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浮城谜事

浮城谜事,谜,Mystery

主演:郝蕾,秦昊,齐溪,朱亚文,祖峰,常方源,瞿颖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浮城谜事》剧照

浮城谜事 剧照 NO.1浮城谜事 剧照 NO.2浮城谜事 剧照 NO.3浮城谜事 剧照 NO.4浮城谜事 剧照 NO.5浮城谜事 剧照 NO.6浮城谜事 剧照 NO.13浮城谜事 剧照 NO.14浮城谜事 剧照 NO.15浮城谜事 剧照 NO.16浮城谜事 剧照 NO.17浮城谜事 剧照 NO.18浮城谜事 剧照 NO.19浮城谜事 剧照 NO.20

《浮城谜事》剧情介绍

浮城谜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警察童明松(祖锋 饰)负责调查一起车祸,大学生蚊子(常方源 饰) 意外惨死,童明松决定同哥们儿——喜欢蚊子的修车工秦枫(朱亚文 饰)一起调查事件真相。两人追查真相时牵扯出了中产阶级夫妻乔永照(秦昊 饰)和陆洁(郝蕾 饰),陆洁因为女儿在幼儿园的玩伴宇航,认识了她的妈妈桑琪(齐溪 饰),却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丈夫的外遇……随着蛛丝马迹的层层披露,事情越来越蹊跷,童、秦二人发现乔永照、陆洁、桑琪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心理心里有个谜当家的女人使命召唤暴走狂花之正义校花夏日风暴衣柜里的猫驯悍记灵异漩涡之万丈鬼渊夏日细语玉美人星梦泪痕月光恋花园派对致不灭的你第二季让人生变得轻松的幸福法则那不是我们死亡暴动伯爵夫人冬去冬又来孤独之岛万刃阁少女纸兵摩登澡堂家有嫂娘妮娜的一切小事大爱神探阿蒙第二季双生美莲达魔偶奇谭11:崛起月光光心慌慌:杀戮

《浮城谜事》长篇影评

 1 ) 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生活

单是2012年这一年,能与《浮城谜事》产生联系比较的电影就有好几部,譬如陈凯歌的《搜索》、王小帅的《我11》以及李玉的《二次曝光》等等。

与《搜索》相似的,《浮城谜事》涉及了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尤其是在网络介入后引爆的冲突矛盾。

第六代王小帅在《我11》舔舐隐藏在童年时代的伤口,同为第六代的娄烨却继续拍他的爱情故事和社会写真。

而李玉,在成功搬用娄烨的手摇镜头风格和现实主义故事后,她取得了票房数字的成功,却依然没能形成真正的自身风格。

借助于这几组镜像对照,我们便能窥见《浮城谜事》的特别之处和重点所在。

即便它是娄烨被禁五年后的浮出新作,《浮城谜事》依然保留了他的过去,足以展示其身体的血肉、情感的纹理。

显然,如果依然用禁片导演的标准要求去看待娄烨,那是不合适的。

《浮城谜事》好像格局偏小,然而平心而论,《春风沉醉的夜晚》和《花》也大不到哪去。

它跟典型的娄烨作品一样,让剧中人物穿行在复杂的爱情迷宫,一次次面对突然降至的阵痛和撕裂。

不愿束手就擒的气魄很多人不免要提及影片上映前,娄烨把《浮城谜事》审查意见搬到网络上,最后以各退一步的私了方式解决了问题。

无论旁人对娄烨有什么样的猜测看法,然而单就他的一系列言论,比起那些或摇摆或骑墙或伪文艺的导演们,这个创作者确实有他的坚持,更有一股难以被压制、不愿束手就擒的气魄。

毕竟单就审查损害而言,被禁的这段时间,娄烨几乎消失在公众视线,所有人对他既期待又怀疑,既同情又无奈。

在这种状况下,选择《浮城谜事》这种预算规模较小、制作周期偏短的商业作品,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方式。

当然,《浮城谜事》可能也没有想象中的商业,在与审查较量后,显然床戏之类的无法被拿出来宣传;再者,暴力是符合电影人物的宣泄方式,而并非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

基本上,除了网络上的一些争议,《浮城谜事》也几近零宣传上映,坊间有个段子说,问及为何不展开大规模宣发工作,对方自信回答,娄烨的名字就是最好的广告。

现实感、作者性和悲观主义开头说了,娄烨一直在拍摄爱情故事,《浮城谜事》也不例外。

技术上娄烨也在延续前几部作品的自身风格,音乐还是伊朗人,而在镜头语言上,几部娄烨作品都是灰蒙蒙不见天日,缺乏照明或者就是低照明,手持镜头摇得天昏地暗,令人想起当年“看不清”、“技术审查不合格”等搞笑托词。

就连取景地武汉,细心的影迷都会想起来《颐和园》的中后部分,漂泊的余虹到了武昌胭脂坪,继续她生命中的无果孽缘。

回想《春风沉醉的夜晚》的三角同志恋、《花》的激荡跨国情,与之相比,《浮城谜事》显然更好理解,贴近于婚姻危机四起、伦理道德塌陷后的当代社会。

有观众不免要疑问,这只是个例和个案吧,然而,看看天涯或者豆瓣的直播帖子,所有人都是盯着最极品、最狗血的故事来看,而以故事的内容来说,《浮城谜事》的情感纠葛也是普通的一桩。

在我看来,《浮城谜事》好在以下几个地方:现实感、作者性以及创作者的某些悲观看法。

在绝大多数本土院线片里,你看不到中国的现实感,他们找不到生活在城市的感觉,只会拍几个标志建筑物了事。

《浮城谜事》则不同,观众可能搞不懂镜头为什么要那么晃,是不是要故意掩盖什么东西,然而,他们肯定会察觉出灰蒙蒙背后的压抑。

显然无论是北京、南京、重庆还是武汉,在娄烨看来,当下的中国现实就是呈现出来这么一种氛围和视觉色调。

除此之外,《浮城谜事》的现实感更多体现在人物身上,像乔永照,这类表面光鲜的成功人士,现实中是屡见不鲜的,了解他比意淫什么投行精英或者时尚主编要简单得多了。

即便秦昊的演绎似乎还不够丰富,然而,乔永照的粗暴、虚伪和愤怒都是相当直观的反应。

乔永照做什么不打紧,电影要说的是他在情感生活上的混乱——有如中国城市里的现代人,他好像两边都爱,每个女人都舍不得,最后步入了一个绝望的恶性循环,无药可救。

片中女人看上去都很神经质,无论陆洁跟桑琪,都像极了娄烨作品常见的偏执女性,你未必认同她们的想法和做法,却会感觉有说服力,晓得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人。

