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参加了叶问3佛山站见面会,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众明星亲近,内心难免激动。
由于最后决定留下来看电影首影,看完后内心感触良多,我是晋哥的粉丝,所以决定简单写下我对张天志这个角色的体会和理解。
张天志的理想:他与叶问本是同宗,却有着同人不同命的区别。
他对儿子说,总有天,他会打败叶问,成为最强的人。
张天志的正义与无奈:他曾两次出手救人(一次是校长,一次是小朋友),如果没有他的出手,也许故事的结局将会变得无法预测。
而他,本身是出于对正义的伸张,最终却未能被任何人记住,这就是种无奈。
张天志为生存低头:他白天拉车,晚上打拳,每一天都在为了生存和理想而努力着。
他一直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艰辛而堂堂正正的活着。
但当马鲸笙(街头恶霸)让他帮忙打断某人的手时,一句如果你不愿意就另谋高就的威吓,让他不得不对现实低头(低头原因我理解为一个是为了他和儿子的生存,一个是为了开武馆的店租),最后他要了赌场台面上的全部赌金作为报酬,我想这也许是他内心一种变相的抗议吧。
张天志的张扬与自尊:当他终于有钱开成了武馆,准备正式挑战叶问时,记者的一句你凭什么,刺激了他的自尊,也形成了他的张扬。
只有站在对等的位置,才能让别人认可自己。
所以他挑战各门各派,下手快退准,他用实力讲话,也用实力来证明了自己。
张天志的不自卑:其实这点可以不写的,但我当时对于某个情景印象深刻。
他因为想租房子开武馆,但由于租金过高而调头走人,包租婆发现他是个拉车的苦力时,在他身后骂他没钱还学人看房时,他笑了,一边拉着他儿子一边微笑地跑着,一句对儿子讲的老板去哪,儿子回答的回家,让我觉得他是个不因为贫穷而有一丝自卑的人,我为那笑容感到很欣慰。
张天志的气度:当第一次正式公开挑战叶问时,叶问并没有出现,当时的他也因此成为了最强的人,名声和威望他在那时就已经有了。
但当叶问妻子张永成给他写信要求再战时,他同意了,并在最终战败后,把咏春正宗的牌匾一击打碎。
他用行动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不但赢得起,我也输得起的气度。
张天志的咏春:电影从开场到结尾,他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快狠准,你不会看到他的一丝犹豫和手下留情。
他讲:功夫本就应该分出高下,而深入我心。
以上纯属个人观影后感受,不喜勿喷。
在此祝电影叶问3大卖,也祝晋哥事业更上一层楼!
《叶问1》在我心目中,堪称神作。
多年前被惊艳到,至今久久不能忘却。
从小被香港武侠电影喂养到大,从成龙到李连杰,各式打斗看得实在不少。
《叶问1》突围而出的原因,在于功架扎实的拳法,招招分明、拳拳到肉,打得实在漂亮。
更在于武术之间贯穿的人物之魂。
饰演叶问的甄子丹先生,展现出了与之前其所有作品均截然不同的风度气韵。
长衫峭立时,巍巍如青山,端方执中,于亲于友都仁爱亲和,而当面临国仇家恨时,又是一番慷慨赴义,将咏春拳法打得如此酣畅淋漓。
正是因着对《叶问1》的极佳印象,当《叶问》2和3出现时,都抱着期待的心情进行观看。
虽然知道影片整体达到最初的高度难度很大,但依然希望呈现的作品能尽量做得更好。
可以看出,《叶问3》进行了各种努力。
请来了一代重量级拳王泰森,实在噱头十足,光是这句“谁是中国最能打的?
叶问,我为你而来!
