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续冬)原文地址——http://huxudong.blogcn.com/diary,11747617.shtml彭顺的《C+侦探》虽然已经下线,但在《色•戒》冲击波袭来之前,仍有不少人乐此不疲地玩着彭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抛掷出来的结局游戏。
先是有人说片子里的剧情破绽其实都不是破绽,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在档期末端个别影院的个别时段看到一个传说中的“真正结局”,就是说,在片尾演职员字幕之后会有一个颠覆前面剧情的10分钟大彩蛋,警察阿泽的BOSS面目得以揭露。
后来又冒出很多更神乎其神的彩蛋,有的说真正的结局里,BOSS还包括彭氏兄弟最擅长的灵异体,并有片尾字幕前小黑板定格画面上的一句话为证;有的给出种种蛛丝马迹,说大头明的老婆是幕后黑手,更有人坚信死者素心有个在剧情中隐形的胞妹参与了行动。
再后来就全乱了,剧中散布的大量可疑结点被创造力远远超过彭顺的广大网民以各种强悍的逻辑组合成了各种结局,每种都宣称自己具有解开谜底的唯一有效性,这些结局不但把麻将馆的祥叔列为凶犯,还把陈探爹妈三十年前的死给解决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无论是以彩蛋、续集预测还是隐藏剧情的名义,这种玩家众多、活力无穷的结局游戏都比影片本身更有趣。
它至少说明了两点:其一,俺们国家虽然侦探片产量贫瘠,但确实有基数极为庞大的侦破爱好者,当他们的观影胃口被刺激起来但却没被喂饱的时候,灼热难忍的观影器官喷射出来的自发性创造力还是相当惊人的;其二,它再次印证了人民群众对侦探片的最主要的期待——高智商的剧情,作为一部侦探片,在拍摄、剪辑、音效都能过关的情况下,剧情中的所有细节都会被观众放置到“隐藏/揭露”的二元框架中去考量,《C+侦探》倒是提供了足够多的存疑细节(譬如藏起来的信、牙签、钢笔、戒指、照片、个别人物颇有深意的表情等等),这些存疑符号很容易被老练的观众擒获,但在擒获之后他们却发现,导演(或编剧)缺席了,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智力纽带需要自己来拷问。
当然,这也不失为一种具有后现代参与性的乐趣,如果“C+”的含义既是“私家”的粤语谐音又是能力马马虎虎及格的“C+”的话,通过参与结尾游戏,每个观众都会发现自己超越了C+级别,获得了一种优于主人公陈探的智力愉悦感。
回到《C+侦探》的“常态版”。
这部片子确实拍得还让人能够看下去,场面调度、构图、剪切手法虽没有特别新奇之处,但足以营造出常规的诡异氛围,加上音效的配合,该渲染的都渲染出来了。
超龄青年郭富城同学的表现非常好,如果说在《父子》里面他的表演还有马景涛式的低段位夸张的话,那么在《C+侦探》里,恭喜郭同学,他真的会演戏了。
侦探片不同于悬疑片的是,私家侦探本人的性格、意志甚至身世都要充分融入到案情的谜团之中,郭同学饰演的陈探恰如其分地达到了这一要求。
不过,总的说来,即使转入了侦探片,彭顺的灵异片风格还是占据着视听语言的主导地位。
在灵异片镜语的注视之下,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具有非常态的面目,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能够把片子里的很多道具符号和表情符号当作悬疑点来进行“剧情再加工”的原因。
事实上,侦探片里的存疑符号和“鬼视点”下的非常态细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彭顺可能自己都没搞清楚。
原文地址——http://huxudong.blogcn.com/diary,11747617.shtml
“c+侦探”(2007),彭顺把两种类型片(灵异与探案)进行了一头沉的嫁接与粘合,谈不上巧妙,也不能说拙劣,总之很勇敢。
这电影,新鲜的“梁子”传统的“底”,可能会让福尔摩斯迷失望,也可能会让鬼片迷欣喜。
我的观感介于两者之间,悬疑累积很高又迅速融解,很空虚,也释释。
影片质量公婆各有理,但能笃定这是一部风味纯正的港片,小视角,粗颗粒,有关警、匪、奸、鬼,有关报应循环,至始至终肮脏和阴暗如影随形;节奏层层递进不抢拍也不磨叽;配乐很好的升华了泰式恐怖和中式恐怖。
港片行至今天日薄西山,但仍不可小觑其最后残存的灿烂。
郭富城演得很工整,一张师脸并未抢镜,心魔不散的偏执状态细致入微。
此刻就演技顺位来讲,郭大于刘大于黎,约等于张。
配角更有得聊,他们是一众香港电影的功勋与基石,是熟悉与陌生重影的电影符号。
成奎安廖启智斯人已逝,鬼片题材既应景也令人伤感,总有离去,不舍忘却。
总体上不难看,剧情基本立得住,兜转一圈又回到彭氏熟悉的赛道算是自我肯定,也有语焉不详的地方,但有续集保底,就不能算bug。
以鬼片大赚票房的彭氏兄弟,赶悬疑惊悚片之风潮,推出了一部私家侦探片。
片名C+侦探(私家侦探)的谐音。
首先,对于私家侦探这个名词,对推理小说发展不甚了解的观众,有必要作一番解释。
与柯南道尔 /阿加莎/艾勒里.奎因这样解谜推理小说作家笔下的用逻辑推演破案的早期智商型或者安乐椅型的侦探不同的是,私家侦探这个名词往往意味着冷血硬汉型(简称冷硬)推理小说中出现的以侦讯、查访、尾随必要时甚至进行一肉搏的那一类行动型为主的侦探,当然他们也是要对案件的疑点进行分析,但是发现真相的关键还在于踏破铁鞋的四处奔走掌握资料。
并且,通常整个案件的线索不会太复杂,只需要跟着侦探将相关人士一一走访到,并把每一个有疑问的证物掌控齐,拼图的每一块放对位置,整个事件的全貌和凶手的真容也就脱颖而出了。
所以不会有像《绅士刑警古田任三郎》中那样一开始就将所有的线索都放在观众面前,然后对来一番挑战观众注意力与智力的解谜游戏。
私家侦探的作品映像化后通常被叫做侦探片,而解谜类的则通常被称之为推理剧,这样的表述虽然未必准确,但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有观众说这个侦探不怎样聪明,他的水准也只是c+,其实是误解了,私家侦探是一份职业(他的工作更多时也许只是查找失物与失踪人口,以及调查外遇,又或者是商情谍报,谋杀案是千载难逢的,否则要警察干吗?
