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这部片不是在说钢琴的故事,而是说:嗯,你,你是个梨;而你,你是个萍果。
不要比较了,做自己就好。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天才不天才最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成为真正的自己。
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
有时会想:真正的自己是怎么样的,也许只有在涉世更深、阅人良多时才能知道。
当我们在冥思时,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君子,也可以获得平静安详的心情。
但当现实摆在眼前,当选择必不可少时,那时的自己,或许才是最本质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都有自己的琴。
无法羡慕别人,因为你成不了别人,你只能是你自己。
很文艺很唯美的一部注定上商业上不会有大成功的动画电影,却也是因为这样,能看到这部片子才让人更觉幸运。
首先,在两个稚龄少年之间的单纯的友谊的让人非常感动。
共同的爱好让这两个还不太懂得人生,只是因为延续父母生活轨迹而懵懂生活的少年跨越了家庭背景和性格的鸿沟,成为了最贴近彼此心灵的好友。
随后就是对所爱之事的诠释。
总觉得雨宫是个可怜的孩子,正如许许多多的东方家庭的子女一样,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着,被父母的喜好填满了生命。
对他来说,弹钢琴不过是一件不得不做,不能选择的事情。
然而他又不知道除了钢琴之外他还能爱什么,所以面对天生自发的与钢琴产生共鸣的“天才小子”海,他既自豪又失落。
直到最后,他还是渴望得到音乐老师的一声肯定。
没有热爱过手下的钢琴,即便是世界第一的钢琴师,也只不过是一个精密的音乐盒而已。
啊,我们这些碌碌生活,为生存为面子奔波的可怜人啊,只希望在死的时候,不因为没有爱过自己做的事情而羞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最安静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之于海的这片森林。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努力的去追求,去付出,很拼命,也很执著,甚至有些太过用力,用力到忘记了最初的本真。
没有爱了,就不懂得如何去弹出最感人至深的音符。
机械地去做去完成,不是爱的本意,所以,没有快乐,也没有发自内心的东西。
这些,都是修平与海的差别。
一个自小练钢琴的富家公子,与一个自小只能在森林里弹破旧钢琴的穷苦孩子的差别。
如果没有遇到他,也许,修平会恨上钢琴。
可是遇到他了,这个在森林的月光下幸福弹琴的男孩,这个用心在与音乐与自然交融的孩子,教会了他更多书本外的东西,发自内心的东西。
天赋与生俱来,勤奋应该鼓励,执著本就没错,可是,懂得享受懂得用最初的那份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应该的。
也许已经忘记最初的那份爱了吧?
爱过什么的?
为什么触动过心的?
想要用什么来让自己的心充满的?
想要怎样让生活充满幸福的意义的?
什么是让自己感到踏实和安心的?
什么是让自己在茫茫大地间阔然挺立而艰难前行也无所畏惧的?
在森林里,月亮下,那一瞬间弹出的音符,跳跃如星辰般散落的感动,是直入人心的,那份爱。
没有爱了,请不要再执著。
不管是你的梦,还是某个人。
一般来讲,MAD HOUSE制作的动画电影,必属精品。
比如《千年女优》,比如《穿越时空的少女》。
去年上映的《钢琴之森》即是一例。
有别于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陈旧说教感(例如与迪士尼合拍的《宝葫芦的秘密》),《钢琴之森》给青少年带来了真正的『电影』感觉和戏剧张力。
故事围绕一架被天才钢琴师遗弃的神奇钢琴,这剧情让人不禁感慨为少年版《不能说的秘密》,只是这里与爱情无关。
怎样把真正的励志要素(而不是说教)融入到动画作品中,是中国动画界现在这帮老专家们永远也学不会的精髓。
希望中国的年轻人们可以加油!