”宣传一出,想目睹甄子丹“约战”泰森的观众就多不胜数。
与泰国拳师在非常狭窄的电梯空间里的打斗,正是将咏春于短兵相接中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结局中与张晋关于咏春的门户正宗之争,从棍、刀到拳脚,一一斗来,一样的招数、一样的套路,看的就是谁功底更为深厚,谁在应战时有更高超的应变能力。
叶问师傅终究技高一着,然而,在激烈的打斗声中,叶问的爱妻也渐渐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叶问3》中对夫妻日常生活的描写,叶师傅平凡生活中对家庭的挚爱是对前两部的延续,而又更加重了笔墨进行详细刻画。
当舒缓和平淡要与打斗时的激昂紧张共同构成整部张弛有度的电影时,对节奏、尺度的把控就实在重要。
无奈的是,全剧终究呈现出一种不痛不痒的软绵绵的状态。
泰森的拳法实在犀利,编剧大约也不好意思让他败在叶问之下,只好约定三分钟内不分高下,便是叶问赢。
于是在泰森挥出重拳的三分钟里,叶问各种腾挪闪躲,通过走下盘避去锋芒,但总觉得太不过瘾。
船厂一役,叶问因为儿子受到胁迫,屈辱下跪,后张晋加入战局,借助船身等地形,且战且挡,单人力斗群殴的画面,对于港片来说实在太过熟悉,不能算是本片中太出彩的部分。
总体来说,《叶问3》倾注了创作者的思考和努力,续集不易,但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
“最重要的,始终是你身边的人。
”“我很久没有听过你打木人桩的声音了,你可不可以再打一次给我听?
”说话的是叶问的妻子张永成(熊黛林饰),她不久前刚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叶问(甄子丹饰)没有说话,他只是伸手摸了摸妻子的脸庞,然后起身走向了墙角的木人桩。
空荡的房间里,打桩的“噼啪”声在不停回响。
张永成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她的丈夫。
虽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此刻的她却显得心满意足。
看着心爱的人做着最喜欢的事情,对于这一刻的张永成而言,就是幸福。
这是整部电影中最为隐忍克制,同时也是最饱含深情的一幕。
这个段落没有对白,传达出的情感却胜过千言万语。
在这一幕里,甄子丹将一个男人的隐忍和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真的爱一个人,你会发自心底地去信任他、理解他、欣赏他、鼓励他,并帮助他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生而为人,我们注定孤独。
在茫茫尘世间,遇上那个真心爱你的人并能携手一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幸福。
在叶问系列电影中,《叶问3》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它精彩,也足够动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以何惯之?
一字曰“仁”。
仁者,人也。
仁是做人之本,也是为人之道。
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则可谓君子矣。
“君子不忧不惧”,一个真正的男人,他能立于天地之间而胸中常怀浩然之气,唯有这样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虽千万人吾往矣”,才能“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掉书袋了?
等我爬出来啊,哈哈哈)叶问(甄子丹饰演)无疑是一个好男人,一个大丈夫,一个真英雄。
他是一个仁者,因为他心中有爱。
这其中既有对亲人朋友的爱,也有对家国天下的爱。
在前作中,日本入侵犯中华,当侵略者杀我族人、戮我同胞时,作为堂堂七尺男儿的叶问挺身而出,赤手空拳地对日本人发出了“我要打十个!
”的铿锵怒吼。
叶问明知这一行为意味着有去无回,但他依旧无惧无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叶问身为一介匹夫,却心系天下存亡,他的行为就是“君子杀身以成仁”的最佳诠释。
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
无论对国还是对家,叶问的心中都充满着爱。
正是这份爱让他坚强,给他勇敢。
为了逼迫学校卖地,走狗马鲸笙(谭耀文饰)绑架了一群学生,这其中就有叶问的孩子叶正。
在马鲸笙的老巢里,手持一根竹竿的叶问被几百号打手团团围住,但他的脸上全无惧色。
马鲸笙用刀抵着他儿子的脖子,逼迫叶问扔掉武器,叶问照做了;马鲸笙借口感受不到诚意而让叶问给他下跪,叶问照做了;得寸进尺的马鲸笙进而让叶问给他磕头,叶问也照做了。
此刻,跪在地上的不是一位高手,不是一位大侠,也不是一代宗师,而只是一位想救自己孩子的父亲,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男人。
放下武器意味着束手就擒,下跪磕头意味着尊严被践踏。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为了孩子,为了家人,为了爱,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无论要做怎样的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
马鲸笙的行为越是癫狂越是嚣张,就越是暴露了他根植于心底的卑鄙和懦弱。
相反,叶问看似丧失尊严的行为却彰显了他男子汉大丈夫的真本色。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父亲身上,我相信是个男人都会做出和叶问一样的选择。
“最重要的,始终都是你身边的人”,叶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与家人相比,个人的安危、尊严、虚名、荣辱……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可以放下。
