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时间里,影视作品中女性视角大量的缺失,这恰恰大力驱动了一种无意识的男性偏见,而这种偏见还试图假装自己“性别中立”。
幸而,近年来女性主义的作品越来越多,虽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仍为以女性为议题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的现状感到欣慰。
《不完美受害人》以女性受害人、女律师、女警官为基点展开,三位女性角色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却似乎面临着类似的社会现状与女性困境。
第一集在两个审讯室中,通过平行蒙太奇,加害人成功说“没有拒绝追求不就是同意吗”,受害人赵寻说“没有女人会拒绝他吧”,第一次将性剥削赤裸裸地撕开在阳光之下。
这让我想起,在北电赵韦弦的艺考老师被指控诱奸后,赵英哲挨个私信询问可能爆了他的料的女学生,问:“你觉得这是事实吗?
”施暴者自我催眠,自认为是一场建立在互有好感基础上的“出格暧昧”。
我们能看到没有完美受害人,也没有绝对施暴者,或许他们会说“你情我愿的事,怎么能说是我单方面伤害你”,这恰恰是事实上的权力倾轧。
是因为他们看不见、听不见那些无声和“不敢”的反抗吗?
不是,是因为他们知道地位的不对等,利用这一切包装成这是“你情我愿”的游戏能为他们免责。
影片中的成功才能够如此信誓旦旦地说出:“她是自愿的。
”选择性忽视了赵寻的每一次求救与反抗,这是他为自己免去责任的“免死金牌”。
如此,正义与邪恶之间没有一条明确界限,身处灰色地带的女性往往在权力阴影的笼罩下选择屈服,只要权力的手伸得更长,隐形侵害就能够蔓延和扎根。
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遭遇过违背意愿的性行为人群中,约90%的人不会报案”。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增加女性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的代表性,因为随着越来越多女性掌握权力、发挥影响力,女性的话语才能被更多人听见。
引用一句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中的一句话:决定“何为正确”的既不是权力,也不是少数服从多数。
在赵寻决定报警前——晏明对赵寻说:“你不用对不起,我不怕麻烦。
”林阚对赵寻说:“我也有这样的经历...连不都说不出口,害怕被轻而易举的毁掉。
”在赵寻决定报警后——林阚将赵寻送到警察厅的门口晏明对赵寻说:“你准备好了吗?
”不论是晏明还是林阚都明白报警之后的路是充满荆棘的,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而在调查的过程中每次的回忆有多少的痛苦,也是旁人无法替代的。
盲猜后续女性受害者应该会遇到各种阻力与非议,而女律师林阚和女警官晏明携手帮助,更多地去跟随剧情去探讨法与情的边缘地带。
当然不同的阶层、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性别的人,可能看到剧情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能够产生讨论就很好了。
值得期待。
一直以为不完美受害人是林允,直到我看到第12集,我才豁然开朗,是成功才是不完美的受害人啊!
原因:1、晏警察全程办案靠推理,忽略证据,直接踩我国刑法要求的,证据为主判,这不是赤裸裸的塑造警察无能且业务能力差的形象么。
再加上在12集她对林律说,抛开理性…原来警察需要抛开理性,抛开证据,在证据指向性全部证明成功法理清白的情况下,羁押成功,我可以断定,导演这是故意让我们对这个角色恶心,进而塑造成功的不完美受害人形象2、其实我相信大多数人看林允的角色都会觉得别扭,你们觉得剧组或者导演看,不别扭吗?
只能说这是故意的。
故意让观众恶心这个角色,我们怎么看都觉得不应该啊这个受害人怎么看怎么恶心?
这就是关键,她出来说心理上我是拒绝的,行为上我是清醒的而且我不拒绝,但是我觉得他qj了我,因为我们地位不平等,此时晏明助攻。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这就是在搞我们成功哥,又一次塑造3、大家看看,受害人,常理来看都是报警那个,这21世纪了,会不会太常规了?
导演比我们专业,她肯定也懂!
所以其实隐藏的不完美受害人是成功!!
而且,作为受害人,他有一个金牌律师,这时候,你悟了吗?
这部剧导演的心思是想表达,抨击我们政务系统的部分不专业,不文明,违法执法行为,还有报警人的虚假报警行为造成的各种重大影响,但是又想让大家反思这个职场或者说阶级问题。
那成功是完美的吗?
他不是,他被这些行为伤害了吗?