作者性方面,除开前面说的,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无论是在早期摸索阶段还是到了现在的院线电影时代,娄烨始终没有改变。

《浮城谜事》少了文艺腔自白,多了《欢乐颂》的讽刺,大有一种“人在做,天在看”的悲剧宿命感。

有朋友称,不懂娄烨为什么要搞航拍,同时拿它跟《二次曝光》的航拍作比较。

在我看来,《二次曝光》的航拍是炫技式的呈现,与剧情故事毫无关联。

《浮城谜事》用在开头结尾处,吻合真实情境和故事需要。

《春风沉醉的夜晚》时,娄烨组采用了很多现拍,隐藏起摄像机,混在街头人群。

与时装爱情片流行的大光圈浅景深不同,娄烨不是要呈现一个修饰美化后的空间,而是放大现实的细节颗粒,追求嘈杂无序的真实感。

此番《浮城谜事》,在陆洁跟踪、追寻几段,镜头的感觉简直是如出一辙。

少女之死承载时代之恶在蚊子之死上,娄烨安排了诡异的闪回重现,好一场暴雨骤至和悲鸣配乐。

除了当事人陆洁,除了桑琪、富二代和拾荒老汉等目击者,每个人都知道事情的一部分,联手促成了这起死亡事件,而最全知的注视者其实是老天(上帝视角)。

慢镜头下,女大学生滚落而下,鲜血横流,惊慌失措,最后惨死在马路上。

作为全片的重头戏,我们不免要猜测娄烨的想法,那就有如大师作品里的少女之死,无端承载了的时代之恶。

我认为这一段是《浮城谜事》的高潮,它触发了乔永照家庭的分崩,同时也令他起了杀人之念。

影片还在尾声安排了一场少女还魂的段落,不免令人一惊,然后暗想,他居然敢这么拍……由于那段诡异的字幕,《浮城谜事》成了一段没有结果的故事。

电影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生活,看似一时失手所引发的命案,实际上却是道德伦理崩坏后的必然。

在中国,有那么多的无头悬案,有那么多的狗血事情,谁还会在意这么一桩,乔永照的人生结局已经不重要。

他们的命运跟随结尾的大航拍,飘浮在阴郁迷茫的江城上空,不知所踪。

【凤凰网 http://ent.ifeng.com/movie/news/mainland/detail_2012_10/24/18533751_0.shtml】

 2 ) 爱需要忍耐,你能忍到哪里?

一个电影院,虽然是小厅但是只有5个人观影也算空落落的,还都是she,被豆瓣勾来的吧,还都是网上买票的,票上价格35,我实付25.所以说大陆的统计总是虚构多。

我爸说应该让电影公司按照公布的票房纳税,这样才真实。

我挑了好座位,但是整个电影直到最后几分钟我的眼睛才不晃荡了。

娄导啊!

我理解你为了表达你的艺术搞个虚晃的镜头,但是这是大荧幕啊,100分钟啊,你90分钟在晃啊晃啊,我比看3D都还晕啊。

主演郝蕾表现不错,整个过程眼睛都是肿的,老公的小三叫自己抓小四,能不肿眼睛吗?

不过建议她不要入戏太深了,拍点别的角色吧,这几年不顺利的感情生活的确可以让她更贴近角色,但是伤神啊,这种戏太tama让人绝望了。

还要不要好好过日子了。

三观都被影响了。

大学同学的恋爱修成正果了却是个烂果子,因为什么?

没生男孩?

没传宗接代?

我看是栏猪太烂,和女人吵架用ouou解决,上班也找人去酒店ouou,下班还两个家,体力好啊。

长得很想张震,不过胸口那个大胎记碍眼啊,不指望你修炼多好的身材了,至少拍点不碍眼的镜头吧。

那个女二实在是强悍,被楠竹掌掴被楠竹qiangbao,居然没踢掉他,只要楠竹抽自己几个嘴巴自我检讨几句,都过眼云烟了,最后还和楠竹正式生活了。

所以这个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

做小三做小四都没关系,只要你挺得住,你就是最后的胜利。

 3 ) 人生如戏,一团乱局

一个习惯性出轨的男人,两个斗智斗勇的女人, 一场车祸,两条人命, 一盆好大的狗血,一个关于欲望、嫉妒、恨与爱的故事。

   影片里武汉的天气,不下雨的时候灰沉沉,一下雨就如决堤般瓢泼,就像女主角的生活,一无所知时平淡稳定,谜底揭开瞬间崩塌。

恨意总是如此直接又无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只不过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小三等待多年终于站在明面,巧意设计终诛己心。

男主角跟责任信任温情没一毛钱关系,游走在女人和女人之间,可惜没有深剖这奇葩男人的心路历程,在一众女人之间,他不过是个引发戏剧冲突的工具。

   上一次看娄烨还是久远的《颐he园》,还是郝蕾,演技愈发沉着洗练,丝丝入扣,女孩在雨和血中翻滚、挣扎、掉落的段落是全片的高潮,配乐高能,重重击打观众上悬的心房,烘托到此的悬疑感也得以纾解。

结局很和谐,然而情之乱局,何以为解?

   最后,大爱尧十三。

 4 ) 過了秋天 再過冬天 我都回不到你身邊

影片最令人费解之处在于它展示事件的方式,或者说是影片的进行速度。

从全片来看,所有事件、每个人物的解决都可以说是被巨细无遗地交代清楚了,而且似乎仅仅限于“交代”。

尽管某些事件(比如蚊子殒命的完整过程)被拆分后置于影片的不同部分,但悬念(既然标题里有“谜”,影片英文名也叫做Mystery,那么悬念正应该是影片的卖点?

