己汹涌奔腾的血液给稀释,给封闭,然后对日益厌倦的生活和日益厌倦的自己作出脉脉含情状,举手抬足都要慢三拍,说话像个绅士温文尔雅……他仿若一个泥偶,心中熠熠的光芒早已熄灭,外表鲜美而内在空洞。
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现实总是教人无奈,尤其是到了一个默认的岁数,你几乎就失去了率性而活的权利,很难再做回自己——尽管在内心里,那个声音始终还在,挥之不去。
其实,我们本来都是率性的孩子,可是到现在,还有几个仍然走在率性的路上呢?
这样一个命题真是沉重得让人悲伤,可是,韩国人却用一部超级搞笑的喜剧电影把它给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一番。
《率性而活》的绝妙之处在于,如果你的智商不是零的话,那么它是一部让你笑到忘情的电影。
虽然被归入喜剧之列,但《率性而活》却是全然与众不同的。
在这场角色扮演游戏中,从没有想过做强盗的警察却演得比真实的强盗还强,男主角郑在泳从头至尾都绷着个脸一副凛然大义的模样,但你会相信他更像强盗。
然而,当你捧着肚子拍着大腿畅快地把电影看完了,突然想起片名,会冷不防抖个机灵:率性而活,强盗与警察,哪一个才最真实?
我觉得韩国人是很有喜剧天份的,韩国电影中产量最多的就数喜剧电影,《加油站被袭事件》、《苏格拉底先生》、《色即是空》,甚至包括《我的野蛮女友》,但它们并非一味恶搞,而是从属于生活的根本,它们会在不知不觉间把你引入一个非常严肃和正统的主题之中,直至作出道德层面的反思。
《率性而活》中,导演和编剧精心构思了一出又一出让人捧腹的笑料,我却看着他们在背后偷偷地哭。
或许,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就像片中的强盗郑度满一样悲壮,只有通过电影才找到出口。
朋友说,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中,由规则编织而成的网让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如果每个人都率性了,后果无法想像。
然而,囿于规则之下,又极其痛苦。
或许,我们总是在矛盾之中挣扎,因为我们都是普通的人,需要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久而久之,只能远远地看着自己,让年少的无所忌惮和坚持理想渐行渐远,任何有可能突破那张无形的网的姿态、语言,在没发生之前就被自己先行扼杀了。
吃完晚饭在路上走着,手机里传来许巍的歌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心又重重地动了一下,想起去年10月在远方的快乐。
或许,不想沉沦,总还得时时地给自己创造一些率性的机会,去超越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我是被"率性而活"这名字吸引进来的,只是看到了一个"认真生活"的警察。
后来跑来看影评,发现居然影片又名"认真生活"。
为什么会采用率性而活这个名字呢?
我想我要是看到认真生活这名字,我一定不会下载这片子来看,认真生活这名字太教条太无趣了。
那为什么看了片子不觉得教条呢?
因为这个认真生活的警察有一种魅力,即使做抢匪也要追求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
也许他的人生信仰就是认真吧,原来所谓的率性而活,就是按照你喜欢的样子,去追求自己想过的人生。
这样一根筋有超强执行力的人,不是活得很好,就是死路一条,但无论如何,他只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任何想改变他的人也只能碰壁。
要和这样的人对抗,也只能按照他的方式,针尖对麦芒,原则对原则,认真对认真。
我想,我是不会想嫁给一个如此死板,不懂变通的人,虽然我爸爸,我爷爷,都是这样的人,而他们,无一在社会适应良好,因为不懂人情和圆融事故,只知道原则和认真工作。
所以,电影只是理想主义吧,把行不通的理想放在电影里,让认真工作的人觉得,人生还有希望。
看完大陆版的《大赢家》再看韩版的《率性而活》,感觉确实不一样,大鹏演的更加搞笑轻松,但是碍于题材限制,映射力很少。
韩版更符合黑色幽默的设定,没有银行行长的作妖,而是直接用jcj内部矛盾作为线索,郑在泳憨憨的外表更适合这种认真执着的角色!