这就是为什么在影片结尾叶问放弃了与号称正宗咏春传人的张天志(张晋饰)的那场世纪之战。
这不是逃避,更不是怯懦,因为在叶问看来,此刻的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陪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妻子。
男儿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与世俗名利相比,家人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
与江湖中人争名夺利相反,叶问选择陪妻子看病,选择给妻子讲笑话,选择和与妻子买药,选择陪老婆看电影,选择和老婆跳舞……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推崇的爱情就是携子之手,与子同老,在《叶问3》中,叶问和妻子张永成的爱情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
叶问从坏人手中把儿子救出,他带儿子回家却被妻子打了一个耳光。
叶问没有觉得委屈,更没有生气,相反,他马上拉起妻子的手说,是我不对,我错了,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世界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妻子靠在他的怀里泪如雨下。
影片中类似这样的温暖细节还有很多。
例如,叶问因守护学校而晚归,他回家后怕打扰老婆和孩子休息就一个人睡在客厅。
等他第二天醒来时,身边已摆好了妻子炖的一碗粥。
再例如,叶问因为参加武林人士的聚会而错过了与老婆的约会,在听完老婆电话后,叶问叹息着连连摇头,“这次闯大祸了”。
在弥留之际,张永成对叶问说想和他拍一张合影,叶问含着泪答应了。
拍照的时候,夫妻两人都极力地掩藏着心里的悲痛,大家都幸福地微笑着。
这个令人心碎的画面让我想起了《神雕侠侣》中的一个场景。
古墓里,独臂的杨过和身中剧毒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小龙女准备成亲。
摇曳的红烛下,杨过看着身着凤冠霞帔的小龙女端坐在铜镜前,正一丝不苟地擦着胭脂、画着眉。
叹息于上天的不公和命运的悲惨,杨过忍不住转过头去掉眼泪。
小龙女问他怎么了,回过头来的杨过却满面笑容地说他是因为高兴而流泪。
在张永成去世的段落里,影片回顾了这对恩爱夫妻过往的点点滴滴。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相呴以湿;在动荡窘迫的岁月他们相濡以沫;在平静如水的生活中他们相敬如宾。
无论白衣苍狗,也无论沧海桑田,他们始终手拉着手,心连着心,这就是坚贞不渝的爱情。
说了这么多电影的好,也谈谈《叶问3》中的不足。
首先是人物设计存在问题。
作为中国的“超级英雄”,叶问这个人物被设计得过于高大全,他几乎没有缺点。
对于这样的角色,观众会仰视他,却不会发自心底地去认同他。
因为没人是完美的,即使是超级英雄也必定会存在性格缺陷。
对有缺点的英雄观众才会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钢铁侠是个超爱耍酷耍帅而且自恋的话唠,美国队长内心深处存留着难以愈合的战争创伤,超人始终无法回避自己的身份认同等等。
反观叶问,从影片开头到结束,这个角色的内心几乎没有变化,人物也没有成长,用编剧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人物弧没有建立起来。
主角存在问题,配角的设计则更是草率。
张晋饰演的张天志为了开武馆不惜违背良心收黑钱去充当杀手,随后良心发现突然就变成好人了。
心理动机没有交代清楚,前后行为充满矛盾,性格转变欠缺说服力,人物完全立不起来。
除了张天志,泰森饰演的弗兰克也是一个立不起来的人物。
在影片的前半段,弗兰克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是作为反派人物而存在的,他是阻止主角成长的最大障碍。
但在故事发展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在与叶问打了一个回合后,这个终极大反派竟然就这样停止了作恶,停止了为难我们的主人公,然后就消失不见了……影片还未结束高潮就已经过去了,WTF?
这直接导致影片最后的咏春对决段落毫无力度可言。
谭耀文饰演的马鲸笙以及陈国坤饰演的李小龙这两个人物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有头无尾。
实在可惜可叹,这部电影本可以更好的。
虽然《叶问3》是一部精彩好看的电影,但距离经典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而恰恰是这段距离才最能体现电影人的功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艰难的,却是值得的。
希望中国的电影人能少一些急躁,少一些急功近利,静下来,慢下来,用心地制作电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诞生出更多的华语经典。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自网络,首发自微信公众号 2j的花果山,欢迎留言及转发。
谢绝未经授权的转载。
<图片1>
刷了叶问3,武戏满分,宇宙丹的文戏不忍直视,这鸡汤就喝不下去了。
全片也就张师父有点情绪,形象立体,可能自己格局不够吧,我还蛮认同张师父,古话都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八爷还是有保障的,八斩刀一出,我武断的给了全剧最高分,没想到拳法更胜一筹。
不烂,也不够好,看看武戏不会失望。
作为一部电影,只有武戏可看,并不能给出高分。
迟到不要紧,工作要紧。
陈华顺师父的拳、棍比刀、脚厉害。
读书人真是麻烦。
现在香港只是表面繁荣,其实十分混乱,经济越好反而越多人犯事。
我们这儿,是独眼龙看老婆——一眼看完。
你问问你自己,你以前教过的徒弟,有哪个还记得你?
