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看得我害怕。
按照所有人的期许过完前28年,突然发现不对,在29岁这年将一切都打破重头来过。
而剧中那些看起来一辈子呆在小城的普通人们,过着平凡的一生,marvis回去之后没有奇迹、没有浪漫的新对象,只有破破烂烂的自己,尴尬地释放着自己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我们总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你才会快乐。
37岁的marvis后悔了,她希望回到那个自己曾经认为最高光的时刻。
殊不知,所有人都在move on,只有她还在原地,做着只有年轻时才会被原谅的事情。
她被困在了自己不成功-当枪手和曾经青春时的光彩照人里。
导演为什么会这么写,是因为想揭示些什么,让人尽早地清醒过来吗?
造成现在她的焦虑的全是她自己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电影看的人难受死了,揭露了问题,并没有给他们一个好的结果。
但在美国,开车行走在很多地方,特别是downtown,真的总会有种生化危机的感觉,一切都停在那里了,没有往前走。
很可怕。
唯一对抗中年危机的办法,就是keep moving。
让自己动起来。
整部影片的节奏刚开始的时候很缓慢,不过对于我来说,并不显得无聊,女主一个人的独演,为剧情往下的继续发展,和反映出女主的内心做了极大的铺垫。
女主的个人的独特魅力贯穿了整个电影,一气呵成,通过细腻的表演,把女主刚开始的孤独、迷茫和压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直到最后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女主彻底的、放肆的发泄集聚在内心的巨大黑洞,屏幕前的我也不禁手足无措起来。
有的人,对自身平淡生活感到反感和厌倦,有的人,对于自身所处的繁华压力感到疲惫和痛恨,还有的人,甘愿在平凡中享受点点滴滴,所有的人都在剧中纠缠相对。
这就是钱钟书的《围城》里面描述的吧,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但是又有谁真的能放弃自己的生活,也只是对相对的生活的一种类似于叶公好龙一样的憧憬罢了,但是憧憬毕竟不是现实,你想过的生活,适合你的生活,其实就是你现在所过的,这是你一步一步的选择。
生活从来不是一幅画,如你想象般美好.女主一直沉迷于自己想象中的青春之中,对周围的声音充耳不闻,她任性、焦躁、反叛,虽然有成年人的外表,却无法有成熟的人生。
人生不能重来,你总是要学会成长,没有人会等你长大。
是时候该面对未来了。
记得一次跟朋友聊天,聊到什么时候是我们最好的时光,朋友说,她想回到童年,那个时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那是最好的时光。
我说,我不想回到过去,现在就是我最好的时光,我比过去聪明,比过去经济独立,比过去更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所以现在就是我最好的时光。
成长的烦恼并不一定只是青春期的时候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因成长和成熟所带来的阵痛,between young and adult,在这之间,你该如何面对,成长是一瞬间的,在电影里,女主一直坚持着的高中时期的回忆,只是对青春逝去的恐惧,和对成长成熟的抗拒。
她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羡慕别人的生活,想要重新选择,不过人生不能重新选择,最后的对话她明白了,她要面对的是自己,她应该道歉,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任性给别人的伤害,也是因为对自我的伤害。
她不该始终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从过去吸取养分。
影片的节奏和篇幅没有给影片的观看带来压力,通过一个人的一段时间的镜头的记述,让我们能更多的体会到成年人的成长和反思自己的人生。
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未来还在远方,珍惜现在,珍惜生活,选择合适的额人生。