很有天赋的人尤其容易让人感到不快,因为平凡的人付出了更多更多仍然比不上,而且是难以望其项背的那种。
而拥有天赋的人倘若不知道其珍贵性,更容易因为对比而让人嫉妒。
一之濑认为很多与钢琴弹奏的快乐之外的东西完全不重要,老师因为雨宫不是他所认可的天才而不愿教雨宫,这是属于天才的轻视。
不过即使是努力,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的,雨宫能坚持下来,在即使对钢琴怀有的感情并不是喜欢这种情况下,是很勇敢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谁都不需要怜悯谁,一之濑最后的跑开也是这个意思吧。
2007年这一年有日本三大钢琴漫画之称的《交响情人梦》《神童》《琴之森》都推出了新作。
其中《交响情人梦》作为最为人知的一部,在06年推出真人电视剧以后紧接着在07年推出电视动画,讲述天才学长和天才学妹从合作到相恋的故事。
《神童》也推出改编自原作漫画的真人电影,讲述身患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天才钢琴少女与钢琴专业复读生之间淡淡的爱情故事。
此外还有今天要讲的由madhouse制作的剧场动画《琴之森》。
虽有天才却无关爱情,而且在满是天才的音乐漫画中,还出现了一个并非天才的普通琴童。
这是琴童与天才的故事,是虽然讨厌钢琴却从小立志成为专业钢琴师的琴童雨宫修平,和赤脚弹奏只有他一人能弹出声音的钢琴的天才一之濑海之间的故事。
即将参加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预选赛的雨宫修平因为外婆生病从东京转学到乡下,在这里到遇到同班的一之濑海。
在学校旁的森林深处有一架只有海才能弹出声音的钢琴,雨宫听着海在森林里赤脚弹奏的琴声很受感动。
他们的音乐老师阿宇野在听到海可以弹奏这架本属于他的钢琴后要收海为徒,并要求海也参加预选赛。
这两位被钢琴选中的两位少年注定在这个夏天相遇,注定要在全日本学生钢琴大赛相遇,未来也注定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相遇。
整个片子节奏非常好,100min的影片,前60min讲钢琴少年的相知相遇,后40min讲钢琴比赛。
从两人相识开端,彼此相互欣赏发展,海也参加钢琴比赛为转折,钢琴比赛预选赛为高潮。
一气呵成,顺畅无比。
影片的主题是钢琴和孩童。
被钢琴选中的两人通过彼此对钢琴的执着重新认识了钢琴。
很多人将这部片子的深层意义归结为天才与勤奋的探讨,是的,钢琴要独自忍耐枯燥的练习,更要发自内心的喜欢。
当雨宫还在追求绝不出错的极致追求时,海已经超越了这种极致,赤脚弹奏出只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天分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但合规不逾矩地弹奏本身就已经放弃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可能性。
在琴童的世界里,我们都是雨宫修平,却心里渴望着一之濑海。
除了探讨天才与勤奋以外,雨宫和海作为两个孩童都为彼此展现了最大的真诚。
真诚是孩童普遍的天分,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和世事的经历,这种天分都会被逐渐磨损。
动漫里真诚的孩童是我们潜在的期待,我们期待在孩童时代普遍的真诚就算历经沧桑也不会被磨损丝毫:雨宫虽然对成功渴望,却不会让这种渴望扭曲了他善良的内心;海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大人们那些流脓的污秽并不会沾污他明澈的双眸和修长的手指。
所以,动画让雨宫遇到了海,让海遇到了阿宇野。
让他们有这样的人来纠正他们在成长路上可能会出现的偏轨,让这样两位可以称得上合格的母亲来保证他们最起码的生活。
这就是动画一直给我们的慰籍,它温柔地回应我们的期待。
本作改编自漫画家一色真人的原作漫画,该漫画从1998年开始连载,2000年一度暂停连载,2005年恢复连载。
2007年被改编为剧场版,200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第十二回漫画部门大赏,原作漫画也于去年完结。
剧场版改编了漫画里的小学篇,漫画的中后期两人一起参加了萧邦国际钢琴大赛。
