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哪儿?

Quo vado?,Where Am I Going?

主演:切柯·扎罗内,埃莉奥诺拉·吉奥瓦纳迪,索尼娅·贝加马斯科,毛里齐奥·米凯利,利诺·班菲,卢多维卡·莫杜尼奥,安东尼奥·布鲁斯凯塔,Paolo Pierobon,Azzurra Mar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6

《我去哪儿?》剧照

我去哪儿? 剧照 NO.1我去哪儿? 剧照 NO.2我去哪儿? 剧照 NO.3我去哪儿? 剧照 NO.4我去哪儿? 剧照 NO.5我去哪儿? 剧照 NO.6我去哪儿? 剧照 NO.13我去哪儿? 剧照 NO.14我去哪儿? 剧照 NO.15我去哪儿? 剧照 NO.16我去哪儿? 剧照 NO.17我去哪儿? 剧照 NO.18我去哪儿? 剧照 NO.19我去哪儿? 剧照 NO.20

《我去哪儿?》剧情介绍

我去哪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意大利2016年票房奇迹。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凯科·扎罗内的作品第四部曲。38岁青年凯科·扎罗内实现了自己生活中所有的梦想:和父母一起生活避免独立生活的花销,和女朋友持续交往避免婚姻和家庭的责任,狩猎与垂钓许可办公室的铁饭碗工作避免工作风险,这些他都做到了,他的生活轻松得让人嫉妒,连老天爷也看不过眼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猎谎者抬头有星光红玫瑰黑玫瑰讨价还价铁拳男人怒战狂心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再见少女时代飙舞追梦变身绝望老爸9号秘事第三季摩登家庭第十季老虎抽烟时哗鬼学院梅艳芳菲心跳漏一拍第二季懒散的人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与鱼共眠堡内怪胎聊斋2我和喵喵的冒险旅行美妙四人组相爱相杀B计划将来一恋之差16岁症候群看电影夜幕降临

《我去哪儿?》长篇影评

 1 ) 你爹看了会沉默,你妈看了会流泪

正儿八经的在这个周末给各位推荐一部意大利喜剧,本侠也是被人推荐的,这部片子洗卷了2016年意大利票房,是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商业片的价值不光在于其好看,更在于其深入人心令人反思。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喜剧是对低等人的模仿,不过他们并非大恶之人,滑稽不过是丑陋的一种表现形式。

”片中的男主凯科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诞生于意大利的底层祖传公务员。

意呆利的公务员让我知道了,或许全世界的公务员都是有通病的,冗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歧视女性,贪污腐败,办事效率低下,混吃等死以及忘记了谁才是“老爷”。

没错,正是这样的人物才容易出现喜剧效果,情节的发展以及各种梗的设置也围绕着凯科的通病展开,对了,凯科还是一个十足的妈宝和巨婴。

这是一部正能量十足的影片,之所以会谈到男默女泪正是在于,凯科的前半生只完成了,用左手盖章和右手盖章这一件事情。

而凯科的后半生中,也就是到南极后,他终于有些崩溃了(可能是北极熊并不会为了让他盖章把小鱼干分享给他),在崩溃的边缘他却遇到了爱情。

爱情是毒药,即使是不关心政治的女性观众也能够在本片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趣。

下面谈论到的重度剧透,没看过的可以不用看了。

这部片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影响在于,讽刺。

凯科从小的人生目标就是抓好自己的铁饭碗,可最终他自己把饭碗扔在了地上,此处的配音不应该是?

