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去年看的,当时看完写的,但是最后差点东西就搁置了。
前两天闲着又翻出来,竟然又有不同的观赏视角。
所以干脆整理,把它放到这里。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其实并没有吸引我去看。
感觉很像是大龄女青年疯狂求偶的故事。
一眼就能看到结局,让人没有猎奇之心。
但是封面是任素汐。
我就很想看看她演了点什么。
因为对她印象一直都很不错。
在看电影之前,我去翻了翻豆瓣影评。
短评中的,大部分的观点和我光看名字就想象到的情节差不多。
就在我准备关闭页面不看的时候,一篇影评吸引了我的注意。
他在文章里,用另外一种视角,看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新奇。
大概意思是,这是一种北京文化。
可能只有北京人或者在北京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完整理解那种情绪流动。
文中,他举例了排队等买油条的例子。
我觉得很有趣,所以决定看看。
没有让女主成功逆袭,编剧还算接地气剧情里,大招子,是个老好人。
基本很少对人说不。
在公司任劳任怨被开除;怀孕前夫不认,孩子打掉可能以后再也不能生了;不打掉孩子,单身的她是没法上户口的。
生活的路,好像都给堵上了。
怎么办呢?
至少当下,是无解的!
大招子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就是这么糟糕,也特别的真实。
评论里也有女生义愤填膺,说大招子舔狗、没有主见。
活该!
特别是大招子怀孕后,很多人都在等着情节反转,希望女主可以逆袭成功活得很好,报复前夫。
怎么说呢,过去很多电影或电视,上演了太多这种逆袭的戏码,说白了就是编剧在意淫了吧。
毕竟迎合观众口味,让他们乐意为其掏腰包,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低头观察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逆袭呢?
到一定年纪,谁不会被生活按在地上疯狂摩擦呢。
人这一辈子,也算长,该吃的苦,生活没有放过谁。
所幸电影没有让我失望,大招子没有逆袭,也让我觉得编剧还算接地气,剧情特别真实,贴近生活。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我们都恨其不够独立。
其实,可能从心理学的内心投射来讲,我们恨的其实是内心的自己吧。
看似一味示好和妥协,其实是内心有一份松弛和善意电影的2/3部分,其实都是个很通俗的故事。
日常生活里,大招子,也是一个充满善意的一个人。
之所以自己和姥爷住,是妈不想让舅舅分了姥爷的房子;求着前夫一起在姥爷面前演戏,就是不想暴脾气的姥爷生气为自己担心;哪怕小姨经常从他们家顺东西回去,电视剧、中奖的豪车。
姥爷很生气地不允许,但是大招子都能劝慰姥爷说,他们用几天就送回来了,然后很开心地把小姨他们送出门外。
在公司任劳任怨,帮男同事搬很重的快递;帮女同事打印;就连被开除时,都和HR说,我能干啊。
我走了,不少一个干活的人。
或许这是大招子性格的魅力吧。
反正我是挺喜欢的。
所以影评里都在恨其不争,不拒绝,都着急地要跺脚了。
但我想说的是,这就是大招子这样性格的人,她的人生啊,她的这套价值观啊。
可能生活的挫折,因此多了些,但是细品你就会发现,她有着自己的一份松弛和善意,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可能性呢。
她对待生活的这份松弛的状态,你要说破罐破摔也是不太恰当,但是这其中也有自己的坚守和自我的。
怀孕了,告知前夫的时候其实也没有说以此为理由要前夫负责。
只是想生下这个孩子,并给孩子一个北京户口。
所以在我看来觉得,她对前夫也没有多深、不可割舍的爱。
所以舔狗也算不上。
至少在当时,只要能给孩子户口,其实谁都可以。
前夫拒绝了,她就想通过“约会”找到一个“接盘侠”。
所以编剧给她起的“王招君”的名字也可以说有点寓意了。
什么样的人生,作为观众的我们才能满意呢?
懂得适时拒绝,不过分依赖他人,遇挫折能机智化解。
可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都是生而第一次为人,无法事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甚至我觉得这才是真实、有力的生活吧自始至终都非常真诚,我是喜欢这样的人物性格的当然,她也在被生活中遇到的善意打动着。
在找“接盘侠”过程中,要和油腻男为爱鼓掌,发现没戴套结果自己去便利店买,(在便利店里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拿安全套,这些细节的安排,我觉得都挺逗的。
)出了便利店,门口有个新疆烤羊串的摊儿,烧烤油烟飘过来,她不禁干呕,烤羊串肉小哥立马换了扇油烟的方向,大招子在此刻就被这份“陌生的照顾”所打动。
我也姑且认为这也是一种真诚。
当杜微被选中后,他们去农家乐的那场戏,我觉得很棒。
半醉半醒之间,大招子跟杜微说了好几次我怀孕了,杜微其实都没有相信甚至觉得对方是不是想以这种方式婉拒自己。
所以,大招子一直都真诚的。
汤姆和杰瑞的灵魂追问里,是一份特别的内心探索其实杜微是喜欢大招子的。
打第一次俩人从游戏世界里出来面基那一刻,他就是很喜欢大招子的。
但是看着她开的豪车种种,基于对自己的认知,他识趣地选择和对方保持距离。
但是生活就这样戏剧性地把两个人撮合到了一起。
哪怕,有次在速8酒店门口相遇,杜微也没有马上给她打上标签。
我甚至觉得,糙汉子杜微也有一份松弛。
哈哈哈第二场戏,是两个人在宾馆里。
杜微佯装喝醉被扶进屋,正准备将这次撮合进行到底的时候,大招子还是真诚地告诉他自己怀孕了。
他愤怒自己被选中当接盘侠。
房间里,杜微的愤怒的情绪充满整个房间。
这是哪个男人都很难接受的事吧,当接盘侠。
杜微出去旅行,其实内心在做挣扎。
他需要和那段经历拉开点距离,看看自己到底怎么想的,到底想要什么。
酒吧里,唱的那首歌,让这个外在粗糙的汉子,流露出一种柔软的纯情,这种反差,让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立体,看似粗糙其实细腻,看似吊儿郎当其实贼有责任感。
问酒吧大哥,”您觉着汤姆对杰瑞是什么感情啊?