),私家侦探通常并不会让喜欢看推理剧的观众,但是与推理剧的脑筋挑战不同,私家侦探小说刻画的往往是侦探的个性以及社会写实的意义,当然到了私家侦探的电影中,后者往往很难体现出来,所以只剩下凸现侦探的个性与案件的悬疑也是不能苛责的。
上半年有一部叫做《伤城》,就在侦探性格的刻画与社会性上都作得不错。
其中金城武扮演的侦探主角很符合一些冷硬私家侦探类小说中的侦探类型——因为一段往事内心很受伤、酗酒、脸臭但是内心柔软(对这一类侦探小说有兴趣的影迷如果想找这类侦探的原形在中国大陆可以找到的比较典型系统的翻译作品是新近出版的劳伦斯.卜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 早期的达许.汉密特的大陆侦探社系列以及雷蒙.钱德勒的作品);而《伤城》在社会性上作得出色之处则来自另一位主演梁朝伟,梁朝伟在《伤城》中的难能之处在于他要表现的不是一个角色的个性,而是通过其前后鲜明对比的表演表达出“仇恨”是怎样将一个内心善良的人转变为一个凶狠残忍的复仇者的主题,虽然不是很深刻,但是总算将一个伤痕累累的侦探与一个同样伤痕累累又制造了更多伤害的警察形象都照顾到,影片的片名《伤城》的主题也就达到了效果。
至于那部电影的悬疑与解答用喜欢看推理剧的观众的眼光来看也同样是肤浅的很,但可以说编剧与导演的立意并不在此。
那部电影对我来说结论是 作为私家侦探片像摸像样;作为悬疑推理片则完全不及格,不过这两者本来就是泾渭分明的,只是大陆的影视在这两种类型上都鲜少或者说因宥于国情根本不可能出现,所以观众往往会混淆了两者的概念。
而这一部《C+侦探》从剧情到结构都应该算是在冷硬私家侦探的范畴内。
只是这部冷硬私家影片的不足在于,因为悬疑性实在太弱,并且选择的角度完全没有办法突出人性与社会的思索,所以所有的亮点迫于无奈就要完全落在郭富城的身上。
不过彭氏兄弟的惊悚鬼片导演身份,还是擅长制造些让人心跳的场面来吸引眼球。
但是这是双刃剑,既然是侦探片首先要排除观众头脑中可能出现的疑问——这是不是灵异片?
我究竟该放心思在案件的推敲上还是因该提防突然出现的恐怖场面?
可以说有几处出其不意的惊吓以及音效的高质确实分散了观众思索的注意力,对于影片的商业娱乐性来说也许成功,但对于一部侦探片来说多少显得有点失败。
在这里要赞一下郭富城的演技,他扮演的陈探胆小、贪吃、没有格斗力、又不贪杯,可以说除了直觉强(私家侦探与解谜类侦探的区别很多时候是重于直觉而不是逻辑判断)与性格坚韧以外几乎与传统作品中的那种私家侦探形象完全相背离。
彭顺用有一点夸张的手法反讽了冷硬型的私家侦探一下。
我想,彭顺还是很熟悉冷硬侦探小说的结构和脉络,所以在全片字幕终结之前让陈探知道了父母三十年前的死讯,寻亲多年却在最后找到尸体两具,于是身世凄凉的侦探戴上了礼帽,这个时候一个真正的冷硬私家侦探才诞生了,也许会有续集让陈探也作一个流连街头的醉鬼,那个时候他也可以脱去c+的标签。
这部电影,如果没有看到字幕完全播完,每个认真看的影迷都会有很多不解,因为其中有很多难以解释的坑没有被填掉,如果没有看到那个结局的可以去http://1home.hainan.net/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06542.shtml看看。
以拍恐怖片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鬼片发家的彭氏兄弟,此次兄弟二人单打独干,彭顺亲自出位捣鼓出了一部港产侦探片。
对于本片的定位,也可以认为是心理悬疑片,但个人更倾向于侦探片这一定位。
彭顺更是放言说,此次的故事绝对让观众无法预料,再也不只是简单的鬼魂复仇阴阳两界的套路。
初看剧名,初看郭富城的造型,第一的印象是又一小人物的伟大理想,又一个平民窟里出来的平民英雄形象。
甚至让人联想到名侦探柯南那样的人物和故事,小人物的大智慧成就了一番事业,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这是最大的误会,当字幕出现影片结束,我们才知道我们真的被彭顺给忽悠了。
此次郭大帅哥依然走“自毁形象”的道路,从《父子》里的不良老爸发展为邋遢的私家侦探。
以《父子》中的突破表演成功上位于实力派男演员的郭富城,可以说此次扮演的侦探一角也是对其演技的进一步考验。
但是,显然私家侦探陈探没有单亲父亲出戏,毕竟温情路线是不能与惊悚路线同日而语的。
郭在本片中的表演没有什么进步也没有什么特点,因为人物的特质设计的还不够,尽管彭顺为了丰满人物而给了他一段悲惨的童年往事,双亲失踪从小一个人在混乱的唐人街长大。
对于这段背景个人觉得稍显多余,其一对于成年的陈探来说情感的阴霾表现力度不够,只是从阿泽的一些话语中得知;其二,双亲最后被发现30年前就以被谋杀弃尸,这一情节的设置把复杂的故事弄的更加匪夷所思,对于双亲的死亡没有任何解释,只是觉得泰国的社会治安很有问题。
当然,当心中已经确认死去的就是自己失踪的父母时,郭此时的表演是让人感动的,没有汹涌的眼泪和直接的哀伤,只是抹了抹眼角,叫了两杯奶茶,现实和时间已经把这个中年男人的悲伤掩埋掉了。
这是全片唯一一处体现人物特质和情感的地方,可惜只有一分钟。
善于搞鬼吓人的彭氏兄弟,就算此次只有彭顺一人单枪匹马,依然能从本片中看到过多的似曾相识的吓人伎俩。
为营造恐怖气氛而泛滥使用的配乐,偷窥和畸形的镜头语言总是把人物框在一个闭塞的角落空间里,画面整体色调低沉阴郁,每个人看上去都怪的让人心里不舒服,这些典型性来自于每一部彭氏兄弟的恐怖片中。
从成名之作《见鬼》系列开始,彭氏兄弟就给香港电影市场刮来一阵阵阴风,直到最近的《鬼域》、《妄想》,彭氏兄弟的鬼片拍的越来越精致,特效的加入打造出了华丽的恐怖视觉盛宴。
可以说,本片集合了《见鬼》纯粹的吓人伎俩也结合了《鬼域》对电脑特效的使用。
用拍鬼片的思路去拍一部侦探片或者一部心理悬疑片,其结果就是让影片的风格显得不伦不类,让故事过于悬乎,最终留给了观众过多的疑点。
很多细节设下了,很多悬念布下了,却最终没有得到完美的解答。
恐怖的尸体和死亡现场,一闪而过的影子,表情深不可测的人物,虚掩着的门,一部典型的彭氏恐怖片的元素该有的都有了。
如果本片不是说自己是心理悬疑剧,我还以为这又是一部冤魂报仇的故事,只不过多了个私家侦探,一个奇怪的警察。
在影片公映前,彭顺信誓旦旦地声明,观众绝对无法预料故事的走向和结局。
确实,彭顺做到了,故事的人物众多线索众多悬念丛生,整体节奏的控制也把握得当,最终我们也都被彭顺忽悠了。
当影片结束,所有观众都一头雾水的时候,字幕显示还有更精彩的在后头,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整桩事件的真正元凶,也可以说是共犯之一的揭露(暂不透露具体剧情)。
观众们发现自己完全被骗了,也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
但是,真正的问题出现了,无数个问号又开始旋转在观众大脑中,依然还是有很多疑问得不到解答,只留观众去猜测。
首先,我们不知道杀死细荣等人的女人到底是谁,因为最后我们都知道慧心已经死了,而影片中,陈探跟踪双眼人阿雄到一处废弃之地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女人的喘息声,我们看到了墙上赫然是一个长发女人的影子,那个女人到底是谁?