董事长职位没了,名誉没了,进去局子两天打了2架,那确实伤害了所以:不完美受害人--成功更新16集晏明大师很酸的对林律说了一通后的神句:“你现在竟然用法律去保护权势 你那么心安理得吗”Ok,做律师的本分也要被你喷了,人设还是法学出身的警察,很牛。
晏明警官在调查过程中1. 案发现场没有暴力痕迹,嫌疑人配合问询2. 验伤后赵寻改口,明确提出不是强奸3. 赵寻再次报案后,被林阚证明其证言不实,作伪证。
4. 验伤结果是没有暴力侵害的证据(这里有一个瑕疵,晏明能看到过道视频中赵寻穿着的是套装,警察又没有上帝视角,怎么知道赵寻去洗澡换了牛仔服和衬衫,所以应该追加对套装的检验。
除非成董有特殊癖好在自己的卧室也安装有摄像头,但是截止12集没有证据显示)5. 赵寻再次录口供指出有3次自救,但是也明确提出并未直接拒绝成董。
6. 晏队多次接触赵寻,且在赵寻二次作证中的言语明显有诱供嫌疑。
以上种种疑点都显示晏队明显是以有罪推定论在调查这起刑事案件,依然以男女双方权利不对等无法拒绝或是难以拒绝为由坚持强奸定罪,这是打着为女性做主的旗帜的选择性执法,这是对法律公平性原则的公然践踏。
强奸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违背被害人的意愿,采用暴力、威胁、伤害或其他手段,强迫被害人进行性行为从而构成的犯罪。
跟朋友一起看剧,看到林阚为了帮助赵寻而注销律师证的时候,朋友说:现实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大律师?
作为一个同样从业十年,没有林阚优秀也刚刚晋升了薪酬合伙人的女律师,我想说,我可以理解林阚的选择。
首先律师证注销是可以恢复执业的,恢复执业的手续相对新办理执业来说很简单,都不需要一年的实习期直接参加面试就可以。
因为注销的是律师证而不是法律从业资格证,你随时可以重新执业或者从事其他法律工作,例如剧中提到的法务总,收入不比大律师差。
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没有事业呢?
放弃律师资格,只是为了避免利冲把条条大路通罗马中的一条暂时堵上而已,完全谈不上放弃事业哈。
其次林阚已经完全达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水平了,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和他人认可,她也在剧中多次强调多年来最困扰自己的是无法与自己和解,无论怎么自证都自我厌恶。
所以她选择帮助赵寻,不仅仅是替过去的自己说不,更是放弃当年导师给她的顶级律所的机会,凭借自己的实力重新来过。
这才是她追求的内心平静与自我和解,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真的太重要了。
其实,如果她真的像剧中表现得那么在意导师为她铺的路,即便没有赵寻这件事,她从大正辞职也是迟早的事。
下面说说本剧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成功是不是强奸?
先说我本人的回答,我认为是。
不过本人是做非诉的,对刑事的了解还停留在司法考试和法学院学的那点知识还忘得差不多了,只能用朴素的法感情聊一聊了,这里就不要把我当做法律专业人士。
本剧一开始,就是赵寻一张惊恐万状的脸,慌里慌张的行动,让人很直观的感觉到:她不愿意。
是的,她不愿意,我都能感觉到,成功感觉不到吗?
何况,成功清楚明白的听到了赵寻在门口说的那句:我要回家,送我回家。
也完全可以通过赵寻的种种行为,例如故意延长洗澡时间,洗完澡穿戴整齐,拿着包像逃跑一样的躲进浴室等等,意识到赵寻并不愿意,至少不是完全愿意。
在后来,成功也自白道他喜欢的是赵寻的自我挣扎,清高和贪婪的交战,他觉得很有意思。
什么?
很有意思??
你如果觉得征服这样一个女孩让你很有成就感,那你就继续去追,让她笑着对你说我愿意。
而不是枉顾她本身的意愿,在自信她不会反抗的时候对她种种不直接的反抗行为视而不见。
在成功与赵寻的关系中,两人并不是完全平等,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应该完全对等。
成功作为在权势,财富,影响力,社会阶级都全方面碾压赵寻的一方,同时两人还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可以说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赵寻的收入和未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应该承担更多的注意义务,相对于双方平等的恋爱关系来说,就像赵寻和沉默那样,成功需要更加注意像赵寻这样身处低位的女孩的意愿。
成功应当意识到自己的权势地位会给一个刚进入社会的平凡女孩带来的压力和压迫,也同时应该更注意不因这种压力和优势“软”强迫他人。
就像明星拥有公众号召力和舆论优势,他们就更应该注意不能用这种优势去压迫一个普通人一样。
在成功决定反击时,能够随意地利用舆论的压力,利用流量密码在后面推波助澜。
可赵寻有这样的能力吗?
