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渐暗下 万家纷纷亮起灯火 小孩抬头望向夜空 夜空星光灿烂 --自《父子》官方网站一、 无忧的梦境 黄昏,静谧的水面微微荡漾,深夜,蓝色夜幕中小船慢行,稚嫩的童声轻声吟唱“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一点忧愁,一丝云翳,一段父与子的故事缓缓开始。
虽然空气略显燥热,虽然路边水渠是泥色的流水,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段美妙的梦境。
父亲载着儿子穿过田野,一手风车无忧无虑的转,一手幸福的搂住父亲的腰,孩子的目光诉说着无忧的欢乐。
欢乐的梦境总是容易破碎,人与梦一起摔倒在草丛中,醒来,一个马上就要破碎的家庭缓缓呈现。
父亲本该是一个家的阳光,给孩子光明与温暖,给母亲幸福与温存,而阿胜带给阿宝的,是一个阴霾遍布的童年,带给阿莲的,是无法回首的往事。
剧情似乎从一开始就过于沉重,重的让人无法呼吸。
那个萧瑟颓败的成人世界,犹如午夜浓稠的漆黑,让人睁开双眼也一无所见,而阿宝梦中的欢乐场景,却犹如正午过于明亮的阳光,让我们无法正视。
影片的结尾,阳光温煦,微风轻柔,浅蓝的水面倒映着天上的浮云,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摆,一段紧凑急切的钢琴独奏突起,如同阿宝纷乱的心绪。
天,云,水,草,叶,一切突然变成了怀旧的色彩,一阵铃声想起,儿时的梦境再现,一对父子无忧无虑的穿过田野,孩子美美的攥着呼啦拉作响的风车,头紧紧依偎着父亲透着温暖气息的腰身。
童年的种种伤与痛随之而来,在成年阿宝无法细致描摹的表情中戛然而止。
二、 一朵美丽的花 阿莲清秀,娴静,像一朵美丽的花,“仿佛风轻轻吹过,就能把她身上的香气,吹到遥远的山谷”。
而生活有时就是过于残忍,它给了这个女人足够的美丽,也给了这个女人无法承受的哀愁。
她只是阿胜名下的财产,情感的依赖,面对没有承诺的婚姻,面对不幸福的爱情,她一直默默追求美好的生活,却每每感觉无能为力,而一个女人的隐忍,总有尽头。
她不是不爱,不是想要离开,她跟与丈夫一模一样的男人偷情,她无法抵制阿胜在自己身上游走的双手,她屡屡在绝望中寻找残存的幻想,而无情的现实总是迫不及待的击碎这一切。
只不过是改变一个男人,貌似很简单的梦想,却只能在想象中短暂停留,然后渐渐模糊,直到彻底消失。
如果爱情和幸福就像忽聚忽散的云朵,那我们的驻留和期盼又算什么呢。
当她耐心的策划和等待离家出走,当她近乎义无反顾的投奔新生活,虽然对阿宝的亏欠会是永远无法挽回的哀痛,我还是想,让她自私一次吧,作为一朵美丽的花。
三、 气球先生 阿胜是个有情无义的男人,一个头脑简单而不清楚自己弱点的悲剧人物,他性格暴躁,萎靡颓废,有着男人最令人憎恶的劣根性,但又不时惹人怜悯,让人禁不住唏嘘。
哭有很多种,他总是哭,虽然不必每次都眉头紧皱,痛不欲生,但我还是被男人本质上的脆弱感动了;他身着破破烂烂的T-shirt,皱皱巴巴的裤子,趿拉着拖鞋,一副瘦小卑微的样子,却时时不忘男人的尊严,虽然那点自尊可怜的不堪一击;他对爱情,对儿子都无数次许下承诺,最后都如同黑夜里的万家灯火,各自熄灭;他嗜赌如命,全然不顾阿莲的感受,他逼迫儿子行窃,又在关键时刻只顾自己逃离,无情的自私让人痛恨;他缺乏自我拯救的能力,每次忏悔与改过都只如困兽斗,内在的懦弱惹人怜悯…… 美丽如花的女人,纯净善良的孩子,足以求生的手艺,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被一个只有占有欲而没有责任感,又不懂得反省的父亲无情的毁灭。