”可以说开始点题了
汤姆和杰瑞的灵魂追问,更多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挣扎。
他在找自己的位置。
最后他战胜了通俗的那套价值观,还是真的爱吧,愿意爱屋及乌地爱她的一切。
他俩坐在门前的那场戏,大招子没有太多语言的表达,但是举手投足间把大招子的人物性格展现地很灵动。
我忍不住反复看了好几遍。
杜微前一句还在非常“鄙视”地怼大招子。
后一句画风一转讲成人世界里的那套价值观。
要循规蹈矩,不要越过所谓世俗的线。
真的,我有被这场戏打动。
对北京味儿的口音也很喜欢了。
你觉得和谁过都一样吗?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中间穿插着一个价值观“和谁过都一样”前夫的新任老婆这么和大招子说过。
在找接盘侠的过程中,她也是这么努力地说服自己的,只要有人认了这孩子,反正和谁过都一样,都是要给人做牛做马。
大招子最终没回去找油腻男,就是对这一追问的回答。
在电影的最后,杜微也对这一价值观的追问做了回答。
”我以前觉得啊,跟谁都一样,这两天琢磨一下,好像还真不一样。
就是就算怀了别人的孩子,还愿意在一块,就是不一样。
我干嘛和他们一样啊,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我再跟他们一样“
所以这部电影吧,看似是找接盘侠。
但是你细品里面男女主人公对自己内心的探索,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
至少我觉得吧,生活不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美好或者痛苦。
我们曾经面临的那些诱惑,历经的那些选择,那些美好和痛苦的过渡地带,它们给予我们的丰富性,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没好好地细品过。
因为可能追寻意义,会更让人迷茫吧。
你相信生活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吗?
比如,中大奖后就倒霉的寓意,我甚至觉得这更像是编剧的一种反讽。
中大奖,谁不喜欢啊。
然鹅,过度幸运就开始悲剧了。
当然这也和电影后面,大招子孕检回家车上和杜微说,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杜微说为什么,大招子说,那我这不是又中奖了吗?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大招子的人生悲剧吗?
细品就会觉得,看似这充满瑕疵的生活里,也时刻有美好和幸福在等待着她。
我理解这就是能量守恒。
在某一方面,生活过分眷顾你,就会在某一方面顾不上你了。
或许拉长时间线,我们都不曾被生活亏待过!
百转千回啊,不如对生活多点信心和耐心吧
在什么也找不到的时候,拿出一部电影来看。
在挺长时间之前,看柏邦妮在微博上写长长的小作文、多次转发别人的小作文推荐。
说实话,是不被推荐根本不会想到要去看的题材:怀了前夫的孩子,所以想找个男人结婚上户口的故事。
一点也不独立女性,不现代,不酷。
更何况,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她挨欺负挨的逆来顺受。
但是她有什么错呢?
她没做错什么,不过就是个总被欺负的好人。
而对于杜微,他拥有我全部的偏爱。
他只要干净一点,就完全是我特别喜欢的男孩子。
甚至现在的样子,我也丝毫不觉得他不招女孩喜欢,给护士站的护士们送水的时候,自然又熟络,把护士小姐姐哄得高兴的很;甚至连没事溜公园,跟老头下棋,开小蹦蹦也都非常喜欢。
毕竟我也没什么远大梦想,他过得就是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
当王招和前夫差点滚床单,和公司奇怪同事差点滚床单的时候,因为正在外放,也因为抗拒,立刻调没音量。
但是当她和杜微在旅馆里,杜微搂住王招的脖子,脸都埋在她的脖子里,仿佛能感受到他毛茸茸的胡子、头发,带着酒气的胡子都喷洒在王招的脖子上,是个亲密的动作,但是丝毫不感觉冒犯,只感觉互相依偎的温暖。
他把头枕在王招的腿上的时候,感觉也特别亲密和温暖。
让我想起《觉醒年代》里,陈独秀把头枕在高君曼的腿上,蜷缩着睡去,高君曼手抚上他的头,默默流泪。
两个片段当然不是互相借鉴,只是大概表达完全信赖的依靠和依恋,人的肢体语言是相似的。
我觉得在那个时刻,王招和杜微的心确实依靠在了一起。
甚至在他们没在一起之前,王招对杜微的态度就和别人不一样。
作为老好人,除了姥爷,王招对所有人都显示出一种讨好,但是对杜微不是。
杜微单纯的逗弄取笑,让她显一点自然相处的性格,她对他有一种小脾气的态度。
而在结尾,到处受人欺负的王招,找到了那个可以嗔怪的人。
杜微说:“杰瑞只能给汤姆玩。
”我实在是想说!