(“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想给了世界上最壮美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国家政策转变,为了让他丢失掉铁饭碗,引出了女上司,女上司想尽了一切办法让凯科离开政府机构,甚至不惜色诱,可最终女上司都被逼到去吃心里药物的时候,凯科却自我放弃了。

此处的隐喻两个人物可转换成公民和政府。

而凯科这样的妈宝男,社会寄生虫,政府余毒居然在每一次外派中收获惊喜,(没错就是大香肠和辣椒酱)与成长,在他最恶劣的时候,他遭遇一生所爱,并为之改变,他终于认为自我变成了一个文明人的时候,却发现了文明背后的问题,此处暗指高福利社会的弊端,举一个例子。

而小高潮在于他不满意一个挪威人居然敢挂意大利面的招牌,吃了后居然要砸了人家的招牌,这些京城少爷的习惯真的是可爱。

思乡,看来不止中国人有,在意识到并不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时候,他决定拖家带口的回家,这和他之前行为那里是讽刺啊,简直是打脸。

打脸后的归国之旅兵没有异常顺利,反而直转急下,他马子要回家了,而此时又回到了开头,即为什么他去了非洲,原因就是因为,他有孩子了,还是个女儿。

(那个开车小哥的嘴真是毒奶)歧视女性的人,最终将学会如何热爱女性,上天就是如此公平。

(你他妈又黑韩寒?

)并因为他的小女儿,他作出了对前半生的反思和决定,扔掉自己的铁饭碗,为了共产精神,人道主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因为从7万欧变成了强加上去的5万欧。

还有一个小讽刺是他调戏父母,抱出了一个非洲小孩。

女上司也得到了解放,条件是自己花2万欧,对非洲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推开门看到恭喜自己花束和升职惊喜,所有人都以为她为了升职喜极而泣,孰不知,是共产主义精神感动了她,而这有悖资本主义国家原则。

很有意思的片子,席卷票房甚至不出我的意外,不席卷才是意外。

要说的已经说完了,你爹看了会沉默,你妈看了会流泪,早日推荐给他们。

(非常合家欢,并没有任何不适合出现和剪辑的镜头)

 2 ) 自黑喜剧,因爱而讽

虽说这是一部意大利自黑式的喜剧,但却表现出一种“因为深爱所以痛骂”的情感。

因为男主在强迫自己变成所谓挪威文明人后,灵魂深处是对民族习惯与文化的难以割舍,因此流露出“即使你如此不堪,我可以讽刺你,嘲笑你,可是我仍然深爱你”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通过夸张的喜剧形式,而不是借助赤裸裸的现实主义题材展现,这样使得观众忍俊大笑的同时能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的荒谬性,进而反思自己,改正行为。

 3 ) 我去哪儿。非常搞笑的意大利喜剧片

我去哪儿。

非常搞笑的意大利喜剧片没错,就是你看过的短视频里面那个从小立志盖章的男主角。

男主角在小男孩阶段就志向远大,希望感受每天盖章生活。

一场变革改变了他原本平静又惬意的生活。

后面讲述了他历经各个岗位,还去挪威体验北极生活的故事。

学会了北欧人的“文明”,十分夸张,反差又搞笑。

本好奇意大利,最后看的乐哈哈。

我只是为了记录观影照片,电影真的很好看很搞笑。

值得去看。

 4 ) 我猜你们99%的人不知道白矮星是什么

《我去哪儿》,这个问题再往前看一步,就是我从哪里来,我来自南欧,享受政府体制,拥有稳定又顺利的工作;而北欧靠的却是救助机制,靠的是生存的艺术。

这根本算不上矛盾,毕竟原生历史和环境不一样,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查历史原因,太长了就不聊了,我们直接看电影。

第一部分——体制下的罪男主扎罗内的状态是广泛存在的问题,处在公职体系内,工作状态自由散漫;可以随便请假;拿着相应工资还有各类补贴,轻松超过中等阶级。

电影把写真弊端总是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很棒的一点,敢于承认才是改正的开端,顺便提一句,好过那些明着打苍蝇抓老虎却还是私欲甚大的要好。

当然不可置否的是作为男主光环还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戏剧性的反差萌所在。

第二部分——自我寻找最近一直在接受到有关原生家庭的信息,是真的,太重要了,好吧。

现代化的南欧生活节奏快,所以人们等不得车就一直不停的按喇叭,处处着一种无声但默契的生活方式——不要嫌麻烦。

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校园暴力不关我们的事,社会问题也要我们闭嘴,甚至连如何在工作中立足都要父母来教。