)似乎也并不是导演采用这种拆分所要达到的效果。

于是,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十分潦草:我们只看到人物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立刻就看到了解决;人物一旦说要采取某种方式解决问题,我们立刻就看到了那种解决——人物几乎没有迟疑、三思、纠结的时间。

这种展示事件的方式,在2007年的一部韩国罪案片《七天》中也有类似的使用。

那么在本片中,事件为何必须以这样的快速被一一展示出来?

就第一遍看完之后的印象而言,蚊子这个角色被导演置于一个十分紧要的位置,她所占据的时间(升格的死)、空间(片尾的重生后溶入城市洪流)与其他人有着明显的区隔。

不得不先指出的是,影片中出现了不少极富宗教意义的指涉,而这些宗教性很强的场景几乎都是在蚊子出场时出现。

开头、中段、结尾三次出现的欢乐颂自不必说,蚊子的第一次出现(仅仅持续一秒左右的闪现)便是一副受难者的形象(下一秒她立刻被车撞飞)。

而在结尾,当蚊子的母亲来到事发现场为死去的女儿烧纸祭奠后,蚊子的形象(亡魂)再度以一个类似《Kapò》中曾遭Jacques Rivette批评的升天的天使的形象出现。

随后,蚊子转身开始奔跑,这个镜头被溶进了下一个俯拍武汉茫茫都市的镜头之中,影片至此完成了它的“合”。

我们看到,蚊子的死与“生”正缝合了影片的外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蚊子的死必须被单独拿出来放在开头),而最后一个镜头(武汉长江大桥上无尽行驶的车,第三次重复出现)揭示了片名中“谜”的真正含义——影片中的所有事件都是被隐藏起来的。

于是这么看来,影片潦草的展示正是为了“隐藏”:人物的内心轨迹,每个事件之中更多的细节,这些都是不可明示的。

这样,被展示出来的事件本身也成了“谜”,尽管我们看到了全部事件、知道了前因后果,然而这样快速的展示却很难让我们触及所有事件汇集于的那个真正的核心点(由既定的观影经验出发,观众多多少少都在期待那个核心点,然而本片中似乎并不存在那个点?

)。

被精心隐藏后展示出的事件,最有可能导致观众本能地试图从各个角度出发去解释,然而“谜”(即“隐藏”)正是影片的第一要义,即使这个第一要义显得十分模糊:“隐藏”本身又指向什么?

片中的人物均是被“隐藏”之后的,或者不如说,他们是未被深挖的生活中的人。

这么一来,“隐藏”和“展示”便指向了同一点,这一点也就是影片的第一要义所在:持续的追问、深究,向来都不是娄烨的兴致所在;娄烨所要展示的,是已成定局的生活,然后我们会看到被卷入无尽的生活中的人们仍然必须艰难地活下去。

于是,影片所展示的事件,均是结果本身;即使某些事件作为另一些事件的原因存在,这些事件也同样地作为生活的结果被展示出来。

人物的背景和细节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被混入了同样的生活洪流之中,无从逃离。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便可以尝试结构全片的人物关系。

除了表面的联系(由事件、因果造成的联系),影片的每个主要人物之间(即使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人物之间)都被赋予了复杂的联系,而这些复杂的联系只有在“展示”这种叙事形式下才能起到作用——将生活赋予所有的人,让他们分担一样的混沌。

这些暗含的联系很多,以下便尝试将它们罗列出来(这样的做法是否也正暗合了影片的“展示”呢...):1.动作。

首先是有关伤害的:陆洁拿石块砸蚊子,富二代用脚踢蚊子,永照用铲子殴打拾荒者;三人无一例外都是在暴雨之下完成了各自的冲动之举。

其次,有关愤怒:警察明松推开富二代的示好,永照扇桑琪耳光。

再次,有关慌张:桑琪推开蚊子,秦枫听见孩子们呼叫之后的奔跑。

2.物。

首先是有关车:永照跟陆洁提到陆洁想换新车,陆洁驾车回家时捎了没有车的桑琪母子一程,陆洁的密友开车来接逃离犯罪现场的陆洁,富二代与好友飙车,永照和桑琪开车去找拾荒者算账,陆洁开车跟踪永照,陆洁在车内看到永照和桑琪购物后打车离开;与暴行有关的驾车部分,也都出现在暴雨天气时。

其次是有关装饰物:案件私了后富二代戴上的墨镜,拾荒者死前身上撒满的钞票,桑琪因穿着陆洁借钱买给她的衣服而被永照殴打(衣服被撕毁)。

3.受伤。

除两名死者之外,明松在扫黄行动中手臂受伤,富二代撞人后自己也受了伤,桑琪被永照殴打后的伤。

4.场所。

扫黄行动和片尾明松与秦枫找到陆洁盘问,均是在夜店。

5.元素。

水(雨)是全片的重要元素,暴行的发生总是伴随突如其来的暴雨。

影片还有其它关于水的场面,比如:浸在水里的拾荒者尸体,永照打死拾荒者之后洗淋浴(之后儿子进来,永照为他冲洗)。

6.更复杂的联系。

永照害怕的是自己的过去被揭开后会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场找到陆洁的钥匙包以及最后发现拾荒者尸体的不是身为警察的明松而必须是秦枫。

我们只知道秦枫过去曾与蚊子相识并可能有过更密切的关系,但再没有更多的细节了。

当明松与秦枫在路边摊小酌时,明松说“我记得你们第一次认识就是在这里吧,就在那边”,跟随明松的指向我们看到了一处不确定的位置,它指向一个被隐藏的过去。

秦枫这个人物,简直就是“过去的降临”(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枫发现尸体时,会突然出现一个俯拍的视角飞速掠过秦枫提前到达死亡的地点)。