妻离子散,对于阿胜来说,不过是个应得的结局。
也因此,一部演绎父子情仇的电影,我们只看到了恨,却找不到爱的理由。
虽然他主宰着一个女人与一个孩子的命运,虽然他狂妄倨傲,从不肯认错,但他却只是一个本质干瘪的气球,不管看起来多么的巨大与饱满,都禁不住针尖轻轻一碰。
四、 阿宝的爱与恨 阿宝本是个敦厚而且单纯的小孩,而生在不幸的家庭,他的一生注定是阴郁的。
阿莲和阿胜都心疼阿宝,但他们的爱都有限度,他们显然更爱自己。
阿宝只是个孩子,他只能生活在他们给的世界里,他无法摆脱这种封闭和残酷的命运,这似乎是谭家明导演骨子里的犀利与残忍。
人生有许多事情,是阿宝还弄不明白的,大人的忧伤与愁苦,只有大人自己才会懂。
但小孩也有自己的爱恨。
有家不能回,有学无法上,再嫁的母亲让他感觉冰冷,无心悔过的父亲更让他生出恨意,其间的愤怒,哀怨与无奈也不断累积,最终以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他咬掉了父亲的耳朵。
但由爱而生的恨,又岂是一只耳朵所能释放的。
在此之后,之前持续剧烈扭曲变形的内心世界,忽的平静下来,一种落寞,开始无边无际的蔓延。
再混蛋的爸爸也是爸爸,阿宝始终无法忘记父亲,虽然他不知道该爱,还是恨。
多年以后,虽然对观众而言不大可信,阿宝归还了多年前偷走的手表,用一颗纯净如初的赤子之心完成了对自己和父亲的救赎。
当所有的爱恨再次浮现眼前,阿宝已成年。
水,在西方的宗教里,是孩子灵魂所在的地方。
影片的开篇与结尾,都是微微荡漾的河水,高潮之后的急转之下也是阿胜站在水里,一动不动,在黄昏……让我们猜,一个让人不知该爱还是恨的父亲站在无边的水里,他会是像一根木头一样逐渐腐烂,还是像冰块一般慢慢消融。
谭家明只是要阿胜在寻求死亡的过程中得到反省,势必没有对水本身做太多的考虑,而我宁愿把所有水的场景理解为父子关系的融合,理解成父子间达成的谅解,让阿宝所有的爱与恨,全都溶解在同一片水域中。
也许我们会同情,但有谁能真正懂得别人的苦难,以及那些在苦难之中做出的选择。
如果一切能够假设,我希望时间从阿胜走入水中就永远停止,不要让我看到长大的阿宝,不要让我去想象一个破碎的人生。
或者,就让一切都重回起初的梦境吧。
在那里,阿宝不懂大人的哀伤与忧愁,一如我们不懂他们的哀伤与忧愁。
但我不希望,人生果真抵不过一场香甜的美梦。
注:原文写与2007年1月,其实只是一篇解读,不算严格的评论。
一直以为这部片子是妈妈再爱我一次那种很滥情的片子,加之对郭也没兴趣,所以一直没愿意看,前天为了巴结老婆买了张碟一起看了,才知是个很残酷的片子.但因为残酷的东西看得多了,就觉得导演最后的滥情实在是狗尾得没有一点说服力,如果当郭在水里悯怀自己的耳朵时嘎然而止就好多了.这就是玩残酷玩不彻底的悲哀.这部片子同时也验证了一个道理:这要你肯糟塌自己,演帝并不是个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忽然想起,以混蛋为主角的电影也不少,但大多作为主角的混蛋一般都会有些特别的地方让观众把玩起来爱不释手,甚至会爱恨交加,而象周长胜这样混蛋得让人一点都不待见的倒是希有得很!
