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女孩受到命运女神满神(陈红)的特殊眷顾,长大成人后做了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王妃倾城(张柏芝),但是因此也成了被命运咒语所诅咒的“永远得不到真爱,除非时光倒流,人死复生”之人。
在与北宫爵无欢(谢霆峰)、大将军光明(真田广之)等人进行的爱情角力中,倾城一次次被对方当作筹码,咒语灵验。
但是身分卑微的奴隶昆仑奴(张东健)却是真心爱着倾城。
他期望用自己接近光速的奔跑来打破加诸在倾城身上的命运锁链,好让她返回人生的起点重获选择的权利。
“你毁了我一个做好人的机会”———当谢霆锋无比恳切无比动情地对自己的前女友张柏芝说出这句肺腑之言时,影院里如媒体报道一般发出一片哄笑;而当他手刃真田广之扮演的光明大将军却被张东健版昆仑超光速地一击中的,雪白衣袂星星带血仍耗尽最后真力飞刀将张柏芝的捆绑解除,说出“去看看他们,他们快死了”,萦绕我心头近2个小时的疑惑悄悄地从暧昧暗涌到释然爆棚———哦!
原来《无极》是部同志电影啊!
陈凯歌的确不愧为国际级别的大导演,《无极》潇洒砸下3.6亿元,为百年中国电影华诞飘扬起诸多与国际接轨的后现代化金牌旗帜,如:魔幻题材———你有中土世界,我有无极世界;中国武侠风———李安挑战地心引力,陈凯歌就超越相对论;全球化———《无极》豪华主创班底率先实现了东亚三国大同……在上述等等旗帜的遮蔽下,还隐藏着一面彩虹旗帜,无疑是对于盛行文艺圈层的同志亚文化的一种积极响应,且听我逐一分解:北宫爵无欢VS光明大将军爱之,毁灭之北宫爵无欢带着部属从极北之地走了一年到达王城,虽然无欢明打旗号是要求王以王妃倾城作为退兵的交换条件,可是王在金壁辉煌的屋顶嘲讽无欢说: “只要光明在,你永远都是个二流货色”———一语道破天机。
且看王死后,无欢追逐昆仑冒充的光明大将军和倾城来到瀑布边,他眼神哀怨而敬重地凝视着鲜花盔甲的主人,说着佩服的话语,“连我都不敢杀王,你竟然就杀了王”;他恶狠狠地嘲讽倾城,“没有我你怎么知道被爱的滋味”;昆仑为救倾城跳下瀑布,无欢把倾城关到金鸟笼,一上来说的就是,“你别想当什么北宫爵夫人”;当无欢冒险用自己作为诱饵,诱捕了光明大将军,无欢对其倾诉心声,“从小你就是我崇拜的偶像”,还自讽复述了王之前“二流货色”的断语。
以上种种都说明,倾城不过是无欢用来掩护自己对光明从小由崇拜而升华为爱恨交织的情感———爱他,就毁灭他。
鬼狼VS昆仑爱之,为之牺牲鬼狼和昆仑都是擅长奔跑的雪国人,由于无欢的屠杀,他们成为硕果仅存的两个同族人。
他们堪称一见钟情而石破天惊———鬼狼作为无欢的奴隶和刺客,受命去杀光明大将军,几乎成功的瞬间,昆仑出现,鬼狼发现昆仑是同族,立刻就放手离开。
同仇敌忾而惺惺惜惺惺,鬼狼逐渐克服了他对无欢深入骨髓的恐惧,不仅带领昆仑穿越时间回到过去,还像中学物理老师一样谆谆教导昆仑“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见的”云云,如何才是真正的“奔跑”。
鬼狼在与无欢对决中,最后选择了自我牺牲,成全昆仑。
当我注视着鬼狼临死前从背后拥抱着昆仑时面部那种狰狞的深情,不自禁地就浮现出《蓝宇》的场景……满神VS倾城爱之,任之自毁就像电影一开始说的,在世界还很年轻的时候,人和神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
以先知的架势飞来飞去的满神说无极里有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其实也有她的。
在满神身上有西神宙斯的妻子赫拉或者是东神王母娘娘的影子。
她对倾城是有嫉妒心理的,因为她预见长大后倾城的荣光将凌驾于其上,所以她提前就凭借神的身份,让倾城作出得到一切唯缺失真爱的承诺(《无极》的英文名字THE PROMISE大概就是这个来由吧)———其实私心里应该是希望能将倾城的真爱永远抵押在自己手里,一旦违约则失去一切自我毁灭———不过她依然给倾城留下一个“除非”的BUG。
最后,满神施加于倾城的咒语被打破,因为她生在文明前的无极世界,不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速度超光速的时候,时间是可以回溯的。
而满神对于倾城的心理秘密花园,其实在现实中也能找到注脚,且看,在《无极》香港首映典礼上,陈红与张柏芝就摆出过相当火辣的亲热造型。
“双悬日月照乾坤”———《无极》的结尾,当“日月同辉”这种罕见却非反自然的天文现象出现时,陈凯歌蛰伏3年的第三个儿子终于亮相完毕,这位第五代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涅槃抵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还用非常隐蔽的方式宣扬了性别平等的观念,应和了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著名 “酷儿理论”,联想到十多年前陈凯歌曾经认真考虑过亲自出演《霸王别姬》中段小楼一角,如今的《无极》更可谓与时俱进。
将《无极》如此这般解读,无聊之极无趣之极无兴之极……可是,3.6亿元人民币砸出如此无X(借用数学里的未知数)之极的一个豆腐渣玩意,陈凯歌导演曾说,“《无极》说的就是觉悟”,不好意思,作为一个消费者,我那天在电影院里,就这点觉悟。
其实想打在三星半跟四星之间的。
四星不够是觉得故事讲述方面力气不足,但画面和有些设计方面真的又不想少打半星 最初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烂红的,今日有空突然想看,却被打动,至少我自己还蛮喜欢的。
Ps:很喜欢鬼狼临死前的那段陈述,你不能憎恨我,我没有对不起别人,没有伤害过别人,但现在我知道我对不起自己。
以及很喜欢倾城知道真相和最后无欢把另外三个人绑着陈述身世的那段戏。
奔或逃——《无极》电影文化赏析在中国强大的和谐(河蟹横行?
