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人类与畜生的传说,夹杂着交合、基情和导演的自恋。
浪潮一样的恶评,商业上的惨败,以及愤青们语调一致的数落吐糟,一度让我动摇了观片的决心。
谁投资了田壮壮,谁就等着血本无归吧!
我真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大的制作落在田壮壮头上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一年前,那时看了十多分钟便匆匆上厕所(纯生理因素,不是因为对此片的偏见)。
回来时菊花紧痹,兴致全无,关了窗口玩我的DNF。
渐渐地,这部片子淡出我的脑海,如同镜头旋进,景深夹成一道缝。。。
国庆到来,百无聊赖,遂看此片。
抱着不幸的决心,硬着文艺烫斑过的头皮,看完前30分钟。
我关掉其他窗口,我已经断定,此片值5星。
张安良作为一位身负国家使命的将军,在开头一直提着:“伱不杀他,他就杀你!
”陆沈康作为一个冒失的逃兵闯入他的视线,并由一场狼灾发展出与张的奸情。
塞北的荒凉,基情的萧瑟!
两人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张从中原回来后变得沉稳隐忍,陆就变得粗暴残忍,最后还干脆变成匹狼算了。
这是人在自然中迷失价值的体现:中原代表着理性的土壤,塞北代表着狼的空间,而边疆正是人与自然争夺精神话事权的战场。
满目的黄沙、败草、朽木、烂絮,每一个镜头都浑托出自然的力量,每处人类的设施都有自然留下的痕迹。
走向狼,成为宿命陆来到卡雷村后,野蛮地强暴了寡妇Q。
被告知两人将幻化成狼,陆一笑置之,好明显他是跟我们一样的唯物主义者。
然而,陆在寡妇带来的爱欲与现状的压抑中渐渐对人产生怀疑,后来更将信将疑地救下寡妇的姐姐,再后来遭遇那场自然的暴力——沙尘暴后,他接受狼的宿命,与人界初步决裂。。。
两人在一场人兽交锋中结束了各自“人”的命运。
事件的场所是昔日两位好基友热烈工作、奉献、搅基的兵站,如今炫着苍茫。
人的势力早在多年前逃离了,这是一座死气沉沉的融为自然一体的破城。
这更具象征意义了,人与物的决裂总要回到一切关系滋生蔓延的故地进行。
人狼本是一对胞兄,何奈同源殊途!
我想,张安良面对那匹公狼时,两具人格,在两具不同族类的躯壳上,对视着。
他应该意识到此狼似曾相识,懊恼于那匹畜生眼中传达出来的诡异的人情,“此物人否?
”,“此物似我?
”。
人物之混淆,毁灭的前奏!!!
剑锋不妥协地排除所有寻求慰藉的企图,剑走苍狼,迎来镜头的最终高潮。
迭动的镜头,交替的阴影,两匹狼旋跃于张安良身上。
在一连串惨叫、撕咬、喘气声中,一把人类的铁剑抛到半空,刮起一轮轮暗黑的光辉,滑入深崖,命逝蛮荒。
人的宿命?
人的欲求?
人的物我?
到底我将走向物,还是物将毁灭我,抑或物我失界、肉灵俱灭。
只剩下远古的传说,在人们的口中相传。
为什么这部片子能这么具有教典的意味。
每一段镜头话剧式的对白,人物表露出来的迷离,大陆片少有的严肃大气。
天啊,这是专给那些坚守的人拍的。
铁器与自然的神一次次地交汇,冲突,纠缠,迸裂,每一位观众莫名其妙地打着哈欠心存愠怒地看着这下个世纪才会明白的一系列镜头。
人在漫漫黄沙中迷失,跌宕,冒犯着。
狼的旋腾,人的闪避,乱石中穿空,渺渺白云中升腾。
请原谅我这粗劣的赞歌,因为我实在被这4.3的评分气糊涂了!