贾森•雷特曼的《朱诺》和《在云端》着实令人惊艳,可惜此后的作品都反响平平、缺乏力度,2011年的《青少年》亦如是。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长大了却仍不成熟(Get old but not grow up)的女人,影片用讽刺的笔调讲述了她回到家乡试图重夺旧爱的荒谬故事。
查理斯•塞隆饰演的马维斯是一个性感漂亮却一事无成的女人,用编剧的话来说她是个“火辣辣的贱人”。
离婚后的她一直在大城市写着几乎卖不出去的青少年小说,过着极不健康的邋遢生活,爱看肥皂剧、爱吃垃圾食品、爱喝可乐、酗酒、烂交……完全一个loser形象。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loser却让她家乡的人羡慕不已,因为她美丽、性感,因为她住在大城市,因为她过着“光鲜靓丽”的生活。
影片最大的亮点即来源于此,反类型、反高潮、反心灵鸡汤,马维斯至始至终都没有成熟,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大龄“青少年”。
影片讽刺了一把像马维斯这样的人,同时接结结实实地讽刺了那些崇拜马维斯空洞生活的人,他们同样都是没能真正长大的一群人。
就像海报上的宣传语,“每个人都会长大,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
”如同2014年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剧本以及电影本可以更好,可惜了。
说一下题外话,我很喜欢马特和他妹妹。
为什么我总是被技术宅吸引呢,这都源被冰与火这部小说所启示。
当全人类局限在短暂的生命里,只有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延续生命长度做研究,只有他们甘于牺牲自身利益拯救世界于冰火之中,甚至被同族的人唾弃排斥都继续下去,默默躲到深山继续下去。
对,我说的就是科学家。
只有科学家才是真的为世界贡献的人,不管他们有没有出色的发明或论述,但在科学的长途上孜孜不倦地挥洒血汗,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为人类进化奉献出自己。
而技术宅某程度上说是科学家的雏形。
当然不是只懂面对电脑安装这安装那到处把妹或者到处找AV的普通宅,因为这很简单,我也能做到。
而是像片中的MATT,虽然他只是一个靠拐杖并且下面有问题的餐馆打杂,但这并不碍事,他敢于述说自己的短处,正视自己。
除了基本的宅男会的他还自己在地窖动手做创作、酿酒。
一个真正的技术宅。
还有他妹妹,他妹妹是我打四星的重要原因。
她的登场很不起眼,是坐在虚幻背景下做手工还是吃晚饭,我也没留意到。
但是在电影结尾她的话语她的神情真是全片的亮点与转折点。
当我们正在产生鄙视讪笑或者同情女主角的情绪时,她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了我,衡量一个人从性格上出发固然没错,但从他做过什么事、拥有什么(做了什么功利)来判断也是可以的。
他妹妹在结尾说的全部都是真理,水星镇的确是个垃圾地方,没人像女主那样出了大城市,写了书,过着自我的生活(当然普世看来会像电影简介那样称作“大龄剩女”)。
女主依然可以抱着自己那刻薄的态度面对世界,继续做一个被讨厌的人,这是她自己的权利。
毕竟没人能十分客观看待自己,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被过了去的人憎恨又何必大呼小叫呢?
在水星镇呆不下去,那就回到小苹果城好了,多简单多直观啊。
可惜的是他妹妹极度想要逃离水星镇,女主却没有带她离开,依然贯着她那风格对待那点醒了她,安慰了她的马特妹妹。
随便找了一个电影《脱线女王》,看了一半的时候才隐约发现早已看过。
不要紧,我还是决定把它看完。
查理兹·塞隆还是太漂亮了,不太符合女主角的人设。
即使她在片中故意邋遢,天天宿醉,也掩盖不了底子的美丽。
她扮演一个青少年爱情读物的代笔人,天天揣摩半大孩子们的初恋,不知不觉地自己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其实女主突发奇想回到家乡、并想挽回初恋男友的举动,更像是职业病。
她天天都在构思小说情节,她笔下的主人公也是个情窦初开的的天真少女,她早已把自己代入其中,要和抓马的情节同步--主动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肥皂剧。
塞隆翘别人老公的时候演的太认真,疯劲儿、表劲儿都差点儿味儿,让人恨不起来,难道是因为宿醉,或是导演的要求,所以表情故意麻木一些?