)面前,敢于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大多数都是小投资的独立电影。
其中最为抢眼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悲剧的大多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此时中国电影界的中坚力量——第五代导演开始学习好莱坞,玩“大片”。
《无极》却是众多“大片”中的一个特例,它在大俗与大雅之间游离,试图借此摆脱“中国大片”千篇一律的主旋律。
陈凯歌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形式成功的避开了严格的审查(洗脑?
)制度。
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对草根阶层的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对现时草根阶层公民意识的启蒙影响甚微。
就像一把双刃剑,魔幻现实主义却能在极权政治的中国,这一片大同的半密闭空间内,借用时间的掩饰,为陈凯歌发出了最为个性化,最为深沉,最为嘹亮的声音。
大声赞颂爱情和自由,呼吁我们不惜以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奔向我们的渴望,奔向我们的自由!
一、奴隶“奴隶是不会站起来的,只会跪,只会爬。
”——奴隶这是第一种奴隶,代表的是处于最底层的农民,打仗时冲在最前面,死在最前面,更为悲哀的是战争中还会被自己方的统治者无情的杀害,战争胜利后被剥夺胜利的果实继续被奴役。
一辈子就知道吃,与低级动物无异。
“在他们杀害我们同族的时候,我没有伤害任何人,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但现在我知道我错了,其实我一直对不起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
” ——鬼狼第二种奴隶,他们不再是愚昧的代表,他们代表的是以出卖自己的自由来换取些许权力,借以维继的一群人,就像整个官僚体系。
统治者利用他们的本能之一求生,来奴役他们。
这是一群活的不知所谓的“走狗”,在统治者的呵斥中疲于奔命,早就忘记了生活的初衷,早就忘记了最初该奔向的目标。
除了麻木一面,他们还有善良的一面,他们会醒悟。
但是“寄生”的生活让他们无力放开手,去寻找自己的渴望。
有尊严的死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你不要死,要好好活着。
”——昆仑第三种奴隶,出生时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天资聪颖,经过学习可以找到内心深处的渴望,并放弃一切的奔向渴望。
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因为他们无所顾忌。
一旦明确渴望,他们能够被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冲破层层阻隔,完成目标。
这样的人应该是占社会大多数的所谓中产阶级,应该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悲哀的是敢于追求渴望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蜗居在统治者的牢笼中自慰。
二、统治者光明,象征着所谓的正义,受众人膜拜,在战争中,却假借正义的名义滥杀无辜,践踏生命。
迷失在名利场的光明只会盲目的奔跑,找不到出口。
爱情是会有的,但是名的诱惑使得他不能完全的付出,在真爱的角逐中注定会败下阵来。
无欢,象征着人性中的恶,现实社会中权力的操纵者。
不管是在原始丛林,还是现代社会,利益冲突总会存在,尔虞我诈不会消失。
统治者中表现尤为明显,无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
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无欢踩着奴隶与前辈堆积的尸体,走向了权力的顶峰。
一个彻底无情无义的猛兽是虚伪的光明所不能抵挡的,因为光明还有情感的软肋。
但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肯定是一个无欢的人,人性裂变了。
王,一个傀儡,一种用来愚弄百姓的图腾。
三、女人在父系社会,女人大多不能逃脱男人的禁锢。
柔弱的、无知的少年倾城以放弃真爱的代价换取必须的食物和虚幻的崇拜。
在这之后,对真爱的渴望使她陷入了无尽虚无。
这时候的倾城急需真爱来拯救。
昆仑的出现恰好融化了她那冰封的心,放飞了这只被禁锢的鸟。
四、羽毛羽毛是象征自由。
如果说白色的羽毛象征着纯洁的、炽热的对自由的追求,那么黑袍上黑色的羽毛象征着理智的、隐忍的对自由的追,毕竟权力不能被狂热的利用。
五、雪之国雪之国是一个纯洁,能力强甚至孤傲的国度。
他们愿意牺牲性命来守护自己的尊严,但是这样的牺牲不能改变命运,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
六、鲜花盔甲与黑袍鲜花盔甲象征着愚民崇拜的虚无的名,穿在虚伪的光明身上更显其荒谬。
他的主人应该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昆仑。