蚊子的死在空间上分为两段,这两段的联系便是蚊子从高处坠落。

“坠落”这个动作如此具有意义,它与前面所提到的“受难”的“天使”相呼应,又预示了结尾蚊子魂灵的显现时的自下而上的摇镜(连接黑夜与白天,而且场地并未发生变化)。

我们当然还可以举出影片中其它“上下”空间的连接,比如陆洁在楼下听到楼上永照在斥骂并殴打桑琪,再比如陆洁和桑琪在位于高处的咖啡馆向下俯瞰宾馆出口。

这些暗含的联系十分不可理喻,它们均由一个不知名的外力推动,我想这个力便来自片中人物陷于的生活洪流吧唉。

 5 ) 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真正的武汉,感动。

在我心里这部电影真的是十二分的好,可能跟取景地是武汉也有一定关系吧。

初中时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武汉是一座透明的城市》。

当时觉得和其他去过的城市相比,武汉真的毫无自己的特色可言,无色的天,无色的建筑,无色的马路,唯一有点颜色的就是路中央为了修地铁立起来的围挡的一抹蓝了。

武汉这几年,修了建建了修,永远都看不清它的全貌。

看完《浮城谜事》,我觉得还是用灰色形容武汉更合适。

这里的空气湿漉漉的,但本地人却远没有其他南方人那么水灵;路两旁的早点铺子强行霸占公共地盘,导致人行道上异常油腻,走路要小心踩到不明黑色固体;天也总是灰蒙蒙的,就连富康和爱丽舍的的士壳子都是灰的。

这种阴暗、混乱、焦虑的调调,和娄烨的电影配极了。

陆洁陪桑琪去逛的新世界百货算是武汉老牌商场了,可电影里排得比现实好看。

武汉的商场多到数不过来,但千篇一律,远不及一线城市的商场有自己的特点。

武汉人在全国人民里虽然不是挣得最多的,但在花钱这件事上可是毫不示弱,新世界百货即使一件衬衫标价两千也不会倒闭,步行街上的品牌山寨店一家倒下另一家又起来。

在这里,最不用担心的就是钱不知道怎么花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这才是真正的武汉。

不是户部巷昙华林汉街,更不是什么黄鹤楼长江大桥,而是灰蒙蒙的居民区,鲁磨路的大排档,街上乱停的车子,两旁林立的电线杆子,逆行的电动摩托……就是这么一个很混乱、很市井、很嘈杂的城市,在娄烨导演的摇摇晃晃的镜头下竟然也能这么文艺,真的感谢娄公子能用电影重新定义武汉,这座迷雾笼罩的浮城。

(现在天天盼着想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能定档呀,据说这次取景地在广州,曾经去过几次,感觉挺好的,非常期待了~)

 6 ) 不太理解女主的所作所为。

首先,如果一个女人,她的老公去找别的小姑娘,我会有几个选择?

A 一哭二闹三上吊B 去偷偷跟踪取证或找小狐狸精谈话C 彷徨无措去找闺蜜或父母想办法D 找律师或私家侦探但是,这个片的女主……竟然没有选择以上任何一个选项,而是选择了……一石头把小狐狸精拍死Σ( ° △ °|||)︴拍死Σ( ° △ °|||)︴拍死Σ( ° △ °|||)︴她……她怎么了?

她不是大学生嘛?

受过高等教育的,好像还有个公司,应该很聪明,怎么连杀人要偿命这点基本的常识都不懂,随随便便就这么冲动杀人了呢……还好蚊子没真的死。

但是我们的女二……她居然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这下蚊子真的死了。

这两个女人是怎么回事啊……男人不要她们了,她们就……就……不要命了?

然后后面警察开始取证,我还以为要进入推理或者心理的环节……描写现代人心中的孤独与不安什么的。

但是……居然男女主角的结局都没交代,一行字幕“两人去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就结束了……字幕交代结局……所以这个片子虽然气氛不错,挺阴郁的,音乐也好听,但是我还是不太能接受这种设定……另外关于选角。

从我自己的审美看来……女一号很漂亮,身材也不错,一看就是传统的中国妻子的气质;女二号有点苦相,但总还是比较好看;女三号,那个蚊子,真是……说身材没身材说长相也一般,确实不懂男主为什么要找她一夜情……再者,这个男人确实很帅,但是……也没看出他有什么特别招人喜欢的性格,怎么两个女人就死心塌地到了为了他可以去杀人的地步……

 7 ) 真实故事和事故

《浮城谜事》论男人在爱情事故中受了什么伤论坛趣闻改编成银幕故事,爱恨情仇飘悬于空洞城市,花样年华在悬崖边翻舞落入万劫不复,爱情囚奴在大雨下慌乱洗刷血渍罪恶。

爱上一个男人,些许从一开始就注定悲惨收尾,步入家庭逼着女人牺牲工作,照顾小孩暗推女人放下情绪,侍奉老公要求女人听话懂事,任劳任怨,愿打愿挨,最狗血的情况下还要共享老公,活生生把婚姻经营成娱乐场所,给钱就能开干,人到就算有心,妓女行当尚有规矩“妓女有妓女的路,不可以真情流露。

”三个女人或单纯或算计,也算是持着爱,奔着一生一世约定而来,终于三生三世不愿再见,真情流露不止,更有家破人亡。

因为一个坏男人,魅惑力和破坏力一样大,那小小的下体和脏脏的蜜语,加上偶尔的温情,骗来了女人,将稳稳的幸福连根拔起,以及虚伪的感情,再毁了女人,他可以面不改色同时听着两个女人叫他孩子爸爸,她却不可以忍受出轨事实在脑子里多停留一秒,这男女之欢的荒谬又狗血说的是男女之别的爱情和现实。

开篇和闪回还有城市航拍好像《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苏州河》和《春风沉醉的夜晚》也是,感觉娄烨的电影都是拍给城市和雨的,看一部文艺电影记住一个城市风景和一场倾盆大雨,强烈的作者风格看得好过瘾,玩游戏似的在不同电影里找共同点。

 8 ) 郝蕾式固执与骄傲

最难受的画面就是秦昊拉着齐溪从超市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个坏了的拖把,郝蕾就坐在车里静静的看着为着生活琐事忙碌的他俩,泪还没落下来一脚油门就走远了。

