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志汉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简介:一具冰冷的遗体,在医学院的解剖课中,默默的和一群医学院学生,走过一学期艰巨的学习,陪伴他们穿越成为医生的成年礼。在台湾捐赠遗体做为解剖课教材使用的亡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在极度重视亡者身体安葬的亚洲,贡献自己的身体需要面对亲人的不舍,获得深厚的了解与支持。这样贡献的心意,将带给家人以及医学院师生什么样的改变?即使..详细 >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好棒啊呜呜呜!题材新颖,叙事手法独特,中心也很完整(围绕一个家庭展开,集中探讨生死)~今天还见到了超级温柔的导演呜呜呜呜,心碎了,好喜欢啊。
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大体老师”
整体还可以。喜欢那段解剖进行时和她老公游泳的镜头剪在一起的镜头,两「赤身裸体」的人在那一刻相遇了
“他的死不会分离我俩,我的死不会使我俩再度结合。”
很有现实关切,但是情绪和镜头有点圆滑的过分了,显得略有些像公益广告。
2050.05.17.
生命教育
大陆还没有触及类似题材,想必不会如此遵从家人以及如此仪式感,看的过程中会一再反问自己,你愿意否。
一是只有台湾敢也能够拍出这样的题材,二是信仰,整个仪式对生命的尊重,天主教所教导的也是爱!
死亡的课题
还是有点泛泛,对于生命的矛盾情感倒是有一定的展现。死亡-水,尸体-母体,这段平行蒙太奇用得蛮妙的。
大体老师的「资质认证」,在于需要为了防腐停留未知的时间。这样看,葬礼仿佛不是终点,更像是活着的人以逃避死亡的方式。哪怕归根结底盘算到最后也还是一抔树底的土,可生者连逃避的机会也要无限等待。最震撼我的镜头,解剖教室的正中有一幅耶稣的图像,导演特意在解剖进行时给了个圣洁的眼神特写。天主教和解剖学共存,耶稣注视着肉体的分解,灵魂在人情间永存。
英文名The Silent Teacher. 影片通过这个名词切入,提供了丰富的矛盾文本,无私与自私,传统与医学,个体与大众,灵魂与肉体,生命与延续。可惜的是触点够广但还不够深入,素材整理比较凌乱。那份仪式感与敬畏心也只有台湾才能拍出来了。
题材比较特别,想要面面俱到,却都浅尝辄止,解剖老师那段访谈很赞,音乐多余
比商业片都更津津有味的纪录片!对生命的重新思考,死前把想说的都说了,想做的都做了,把一切都交代了,做到这点,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
完全無法平靜
学校安排这一连串的,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活动,要我们去意识到这个事实:就是大体老师他是一位老师,他不只是一个身体,他还是一个活着的人,虽然时空上跟你没有直接的交集,但是,他是一个人。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这样一个纪录片温柔地兼具科学伦理和人文关怀 关注了大体老师及其家属的种种 之前也通过一些朋友有了解到遗体医学捐赠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都很厉害了 因为在中国人眼里 到死也是想完完整整体体面面吧 但转眼一想死了还能在乎多少 可能都是留给身边爱你的人难过吧(7.8)
题材是难得的且必要的,但时长是不必要的。很多重要的地方都点到为止了,但非常欣赏片子里构成平衡和张力的部分:解剖老师的回答、女儿的愤怒以及女学生最后的凝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好棒啊呜呜呜!题材新颖,叙事手法独特,中心也很完整(围绕一个家庭展开,集中探讨生死)~今天还见到了超级温柔的导演呜呜呜呜,心碎了,好喜欢啊。
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大体老师”
整体还可以。喜欢那段解剖进行时和她老公游泳的镜头剪在一起的镜头,两「赤身裸体」的人在那一刻相遇了
“他的死不会分离我俩,我的死不会使我俩再度结合。”
很有现实关切,但是情绪和镜头有点圆滑的过分了,显得略有些像公益广告。
2050.05.17.
生命教育
大陆还没有触及类似题材,想必不会如此遵从家人以及如此仪式感,看的过程中会一再反问自己,你愿意否。
一是只有台湾敢也能够拍出这样的题材,二是信仰,整个仪式对生命的尊重,天主教所教导的也是爱!
死亡的课题
还是有点泛泛,对于生命的矛盾情感倒是有一定的展现。死亡-水,尸体-母体,这段平行蒙太奇用得蛮妙的。
大体老师的「资质认证」,在于需要为了防腐停留未知的时间。这样看,葬礼仿佛不是终点,更像是活着的人以逃避死亡的方式。哪怕归根结底盘算到最后也还是一抔树底的土,可生者连逃避的机会也要无限等待。最震撼我的镜头,解剖教室的正中有一幅耶稣的图像,导演特意在解剖进行时给了个圣洁的眼神特写。天主教和解剖学共存,耶稣注视着肉体的分解,灵魂在人情间永存。
英文名The Silent Teacher. 影片通过这个名词切入,提供了丰富的矛盾文本,无私与自私,传统与医学,个体与大众,灵魂与肉体,生命与延续。可惜的是触点够广但还不够深入,素材整理比较凌乱。那份仪式感与敬畏心也只有台湾才能拍出来了。
题材比较特别,想要面面俱到,却都浅尝辄止,解剖老师那段访谈很赞,音乐多余
比商业片都更津津有味的纪录片!对生命的重新思考,死前把想说的都说了,想做的都做了,把一切都交代了,做到这点,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
完全無法平靜
学校安排这一连串的,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活动,要我们去意识到这个事实:就是大体老师他是一位老师,他不只是一个身体,他还是一个活着的人,虽然时空上跟你没有直接的交集,但是,他是一个人。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这样一个纪录片温柔地兼具科学伦理和人文关怀 关注了大体老师及其家属的种种 之前也通过一些朋友有了解到遗体医学捐赠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都很厉害了 因为在中国人眼里 到死也是想完完整整体体面面吧 但转眼一想死了还能在乎多少 可能都是留给身边爱你的人难过吧(7.8)
题材是难得的且必要的,但时长是不必要的。很多重要的地方都点到为止了,但非常欣赏片子里构成平衡和张力的部分:解剖老师的回答、女儿的愤怒以及女学生最后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