她也有对自己绝佳的证据:面对成功提出的经济补偿坚决说不并直面说出自己什么都不想要的录音,可她没有办法像成功那样很好的去利用。
在看剧的过程中,每次打开弹幕,都有很多人共情成功,讨厌赵寻,甚至指责晏明屁股是歪的。
但是我本人坚决地站在女性受害者这一边,因为我对一个功成名就四五十岁成年男性的要求,本就比一个刚迈入社会不谙世事的女孩要高。
也许有人觉得我是性别决定立场,那也没关系,我也会努力为每一个女孩发声提供帮助。
此外,关于赵寻的刑事指控为什么没有被支持,而民事索赔被支持了,除了强奸和性骚扰的要件不同,还有刑事和民事判决证据要求的力度的不同。
刑事定罪的要求是:排除合理怀疑,即便嫌疑人有99%的概率犯了罪,但只要没有排除那1%的合理怀疑,就不能认定他构成刑事犯罪。
这是因为刑事犯罪一旦定罪,对嫌疑人的伤害就太大了甚至是无法挽回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十二怒汉》,国产也有改编,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民事判决的要求是:高度盖然性,也就是只要你的证据明显大于对方的证据,就可以判你胜诉。
甚至在民事诉讼中,很多时候是盖然性占优原则,就是你证据只要比对面有优势就可以啦。
另外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吧。
几年前,我也曾受到过职场性骚扰。
对方是我的直接上位合伙人,在一起出差在酒店房间讨论完毕案情之后,拥抱我并邀请我留下过夜。
对方追求体面的程度与成功类似,所以在我笑着拒绝之后,彼此心照不宣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
只是后来他再要求我跟他两个人出差我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再后来我能够独当一面,需要跟他一起出差的机会就更少了(可能我拒绝两次后他也明白了,没有再安排我跟他两个人出差,本来也不是必须的)。
但我的上级并没有像剧中的导师或成功董事长先给我一些好处,事后的第二天给我涨了一点点工资。
我坦然接受了涨薪,是因为本来就快到涨薪的时间了,我认为这是我应得的,性骚扰的发生也只不过把涨薪的时间稍微提前了一点点,所以我并没有像林阚陷入自我证实的怪圈(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林阚那么高吧)。
后续我的确想辞职了一段时间,但观察合伙人并没有进一步意图,也并没有影响到合伙人对我的器重和信任,也就不了了之了。
鉴于我的领导和成功追求体面的程度是差不多的,甚至我老板对于敢违背他意见以及惹到他的人是更加不择手段地要去毁灭的(相对来说成功还更体面一些,他并不是故意整赵寻而是为了恢复自己名誉,我老板是会故意整死你的那种),我认为如果赵寻一开始就直截了断地说不,成功也并不会因此掐断她的职业生涯,不过连跳三级工资翻倍各种高级礼物这种待遇应该是没有了。
赵寻确实存在很多不完美,但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去犹豫去懦弱,但是成功也绝不值得大家去共情。
最搞笑的是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可能且只能是赵寻,但是在追剧的时候都代入自己是成功,然后开始恨像晏明这样多管闲事的执法者,还给人盖一个仇富和nq的帽子,笑p不笑c的奴性尽显,再回头指责受害人的反抗不坚定,在网络的真空时代站在绝对的道德制高点上,唾沫横飞,却没说一句人该说的话,真的是太可悲了。
有个人说的对,这部剧一定要加上观众对剧里赵寻、晏明 、林阚、甚至李怡的评论都加上,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不完美的立意是非常好的,因为受害者也是普通人,总会有被攻讦的不完美之处,我们不能因为受害者是不完美的就忽视加害者的侵害,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证据。
如果案件的判定不是依靠证据,那么法律条例就是就是一张废纸。
剧中的赵寻,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她是受害者,但在现实中,她的反抗全部都是心理活动的不愿意,她并没有明确向对方表现抗拒不愿意。
她是受害者,但也不能认为对方就算加害者,因为心理想法不说出来除了自己谁都不清楚,如果心理想法就能作为案件的判定依据,那么只要想,任何人都可以是受害者。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剧中女警的行为,什么是警察,警察是执法者,他的行为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不管是没有让犯人受罚还是判错案让无罪者受罚,都是会毁了人一辈子的。
所以执法者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案件,而不是带有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
如果执法者都是像剧中女警一样,一开始就认定一方有罪,忽视证据,那么普通人遇到事情是否就只能看运气,看执法者是否看自己顺眼呢?
那么法律的意义是什么?
让人看看?
