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麦兜电影哭得泣不成声,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这部电影,模糊的记忆和电影的画面逐渐重叠,我突然就很害怕我会和忘了电影情节内容一样,忘了小时候和妈妈的记忆,就像现在爷爷在我记忆中的影子也开始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远。
生病这段时间,妈妈照顾我真的好辛苦好尽心,前期每天都打很多电话给不同科室的医生询问医疗方案,带我去每个项目最好的医生那里做检查,从医院回来后,西医无门,不遗余力地找各种行得通行不通的土方子,早上开始就亲自给我煎中药,每天还变着花样给我准备好吃一点的病号餐,我要吃的药好多我自己都搞不清楚,饭后都是妈妈给我挑好一小碟子的量,睡前还想着法给我刮痧、煮艾草汤泡脚,想让我得病痛有所减缓,妈妈总说难受就叫她她都在,我感觉好幸福,但是也好害怕,我害怕有一天我们俩的位置会互换,我害怕我也拼尽所有办法却换不来一个好结局,我害怕妈妈和麦太一样去太空,我害怕那一天的到来,我害怕长大了。
麦太: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
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
我是傻猪猪麦兜,我还能说什么,我爱我妈妈
影片讲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麦兜和麦太平静的母子生活,麦兜迎来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的故事。
电影主题的普世性使得许多成年观众纷纷被这一“心灵猪汤”打动,“带妈妈去看麦兜”成为长假中的热门话题。
这一次,猪头麦兜延续蠢萌欢乐,絮絮叨叨开启人生之旅。
他的那些经典无厘头台词带着熟悉的哲理意义,时刻如同一剂猛药注入大龄人日益冷却的心。
当麦兜长大之后,我没有预料到他成为了一个福尔摩斯式的“神探波比”。
而本片故事主要想阐释的是“神探是怎么炼成的”。
这部片子,重拾了很多港人上世纪的记忆,靓煲皇的美味,电视节目的亲切,是一部洋溢着浓重怀旧味道的诚意之作。
在特定港式的语境中,给了我很多感慨。
在这一集故事里,麦太最多的角色是一位在某个海滨小城镇电视台的万能主持人,因为整个台才三个人:除了她,还有台长(以往校长形象)和摄像陈小姐。
本片中,麦太几乎是无所不能。
因为在麦兜心中,妈妈就是一个女超人,如能够巧妙运用衣架和红绳进行多样的变化,化为通渠的利器。
麦兜从自小的念书到帮陈小姐打打光、帮妈妈做出镜嘉宾,还有收工之后、在妈妈的教导下,到菜市场跟老板砍价,依然是乖乖的小呆猪。
等到他长大出来工作之后,像妈妈一样在电视台倒闭之后,到处打散工,一个人做几份工作。
后来,麦兜跟朋友出海打鱼,期间妈妈再一次累倒飞向了“太空”,而这一次,麦兜和妈妈未能说得上再见,便从此别离。
就这样,麦兜结束了打鱼的工作,一个人,到处走走看看,似乎为了完成儿时那些妈妈没办法实现的环游世界的梦,并终在某一天顿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觉得:听得懂粤语的小朋友,能够在小时偶看到这样的内容,对于理解人生路上很多一时无法直接解释的重大命题(例如死亡),其实是很幸运的一段经历。
我的理解,有一种东方“小王子”的感觉。
对于自己的人生,麦兜在长大之后,领悟到他现在所得的,正是妈妈用一辈子赢回来的。
他明白:爱,来自妈妈的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信任,是就算知其万般不堪,仍饱满的信赖。
这种,不是因为世俗的评价所能改变的东西。
而这也正是麦兜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我就在想,人的一生,能够有多大的本事,以往人生力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当画面出现在麦太告知麦兜因为爱与信任没有买他不选的六合彩号码、所以也就没有成为富豪这个事实后,麦兜哭着跟妈妈抱在了一起。
这时,影厅现场的一些小朋友也齐声哭成一片,触动了我的泪点,以致滴泪。
暂不能罔论这部片子有多好,但它确确实实感动了我。
喜欢麦兜很多年。
这只小猪,从 2001 年开始出现在荧幕上,到现在,陪伴我 14 年。
别人问我爱的电影排名时,麦兜系列一定在 Top 3 。
于我而言,它不是一系列童话片,更不是好笑的喜剧。
无论是 14 岁时看第一部,还是 28 岁时我看第六部,都毫无意外的流下眼泪。
很多人说麦兜讲港人的奋斗精神,因此感动。
可是麦兜让我爱,是因为这只小猪跟我一样,对于「生活」这件事,有一样的困惑。
我十四岁时,麦兜说:「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我十七岁时,麦兜说:「其实,我没有哪儿想去,我只不过好喜欢现在这样子啊。
」我十九岁时,麦兜说:「可是我的真谛,只有一个啊。
」我二十二岁时,麦兜说:「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我二十五岁时,麦兜说:「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我二十八岁时,麦兜说:「不是所有事都能像荷包蛋一样,拌着拌着,就又都聚到了一起。
」我不知道你们,但对我来说,麦兜的每一次执拗,每一次困惑,都是我。
小时候觉得努力很多事情也未必行,害怕硬邦邦的世界,我一直想,长大了会怎样?