黑袍象征着权力。
黑袍上也有羽毛,权力与自由应该是相辅相成。
有史以来权力都是为少数人所摆弄,大多数人为其奴役。
穿着黑袍鬼狼只是统治者行使权力的工具。
诚然这样的社会是极度不平等的,大部分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被物化了。
影片结尾,昆仑一穿上黑袍所有的伤痛都退去了,并且能够带领倾城穿越时间,打破这残酷的轮回,是暗示只有权力掌握在大多数公民手中,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公民才能追求自己的渴望。
结语面对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一的人手中这一数据,国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奴性已经深入民心。
唉,中国急需公民意识的启蒙,但是强大的河蟹横行在民主之路上。
生活在这样一个毫无信仰、毫无追求的国度,压抑至极。
是大多数人的逃避导致这样的结果。
他们都各自逃避,目睹同胞被残害却无动于衷。
我们应该奔向我们的渴望,而不是逃避。
最后引用一句和谐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我已经很久没有和那么多人一起坐在电影院里了,并且还笑得一塌糊涂。
无极真是很荒唐。
看完之后,我确认让郭敬明改编比谁都好。
就是那个路数。
我觉得蛮伤心的,大家(我说的不止是all of them也是master的意思)都放弃写实,指望着神仙法术让画面更好看。
可怜群战的场面特技幼稚之极,也就是比网游的水准高一点点。
故事方面,虽然旁边人笑得一阵一阵的,我还是觉得有其感人之处,当然也不至于是无欢那句“你毁了我做好人的机会”。
VEGA问我主题是啥。
我想大概是所谓“相信”吧。
倾城要相信爱和所爱的人,无欢要相信别人和自己,昆仑信主人之后要学会信自己,毒狼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背叛。。
诸如此类。
其实,满神充当的宿命论在这里是可有可无的,好像是语文课文下面的注释和中心思想之类的东西。
宿命论的东西,会显得每个人的努力或顿悟都很可笑。
唯独毒狼对昆仑说,你那不是跑,而是逃。
深得我心。
从那个王和谢霆锋的对话开始,笑声就不绝于耳了。
所以很明显,问题出在腔调上。
很可怜,他们误以为卡通片、漫画书里的妖冶和酷媚可以用真人来演。
如果放在漫画电影里,这种“腔调”也许就会是很贴切的了。
可怜我们太熟悉谢霆锋的脸和声音了,因而只觉得他在做戏,而且是一场N滑稽的戏。
媒体上大肆炒作真田广之和张柏芝的床戏。
其实少得可怜。
失望ing。
可见这种事情最好不要给人以幻想。
没有导演能超越人们的想象力。
床戏方面尤是如此。
这点戏码还拿出来说事儿,真是太不尊重观众了。
其实每一个人物都有复杂的面相,但不晓得为什么,弄出来这么可笑。
无欢像是个时装店老板,不是送人白羽浴袍就是黑羽飞袍,每次亮相如果不说话都还蛮像样。
可惜。
陈凯歌用大手笔拍了一个勉强算是神幻的故事,我觉得,非常可惜。
无极的清晰版等了很久,其实这部片子1月18号就在法国公映了,但等不得,抑或是在遭遇过《七剑》的失望之后,不敢以毫无准备的心情坐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等待灯光亮起时,旁座的人以奇异的目光打量我。
于是,千辛万苦,终于等来了清晰版。
看片之前,网上所到之处,无不骂浪滔天,仿佛陈凯歌用那3.5亿,堆起来足可以砸死人的RMB,造就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靶子,把中国人对于一部电影能尽的羞辱打击之终极言词,全都一根根戳上去,还带着飘飘的红缨子,向世人昭显。
因此等片的过程,实在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
一方面,凯歌叔叔那一辈的导演身上总是留着那样这样的痕迹,在他们是过去的记号,在我们这一代却是一道文化的鸿沟,所以他们拍的电影可能有几部喜欢的,至于导演本人么,我一个也看不上。
尤其看过《温柔地杀死我》之后,第一个冲动,就是凶狠地杀死凯歌叔叔,这人丟得……都已经飘洋过海了。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导演,特别是内地导演这些年普遍不景气,看着韩国电影在世界影展上摧城拔寨,又免不了希望这些进军好莱坞叔叔哥哥们能借着人家的财力物力,创一个辉煌出来,不用如烟花般灿烂,萤萤之火足慰人心。
就这么来去地被绝望和希望折腾了够本,开片十分钟之后,就跑到朋友的个人空间上嚷嚷我喜欢《无极》。
对于奇特和美丽的东西,我向来没有抵抗力,我喜欢满神的造型,喜欢水墨似的背景,更喜欢那个因馒头而起的故事,喜欢那个关于真爱的选择。
The Promise,这是《无极》的英文名字,就像《东邪西毒》的英文片名一样,也许更能表达作者的意图。
很多女人一生中总有一次甚至几次机会面临这样的选择:要爱情还是面包?
很多人一生中总是有很多次机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失去。
面对命运,选择一旦做出,承诺一经许下,以后的人生不能说便注定,但至少数万计的路途中,已经走了其中的一条不能回头。
但假如,假如上天会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呢?
同命运赌是不赌,争是不争?