如果就凭受害者加害者执法者的一张嘴来判定事实,那么出了案件也不需要调查了,受害者加害者执法者一起来打个辩论赛,谁赢了谁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讲的就是一个口齿伶俐,管他正理歪理,说的过对方就行。
什么是不完美受害者应该是受害者有不完美的过去,但执法者不应该因为这些过去而忽视这次案件明晃晃的证据,不能因为不完美的过去就忽视这次案件中加害者的过错。
受害者是不完美,但这次案件中证据证明了加害者的过错,那就不能因为受害者的不完美就觉得加害者有理了值得同情。
受害者的前提是有证据,是有证据证明了一方是受害者,不然就只是原告人,在有证据证明前,不应该认定一方是受害一方是加害。
目前看了五集,还不错,虽然开头和东哥现实中的事情基本一致,但后续每个人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故事走向。
另外,这部剧的女性选角太好了,真正展现出了成熟女性的不同魅力,不是那是为了大女主而大女主的戏。
周迅的林阚演得太好了,就像林允那个角色说的,你是每个女孩都想成为的样子。
导演细节处理的很细腻,林阚忙业务是穿的都是运动鞋,在欣赏或亲近的人面前会拖到高跟鞋甚至素颜,很真实。
关于赵寻,看评论里骂她的人很多,讽刺的是,骂她的话基本也和现实中的受害者所遭受的差不多。
但作为家境一般,能力一般,没有社会经验,但又稍有姿色同时保留着道德感的女孩,面对老油条上司那种长期的温柔的逼迫时,产生巨大的矛盾和迷茫是很正常的。
这注定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共情,没错,对方没有直接的逼你,但是国内举足轻重的企业家,拿捏人心到位,用软刀子抵着你。
性骚扰,有时很难界定,剧中的成功没有肢体上的强迫,而是用类似喜欢和欣赏来伪装,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只是在和下属谈恋爱,自己帅气多金有魅力,只是结婚了而已。
甚至赵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被强奸,内心明明很抗拒,但优柔寡断的性格让她又不敢坚定的反抗。
如果她有林阚、辛路这样优秀的妈妈或姐姐指引,教她怎么做决断,那她一定第一时间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保护。
但她没有,有的只是一对自己也拎不太清的普通父母,觉察到孩子可能出了事儿,第一时间不是安慰引导,而是苛责打骂。
这种情况下赵寻养成这种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的性格太正常不过了,即使她在第一次感受到上司的不妥行为时就告诉爸妈(从男友的语言中推断,性骚扰至少有3个月以上了),估计这对父母也难以做出恰当的疏导,因为他们虽然爱孩子,但自身水平也很有限。
赵寻的性格使外力把她推成什么样,她就接受什么样,无论内心是什么想法。
所以,当警察问她有没有被强奸时,她答不上来,顺理成章。
她在心理上其实被强奸了,但是行为上又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强奸。
这部剧目前对我最大的教育意义是,要努力成为林阚这样的人,在我的孩子需要时,明确的为她指明方向,不再被迷茫所伤。
成功、吴老之类的,为了维护自己表面的体面,会用各种好处来试图封口。
还有一种人,花铁干一般的人,被拒绝后就疯狂诋毁你,传播你的隐私,恶意编造各种学业、事业上谣言,想通过谣言抹杀你自身努力奋斗获得的成就,仗着是你的前辈/同门,说的话总会有人信以为真。
在21-29岁时,遇到过两个,一个前辈,一个同门。
初生牛犊的我,自信自己通过正常途径的努力能获得回报,能拒绝一切不喜欢的潜规则,却无力对抗上位者的报复,比如包括但不限于阻断我的成长资源比如课题/项目/资助/经费,传播谣言影响我的背调,传播隐私……如今依然能拒绝各类潜规则,但真的心有余悸。
我的情况可能双方悬殊不算太大,且我自身属于天不怕地不怕自信对方不能把所有正常前进的渠道堵死,舍得一身剐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的人,我遇到这种事都尚且差点抑郁,更何况那些遇到悬殊较大的人,那些内心稍微脆弱一点的人怎么办呢?
我很能理解她/他们(对,性骚扰受害者不限男女)需要的勇气,这也是我现在无比反感上下级、师生恋这种双方不对等的关系。
我想,这大概是片中受害者害怕的原因之一,不是不勇敢,而是片中的人可能无法承担后果,毕竟电视剧里的坏人大多会恶有恶报,而现实中双方权利地位相差过于悬殊的话,哪怕同归于尽,自己也先灰飞烟灭,而更多的时候,对方毫发无伤。
不是法律不完善的问题,而是坏人更狡猾了,坏人更懂得钻空子去规避法律风险。
补充一点,在组里和弹幕看到了很多不理解赵寻晏明的论述,说她们没有硬证据说赵寻自己也有责任之类,我想,以下这样理解是不是就能明白受害者处境了:经济诈骗犯大多利用了受骗者占小便宜的心理,那么受骗者是不是受害者?