我觉得不够抓马。
导演贾森·雷特曼靠着《朱诺》出名,“巧妙的”将未婚少女孕妇的狗血剧情拍成了小清新,既吸引了眼球,又吸引了各大奖项的关照,一时间名利双收。
之后,这部电影遭到了不少的嘲笑和恶搞,观众们反应过味儿来后,发现《朱诺》并没有那么优秀,他们的感情被导演忽悠了。
之后的《在云端》,贾森导演继续做减法,把裁员题材也拍了矫矫情情的“小清新”,再次获得了大量文青的严重青睐。
这个电影当年就有很多人安利我看,我看完后无动于衷(他的电影看过之后我都记不住)。
贾森通常用一个狗血的剧情吸引观众,但他不会触及现实层面,对事件的发展也是轻描淡写,浮皮潦草,他呈现给观众的只是过程,对于起因和结尾并不关注。
《脱线女王》能吸引人观看,但并不深刻,女主角自怨自艾、自以为是,撩汉计划失败后,她被胖子妹妹的一席安慰的话自我催眠,竟沾沾自喜的离开了家乡回到了大城市。
这番经历对她毫无用处,她作茧自缚,无法解脱,可悲。
我发现新一代的年轻导演很少有棱角分明、冲劲儿十足的,这种情况在内地更严重,一批80后、90后导演的视野几乎都局限在自己家乡、自己家庭那一亩三分地上,讲的也都是些类自传的小故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让人看着特别没劲。
这几天“平遥”出现了好几部高开低走的内地新人电影,审美疲劳、审美趋同、乏善可陈、自说自话、自我感动、昏昏欲睡,是出现最多的词汇,让人遗憾。
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本以为很文艺,可是我那鄙视文艺的老公也都看进去了。
本以为要警醒谁,要可怜谁,要批判那个谁,本以为要赞扬谁,要烘托谁,要捧出幸福的真谛。。。
都做好了被教育一次,再好好反省一下我这抑郁城市生活人了,却在最后的五分钟,被导演带回了生活这条阴沟里呵,挺好生命从来都是一条单行道。
生活从来没有章法可循。
幸福,时隐时现,不在乡村,不在城市,不在离婚,也不在初恋,不在孩子,也不在独身。。。
幸福,只是生命的影子当你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幸福,答案也许很简单,你在过去徘徊太久,忘了你还有出发的权利p.s.塞隆张力依旧,喜欢:)
1.算上juno里的Jason Bateman,这是JR第3部关于"幼稚的成年人"的电影了,哥们该换点题材了.2.很帅的剪辑还在,卡带播放时转动的轮子,女主角做足浴修指甲的快剪.3.同为不婚族,男的就是整洁清爽干练的克鲁尼,女的就刻意把妆容往憔悴里整,性别歧视啊...女主角设定为37,减少7岁的话就可以拍爱情喜剧(my best friend's wedding),这年龄就只能拍讽刺喜剧,人生残酷啊.真相是,30岁的时候任性观众会共鸣会感动,快40了还任性,观众就只能表示同情了.4.塞隆扮相总让我想到maria bello,白羊的,也是火相.好像这个角色设定就应该是火相.Diablo Cody双子的,这种刻薄剧好像就应该是双子写的.5.pw好像有晒黑,胡子拉碴的造型很hot!6.Patton Oswalt应该是从tara那边跟过来的吧,虽然角色是个伪弯男,其实也差不多,驾轻就熟.上回看访问,哥们下部戏是正牌弯男,期待.我很喜欢这个胖子.7.和前两部比,电影的感觉小了点,压缩下更像个showtime的pilot.或者是我有tara后遗症?话说塞隆的角色不就是tara的妹妹吗?都是老梗,编剧有点偷懒啊.
剧情真棒!
短短的九十分钟内,将一个女人刻薄恶毒高傲空虚梳理得层次丰富情感细腻。
都是常态的生活和流水线日子,可贵就在于生活之外的辛辣的讽刺和狠毒的现实都鱼贯而出。
那么最悲哀的就是,当你老了,而你却还没有长大。
女主角在片中的表演自然而精湛。
成长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破茧。
曾经的光鲜或是落寞,与之无关。
喜欢片中音乐的歌曲。
很多人看完不适。
这不是这个让你舒适的故事。
女主,人生低谷,带着狂妄、对往昔的追忆、对生活的恨意回到家乡。
表面是一场追爱之旅,其实是:不服输、凭什么?