这个学期我有选修,文学批评.虽然老师有点口齿不清,而且用英文讲中国文学,不过有关文学批评的部分还是讲的很精彩.转到电影批评上,我想我们国家很缺少电影批评的浪潮,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明星的宣传,商业的推广来评判一部电影,而鲜有人完完全全脱离周遭只focus电影本身去评判的.每一部电影的诞生,大家都是抱着有色眼镜去看,完完全全只看电影本身的人很少.当然,在这个年代,看电影和看明星没啥区别.今年我看了几部国内的电影.我承认我崇洋媚外,这也跟我学外语有关.只是自从看了<好奇害死猫>,仿佛国内的电影没我想的那么不好.中国电影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说我们的电影有多好有多好了,最起码能让人相信,还是有人能把中国电影拍好的.<父子>是让我喜欢的电影.很多人都在骂,郭富城怎么能拿奖,就这破电影怎么还能拿奖.我也是被这些评论影响所以迟迟不看着电影,怕浪费时间.只不过最后鬼使神差的还是看了,从一开始看来,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部温情片,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抚养儿子,最后可能是父子之间从一开始的隔阂不信任到最后言和,相依为命.还能有怎么样的剧情呢.可能是我经常把一部片子想的很烂,如果这电影有一点出乎我意料,我就会喜欢上这电影.<父子>就是如此.最后父亲一直没有悔改,母亲一直没有回家,这个孩子也没有得到他应有的温暖,这让我想起来一部以前看过的法国和以色列合拍的那部
在看《父子》的时候,父亲的电话打来。
父亲问买房子的事情,要不要过户土地证什么。
父亲问我在干什么,我回答说看电视。
我一般不太愿意去跟他们解释关于上网,玩电脑,看电影抑或是其他的区别。
一个看电视,就是涵盖我没有在做事而是在玩。
《父子》中的周长胜不是个好爸爸。
大概除了赌和做爱,他没有什么真正乐意的。
他一次次的向老婆,向儿子寻求最后一次原谅的机会,可是,他的内心依旧没有真正悔过。
片子大团圆结局,让寻死的周长胜改过自新。
可是,我认为这是导演寻求大团圆结局一厢情愿的想法。
周长胜这个人物的特质,是不会出现180度大转弯的,因为之前他拥有很多次的机会,可是他都放弃了。
这个人物还知道自己去死,已经是他整个生命堕落之中的惟一一丝人性,所以他就该在那里死去,留给人们一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就好。
父与子是生命的传承。
如果当这个社会不要过多宣扬个人主义,不要过多宣扬梦想追求,其实人生的本源就是一代一代把生命延续下去。
延续的当然不只是生命,不只是香火,还有精神,还有力量。
阿宝如果换在另外一个父亲,一定会是另外一个人生。
可是,父亲是没得挑的。
你传承了上一代的血液,上一代的人生。
这是人的不可抹杀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父母,自己生活的家庭,就是你身上若干属性之一。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一个属性,你才是你。
当我大四发现自己开始秃头的时候,我很紧张。
我打电话告诉同样秃头的父亲,父亲也只是笑笑。
后来,我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我有那么些骄傲,或许这是个图腾,是个符号,提醒我自己,我是父亲的儿子,我遗传了父亲的基因。
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大概就觉得自己很多事情已经懂得比父亲多了,我渐渐并不是很重视他的意见。
等到自己快30岁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需要父亲来做决定。
按理,快30岁的我读了很多书,上了班,能处理很多公司的事情和并且在很多同学中的事情做决断。
可是,大了大了才发现父亲很多说的对,能够做决定,能够有担当。
而我,还缺乏这个胆量。
60多岁的父亲在家,拿着微薄的退休金,却还在操心着怎么支持我在所谓“宇宙中心”上海买一套房子。
要知道,他们毕生的存款大概在这里也就买个厨房或者厕所。
当我告诉他们我看的房子的情况的时候,父亲总是盘算着能不能凑足钱,能问谁借点。
老了老了,却顶着比儿子还大的压力,虽然,其实他什么也做不了。
老实说,长这么大,我也曾经羡慕过别人家的生活,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单位里面的同学家里条件都比我们家好,挣得钱多,家里的文化也比父母都高。