一色真人表示,自己是在看到斯坦尼斯拉夫·布宁于198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电视重播时获得了灵感,剧场版里海也曾绊倒在肖邦的作品下。
一色老师还为漫画找到一个传说作依据,传说莫扎特死前曾交待把《F大调钢琴鸣奏曲曲K280》交给一位二百年后住在森林里的少年,这个住在森林里的传奇少年,就是故事的主角海。
说起一色真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她的名作搞笑幽灵漫画《花田少年史》应该不陌生,一色真人在《琴之森》停更的那几年就是去画这部热门作品了。
一色老师的作品中人物线条粗重,乡土气十足。
但都是些纯真善良保有童心的角色,雨宫和海就是如此真诚待人的孩童。
就算她漫画里的成人世界也是如此,无论是妓女,耕地农民,还是欠租房客,她笔下的成人世界似拙实朴,让人大笑中带有温馨。
《琴之森》原作漫画本来是以天才海为主角,但监督小岛正幸和编剧蓬菜商量以后,决定以雨宫的视角切入。
笔者认为这个选择非常巧妙,以雨宫这个勤奋练习的琴童的视角切入,不再只有天才的独唱,而是了天才和琴童的对比,增进了剧场版的真实感和深度。
此外,剧场版的成人世界里并不是像一色真人笔下那么纯真善良,这方面对海的生活环境的刻画就比原作漫画要真实的多。
海生活在成人世界的最底层,他要给居酒屋打工,要忍受醉酒男子的训斥和对母亲的调戏,还要和学校里比自己高一头的大胖子打架。
从雨宫的视角切入,给海的生活环境以真实的刻画,让这部片子的真实感倍增。
真实感不仅仅来自人物的刻画,还有强力的制作团队和高强度的作画实力。
该作不仅有日本顶级音乐制作团队,还来捷克爱乐乐团担任弦乐配乐,更邀请到世界级钢琴大师阿什肯纳奇为片中钢琴演奏场景配乐。
阿什肯纳奇作为常驻日本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以70岁高龄首次为动画电影配乐。
本人对录制非常严格,即使普通人听不出来什么差别,他自己称有时候在左手小指下落的一瞬间速度就已经慢了。
剧场版制作之前无论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还是原作漫画爱好者都很担心,会不会出来以后整个片子的钢琴演奏都成了阿什肯纳奇大师的风格。
但大师本人表示自己的钢琴演奏只是为了配合整部电影的整体需要,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会根据片中不同人物的演奏风格也根据人物性格加以调整,成片中而每个人的演奏风格都是不同的。
阿什肯纳奇大师本人也担任了该作的音乐顾问。
除了演奏了片中的钢琴演奏场景,阿什肯纳奇还演奏了由NHK资深音乐人篠原敬介亲自创作的电影主题曲,篠原本人对于外国音乐家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这件事也感到非常自豪。
虽然基本上在音乐大厅录制,但也根据片中不同的场景,森林,教室,琴房,比赛大厅,音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加适合不同的场景需要。
监督小岛正幸曾导演过一色真人的热门漫画《花田少年史》,自己也在早年看过《琴之森》,当时还在想“如果有人来做这个动画就好了”。
后来映画的时候自然就找了导演过一色老师作品的小岛监督。
小岛自己也没做过音乐相关的作品,也是欣然接受了。
作画上有关钢琴演奏的部分按照脚本-演奏-分镜-作画步骤来,虽然乐谱本身几百年都没有什么更改,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演奏习惯,按键深浅快慢,抑扬顿挫都有所不同。
因此只得先将大师的录制用影像拍摄下来,再画分镜,最后再画原画。
最初小岛监督觉得演奏的场面用2格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用用2格作画画阿什肯纳奇大师弹奏的影像,成片效果里弹奏的太快了根本看不见手指。
所以最后采用了逐格作画。
键盘用了3D制作,手指的移动都是手绘,钢琴机身的黑色部分也有手映出来。
小岛监督和音乐制作人冈田花费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制作后半段30min的比赛场景。
先是根据阿什肯纳奇演奏的场景画了分镜,再画原画,最后再贴音乐。
贴着贴着又有些变动,音乐制作人设计师都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再改动。