杰瑞每次都把汤姆整的可惨了!
哪里是汤姆玩杰瑞啊!
你想着玩别人,可估计是把自己玩进去了!
还有那个弟弟!
明明那么混,看起来却也那么可爱,属实是讲不出道理。
结果就是我不可抵挡地喜欢上了这个电影,重新看了好几遍,甚至把小说《王招君》也找出来看。
小说写的全部是画面感,看着字儿能想着杜微和大招子把它念出来,给自己念的直想乐。
人物和说的话都特别好玩,倍哏儿,没事逗闷子的感觉。
9月份才写《寻汉计》的小作文属实是太晚了,但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很喜欢王招和杜微的故事,是两个真诚的心相遇的故事。
冬夜,郊野,小饭馆的外面,王子川喝多了,吐了又吐,任素汐也跟着吐了。
吐完俩人倚着篱笆,醉眼朦胧,任素汐欲言又止,王子川冷不丁一句:“你说现在脱秋裤是不是还太早啊?
”这是“不会谈恋爱”的王子川的聊天方式,是对的人才能懂得的浪漫。
小时候理解的浪漫,是气球,是烟花,是音乐,是表白,是王子公主,是轰轰烈烈;现在知道了浪漫还有很多种,是迁就,是包容,是陪伴,是知冷知热,是相视一笑,是你懂我的笑点我明白你的泪点。
《寻汉计》的故事用网络语言简单说,就是一个大龄离异女发现怀了前夫孩子找冤大头做“接盘侠”的故事。
李保田饰演的“姥爷”,白发苍苍,耳聋眼花,但心明眼亮,他会责备孙女儿懦弱不争气,老被人欺负,但又时刻守护,出谋划策,是任素汐最坚强的后盾,是很多中国人常常思念的“姥爷”。
王子川饰演的“杜微”,三轮车师傅,不修边幅,衣着随意,嘴上浑不吝,心中有盘算。
任素汐饰演的“王招”,说好听了是乖巧,说难听了就是怂,在公司被同事挤兑,在家被妈妈和弟弟算计,和前夫离婚了还常接他回家住,表面是为了演戏给姥爷看,也难说内心是否还是放不下。
杜微和王招,一个三轮车夫,一个公司白领,现实中能走到一起的概率大概微乎其微吧。
大学时,我们有个女同学和学校门口的理发小哥谈恋爱,爱地轰轰烈烈,大家都不理解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跟一个没什么学历的社会人好上了。
真实生活中,“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更容易理解,女强男弱就很难被看好,因为“不现实”。
所以本质上这依然是个“童话故事”,尽管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质感。
映后交流时,编剧说王招的人物是有原型的,我其实很愿意相信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着。
抛开身份,杜微和王招放一起,就是“不成功的爷们儿”和“老好人的丫头”的故事。
成年人的世界都贴着标签,更多看“面儿”更少看“里儿”,往往外在的条件就决定了关系深浅,但其实谁都明白,若仅同富贵,只有朋友,没有兄弟,若无共患难,只有夫妻,没有家人。
只看所谓条件,杜微和王招都落了下风。
一个底层工作,言行粗糙,一个离异,怀孕,如果没有游戏和姥爷摔倒两条线索,两个人可能很难有交集。
感情就是这样,只有遇到了,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杜微做事敞亮,沉着理智,大气靠谱,达观开朗;王招待人亲和,处处示弱,本性善良,任素汐塑造的人物似乎都是“付出型人格”,《驴得水》《无名之辈》《半个喜剧》都有类似的情节,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受欺负而又被当成“罪”有应得,善良、简单、不争都是“罪”。
很多人口中的“好人有好报”的“好人”其实是在暗指自己,生活中遇到“好人”总要习惯性戳几下,表面上高举道义、鼓吹讲道德守规矩,暗地里蝇营狗苟、沾沾自喜。
“好人”不代表傻,任素汐的人物总是小事糊涂,大事有决断,姥爷设计想把杜微当冤大头,王招最后关头还是和盘托出,这个情节是杜微愤而离开的起因,我相信也是他带着爱回来的原因。
能把自己的“坏”讲出来已经是最大的“好”。
观影过程中我听到两次叹息。
王招在楼下遇到前夫新婚妻子时,或许出于缓和尴尬,女子说:“其实跟谁在一起都一样。
”讲完台词,我听到后面有个女生长叹了一口气。
年岁渐长,更知人世荒唐。
电影最后,杜微的一段话作出回应:“都说跟谁在一起都一样,我这两天琢磨了,还真不一样。
”王招问哪里不一样,杜微说:“明知对方离了婚还有了前夫的孩子还想在一起,就是不一样。
”比秋裤能不能脱了那句更委婉,也更温暖。
这时我听到更后面有个男生叹了口气。
也许他是替王招不值得。
但故事讲到这里,观众和人物一起经历那么多风雨,已经无需在意前面的那些标签,我们需要相信世界上有比金钱、权力、礼俗、舆论更重要的事。
所以这部电影的剧情还可以有另一种概括:一个不善于表达爱的人和一个不善于寻找爱的人彼此发现的故事。
他们有理由在一起,我们没理由不祝福。
希望多一些《少年的你》《我的姐姐》《寻汉计》这样的电影,多看看生活的不得已,更能明白许多的不能理解,其实是因为爱的不够。
我住过那片儿房子。
就电影里王招和她姥爷住的老楼,在凤凰汇对面,临街,得钻过窄长窄长的,只容一个人穿行的走廊,摆满了邻居家的花和花盆儿,往来一个人就得错肩,邻居往往都是老人,错肩的时候客气的问,“中午吃什么?