没有在人生中失去过的顺意者,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主过的人随意人,是不能体会那个馒头于我,于无欢的意义。
在人生最单纯轻信的时候被伤害,无欢或者是夸大了结果,但我这个现实中的好孩子却能明白他的感受。
太过完美的人,能得着世人的心,所以不怕少了我这一份偏爱。
就像在三国中,独独喜欢周喻;在《无极》独独爱上了无欢,明明知道他犯下了错,最后一定会用死偿还,但是那么任性孤独孩子,执著地寻找第一个骗他的人,是以为杀了她便能回到最初的时候,会重新相信爱吗?
聪明如他,说到底还是个傻孩子啊……。
如果片子就依这样的路线走下去,假如凯歌叔叔把主题固定在无欢和倾城两个人身上,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我的年度之选。
它有如此完整的想像力,这在中国电影人里已经非常非罕见了,应该说,已经绝了迹了。
那个时候被《花都大战》气得半厥过去的失望怨气,这下都能在《无极》身上得到补偿。
它还有如此鲜明的人物,光明的骄傲,无欢的乖唳,昆仑奴的单纯,鬼狼的怯懦,难得的群像。
但是不得不痛心地承认,我喜欢的东西,它未必就是个好东西,甚至我对于“好”的定义,可能都是得不到大众认同的。
这部片子本质上是失败的。
凯歌叔叔根本不会拍武打片——就像王家卫不会拍农村题材,侯孝贤不会拍塞车题材,李安不会拍暴力题材一样,没什么可丢脸的,人无全人嘛。
如果不会拍,找个懂行的导演帮个手就得了,偏偏要自己来,片中的花拳绣腿一句都不想再提。
打架的场地倒是都蛮有创意的,可惜打不出效果来。
尤其是开片的马蹄谷一战,应该是想表达光明的神勇,但是感觉拍儿童片似的,远景——大特写——中景——再远景——中景,为了顾全大局的同时交待打斗细节,一般都会这么拍,但是……镜头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得胜后士兵抛光明的那一段,而且同一个角度,整整抛了三下——有这种必要吗?
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看一件艺术品在快成功的时候被人毁掉。
本片的摄影和剪辑对本片的影响,打个比方,就好像《最后的晚餐》画出了草稿之后叫我去上色一样。
冗余的镜头弯腰就能捡着一个,比如那根有点像《阿甘正传》的羽毛等等,而在该交待仔细的地方,例如光明和鬼狼的首次遭遇战,就那么马虎过去了。
导致全片的激斗无一亮点。
而片子最大的失败之处并非在于“不足”,而是“太多”。
凯歌叔叔的心太大,当光明、鬼狼、昆仑奴一个个出场时,这部戏的线索乱了,焦点也模糊了,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一个女人还是为了一个馒头,这个女人赢得的到底是命运还是爱情?
看的人糊涂了,拍片的人心里可还清楚吗?
我于宗教没有什么兴趣,诸神之中,唯有佛可算得哲学。
有位禅师说过,舍得舍得,先舍方能得,然而得易舍难,这是人贪之故,而越贪便越觉得不着,因此要得越多。
如果把这部片子里的种种象征元素拆碎拆散了,也许可以拍一部堂堂的中国版十二国记,但是选择、人性、爱情、信任、命运……哪是区区一部电影负担得起的。
除了象征太多,主题不明之外,过多依赖特技也是一大败笔。
要创造梦想中的王国,不一定就要拍中国版的《魔戒》,Tim Burton以近魔幻的故事见长,但他就是出了名不看借助电脑特技的人,《断头谷》和《大鱼》都是以现实场景加上独特的拍摄手法完成的,别有一番趣味。
毕竟我们同人家相比的优势就在“地大物博”,有很多场面明明可以通过临时演员和实物完成的,烧的钱也不会比3D特技来得多。
况且那个为电影做动画的公司,究竟知不知道这是一部魔幻电影,不是一款3D游戏,种种粗制滥造之处,我在电脑上都看得一清二楚,大屏幕?
不敢想像。
另外,凯歌叔叔毕竟是文人气质甩不掉,其实这本是一个很有童趣的寓言故事,里面有神,有古怪的国家,有奇特的人和故事,无欢虽然是个悲剧人物,却是带着喜剧色彩的,比如他那根搞笑的权杖,夸张的装扮,还有神经质的说话方式,其实是可以拍得很趣致的,如同神话故事一般。
但却被太多的说教给毁了,影片最后一段的大表白,那么烂的对白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如果现在我面前,绝对要把他的屁股踢开花!!!