是过往的强行纠错。
她就像一头困兽,冲冲冲,置若罔闻自说自话,到了也没和解。
说几个细节。
1,小镇与最近流行的XX女子图鉴一样,也是小镇女子勇闯大都市。
离开的人多少对那个闭塞、困顿的家乡有不满,但很少人是带着巨大的恨易。
但女主是。
2,恨意从入住酒店那刻,就是恨意的。
对待女前台的眼光,分分秒就是“you are bitch”。
是什么激发了她的恨意,具体的,可能是女前台一字字的拼出她的名字。
她的反抗系统立马起来了。
(一个情绪压抑期、生活低谷的佐证)。
在前男友家派对。
恨意达到了顶点。
不仅是对男友妻子、也是对整个小镇。
“全镇与我为敌。
我恨你们。
你们这群垃圾”这是她的潜台词。
也是这场戏的妙处。
3,狂妄全镇唯一出去闯荡的人。
但并不是全镇的希望。
每次都用力过猛,去前男友的场子。
打扮格局是按大城市来的,无论是朋克还是职场精英。
这就尴尬了。
打扮的要义不在出众,在“合乎时宜”;不合时宜,就是失败。
没有在乎你吊带Hook up 裙;也没人在乎你精心调试过的狂野朋克;真丝套装,come on,这个镇子没人穿。
本来是带着巨大的骄傲的,带着地域Gap的优越感,像春节返乡的安妮,本想惊艳全场,轻松取胜的,但落败了。
4,落败。
皇皇如丧家之犬。
说的就是失意的人,人生跌倒谷底的人。
丧家犬需要什么?
捡尸的人。
胖子就是。
特别残忍。
青春期就那么骄傲的女生,一路骄傲下去。
可是跟自己最瞧不上的人做爱了。
(爱奇艺版减去了,看剧照,脱衣那刻多狼狈)。
胖子说,你上学时看镜子时间可看我还多。
这是傲慢。
胖子的腿被打断了。
打断的那伙人,恰好应该是女主会混的那帮人。
所谓校园精英。
床戏。
这是残忍的,对于女主(也是悲悯的,对待胖子。
我们该平等的善良的对待任何人。
因为你更本不知道你未来会成为什么。
或许是条丧家犬。
所以只是在讲喝diet coke的可怜大人吗
grow up plz
与其说是“人人都会变老,却不是人人都会长大”,不如说是“心比天高,高不成低不就,自作孽”。通篇的指向不明褒贬不明,更是微妙。谁人眼里,别人不幸福?谁人眼里,别人又会很幸福?不过是一句“生活,我来了”,然后继续扛下去。
其实是很悲哀的故事,但被拍得挺有意思。美丽的剩女,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为何她还是长不大?查理兹塞隆实在太漂亮了⋯⋯
Charlize Theron is pretty as ever and that's about the only attraction of this film.
ME
巽为风~为长女~为进退不果~呵
直!击!心!灵!不适合给那些对自己生活满意的人看。怎么看怎么都是自己现状的写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眼高手低,总觉得不该比别人差,却在现实的泥沼里翻腾,爬不出来。直到周遭的人都已经大步迈进了新生活,只有自己还固步自封在昨天。拖延是一种病,改变是一种痛,未来太凶险,不如活在过去里。
Diablo Cody剧本很神奇很绝,女主从开始到最后都那么让人讨厌,电影竟然还不错,应该是因为女主的酗酒从没清醒过和男配角Patton Oswalt的讨喜吧。讨人嫌的主角竟然也没有毁掉一部电影,所有的辛辣讽刺和侮辱搞笑竟然也可以不伤人。Jason Rietman和Diablo Cody的第二春,没有惊喜,也足够优秀。★★★☆
小三儿终于和好基友滚床单了,屌丝的逆袭啊
冲着导演看的,很失望
“人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大。” 我简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好嘛!(虽然塞隆比咱漂亮多了) 还有这个责任心好男人让我对Patrick Wilson的迷恋又深一层,叔您太帅了!以后就找您这样的!
尴尬得差一点变惊悚片。
这就是个悲剧 不管是女主 还是小镇 以及我们相似的所有人
时间在走,年龄在改变,但却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有所成长。塞隆的表演很出彩,把这样一个大龄卢瑟剩女演绎很极其自然,就像生活在我们自己身边的某个人,只是最后的转折有些简单。但导演这次的作品相对于前作《朱诺》、《在云端》,还是有不少差距。★★★☆
每一个在城市打拼的老女孩都该看看。是的,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间想跳回到原来的轨道,但你会发现自己早已格格不入。If life is so fucking miserable, don't make it harder.
Charlize Theron delivers a convincing performance!
最后一幕二女的谈话简直是一场颠覆生存价值观取向的灾难,一个偏执一个沮丧,大多数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这是一种近乎传染病样的潜意识调配洗脑;塞隆诠释角色很有一套,配合穿插叙述的一条剧情暗线来发展心路历程太讨巧了。
为什么要找一个自以为是不要逼脸傲慢丑陋没有自知之明爱占小便宜目中无人的傻逼来做女主角啊?!
c2xua7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