再长大一点,会努力想要守住一些什么,相信一些什么,希望世界不要变得太快,我怕我跟不上。
真的进入成人世界了,眼睁睁的看到生活不是童话,最后我们的愿望,其实都没有实现。
现在,到了 28 岁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执着的去看对和错、因为有更大的命题在我们前面要我们面对——生离死别。
死亡真是一件残酷又严肃的事情啊,严肃到不敢想。
今年,周围很多人失去亲人,陪他们悲伤了一次又一次,其实我们都知道,死亡不是上太空,也不是回老家,那些我们爱的人,一旦离去,永不相见。
但还是不愿说破,不愿面对。
即使我们已经可以伪装成独当一面的样子,即使哭也哭的得体,但是面对死亡这回事,麦兜和这个年纪的我们都还是幼稚又毫无经验的小孩子。
我们突然明白,生活不是最大的杀手,时间才是。
所以,学,拼命学。
学着放手,也学着把离开的人放在心里。
只是学的好辛苦啊,眼泪总也擦不干净。
哭也不敢哭得太大声的你,别寂寞,我们都一样。
首先恭喜麦兜和我妈妈获得第52届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奖!
时隔一年多,重新翻看此片,依旧带给我满满的感动!
现实生活中,无论你在哪里,妈妈都会时时刻刻牵挂你;当你把开心的事情和她分享时,她会很欣慰的看着你和你一同高兴,会做一桌顺口好吃的菜边吃边和你聊;当你不开心时,她会开导你劝慰你告诉你未来会更好。
我们回报妈妈的又是什么呢,其实她并不需要你给她多少钱给她买多少贵重的物品,你的一通电话、你的问候、时常给她报个平安、时常提醒她注意身体,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和孝顺。
从2001年《麦兜故事》到2014国庆档的《麦兜我和我妈妈》,麦兜系列电影已经推出六部。
来自香港的小猪麦兜发过梦、学过太极拳、与华仔同台演出过。
这一诞生于香港本土,后来北上的系列电影,兜兜转转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
按照故事的套路,他原本该憨憨地与单亲妈妈一起生活下去,胸中怀着斑斓梦想,然后无奈地长大成人——和千千万万的香港普通民众一样。
但在这一集里,麦兜却应验了流行的成功学,终于发达成为精明能干的英雄。
看完此集,失望不止一点,疑惑也不止一点。
在为普通而辛酸的香港生活代言二十余年后,成为社会栋梁的麦兜,究竟要怎样续写这部“草根童话”?