其实影片从头至尾充斥着莫名其妙,前言不搭后语的对白,好像写剧本的人生平没有跟人讲过话一样,但这还只是一点点的堵塞,到了片尾终于撑不住,流了一泡脓出来,忒恶心人。
既然要搞象征,就不要把话讲那么明,连耍深沉都不懂~~~肯定没看过王家卫GG的电影。
最后,明星太多了……记得以前赵宝刚说他喜欢捧新人,那样才有成就感。
我想想也是,现在的导演不知怎么想的,好像比谁一部电影明星多似的,弄到连《阿嫂》这种根本不需要什么演技来撑的片子也要出动N位影帝,杀鸡焉用牛刀,白白浪费人家的演技,还有观众的情绪。
现在流行搞国际化,为了市场电影人可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我看电影是看重台词的,不然人家有声电影的发明者冤也冤死了。
台词说得好了,是一种艺术,想想我们汉尼拔教授,唯一可以自由活动的也就一张嘴巴,除了吃人时间以外都被用来讲话了,《沉默的羔羊》之所以那么恐怖,一多半都是被他“说”出来的,这是何等水平。
你再看看那两个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的外国人,能按着罗马拼音把中文讲这样,我也该谢谢他们用功了,但是这话哪儿还有人味啊,我哭倒。
把从明星身上省下来的钱,投资到动画特技的部分多好啊,木桶原理不是只有在经济学上适用的。
既然说到明星,索性把各位角色一起评了。
早说过,无欢是心头至爱,他小时候其实很像光明和昆仑奴的结合体,骄傲却单纯。
倾城MM抢走了他的馒头,从此让无欢不再信任别人甚至自己,他得不到爱也得不到快乐,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无欢”。
为了报复,也为了平抚童年的阴影,无欢四处破坏,一心一意要捉住倾城,让她也尝一尝得不到爱的痛苦。
小谢尽管不是我那杯茶,长得确实漂亮,结合了父母五官之精华,算是男生女相的那种吧,再加上他那种阴柔的演法,虽然有模仿吴镇宇的嫌疑,但吴GG不大对焦的眼睛会蛮可怕的,而放在小谢身上的效果则是顿时把无欢的性别给模糊了,因此从一开始无欢围城劫王妃开始,就知道他不是出于“色”,而是另有目的。
也许刚刚看过《情癫大圣》的缘故,觉得小谢在两部戏里的演法差别不大,于角色的把握还不够自由,但基本任务完成(如果不是小谢这种演法,无欢就不是委屈而是BT了)。
法国人尊重女性,因此法国版海报的主题全是倾城。
这个MM在爱情和面包之间最初坚定地选择了面包,因为那里她正饿着,又死了妈妈,像是战后的Scalette,需要物质的安全感。
但是当她得到一切时,她后悔了,因为她发现真爱原来更加重要。
三个千方百计想得到他的男人,一个是恨她,一个是爱她,一个却是在骗她。
倾城MM的命运虽然可悲,但是个性却是没有的。
张柏芝胜在漂亮,凭良心说,她那张精致的脸,在2字头的中国女星当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可惜她一哭起来就完全没有形象了,在这部戏里表现得又有点嬉笑无常的样子并不出彩……不知道是角色问题,还是导演指定这么演。
另外那两个外国人根本是语言不通的,能做个表情就算到位了。
真田广之表现得稍微夸张了点,不过好像更切合这部戏的氛围,张东健眼神很到位,可惜演得太现实,有点沉重的感觉。
昆仑奴其实是个挺天真的角色。
如果夏娃吃掉的那个苹果带给人类最初的自我意识,那么第一次奔跑让昆仑奴有了自我意识,而当光明禁止他把头盔交给鬼狼时,他擅自决定放弃头盔先救光明,这是他第一次有自主意识。
为了倾城跳下悬崖,这时的昆仑奴才开始告别伊甸园,不只为一块肉而生存,做回一个人类,然而也是最单纯的人类,他不会骗人,同时也轻信,张GG略显年纪大了,那清澈的眼神看得我汗毛一阵阵的。
刘烨是值得大赞一把的,我就不明白他从背后抱住昆仑奴的那个动作有什么好笑的。
鬼狼是个很复杂的角色,他虽然是个怪物,但在个性上却是最普通的人类。
刘烨一遍遍说“我没有伤害任何人,我只是想活下去“时,那么惊恐而不自信的表情应该让很多人的“忠诚”观动摇了吧,昆仑奴叫倾城活下去,却责备为了活下去而穿上袍子的鬼狼,这本身就是一个双重道德标准的悖论。
满神这个角色,网上很多人以为是不必要的,但若是没有这个神,谁来决定倾诚的命运,谁来同光明打那个赌。
只是这个角色出现的次数和时候不对,她遇到光明的次数太多了,而在结局处竟然没有出现,好像被编剧遗忘似了。
由于这个角色戏份不多,谁演都无所谓,找陈红大概是自家人,片酬可以少要点。
陈JJ的演技不见长进,倒是显老了许多。
数落了半天,真觉得自己喜欢这片子纯属BT。
但是我想此片的舞美应该入得大多数人的眼,当然服装真的真的真的很像很像很像日本人,在“服装”一栏上看到“正子公也”的名字,我一下明白原来不是叶锦添突然“哈日”起来了,这恐怕又是“国际化”的结果。
但是抛开民族偏见,只以“美”的角度来说,还是很过关的,起码有东方意境。
“东方”一直是中国导演拿来蒙好莱坞的法宝,凯歌叔叔铁了心要拿这片子去奥斯卡show show,猜猜看大概也只有“美指”可以入围了。
首先来说“无极”是什么。
“无极”,其实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就像是乌托邦一样。
而陈凯歌只是把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放在了“无极”里,任他们在里面战斗、恋爱、渴望、失望、生存抑或死亡。
“无极”里的感情是我们这个世界也同样存在的,只是那些神奇的力量有待我们自身提高。
再来说的是《无极》里的故事。
任何世界都由一种精神支撑着,而大家把这种精神人物化就成了神。
“无极”里的神就是由陈红那个角色来扮演的。
她推断了各种事情的发生,也决定了每一个在“无极”里的人物的命运。
然而命运可不可以更改,不是看神的意志,而是看你有没有这种改变命运的渴望。
自己的命运在自己手上,只要你选择握紧,就算是输那也只是为了赢的一次练习。
没有人是可以常胜的,所以只要你赌,不管赌多小或多大都请带上失败的心理准备。
输了,就认了。
光明将军不认输,一赌再赌搭进性命;奴隶昆仑不怕输,死而复生为心爱的人穿上黑袍跨越时间;刺客鬼狼很怕死,最后却自己选择烟消云散;王妃倾城不敢爱,却还是不顾一切的爱错人;北公爵无欢谁都不信,执着的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终究还是因为生命的结束而不得不放弃……如果要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那么就太肤浅了,那些试图举例说明红颜祸水的人更是糟蹋了这部电影。
就像人生,WHO的人生只有一个故事?