有哪个还关心你?
你以前的徒弟全部都来我这儿了!
叶师父你很能打,但你不是神仙,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社会是不公平,但是在道德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
穷为匹夫,未必贱也。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我们所做的一切,小朋友们都能看得到,我们应该当小朋友们的一个好榜样。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眼前,而是为了将来!
你就是最能打的中国人?
……听说咏春是速度最快的拳。
唯快不破。
功夫,本来就应该“要分高下”。
“你怕不怕老婆?
”“有时候。
”“为什么上天要把女人做得又漂亮又蠢呢?
”“把女人做得漂亮,男人才会喜欢。
把女人做得蠢,女人才会喜欢男人。
”咏春先辈创下古典,走了样就没有办法复原。
有些不该出现的,以后也不应该出现,这样就不会让先辈有憾、后世受损。
生命是属于你,也不是属于你。
你是属于你自己,属于我们一家人,也是属于这里。
“有些事你应该去做,我不想你因为我而有遗憾。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对你不够好。
”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你身边的人。
叶问发妻张永成于1960年因癌症去世。
叶问是最喜欢的系列。
看得多了 觉得是男人的养成进行曲。
第一部为国,人刚出道总是有着满腔的热血,我要打十个!!
第二部为事业,热血之后总是要拼搏,拼搏是为了成名立万;第三部,为家庭,为儿子能放下一切,能屈能跪,爬起来后一样打十一个,为老婆,什么都是浮云;第四部,到了最后总要留些给自己。
男人一生挺不容易,谁都一样。
截至4月8日下午,财新记者已经确认金鹿集团、当天财富、当天金融、魔环金融和东虹桥在线5家P2P平台因参与快鹿《叶问3》以及后续《大轰炸》等项目遭遇兑付风险,影视圈名人扬子发行公司火传媒解散。
《叶问3》3月上映,仅3日即被爆出大量票房作假,随即牵出快鹿集团和其实际控制人施建祥。
快鹿通过旗下数十家关联的金融平台和影视平台形成复杂的投融资模式,本应是电影投资最终利润来源的票房提前预支,成为投融资的“赌本”。
(详见《电影票房证券化幻象 ) 《叶问3》票房作假被踢爆,电影局查实不实票房近1亿后,快鹿体系内各公司指望的“30亿”票房成为泡影,《叶问3》票房最终锁定8亿。
但P2P平台等随即爆发兑付危机。
金鹿集团财行遭遇挤兑,当天财富兑付延期,当天金融被挤兑。
作为一个地道的佛山人,看了很多豆友的影评,但仍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
看叶问一的时候,还在读初三,至今仍然记得在电影院里看完时难以言说的心情,说感动都觉得太浅。
电影里佛山的老街道,已在小学的时候几乎拆除殆尽,影片里幽暗清雅的色调,正是南国味道。
过了八年,看叶问三,已是在大洋彼岸的多伦多。
耳机里忽然响起叶问的电影配乐,脑子里不知怎么冒出了邻居叔叔在院子里练咏春的情景(对,他家院子里摆着木桩)。
忽然就想来写个影评。
从叶问一到叶问三,每部片里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叶问在家里练桩,四周空无一人,彷佛只剩他与木桩相对。
没有与人对打激烈好看,没了围观的热闹人群和喝彩声,咏春与叶问,甚至是略带沉闷的。
但在我眼里,却如此动人。
南方的趟门,花木葱笼,像是被雨气浸泡久了,墙壁都是青青的色泽。