商业上,田壮壮注定要被饿死;文艺上,田壮壮注定要被我们激动的热情烧灼成不裂的图腾。
..再评:这部片子给我的思考太过沉重了,这其中的寓意可以分蘖出各种各样令阴谋论者抓狂的内涵。
运用镜头将抽象、模糊的想法表现出来,实在难倒各位天天在构思三角恋、权力倾轧的诸多大陆一线大导,然而只有田壮壮能有勇气将一篇1万字的小说拍得如此纯粹。
电影在叙事上似乎功力欠火,少了很多期待中的冲突、煽情,难免让一些人看得昏昏欲睡。
不过,这一切因为结局的设置,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薄集厚发,精心累积起来的压抑、疑迷,在几分钟中爆发、质变。
对于导演的能力尚有疑惑,但对他的情怀已深深景仰。。
片子一开头陆沈康要勒死张安良,接着就进入陆沈康与张安良协力吊高太子的回忆。
那场鏖战空镜头的插入运用,体现了田壮壮一向追求画面内涵的风格。
声效、剪辑的运用的确给人一种全新的古战场感受。
仗还没打完,就跳到陆沈康拖行太子。
在此基础上,跳到下一重回忆:新兵入伍、初杀匈奴,初步解构了陆的狼心基点。
再重回上层,陆在万丈霞光中继续拖行,此种时空错落的连贯,足见匠心独运。
然后自然又是深入回忆,狼灾之后适应战场生活,但又被强迫杀人而怨恨不满,逃走,自由,与小狼相依度日。
被接走后,镜头又转回“拖行”层面,陆沈康完成拖运,周遭是惨战余景。
回忆交代拖人原因后,制片方还怕观众看不明白打出一排剧情字幕,我靠,这字幕也太唐突了吧?
自然,剧情就回到缚颈一刻。
若说缚颈是一个线索,那他就贯穿整部剧情。
陆最终放过了张,这个救赎与诀别的过程在片尾有了回忆的交待。
两人的眼神有了些许的变化,经历一系列塞外战乱的风波后,双方的心境已如一方碧水般宁静。
送走张后,陆沈康明白只有自己一人可以承担这惨烈的前线烽火。
他从张那里学来杀戮,也在张身上收获友情。
而如今,他失去了从活人身上抓住温暖的希望,放任自我在即将到来的大雪前狰狞、异化。
狼灾之境,让活人变成死人。
化狼之咒,让死人求死,活人成狼。
最后一晚的欢乐,已饱爱情深欲。
既然欲爱,何妨成兽?
既然定情,怎需别舍?
人狼相煎,只因危重的羞耻。
所谓人情,也已崩离。
我不敢说我是铁杆影迷,但我还是经常出入电影院的人。
第一点,看的宣传,第二点,看的是有小田切让和Q,第三点,觉得老田很久没出现,杂个想的出来搞科幻,爱情还史诗题材呢电影。
大致一开始这三点我才去看的这个电影但是我不明白,什么凄美爱情,什么壮丽史诗,什么神话传奇……完全没有看到,抛开这些不说,那个剧情……基本没有什么剧情可言嘛。
莫名其妙打打战,莫名其妙互相救了,莫名其妙就搞在一起了,莫名其妙有对狼出现了,莫名其妙就结束了。
话说哪一点说那对狼就是他们两个了?
话说哪一点说他们是凄美爱情,明明是抵达动物一样呢欲望,还有……汉王朝和那点打,打赢打输只是个年代机遇场景问题,还有那只小狼的故事……弄那么大篇幅场景和时间还说不清楚到底要表明个什么。
电影是可以艺术点,是可以隐喻点,但是不要弄了一个都看不懂主题,或者说搞了偏离主题(至少是偏离宣传主题)。
(整部电影还没有宣传说呢清楚。
)
不知道是不是看电影之前被人打了太久的预防针,所以觉得其实也没有那么差虽然剧情之间的不连贯也很有可能是因为送审之后删节而造成的历史性伤痕,但是不管怎么说,从Maggie Q的出现,到Maggie Q和小田切让一而再再二三的激情,都显得有点突兀。