当人物在悲剧里不可自拔的时候,难道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
倾城因为鲜花盔甲而爱上了他的主人,多么可悲的是当她说出一个谎言试图救自己的爱人时才知道同一个面具下竟然是另外一张脸。
她拿一个真相作为谎言,来救那个以为是救过自己的人、来害那个曾经救过自己的人。
人生的奇妙,往往在于错误。
而生活的亮点,却因为一闪念的醒悟。
故事是悲剧性的,结局却是充满希望的。
还要说的是《无极》里的人物。
大将军光明——自以为是的家伙。
你可以把他看作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失去所有的笨蛋,但他实际上也曾经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而苦苦挣扎过。
一个那么骄傲的将军,为了得到一个女人的爱,竟然会做了骗子。
爱情面前,尊严似乎也贬值了。
奴隶昆仑——雪国的最后希望。
奴隶是不会站的,他会!
所以鬼狼说他不是天生的奴隶。
他愿意做将军的奴隶,理由很简单:因为跟着他有肉吃。
直到鬼狼告诉他,雪国人个个会奔跑而奔跑是因为渴望,他才开始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的爱也特别简单,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好好活着,他就可以笑得像冬天的雪花一样清澈。
王妃倾城——为爱痛苦的女人。
女人最傻的地方就是为了相信爱情而去相信别人,倾城就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相信。
可是她的悲剧正是因为她相信的爱情一开始就是错的。
当她丢下昆仑纵身跃上光明的马背和他一起从昆仑头顶跨过时,她的幸福感和昆仑的失落感正好撞在一起。
两个本应相爱的人,却只能看着爱情而得不到爱情。
倾城的痛苦也许是值得的,因为最后爱他的人为了她愿意穿越时空给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想想这部电影的英文名《The Promise》,他对她说:“不要死,要好好活着。
”刺客鬼狼——背叛了自己的叛徒。
刘烨的这个角色是我在电影中感受最强烈的,因为他,我一直哭一直哭到结局。
他是悲剧的另一条主线。
身为雪国人的他为了活命,全身被无欢烧焦而穿上了黑袍。
但在他认识了昆仑以后,就活得更像个雪国人了。
他最后因为鲜花盔甲而选择了放弃生命,他说:他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但有一个人他对不起,就是他自己。
北公爵无欢——严肃的悲剧制造者。
他制造悲剧,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悲剧。
他只是因为当年倾城的一次欺骗,而放弃了做好人的机会。
他痛心流泪,他放声大笑,他优雅的拿着金手指,甚至是他挥一挥手中的扇子,都那么的迷人。
这个角色找咱们家锋锋是找对人了。
他说:世上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得到,只要你够坏!
最后要说的当然是导演陈凯歌。
懂得商业运作的导演何止冯小刚一个,陈凯歌也深谙此道。
只是大家都看到他自信满满的样子,觉得他太高姿态了而已。
对于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刺秦》,我已经非常喜欢了。
那里面就算是周迅的一个小小的盲女的角色都那么出彩,我真是不知道那些不喜欢是怎么来的。
这部电影一出来就得到太多非议,搞得我都不敢看。
幸好我看了,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我对陈凯歌的崇拜??!
看完电影,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部宏大的作者电影。
然而,“宏大的作者电影”听上去不是很矛盾吗?
这也就是此片的缺陷所在。
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无极》在北京秘密放映,观者的感觉是,场面够壮观,但是故事情节很一般。
没想到看了之后,果然这个感觉非常强烈。
但你又觉得奇怪了,编剧就是陈凯歌本人啊,每当深沉的娱乐记者和他探讨这部影片的创作意图时,他又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富于哲理,让人的确佩服,在电影频道播出的《无极》拍摄花絮的时候,你也看得到导演多么精心地在跟演员讲戏,掰开了揉碎了充满激情地,演员也听得很深入,频频点头……可为什么片子出来,陈凯歌满腔的激情和3年的辛苦打拼,以及3个亿流水白银恍然间让人觉得轻飘飘呢?