是慧心的孪生姐妹?
另有其人?
还是慧心的冤魂(如果是这样那就扯大了)。
麻将室的祥叔每一次面对陈探时表情都很诡异,这又是怎么回事?
他是何许人也?
细荣知道陈探的电话号码是因为麻将室里打杂的男孩告知的?
男孩阴阳怪气的声音和表情,难道他是同性恋?
大头明的妻子没有交给陈探的那封信中到底有什么?
这样的疑点实在太多了,不知道是彭顺故意留给观众去思考呢,还是他自己悬乎过头,布下的细节悬念却没有解释,还是此片有续集?
对于这样故事完了,观众依然一头雾水的结果,到底是应该怪导演失职呢还是观众太笨?
根本不用拍续集的故事,却硬是到字幕时给观众又抛了个大包袱,看来续集十有八九是要拍的,毕竟本片上映票房一片红火。
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在港片市场尽是男人动作黑帮题材的情况下,此片的出炉可谓刮起了一阵新鲜之风,并且本片确实也在匪夷所思的情况下搞掂的还算精彩。
文/有志女青年
我也不晓得是搭错哪根神经,在黄金周将来临的最后一日,毫无征兆地奔到了电影院,扫描了一圈片表,在诸如日本沉没憨豆黄金期等等怂名之后……看到了《C+侦探》,脑袋里闪现出了两个名字:郭富城、彭氏兄弟——马上觉得该片比较不怂的样子。
于是,欣然掏出四十大洋——进场,坐定,观看。
很久很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原因自是和不拍拖有关,当然,也和家里那五六十张买来尚未拆封一览的D版DVD有关:我有那么多碟还没看呢,犯得着去电影院浪费钞票?
可自从上回去影院看《变形金刚》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很久没感受到看电影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要是我因为省钱或别的芝麻绿豆愚蠢理由,而在小破盒电视机里看真人版汽车人大战霸天虎,那将是多么逊毙的事情!
大概今天,影虫犯痒了,我不在乎看的是什么,我要享受看电影的感觉——真正坐在剧院看大屏幕电影。
我只能说,《C+侦探》完全没有让我失望。
它不能算情节很好的悬疑片,好的悬疑必然要符合“出乎意料”的原则,但是《C+侦探》的情节安排得很顺,一环扣一环,略谙悬疑片精髓或柯南看多了的观影者都可以猜测到剧情发展,它不胜在此处。
真正的胜处,也就是我没有失望的理由——影片的音效配得精彩绝伦,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弛有度。
开头曲即是一首很有趣的泰语歌,很容易就把观者带入东南亚的社会背景;到后来郭逐渐发现一个个线索的过程,都用了非常棒的音效,或惊悚、或刺激、或恐怖,慢奏快击,各个到位,好几次我都被吓得浑身发抖;之后忆当年那段的音乐有些俗,但也算配合故事,很贴切。
这些真的是只有在这样的影院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的不同啊!
值得一提的还有演员,郭富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俗人的代表,但他一直是个有潜力的演员,这点从《别惹我》开始我就已经发现。
此片虽不算他最好的发挥,但也颇具水准。
昔日四大天王中,张学友最会演戏,但只爱唱歌;黎明演得也不错,但容易类型化;刘德华最无才,只会摆甫士;郭富城最近好戏很多,角色多样性够足,不晓得能走到什么地步,偶还是看好他地。
忽然想起,当年〈见鬼〉就是彭氏兄弟监制的,口碑很好,但偶看下来虽觉得还可以,但并无大震动,想来或许是看D版少掉很多影院乐趣。
这些比较新时代一点的导演,跟他们的前辈相比,都更为重视视觉和音效的设计,或许这也是将观众拉回影院的一个方法吧。
总的来说,《C+侦探》是一部值得你去影院观看的电影,不是你在电脑前或电视机前随便看看就可以获得快感的东西。
而且,哇哈哈,今天看的是下午场,全场只得我和另一MM二人,近似包场,爽到爆!
真的,我发现我重新爱上电影院了!
1、一些画面的视觉效果还可以。
2、推理中规中矩没啥特点,也对付了。
3、情节有些奇特,比方写“我错了”的那个一天不吃饭的孩子对母亲在房中“闭官”没有感觉;以及跟踪银行副经理阿雄的时候看场的人对郭富城喊“走啊”,安排这个场面有必然联系么?
还有大货车撞人、郭富城跳桥那段,拜托,这不是《古惑仔》,那么大的动静警方不去查,而是依靠一个C+侦探提供线索?