诈骗犯是不是加害方?
黑赌场是不是利用赌徒想以小博大的贪财心理,赌徒是不是赌场的受害者?
赌场是不是加害方?
非法高利放贷的人是不是利用了大多借贷者由于自身责任无法合法借贷的处境进行诱骗?
背上高额债务的借贷者是不是受害者?
以上,受害者都有自身贪图某个利益的心理,但加害者才是那个利用受害者心理、诱导放大受害者的欲望,以达到从受害者身上攫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或好或坏的潜在心理,天使是激发出你好的一面,而恶魔是诱导你放大黑暗面的人。
成功就是后者,像拿着诱饵钓猎物,看着猎物内心打架又想要诱饵又不愿被捕获的挣扎,他觉得“太刺激了”,是加害者利用受害者的性格和欲望对受害者的戏弄。
刚才逛了讨论组,发现有另一个极端,无底线维护受害者“不完美”之处,甚至攻击所有提出受害者有瑕疵的言论,认为不能提及受害者的问题,否则就是“你们这样让受害者不敢发声”……觉得大家光是包容鼓励还不够,还得夸“不拒绝不放弃高位高薪”是积极正能量是榜样,“渣男主动送的,为什么不能拿,替天行道”……离谱啊。
照你们这样,晏明也不应该指责赵寻口供伪证撒谎啊,也不能指出干扰司法如果没被拆穿会影响赵寻自己啊,毕竟“她害怕”…在赵寻已经提出指控之后,和陈默的对话中依然觉得“一切是凭自己能力所得,自己有理由不放弃”,荒唐,“赵寻没错”粉说什么“女生找工作多难,应届生身份无比重要,何不食肉糜”“她没法拒绝,拒绝就会失业”等等,各角度诡辩合理化不当得利,强行混淆“合法权益”和“不当得利”。
有没有想过,其他女生也一样凭自己能力进的大成,然后从基层奋斗起,中间一步一步都很艰难没有捷径跳级?
她凭自己能力应得的就是回到和她匹配的岗位上去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而不是违规升职加薪。
上司违规提拔她,上司负主要责任,可以理解她的困境和选择,但这绝不是什么“受害者不该离职”正能量榜样行为,这是该退回的不当得利。
我想说,本剧说的就是不完美受害人,只要自身受到侵害,即便自身有瑕疵,也有发声的权力,法律除了保护“强反抗”完美受害者,也应该保护“软反抗”及瑕疵受害者,引导大众包容受害者的瑕疵,鼓励受害者发声,而不是罔顾事实强行把受害者说成“零瑕疵”。
两位女警官和林律也是正视“瑕疵”的(瑕疵,不是审判她的错处,而是一些受害者当时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告诉大家类似情况可以有更妥善的处理办法),剧表达的重点就在于,要允许受害者有瑕疵,不完美受害者同样有维护自身权益发声的权力,而不是“赵寻没有什么问题”“赵寻有什么错”之类看似为受害者辩护,实际强行美化受害者的瑕疵,试图打造“完美受害者”的做法。
(甚至发展到认为赵寻升职加薪是公司制度可以理所当然接受没有问题的,但凡不同意这一点就会被扣上“认同88w=同意”等等帽子,强行混淆不当得利和性侵受害事件,而这是两码事。
性侵受害者无论是否接受违规升职、高额馈赠,无论之前是否知晓对方潜规则意愿,只要性侵发生时违背受害者意愿,她就是受害者。
而88w,是她诉诸法律的不利因素,是“不完美之处”,是她抱着侥幸没有完全明白利害关系导致被对方利用的“瑕疵”,这不妨碍她有发声的权力。
)换种说法,如果赵寻使用了黑卡进行奢侈私人消费,私下也使用了成功送的奢侈品,也明白违规升职是老板想要潜规则,依然想赌一把能躲多久,甚至主观上也有过愿意接受潜规则的想法,但是事发之时并不情愿,难道她就没有发声的权力吗?
(法律上判不了,但她确实受到伤害)“主观不清白”受害者看到极端主张“主观清白”的你们,是不是更加自责更加不敢出来发声呢?
要达到怎样“主观清白”才能算受害者呢?
必须所有错误都属于上位者的引诱,不允许受害者自身有瑕疵吗?