其实就是因为这个作者电影场面过于宏大了。
他要拍自己的写的故事,又要拍商业大片,他就驾驭不了了。
也就是说,导演的注意力被不断地大量地分散着,他要顾及视觉效果,要和各国顶尖的电影人沟通,还要集中精力自己内心的故事,这个,除非是神,要不然很难面面俱到。
不是面面俱到并非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因为想要面面俱到,而散了神儿,东一拳西一脚,连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都表现不出来了。
如果眼睛是灵魂的窗口,而如果电影有自己的眼睛的话,它的眼神是散的。
这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还是陈凯歌心理的故事,他一定是被自己感动了,可就像生活中最普通的道理一样,有的时候你的目标是那么明确,你是那么志在必得,可就是在这个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迷路了。
陈凯歌忽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才华横溢并不能防止你顾此失彼。
更何况,这个故事的架构本身就很普通,从很多别的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类似的编剧智慧,所以他要做的是怎么添加更多的细节去完善这个故事,用一个讲述者的身份把自己心中的哲理表达得更加到位。
但也许,我只是说也许,陈凯歌想讲故事,他很自信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所以他忽略了“专心”讲故事的意义。
因为他太自信,因为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并非一个坚定的人。
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商业大片所需要的气势,以及国际化标准,以及入围奥斯卡的野心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正是陈凯歌电影生涯的一个隐喻,当他想拍一部好的电影的时候,他总是想得太多,票房,观众,美国人,国际大奖,海外市场,舆论,都是些事关名利的东西。
所以他会徘徊,会以他的聪明和狡黠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至少不会全盘皆输。
这样,他往往会忽略一个道理,好的电影是发自内心全力以赴的,是这个导演在拍片的时候只想怎么把这个电影按自己的意思拍出来的明确目的,而不是什么“万全之策”。
他更忘了一点,如果自己只是专心拍电影,他是可以拍出优秀的影片的,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导演。
看一次采访,陈凯歌说,自己电影中的人物映射了现代很多中国的典型人物,他说,像倾城,光明,无欢这样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你都找得到。
其实,看了电影才知道,《无极》更影射了导演本人的心态。
据说现在陈凯歌和张艺谋关系,已经淡化到普通的“同学关系”了,但这两个人确有殊途同归的意思,就是都走偏了。
正所谓我生有涯愿无尽,别看他们已经被推到了要高山仰止的境地,他们希望得到的还要更多,而这个更多,并不是好的电影,是看上去是电影却和电影无关的东西。
说是名与利未免太直接了,或者也不是那么准确,但在他们的这种索取当中,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迷失,说严重点就是“魔杖”了,也能感觉到骨子里的不自信。
因为只有不自信的人,才喜欢做些“好大喜功”的事情。
而他们内心深处,拔不掉的刺,无非就是好莱坞的虚荣,奥斯卡的虚荣。
而你想想,他们为中国电影的贡献是什么呢?
只是不断拍出些真正意义上没有意思的电影吗?
他们扶植过哪些新的电影导演呢?
他们监制过那些小成本却非常中国的电影呢?
他们力挺过那些除了演员之外的电影人呢?
如果说陈凯歌是《无极》中的谁,那我说,他就是光明。
一个自负的英雄,有天才的气魄,却又因为欲壑难平总是不能光明磊落,最终难行正道。
当然,也许他的理想状态是昆仑,可他永远不可能是,因为他放不下的东西太多。
在名利与理想之间,在容易的与正确的之间,常常要天人交战。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是说“真正的速度是看不到的,就像四季变换,就像日升月落。
”是啊,真正的速度既是看不到的,也是不可逆转的,不知不觉间,陈凯歌从《霸王别姬》的陈凯歌变成了《无极》陈凯歌,张艺谋从《活着》的张艺谋,变成了《十面埋伏》的张艺谋,他们谁都回不去了,因为他们对电影创作本身的渴望还不够强烈。
《无极》把大家都恶心了吧?
《无极》啥奖都没捞着吧?
《无极》的陈大导演居然又出妖蛾子了,要状告《馒头血案》的作者胡戈……看到这个报道真是无语啊,陈导啊陈导,你不觉得丢人我还替你丢人呢。
你自己拍的本来就是娱乐片却娱乐不了大家。
人家胡戈帮你娱乐了大家吧,你又说人家“丧失道德底限,严重影响了《无极》的后期票房……”。
就凭《无极》那素质,那口碑,后期有票房才算见鬼呢!
朝观众出气影响形象,朝媒体出气影响人气,最后只能抓个替死鬼了。
典型的狗急跳墙,心理bt的说!