整整制作了7个月,实在是很折磨的一件事。
在预选在的比赛中,本来是想让修平和海以及誉子三人分别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的第一到第三乐章,但因为第二乐章不是很流行,最终让修平和海分别弹奏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A小调K 310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选了更适合誉子的巴赫的意大利风协奏曲赫大调BWV 971第3乐章。
由于本作并没有续作推出,所以在后半段比赛中突然蹦出的誉子其实是有些突兀的。
誉子在原作漫画中后期有很大发挥空间,但小学篇中并没有多大占比。
如果不推出续作的话,其实誉子这部分可以缩减一些的。
原作漫画于去年完结,不知道这部作品什么时候可以改编成tv动画。
《四月》大火以后,期待这部漫画也可以再掀音乐动画作品的热潮。
(本文已发表于antitama)
我个人很喜欢这类的日本动画,画风细腻,故事虽然简单却很深刻。
天赋还是勤奋?
天赋与生俱来,勤奋应该鼓励可是当天赋被埋没,勤奋却被枷锁压迫,还能享受到这件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吗?
修平喜欢钢琴吗?
我想他是喜欢的,可父母的压力给他的厚望超过了他对于钢琴的喜爱,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这样,他们不懂贝多芬,莫扎特,小狗圆舞曲,只知道逼着孩子考级考级。
修平是个温柔稳重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有加倍的练习海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对立面,海很有天赋,可他没有家庭背景,只靠着森林里的废旧钢琴练习,弹钢琴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快乐,如果他没有遇上伯乐,那这颗金子也许一辈子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森林里发光。
导演从两个对立面来告诉大家,钢琴除了要独自忍耐枯燥的练习,更要发自内心的喜欢。
勤奋执著本就没错,可是,要懂得去享受它带来的快乐才是最应该的。
修平因为家庭的压力开始丢失初心,海因为规定和繁文的约束差点失去自己的独有风格。
这部影片也是对钢琴演奏提出挑战与质疑,只有西服格礼才能弹钢琴么?
只有坐着才叫演奏么?
不拘泥于标准尺度,有自己独立思想和风格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月光,破碎又交织,轻透如同琉璃。
山岚露珠交替潜行,巨大的树冠将夜空割裂成一块块蓝宝石,借助奶白色的月华与莹亮的星耀,在浓重寂静的暗夜里散发着优雅安详的光芒。
风划过树梢,如小提琴弓弦交错,一首安详的摇篮曲,万物也随之恬静沉睡。
梦境,是关于叶子的绿色低吟;还是关于含羞草纤细的舞步;或许是关于郁金香那盛大、繁华的黄金般梦想?
黑白、快慢、华丽与质朴、忧郁与喜悦、悲伤与救赎,细碎的节奏牵引着生灵不安定的脚步。
沉醉吧,歌唱吧,卸下灵魂的重压吧,阖上你沉重的双眼,与此旋律共游宁静之乡。
湖上风、池中月、水里花,虚幻与现实交融,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真实——细碎的旋律是花瓣坠落时声响;激越的指法是溪水冲破万嶂叠崖、直入山涧。
纡徐的琴声徘徊于此林间良久,于暗夜之中展开巨大的、洁白的灵魂双翼,与纯美的精灵们共同起舞。
每一个音符,都是赤子之心,是卖花女孩的银色长裙——一针一线,如此纯粹简洁。
每夜每夜,呼吸着森林的清新空气,枕着三角钢琴上铺陈的月光入睡,把一切不安、恐惧、忧虑都抛诸脑后。
身边只有那变迁交替的四季与永远不变的清风明月,还有手下那架肃穆沉稳的钢琴。
都说优美的曲子如水,倾泻而下,毫无阻滞。
他的琴声却如云,游移飘散,纯美而毫无心机,带着阒静的目光微笑着俯瞰这尘世。
从他眼中,雨宫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
这个有着澄澈眼神的少年,是真正的爱着钢琴的声音,爱着粉红色的莫扎特,爱着深蓝色的肖邦,当然还有那片广阔的、幽静的绿色森林。
“难道雨宫君弹钢琴时不快乐吗?