严格来说,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自己的错误继续生活,剧里的赵寻都能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而剧外的极端拳师却极力撇清赵寻的“瑕疵”,你们这样才是真的让很多有瑕疵甚至更大瑕疵的受害者不敢发声。
举个例子,你们主张小偷偷东西应该教育小偷,却攻击那些说“教育小偷的同时,自己多加警惕关好门,选择安全的居住环境”的人。
对,没错,就算户主敞开门,全部责任也都是小偷的。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这种情况:在月亮很圆的国度,常见的商家高额投保,“零元购”之后商家可以获得高额赔偿,所以商家在默许并创造更方便的“零元购”,和不希望发生“零元购”舍不得商店受损之间正犹豫不决,创造好条件还没来得及撤销,此时被“零元购”了,那主观上有责任的商家难道就不算受害者了吗?
不具备你们主张的“主观清白”是不是还是能得到你们支持的受害者?
更进一步,李怡或者其他情妇某天发觉自己错了,自己当初也是这样一步步受引诱被强迫,出来指证成功,她是不是受害者?
你们是能够承认她的不完美且是受害者且李怡自己和成功二人都负有责任?
还是只要是受害者,在你们这里完全免责“李怡是被动的,请只谴责加害者,成功是全责,不可以提李怡的问题”?
极端“赵寻没错”魔怔粉才是真正不敢面对不完美的人群,将“规训加害人”和“告诉受害者怎么保护自己”对立起来,用“劝受害人保护自己就是维护加害人”来疯狂攻击提出自我保护的言论。
照这群人的逻辑,“吸烟有害健康”“拒绝黄赌毒”也是劝诫受害人,不能多说?
和“规训烟草公司”“禁毒扫黄抓赌”对立,要多说后者?
这二者难道不该齐头并进吗!
极端“赵寻没错”主张者们,请允许受害者不完美。
电视剧立意是好的,有问题意识,直面热点,值得肯定。
但是:1. 所谓女性视角。
如果这就是女性主义,这就让职场女性感受到了“痛快”“直面现实”,觉得这部电视剧“敢讲”,那只能说把维护正义的要求拔得太高。
遭受非正义对待的女性,上哪里去找这样一个放下一切、不讲程序正义来帮你的女警,遇上一个能送你去报警、且有相同经历的对方律师,遇上一个愿意为你出头打架的同事,遇上一个拔刀相助的对方公司的保安。
提出的问题是现实的,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恰恰是脱离实际的,不仅无助于观众去思考当下女性的现实处境,反而用笼统、偏颇的方式引起误解。
2. 所谓现实题材。
整部立意就是讲清怎么为不完美的人去伸张正义,社会去关注权力不对等的性别关系,帮助不完美的受害者,共情并施以援手,想讲的意思都懂。
可是,讲述当代女性故事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不是就要先把女性置于万劫不复,再加上一切有利条件去拯救?
这算哪门子“直面现实”,这种过度简单化、理想化的方式,可能恰恰是对现实中身陷这种境地女性的不尊重,她们去哪里找赵寻这样的“好命”?
3. 所谓“法律没有给我希望的结果”。
晏明引导赵寻形成了一种认知,就是不完美受害者之所以难以伸张正义,是法律没有给她希望的结果,动辄就把锅往讲证据的法律原则上甩。
确实,现实中有些受害者面临着举证难的问题,施暴者身上看不到有效的惩处。
但这能被归因为法律的问题吗?
讲证据是所有案件的基本原则,不是只在电视剧里这类案件上讲证据。
在有许多女性还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的当下,这部剧就早早默认了法律的无力,会不会让更多现实中的女性感到绝望?
4. 所谓案件侦破。
说实话警察与律师对峙,大谈法条和犯罪要件,这在其他电视剧里都没咋见过。
导演和编剧不顾及司法常识,不顾及逻辑自洽,所谓办案,只为通过晏明大发议论、输出观点。
作者借助文艺作品人物去发表议论,再正常不过了,但有没有边界,要不要控制其中的张力,是需要仔细掂量的。
豆瓣短评里,不是学法律的网友都能感到诱导提问,感受到程序不正义背后的危机,为什么导演和编剧就视而不见呢?