麦兜和他的表弟麦唛早在1988年就问世。
最先问世的《麦唛》系列,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猪麦唛。
香港俗语里称傻傻笨笨的人为“猪唛”。
然而麦唛并不傻笨,他精明能干,中英双语流利,生活富足潇洒。
最初的故事以麦唛的日常生活为主。
之后慢慢转入它所上的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唛逐渐淡出,麦兜转而成为故事的主角。
麦兜的右眼上有一块红色胎记。
他出生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里,自小和单亲妈妈麦太相依为命。
麦太望子成才,倾尽一切希望孩子能多学一点东西。
无奈麦兜笨笨的,傻傻的,似乎有把一切搞砸的能力。
作者谢立文曾在访谈里说,“麦唛在香港或者广州或者英国都没什么区别,但麦兜只能在香港的背景下出现。
他的单亲家庭,他的母子关系,还有自己天生资质低等,和麦唛有很大区别。
”虽然并非刻意,但从麦唛到麦兜,香港社会的境遇变化不知不觉依附于这两只粉色的小猪身上。
麦唛问世之时,正是香港经济最好的时刻。
那时候香港顶着“亚洲四小龙”的光圈,港人也多半自豪于自身的发达和高效。
但到1997年前后麦兜变身主角,经济下滑的焦虑、社会矛盾的逼迫,通通都在麦兜母子身上凸显。
1997年,13集动画片《麦兜与麦唛》问世,两只小猪第一次走出纸面走进电视。
第一集里麦兜想在感恩节吃火鸡。
节俭的麦太狠下心买了一只最小的火鸡,结果这只火鸡足足吃了一年。
2001年,电影《麦兜的故事》上映。
当年这部电影的香港本土票房超过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名副其实的港人骄傲。
影片中,麦兜前往长洲学习帆船本领的桥段,则来自1996年奥运会李丽珊为香港夺得首枚奥运金牌。
然而长大成人,麦兜没有和李丽珊一样成为奥运冠军,只是在压人的楼市、故事中逐渐变成负资产。
他的一句“垃圾股果然会让人跳楼”,也许比帆船和金牌更击中港人心脏。
继承首部票房奇迹,2004年归来的《麦兜,菠萝油王子》自豪地在片尾打上了“百分百香港制造”的字样。
依旧是细细麻麻生活和幻想童话的交织,这一集电影里,麦兜的身世之谜被解开,那个叫麦炳的男人,抛下沉浸在新婚甜蜜里的麦太,留下一部《菠萝油王子》的书稿,回去完成自己的“复国之梦”。
镜头跟着年轻的麦炳和麦太,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香港。
年轻的女工们在工厂里劳作,香江上画舫游弋。
然而下一个镜头,画舫焚毁,麦太和麦兜的居所仍然狭小逼仄,却和春田花花幼稚园一样,面临拆迁的命运。
2003年,香港经济仍没有走出低迷,经历SARS疫情以及之后的若干不当政策,更是让局面雪上加霜。
几乎在同一时期,香港影坛拍出了《金鸡》。
与麦兜母子一样,妓女阿金也是香港中下层阶级的代表,在时代的大浪中起起伏伏。
而《麦兜,菠萝油王子》里,“活在过去”的麦炳似乎缅怀着旧日殖民地时期香港高速发展的荣光,而“活在未来”的麦太则希望告别劳碌生活,买一块墓地对着大海抖抖脚。
只有活在当下的麦兜,在时局和经济的萎靡中进退两难,为了让时间过得充实一点,只能抖抖腿。
在这之后,麦兜系列日益成为代表着港人的“草根童话”。
关于它的漫画接连推出,并被引进内地。
麦兜图案的文具衍生品也一度热销。
在媒体票选的“在香港居住的十大理由”中,麦兜应声上榜。
对小朋友而言,粉色的麦兜和它幼稚园的好伙伴们稚气可爱,常问出些傻傻的的屎尿屁问题。
但在大人来看,无厘头的麦兜系列却暗含着无数成人世界的辛酸。
2006年的《春田花花同学会》将麦兜动画和真人表演结合起来。
影片中应届毕业生面临残酷的就业局面,烧味店的盛饭工甚至都是哈佛毕业。
现实的孤单、寂寞、焦灼困境在这部电影里都被无限次放大重现。
在迄今上映的五部麦兜系列中,这部充满了恶搞的电影评分最低,却因为“超女”周笔畅和张靓颖的加入得以在内地上映。
2009年的《麦兜响当当》是一部有内地投资、制片和演职员班底加入的合拍片,甚至连故事也一并搬来内地。
故事的源头实际来自电视动画片《麦兜与麦唛》。
麦家祖先麦仲几千年前“吃饱了撑着”的发明因为三峡工程被发现。
几乎同一时刻,麦兜跟着妈妈北上。