不是不心酸,青春不再,多年伴侣今日随了别人走。

真是伤透了心。

其实这战争她必须输,仗着和秦昊的感情基础,先是拍了小三一板砖,刚和齐溪过了两招就不玩了,主动离婚,带着女儿从家搬出来,就这么把秦昊推向别人。

再看看人家齐溪,什么都不怕,还有那股子除了秦昊什么都不要的气势一下就搁那儿,不动声色的借郝蕾的手把小三儿除掉,不哭不闹把秦昊收入怀中,成功上位。

郝蕾这温室的花朵当然不懂齐溪一个人拖着孩子谋生又谋爱的苦楚,你下雨天有车,人家看见中意的衣服试都不能试,你有保姆煲汤,人家缩在小房子里不能见光。

齐溪当然还有牛逼之处,杀个人都不用自己动手,这他妈当然不是郝蕾能比的了的。

在电影里头,傻子都能看出来秦昊最爱是郝蕾,打齐溪那画面绝对是铆足了劲儿,他当然不允许除了他之外的人破坏他的家庭伤害他的女人。

齐溪撞枪口上了。

一句怨言没有就是抱着秦昊,这气度这胆识她就应该赢得秦昊。

光会在家带孩子,衬衫烫好,闭着个眼瞎爱又有什么用,重要的是要有个好脑子。

其实郝蕾也不是真就输了,她不笨,选了个最有用最快速的办法,彻底和那些日子说再见。

影片最后,帅哥警察问她那天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她统统记不起。

当然,不想记起的事情永远都不会记起。

自个儿躲起来哭也要固执的无可救药。

这才是聪明的姑娘。

受了伤,带着自尊心关上一扇永不会开的门,骄傲的活下来,她就看见了全世界。

再看看齐溪,当初为爱勇敢吃尽了苦,得到了也是个破破烂烂的。

拱手奉上,你还会要吗?

前几年都还觉得得像齐溪这样豁得上才能赢得好感情,处处小心,步步为营,其实早就没自己了,太不可爱怎么闪闪惹人爱。

不过现在终于是想的开,带着郝蕾式固执与骄傲才能赢得尊重。

哭天抢地的爱情没有发生,天一亮起床吃早饭。

没有年纪轻时的说一句是一句。

有的都是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爱情再来的时候,闭上眼,睁开脑子。

电影开始的时候郝蕾开着车放了收李志的歌儿,虽然不知道名儿,但是觉得应该放那首寻找和那句曾经爱你的每一条街是我新鲜生活的起点。

 9 ) 命中注定的意外,没有凶手的阴谋

文/故城《浮城谜事》改编自天涯热帖“看我如何收拾贱男与小三”,故事从一桩离奇血案开始,采用双线叙事,一边叙述一个小康家庭的日常琐事,一边穿插警方对案件的后续处理。

双线看似毫无瓜葛,却在意外汇合之处道出了破解血案悬疑的关键。

娄烨说,这是一次意外,但命中注定;这是一场阴谋,但没有凶手。

■风格转变娄烨最早成名于《苏州河》,影片在当年荷兰鹿特丹电影节上放映时,有媒体称赞他为中国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而《苏州河》好比另一部《双生花》,似在追问人类精神世界中“消隐的另一半”。

随后《紫蝴蝶》与《颐和园》,将个体命运与政治命题并置,探讨历史车轮滚动中个体的情绪、体验、挣扎与流离。

这两部影片与之后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均入围了戛纳电影节,成为华语电影导演中唯一一位连续三部作品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导演。

此次《浮城谜事》,是娄烨阔别国内院线九年后的复出之作,与其之前作品的摄影风格类似,利用自然光和手持摄像机,受新闻纪实片风格影响,对现实进行零距离书写。

另外,晃动、虚焦、叠画和曝光不足等电影手法的灵活运用,也为影片增添了悬疑气氛,让整部作品犹如迷宫一般扑朔迷离。

然而,影片的叙事风格与主题,较之前作品有所转变。

首先,影片故事链条简单、直接,导演并没有加入过多私人化书写,“有意地保留了这个微型事件的可复制性”。

换句话说,《浮城谜事》不再是一部艺术电影,而是一件商业作品,不再如娄烨的其他作品那样不可复制。

难怪有人说,娄烨终于收起了“第六代”的晦涩,走向“成熟商业”的一端。

其次,娄烨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已转变为对社会的冷眼旁观。

娄烨说,《浮城谜事》已不单纯是余虹(《颐和园》)的感情纠葛,也不是花(《花》)的陨落漂泊,而是映照我们当下的处境。

影片中,乔永照、陆洁和桑琪所构成的畸形家庭关系,富二代、女大学生的偏激行为模式,均映照了当下“实用至上”对传统社会结构与秩序的冲击。

最后,娄烨似乎用影片向好莱坞的“黑色电影”(Noir Film)致敬。

影片在戛纳放映时,法国媒体认为,“它既不同于乌托邦式的娱乐片,又与各类社会问题片保持距离”,有着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类型、风格和流行特征,如拥有奇情的故事、结构中有闪回和主观叙述、场景设置在潮湿黑暗的城市角落,还包括混乱的家庭关系、血腥的暴力镜头和忧伤的摇滚音乐。

巧合的是,“黑色电影”诞生于好莱坞电影审查制度颇为严格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主张电影分级制度的娄烨,“解禁”后的首部作品选择此种电影类型,实在耐人寻味。

■爱情毒药《浮城谜事》里,耐人寻味的,还有爱情。

这次娄烨所诉说的爱情,是他所有电影中最轻描淡写的一部,没有捕风捉影的趣味,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他们走入了围城,满眼却尽是嫉妒、报复与阴谋。

我们发现,娄烨的电影中都存在一段“三角恋”的关系,如《周末情人》的阿西、李欣和拉拉,《危情少女》的汪岚、路芒与林护士,《苏州河》的马达、美美和牡丹,《紫蝴蝶》的丁慧、伊丹英彦和谢明,《颐和园》的周伟、余虹和李缇,《春风沉醉的夜晚》的姜城、海涛和李静,《花》的马修、花和北京男友。

《浮城谜事》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三角恋”已上升为“双重婚姻”,关系更为复杂。