但北欧不同,人们真诚、文明,垃圾分类,不按喇叭,从不插队,包容不同语言和文化,这些听起来很简单吧。

可是当扎罗内学会这一切的时候,他的父母简直但崩溃,这些细小的习惯让他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变得文明、理智、不再嫉妒。

当他完全成为另一个样子,是不是失去了自己呢?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开始想念原来的自己,但他已经回不去了,他变得易怒,自我否定,那一刻他谁也不是了。

回到意大利的他和从前一样顺风顺水,他的原生环境让他自在,在听到女主怀孕的之后,他用极擅长的方式请假,甚至想要拿钱去买优越感,女主狠狠地推开了他。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命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似乎找到了文化共融的方式,皆大欢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提到的白矮星,简单来说,它只是一颗不太起眼,但是不断自我碰撞的行星而已。

我以为,它在电影里有一点暗示意味,就像男主一样不停的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习惯中碰撞然后塑造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自己。

 5 ) che ?

意大利巴掌大的地方,可以拆成几十份相互地图炮。

2000年前后,罗马一代目托蒂就有各种笑话——包括口音,作为南方人的托蒂成了北方人的笑话。

没错,罗马在意大利南方,被视自己为纯正意大利血统的北方人当作野蛮人——北方人视意大利南方人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混血。

后来还出了一本《托蒂笑话集》,各种我们get不到点的笑话。

本片开场没几分钟就地图炮,嘲笑米兰人。

接着变成南欧人(主要是意大利)和北欧人的地图炮,甚至地上丢了一片纸巾都说“肯定有意大利人来过,还很有可能是意大利南方人”——在挪威住了几天的意大利南方人说的。

客观说,这片子笑点的密集程度没有意大利版《前任》多。

电影就是这样平面,一个意大利挫男遇见了一个美女,一眼(独眼龙吧?

)就看上她了。

同样,她也看上他了,,,,,,,等等,我们先回到起点:你遇上一个所谓对的人,ta是你的菜,你的菜且单身,你的菜且单身且喜欢你,你的菜且单身且喜欢你且你还是个挫货,这概率怎么跟我一个朋友陪她朋友去试镜,导演没看上她朋友却看上她然后一炮走红且没有被潜规则还德艺双馨的概率差不多。

艺术可能源于生活,但电影嘛,吃个爆米花,趁热吃就行。

 6 ) 我去哪儿啊?

最近看到的最好看的轻喜剧了,从1/4笑到结局,最后编剧还加入了慈善因素,让人不由得感动起来。

讲的是一个基层公务员为了保住铁饭碗与官僚机构斗智斗勇最后竟然意外的收获了爱情的故事。

整部电影都充满了浓浓的自黑,别说等红灯时要不要按喇叭,要不要排队,罗马到米兰的航班延误四小时时,男主说我感觉回到家了,这些莫名真实的笑点让人忍俊不禁。

男主那点小市民,小心思,表达的幽默诙谐又清清楚楚。

都说意大利人是欧洲的中国人,诚不我欺也。

哈哈哈。

 7 ) 『那些体制内铁饭碗的七宗罪。』

一部让我从头笑到尾的喜剧,讲述一个意志坚定又自带优越感的直男癌宝妈男奋力保住铁饭碗的故事,充满戏谑的意大利电影。

电影源于生活又高度精炼。

笔者身处的工作环境在一个体制内单位,但我不属于捧着铁饭碗的群体。

每天和这样一个群体共事,对这部意大利去年上半年的票房冠军的电影还是有很多感触和认同度的。

《我去哪儿》调侃了意大利体制内铁饭碗,把公职人员黑出了天际。

机构沉冗,工作人员慵懒涣散,各种隐形福利滋生腐败贪污,不作为,无担当,各种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和真正意义上的公仆精神。