”“酱油汆儿!
”楼下是一排破旧的沙发和椅子,摆在太阳地儿,太阳好的时候,坐满了老头儿和老太太。
打牌,聊天儿。
出来就是东三环,三里屯,北京最繁华的地界,他们和他们的生活交错融合,彼此不相干似的。
他们的生活安静,自足,小区里那种小蔬菜店,挺实惠的。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压得很低的仰拍,王招从一条这样的胡同往外走,头顶就是大裤衩,赛博庞克似的,我没有在其他中国电影里看过一个类似的镜头,这么去拍大裤衩。
包括那种京郊的农家乐,骑马,打气球,包括杜微那种男人,胸无大志的见天儿跟老头儿在公园呆着,打打游戏开开三蹦子,其实挺敏感挺自卑的但是脖子梗着脸仰着,穷横穷横的,也不知道他骄傲个啥,但得骄傲着——这些我都见过,也熟悉,但是这些其他电影里没有。
大概他们觉得不配吧。
王招好像也不配做一个女主角,一点儿女主角应该有的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都没有。
她被挤得,压得,揉搓得多低,多卑微呀,就像我前男友说的,“五分钱的水萝卜,谁都能拿一把,”她说,“别心疼我,我有的是力气。
”她不心疼自个儿,但是我们心疼她。
看着她自取其辱简直是恨铁不成钢,但是这种牙痒痒的恨没有爱哪儿成,我们不知不觉的疼她,爱她。
因为我自己,多多少少,也他妈是个不争气的王招。
这么一个懦弱的人,在她最可以软弱的时刻,你只要顺应着,躺下去,圆下去就可以了,她做不到,她就这么个不合时宜的人,她要讲真话,她骗不了人。
这时候见的是人性,人性里最可贵的那部分。
电影最好的一场戏当然是农家乐宾馆里那场大戏,写得有多好,演得有多好。
这么尴尬的一个情境,眼看就要水到渠成了,杜微偏偏也不傻,那点底牌一点一点的翻。
看起来王子川控的场,把握的节奏,一起一伏的就那么带劲,其实任素汐秤砣似的压着戏,爆发与不爆发都动人。
看两个好演员飙戏,太值得了。
看几个好演员演戏,太难得了。
每个演员都好,每场戏都好。
场与场之间,停顿和空白也好。
我特别喜欢那些小戏,碎戏,过场戏。
要都是大戏接着大戏,就特别像话剧,电影之所以是电影,正在于这种部分。
草威写这部电影,写得多好,他说,“生活的缝隙里,有温热的东西流淌出来”,那些小碎戏,就是生活的缝隙。
是王招跟前夫那里受辱,回家,一扭脸儿看见车棚里,曾经的自己和曾经的他,热烈亲吻。
是王招自己去买套儿,出来小超市,对面两个卖羊肉串的,她孕吐弯下身来,卖串儿的以为熏着她了,赶紧换了一个方向扇。
我太喜欢这场戏了,就这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给了一点点关照一点点暖,尤其让人绷不住,王招哭了,回去了。
扭转她的是什么灵魂的重击?
不是,就这么一点点陌生人的情分。
纯属生活的偶然。
下一场戏也好哇,回去哭嘛,别哭了,缝隙里洒点眼泪得了,回去歪床上看综艺,还能笑笑,没心没肺的哄哄自己。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些苏联早期的电影,还有我心爱的一些日本电影,山田洋次那种,矢志不渝的写普通人,写普通人的生活。
都是充满瑕疵的人,谁也不比谁更高贵,但是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身上灵光一闪似的,绽放出,“朴素的人情美”,如果叫爱情有点太酸了,如果非要叫爱情,这爱情里有体恤,有义气,有理解。
对就是理解。
最难最难的是理解。
他们不讲爱情的,只有“日子往一起过”。
“我觉得就这么着吧跟你凑合着也行”,傲娇傲娇的心甘情愿。
看电影已经是深夜,排片太差了,一天一场还是深夜。
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什么样的是好电影?
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生活,配出现在我们的银幕上?