“双重婚姻”相较于“三角恋”的复杂之处在于:“三角恋”中维系彼此关系的是个体情感,它私密,便于隐藏,不易被公开,是非曲折自在人心,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感情的轻重、多寡,因此心理的嫉妒较难转变为行为的报复;而在“双重婚姻”中,存在社会关系和物质输送,一方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另外两方物欲和情欲的双重失衡,进而引发行为失当。

影片中故事之所以成谜,皆源自于这暗流涌动的“双重婚姻”。

乔永照与陆洁的家庭,外表和睦,但已无激情,彼此心照不宣地守着婚姻的形式;多年前乔永照的一次隐秘偷欢,与“小三”桑琪组成另一个家庭,同样也难言幸福,他疲于奔命,顾全两个家庭的颜面。

但毕竟人无完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于是,有了“小四”蚊子。

“小三”难以忍受其与妻子悬殊的物质差距,设下圈套,让妻子目睹丈夫与“小四”偷欢。

情绪失控的妻子在大雨滂沱之夜,重伤“小四”蚊子,“小三”推波助澜,“小四”意外身亡,却被拾荒的偷窥者目睹。

脱不了干系的“小三”只好花钱堵嘴,谁知偷窥者也非善茬,频繁要挟勒索丈夫和“小三”,最终酿成另一出惨剧。

《浮城谜事》里,所有人只要沾染过爱情,就似喝下了毒药,走上不归迷途。

所谓“谜事”,皆是身处爱情漩涡里的人挣扎所致。

娄烨说,这是一场爱情,也是一次谋杀,没有凶手。

因为没有人能逃离爱情的圈套,也没有人能逃离嫉妒、报复与阴谋。

■欲望城市事实上,我们所不能逃离的,还有另一张大网。

它早已铺陈开来,等待每一个意外掉落其中的人。

有人称它为欲望,有人称它为社会,娄烨称它为“浮城”。

在娄烨以往的作品中,城市形象通常与影片叙事紧密结合。

如《苏州河》中观众跟随镜头目睹了苏州河上漂浮的垃圾、正在拆除的废旧工厂、船舶上劳碌的男女老幼、住宅烟囱口飘散的炊烟,那些从农村初涉城市的年轻人,寄希望于城市的丰饶,穿行奔波于钢筋丛林、车水马龙,形越忙乱,心却越空虚,宏观城市与微观故事紧密呼应。

而《浮城谜事》,则选择了城市街景更为多变的武汉,娄烨称,武汉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架构的城市,而是由三座城结合而成,且被两条江隔开,整个格局与故事的内在结构构成一种微观和宏观的呼应和冲突。

这样的城市更容易让人迷失,也更接近他理想中“浮城”。

在这座“浮城”,只要欲望被不断满足,大网便不会收紧,社会关系也暂时稳固。

女大学生,可以被简单物质收买,出卖色相;拾荒者,可以被砸下来的纸钞收买,封口沉默;办案警察,可以被富二代的贿赂收买,草率结案;死者的母亲,可以被施舍的房子收买,放弃深究女儿死因的权利。

然而,一旦一方欲望膨胀,这种看似稳固的社会关系,顿时分崩离析。

于是,我们看到,“小三”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寻求上位,“小四”因此受害;拾荒者不满足于施舍救助,上门要挟,因此命丧雨夜。

《浮城谜事》拍的是一代人的现实。

娄烨通过对城市宏观街景与家庭微观景观的呈现,借用一个支点撬动社会现实,他冷眼旁观,但观点明确,家庭悲剧其实并不离奇,也并不偶然,它嵌套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当中。

因此,当影片结尾,我们看到这张巨大的网时,却发现没有人能为此案负责。

知其原委,却难觅凶手,这才是现实的谜。

《海南日报》

 10 ) 浮城谜事

爱与疼痛一座浮城,两个女人,娄烨讲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然而,和娄烨的其他电影一样,这个故事中伴随着爱的,是现实和强烈撕扯的疼痛感。

罗伯特·麦基说:“思想的两面应该循环往复地较量,它们在最后的绝境中迎头相撞,这一碰撞便产生了故事高潮。

”价值观的摇摆是一部思想深刻的电影最牵扯人心的要素。

《浮城谜事》中,价值观的一端是爱情:虽然陆洁和桑琪在影片中处于对立关系,但她们都陷于爱情,所以她们在价值观层面是属于同一立场的。

她们之间的矛盾要归咎于现实,“爱情只能关乎两个人”这一现实才是她们的对手。

所以,影片发展到后半段时,这两个女人的矛盾也逐渐消解,两个人坐在一张床上,桑琪说:“我知道你不会把永照的孩子怎么样的。

”这场戏是两个人的和解,陆洁问:“如果他什么都没有了,你还和他在一起吗?

”桑琪悲伤却坚定地回答说“我就要这个人。

”这时候陆洁理解了桑琪对自己丈夫的爱,她自己也是这样爱着他。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将人分为四类,这四类人分别需求不同的注视的目光。

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以及这部影片中的陆洁和桑琪,都被归为第三类人:“这类人活在所爱之人的目光下,一旦所爱的人闭上眼睛,其生命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就爱情的立场来说,这两个女人都没有错,甚至是神圣的。

爱情是神圣且理想的,但价值观的另一端却是现实。

现实是“爱情只能关乎两个人。

”就导演娄烨本人的说法:乔永照最爱的人还没出现,这就是他的悲剧。

陆洁和桑琪都深爱着的那个男人,他不懂爱。

以至于这两个女人原本神圣的爱情仿佛成了一个错误。

这个错误致使她们互相对立、伤害,到最后,错误的爱情让一切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伤害扩大到无辜的女大学生,无辜的拾荒者,伤害开始涉及生命,牵扯出社会阴暗面。