T跟我说,基本上没看明白整个故事是个什么逻辑,其实,田壮壮想要表达的也许是小田切让和庹宗华之前的凄美爱情——第一Part里将军和小田切之间的眼光流转啊小田切不忍杀人时候将军在他身后的温柔一刀啊绝对是爱恋情仇的开始啊于是,顺理成章的,为了保护自己心爱人的性命,小田切不惜输掉战争,把太子换回了不幸被俘的将军,送他回京城疗伤自己被困在深山老林Maggie Q意外出现,小田切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其实是因为内心一直挂念着远在京城的将军,内心沮丧又绝望,才忽然爆发……和Maggie Q一直激情啊激情啊激情啊激情……其实是为了掩盖真实的自己的爱恋而激情……第三Part,将军再出边疆,已经变成了狼的小田切一直眼神凄惨柔弱地跟在他身后,Maggie Q要上前攻击他,小田切奋不顾身,阻挡自己的女人对自己的男人下手……Maggie Q出于嫉妒,还是坚持上前咬死了自己男人的男人。
于是,最后的最后,就出现了电影最后的结局——两匹狼,在凄美的山头,大声地哀嚎恩,我坚信,还是这个逻辑比较说得过去。
就冲着海报上唯美的图片去的,结果整场看下来楞是没看到该镜头,郁闷之开篇之后长达半小时的所谓的倒叙搞得我晕头转向完全不清楚在交代什么(尽管不时地有几句类似旁白一样的字幕跳出来解释说明),而且事实上到最后我也是一头雾水;之后就是和那个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名字的受到诅咒的卡雷族美女(Maggie Q)的几段凌乱的ML·····总之,在我离开影院之前听到除了郁闷的咒骂声就是对剧情的深入探讨(没办法,貌似大家都没咋看明白)话说英文片名叫the warrior and the wolf,为啥非要翻译成狼灾记呢,虽然在最后的时候那狼咬死了几个当兵的···本来想给一星的,但是看到那么多人给一星我就仁慈地加一星吧,送给片中绝美的昆仑山麓(当然我也不清楚那是不是真正的昆仑之景)
本来电影是电影的事,小说是小说的事,我没必要在看电影前恶补原著小说的。
但井上靖的《狼灾记》实在是短,让我不吝于20分钟的时光;同时先前“情欲大戏”的预防针打得我有点痒痒,既然已经知道“洁版”正片肯定会看得人“萎”靡不振,倒不如在小说里找点思绪牵绊。
还记得看完小说那一瞬,嘴里倒吸了一口凉气,田壮壮敢讲这么个故事着实不简单!
向来“扩写”的改编最不容易,李安刚开始染指《色戒》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翘首企盼,那时人们自然还没来得及把心思往“激情”上惦记,就是想看看叙事高手如何把这万把字的小说充实到电影银幕上。
这次田壮壮也是这样,据说他想要改编这个故事已经有十五年了,还好他没让我期待多久,看完小说当晚就去把电影看了。
影片很明显分为三段,是剧情的发展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
第一段的叙事很乱,本来是最具戏剧性的一段,却在不断地闪回中支离破碎。
这一段是改编的重点,原著中陆沈康的绝望来自蒙括与扶苏之死,导演把他拉回到和张安良亦父亦友的关系中。
情节表面上看是乱的,其内核是在讲述着陆沈康人性的幻灭。
从与狼崽嬉戏的生活化场景到战场上不忍杀戮的特写,从用王子换朋友的无畏到两人诀别的苦楚,最终我们在一个似真似假的场景中,看到无数火把映出一张恐怖的嗜杀成性的脸。
陆沈康没有发出“等死,死国可乎”的呼喊,在残酷的生活境地里他泯灭了博爱仁义之心。
第二段讲述陆沈康化身成狼的过程。
原著里是情欲让陆沈康回到卡雷女子身边,完成了七夜的诅咒,电影里把内心的欲望化为一场沙暴,使陆沈康化身为狼的终局更接近一种宿命。
从残存的版本中也可以看出原作尺度之大,不过对于动物性的描述,看到的版本已经足够让观众信服了。
第三段把故事返回原点,人性的陆沈康对张安良下不了杀手,在他化身为狼之后,跟早已是“死人”的张安良做了最终的了结,这里和影片刚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呼应的。
田壮壮在这一段删去已经化身为狼的陆沈康最后与张安良的对白,在把狼性讲述得彻头彻尾的同时,也彻底把观众带进了云里雾里。
要让观众从特技制作出的狼的眼神中看出残留的人性,实在是太难了!