5. 所谓表演。
必须承认,警察角色的生硬、脸谱化加重了观众对故事逻辑的不理解不认同。
林律师和成董事长无功无过。
女版靳东,当年黄依依的灵动、自然更让人难忘。
不知道是下木总统还是王尔德,如是说。
那讲权力,讲女性的权力,那就要从这个S谈起。
我理解赵寻。
我不仅理解赵寻,我还理解林阚,理解李怡,理解辛路。
因为她们都是我。
————许多件事,从何说起倒是很难选。
我决定选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
在一场商业饭局上,我握了一个小老头的手。
我的意思是,我拒绝了他的拥抱。
只是握了他的手。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做的商业饭局,一边是出访的某什么什么长,一边是几家设计公司,我就是设计公司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设计师。
中间零零星星掺了几个不知道来干嘛的人,就包括这个小老头。
两边见面,一阵握手,这个小老头大概是看准了空子,非得不握手,不论男女都抱一抱,贴贴脸。
轮到他要来抱我,我退了一步,一把拉住他的手握了握,赶紧往前去了。
其实我是在有什么什么长的饭局上长大的,我大约也知道作为饭局的这一方,应该有如何表现。
但我没什么心情,整晚我都在啃一只大家没空啃的雪花蟹,那个小老头不知何时又拿着酒杯凑过来了,硬是和我旁边的人换了位置。
我就拿这一只螃蟹腿对着他说,我不喝酒。
他的脸明显塌下一下,但仍然不依不饶,和周围人寒暄亲热,不忘抓住一切机会拍拍我的肩膀,扶一扶我的胳膊。
是的,我没有躲开。
我知道躲他一晚上是个精疲力尽的事。
我也可以承受这些位置的,他的手。
酒局散场,做局的中年男人气呼呼地跟过来说"你们不敬酒就别来,一点诚意都没有,生意想不想做了"。
中年男人算的上是一个儒雅的做局者,我心中补齐了他没说出口的那句话。
别给脸不要脸。
小老头看准时机,凑上来说了两句劝和的场面话,一时间老板和他相谈甚欢。
水到渠成地,他又要来跟所有人吻别了。
我赶紧退了一大步,把他搂到半空中的手扯下来,握了一握。
场面一下子冷了。
他冷笑说"小姑娘不懂事,以为我要怎么样你呢?
我是有老婆孩子的。
这些都是的礼仪,我教你你以后多学着点。
" 我想如果不是中年男人把那句话咽了回去,他一定也也会说——别自作多情,给脸不要脸。
而站在他脑门上,是他那不知道存不存在的老婆孩子,也在说——别自作多情,给脸不要脸。
我至今记得那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与硬生生堵在心口的愤怒。
我也记,我们没拿到那个项目。
我那时常常想,"这是不是我的责任",然后脑子里就又冒出来那句甩也甩不掉的话"别自作多情,给脸不要脸"小老头的故事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畜无害"。
我知道我不应该这么矫情,不应该如此放在心上,可是我就是记了这么十几年。
————那再下面,我就要讲一讲中年做局男人的故事。
讲起他,我总会想起那些"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的桥段,也许那未必不是空穴来风。
要不然,为什么中年男人真真假假地气过之后,就喜欢打电话来公司找我。
他说的都是项目上的事,但是他可以找我老板,我不明白他为什么非得找我。
这是给我机会吗?
我拒绝接他的工作电话吗?
那是不是不识抬举?
会不会自作多情?
直到有一天,他又打电话来找我。
前台说我休假去了。
他打了我私人的号码问我在哪儿休假。
然后他说,他刚好也在,请我来吃饭。
我说不用了,他说正好有点项目上的事。
我想了半天,打给了老板。
老板的第一句话问我“他为什么会有你私人的号码?
”我瞬间就紧张起来,是的,我为什么要给他手机?
是不是我错了?
电话就是那次饭局上给的。
因为老板喝了酒,我开车,他让我把老板安全送到家给他发消息。
所以我那天晚上不该发这个消息吗?
但那好像是很合情合理的要求。
或者,我应该立刻给报告给老板,他有我的号码了?
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会不会显得莫名其妙?
于是,我就落在他要请我吃饭境地里了。
我确实不知道如何才能不落在这个境地里。
我不美,我只是长的不难看,我甚至穿着不熟练的高跟鞋,化着不熟练的妆。
老板说"你自己看着办,如果去的话,今天算你在上班"。
我不知道怎么办。
但好像确实是应该我决定怎么办。
这个所谓的"讨论项目"的活动,变成了从吃早饭开始,参观了几个商业项目约等于逛街。
我什么店都没细看,怕看了什么会被送什么。
结果还是被送了钱包。
我说不要了,他硬买了说要的。
所以我是应该像小时候看到的在那些饭局上你推我攘,悄悄塞回他包里吗?