来到武汉,麦太赞颂这座”成就了热干面和鸭脖子“的城市,希望屡次投资失败的自己能在这里找到春天。
她把麦兜送进“太乙春花门”学习太极。
这部电影在2009年暑期档上映,出品方在同年春节档刚将喜羊羊系列搬上大屏幕。
据传片头的3D场景和片尾的三峡大坝,都是应投资方要求所加。
普通话版的配音阵容包括了那年刚开始走红的黄渤,在上映时间上也比香港本土早了半月有余。
北上的妥协发生在电影里,也在实际生活中。
2003年,内地和香港间开始实行CEPA政策。
两地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在大陆定居。
根据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调查,约有50万港人长期居于内地。
2009年一年间,就有4万港人移居内地,首次超过内地定居香港人数。
2012推出的《麦兜当当伴我心》讲述的重心不在麦太、而在憨憨的校长身上。
春田花花幼儿园的校长注重音乐教育。
他的学生似乎都没有成为“社会栋梁”,却一直让音乐陪伴身边。
这部电影的内地色彩依然强烈:麦兜遭遇了带着东北口音的小伙伴,在她家的豪宅中找不到厕所迷了路。
影片尚未过半,这个女孩即告家道中落,落入和麦兜相似的阶层处境。
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内地和香港在处境上似乎更同声同气,彼此生活上的关联也更加紧密。
影片里,一辆载着小合唱团成员的小巴在深圳和内地两地奔波,即是当下生活的写照。
比起前几部,这部电影少了童话色彩,多了写实的意味。
在接连北上之后,2014年国庆档的《麦兜我和我妈妈》,却又把故事搬回了香港。
然而麦兜和妈妈没有回到他们位于本岛的闹市区,而是生活在一个小渔村。
依然是生活的窘迫、拆迁的来袭,前几部里的麦太的卖力工作和望子成龙,在这一部电影里变本加厉。
在《菠萝油王子》的结尾,曾经有过一个“春秋大梦”般的结尾:靠着抖腿,麦兜和大提琴家Jo-Jo Ma(戏仿马友友)同台演出,麦太盛装为儿子鼓掌喝彩。
然而在《麦兜我和我妈妈》里,先是麦太真的离世,再是一向傻傻的麦兜似乎打通任督二脉,奋发图强,终于出人头地。
只是发展至此,故事似乎脱离了大时代的背景,“香港仔”麦兜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变得面目不清。
他没有像前几集里一样,长大成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着没有梦的现实世界,而是变成了名侦探。
成为名侦探的麦兜带着猎人帽,像福尔摩斯,也像柯南。
陡然发达的结局,虽让一路看着麦兜走来的观众倍感欣慰,但心中却有不适。
这个干任何事情都“麻麻的”(粤语很一般)、甚至有点呆、有点憨的小猪,原本是万千普通港人的人生投影。
但在故事的最后他还是翻身成了成功学典范——仿佛不这样无法证明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中意《麦兜响当当》的结尾:若干年后,成为OL的牛牛阿May遇到了开烧鸡店的麦兜。
就如同麦太常说的睡前故事,麦兜从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大叔,依然傻傻的,依然善良着。
阿May觉得,能够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现如今,渴望成为“社会栋梁”证明自己的麦兜,和屹立在这只小猪身后的大香港一样,面临着自我认同的焦灼困境。
这大概是对生病与死亡最温暖的解释故事从头到尾,麦太上过三次太空。
最后一次,她真的去做了太空人,再也不回来了。
回头看着麦太的太空服,这个温暖的谎言陪伴着麦兜长大,让生病与死亡,不再变成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
麦太用实际行动,将这个谎言变成了似乎真实的存在。
每次麦太操劳过度,总会生病住院,在麦兜眼里,她只是短暂地抛下麦兜,去太空漫步了。
小时候对于死亡,总是听到很多个解释版本。
最多的解释,就是这个离开我们的人,去了天堂了。
听起来总是很神圣不可触摸,天堂到底能做什么,也一无所知。
死亡总能描述得很美好。
但是对于生病这件事情,我们似乎从未被童话包围,生病就是生病,难受就是难受,我们的世界里,生病这件事情,似乎都没有死亡来得美妙。