市长出场的时候还不懂故事要发生什么,最后的设定简直是太韩国了,捡到贿赂支票这个情节加的真好,给结局一个升华。
20250303今天晚上有点闲特意找了一部喜剧,这部《率性而活》上映于2007年的韩国电影,同故事的大陆影片是《大赢家》也许会更符合中国国情。
影片用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观众刻画了主人公郑度满(郑在泳 饰)的性格形象:一个敬业而认真的交警,认真到新任市警署署长已经自报家门仍给他闯红灯行为开罚单。
故事主线讲的是新任市警署署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为造业绩,了解到辖区的抢劫银行案件层出不穷,计划公开进行一场角色扮演的银行抢劫案还邀请了媒体实时报道。
妙在署长指定由认真地一丝不苟的度满来当强盗,故事就这么在一场模拟银行抢劫案开展并发生了一系列趣事。
这场模拟抢劫案注定要让署长悔得肠子都青了,所有人配合着演戏闹着玩像过家家一样,就只有度满认认真真按署长要求完成强盗任务,上岗前反复研究各种强盗资料,自制枪火,学习强盗心理,还以警察职务身份到银行踩点,成为一个“真正”的强盗,以致于场面一度无法收拾,署长气质败坏,心态崩了。
在模拟银行抢劫案中,有很多名场面或者搞笑场面,如梅开三度虚实结合的枪杀让人心突然揪了起来、脑洞大开的俯卧撑、喉咙卡痰的美国谈判专家照本宣科、被警察误杀的人质,人质雨中撑伞躲避警察的识别,拳击和武术哪个更厉害之辩等等。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度满在职业上认真得与其他人都格格不入,也因得罪市长从侦察科降职到交警。
一个人工作上认真有错吗?
循规蹈矩,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意为拘泥准则,不敢多做变通。
度满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合情合理,找不出半点错误,但却因此得罪上级,同事们都调侃他。
这是不是情商低的表现,不懂人情世故,严格遵守底线,社会似乎容不得这样人茁壮成长,只会被打压?
我在想这社会本应是个无规则不成方圆的世界,理应人人都该遵守这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但又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我意识,并非毫无感情千篇一律的傀儡,不然那得成了真正的NPC。
也正因为每个人的差异化,世界上不可能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人类才会成为这地球上最擅长改造环境的物种。
我共情度满,为他的认真和严以律己而感动,并不会为他的“低情商”而嘲笑他。
只可惜这类人在如今社会上有些寸步难行,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圈才能过得舒适。
在工作上,我也以公司制度为准则,审核公司流程或者与同事对接时,谨小慎微,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往往有些同事不会理解,觉得这种事情无关紧要,比如没经请示要盖公章的文件等等,这些琐事被投诉到领导处,有些事情或许你可以通融,但融通后出现的万一后果是否能承担呢,职场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这锅甩得满天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许职场人都深有体会的。
这部电影笑料包袱恰到好处,认真的人营造出来的搞笑场面尤为精彩。
喜剧的背面还反讽了韩国当局的面子工程和虚假政绩,韩国的电影真够胆反映现实社会,观影的同时也许你也会对我们的处境有感同身受,此处涉及zz不再展开。
总而言之,是一部中上的电影,值得一看。
今天看了大赢家翻拍的韩国原版电影《率性而活》,我个人观点这是二个不同的故事,导演想要表达的也是完全不同,所以没有可比性,权当是二部电影在看。
这部率性而活是韩国黑色幽默题材的片子,电影对背景的交待,是近期发生过多起银行抢劫事件。
然后刚上任的警长想升迁利用这个小地方的演习当跳板,根本没有想到后面控制不了。
警局里的其他成员也没有认真对待这个演习,都认为这只是走过场,导致二名警员牺牲;后面出动的特警也没有认真对待,现场谈判的人员例行公式的谈判以及对劫匪的要求视而不见等等这一系列的不重视,导致特警和人质共8名伤亡,自始只有劫匪对待角色是认真的,长久以往就如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劣币驱逐良币。
真的非常佩服韩国的导演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讲,可以这么讽刺他们的政府部门,这样的电影审片都能过,真是言论自由的国家。
认真来想想,如果警长不是想作秀升官,如果警查们认真对待,如果每个人都持认真的态度,一个这么善良的劫匪就不会伤害这么多人,最后是谁的错呢?