”一之濑疑惑地问雨宫。
雨宫沉默地苦笑,心碎又无奈。
这个早熟的少年过早的背负着家人和自己给自己强加的期许,咬紧了牙关撑下去,练习与技巧是他生活的唯一内容。
没有什么童年的疯狂和快乐,有的只是过早的担当、追赶与自勉;除却胜利间隙那微小浓烈的喜悦之外,就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
舒伯特也好,门德尔松也好,都是音符与技巧的叠加,即便到了顶点,也不过是流畅的将曲子机械重复。
他太忙碌、太匆忙、太稚嫩,没有时间去感悟去理解去诠释。
“我和他是不一样的!
”雨宫黯然的想着,算是给自己逼近绝望的心一个慰藉。
外婆家的石筑房里,窗外是高高的树影,知了百无聊赖的叫着。
一扇窗户,外面满是夏日风,里面满是悠扬的旋律。
墙角柜台上像框一尘不染,穿礼服的钢琴家爸爸在镁光灯下微笑着注视远方。
这样自信的眼神,就是雨宫心中最高远的坐标。
他早早的觉醒,拼命的向着父亲追赶,原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到达那样的高度。
此时,然而,眼前却突然出现一株高的令人窒息的树木,它头顶沧溟星空,脚下是坚定、朴实、宽广的土地,而后眼神干净无暇的一之濑带着他那漫不经心的笑容,问道“你快乐吗?
”。
那个寂静的夜晚,伴随着被震撼的命运与灵魂,透过纵横交错的月光,雨宫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NO·1”。
当一之濑纤细有力的指尖游移在黑白键间,雨宫的自信与自负一起被震碎。
然而他是如此坚强、善良的孩子,他没有哭泣,只是微笑,把眼泪都咽回肚子。
他知道,软弱与认输没有用,或许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他愈加刻苦的练习了,纤细的双手更加有力,灵巧的指法愈加严谨。
“我和他是不同的!
”出身音乐世家的他,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他的童年不美丽、不浪漫、不诗意,他无法如一之濑般枕着钢琴、随着自然的清风明月而眠。
在学院与比赛中渐渐长大的他清楚的知道走上职业钢琴之路的艰辛,他的生命之弦是紧绷的,容不得半点错失与浪费。
钢琴,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但是有了朋友,真的变得快乐了许多。
孩子的心真的很大,即便是一之濑向他怒吼“你保护好你那女人一样的手好了。
我不用你管!
”;即便是知道一之濑会参加钢琴大赛成为自己的劲敌;即便是听到了一之濑那天赋之曲,再一次明了自己输了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朋友。
雨宫一定永远不会忘记吧,那天一之濑快乐地对他说:“真的很高兴有你这个朋友,因为,我与会弹钢琴哦!
”关于友谊的宣誓,盛开于此夏、永绽于此生,即便经历风雨侵蚀、时光变更,也依旧不会改变。
朋友,是个美如兰花般的字眼。
知道雨宫还是要走,一之濑放学后守在楼梯口,夕阳染红了他小小的背影。
衣衫邋遢的他表情却严肃:“你以后一定要成为全日本第一,否则,我和你绝交!
”一个夏季就这样悄然而逝,回家的路上,梧桐叶哗啦啦高唱着离别的歌谣。
不哀伤,只是惆怅。
雨宫带着那抹稳重的微笑,接受了这铭刻于心的离别赠言。
“如果不是遇到了他,我这一辈子都会恨钢琴的吧!