寂静的宅子里,响起手与木桩的碰撞声,一下一下,让人心弦震动。
这才是一个武林宗师最真实的一面,大部分的时光都用在静心修炼,不需要众星拱月,不需要喝彩。
只有一个男人与他心爱的事物,日长夜长,朝夕相伴。
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叶问是谦虚的,别人挑战时问他,你打的如何,他说:么都识少少啦。
也从不以大师身份自居,然而行至哪里,街坊和其他武馆师傅都对他恭敬爱戴。
现实中叶问与结发妻子张永成在前者去香港后就分离了,然而电影里给了这对夫妻一个已算圆满的结局。
叶问的身手,从来只在挑衅者面前显露,在家里,他永远把心事默默承受,不愿影响妻子。
电影里熊黛林给了叶问一个耳光,叶问默默受了这一巴掌,但他知道妻子内心的煎熬,所以他没有像一般男人一样觉得丢了颜面便和妻子争吵甚至动手,而是握着妻子的手,抱着她。
无疑每个女人都希望能嫁给这样的男人。
电梯间的打戏,可谓是柔情与惊险并存,叶问将妻子护在身后,他没有她高,却像一座山,不容任何人有机会伤害自己爱的人。
击退泰国高手后,叶问回到电梯,把掉在地上的药包捡起,牵着妻子缓步走出,就像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恶斗,没有明知如果落败对方将会对他下毒手的结局,有的只是他带着妻子去了一趟诊所,看了一场病,取回了一些药。
叶问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云淡风轻。
张晋下战书挑战叶问,但在叶问心里,所有都是其次的,只有陪伴妻子是重要的。
所以有了甄子丹和熊黛林在舞厅里那动人的一幕。
周遭是乱起哄掩盖尴尬的徒弟和记者,只有坐在其中的张晋知道,自己颜面扫地,自己下的战书,对方根本不在意。
真实的叶问,他的生命也许没有电影中拍的那么精彩,又或者,是更精彩。
但我想,无论是哪一种,叶问都是不会在意的。
他不会想到自己的故事被搬上银幕,但像他这样低调内敛的人,这些事,他也是不会放在心间的。
因为心静,心专,所以才成为了宗师。
成为传奇的人从不会觉得自己是传奇。
你不在江湖,江湖里依然有你的传说。
昨天朋友网上买的4块一张的叶问3.简直是富春山居图后又一大烂片。
要不是朋友在,我简直就要愤然离场了。
而且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在看电影过程中看到有那么多人离场或者一直看手机的。
1、武打效果烂。
作为一个功夫片最不可饶恕的地方。
整部片一个半小时只有泰森那几分钟打得还面前看得过去。
其他武打场景各种无力感,完全感受不到打斗过程的紧张刺激。
从一开始两小孩互殴打肿了眼睛就看出这部片得多敷衍了,尼玛打肿的眼睛你TM化妆化得跟涂了褪色的颜料一样。
前面各种群战完全感觉就是在敷衍了事,就像一群蚂蚁涌上来被人一脚一脚踩死。
甄子丹最后和张晋打挑那一场明明就被用手指尖狠狠戳到了眼睛,尼玛连点血都不流一下,眼泪也不滴一滴,你以为尼玛金钟罩铁布衫吗。
说实话连香港90年代那种武打片里全程用白粉末来表现的那种打斗的冲击感都比不上。
作为一个武打片,全程一个半小时一丝血都不滴一滴,连被打断手都没点血,化妆师你是得多懒,还是没钱请化妆师啊。
还有船厂工人能不能不要穿匡威帆布鞋啊,道具师傅能不能弄点破旧的劳保鞋。
2、场景敷衍,整部片加起来来来去去就那不超过10个场景。
室外就尼玛2个场景,小学和船厂。
室内就叶问的的家和武馆(没有年代的质感,反而让人觉得很寒酸),泰森那个破厂房(尼玛你一个这么有钱的黑老大天天让个漂亮老婆和女儿钻到你那破厂房搞毛线,明明那个老外黑警察比你屌,为毛要千里迢迢过来你这破房子谈事情?
你会叫你老板来你办公室聊事情?