但是对于麦兜来说,妈妈从生病到离去,也只是去太空探索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罢了。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 小时候看麦兜,只会打着哈哈,学着他的一言一行捧腹大笑。
即将奔三的时候看麦兜,竟然也感动到泪流满面。
麦兜建议买的彩票号码,从来就没有中过。
身边的人都笑着称麦兜抽奖的手是“屎勾手”,麦兜很伤心,也很相信。
他更相信,将他过往选择的号码排除,就一定能中奖。
他告诉妈妈去买他没有建议过的生下六个号码,妈妈假装答应了。
结果真的中了,至少在麦兜的眼里,他们真的中奖了,发达了。
毕竟妈妈带着他吃好吃的,给着他各种惊喜。
一切就如同发达了一般,只是妈妈说,不能让别人眼红,要装穷,所以妈妈工作更加努力了,也多了更多升太空的机会。
后来在一次不得已的情况下,妈妈终于说出了事实。
那一天妈妈没有买下另外6个号码,依然买下了麦兜推荐过的其他36个号码,所以没有中过奖。
他们也并没有发达过。
妈妈说,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
我爱你,爱到心肝里。
我信你,信到脚指头。
大概全世界的妈妈都是这样吧,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天生带着不幸,毕竟在妈妈眼里,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
她把输的留给了自己,赢的留给了我 也许麦兜和妈妈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跟着街头小贩讲着价,计算着今天省下了多少钱。
但是妈妈把精彩的一面都留给了麦兜,自己吞下了所有艰难的事实。
她没有拆穿彩票没中的谎言,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让麦兜实现了心里的小愿望。
麦兜想去日本,妈妈带着他去日式酒店;麦兜想去韩国,妈妈带着他去吃石锅饭住着韩风的酒店。
即便是因为拆迁被赶去了拥挤的公屋,妈妈也把这个简单的家变得豪华而又温馨。
为了麦兜,麦太倾尽了全力。
就如麦兜所说,“面对人生,妈妈把能输的都输了;面对人生,她把能赢的也都赢了。
她把输的留给了自己,赢的留给了我。
“麦太把自己的健康输光了,但是她也赢得了全部,这个全部,大概就是让麦兜幸福无忧地生活下去吧。
麦兜长大之后流浪,终于实现了当年想走出去的梦想,去了当年想去的日本,韩国…可是真的去到那些地方,却索然无味了。
当那个陪着你实现梦想的人离开了,一切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了。
有时候我们总是想去天涯海角流浪,但是让我们流浪的路途觉得有意义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路途陪伴着或者遇到的人。
我们并不是非得陪着重要的人,亲爱的父母走遍天涯,有时候更重要的,是当下陪伴的幸福。
这也是我2020年,完成的一个重要功课吧,也是心底里终于解开的一道木马。
当你陷入迷途的时候,需要一晚让你回头的面 很多人都说大表伯其实是麦兜的爸爸,但是我不是大侦探,也不想追根刨底。
我只是与麦兜一样,深陷在大表伯带给我们的哲理。
他只卖一种味道的面,只在连只苍蝇都捉不到的野外摆着面摊。
他说他会为迷途荒野的人儿煮上一碗热乎乎的荷包蛋方便面,让他们回头。
当妈妈走后,迷茫的麦兜也开始流浪,但是流浪的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直到回到那个星光遍野的荒郊野外,为自己煮上那晚热腾腾的泡面之后,他脑袋里的神经才似乎正常连接了。
有时候大自然和温暖总会有一种神奇的能量波,为你充满电,让你精神饱满重新出发。
当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喜欢听听海的咆哮,听听鸟儿的教导,看看蓝天白云的嬉闹。
一切就会回归平静,很多思绪就开始有了结果。
神奇的大自然呵。
麦兜的故事很简单,很平凡。