【一宗罪:冗员。

】无论国家体制是怎样的,体制内公职人员应该是精炼的一支队伍,电影里男主本来是高枕无忧的生活却被国家精简机构的一个决定而打破了平静。

诺大的一个国家机构说裁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留下的是一群老年人,然后是已婚要养家糊口的,个人身体有残疾的,最后是家庭成员有残疾的,经过层层筛选,男主成了他们部门的“幸运儿”,但就是有像男主这样“意志坚定”的主儿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二宗罪:慵懒涣散的工作状态。

】男主说他总是按时上班,近12点踩着他的自行车,奋力一蹬,家的对面就是单位了。

办公桌前一坐,他的工作就是颁发狩猎证,在上面盖章做实。

15年,就这么一帆风顺的过来了。

我的周围也有那么一些人,迟到早退、上班看个报纸玩个手机喝个茶、看着领导不在还能打个盹儿。

当然忙的时候也没少去各种抱怨到处喊叫自己多辛苦,多不容易。

呵呵哒,那是因为你们平时太闲了,突如其来的工作量肯定彻底给松了筋骨。

有那么几个人给我深刻的印象,我这边忙得快成小陀螺了,某人打电话十万火急喊我去他办公室,说电脑出问题,让我上楼看看,结果是对方在上班时间看演唱会,无奈我们单位的网速又不给力,总是缓冲,我当时真想拿起键盘冲着他脑门拍下去,当然,我没有这么做。

还有,某人坐在那边一本正经的写了一百来字,然后跑过来说,你帮我打一下吧,我也没好气的说,有你伏案写字那点时间,你自己也一个个字敲出来了!

自己就可以顺手就做的小事儿也懒得自己经手,各种给人添麻烦,以自己打字慢、不会发传真、不会做表格、不会等等为理由推脱工作,诸如此类有举不胜举的例子。

【三宗罪:有点小权就滋生出贪污腐败。

】土特产绝对不是我主动索取的,肯定是来办事的人顺手带来的。

这个顺手就成了理所应当的潜规则了,他离开工作单位的时候,把办公室的“存货”分给同事,在挪威的超市看到大樱桃,他就怀念起自己想当年不用花钱就有人送上一筐筐新鲜的大樱桃。

无限怀念啊~ 吃拿卡要,感觉是很小的事儿,根本觉得自己和苍蝇老虎不沾边,人都是有贪念的,久而久之放任自己肯定是会被严重的纪律问题去问责的。

到时候只得一声叹息了。

【四宗罪:不作为 无担当,推诿扯皮。

】记得电影里那个负责裁员的金发女么?

轻松的搞定了一千多人,遇到男主真是她职业生涯里最大的坎。

她看起来已经是个狠角色了,可是她也有自己的顶头上司,也要对自己的工作失误做掩饰去解释。

最后竟然用到了色诱,真是牺牲大了。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周围的这个群体,自私、窝里横、互相推脱责任、加班也必须拉个垫背的,生怕自己一个人吃亏了。

表面看起来大家和和气气又团结互助,实际上心里状态都是想着个扫门前雪,我多去帮你做事儿对我有啥好处?

如果没有,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事情做得好了,功劳我肯定当然不让,但是出了问题,这锅肯定不能我一个人背。

【五宗罪:办事效率低。

】他怀念起自己盖章的节奏来,duang~duang~duang~偶尔遇到感恩节什么的这节奏可以更快一些。

其实效率低这个有时候真是整个办事流程环节设置的弊端,所有的事需要层层审批,层层把关,哪个环节出了点小的差池,这个流程就无休止的停顿下来。

当然,事情需要有这样的流程,我觉得是必要的,现在很多行政审批都规定了时限,比如材料递交后七日内给批复等等,这就是进步了。

事情需要核实清楚再屡责,没错。

但绝不能一副官老爷的样子慢慢吞吞做事。

唯领导不唯制度,只抓领导重视的“大事”,而怠慢了其他的工作,不催不办,领导的事情先处理,其他的人可以缓缓。

【六宗罪:缺乏创新精神,混吃等死。

】男主仗着自己有铁饭碗就对女朋友态度傲慢,明明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中年大叔,却优越感十足。