自《狼图腾》后,狼性精神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狼性精神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反向,那条宁愿被勒死也不愿被牵着走的小狼,抨击着每一个“忍辱负重”者的内心。
狼就是这样,在太平盛世难寻踪迹,但在拼搏的年代却泛滥成灾。
田壮壮用一个魔幻的故事讲述狼性与人性的界限,虽然他没有试图表现对这种野性的执着,但依然表达了在犬儒横行的今天,对狼性的一种欣赏。
如果电影院可以不满意就退票的话,我想这片子会有不少人去退的。
对大部分人而言,看电影本是简单的事情,自然无需拿文本和影片对照来看,更不应该如拉片子般分镜头读解,甚至对于电影这类快速消费品也不能奢望一个并不痴迷的观众花时间和金钱去看第二遍。
田壮壮的清高并不是要有意拉远他的电影和普通观众的距离,只是他本身的艺术追求以及对影片的掌控力度,导致影片运用了过多的空镜头而又罕有对白,蒙太奇不够亲民像是教科书,给普通观众的读解造成了相当大的障碍。
不过,世界既然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建议大家更多关注画面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而不是浮躁的等着剧中人傻兮兮的告诉你他在干什么。
《狼灾记》的问题不在于影片本身的可看性不强,而在于其作为一个商品推向市场的时候没有预先筛择受众。
就好比你在一个路边小店买不到哈根达斯一样,从商业角度看,文艺片也不适合出现在大众型的影院。
中国的文艺片在海外市场销售业绩良好,并不是因为外国观众独特的品味,而是渠道的问题,海外的艺术院线可以把这类型的电影输送到偏爱艺术影片的小众阶层中去,而我们不具备这些。
中国的文艺片在国内无路可走,像何平、田壮壮这些“大牌”才偶有机会冲入“繁华闹市”,艺术本不应拿好坏来衡量,群众在非议之时还望理解中国艺术影人之艰辛。
可能是为了电影审查改名字了吧,这部电影其实应该叫《狼做爱记》。
日本人没有通过杀戮成为嗜血的狼,而是通过和女人不断做爱成为了做爱的狼,而后又为了要和女狼做爱而暴露嗜血本性,咬死了以前的老板。
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断想起《无极》,第五代导演,日本人,奇怪的台词,以及看着像3D动画的群狼狂奔特效(对比《无极》的牦牛狂奔)。
不过当年看《无极》的时候我是边看边骂,现在倒是边看边捧腹了。
此片节奏奇慢,剧情突兀,对白更是不知所谓。
当初冲着田壮壮之名买票进场,坚持看完,完全不懂,彻底无语。
难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宿失眠,终于明白了田导所想表达的主题:命运。
看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然而剧终之后再回想一下主角陆沈康从头到尾的变化,便豁然开朗。
在短短的时间内,陆经历了一次次巨变:从牧羊人变成狼,从逃跑的士兵变成冷血战士,从仰慕张良安到咬断张的喉咙,从强奸卡雷女到爱上她。
这就是陆的命运:他一次次走到自己曾经的对立面。
他一开始只是个天真的牧羊人,喜欢和温柔的羊群呆在一起;为了保护羊群,他不惜引火自焚驱赶狼群。
这是影片中他和狼的第一次遭遇,这时他站在狼群的对立面,但最后他也变成了一匹狼。
当他第一次接过战袍时,他吓得弃袍而逃;第一次面对蛮族时,他差点被杀死;第一次被迫将刀刺入敌人喉咙,看着对方慢慢死去,他选择弃刀而逃;但最后他也成了一个渴望血与火的战士。
一开始他可以为了张良安而放弃蛮族太子,放弃胜利;但最后张也是死于他的利齿。
我们可以看到,从影片开始到结束,陆都在变化着,渐渐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然而驱动这一切的并不是他的主动选择;每一次重大转折,陆都是被迫的。
从一开始被征入伍,到后来被迫杀人,被雪困卡雷村而遇上卡雷女,最后被风沙逼回卡雷村而终成狼。
而他自己做出的选择,反而对他的人生似有似无。
正如田导所说那样,陆的命运被不可知的因素影响着。
对陆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历史之惩罚”:他并不是为了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而犯下更大的错误以致最后走向曾经的对立面。
除了陆沈康,张良安和卡雷女也在变化着。
张良安一开始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武将,但最后出场时却成了一个送信的文官,只求快快完成任务,早日回朝。
至于张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影片并没有交代。
卡雷女一开始因为伤心丈夫死去而自称是个死人,并且厌恨强奸了她的陆。