我们总是以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背后,必须带着汹涌澎湃的故事。
但是人生本来就很简单,有吃有喝有温情有陪伴,就有欢乐,就是圆满。
与曾经笑闹轻快的气氛不同,看完只觉得满满的沉重。
麦兜好像要告诉我们许多,细细品来却又没什么难懂。
反而是咀嚼的过程让我收益良多。
令我哪怕闭上眼睛却还是难忘感慨。
它正是有这样的魔力,所以才如此令人着迷。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撕成碎片。
我以为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会一直持续到影片结尾。
可是妈妈终于登上了太空总署,却忘记等一等在外漂泊流浪的麦兜,麦兜也被外边的繁华迷了眼,忘记了给家里打个电话。
这个情节突兀又好像顺理成章。
如此,麦兜也终于开始怀念。
怀念曾经大表伯拉着他,在他闷的时候给他煮的分外好吃的方便面。
怀念妈妈教给他的讲价的俏皮嗑。
怀念与妈妈假装环球旅行的日子。
也终于开始发觉,母亲同在的时光好像比孤身一人要有趣的多。
哪怕相顾无言,却也是值得缅怀和珍藏的。
你身边也曾有过这样的人吗。
她爱你爱到心肝里,信你信到脚趾头。
在你妄自菲薄看轻自己的时候,握住你的手告诉你,你是世界上最棒的人。
她为了不要你失望,苦心经营着自己制造的假象,绞尽脑汁编造着善意的谎言。
她为了你受尽艰难险阻,却忍气吞声任劳任怨毫不懈怠。
而你呢,在她的怀抱下好像烈日里猫在榕树大大的树冠下,过着自己单纯的生活。
你傻傻的还需要手表来区分左右, 你连从左往右横着读的菜单都不会念。
她不会嫌弃你呀,她会笑着手把手的教你。
往往,你想要抚平她成川的眉。
曾经,你想要擦去她流下的汗水泪水。
事过境迁,一切都归于沉静,消失于无形。
随着时间缓慢却不停息的向前涌入,这些细腻的爱和沉甸甸的心思,也终于随着缓缓流淌着的河流,凝结成了罕有的来电,甚至几月一次的问候。
你不知道,你远去的时候,她依然在忙碌,比你在还要忙碌。
她不但把自己的事完成的出色,她也接下了你走时的活计,她的腰更弯了。
当初青涩的你以为背井离乡自食其力就是长大,殊不知失去之后才明白长久无私的陪伴才是真正所谓的成长。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圆满的末尾。
麦兜终于长大了,他完成了妈妈的愿望,他努力学习阴差阳错下成了神探。
当初和妈妈在市井街头,他想要一只宠物狗,想要住进豪宅,想要环球旅行。
他的愿望很多很多,却终成遗憾。
妈妈调笑他,叫他小狗bobby。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神探bobby。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麦兜,我并没有离去,只是换了方式陪在你的周围。
陪你走完人生的每一步路。
看着你男子汉般的下每一个决定。
】【妈妈,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我碰壁,失望,受挫,感伤之后,才终于明白人生并不是总要给我们选择。
有的时候,它像个水煮蛋,不停的兜兜转转。
往往要绕好大的圈子才能明白。
我的力量,源头是你。
】并不是要多么喜欢去旅游,逛街,去游乐场,吃些美食,只是因为陪着我的人是你,所以更珍贵。
这样毫无保留的为我们付出的人,终将顺着时间的长河渐行渐远。
如果她还在我们身边,不用许任何诺言,不用买任何礼物。
只管抱抱 她,轻而缓的抱抱她。
就像抱住最珍视的宝贝那样。
全香港最呆萌的卡通人物麥兜和永遠最自強不息的小人物麥太強勢回歸,依然是最熟悉的香港;珍貴的是即使越活越走到被淘汱的邊緣,還是不忘堅強變通,因為只有感恩知足才能自在。
以第六感成功偵查各大奇案成名的神探Bobby Mak(麥兜這個名字的起源也很有趣),娓娓道來他與媽媽的故事。
重點是他與至愛他的母親,從小到大的生活小幸福。
這些幸福從來都不是來自外在環境,而是內心的心態,細微簡單到讓人感動。
對白情節一如既往地道地幽默純樸,不管是海邊小島還是發展後的街道畫面都是賞心充滿共鳴,翻唱的歌曲懷舊動聽。
離開戲院那一刻,跟戲中的人物一樣,同樣知足而充滿愛。
這樣一部簡單充滿誠意與愛的電影,值得每個人進戲院去支持!