如果仅靠以上内容评判这部电影的话,感觉略有失败。
又及:阿泽三番五次地组织过郭富城,并且在垃圾场救后者的时候故意开灯(发现慧心尸首),总感觉里面有文章,个人预测会有续集。
其实看过C+侦探有一阵子了,看的挺窝火的,因为看到结局才发现自己被耍了,或者说是自己高估了编剧的能力,本以为是环环相扣的侦探片,却没想到在前面的华丽铺垫下却看到了一个二流的结局,让人颇为失望。
在我心里的侦探片定义,一盒拼图,七零八落,分析案情,寻找线索,然后找到每块拼图落下的位置,拼凑出完整的样子,终于真相大白。
小的时候迷福尔摩斯,到后来的柯南,包括香港的电视剧刑事侦缉档案,鉴证实录,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名字叫做红》,所有的类似体裁均是以这样的套路在走,引着我们跟着侦探逐一分析,迫切的想知道结局,出人意料却应在常理的结局才是一个侦探片的引人之处。
C+侦探前半部分给我的感觉很好,节奏掌握的非常棒的音效,让你揪着心在看,人物一个接着一个的出场,死亡,然后道出联系,中间还有混淆你分析的杂七杂八飞出来,可是将到结局的时候却转了方向,不知是因为编剧是在仓促下完成的还是本来就非专业出身,总之是很好的把各个珠子穿到了一起,却忘了扎成最后的那个环。
结局平淡,味如嚼蜡,让人不知不觉的想叹口气,早知道是这样干嘛浪费时间浪费本来不高的小智商跟你玩这白痴游戏。
近几年的大部分港片已经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现,或许是我们要求太高,或许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接受了太多以至于对任何事情都难觅惊奇,对于一些新片大片我们总是止不住的批判,失望然后打出C+的分数,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错。
不过还是要赞一下郭富城和廖启智的演技,赞一下片子的音效,真的超棒的,建议彭氏兄弟还是走正道拍鬼片的好。
大家不要费劲找结局了真正的结局现在还没有出来。
刚去了香港Yahoo电影BBS,香港的和我们的版本的一样的。
而且搞笑的是,香港人怀疑是不是只有大陆版才有所谓最终的结局,而我们又以为是港版才有。
(不是每个片子都像大块头那样被内地改的那么离谱的)。
提供两个线索--有兴趣的继续推理有关大明的老婆藏起的信-- 信封面是TOT字样,google了一下,应该是泰国最大国营电信TOT,电信公司寄来的信是什么信呢?
多半是电话帐单吧。
不知道会不会有电话记录这种不利证据,正好证明了阿泽的参与。
其他偶猜不出了。
有关阿探在心姐家的帐单--至于阿探在心姐家(分尸现场,提起来就毛毛的)发现的是银行帐单,是空白信封装的(因此和上面的不一样)--人死了,钱才被提走了,帐单怎么会收在桌上呢,谁放的?
(同样继续毛骨悚然中)不过应该不是鬼,因为门口的牙签断了。
希望不是鬼片,不然我恨导演 当然,我肯定现在的不是最终结局。
导演有骗钱嫌疑--因此。
期待DVD或者续集。
当然有续集是一种感觉。
广东话中,“C+”的发音和“私家”相同 ,C+是一般般的成绩 表示阿探的侦探水平太业余了---汗,的确如此。
但是片尾他戴上侦探帽的一刻,觉得有种正在成长的感觉。
相信是导演想拍续集的伏笔,在续集中他会查明父母的死因。
“杀慧心的人已经找到了!
因为她,也找到了他们俩”--杀慧心的凶手找到了,找到杀父母的人又是一个故事。
我看好多人说没有看到真正的结局,那我就先再描述一下正版结局:破案后,阿探和风泽在早餐店吃东西,风泽告诉他那两具骸骨是阿探父母的,并把他阿探父亲手表交给他(大陆版到这里就结局了)。
其实更想要风泽的金戒指然后风泽说了一堆巴拉巴拉的话,意思就是说这种谋杀案有时候很邪门,最后问阿探“你为什么会到那个女人死的垃圾堆里啊?
”这时阿探就开始回想他过去的细节,他是一直跟着那个穿碎花裙子的女人才走到那里的。
于是开始翻看照片。
发现他在过程中照的每一张照片都有白色的一团雾。
tips:我从这里开始起鸡皮疙瘩,之前阿探追那个男人(邝志雄?
)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有想到是心姐,但没想到她是鬼魂。
白色扭曲的碎花裙子于是他回家开始拼凑白雾,最后拼出来了碎花裙子,他也被吓了一跳。
然后电影才开始复盘心姐死亡的过程并填各种坑(这段大陆也加进去了),主要是交代了他们的小团伙在杀害心姐之后是怎么个事:肥龙是因为当时负责分shi,吐了,所以他在照相的时候会吐,而他跳楼是因为他在阿探的后面看到了心姐,所以会呕吐然后跳楼。
关细荣是素芳杀的,所以我觉得素芳应该是紫砂。
邝志雄是主谋
肥龙又双叒叕吐了
垃圾堆(里面有尸体呜呜呜😭)这是正版结局,看的我一身鸡皮疙瘩,算是悬疑鬼片(?
)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大陆电影一直拍不出令我眼前一亮的电影的原因吧,总是魔改,把电影本身的寓意切掉,直接换一个主题升华。
不止C+,还有好多国外或香港电影进大陆都会被删减,就连无间道的结局也改过了喂!
原版是刘德华在梁朝伟墓碑前敬礼之后决定做个好人;到了大陆就变成了刘德华一出电梯就被捕了。
想表达什么啊😭,坏人只能做坏人?
坏人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那还不如让好人复活算了,把电影改的没有意义了,忙活半天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言归正传,还有一点,虽然电影没说,那个完整版的也没有,但是我觉得有可能,就是阿探的警察朋友风泽的问题。
第一次我觉得疑惑就是阿探去找邝志雄时邝志雄接了个电话,名字叫的是阿泽,这里看的人肯定会直接想到风泽,可能是别人,但是整个电影里就出现了一个叫阿泽的人,正常都会想到他。
但是阿探竟然没有意义追究,我也就继续看下去;第二次是阿探被卡车追杀那段,跳到水里之后那个人用枪打他,泰国也不是枪支自由吧,还是唐人街,那什么人会有枪?
只有警察,这里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风泽(还有一个原因是廖启智老师老是演坏人呜呜呜总感觉他有点坏);
卡车开的太慢了还是郭富城跑的太快了第三次是阿探在心姐家里,他看到门上的牙签被折断了(这里我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谁进去了,有可能是心姐的鬼魂?
鬼魂是不能穿墙吗👻)说明有人进过家里,他开门进去后,听见门铃响了,看到是风泽。
风泽为什么来?