真的是劫匪吗?
故事结尾,度满做回侦经碰到真正的劫匪挺身而出,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也算是为政府挽回一点点颜面,角色是劫匪的时候就认真的做好劫匪的角色,角色是警察的时候就认真的做警察,如果人人都有认真的态度,良币终究会驱逐劣币。
查了一下维基百科,这部韩片的英文名:Going By the Book。
翻拍自1991年日本电影『遊びの時間は終らない』。
《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是都井邦彦的小说。
另外,作为该影像化的作品,还有1985年制作的电视剧版、1991年上映的电影版,电影十分著名。
原著1985年发表于《小说新潮》。
获得第2届小说新潮新人奖。
日版的故事是: 某日,警察以提高国民形象为目标,进行了毫无头绪的防盗训练。
但是,被选为银行强盗一角的警察·平田(本木雅弘饰),性格认真、完全没有通融。
他认真地制定了抢劫计划并执行了犯人。
本应很快将平田逮捕的警官因为踩踏了漏洞,被平田拿着的模型枪击中而被当作死人看待,和人质一起陷入了被银行笼城的破绽。
而且这个事,根据祭祀志向的导演(萩原流行)被电视转播,银行前大量的看热闹的人纷纷来到。
警方随意平息想方设法平稳地结束训练的意图一个接一个地被挫败,防盗训练成了前所未闻的展开。
谁怎么落幕……1985年日剧版与电影版不同,女职员和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
小西饰演的主人公围绕香坂的行员,设定为与精英刑警是情敌。
最后,是小西诱拐香坂在车中做爱的地方(车上下摇晃着),机动队包围这样的景色。
小林克也扮演了与『广播时间』的播音员相似,严厉地审查泉谷茂对上司谄媚的懦弱的警察,一边看监视器训练的架空的设定的警察。
也有小林正确地发音「unfair」的言词,宣布擅长的英语的段。
看完《率性而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看韩国电影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逢人聊起电影必称韩国电影如何如何,导演XXX怎样怎样,演员谁谁谁......什么时候呢?
记不清了.....往前追溯,只记得看过的第一部韩国电影应该是《恐怖直播》。
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一天无聊问身边的人学播音的看点什么电影好呢,有个大神推荐我看,我当时竟然脑子进水去看了。
结果显而易见,既不恐怖也不播音更没有大学生元素。
但是,真好看,看完咂咂嘴回味了好长时间。
多年之后我开始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看世界了,阅片量上去了,对电影的理解多多少少成了体系,回过头再看《恐怖直播》,诶,有了点感觉,原来一个好的编剧可以那么牛。
说了这么多,在回到《率性而活》,其实,它,也有一个牛编剧。
这位编剧大大叫做张镇,没错就是那部《欢迎来到东莫村》的编剧张镇。
看过他的照片,笑起来像个入了戏的喜剧演员,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编剧自己比演员还有喜感。
可能张镇大大觉得自己长得挺乐呵的,要么写部黑色幽默吧,又可能觉得写得太黑色自己的人设是不是有点不清晰了,就加了点让人哈哈笑的桥段进去,然后《率性而活》诞生了。
电影讲的故事很简单,在一个银行抢劫案频发的小城,有一群就是不去抓坏人的警察油子和主角,主角是一个因为只知道坚持原则不变通,被领导设计同事排挤的楞头警察。
一天,那里新来了一个警察署长,说是来过渡一下就准备飞黄腾达了。
署长来了几天发现这帮警察油子不上道啊,心里犯嘀咕,你们破不破案我不管,但老百姓天天骂警察,我这个当署长的还腾达个屁了。
于是,在现有力量根本抓不到犯人的情况下,署长决定搞一次演习,一来稳定民心,二来给政绩贴金。
说白了就是真劫匪抓不着,抓个假劫匪大家伙先过过瘾吧别骂警察了。
而那个在演习中扮演假劫匪的就是我们可爱的主角愣头警察郑度满。
于是在愣头的强势扮演下,整个演习开始朝着一个失控的状态一步步走去。
整部电影以略有些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韩国的职能部门,尤其是愚蠢的警察和他们的署长.....。
但又在里面加了很多让人捧(pen)腹(fan)的笑料,让整部片子轻松了很多,虽然主角从头到尾都苦着一张棒槌脸,但是真的好好笑,想起来我就忍不哈哈哈哈哈哈哈.....停!