可是那些饭局上男人间的你推我搡,礼物都是被收下的下场。
中午,他早已经定了在一家私人会所吃了一桌子菜,私人会所的大房间当然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又不能像上次那样对螃蟹下死手,我怕他会再点一只,这饭吃起来没完没了。
好歹吃完饭时间还很早,中年男人又被一连几个电话叫走了。
临走他说晚上再找我吃完饭,我等到临下车才告诉他,我晚上要去飞机回去上班了。
我摆脱了他。
因为我老板觉得,他收的中间费太高了。
没有项目了,他也没有再联系我。
我甚至认定了,他的友善真的只为工作。
要到很多年后,等我见识了很多似乎高高在上的人。
我才终于想明白。
他只是那天"恰好空着",我对他而言也只是那段时间"可以凑合"。
那年我27岁。
有过几个男朋友。
但我还不懂得,当一个男孩子长大成"人",他究竟是变成了什么。
————那下面,就要说说长大成"人"的故事了。
搁这仙人跳是吗?成功洗澡了你不跑吗?实在不行让朋友假装家里人给你打电话送你回家也可以啊。你要这样算不完美受害人的话,你不就打拳吗,我也是女的,那你这样男的仙人跳了也是活该呗。就一起去酒店了中途给朋友发个信息说自己不情愿的,完事后再报警说他强奸就是证据。警察也是搞笑,一直觉得男的有罪不去保持中立。你们这样才是害女性好吗?
看完11集感觉编剧脑子有点问题
拍得既现实又理想化,里面遇到的困境是真实的,里面的救赎和希望是理想化的!全员演技在线,希望这样的剧越来越多!
我是不是在前两集赵寻父母家楼下看到了家有儿女的姥姥
又当又立➕预设断案➕滥用司法权
如果拍成十集会好很多
这个题材能拍出来播出来就很了不起了,剧本唯一的问题就是很多台词不像是台词,简直就是让演员读法学论文、法律条款和社会学报告,难为演员了。什么时候弹幕上的内容能从那被害者到不完美受害人,社会就进步了。刘奕君确实精彩,肯定做了大量的功课,把他本家兄弟演绎得活灵活现,太生动了,不过我的视线大部分时间不在他身上,最吸引我的还是董洁,演得太好了,太准确了,太出彩了。周迅在一些时候是划水,一旦精神起来就光芒四射了,尤其是复杂的时候,越复杂越准确。出乎意料的是林允,本来以为她肯定不行,结果还真的不错,演得很好。陈数和钟楚曦都很一般,不知道是演员的问题还是剧本的问题。
别说国剧不讨论现实了,这个剧让人看到的现实是由剧情和弹幕一起组成的:我们的社会对受害者的道德洁癖太高了,高到你必须是一块铁一块钢,是一个烈士或圣人才有资格受害。再就是我们的厌女是天生的。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上野千鹤子写过,没有一个女性不厌女。女性主义就是女性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思想。
老太婆的裹脚布,周迅怎么演这种烂片
肯定有漏洞比如匿名举报出警,但在国剧中编剧中已经很赞了,还有陈数周迅加持,尤其29集周迅高光演出,值得5星鼓励的国剧!
赵寻有病吧,被强奸时候唯唯诺诺,别人帮她的时候咄咄逼人,虽然很惨,但是活该
林允的演技实在是太尬了,角色应该是一个很单纯,自尊心很强又很懦弱的女孩儿,被她演的像是腹黑心机婊……
对于女性维权意义重大,感谢导演和演员们
即使是林阚这样已经看起来“很不好惹”的成功女性都避免不了酒局上被逼灌酒,何况是赵寻这样的年轻女性,两个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的女性,上了酒桌照样面临一样的处境,讽刺啊
编剧拼命想要证明的司法公正,在剧情的推进过程中,显得荡然无存。
镜头在别人脸上时都挺清晰的,一切到周迅时就是整个磨皮糊成一团,没有任何纹理,观感上也非常肿,女演员真呢不能打太多针。画风上整个剧都透露出一股伪造的韩日风,只有董洁不错,继如懿传后的表演又一次同剧最佳了。
弱弱的问一句这舞是非跳不可么?
说实话 剧里的赵寻我不是很能理解。拒绝了又会怎么样,只是因为自己又不想失去吧
有些地方看得我恶心,尤其几集能讲清楚的事情愣拍了29集,某些话换汤不换药反反复复灌了好多次,实在让我厌烦了。但好在立意不错,希望真的对现实哪怕有一点积极作用吧
本来以为是国产版“狩猎”,看到第十集感觉反转不了了,而且周迅这么大的心理阴影来自于教授的“猥亵”有点牵强,情节过于简单,导演想表现出年少时的心理阴影就靠黑白色跟偷拍视角吗…浪费一众好演员,三星给卡司阵容。然后霞姐这样子的真的能吸引刘奕君这样的老总吗?霞姐演技真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