记得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学姐的父亲每天上学的路上跟学姐讲很多词语,句子。
我经常跟在后面听,那时候觉得如果自己父亲也能讲给自己听多好。
其实父亲自己也很明白自己能够帮到我的很少,于是尽管家里生活并不是多么宽裕,我所有学习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等到上了高中,发现班上和宿舍的同学家的条件还要艰苦的时候,我才懂事。
高中时,我就自己主动放弃去武汉大学做物理竞赛实验培训的机会,因为需要1000多块的额外学费,我觉得那不是特别的必要。
真正上了班,自己辛苦工作却仍然很大买房子压力的时候,也曾羡慕过别人有有钱的老爸。
不过,这个时候的羡慕没有那么重,或许只是略为嫉妒而已。
可是,我一直很骄傲,是父亲的儿子,因为我继承了他的风骨。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我才有今天这样的精神。
其实,作为父亲,他已经很成功了。
爷爷奶奶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留下4个儿子。
父亲只能辍学开始自己谋求生路。
父亲的一辈子靠自己度过了灾荒年间,没有饿死,结了婚,生了2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取得了正式工作,把一家五口人都弄进了城,一直把我供上大学到了退休的年纪。
我不了解父亲。
参加工作以后,每次过年回家,我总喜欢挽着父亲散步,父亲就会经常讲起他年轻的时候的事情,而那些连肚子都吃不饱的苦日子让我很不忍。
不知道怎么,我并不发问,我只是静静的听。
我其实很想知道父亲从小到大一步一步是怎么走过来的,可是听到的故事也只是支离破碎。
很多过去辛酸的往事我也不愿意让父亲去触及,以免老来伤心。
但是,我知道,父亲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有一个很强的信念,就是要带给我们全家更好的生活,让我能好好念书,将来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自己说,这是一个父子的接力。
当年爷爷过世,父亲不得已早早的接下自己谋生的接力棒。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已经退休了。
我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开始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努力打拼。
哪天,我也要有自己的孩子,哪天,我也要把接力棒交给他。
在影片用了99%的篇幅讲了父子间的悲惨之后,最后的1%突然告诉我,父子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
然而这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因为在之前99%的时间里,故事里没有任何地方告诉我们这种幸福的酝酿。
那个郭富城扮演的父亲最后仍然落魄,那个进监狱的孩子仍然活在心事重重中,而看不出变化的迹象……因此最后突然用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语句来描述幸福时,我感觉到自己受到欺骗。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改变命运,而其中又有人不认命。
父子,改变不了的亲情。
如果选择来世,也许他还会选择做他的儿子。
郭的父亲演得很好,很好的演出了周广胜一角的内心。
周前半生的悲哀在自己,在不知珍惜。
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知道珍惜,在怎么样的求终究无效。。。
周不停的求多一次的机会,向失望的妻子,向前来逃债的人,向儿子,。。
但在得到原谅后却又旧病复发。。
他外在的强悍更显示出内心的脆弱,一个不健全的内心。
马来西亚宁静的小镇,与政治战争无关,纯粹到只剩下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电影没有让我感动。
郭天王饰演的父亲到最后都没有悔改,导演决绝得不留一点余地。
所看版本被剪掉了40分钟。