在我心里,《寻汉计》就是一种理想。
并不是观众没有见过的东西才配出现在银幕上。
我们的生活,以如此的面貌,诚恳的流淌。
影厅里人不多,后排几个女生后半程都在笑。
我好喜欢她们的笑,都在点儿上,笑得轻快也好听。
电影结束了,我好想上前给她们拥抱。
冲着任素汐,五一期间去看了这部电影。
偌大的影厅,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个人。
当时就预感到:恐怕这部片子会扑街。
果不其然,该电影最近的一条资讯便是“任素汐新片7天票房仅250万”。
可惜了6.9的豆瓣评分。
虽然预告片和片名很像喜剧,但《寻汉记》着实不是一部讨喜的电影。
故事性远不及7.7分的《悬崖之上》,连任素汐也完全不再是《无名之辈》或《半个喜剧》中角色设定。
哪怕刻意设计了貌似happy ending的结局,也仍让我感觉隐隐的难受和憋闷,有点当年看完《驴得水》的感觉。
如果以上的差评还未能劝退你,那么来吧,至少你可以信任素汐选本子的眼光。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寻汉记》最早定的片名叫《生不由己》,改编自影片编剧赵赵的中篇小说《王招君》。
我喜欢最后一个名字,任素汐也以这个名字写了主题曲。
故事很简单:任素汐饰演的王招是个35岁的女性,离婚后怀上了前夫的孩子。
前夫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与正在谈的女朋友结了婚。
当时的政策不允许非婚生子落户,她和李保田所饰演的姥爷,各种绞尽脑汁想要找个冤大头当孩子他爹。
开着三蹦子的北京游民杜微,进入了二人的视野。
王招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小说《王招君》里,是这么形容的:她的好处在于没有脾气,完全没有。
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化骨绵掌”,你用多大劲抽她,她都笑嘻嘻地收下了。
她乐观地认为:只要有人欺负,就还有存在的价值,总比谁也不理她强。
和人意见相左是她最痛苦的事,跟得病似的,她就希望所有人都觉得她跟他们是一头儿的。
这样的一个人,突然决定要把肚里的孩子嫁祸于人:她想着,嫁祸于人确实自私,可她想自私这一次一一哪怕结了再离呢。
她会好好伺候对方,只要他不太出格,她都能忍。
要是对方没发现,大家和谐地生活,也是一辈子。
要是对方发现了,那就给人ー辈子当牛做马,都没问题,愿意离就离,反正孩子有身份了。
对这样的一个角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像作者赵赵一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如果多了解一些,会发现王招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有其历史原因:影片中,从王招妈妈对她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女儿对她来说,只是帮忙占住姥爷房子、偶尔还能占点便宜的工具人。
小说中也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当年她妈再婚,她曾小心地提出要不要再看看,被她妈严斥。
王招妈和王招妹(影片中是王招弟弟)总是亲亲热热地携手出现在她生活中,因为都个儿小,又都爱说话,显得比她聪明伶俐,高头大马的王招和她们站在一起,自觉担负起丫环的责任。
她猜想她妈的再婚不一定如意,否则不可能一回到娘家就拿使唤她当作舒筋活血的办法。
生活中,唯一相对比较善待她的是姥爷。
但即使是姥爷,有时候也会选择性无视他人对王招的伤害:大杰子(王招前夫)固然对姥爷不错,但他对别人什么样,姥爷看得很明白。
但百顺孝为先,他对姥爷好,姥爷就容忍了他对别人的不好。
想起最近看到一个心理理论:一些从小在忽视和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别人不管做什么,都是为我好;打我是为我好,骂我也是为我好;唯一不好的是自己,因为无法满足他人的期望。
这种机制的功能在于:只有把周围的人都想象和投射成好人,这个孩子才能感觉到世界是安全的。
其所织造的谎言,正是帮助TA在残酷的环境中活下去的拐杖。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也容易陷入一段PUA式的关系。
电影里的王招是幸运的,她遇到了王子川扮演的杜微——一个粗俗、浑不吝、自卑、敏感,但也中二、善良、讲规矩、内心干净的老男孩。
虽然从外形到条件都离白马王子差着N条街,但杜微已经是王招所能遇到的,最能善待她的男人了。
如果看到这些过往,王招所有令人“怒其不争”的行为背后,也充满着“求爱而不得”的哀伤。
就像影片中的小细节:街头卖烤串的小贩,远远看到她闻到气味泛呕,为她特意调转了扇风的方向。
这一点点纯粹的善意,是她生命中少见的光亮,让她在那一刻停止作践自己。
任素汐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决定饰演这个角色,是因为在她的生命中,曾有一部分的性格和王招很像。
我想,很多人的心里,或多或少也住着一个“小王招”:为了帮助自己生存下来,学会去讨好、迎合他人,学会看人脸色,学会为他人的伤害行为开脱,学会把所有的错误揽在自己身上。
如果“小王招”未能得到他人足够的善待,那么至少长大后的我们,可以学习去拥抱和善待TA,去理解和保护TA,学习去爱TA,并且告诉TA:王招,别害怕。
我是简颜,一个爱看电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公众号:janepsychology