)张的武馆,跳舞的房子,喝茶的茶楼,医院楼道和病床(连尼玛每次来看他老婆时候旁边走来走去那个群演都是同一个人,扎着少妇头穿着红裙子)。
尼玛一个微电影的场景都比你多吧。
全都是一些旧房子旧街道都做得这么寒掺,你这剧组是得多穷,还是铁了心多捞点钱。
3、剧情狗血+乱七八糟,各种TVB剧的即视感。
前半段讲一个爱老婆的学校保安和小混混斗争的故事,后半段讲一个爱武术的武师被一个爱老婆的武师打败的故事。
开场把李小龙放出来,以后是一部一代大师如何教育另一个大师成长的故事,结果尼玛是一个爱老婆爱为街坊抱不平的武师的故事。
既然这样,你又何必糟蹋叶问这个名字呢。
开场泰森丢下狠话,学校很重要,必须两个星期拿下,然后尼玛和别人打个平手就不了了之了,你TM不是黑老大吗,你这么有爱搞毛啊。
叶问各种突然讲起大道理,什么身边的人最重要,什么国家大义,严重和剧情发展脱节。
4、人物空洞。
叶问没了国家大义,只剩下爱替街坊打抱不平和怕老婆,然后老婆得了癌症快挂了却感觉不到一丝的痛苦。
叶问老婆;花瓶。
叶问徒弟:TVB角色的即视感。
泰森:有爱的黑老大。
整部片只有张晋的角色稍微丰富一点。
5、演技烂。
全是武打明星和花瓶。
演技最好的就只有那个小反派了。
PS:严重鄙视各种不要脸的水军,拿了片方一点小甜头就忽悠网友去为这种烂片买单。
就是靠着甄子丹+泰森+叶问的噱头,全程粗制滥造毫无诚意的圈钱的东西。
PPPS:那些无脑喷的水军,建议你们换个职业,去做一些实实在在有价值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
好像在一个人默默的看完一部电影后,我才能静下来写一部电影的影评。
不是武功迷,也不懂电影的武术水平怎么怎么。
但是看着电影里面甄子丹、张晋的一招一式,给我非常干净利落的感觉,那种施展身手时候的平静自然才是让我为之动容的。
除却武功之外,这部电影还静静的讲述了一个爱情的故事。
熊黛林在这里面的表现让我很惊喜,那种无奈,那抹微笑都让我觉得异常舒服。
她和甄子丹的身高差在镜头表现背影的时候,他们缓步走着,格外的有关感觉。
武功和爱情,那么淡然又那么出彩,这才是一代宗师吧。
主题是身边人,民族主义、英雄侠义什么都想掺一点,剧本稀烂。毕竟已脱离了真实历史,成了叶问演义。
甄子丹演的叶问,咏春拳发挥得沉着稳重,张晋的咏春拳刚猛,力道!拳王泰森加盟本片,西洋拳击vs中国咏春很有亮点,加一星!
影片前半部群战非常密集,一波接一波,从救学校到救儿子,后半部份煽情,一个好男人,谦卑的咏春宗师,叶问3宗旨并不是打鬼佬拳王,并不是炫武技,而是当你走下擂台,你要变回一个好老公一个好爸爸一个好男人
中间我都看睡着了。。。
两个咏春高手的对决,打斗场面干净、有力而且明显经过了精心设计,在其视为生命的武术和夫人之间做出取舍,但是两个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彼此知道对方在互相鼓励,这种浓情蜜意已超越了生死,表现了影片中的中华武术与情感同在。
冲着舔屏监狱长而去的,满足~更惊喜的是看到很多港产片的熟悉老面孔~对于我这种泪点低的人来说,全片泪点有好几处,都是和家人有关的,“最重要的是你身边的人”。无论是船厂救子,还是电梯护妻,能立于妻儿家人之前的方可称为男人。
整体欠佳,不过细节有可取之处,比如叶问放弃比武去陪妻子跳舞。与泰森那一段打戏也是难得,第一次承认不敌西洋拳。总体来说还是老问题:以近代为背景的功夫片,通常都是以打赢外国人(爱国主义嘛)为终极目标,一旦放弃这个冲突(比如叶问3),编导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矛盾了。
文戏部分不妨直接略过,武戏部分也没什么出彩的。
中规中矩。张晋果然抢戏无敌。
6.9 (12781人评价)-160305
就这?矛盾过于平缓了
为了打而打,为了抓马而抓马。叶问拍到了3,可以休矣。
2星全部给甄子丹这位功夫大师
第三部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记得什么了。真的挺难看的,没有好故事,叶问是不可能像《黄飞鸿》一样了。……其实本片和《黄飞鸿》第一部结构没什么区别,闫振东的代替品就是张晋,只不过是低配版,很低配。……至于泰森,曾几何时,这也可以算彩蛋了?
这戏剧冲突还挺硬的,然后张晋都是大boss了,海报连个照片都没有
前面实在好无聊啊,和泰国人、泰森、张晋的几场打戏倒是还不错。不过感觉张晋的咏春有点硬啊!
袁和平还是很赞的~其他嘛就随便看啦~3D没必要啊。。。
MD,这什么剧情能烂成这样,0星!1星给两个女主角!
太假了。和泰森的对决太一般了。
情节上面略显拖沓,功夫场面一如以往水准可以弥补。但是总体而言关于叶问最有真实感的都是黄秋生的终极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