以警察身份来调查吗?
第四次就是最后,他们找到邝志雄,风泽说抓他之后,邝志雄的眼睛意味深长的看着人群,这里并没有给明确的镜头或一个全景告诉观众邝志雄到底在看谁,只是在邝志雄的特写之后给了阿探一个特写,给人一种在看阿探的感觉(也可能就是在看阿探),但是我觉得既然是在看阿探,他没必要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他,因为后面他劫持阿探之后说的话并没有什么深意:“早知道我就用冰箱直接把你砸死了”,并没有提到卡车的事,有没有一种可能卡车的事根本就不是他做的。
所以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在看风泽。
并且在最后风泽直接爆头了邝志雄,既然已经抓到凶手,为什么要打死呢?
可能单纯就是因为怕阿探会受伤,但是阿探也说了“你叫我不要动,你一枪打死他,打到我怎么办啊?
”没错,要是真的为阿探着想,不会那么快的就开枪打死他,所以我觉得风泽可能是再隐瞒什么,打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段挺精彩这时候我又想起电影一开始,也是在那家早餐店,阿探还风泽钱了之后说了一句“阿探,你有时间多还我一点钱给我过年啊。
”这说明其实风泽也是缺钱的,有没有一种可能风泽也是他们小团体里的一员。
我认为这个猜想是很合理的,这样邝志雄接电话叫“阿泽”,还有我上面每一个疑惑的点就都可以解释通了。
还有一个,就是阿探被冰箱砸完之后回家收到的警告信“今天的不是巧合,尽快收手”。
我看到信第一个想到的是心姐,有可能是心姐为了保护他而告诉他,但是又觉得不太对,因为心姐肯定是想让阿探继续查下去的,这样才能让案子了结,看完结局心姐更是不可能了(如果可能那阿飘心姐的动手能力也太强了👻)。
那么就还剩一个人,风泽。
随便截的,对不起廖启智老师风泽顾及他俩一起长大的情分,不想把他牵连进这件事情,于是警告他收手。
但是阿探反而更加疯狂的查,所以他没办法只能自己出马去撞阿探。
至于真正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只是我自己的猜测。
电影的剧情以及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彭顺执导,郭富城和廖启智老师主演的悬疑惊悚,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值得推荐的一部悬疑片。
网上流传还有D9版本,但是搜索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而且所谓的D9版本也只是某个人在某个网站上发的一个帖子描述的情节而已,其他人并没有看到此版本,严重怀疑此版本的存在。
现抛开所谓的D9版本,只讨论现有的D5版本故事情节。
国产悬疑片精品不多,C+侦探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前提是你能看得懂的话。
首先要知道一件事,导演给这部片子的定性是悬疑片,不是恐怖片(鬼片)。
整部片子围绕一群谋财害命的人相继死去所展开的,很多人看了影片以后感觉没有看懂,那我们把故事情节理顺,想办法找到真正的凶手,结局非常令人吃惊,因为凶手是隐藏最深的一个人。
想找到真正的凶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钱最终能到谁的手里,谁是这起连环凶杀案的最终受益者。
谁是在幕后操纵这一切的人,这个人就是真正的凶手。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照片里面的五个人和照相的神秘第六人分别是怎么死的,从中找到疑点。
第一个人,肥龙(黄有才)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肥龙拿着一张女人照片来找陈探,说这个女人跟踪他,想杀他。
然后把照片给了陈探并留下一笔钱,让陈探调查这个女人的情况。
陈探接了这个案子并在肥龙临走的时候给肥龙照像。
注意一个关键细节,当肥龙看到照相机的时候突然羊角风发作,口吐白沫(因为肥龙联想到被他肢解的女人(也就是肥龙怀疑要杀他的那个“女鬼”)当天晚上就是给他们照相的时候被杀的)。
当陈探查找相关线索的时候,找到了黄有才,发现黄有才原来就是肥龙。
这个时候肥龙已经由于过度惊吓而神志不清了。
他已经忘记了让陈探帮忙查跟踪他的那个“女鬼”的事情,或者说他用酒精麻痹自己忘记这个“女鬼”,所以当陈探把女人照片给他看的时候,他又联想到那天晚上肢解这个女人和“女鬼”跟踪他的情景,所以慌不择路的逃跑。
注意一个细节,肥龙本来是想往楼下跑的,但是跑到楼梯的时候突然楼梯口上来一个女人,肥龙吓的赶快调头往楼上跑。
当陈探追到楼顶的时候肥龙被逼站到了房顶边缘,眼看着陈探越走越近,此时肥龙羊角风再次发作,失控坠楼身亡。
表面上看肥龙是自杀,其实是被逼失控坠楼,陈探间接害死了肥龙。
肥龙生性胆小,他到底怕什么?
很简单,他害怕照片里的那个女人,也就是肥龙一直怀疑要杀他的那个“女鬼”。
肥龙手中的女人照片是从哪里来的?
应该是邝志雄给的,原因后面具体分析。
第二个人,大头明 大头明表面上看是上吊自杀的,但是陈探不相信他自杀,因为他没有自杀的理由。
用陈探的话说,杀害大头明的那个人是杀手中的高手,杀了人以后把现场做的就好像是自杀一样。
大头明为什么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陈探做了两点分析:第一,不可能因为钱的事情自杀,因为炒股票亏空的钱已经还清了,还给了他自己老婆一笔钱,不像是缺钱自杀。
第二,不可能因为感情的事情自杀,因为从麻将馆街坊以及燕姐的口中知道,大头明是一个滥情的人,这么一个花心大罗卜怎么可能为情所困而自杀呢?
还有泽少拿到大头明手机的时候说了一句,把手机给大头明老婆的时候要不要把里面他和其他女人的亲密照片删除。
如果大头明真的是自杀,这些照片肯定要考虑事先删除吧。
陈探刚开始拿着女人的照片到处去问的时候,来到了祥叔的麻将馆,祥叔“抢”过照片一看马上就说这个女人叫心姐,这张照片也是在他的麻将馆里面拍摄的。
谁能给她拍照片?
那肯定是熟人才可以,如果一个陌生人在打麻将的时候给她拍照,那肯定是不行的。
到底是谁拍了这张照片呢?
这张照片肯定是邝志雄拍的,他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还特意把大头明给照了进去,这是在布一个局,为以后杀人做铺垫。
因为他要杀了大头明!