我们别忘了,讽刺才是这部片子的主旋律,不要把主旋律都哈哈丢了.....当当当当!
踏着BGM的旋律,署长李承宇入职,电影正式开启了360度无死角的讽刺模式首先是欢迎署长的警察。
从署长进门上楼直到来到办公室,迎接人员那一副副奴颜媚骨在几组镜头之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夸张的表情,微微下弯的腰条,和那种虽然前呼后拥着署长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自持的尴尬状态都被看得一清二楚,不得不佩服韩国演员的敬业和导演对场面的把控能力。
然后,编剧时刻到了,安排了两个蠢得最有特色的警察出场“开讽”。
首先是瘦警察,通过投影为署长做连环银行抢劫案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分析了劫匪作案地点的特点,然后将作案地点连线画出了一个螺旋丸一样的图形,最后得出结论,“这对我们而言是好事....根据我的直觉,在百花盛开春日复苏的明年三月中旬,即使我们不去可以追捕,这群劫匪也会脱离我们市的范围”,意思就是劫匪的作案地点正在呈螺旋形离我们市越来越远,马上就要不归我们管啦欧耶!
噗!
署长喷了.....然后是胖队长,搞出了一套理论,这块地过去就经常有抢劫案的发生,很有可能是风水不好的说......然后被署长打断了。
当时署长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样的,我一个署长十分钟之内连着喷了两次是不是有点太说不过去了,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发生,胖子你就别tmd说了。
接着署长问队长,值班表有没有安排好,胖子带着一脸无知虚妄的肥肉说,恩!
危险时段都加强了没事儿放心吧,紧接着电话响了,劫匪没被螺旋丸吹走又回来了。
对话期间还穿插了瘦警察站在投影墙前半尴不尬的镜头,那表演真的是传神,几个眼神动作就能把一个蠢货身上的“蠢”点完全表现出来。
再次为剧中的优秀演员献上双膝。
电影中类似细节无处不在,痛骂主角不应该给署长开罚单的小头头,衣着浮夸带了个小红帽穿的像个马戏团逃出来的特警指挥官,照本宣科貌似得了喉癌的谈判专家,营救人质警察连大巴都借不来结果来了一辆灵车.......每个细节都充满讽刺意味,每段讽刺又刚刚好就是电影的笑点,可以说是十分爆笑的。
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咱们中国的这些个那些个部门能不能经得起这么玩呢.....这部电影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署长李承宇一个是警察郑度满先说说署长,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差点被他骗走了我的小心心。
迷人亲民不带一丝傲气的微笑,拒绝了欢迎大会而要求直接开始工作,上来就先查过去的案子,这明显是颜值智商双在线的高水平警察队伍领军人物啊!