因为听了任素汐的《王招君》,很好听,想也来看看这部电影。
前面其实很无聊,甚至觉得有点浪费时间看,没想到从酒后宾馆开始,一直含着泪。
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平淡又写实的故事了,看了太多悬疑烧脑反转,再看生活剧反而很珍贵的感觉,就像现在好多年轻人,天天外卖解决温饱,偶尔能喝上妈妈熬的一碗白粥,那粥里冒着的热气其实就是生活。
所以看了王招杜巍的故事,觉得很庆幸,他们愿意和彼此“就这么着”一辈子,也许这不太像爱情,没有刻骨铭心没有感天动地,就是这么平淡平凡的过日子,也许杜巍一辈子也不会对王招说“我爱你”三个字,但这并不影响杜巍在王招心里,是一辈子的大奖。
被生活蹂躏过的普通人知道,王招常有,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也许就是拿着手机的我们自己,被领导骚扰还得笑着推开,被同事支使还得说“甭客气我力气大”,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因为我想在这里工作“讨口饭吃”,更谄媚的人我都见过,我从来不觉得谁比谁高贵,只能说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你没有低下你的头,只是因为生活还没把你逼到悬崖边。
我喜欢生活的琐碎,也喜欢把琐碎表现的这么生活的故事,也喜欢那些看不懂这部片的人,毕竟看懂的人都是经历过生活的人……
剧本透着股真实,电影中出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因为剧情需要而有点过渡标签化的女主,其余角色都透着股"人味",没有寻常电影的脸谱化。
姥爷乍一看是还以为是电影中经常会有的那种看透世事温馨老人家,其实也有市侩自私的一面。
前夫感觉是标准的渣男反面角色,但为了姥爷也会客客气气的去做姿态,活灵活现的一个中年老油男。
弟弟看着一直吸姐姐的血社会渣滓,但为了姐姐的事也是尽心尽力,真心实意的给姐姐着想。
这就是人味,每个人都会有阴暗的一面,也会积极向上的一面。
而不是一味的脸谱化。
虽然整个电影基调不错,但剧本还是少点味,少了点影视作品该有的"戏剧味"。
人味再足没有足够的戏剧冲突,那就成了你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了,少了电影该有的味道。
平衡这两者也是电影的学问。
具体到电影中男主的心态转变还是刻画的不够,男人能接受这种事情,不是一般的难,这种转变出去看看风景,唱唱歌就能坦然接受,还是让人有点观感不适的。
老实人不是这么当的啊,用上面的话说就是少了"人味"。
这个男主莫名其妙的就脱离群众"圣人化"了。
大家都是人,就他没有阴暗面,如此阳光明媚,和整部片子的基调有点不符。
最后还有没见李保田老爷子了,从小就看他的宰相刘罗锅,到后来的神医喜来乐,都是童年的味道。
老爷子在这部片里贡献了教科书一般的表演,希望以后能一直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里。
槽多无口慢慢吐。
优点,确确实实把镜头聚焦到了白领/小职工的生活上,生活细节上也不失真。
这些人往往像NPC一样,比如女主,活不知道为什么活,孩子不知道为什么生,工作不知道为什么就没了,埋着头讨好每一个见到的人,同事前夫妈和弟弟变着法作践她,她也不把自己当人,任由人家作践,像海绵一样把委屈全吸进肚子里,结果在感受到陌生人一点点好的时候这些情绪就全爆发出来。
只有哭出来那一刻已经麻掉了的身子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个人,可抹干了眼泪又没心没肺地过下一天,这沟槽的欺负人的世界,它不让好人好好过日子。
我不觉得只有拍拍农民和工人才叫聚焦劳动人民,现在做职员讨生活的人那么多,怎么他(她)们就不算劳动人民了?
生活里的讨好型人格小职员真的很多而且很惨,但好像从没有什么人提起他(她)们更没人给他/她们发声,现在终于有人把这些人的处境和欺负这些人的丑恶嘴脸拍出来了,也让他/她们多多少少羞愧一下,我认为简直太棒了。
突然想到热辣滚烫里贾玲算集贸的讨好型人格?
不工作搁家一躺,别人说两句就敢掀桌子的,你配叫你妈的讨好型人格啊?
看看什么才叫讨好型人格。
话又说回来,批评:电影重心可以聚焦很多地方,底层人民生活多不容易,狠批冷漠无情公司文化,狠批资本对人的异化,呼吁别过分欺负善良的人人和人之间多点爱,等等等等,哪怕实在不行您搞点女权觉醒一下子也行啊!
虽然我不爱看这个。
但这电影偏偏后半段重心全变成沟槽的必须要个孩子,不要孩子生命就不完整,还必须给孩子找个便宜爹了,简直非常恶心人,找个爹还觉得要给人家做一辈子牛马补偿人家,就非常非常恶心人——就你说它进步吧,人物思想上都保守传统得要命,你说它保守传统吧,还喜欢搞点前卫的花活,调侃点社会冒犯点人(没错又是冒犯男人,我的天),让人觉得严肃不起来,幽默也幽默不起来,打拳打得不彻底,立牌坊又立不住,男拳烦没啥事就要对男的树个靶子打,女拳烦那套腐朽的恋爱择偶生活三观,上不去下不来了,就很难绷。
人物角色形象除了女主之外,也全都稀碎,男主你说不好他是爹味油腻地痞流氓还是清醒独立看透世间的高人还是啥,人设随剧情需要变来变去,女主弟弟一边啃着老一边啃着姐姐当王八蛋,一边仿佛排忧解难好帮手,随时切换孝子贤孙,那个性骚扰女主的跟女主打了一炮完了就消失了,让人疑惑非要弄这么个b人干什么?
……包括姥爷人设也一言难尽,就感觉纯一老帮茄子。
不过女主形象确实塑造的丰满到位就是了……(叹气)我只能说,中国的编剧经常能把一部可以很轻松讨好一大批人、随便选个立意都能拍得不错,起码及格偏上的电影搞得稀碎,就明明横着拍竖着拍转着圈拍,怎么都成,结果你一看,没想到在那给您来一大劈叉,栽那了,也算一点幽默。
PS,我本人非常喜欢任素汐的演技和歌,剧本的傻x跟她演员的优质没任何关系。
万岁!