原因后面具体分析。
第三个人,细荣 细荣表面上看是被“女鬼”杀害的,其实不然,极有可能是被邝志雄杀害的。
首先细荣在被杀之前打了一个电话给陈探,说有人要杀他,然后电话里面传来几声女人的声音,最后细荣就被杀害了。
注意一个细节,细荣被杀之前为什么不打电话给警局报警,而是选择打电话给陈探?
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警长泽少在幕后主使,所以不敢打电话给警局,害怕被泽少发现。
先不说警局这么大,警察这么多,谁能保证接电话的就一定是泽少?
谁又能保证接了报警电话这个事情一定能指派给泽少负责?
况且细荣又是怎么能知道或确定这些事情是泽少主使的呢?
那为什么这个电话打给了陈探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需要有个人去按门铃,引爆细荣家的瓦斯,造成一种意外的假象,销毁证据(具体是什么证据,后面分析)。
如果打电话给警局,那肯定是警察来现场,万一瓦斯爆炸再炸死个警察事情就搞大了,警察肯定会一查到底,这样不是自己引火烧身吗。
其实陈探接到那个神秘电话的时候细荣已经被杀了。
有人可能会问被杀了怎么可能还会打电话给陈探?
陈探根本不认识细荣,听不出他的声音的。
凶手完全可以杀了细荣以后冒充他打电话给陈探。
凶手在临走之前开好煤气等着陈探过来,门铃一响,整个房子都爆炸了,所有物品包括证据都被焚毁,真是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第四个人,素芳 肥龙的邻居有天晚上听到他和一个女人在吵架。
六个人里面四个男人,两个女人。
既然心姐死了,剩下的能和肥龙吵架的肯定就是素芳了。
当其他几个人相继死去的时候,素芳肯定也是慌了。
赶快跑去找人商量对策,她肯定不敢去找邝志雄,他太狠了。
当找肥龙商量时,肥龙已经被“女鬼”折磨的神志不清,两人相互推卸责任,最后大吵起来。
也许是由于内疚,也许是由于惊吓,最后素芳在和肥龙吵架回来的当晚,叫孩子帮她抄写“我错了”三个字以后就烧炭自杀了。
素芳是真的自杀的!
第五个人,神秘的照相女人心姐 影片说心姐是北京人,很奇怪为什么找一个泰国人演,而且一口流利的泰国语。
心姐是个富婆,估计来泰国唐人街居住也有段时间了,不但有自己固定的住所,邻居也都认识她。
杀害心姐的主谋是邝志雄,从心姐被害以后其他人的表情来看好像都是被逼的。
其他人并没有直接参与杀害心姐,也没有阻拦,因为他们需要钱还债。
心姐被杀后他们被动的去做善后工作。
细荣在擦拭血迹的时候偷偷的把他们五个人的合影藏了起来,这个关键证据没有被销毁,而是被细荣藏在了他的相册里,估计也是为了留一手,防止以后案发,还能派上用场。
邝志雄后面肯定是回忆到了这张照片留下来比较危险,去威胁细荣交出来,但是细荣不肯,邝志雄没有办法只能杀了细荣,然后再编造一个“女鬼”杀人的假象。
第六个人,邝志雄 邝志雄是直接杀害心姐、大头明、细荣的凶手。
他肯定是和大头明的老婆有关系,为了能名正言顺的和大头明的老婆在一起,他需要杀了大头明。
他怂恿包括大头明在内的其他四个人借高利贷买股票,当股票亏损时又找人逼债。
然后逼迫大头明和其他人一起合伙杀害大头明的情人(富婆心姐)。
再造一个大头明内疚自杀的假现场,然后把之前准备好的照片给肥龙(事先肯定利用肥龙胆小的弱点利用“女鬼”去吓唬他很多次),让肥龙找一个蹩脚私家侦探去调查,然后“无意”之中发现大头明自杀了。
这样就把视线引向了大头明和心姐的男女问题上,而不是被谋杀。
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邝志雄没有想到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给害了,有几个关键证据被人为的间接交给了陈探,具体证据后面详细分析。
邝志雄应该是有黑道背景的,陈探当时跟踪邝志雄来到一个有打手看门的巷子,邝志雄进了旁边的一个小门,但是打手看到陈探后根本不允许他靠近。
这个小门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他一些可疑人物 第一个可疑人物,祥叔 很多人说祥叔是幕后最大的主谋,其实不然,祥叔只是一个看麻将馆的普通老头,如果他这么大能量,还需要看麻将馆?
祥叔很有可能是被邝志雄收买的一个人。
当陈探第一次去打听消息的时候,祥叔看了他拿的照片马上就知道该干活了。
于是祥叔给了陈探地址,不过祥叔给了两个地址。
祥叔应该是被两个人收买的。
如果祥叔仅仅是被邝志雄收买的话,他没有必要把心姐真正的住宅地址告诉陈探。
邝志雄只需要陈探“无意”之中发现大头明自杀的现场然后报警就可以了。
那么心姐的地址肯定是祥叔的另一个老板要求给的,为的就是后面交给陈探关键证据所用,具体后面分析。
当陈探来到心姐家后,祥叔的小跟班过来交给了陈探另外一个地址。
注意一个细节,这个新地址是大头明和女人幽会的地点,肯定比较私密,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让一个看麻将馆的老头知道呢?
肯定是有人特意告诉祥叔的,并且要求祥叔把具体地址告诉来找心姐的这个人。
还有一个细节,当陈探第二次去找祥叔了解情况,在回家的路上差点被冰箱砸死,后来知道是邝志雄所为。
如果不是祥叔通风报信,邝志雄是怎么知道陈探这么准确的行走路线的。
第二个可疑人物,窃贼 那个窃贼早不去晚不去,偏偏赶在陈探马上就要去大头明私密房间的时候赶去偷东西。
这个时间是不是太巧合了?
从后面的情况看,这个窃贼肯定是有人要求他进这个房间偷东西,他刚进去就发现一个上吊的死人,魂都吓丢了,赶快跑路。
为什么派这个窃贼去偷东西呢?
是谁派他去的呢?
前面说了,邝志雄有黑道背景。
这个窃贼很有可能是邝志雄派去的,他派这个窃贼去并不是真的要他偷什么东西,只是为了去帮陈探开门。
假如没有人开门的话,陈探在门口敲几次门没人答应肯定也就走了,不可能发现“自杀”的大头明。
第三个可疑人物,泽少 很多人说泽少是最大的幕后主使,其实亦不然,分析如下: 影片开始的时候说了,泽少是陈探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
当陈探还他钱的时候,他说近期手头紧,如果可以的话,让陈探把剩下的钱也还了。
如果泽少是最大的幕后,他这个时候肯定不缺钱,怎么可能会向陈探要钱呢?