BUT!(⊙o⊙)…还好我提前看了剧情简介,对署长提高了警惕.....上任署长不知道是哪方面不在线,给我们的署长留下一个烂摊子,警察愚蠢慵懒不作为;劫匪活动日益猖獗,用电影里的话说“大胆到猎奇的程度”;民怨四起警署网站上面骂声一片。
署长也真不容易,明明想着清闲个半年不出事,就可以飞黄腾达去总部了,这可倒好民怨不平哪个领导敢提拔你?
通过对警署现状的了解,署长深刻的认识到,以署里这几头烂蒜想抓劫匪还不知自己去。
劫匪肯定是抓不到了,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可以如愿腾达呢,平民怨吧,于是像上文介绍,真的抓不到咱们抓假的。
那还等什么!
二话不说搞演习!
但是署长明白演习这钟东西,如果戏太假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流于形式,达不到平民怨的目的。
增加难度,如上文所述,就那几头烂蒜根本指望不上,于是署长想到了愣头青主角郑度满,利用这个一根筋来达到他的目的。
上面说了,署长是有风度,有内涵,有气量的警察队伍领军人物,可是当郑度满一次又一次对着他领导下的警察们连带着他一起piapia打脸的时候,当他发现郑度满的一根筋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的时候,他开始坐不住了,愤怒、控制再到最后的爆发,他的彻底失态被同步直播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是编剧对他的惩罚。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当署长在跟朋友说出自己其实就是来这过渡一下之后,镜头转到郑度满查酒驾现场,一个喝醉的老大爷说“我在这不知道生活了多长时间”最后郑度满无奈亲自开车送大爷们回家。
这组头的拼接导演应该是想说,警察是为了这些不知道在这生活了多长时间又将继续生活多长时间的人们服务的,所有一心只为自己没有公众的公职人员,都将受到惩罚。
署长这个角色我认为是整部电影中刻画的最成功的角色,甚至超越了主角。
因为真实。
真实在于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像其他韩国电影里那种为了上位、钱、利益等等不择手段的高官们的阴冷气质署长身上并没有。
工作来了他会好好干,让他抓坏人他也会抓,更懂得微笑以待平易近人,但是骨子里他就是一个投机的“仕途行者”。
之前说的那些,都是他在仕途中顺手做的,或者是为了仕途必须做的,他不会去做那些大奸大恶的事,但是也不会完全遵照着职业道德行事,利益在哪我去哪,剩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官场之中,哪有那么多坏蛋、阴谋家,最常见的就是这种“仕途行者”。
电影中的描写,没有一点夸张,这就是真实,真实的描写,就是最大的讽刺。
当然,讽刺归讽刺,可是在政治场中,这样的人确实很吃得开,总是属于最容易上位的那一拨。
所以,电影的最后也没有让署长太难堪,还给他送了市长这么一份大礼,说到这还是那句,真实!
在来说说我们的主人公,有人评论说,主角郑度满这个形象,就好像《硬汉》里面的老三,傻,但是很执着,但是真傻。
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执着是真的,但是同署长一样,他其实也很聪明。
首先,他原来在刑侦科,是因为查市长受贿,才被调到交警去,如果真是一个人情世故不懂、只知道刻板死撞不会换位思考的愣头青他拿什么脑子破案,连刑警的大门他都进不去。
从后面的剧情我们也不难看出,他真的很聪明。
几天的时间,能够从一个警察成功的变成一个劫匪,而且是一个难倒了全市警察、特警的劫匪,实数不易。
真正的劫匪是有利益驱使的,什么他们都能干出来而且动力十足。
但是他不一样,他是警察,没有源动力难度更大。