”看着车窗外飞掠而过的风景,他默默的想着。
或许他会改变吧,就凭着他那样急切的向阿字野老师:“我也能弹出像一之濑君那样的钢琴吗?
”我们就一定有理由相信,雨宫也能够弹出色彩斑斓的钢琴。
而一之濑,则继续带着他那万事不加诸于心的轻松与释然,伴着一身星光朗月,走入钢琴的金色殿堂。
世事真是可笑,只有“少爷小姐们才练习的钢琴”,竟会成为贫苦少年的玩具。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召唤,他那被赋予神性的双手注定要弹奏出另一段光辉传奇。
纵然生活困窘、身份卑微,只要有钢琴,一切都会变好。
一阵风过,拂起躺在琴盖上少年的衣角乱发,音乐之神借助月色将他轻轻拥抱,如同母亲般温柔慈祥。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森林月光,就有洗涤一切纷扰不安的碧水清泉。
钢琴之森,梦想,伴随音符飞翔。
在午后的阳光里看完钢琴之森是一种幸福,绿色宁静的森林毫无病垢,琴声如交响情人梦的延续,闭上眼睛,在你最安心的地方,自由挥舞,找到无与伦比的世界,如此完美,纯净柔软的心情,请不要叫醒,或者,怎样才能继续..
名次是什么?
如果不能用心爱自己的琴,而只是为了要和别人一较高下。
那就只能与更广阔的天地失之交臂。
所以,还是去找自己真心喜欢的琴吧,弹奏那种真正可以感动人心的旋律🎶🎶。
那个时候,我们会明白,根本没必要与任何人比较。
天才确实难得。
但发自内心真实的喜爱,对于个体,更是上帝的恩赐。
第一,请编剧了解点钢琴常识再来。第二,请编剧了解点所谓的音乐神童再来。
很多人将本作称为“励志片”,但其实这部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的理念并非什么“勤奋”或“天赋”之类,而是对独立思维的追求、对死板教条的挑战、以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与磨合。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钢琴奏鸣曲K310,是当年身为卑微的宫廷乐师的莫扎特,为挣脱命运束缚、对自由理想而创作的曲子
还是看不惯日本片 尤其是动画
一般般
和你一起看的电影
一色诚的人物总是那么令人感动。钢琴之森啊,梦想啊,友情啊,童年啊。
这是怀旧风吗?粗糙的画风,不喜欢;上户彩配的角色到底是男是女?
在青色绿色的森林中会有最晶莹的光芒。
简单的剧情,也没什么突出的内容,但演雨宫的小孩好让人喜欢噢,怎么可以这么懂事,而且天才少有,平凡人的世界才是真谛. 2012年01月08日
各种莫扎特出现那段太逗啦!! 嗯嗯,人琴合一才是弹钢琴的最高境界。
喜欢里面的钢琴声 不过剧情过于单纯
虽然在故事、画面和音乐方面都还不错,但剧情上没能走出普通儿童片的套路。
有些小家子气
太垃圾了
2007年的动漫电影在此刻看来已经略显平淡,故事立意是好的,从东京转学到乡下的雨宫修平与贫穷家庭出身的一濑海,两个身处不同世界的少年因森林的钢琴而相识,邂逅各自的钢琴之音,互相激励的故事。
t016dccc2e 中规中矩的日本动画片。
树叶斑驳特别美。
唉。。。真的不要再看关于天才少年的电影了,都大同小异,这部也没给我什么感动,更别说惊喜了,故事就是很俗套的天才少年的故事,只是没有那么凄惨。
真的挺无聊的
这种不会乐谱,随随便便听一听就能弹莫扎特310的人,而且听一听演奏带还能轻易模仿,这样的人会把从小辛苦练琴的同学们气昏过去的吧。应该差评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