肯定是真的缺钱。
注意一个细节,影片开始的时候陈探和泽少打趣说他有工资,还收黑钱,怎么可能缺钱。
其实就是侧面告诉我们,他们警察收黑钱是公开的秘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很正常。
那在这个案件里面泽少收黑钱了吗?
肯定收了。
当陈探去大头明老婆家冒充警察录口供的时候,大头明老婆说已经有警察来录过口供了,这个警察很可能就是泽少,也就是这个时候,泽少被大头明的老婆收买了。
如果泽少真的是幕后黑手,他根本没有必要把大头明手机里面那些亲密照片给陈探,让陈探继续查这个案子。
泽少是什么时候让陈探停止调查的?
就是在他到大头明老婆家录完口供以后,他知道这里面原来这么危险,但是收了钱又不能直接告诉陈探,只能旁敲侧击的告诉陈探别再查了。
如果泽少真是幕后黑手,他完全可以掌控全局,根本不用担心陈探被杀害。
他如果是老大,难道还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手下?
注意另外一个细节,泽少和陈探的关系非同一般的好,不是兄弟亲如兄弟。
当陈探被炸以后泽少第一时间赶来看陈探,一直到陈探苏醒以后才离开。
其实这个时候泽少的幕后老板已经给了他任务,让他去细荣家找到那张五人合影的关键证据,但是泽少担心陈探的伤势而去迟了,让陈探捷足先登拿到了这个最关键证据。
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在泽少的心目中陈探的性命比钱重要。
细荣的案子是泽少负责的,案发后泽少只是封锁了现场并没有让下属收集证据,为的就是晚上偷偷的跑回去自己慢慢搜,这是他的幕后老板给他的任务。
这也就是为什么陈探问泽少这么晚了到细荣家来干什么,泽少突然发火的原因,因为他根本不能说。
很多人说心姐是泽少指挥杀害的,这也是无稽之谈。
泽少是什么时候关注心姐的?
是陈探报案找人以后才知道有心姐这个人的。
可能是好奇,当陈探偷偷潜入心姐家中寻找证据的时候泽少正好也来了,按了门铃但是没人应就离开了。
注意这个细节,泽少到心姐家的时候是按门铃的。
如果真是泽少主使杀害了心姐的话他会跑到案发现场来按门铃吗?
有谁会给死人按门铃?
肥龙会吗?
邝志雄会吗?
绝对不可能。
就是因为泽少不知道心姐已经死了才会按门铃的。
有人可能会说泽少和邝志雄有关系,陈探第二次去银行的时候,邝志雄接了一个电话说是阿泽打来的,当时陈探露出非常惊讶的表情。
注意这是陈探第二次来银行,第一次来银行的时候是银行的经理接待的,而他和经理要素芳地址的时候,有个人从办公桌玻璃后面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个人就是邝志雄。
所以当陈探第二次来,邝志雄接待陈探的时候,他搞一个自导自演的剧情也不是不可能。
从后面泽少拘捕邝志雄的情节来看,他和邝志雄并不认识,这也证明了邝志雄陷害泽少的事实。
开车追赶陈探的那个司机是谁?
很有可能就是泽少而不是邝志雄。
货车在要撞陈探之前突然打开前大灯,这不是直接告诉陈探要躲开吗?
陈探在前面跑,货车在后面追,追了那么久都没有撞到陈探,难道陈探比汽车跑的还快?
陈探跳到河里以后,司机向水里开了三枪,但都是打在陈探的身边,并不是真的想杀他,只是想吓唬吓唬他,让他停止调查案件。
如果邝志雄有手枪的话,警察来抓他,他反抗的时候就不会只拿支钢笔而不是手枪了。
当陈探发现邝志雄藏了一支钢笔走出来想挟持泽少的时候,陈探不顾个人安危挡在了泽少前面,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和泽少之间的感情之深。
所以很多人说泽少开枪的目的是为了杀陈探,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至于泽少为什么开枪,后面分析。
真正的幕后主使,大头明的老婆 隐藏的故事情节应该是这样的:邝志雄和大头明的老婆有了关系,为了能长期和她在一起必须要杀了大头明。
而大头明的老婆和大头明的关系也不怎么好,这从大头明死了以后她的冷漠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邝志雄布了一个局,杀了富婆心姐,骗出一大笔钱留他们两人日后使用,同时做一个大头明自杀的假现场。
大头明死了以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和他老婆在一起生活了。
邝志雄模仿心姐的笔迹分两次从心姐的账户里面提取了三百万,每次一百五十万。
这个过程是和素芳一起做的,因为银行里面有规定,提取大额现金如果本人不到场的话,必须要有两位银行职员同时在场才能兑现,邝志雄和素芳正好两个人。
第一次提取一百五十万是为了还债,同时每人还能分一些,但肯定不多。
第二次提取的一百五十万肯定就是被邝志雄独吞了。
他拿到这笔巨款以后不敢放在身边,只能放在大头明老婆这里寄存。
大头明老婆看到这么一笔巨款肯定也动了心思要独吞。
于是她先收买了祥叔,让他把心姐的地址告诉陈探。
当陈探到大头明老婆家录口供的时候,他问大头明老婆大头明有没有给她留什么东西,她说给她留了一笔钱。
这个应该是在撒谎,大头明和她的关系并不好,况且炒股失败要还债,怎么还会留钱给她呢?
她这样说就是为了以后能正大光明的花邝志雄给她的那笔巨款。
接着陈探要大头明的老婆把近期大头明的往来信件给他看,大头明的老婆明显藏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邮寄给心姐的银行对账单。
谁能拿到这封对账单?
肯定只有大头明,因为这个时候心姐已经死了,也只有大头明才会有心姐家的钥匙或者心姐家邮箱的钥匙。
当银行把对账单邮寄给心姐后,大头明取回了这封对账单,防止事情败露。
这封信在大头明死后肯定落在了他老婆手里。
当陈探第二次去心姐家的时候,他发现心姐家门上他做记号的那个牙签断了,换句话说就是有人进入了心姐家。
所以他撬开了门锁进去寻找证据,终于在心姐的办公桌文件栏里面找到了这份对账单。
注意这个细节,这份原本放在大头明老婆家里的对账单竟然到了心姐家的文件栏里面。
这封信肯定是大头明老婆故意放进去给陈探的,让陈探把调查矛头直接指向邝志雄。
如果是邮递员的话他最多只能把信放在信箱里面,不可能把信放在心姐的文件栏里面。
况且这个时候心姐、大头明已经死了,能进入心姐家,又有动机把这么关键的证据放进去的只有一个人,这就是大头明的老婆,这样她就可以害死邝志雄而独吞巨款。
另心姐被肥龙肢解以后丢到了垃圾坑里面,是谁带着陈探去找到了这个垃圾坑,从而间接找到了心姐的尸体?