15年的职业生涯已经让他渐渐混成了一个混吃等死的废柴了,而在奋力保住铁饭碗的几次突围行动中,却无疑激发了他的潜能,也让他重新审视自己。

到最后给自己查摆问题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都会套用这个标准答案之一“缺乏创新精神”,不管是“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还是“学、转、促”,年年学习年年查摆剖析自己的问题,年年还是老三样。

就算是你知道自己问题的症结,那你可知如何对症下药?

【七宗罪:公仆意识淡漠。

】公务员实际上就是国家机构服务群众的公仆。

可是应该不需要我去分析,你们就该体会到这点根本名存实亡了。

公仆精神不是要你真的给服务对象去当仆人或者奴才,而是要低姿态的高调做实事。

我周围有些小领导,对比自己官大的一副谄媚样,而对下属则是另一副嘴脸,这变脸堪称无缝连接。

你能再奴性一点么?

公仆精神本末倒置也是及其有特色的。

现实中的官场现形记比任何影视作品中的还要出彩啊!

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有勇气自黑就有进步的空间。

佩服意大利人的自黑精神,想说南欧和北欧差距真是很大,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国民素质。

混吃等死的日子只能越过越浑。

P.s.文章里提到的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随意对号入座。

 8 ) 安置在喜剧形式下的意大利人的反思与认同的内核

这是我第一次看热纳罗.努基阿德的作品,看完之后,深深被这个导演的才华所折服,他将意大利国民的共性特点赋予到一个拥有政府工作,所谓“铁饭碗”的务必自大的“妈宝男”的身上,在看这个作品之前,老师让我们了解了意大利的历史和政治,西方的意大利和东方的中国同样是文明的发源地,同样有着复杂的充满人情事故的社会关系。

在政治上,公务员之多将近其他欧洲国家的三倍……所有的这些相似点的铺垫,以至于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

在影片故事叙述方面,导演通过男主在挪威的文明学习和磨合表达着传统人情文化与规则制度的碰撞,既有对外文化的欣赏和赞同也夹杂着对自我文化的强烈认同(比如在超市买水那一部分既有对挪威讲规则的赞同,又有对意大利人懂人情的认同)。

前一部分,我对于主角这个人物是站在上帝视角方面感到蔑视的,觉得他自大而油滑,但到后面看到他的坚持他的善良,看到他在挪威的街头超市大喊我是意大利人,感觉到了他内心的热诚,我觉得这也是导演在表达一种对于自我文化的批判和认同。

但是我觉得最后男主对于慈善的捐赠和女上司的感动,有点强行升华的感觉。

 9 ) 请问,这首歌是什么名字

http://tieba.baidu.com/p/5101692155?share=9105&fr=share就是那一对夫妇在电视上唱过之后 有段音乐或者 谁知道原声带的地址 发一下 谢谢了这段音乐很好听 谢谢分享天哪 还要140字 怎么才能凑够求解答谢谢了

 10 ) 高福利体系下的幽默

意大利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在这部片当中被狠狠地黑了一次,尽管在意大利考上公务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一旦拿到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那么你就等于有了一个神圣的光环。

11点半回去上班都算是比较早了(门卫帮忙提前打卡),上班基本上都是没啥事可做,办事收人家的东西(当然不能是高价值的),也是一种礼尚往来,只不过你送不送事情也会按规定办好,所以办事人员并不认为这个是受贿。

到了有政客上台,说要改变这种现状的时候,却因为不能得罪大众,所以8条规定之外的人,才需要调离或者辞退。

问题就是,尽管辞退补偿很高,但故事的主人翁却死活不愿意放弃铁饭碗,无论被安排做什么其它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他都愿意做下去。

结果负责辞退工作的人基于压力,经常变动主角的工作,甚至发配去北极工作,但主人公却意外因此而获得爱情,并获得了新生。

整部电影充满了幽默,也对意大利公务员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披露。

但在民粹主义和高福利制度下的欧洲,有问题的岂止是意大利?