在处理人质的过程中,他能想到用挂牌的方式来代表人质的状态,当特警潜入金库后门的时候他及时察觉并且关闭了氧气,当署长试图用他的母亲作为漏洞来攻击他的逻辑的时候,他冷静的回应“我的母亲没有流下一滴眼泪,那是因为她是警察的母亲而不是强盗的母亲,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强盗,任何父母都会伤心流泪,这就是破绽,我是强盗但我的母亲还是警察的母亲.....我发誓如果我的母亲真的哭了,我会投降的”。
还有最后利用人质人数上信息的不对称迷惑了警察,让警察误以为自己上了车,而被一路支到海边。
这一个个展示主角智慧的地方,正好对应着电影一个又一个的高潮点,看得观众拍手称快,频频点头,啧啧咂嘴。
度满很聪明,但是他身上的品格让他只想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做好一个警察上,对于其他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情,他懂,但是他不做。
当署长找他当劫匪的时候,几句话说下来他就看清了形式,接着他自己小声嘀咕了一句,您会后悔的,最后他确实做到了,署长的肠子都悔青了。
郑度满和署长这两个任务的碰撞让我们不由得反思,以前老底子的那种,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会成功的道理,放到现在好像并不那么适用了。
记得窦文涛举过一个饭店的例子,用心做好每一道菜,就意味着你挣不到钱,因为价格会高,客人会少。
开分店挣钱,但是质量就被牺牲掉了,很多人连眼睛都没眨,就把质量牺牲掉了。
名利、权力、压力、欲望、生存当这些都和你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是做郑度满还是做署长,这样的问题人这一辈子总要问上自己几遍的。
又是一部嘲讽韩国政府部门腐败无能的喜剧片,男主人公是警署里难得的尽职尽业的好警察,正因为他是这般正直的人,所以受到了另类的排斥,仕途坎坷。
整部戏的精髓就是一次抢劫银行的演习,正直的男主人公戏剧般的被要求扮演唯一的抢匪,当开始真的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认为这次演习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就是一场无关紧要的闹剧,谁知道,好戏现在才开始……男主人公通过他率真的性格,和对每件事情都认真对待的态度,成功的扮演了一位比劫匪还要劫匪的劫匪,呵呵,很喜欢剧情的安排,整个演习让人感觉时真时假,男主人公的表情,手法都相当专业,但是周围又是一群很不专业的人质,挂着各种状态的牌子,笑死人了。
最喜欢强奸人质那段,表演的太有趣了,还有最后逃走时在雨中打伞的音乐配上镜头的组接,很有味道;完美的结局,男主人公将人质杀死后并自杀,虽然看起来很幼稚可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又深深的痛击了那群无能的警察,过瘾啊。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拍出这样的好片呢?
期待中……
“我想一国文化的极好的衡量,是看他喜剧及俳调之发达,而真正的喜剧的标准,是看他能否引起含蓄思想的笑。
”——乔治麦烈蒂斯《喜剧论》韩国喜剧电影《率性而活》上映于2007年,豆瓣评分8.3,网友评价:简单的剧情设定,却能带给观众精彩的表演。
13年过去了,电影荒诞的黑色幽默和密集的笑点,仍然让人笑地停不下来。
《率性而活》讲述的是,一个新上任的警察局局长,想凭借模拟抢劫银行演习,名声大噪,从而为自己的仕途做铺垫。
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演习只是走个形式,很快就能结束,但假扮劫匪的郑度满却不这么认为。
认真耿直的度满,在演习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其演习当天专业的表现令所有人大惊失色。
结果劫匪占据了上峰,局长的如意算盘被打破。
为何说这是一部小制作的喜剧电影?
全片70%的剧情发生在银行内,没有一个叫得上名字的演员,也没有恢弘的场面,在成本上可以被认做为一个小制作影片。
电影《率性而活》为何高级?