当爱情变得失控,便会撕扯疼痛,扭曲人性。

影片中,陆洁和桑琪都在爱和疼痛的两端挣扎。

当陆洁坐在桑琪对面,看到楼下的丈夫搂着另一个女孩的时候,她的疼痛埋下了种子,她对丈夫的爱化为对女孩的恨,这种疼痛让她逐渐失控,最终拿起石头砸向那个女孩。

然而,当她发现丈夫在外有私生子时,她带着那个男孩去放风筝,她眼睁睁地看着他即将翻下高空的围栏。

当镜头在男孩翻围栏和陆洁漠然的神情之间来回切换时,观众紧张的同时,感受到的是挣扎:她会不会因爱情失去理智。

最终陆洁没有让男孩摔下去。

这时她选择理智,这和之前拿石头砸女大学生时的失控,都在一念之差,却都是经历爱与疼痛的挣扎之后的选择。

陆洁最终屈于现实,离开了乔永照。

谈爱的时候,影片中两个女人对爱执着,为爱失控,这些足以将爱推向极致。

当爱情的立场站在这样的高度时,就需要为它部署强大的对抗力量,这样价值观才能够摇摆。

因此影片中的“疼痛”就不能仅停留在两个女人的嫉妒引发的疼痛,而要提高到她们的失控所引发的悲剧。

影片中最浓墨重彩的悲剧便是女大学生的死,她是在陆洁和桑琪失控的爱之下的牺牲者。

为了强化这一悲剧,娄烨在影片的开头便从女孩的事故切入。

事故的前因后果在片中一直悬着,直到后半段才揭示:倾盆大雨,女孩在树林中被石头砸得头破血流,然后又被推下高速公路,被疾驰的汽车撞飞,车主甚至还上前踢了她好几脚。

娄烨将女孩经历的痛描绘得细致而直观,痛不断叠加,大雨冲刷,山坡泥泞,血淋淋的升格画面撕扯着观众的心。

影片的最后,女孩站在高速公路的围栏前,席一身白衣,胸前有血,她直视镜头,这一刻她仿佛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拷问人性。

当悲剧以最直观的方式摆在眼前,观众开始唾弃爱情,唾弃社会,价值观的天平便倒向现实和疼痛。

罗伯特·麦基所说的思想的正反面,终究还是有一方是正面。

而娄烨一如既往地将结局处理得很模糊,价值观的天平左右摇摆之后,究竟爱情是否败于现实,导演似乎不愿表现得太清晰。

娄烨在采访中说:“现实太复杂。

”他在处理电影《苏州河》的结尾时,牡丹和马达的重逢是理想浪漫的,但他们重逢之后便双双身亡。

娄烨的解释是:“生活一团糟,但如果全是一团糟,就太没劲了。

电影需要一些帮助,需要一点那种好莱坞式的美好。

但观众需要在清楚自己是在接受帮助,不然就是撒谎。

”所以《苏州河》中重逢是美好的瞬间,但他们又立刻死了,美好的瞬间可能根本不存在,所以结局往往是模糊的。

《浮城谜事》最后留给观众的是现实和疼痛,但桑琪最后和乔永照一起陪着孩子唱歌时,柔和的光打在他们身上,他们发自内心地笑,观众看到的是理想的爱情,美好。

他们的结局停在这美好的瞬间。

但最后,银幕上出现一行字:“几星期后,乔永照和桑琪接受警方调查。

”虽然镜头直观看到的是爱情美好的结局,但这行字,和最后趴在围栏前的女孩的注视,又提醒观众:“美好的瞬间可能不存在。

”娄烨擅长把爱情写得很浪漫,像《苏州河》“我会变成美人鱼回来找你”那样浪漫,但他更懂如何用现实的残酷和疼痛撕扯人心,提醒观众:美好是电影里的。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徘徊,价值观的摇摆,是电影,尤其是娄烨的电影中吸引人的要素。

“优质的不完美性”在表达这些深刻纠葛的情感时,娄烨偏爱具风格化的艺术技法。

以《浮城谜事》为例,首先,影片采用大量晃动的镜头,在表现人物关系时,用记录式的甩镜头营造氛围,大量的大特写也一反常规电影的手法。

另外,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被打乱的时间线也是本片的一大特征:将女孩遇难的结果放在影片开头,陆洁跟踪她的片段直接切到她冒着大雨慌张地从山坡跑下来,中间女孩被害的过程在这一场被省略,一直到后半段桑琪叙述事件时才完整呈现。

这种大量非常规镜头和跳跃式的剪辑往往会给观众造成观影障碍,所以《浮城谜事》和娄烨的其他电影往往只能被小部分观众认可。

与之相对的是李安的电影:结构工整,叙事流畅,镜头精致。

李安是将电影的艺术推向完美的极致,以各种手段帮助观众沉浸到他的故事之中。

相比之下,娄烨的电影处处都是不完美,但他的不完美并不是毫无根基,他的叙事依据是情绪,是爱和疼痛。

所以即使这种不完美性不能被大部分人接受,却是值得被欣赏的。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评价说音乐家舒伯特的《D大调奏鸣曲》太复杂了以至于每次演奏都会有不同的各种瑕疵,但是他说:“优质的稠密的不完美性能够刺激人的意识,唤起注意力。

”他评价音乐的这段话也适用于娄烨的电影。

他的电影里那些非常规技法就是“优质的稠密的不完美性”,虽然给观众带来观影障碍,然而一旦进入他电影的情境之中,这种不完美性变得更能激发思考和注意力,观众代入电影的情绪,感同身受的体味浪漫的爱和撕扯的疼痛,这种情绪会久久地留在观众心中,而不是看过就淡去的故事。

《浮城谜事》短评

@香港。几乎一切都可以预测,过程中昏昏欲睡,看完只想问,石头姐为什么还在演兰斯莫斯这些破玩意儿。

3分钟前
  • Dr.Ray
  • 很差

I knew this is always a deceiving game between the director and the audience, the ending was written on the wall all along, just cheesy and cheap, you can’t fool me with this shit

5分钟前
  • Sammy
  • 较差

对话太多了。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我真的一刻也看不下去。到最后,她竟然真的是外星人。👽

6分钟前
  • 上官良成
  • 较差

两星全给石头演技,但是下一次能不能换个地方发挥?不要再跟兰胖合作了。看到好多夸马特达蒙贱替演技的,但是不觉得这个红脖loser有任何难演的地方。这个影片基本就是兰胖写给阴谋论者的一封情书了,感觉这些人看完真的会觉得他们的wildest dream come true了。