丢了奖项又丢人,陈凯歌没救了。
《無極》在港的宣傳重點落於三億四千萬元的制作規模,這意味本片如一眾聖誕檔期的鉅製一樣大賣特技與唯美。
而如果就依此出發評判表現,則本片正如坊間主流口碑所說,令人大失所望。
電影的各個製作單位,除了攝影與服裝兩個環節屬稱職出色外,電影連一些基本剪接和構圖都無法做好,更遑論是本片打正旗號的電腦特效了。
影片出來的整體效果明白地展示了陳凱歌導演完全缺乏了對娛樂大片應有的統御能力與方寸;既無法管理好繁雜的製作單位分別交出的部份,也無法準確掌握電影該有的氣氛和節奏。
特別令人費解的是,許多不該笑的地方給攪了個硬笑話,這使前面再美、再動人的氣氛都給一下子攪得煙消雲散了。
進一步說,電影除了表面的糖衣交不出水準外,真正致命的是劇本粗疏的編排,使電影缺乏了同型類史詩格局應有的既優雅又細膩的層次感。
不獨是前述的笑位攪俗了格調,還有情節鬆緊與節奏快慢都相繼失調。
具體來說,劇本的內容涵蓋了過多過密而沒有層次遞進的衝突場面,這一來已讓觀眾無法抓牢電影前進的主旋律,相加起本來就超現實的情節與不夠自然協調感的畫面構圖,三者由是乎一拍即合地掃除了觀眾應有的、對娛樂大片尢其重要的投入感了。
但如果只單獨的看故事,《無極》有很大機會是筆者本年度最愛的一個,所以看罷電影,眼見一個如斯精彩的故事給拍成這個樣子,不得不嘆,可惜。
其實本片的原創故事說來非常巧妙,既對選擇與命運這兩個人生大題目有深刻的呈現,也有豐沛想像力的鮮明人物與架空世界,同時還有非常精彩叫筆者於過程中引頸以待的連番糾葛衝突。
而當中特別要讚,於觀影時也特別要留心的就是充滿宿命感又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固中的無奈與傷悲著實令人心感烕烕。
本故事蘊含了不少不得不提的好點子,比如是雪國奴隸張東健的速度竟然可用來回到過去的設定就很妙了,此舉照例又是跟全片的許多地方都有呼應,不過如何呼應與呼應甚麼,筆者就先賣個關子了,因為筆者始終推薦各位看官入場欣賞。
只要對本片的電腦特效採放棄態度,單單看幾位都稱職甚至予人驚喜的演員如何演繹這個最佳原創故事就好了。
只要諸位對正號入場,本片絕對不如外間所說的爛;要不,大家都來找我算帳好了。
P.S.無歡如果認同《無極》是一個神話化的故事,那小時候的一個被騙經歷成為童年陰影以至慢慢形成了無信無歡的性格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至少中間並沒有不合理,而只是略欠了一點說服力的實感。
滿神這個角色確然無助於情節推展,甚至開場傾城的選擇也不過是個晃子。
滿神只是個冷眼眾生的旁觀者,她並沒有改變別人命運的能力,所以傾城是否遇上滿神有否作出又如何選擇其實斷無分別,一切都是無可挽回的宿命。
她的兩次出現主要是透過前設的敘述或預演提高故事的宿命感,本來這是編劇方面一個不錯的設定,奈何編導們最終沒有讓其他的主要角色都碰上滿神,整個宿命糾葛也就因此失衡了。
倾城倾尽全力想得到真爱,却摆脱不了命运的诅咒,看到最后不禁潸然。无极是一部被耽误了的好电影,毁于网络暴力兴起的热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然后被黑的离谱。无极常看常新,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愿历史能够为它正名吧。之前的种种骂声只能说都太年轻,并不懂得“无极”吧。
我觉得挺好看啊,为什么一片骂声
四星给画面
没那么烂(故事完整,立意也清晰),但雷处恒雷,确非佳片。开场的奔牛阵竟达16分钟之久,长到令人发指。谢霆锋和刘烨的表演也令人发指。最后无欢掏出那只馒头的时候,发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那句概括的确传神。昆仑的真爱一定是光明,否则解释不通为何光明那么虐他,他还再三把女朋友让给光明。
陈凯歌试图将自己的叙事语境提升到一个超越历史的高度,但难辞其咎的执行效果则将这种野心彻底扼杀。因此个人不觉得电影本身有多少谜团值得探究。只想说一下本片尴尬的营销定位:这些貌似国际化的演员其实更适合一个通俗化的剧本,而要达到导演期望的表演水准,国内其实有很多更为适合的演员。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无极》无法企及的精彩。——《道士下山》看完后又来浏览下粤语版《无极》,感觉比“以前的差”差了不少。另外,如今才注意到:饰演奴隶昆仑的张东健是韩国人、而扮演大将军光明的真田广之是日本人,难怪多年前在电影频道观影时会觉得两人相貌有点不太一样。…… -2015.08.07
整个故事都不算差,甚至可以再打磨得很好看,只是有些地方可惜了。
很有勇气的尝试
记得小时候的那个寒假,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后舍男孩的视频一起看了好多遍,结果十几年后才第一次看了这部电影。可能我对于“朴实简陋的魔幻主义风格”有特殊的好感,所以还蛮喜欢的,简单的隐喻和恢弘的画面,适合微醺状态下看。
终于拜见了著名的预言片 除了夸张的舞美 拙劣的CG 愚蠢的人设外 勉强3个星吧
烂的很。。 PS:大光明电影院
我喜欢它。不做任何辩护。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其实我觉得画面还不错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过去那么多年,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陈红那冲天的发型。
一堆无病呻吟的烂诗加上一堆伪精致的画面,配上一些莫名其妙的隐喻,以及毫无逻辑的剧情,这就是电影《无极》了。
其实我觉得这片没有这么烂啊,虽然被恶搞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色彩,演技都很不错的说,故事略弱了点。
“你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2015.2.12成都
作为一个搞笑片儿。呵呵~确实搞笑。
今天飞机邻座大婶一直跟查户口一样跟我搭讪,我心里闹不住就打开无极开始看,她马上就不吱声了。。。凯歌其实想法不差,大家都在吐槽剧情,我觉得抛开台词有点起鸡皮疙瘩外,剧情人物什么的还算行啊。但片子整体效果实在太雷人了,演员演技、口音、五块钱特效什么的,怎么忍?!
15年过去他依旧是烂片,只不过变成了经典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