这部电影有多不完美,我就有多喜欢。。。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和出其不意的悲喜剧。。。
电影在60分钟后,居然全程都变成了戏剧高潮,我本担心后半段会“垮掉”,结果完全没有啊,一直高能到结尾。。。
我从未结识唐大年和赵赵夫妻俩,但这部电影对我当然是有共鸣的——怎么就要跟别人非得一样呢,谁比谁想得更明白了呢?
怎么就不能买一送一,天天双十一?
就得跟他们都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一部电影,就像跟从未谋面的老朋友把酒言欢,不醉不归的感觉。。。
宁瀛之后,已经很少看到纯正北京味道的都市电影了,《寻汉计》肯定算一部,是极为优秀的一部,王招同学年会开完在建外soho,自己家住曙光里,估计每天蹬自行车上下班的老北京,生活每天重复得鸡毛蒜皮,然后塑造了这样一个情路坎坷的女性角色。。。
你要苛刻得来看,片中可能有些对女性政治不正确的细节,但也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土壤,主角杜微的出场就不会难么邪性,没有这份邪性,就不会有电影尾声的勇气与浪漫。。。
杜微是典型老北京的一种,永远正话反说,永远一坨烂泥像,但却让人恨不起来。。。
虽然海报大大的是任素汐的头像,但最后观众会知道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是扮演杜微的王子川,人家用扎实得舞台功底,近乎完美地塑造了一个2015年背景下的“北京废柴好男人”形象,这个艺术创作贡献还挺大的。。。
无论《寻汉计》有啥别人说的毛病,我宁愿看十部这样关于你我生活不完美小预算电影,也不想看一部制作精致距离我万分遥远的大制作电影。。。
前60分钟铺垫,都是小打小闹,后面几十分钟就是各种哄堂大笑,整个电影院的氛围也非常奇妙,我推荐给所有北京的朋友去看这部电影,然后南方的朋友,如果你想更多了解北方人的某些脾性,也可以来看看,太好玩了。。。
如果要挑毛病,图二这个海报是彻头彻尾地莫名其妙,对于卖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一定要给想法,我可能看完片会从所有王朔相关电影和所有伍迪艾伦电影作品的海报中去找灵感。。。
《寻汉计》是贴地地高级,任素汐用主角的身份做了一次大绿叶,最终配合完成了创作者所有的表达,也非常佩服。。。
李保田已经老到我快认不出来了,但演得真好,因为他身体是真健康啊,一个奶锅给玻璃杯倒奶的镜头,看他手一点不抖,就知道这身子骨儿棒棒哒,走路颤巍巍都是剧情需要,其实一场戏他大步流星走开,也能看出来他健康状况应该还不错,祝他长寿平安吧,演得真好。。。
结论:我给不得不看👍👍
这个故事拍得很真实,很生活化,它描写了一个真实的困境,故事也交代得很完整很清楚。
女主和前夫离异后,女主一方面为了瞒着外公,一方面自己还喜欢前夫,而前夫单纯为了睡女主,这么两年下来,意外有的孩子。
女主年纪大了想留下孩子,但电影背景下非婚生子女不能上户口,她不得不找个男的结婚,就是“接盘”。
电影明确说女主有意独自产子,独自抚养,但就担心孩子将来无法和别的孩子一样平等,一样接受教育,所以她不是单纯为了找人负担抚养费,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上户口。
有评论说这就是女主自己作的,离婚了还和前夫睡,没错,但现实中会有这样的人,导演也没有让观众向她学习。
家人打算和她一起骗男主和女主在一起,给女主的孩子当爸,这个欺骗的行为毫无疑问是错的,是很不地道的,而女主在当场就向男主说出了怀孕和欺骗的实情,承认了错误,也打算离开男主,也当场承受了男主的指责并道歉,女主的家人也当场承受了男主的指责并道歉了。
男主喜欢女主是从游戏上就开始的,在游戏上已经结识很久了,并主动要求面基,见面后更动心,男主是先喜欢上女主后才得知怀孕。
男主发觉自己即便知道女主怀孕,但仍然想和女主在一起,这不是善良我觉得,这就是爱情。
导演拍摄的男主是一个理想化的角色,是一个完美的情人,这里感觉是有些浪漫和反叛的情怀的表达,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尾。
而现实中可能是女主独自产子然后孩子黑户,又或者女主忍痛打胎。
这种结局都是痛苦的,所以引出了最后立法允许非婚生子女上户口和权益平等。
如果立法完备,可能就不需要找人“接盘”了。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在歌颂“接盘”,而是在描述立法不完善的情况下,非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母亲要面临的现实困境,而在这种困境中,人不得不通过欺骗达到目的。
只是剧本最后理想化给了一个好结局罢了。
我不觉得这片子哪里鼓励欺骗了,可能鼓励“接盘”、三观不正的字眼是流量密码吧。
那些说人物不合理的真的看懂了吗?王招从小到大怎么过的,父母离婚,母亲再婚,她和姥爷生活在一起,她就是不停地付出付出,期望获得别人一点点好感的那种人,自尊极低,存在感极低。她为啥和前夫纠缠?老爷子是老脑筋,骂王招她妈一女不侍二夫,而且说自己脾气不好,不好惹,你就可以猜想王招是不愿意姥爷生气,不愿意被唯一关爱自己的人抛弃,所以求英杰一起演戏,怎么还性瘾了?!现在看电影评电影的门槛这么低这么离谱的吗?!