故事的发展有点不自然,感情的迸发也很突兀,林熙蕾更是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花瓶。
但这都没有破坏电影的质感,一如杂志上所说,油画般的质感。
在想父子这个词。
他们从来就不单是语法上的并列关系,是一种一生都改变不了的依附。
子依附父,父依附子,在时光流转里渐渐转换的关联。
当然,这些和电影无关。
MY BLOG:http://zfyu.blogbus.com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3/after-this-our-exile26.html父子 (2006)本片获得2007年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对父子之间的故事。
一个家庭中,父亲嗜赌成性,于是母亲要抛弃父亲以及正在上学的儿子。
可是母亲要走的时被儿子发现,儿子告诉了父亲。
父亲及时赶到阻止了母亲。
之后母亲忍了一段时间,在一次趁着父亲带全家出游的时候逃走了。
父亲带着儿子回家后,发现母亲不见了大发雷霆,但也无济于事。
随后,儿子因为父亲不给钱以及躲债,两人搬到一个旅馆居住,儿子再也没有上学。
旅馆中父亲认识一个妓女,男主角与她做爱后替她拉一回皮条,赚了一点钱。
但是第二天两人就因为钱翻脸。
同时,儿子回到原来的家,在邻居的帮助下与母亲见面,但儿子不打算与已经结婚的母亲同住。
儿子回到父亲身边没几天,父亲就被追债的人打伤。
养伤期间,父亲教儿子去偷东西。
前几次儿子侥幸逃脱,但他在继续偷窃时还是被抓。
发现者痛打儿子一番,父亲躲在暗处没有作声。
几天后,父亲来看望被关起来的儿子,儿子愤怒的咬下他的耳朵。
父亲在回来的路上,开始回忆这一段日子。
十几年后,儿子成人后来到他们居住的旅馆,并且在一个河边仿佛见到已经结婚生子的父亲。
这部电影看得我很痛苦,原因有二,一是影片时间太长,让人无法投入其中;一是电影絮絮叨叨的讲了两个多小时,可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说白了,看这样一部时间达到152分钟的艺术片纯属浪费时间,什么也收获不到!
当然,电影故事还是清晰的告诉我们,这部电影在讲述一个不幸家庭的种种不幸。
可是,这样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嗜赌、嫖妓、脾气暴躁、胆小、懦弱、不关爱孩子的男人出现在电影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难道会让人引发思考?
真是可笑!
此外,母亲这个角色也让人心生厌恶,为了自己抛弃家庭、抛弃儿子,自私自利的女人!
母亲的存在与父亲同样没有意义。
这部电影最好笑、最可气的是,明明讲述的是社会不认同的行为、不认可的做法,却偏偏拍摄的很诗意,有没有搞错啊!
编导是要歌颂这种行为吗?
总之,这部电影让我越看越生气,是一部非常扯蛋的电影。
电影主题让人痛苦,本片拍摄上也很折磨人。
影片故事很简单,可编导硬生生的讲了两个多小时,真能抻啊!
说话、走路、睡觉这些没有太大意义的场景,几乎都能用上几分钟的时间描述,服了!
虽然欧洲艺术电影也有这样拖沓的,但是本片的这种沉闷却让人接受不了,直白点说:这不是没故事硬塞时间嘛!
可见看电影不要看导演剪辑版,这种版本都是导演自恋的产物。
最后说一下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什么。
在我心中,看过这部电影仅仅让我知道有些做父母的究竟可以多么不负责任,究竟可以多么“混账”!
仅此而已。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奇怪之处——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很奇特。
在儿子长大前的时期,那是一个有PSP、有流线型轿车的年代,可见不是什么“很久以前”,应该是2000年以后。
可是在片尾,儿子长大后却说“很久以前”,难不成故事讲述到未来了?
那么估计是2020年代吧!
因此,我看谭家明是糊涂了,只想着怎么让电影“文艺”,忽略年代这个关键问题了。
同样的,本片除了年代模糊外,地点也是模糊的,从片中根本看不出这是香港,仿佛是一个中级小城市。
哎,真是一部奇怪的电影。
演员方面无话可说。
男女主角们虽然都卖力演出,可就是难以打动人心。
郭富城的表演很痞,而且脏话连篇,不过就是不像一个混账父亲,仿佛他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女主角杨采妮更让人无感,一脸哭丧相纠结的很,好像全世界都欠了她。
虽然对老公可以这样,但是没有必要对孩子也如此吧?