但和陆当了五夜夫妻,看到陆舍命救自己,她自愿委身于陆,不惜违背族训而与陆这个外族人交合。
这让我想起了《色·戒》中王佳芝与易先生。
田壮壮这部片子确实不适合那些为了消遣娱乐而走进电影院的人,因为它缺乏一切娱乐片应该具备的因素:清晰的主题,明快的节奏,通俗的对白。
但看完电影,我甚至以为田导是刻意拍成这样的:尽量把娱乐的因素剔除,迫使观众更着眼于娱乐之外的东西。
话虽如此,但这个故事讲得真有点闷,所以少一星,给个四星。
2011年的补充:做人别装B,装B遭雷劈。
修改评论,只剩一星。
我承认我是俗气了一点,我也承认我是剧情控。
可是,这部电影,怎么说呢。
在电影院,半个小时的时候,黑暗中准时响起了呼噜声,我刚转头向寻找一下,结果激情画面的出现,顿时令放映厅的整个空气都沸腾起来,呼吸却安静下来。
不靠谱的画面表达,毫无准备的时空转换,都让我瞠目结舌,幸好随行四人,于是大家开始嘻嘻哈哈地自我娱乐才打发了这一个半小时。
没有赵忠祥老师配音的动物世界,央视常放的世界风光片,从战争片到激情片到科幻片到倒一片,缓慢地一秒掰成5半用的剧情,每个人物的自我呻吟和颓废,相比之下,我甚至更喜欢那个卫兵,进来-放下土豆盆子-出去,踏踏实实地告诉我他干什么了。
搞不清那个雷女人干嘛一开始就要说自己是死人,搞不清她的一切神经兮兮,小田的莫名其妙。
好吧,我承认我这次被打败了。
在两条狼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紧张地说不会就没有了吧,身边的人笃定,不会,会有一个结局的。
霎时,放映厅灯光亮起,幕布上缓慢升起制作团队的名单。
而身边的人,停顿了数秒后,终于忍不住说,他吗的。
总算有时间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狼灾记》,譲叔的演技让我对这部电影男主的表演不会产生任何质疑,而女主MQ那是花瓶问题,抱着只要不会毁剧情就行的心态我进了电影院……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这次不是演员毁剧情,是剧情毁演员……很遗憾,不晓得老田编剧兼导演是从哪个角度去审视“狼灾记”原著的,总之我的感觉是如果我之前没有看过小说版《狼灾记》我完全不晓得小田切和MQ在干嘛……不论是片子前段陆沈康对于入伍生涯的回忆、他和张安良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其间穿插的与小狼崽的嬉戏,到后面陆沈康与狼女之间的占有、依偎、不舍……剧情发展的跳跃性实在是有些大,该渲染,着重突出的地方大多一带而过,真正应了那句话:“《狼灾记》是拍给读过原著的人看的。
”,此言一出我想对于一位编剧来说应该是莫大的打击,就像当年大家对于《无极》的评价一样,尽管我不太喜欢把两剧用来比较,因为《狼》毕竟有原著的支撑,而且在被如此改编的剧情下,几位主演的演技仍然没有因此失色,就凭这点给出四星的评价给演员们也是当之无愧的了,但是我还是想说老田你要好好思考下为什么有如此的原著,如此的演员还是会给人看不懂的感觉。
下面我想应该重点表扬下MQ同学,虽然我对她之前没有任何好感,而且看片之前有“千万不要因为她毁了譲叔的想法”但是看完片子,我想说她演的算是很不错了,毕竟不是演员出身,以前的电影里也是经常以花瓶的身份出现,但是在该片中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她尽心了,狼女的坚韧、自尊、对于恋人那仇恨中夹杂着的爱恋和不舍,在动作、眼神中都有所流露,我想对于这样的花瓶,我们因该给予的是机会和时间。
譲叔的演技那是公认的高,虽然很多人对于他有“选片不慎”的论点,但我觉得作为演员,在这部戏里他的演技是个亮点,从刚开篇的逃跑和与俘虏角斗的场面就可以看出,几个简单的后退动作,眼神里不经意间闪过的忧郁与无助,就很完美的刻画出陆沈康前期善良温和的性格。
杀人只是为了自己可以活下去,残酷的边疆军旅生活终于把陆沈康从一个人变成了畜牲,而他也只能以畜牲的心在这片雪地里苟延残喘,直到碰到了另一个早已具有狼心的女人……可能对与狼女起初只是为了占有,但最后他却发现他在她眼里可以看到和他一样的自尊,尽管已成为“畜牲”,却仍然固守着的,人的尊严,于是在拥着她的时候他有了对她微妙的依恋。
于是在听到大雪过后狼女悲切的恸哭声时,他毅然决定随从自己的心——回到那个受到诅咒的部落。
于是最终他们都变成了狼……说道那位由庹宗华扮演的一直照顾陆沈康的将军,也是一位实力演员,老田对他的演技的赞赏是却之不恭的,可以说是影片里标准的硬汉形象,他对于陆沈康的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他也有自己成为畜牲的路程,最后高地上望着由昔日好友变成的野狼,那即熟悉又陌生的眼神,最终畜牲还是固守自己的尊严,杀死了亵渎自己的人,而那两匹有了着人的尊严狼之心的野兽,依旧以畜牲的形象驰骋在高原。
出了電影院,沒有忍住,第一次罵一部電影「臭」——已不僅僅是悶!