杜微如果换身体面衣裳去找份体面工作,然后再来找招子才叫爷们儿。
很现实主义的轻喜剧。任素汐可真适合这类既「丧」又「焉」的大飒妹风格,典型讨好型人格,35岁离婚失业,找冤大头喜当爹,李保田老爷子演技太赞。
想反应一些社会问题吧,不痛不痒,倒是小细节挺好玩的,演员也没问题,小细节还有点幽默。
执行上是合格的片子。任素汐真该改改戏路了,女屌丝,大傻妞,大龄女之类演太多,看似没心没肺洒脱,其实憋着一股气,都是受害者,父权社会、男权社会、传统观念的受害者,长得就苦演出来更是那个苦啊,牺牲自己也没成全别人,还常常不自知,又把别人也拖进去。北京的老胡同、老街道是拆完了吗,老北京的人都被外来人口稀释光了吗,京味生活远远没有8、90年代电影电视里那种亲切朴素动人了。PS:大理不是治愈天堂,相反一些东西比北京还庸俗无趣。
看得我很是难受,觉得初衷是好的但是拍得又挺让人想吐的,就当是政策宣传片好了,好歹政策是一种进步。
国内的女编剧总是可以娘道附体,写出这种东西。前几天刚读了一个女博士写的改编俄罗斯某话剧的剧本,跟这部的价值观如出一辙,你们是希尔瑞斯吗?
哎,不好看
都市文青片的调调,就很一般。松子式的女人不是不存在,但大概率是长相很丑的。任素汐虽然不算绝色美女,现实中肯定也会舔狗一堆,这样一个女人你说她活的很卑微很倒霉,我是不信的,所以影片也就显得不那么真实。这是个看脸的社会,长得好看的女人运气不会太差,也不会缺接盘侠。
…都2021年了还有这种女主人设,被同事欺负打压忍气吞声,被妈妈弟弟剥削了忍气吞声,被前夫玩了忍气吞声,跟同事上床因为不带套还被PUA全是自己的错照样忍气吞声,女主别北漂了转行当忍者吧。结局也是迷惑,男主好惨,凭什么接盘?你的事和我有关系吗,“这个孩子不生以后就没机会再生了”这个老套的借口真就能糊弄一切接盘者。男主最后还想通了,就心安理得的接这个盘…这个大团圆真是莫名其妙。
这片子简直就是给豆瓣送话题的,像什么#作为女性你受到过什么样的语言歧视~#之类的,不过创作者好像都活在原始社会,有一种不知道该怎么说的偏差~ 说实话,片子里没有一个角色让人喜欢,也真是难得~ 那位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三蹦子男,还不够缺陷吗?混不吝的气质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好吗~老爷们儿就一定得“糙”吗?女性独立就一定要放飞自我吗?这都什么狗屁逻辑啊~ 史航你是不是误解了自己的表演能力,不甘心当幕后老要往前凑?
年度爆款女性题材狗血电视剧大纲有了 怀孕而已 为母不惑 我的后半生 以母亲之名 都得死 之类
这部电影打破了任素汐“冷门好电影”体质,片子是真的烂,当然任素汐演技依旧在线,唱的歌也不错21年上线讲15年的事,这个代沟跨度真的有点大了对于女性的刻画这么媚这么骚这么乱,不是说要三观正,但很无聊,看得让人难受一个可以到处和男人玩在一起的女人,怎么会缺男人呢?李保田老师演技很赞,贡献了太多笑点但是剧本真的撑不住王招拼命做运动什么的,我一度以为她不想要孩子呢前后脱轨太严重,前面一个职场受苦社畜,家里被亲妈后弟欺负的大姐,感情不顺但不缺男生的有点乱的女性,我不懂刻画这样一个角色干嘛?临近结尾才开始“寻汉”老好人没有好下场,人还是要狠一点“杰瑞只给汤姆玩”“买一送一,天天双十一”两星通通给演员
和空中楼阁的CBD时装剧不一样,现在又流行老破小都市剧了。部分生活细节做的不错,但整个故事结构就像有钱人开三轮体验生活一样假
这俩人的表白还是很惊心动魄滴。。。
故事的荒诞性映照了女性艰难的处境,但是看似女性主义主题的电影最后落脚点竟然在无论如何都要生孩子这件事上…
一个看了让人觉得女主何必呢的故事。何必在公司受欺负不反击,何必怀了渣男前夫孩子前夫不负责还给前夫找理由,何必为了生孩子非要找接盘侠。比起剧情,这部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一群话剧导演演员从舞台走到荧幕。李保田压卷的演技,张本煜渣得活灵活现。王子川第一次在大荧幕上出演主要角色,酷爱把自己往糙里整的王子川,电影里小脸看着还挺嫩。任素汐的肢体表达表情细节比她的台词更有戏,已经很久没在舞台上看到她了,偶尔也回归一下舞台吧。
这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但还是想做个善良的人,最起码这个是底线!
预测一个小黑马
6.0/虽然评分低一点了,但是还真是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可以非婚生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