只不过令人觉得奇怪的是,伴随着高福利体系所产生的庞大公务员群体,居然没有影响到行政办事效率,或许是因为,他们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国家可以养着很多铁饭碗,但要拿到铁饭碗,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

《我去哪儿?》短评

强烈讽刺了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是的,我们体制内的都差不多每天干着如此的业务,混吃等死无聊至极浪费生命,为何依旧想要留在体制内?我想大部分人除了这份低收入加低福利外,或许就是不敢踏出舒适圈吧。所以男主角走遍世界后才发现有没有铁饭碗,只要有爱人在,处处都是幸福的铁饭碗!!

5分钟前
  • 南之木
  • 还行

用喜剧的形式拍出北欧和南欧的价值观冲突,妈宝男遇见真爱,从此以后变成文明人

7分钟前
  • 尘飞扬
  • 推荐

为什么欧洲的电影男主都是秃头?欧洲人秃头这么严重的吗?

8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还行

和父母一起生活避免独立生活的花销,和女朋友持续交往避免婚姻和家庭的责任,狩猎与垂钓许可办公室的铁饭碗工作避免工作风险,这些他都做到了,他的生活轻松得让人嫉妒,连老天爷也看不过眼了

9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本来要打四星的,可惜这个女的实在让我厌恶,虽然是喜剧但是设定的和那么多男人生孩子真是道德的沦丧。为什么我喜欢政府部门这个女强人呢

12分钟前
  • 程大官人
  • 还行

幽默卻不低俗,很棒的義式喜劇

15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去哪 去哪 去哪

18分钟前
  • 柠檬草精灵
  • 较差

3.5

19分钟前
  • dorby
  • 还行

实在是没什么好笑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分,意大利人的幽默搞不懂,也许只是我对意大利一点也不了解吧。

21分钟前
  • 研中
  • 较差

轻喜剧,还可以

26分钟前
  • 绿皮普快
  • 还行

相当文明人

29分钟前
  • 千亿星
  • 还行

You can always tell the winners at the starting gate.真希望什么时候影节能上。

33分钟前
  • XD|醒来。你在。
  • 力荐

有着意式喜剧的喧闹与夸张,却无低俗趣味,所有的巧合和笑点,着力恰好,又劲道十足,堪称一出有些水准的喜剧片。为了有编制的铁饭碗,年纪不小的男主打了一场意志坚定又笑料百出的保卫战,影片把意大利公务员黑得够可以,意大利人甚至沦为北欧文明程度的衬托,将自黑精神进行到底。

38分钟前
  • 芷宁
  • 还行

笑傻

41分钟前
  • 野兔子叔叔
  • 还行

很可爱的喜剧片,自黑的那些直接转换到天朝都没有任何水土不服,思乡之情涌现后的那段发飙太逗了

42分钟前
  • 哆啦Z梦
  • 还行

挪威的极光怎么那么好看

47分钟前
  • Queen
  • 较差

黑得可以

51分钟前
  • Young_To
  • 还行

呵呵呵= =

55分钟前
  • 佐唐家的小炎
  • 较差

意志坚定又自带优越感的直男癌宝妈男奋力保住铁饭碗的故事,充满戏谑的意大利电影,调侃体制内铁饭碗,把公职人员黑出了天际,据说是意大利去年上半年票房冠军,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有勇气自黑就有进步的空间。南欧和北欧差距真是很大,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国民素质。混吃等死的日子只能越过越浑。

58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最后给大象撸管儿,加一颗星

1小时前
  • 含章可贞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