电影《率性而活》无论从人物的设定,细节的把控,还是剧情走向,都展现了编剧严谨的逻辑。
在你捧腹大笑的同时,还会不禁对工作和人性产生思考,因此给观众留下一种高级的印象。
乔治麦烈蒂斯在《喜剧论》中说到:“我想一国文化的极好的衡量,是看他喜剧及俳调之发达,而真正的喜剧的标准,是看他能否引起含蓄思想的笑。
”今天我就从人物设定,剧情走向两个方面来分析《率性而活》高级的原因。
一、人物分析:度满的认真细心与现实形成的反差,让电影好笑又高级两年前,郑度满因为调查市长贪污案失败,被从刑侦科调到了交警队,警察局长也因此事被撤职。
新任局长上任的第一天,因为闯红灯被度满开了罚单。
新官上任三把火,局长奇思妙想,想弄一个假扮劫匪抢银行的演习,提升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度,从而为仕途做铺垫。
在局长的眼里,由度满这样呆板的警察假扮劫匪,一定很快就会被逮捕。
但事与愿违,没想到男主为了扮演好劫匪的角色,做了那么多的功课。
有人说,抢劫银行之前的铺垫啰嗦,剧情拖沓,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一个开罚单的剧情不足以支撑度满认真耿直的人物性格。
《率性而活》想要传递的,不仅仅是一场假装抢劫银行的闹剧,更想表达的是个人态度对群体的影响。
因此,剧中对度满这个人物在认真方面的性格刻画,并不多余。
之所以度满看起来好笑,是因为他的认真细心与现实带来的反差萌。
比如:演习角色抽签,同事问度满抽到了什么,度满扭身收好抽签纸条,说到:“秘密”。
抢银行的道具——用存折制作的恐吓信,竟然是用从不同的地方剪下来的字,一点一点拼凑在一起的,这样做就不会被识别出字迹。
度满不仅对待工作认真,在生活中也是一个认真执着的人。
火都烧到眉毛上了,他还不忘把租的录像带按时归还回去。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做事极度认真和细心的人,他们通常给我们的印象是僵硬的,而不是鲜活的。
所以,当看到度满严肃认真的样子,就会让人联想到自己身边的某个人。
我们都看到了《率性而活》对官僚主义的讽刺,有没有看到影片想要激发的,关于个人对待工作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呢?
富兰克林说:“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我从《率性而活》中看到了自己,这个自己时常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以为然,时常对待工作和生活又极度较真儿。
电影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在欢笑之余,它让人看到自我,审视自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我。
二、剧情分析:一个电影高级感的呈现,不仅仅是灯光和剪辑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电影传递出的内在力量这部电影从浅层的意识形态上看,是在针砭时弊,抨击时政,尖锐地指出了官僚主义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而从更深层的意识形态上解读,我认为编剧是想表达个人对群体意识的影响。
所以,劫匪和人质间的关系,人质和劫匪之间的情感变化,值得回味。
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场很快就能结束的演习,所以一直都是应付了事。
度满的情绪也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他身为劫匪,在情绪上却还是警察郑度满,所以人质们也就觉得无所谓,外面的人也不在乎。
吴组长的一句话提醒了度满,他说:“度满啊,你起码要用自己的枪,这是持枪者很忌讳的一件事。
”于是,度满的情绪开始大变,他用饮水机的水浇醒温吞的自己,让自己真正地进入劫匪的状态。
度满枪杀摄像师时,用手比划成枪的形状,并配合“砰”的声音代替开枪,但是当被人质提醒演的假时,度满决定改用真枪。
只有用真枪才能让外面的警察当真,达到演习的目的。
这一改变将电影的节奏推向了高潮。
度满砸碎了玻璃,拿着真枪指着一个人质,威胁警察再不来车就继续杀人;并打开了枪的保险。
至此,人质们的心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是因为人质怕劫匪,是度满真的认真了,带动了大家的情绪。
所以有了后续的集体雨伞迷惑警察的桥段。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在社会心理学上,群体的特征之一是凝聚力。
是度满的认真坚持逐渐地影响了群体,使人质们拥有了凝聚力,从而产生了共同的目标——认真完成演习。
豆瓣网友说,这部电影体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是不认同的。
劫匪并没有真正地伤害到人质们的生命安全,人质真正服从于劫匪,是因为被劫匪认真执着的热忱所感染。
影片最后,度满被从交警队调回刑侦科,他没有变,看起来依然认真正直甚至有点呆板,但银行内的其他人对度满的态度却变了,连看度满的眼神都充满了信任、崇拜和感激。
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群体吗?