田壯壯還是把鉆牛角尖走到了底。
這一部與他的《吳清源》不說吳清源一樣,他說的也不是井上靖的故事。
仔細一看,其實這不過是吳清源的古代魔幻版而已,看起來與《吳清源》一樣的,把主角設定成寡於表現與內心孤獨的人。
而除卻主角,電影把所有配角都虛化掉了,那些人其實不是人,只是道具,連匪兵甲乙丙丁都不算,這樣就將所有光聚集在主人公身上。
主人公投射著田壯壯以為的境界,用無語來表達與世界的不和諧、不合作。
但田壯壯一方面清高得不願意用語言來與觀眾交流,一方面又希望找到知音。
從他在《吳清源》招待會上,看不起觀眾的態度可以得知他的清高與自卑,因為既然如此,他乾脆連沉默也不要了,電影也別拍了是最好,偏還拍出來,不讓人物更多地對話交流, 倘若覺得對話是多餘的,觀眾可以看畫面看故事知道導演的意圖,乾脆,田壯壯就連字幕解說都去掉算了。
總之,我哀歎自己花錢還請了人一起去捧場。
忍了很久,還是忍不住要說:田壯壯那麼多年了,還是沒有學會怎麼講好一個故事,浪費了那麼多錢那麼多特技!
(事後讀了井上靖的原著,很棒。
再次驗證了田壯壯不會講故事!
)
其实我只是来看田壮壮和maggie Q的~~~故事方面还未明了~~~
想法不错,但是商业性和艺术性有点四六不靠
我觉得每个人的心里都压抑着一种冲动。。。困顿的时候最需要发泄,情欲最简单,野兽一样。。。。。。。
情何以堪啊……
完全看不懂、、、、、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镜头画面很好看,但不知所云
无色有狼,广电无良
田壮壮分明有旷野的气质,却已经没有狼心,他的陆沈康太过温存善良,我想这便是与原著小说相比,电影失败的开始。如果这部电影15年前就拍,没有特技和明星,恐怕会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
中国观众期待看传奇,田壮壮慢悠悠地讲了一个宿命的小故事
看完《狼灾记》 满脑子的结构主义批评 新历史主义话语 读者接受 异域形象学的流变……至于电影的好坏……哦 原来还有电影这个本体存在啊
其實明明將軍和小田切才是真愛吧!!!既然要拍激情戯又干嘛黑燈瞎火的呢!!!Maggie Q也是奇葩了,還能被人強奸出感情來0 0這全族唯一會説話的文化人果然特立獨行哪!!!狼群的黑影還能更假點麼!!!好吧總而言之俺就完全沒看懂啦0 0
回味了一年。有问道了。粗犷的质感,最接近性的吸引。
基本没有看懂,逻辑那个混乱啊~
田壮壮任性了……
我智商不差 但没看懂
艺术逻辑冲撞科学逻辑,伦理学冲撞动物性。今天听周云蓬说道艺术只是审美,生活依旧是生活,忽然就想到了昨天看的狼灾记。高威老师给我放的盗马贼就是一种信仰了(伦理学)-生存意志的冲撞,田壮壮一直在这个问题里晃悠,冷暖自知吧。祝福这个在中国还能在真的拍电影的田导晚年幸福。
男主角不错
靠YY拍出来的片子注定失败...
原著本身不太适合拍成电影,但是田壮壮居然做到了。演职人员都是大卡司。很喜欢配乐和服装。当然,电影本身有些闷。估计没几个人喜欢。
没有群众点评的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