01麦兜说自己是霉猪手,让妈妈买那些他没有选中的号码,结果那些号码真的中了。
麦兜以为他们发达了,跟着妈妈过了一段「发达日子」,后来才发现原来妈妈并没有买那些他没选中的号码。
麦太对麦兜说:就算全世界都不爱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就算全世界都不信你,我信你信到脚趾里。
02长大后,外出打拼,和妈妈渐行渐远的麦兜,在妈妈真的去了太空总署,不再回来后,终于开窍,用心读书,认真赚钱,变身神探。
他说:每一次我感到聪明,每一次我感到灵巧,每一次我感到威猛,我都真实地感受到,我和妈妈,在一起。
03末了,麦兜在回溯童年以及和妈妈记忆后,终于明白:面对命运,妈妈能输的,都输了。
面对命运,妈妈能赢的,都赢了。
只不过,妈妈把赢的都给了我,把输的都留给了自己。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妈妈留给我的宝藏:大手拉小手的母女旅行、清晨公园里起舞的紫色身影、小碟子里水养着的白嫩玉兰花、手工作坊里妈妈的黑色橡胶枪、午后放学回到家的浓白猪骨汤、冬夜里手织中的白色毛衣……片尾有一句话:我从未离开,只不过换了种方式,活在了爱我的人心上。
对不起,我看睡着了。
不清楚这部电影的预期观众群是什么年龄段的,或者是什么精神层面的,这个麦兜没可爱,少犯傻,不卖萌了,还是那头香港猪么,既不热闹也不机智,对于儿童来讲,这显然不是来看这片的目的而且主题设定的方向,和对亲情的刻意抒情,漫天鸡汤绕魂,对成年人来说又显得太刻意,做作了。
只是觉得,失去了妈妈的麦兜,在奔跑时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和妈妈相处的场景,那么思念那么难过,他还能正常的娶妻生子么(哎我的点好奇怪)。
听不了配音版的,打破了关于香港的想象。
麦兜吃方便面给我吃馋了。麦兜说:“长大了我很少跟妈妈聊天,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我妈在旁边打手机麻将,不知道她听到没有。
“如果妈妈当年没那么爱我,也没那么信我,现在我会不会过得好一点。我知道我这样想很坏很坏。”
火车电影第三弹。再也看不下去的麦兜……
141002W
旁白声音出戏
在影院几乎饮泣。麦兜系列除了童稚的开怀一笑与清醒的故作糊涂,总还有满腹情怀沤得熟烂,芬芳一飘便欲潸然,那些回不去的日新月异,拾不起的前尘往事,还有贫寒印记与家人修补出的无忧光景,如今无法相伴的失落苦衷,注定痛入心扉。麦太赢给麦兜,输留自己,我们何尝不是这般豪迈与悲壮。
一招用到老
幽默温情与正能量,麦兜都做到了,一如既往的好看。
真的会看的很感动
有一点点小幽默,不过完全是给小孩子看的内容啦,难道是几万小学生上豆瓣打五星?
OK,没之前好看
麦探回忆母亲侠。其实没有上集的故事丰富好玩,而且普通话翻译有点糟糕,不过霉猪手太空人方便面之类的泪点还是挺触动人的
还好?有点没get到
和妈妈一起看的,有意思点有几个,但构不成一个整体,粤语梗只能看懂个别。京东狗做进去挺生硬,看着香港年轻人那种衰败劲儿,真可怜,活该。
麦太母爱好感人。
boring,boring,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