美国的“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个拒绝给白人让座的黑人,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被逮捕。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巴士抵制运动,而引导这场民权运动的正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马丁·路德金。
事实上,罗莎·帕克斯并没有组织或领导65年前那场民权运动,她只是在适当的时刻表现了一个平凡人的勇气,而这种勇气迫使整个国家重新审视并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
所以,不要小看个人的力量。
一个人也可能成就意想不到的丰功伟绩,深刻地影响他深处的世界。
结语:这部《率性而活》我看了大概五六遍,看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发现导演的用心。
很多细节没必要明说,你需要看两三遍才能看懂。
一切说的太明白了,电影就不高级了。
正如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所说:“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主张,电影风格不应该去强迫或者操控观众对某个场景或某部电影形成单一的集体反应。
正是这种模糊的质感,让《率性而活》这样一部小制作的电影成为一部高级的喜剧。
相关推荐:《率性而活》:用喜剧外衣还原“较真儿”的本质,荒诞却引人深思
我在曼谷,今晚遇到了~~太神奇了~
尽力而为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不冷场的笑点~
可能因为刚看完纸钞屋吧,比较无感……
不知为何想看里有这部电影。所有角色都在装腔作势浪费时间,快进看完。这个点其实可以拍黑色一些,弄假成真也是俗套,起码比这刺激。
警署抢劫银行演习活动事件。非常精彩的黑色幽默。抢劫之前的铺垫有些小啰嗦 电影在三十分钟之后才开始闪闪发亮。在演习中假扮强盗 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抢劫人物。郑在泳啊郑在泳 你要我今年看过的韩国好片全部演完吗。编剧非常之牛逼 懂得峰回路转又会把玩小幽默。还有还有 那个不得不提的“俯卧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很久没被电影逗笑成这样 做俯卧撑那段绝了 力荐!
真没看出笑料在哪 装疯卖傻么?
全世界的人们都这么认真,明天会不会真的更加美好一点啊
发过誓不看韩国电影的。。。 信阳台放的 居然看完了
整个演习中,只有扮演强盗的是在认真工作。其余的警员,探长,局长,银行职员,群众开始都把这场演习当成了玩乐。很具有讽刺意味。那个俯卧撑是亮点!
三星半吧,主要是马儿剧透太厉害了
如果不是最后的结尾那一点儿画蛇添足,我认为本片简直是精彩绝伦!!!幽默恰到好处,人物性格、剧情也都滴水不漏。最后结尾从银行逃跑的时候居然有十一罗汉的惊喜感,搞倒市长又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绝对惊喜连连!!而且真实到底啊,果然最后人质都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这片正爆了!!推荐!
“其实我是个演员。”沉闷的30分钟过后越来越精彩,俯卧撑闪亮。
看了大鹏版的《大赢家》来到这里评价,个人而言这部片子各个角色的设定并没有大鹏版本的好,而且情绪都不是很饱满,大鹏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要优于这部片子。
那几个人跑出去都不会说歹徒还在银行里??
————— 📀 2007 👉 韩国【不详【➊】】【≈ 102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死心眼的一本正经。
喜剧效果一般,主要是周围配角面目模糊,没有跟一根筋的主角起到真正的化学反应,银行攻防的节奏也不够紧凑,这么看起来《大赢家》的改编算是相当出色了。好处是格局不止于演习,还带出政治腐败和治安恶化,都是大陆版碰不得的死穴。让人感慨的是那时候南朝鲜的衣着和妆容都很接近90年代的中国,比起精致得看不出原形的现在,让人更感亲切。
2.5 TV感 剧情好弱
题材很好,拍得尴尬。没有像样的交锋,没有人设,没有起因经过结果,最后莫名其妙人质匪徒一家亲,人质还帮着开车遛警察(已经违背了演习真实性),最最后还破案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