表面上是一个“女鬼”,其实很可能就是大头明的老婆,她的身材和心姐应该差不了多少,在晚上又看不清楚,况且陈探没见过心姐,把她误以为心姐的鬼魂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没有人带陈探去的话,没有人会发现这个垃圾坑,更不会发现心姐的尸体,要知道陈探父母的尸体在这里三十几年都没有被人发现。
不管怎么说,陈探都掉到那个垃圾坑了。
最为诡异的是,在陈探的边上竟然出现了心姐的头颅。
要知道,肥龙当初肢解了心姐以后是拿塑料袋包裹的严严实实扔掉的,怎么还会单独留个头颅放在垃圾堆中间呢?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有人刻意安排的。
以上大头明老婆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让邝志雄出现在警方的视线里,这样就可以直接害死邝志雄。
然后收买泽少,选择恰当时机杀了邝志雄。
关于最后一段在银行里面泽少为什么开枪杀邝志雄,有人说泽少开枪是为了杀陈探。
其实他们误解了。
在银行的那段,其实是陈探和泽少演了一出双簧,然后名正言顺的杀了邝志雄,让这个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原因如下:当陈探为了保护泽少而被邝志雄劫持的时候,邝志雄发现了陈探藏在身后的手枪。
如果说邝志雄拿着钢笔抵着陈探脖子,陈探吓的不敢乱动的话,那后来邝志雄丢了钢笔改换成手枪指着陈探的时候,陈探还怕什么?
要知道这把手枪是假枪啊!
别人不知道可以,难道陈探自己都不知道这是把假枪吗?
如果他不想害死邝志雄的话,完全可以直接告诉泽少,邝志雄手中的是把假枪,然后让泽少抓捕邝志雄。
就是因为陈探知道这是一把假枪,才敢这么大胆的头一偏去躲开。
他这么大动作,一个正常的警察都会当机立断开枪的,这样泽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了邝志雄而不用担任何责任,因为当时还有其他警察在场可以证明泽少并不是乱开枪,而是情况紧急,为了避免人质受到伤害才开枪的。
估计陈探回忆起泽少到细荣家找东西,到心姐家按门铃,还有最重要一点他冒充警察去大头明老婆家里录口供,泽少敲门,大头明老婆开门时候和泽少两人相视诡异的一笑让他联想到了泽少已经被大头明的老婆收买了。
为了帮助泽少完成任务,他就上演了这出苦肉计。
至于影片最后陈探说的心姐鬼魂杀人,也只是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心理暗示而已,毕竟杀害心姐的那些坏人都该死。
大头明的老婆最终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她才是隐藏最深的幕后真正主使。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不费一枪一弹,将所有目标人物一一放倒。
真正是杀手中的高手,做的滴水不漏。
2007.12.17
可惜了没拍出来的可能性,导致这片子平平无奇的感觉……
2008.3.6 这真是个煤炭(霉探)《戏王之王》DVD
对于习惯古龙式的人,这样的悬念实在不够强,不过貌似还有留白。
廖启智仲有疑点吖 ~ ~~
以为廖启智是个坏人呢。。城城这次演的不错哦。。
彭氏最喜欢电影之一,郭富城演的很到位,剧情很不错,很值得看
最后竟然是鬼剧,有点意外啊
3星半,总体是比较精彩的,气氛把握的很好。 2008. 4
故事编的的不错,过程是惊悚加悬疑。。。但是推进的比较乏味,感觉就是找人,找人再找人。。。慌张了,看了几篇影评,电影剧本实在不简单,能让影迷这样猜想揣测的中国侦探电影不多,但总感觉有些是导演故意为之,但有些是漏洞。。。
找一个死一个的风范不多见啊。那恐怖片一样的环境和背景音乐真让人蛋疼。
真的,虽然近年来香港烂片满坑满谷,但是这部电影可算其中数一数二的最烂了,从头到尾都在故弄玄虚,极其无聊
简介:一天,肥龙委托私家侦探阿探调查一个女人,声称自己正在被她追杀。这个女子叫莫慧心,而且跟莫慧心有关的人相继死亡。更不可思议的是,阿探总是第一个发现者。为此阿探的好友警察风泽奉劝阿探放弃追查。而随着调查的进展,惊人的真相开始渐渐浮出水面。.评价:很多解释不通的逻辑,其实是因为内地上映时删减掉了两分多钟。正是这两分多钟剧情,从根本上改变了故事的主题和逻辑。本片本质上是灵异引导型探案,不需要动脑子。.【跟着鬼走就可以破案】.氛围营造:★★★★☆演员演技:★★★★剧本创意:★★★反转程度:★★逻辑漏洞:★★★.总体评分:★★★
重看了蓝光,这片算是那个年代的网红片吧,名声很大,故事以如今的眼光来看不值一提,亮点是彭顺的画面,以及灵异色彩的引入,照着鬼片的方式拍悬疑片,当年确实噱头足。记得第一次在大学宿舍看,同宿舍有个胆子很小的男生,演到郭富城做梦那段,那位吓得抓住了我的手。。。
腐败破烂的场景,锈迹斑驳的画面色调,异域风情,惊悚片般的氛围营造,这些都是本片出众之处,然而作为侦探推理片,本片的悬念设置较为薄弱,推理情节屈指可数,最后理清思路之后,以上的缺点更加凸显/本片有许多关键的节点交代模糊:特别是风少的劝阻和指引阿探找到埋尸场的神秘女子,阿探的父母之死,这些都没有明确交代,如果导演是想未下一部埋下伏笔,这样也未免太过贪心了。
TMD 我看的是剪辑版 根本就看不懂
莫名其妙的电影,还好有郭富城撑场面。
2008.10.19 将侦探片与鬼片结合得刚刚好,熊猫歌很搞笑,电影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是没有讲清楚的,编出“后续”的网友很厉害。
有些电影只看表面。觉得平平。仔细想想。把一些埋藏起来的细节找出来。像拼图一样。合并到一起。这样才有意思。
导演剪辑版才是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