儿子扮演者吴澋滔戏份不多,总是一副天真的模样,算是将角色演绎到位了。
配角方面林熙蕾值得一提,她不只长得漂亮,床戏也演的不错。
因此我要说一句,郭富城艳福不浅,可以与两个漂亮的女人床战,不辜负自己在演艺圈混迹多年啊。
总结一下。
这是一部非常难看的电影,故事空洞、主题空虚、节奏拖沓、演员表演僵化,即使有比较刺激的床戏,也让电影看起来很闷。
它能获得金像奖,真是见鬼了。
林熙蕾杨采妮序列:1016父子.After.This.Our.Exile.DirCut.D9.2006.MiniSD-TLF2013-03-19
若你对南洋风情心有切切之情,那么也许会对这部电影多一些不同的感受。
木头百叶窗、家家户户的小院子、繁盛的叶子和花、水边的栈桥、斑驳的墙壁,还有那些旧的街道、旧的电影院、旧的餐厅、旧的巴士……我在看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了电影的拍摄地点:马来西亚。
有一些细节叫人心里一暖,有一些却真是哑然失笑。
阿胜去登寻人启事的时候,报社的人拿出块板,大小不同的格子收费不同。
当他们搬到鸿乐那个小镇,长途巴士停在老房子旁边,车开走,留下一面斑驳的墙和寥落街角的远景。
叮叮咚咚的吉他,两个黯然的背影。
小旅馆的窗帘是薄薄的花布,被风吹得鼓鼓的。
阿莲的裙子是细细的花纹、细细的褶子。
穿着南洋长衫的林熙蕾手里提着一袋插着吸管的fruit shake走上楼。
摇头电扇转来转去,好像不曾停下来过。
可是,十几年前的小朋友就有PSP玩了吗?
可是,一定要郭富城演那个跟阿胜长得很像的男人吗?
可是,一定要在河对岸应景的出现阿胜和怀孕的新妻散步的情景吗?
而只是那孩子的眼神真叫人难忘,他紧锁眉头的样子,低着头慢慢的走。
一再的隐忍。
可看到天上的星星,难得他还是会露出童真的笑容:“爸爸,你看天上的星星好美……”郭富城其实已经做得不错了,我想,至少比刘德华好。
他放掉了原来的自己,他的背影,走路的姿势,一甩一甩,很底层。
可是,这个角色,也许是剧本或者导演的原因,还是觉得层次单薄。
他只是一个粗暴的没有文化的人,他只是大声地应对所有的事情。
可是他的眼神不对,过于简单,没有挣扎,没有不甘,没有痛苦。
一个失败的男人,不应是如此单纯的暴烈。
我觉得很烂。
一个烂仔父亲的传说。郭富城一人饰演两角,颇有两种选择两种人生的“镜面”映照,可惜一个着墨太少,不过也算正常,幸福的人生大多相似,不幸的人生才各有各的不幸。父子之间就是这样,要么成为你,要么成为你的反面。不幸的是电影里父亲总是走向错误的人生,而幸运的是孩子受够了一切走向了反面。看的导演剪辑版又看了花絮,演员都很不错谭家明功不可没。郭天王自不用说,小男孩非常棒,如果郭富城能拿金马影帝,那他也能。杨采妮和林熙蕾也很棒,和郭天王两场情欲戏,张力十足,使影片增色不少,清纯与魅惑,两种美。
一般般 郭富城演的很不错 结局很不错
小演员好可爱
有些人注定是花瓶,即便被冠为影帝。唯一记住的是片中的插曲。
船戏印象深刻……
营造气氛的昏黄光线都那么刻意
有点拖沓
吳景滔的演技很出色
郭富城你就算了吧
哎..
老郭从而家开始拍的到什么c+侦探都系呢种feel。
看着郭某演得好用力, 吴景滔那小眼神太有杀伤力了
得奖的片子,但真没那么好。
这样生硬的电影也可以获奖?
大致看了一遍159分钟版的,应该说还不错,结尾感觉有点逊。郭天王是很用力地去演了,这点看得出来,但还是感觉换个演员会更好
電視上看的天朝版的。。刪的一塌糊塗 ( ̄_ ̄|||)
要命的编剧
跳接实在是太有问题了 摄影不错 音乐用的太煽了
城城演的好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