11分钟前
  • Kangming Du
  • 较差

兰西莫斯又随手甩出了一部世界观层面大爆炸的前卫概念电影。《拯救地球》讲的是劝说的艺术:信念、说服,以及那古怪拉扯的逻辑内核。他标志性的冷调子混上那种他独有的扭曲幽默,让整个过程既冰冷变态又好玩。我没看过原版的韩国电影,所以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很新鲜惊喜。我听说剧情几乎和韩国版一模一样,而且韩版更变态更折磨,但这个概念和兰西莫斯的导演风格契合得太完美了,所以情节虽缺少新意,还是一部各方面成熟的好电影。

12分钟前
  • 侦探锌
  • 推荐

2025 82 Venezia competition PalabiennaleLanthimos最漫不經心之作👽ACID aesthetics、10000%政治笑話、資本市場剝削底層、肥仔服從戇鳩仔、衣櫃升(?)回母艦、人類毁滅主義、光頭統治地球、克蘇魯地平說、地球不會滅亡只有人類這個種族會自取毁滅,當蜜蜂抵達花蕊就等同各大繁星抵達正確位置上次用super wild-angle & fisheye玩花樣,本回用各種演奏曲進行曲玩花樣笑死了,& Lanthimos怎麼學起各大香港男導演虐待女演員的手法啊??ES越漸癲狂十足入戲,她似乎還在採訪時表達光頭造型不夠驚世駭俗哈哈哈哈哈(觀點我也同意,對外星人外貌的想像還是保守了)Plemons的casted可說神來之筆,演得憨態十足

16分钟前
  • 別有用心美少女
  • 还行

#2025BIFF B+

20分钟前
  • Grey
  • 推荐

依旧是很美好的精神状态

24分钟前
  • chenchenchen3
  • 推荐

#Venezia-3 跟《可怜的东西》之间差十个《善良的种类》吧。说不上是最坏的兰斯莫斯,但是只能空怀念《龙虾》时期的趣味和生猛。设定还行:用性别对立做戏,结尾还行:有反转。兰斯莫斯是不是陷入了某种跟石头姐能拍就拍的高产出瓶颈期?上一次给我这种感觉就是大卫·O·拉塞尔和詹妮弗·劳伦斯的合作。放个假吧别硬拍。

27分钟前
  • Tilda Li
  • 还行

没有Cloverfield lane好看,但说实话看完下来没啥惊喜也没啥很反感的地方…演技还是看着过瘾的,有些地方小幽默也抓得不错吧结局里那群人的造型让人一言难尽……但最后那一段的死相还是很有意思的

31分钟前
  • 江玖酒
  • 还行

还是很好奇为什么女主喜欢听Good Luck Babe难道她虽然失望透顶但也希望人类撑下去吗

32分钟前
  • Reson Rossi
  • 力荐

蜜蜂衰亡预示灾祸临头,化学阉割将极端展露无疑,我们的世界沦为千疮百孔的蜂巢,蜂群崩溃,异端入侵。缺席的父亲导致遭遇性侵,瘾君子的母亲灌输仇恨的思想,扭曲的自我,无力的当下,于是抗拒一切声音思想,咒骂一切制度流派,拥抱虚无。抓捕外星人以期世界得以拯救,自己是救世主,实则是敲钟人,一个因为崩溃,幻想中的未来岌岌可危,遂吞枪自尽,一个因为愚蠢,亲手毒死自己母亲,本有机会面见造物主,却因为自己的炸药人头落地,地球最终得以拯救,因为人类实在无药可救,泡沫破碎,一键清除,蜜蜂再次振翅……癫狂但易懂,可惜前半部分谈话略显冗长,结尾的死亡蒙太奇很凄美:有的人心脏停跳,但流水线还在滚动,有的人死在墓前,与地下亡灵相逢,有的人死时高潮,有的人死在尘埃,恐龙骨架下,议事大厅里,欢愉时,祷告时,一切停摆,地球寂静

33分钟前
  • Jerome
  • 还行

虽然还是很有观赏性,但和之前的poor things 宠儿 龙虾等相比实在是太平庸化了

37分钟前
  • 咕咕噜
  • 还行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41分钟前
  • Willyi公孫瑜
  • 推荐

好荒诞的片子,看得我一懵一懵的,杰西普莱蒙和艾玛斯通演技真的牛逼

42分钟前
  • 萨菲罗斯
  • 推荐

中规中矩 没有惊喜, lanthimos I expect MORE from you!!!!!!!!!

45分钟前
  • 27
  • 还行

4.5, 绝对是兰斯莫斯迄今最佳,格局与风度兼备,张力与荒诞齐飞。作为当今风格化最鲜明的作者导演这家伙真的一直在进步,对峙戏每一场的内部递进和结构叠加都非常可信,功力太强了。

47分钟前
  • 林文清
  • 推荐

拯救地球,因是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作品,整个故事节奏起伏属于荒诞戏谑的,音效配乐与电影都贴合的很棒,电影讽刺了人自私的内心与欲望,也嘲讽了了福布斯榜的知名人物,当然影片最大的亮点是石头姐奉献了全篇最为精彩的表演,上演了一场与两笨贼、两精神病患者的斡旋之下,展开了自我拯救式的智斗与谋略,令我称赞,但同时影片的节奏也是属于那种比较跳跃式的,这也是导演的风格特色所在,虽说叙事不太连贯,逻辑性不够强,但是串联起来和其导演前面的作品,在仔细鉴赏之后,总能让人回味很久,最后的镜头,当全地球人的集体死亡画面推出来,还有石头姐证实自己是外星人,这两人镜头感的鲜明对比,给我满满的窒息感与压迫感,不愧让我拍手较好,虽说还有点不足吧,但是还是挺不错的作为文艺片的角度来说,所以综上给7.5分

52分钟前
  • liulexuan123
  • 推荐

yorgos你还是那么抽象🙏爱解读的人能有思考的空间,爱看点幽默的人也能笑一下蒜了,哈哈。

54分钟前
  • mengye
  • 推荐

据说韩版弱在资金短缺所以完成度并不如导演所愿,看剧本来说也算是个好看的故事,轻描一下关照一下现实,冒着劲冲到结尾。ps,石头姐是不是要做第二个于佩尔抢掉疯女演员的赛道

58分钟前
  • 이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