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看到黄晓明诱导强奸的那刻,我一度以为是神片,我在想这都能过审?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以后,我还能忍住,最大程度的礼貌的话,只能是虎头蛇尾的剧本杀了。
剧本杀的特点就是每一阶段给你部分线索,慢慢剧情深入,这部电影太剧本杀了。
首先闫妮的女同事,人家做了极大思想斗争出庭作证,看来跟闫妮关系不一般,只提供了一个线索,就是每次回来的时候闫妮都伤痕累累。
我看到电影结束都不知道为什么闫妮会每次回来都伤痕累累?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同事也是帮黄晓明做假口供。
但是这里就开始做假口供真的不符合逻辑,而且关系这么好的同事除了这个线索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线索了。
像不像剧本杀?
一开始你只有这几条线索,后面的剧本还没开始呢!
而检方也对应的拿了人家关系好的很的视频反驳。
像不像剧本杀?
后面的情节先别管,第一回合先有来有回再说。
剧本杀第二阶段,就是律师诱导供词的阶段。
发现闫妮有儿子,需要60万给儿子看病。
就是脸上烧伤的那个病。
这个阶段你明显发现上一阶段给的线索给主持人收走了,又发了一轮新线索。
这边我有一个思考,黄晓明为什么要诱供?
为了救下闫妮?
为了自己成名?
不外乎这两种原因。
但是手上既然有了要挟闫妮的证据,为何当下不直接询问真相呢?
还是有监控?
显然没有。
唯一的解释就是线索只能给这么多,不然电影没办法推进下去了。
而这个阶段又出现了一堆人,什么老头的子女,甚至三女儿的赌债,偷钱等等,竟然在之前第一阶段一点点影子都没有。
第三阶段,剧本杀之后阶段了。
其实这个剧本是个开放性剧本,有AB两套结局。
大家选A的多结局就是A结局,选B的多结局就是B结局。
到底是闫妮凶手还是他儿子是凶手?
从电影里面看,我其实是看不到真相的,因为老头当场断没断气,和闫妮再次下手,时间太短,闫妮还用布遮住指纹,特别专业。
而且老头明明是骗保,把他杀了还能骗什么保?
后面闫妮杀人连动机都没有,明显是他儿子杀的。
而且这短短的几分钟完全没证据能证明闫妮杀人,只靠闫妮个人口供应该证据不足吧!
哪怕黄晓明诱供,证据不足就是证据不足,因为律师诱供,闫妮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逻辑漏洞太严重!
而且黄晓明冒着断送律师生涯也要翻供,为了什么?
这还是那个诱供的黑律师吗?
导演估计都无法自圆其说了,把大学积灰教室都搬出来了。
其实黄晓明结局怎么样根本不重要,剧本杀嘛!
结束了就是结束了,谁管得了剧本里面的人的死活。
如果从我的角度出发,就是闫妮承认被强奸,到这里结束整个故事是最完美的,那时候好像老头还能保险赔付100万。
闫妮不用坐牢,他儿子能看病。
但是黄晓明把这个结局断送了,我认为好歹检方发现他儿子杀的人才更符合逻辑吧!
算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没必要太较真。
电影后半部分看的不是特别认真,可能有些遗漏掉的细节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还希望包涵。
但真的,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本剧本杀
观影于北京首映礼,故事结构有点类似于几年前的《全民目击》,剧情几度反转,人物亦正亦邪,解密到最后,没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有的全是无奈和叹息。
“当真相无法辨别的时候,我选择遵循自己的良知。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最后丁义峰律师选择自毁前途和人生,来坚守了自己的良知,终是法律无情人有情吧。
首映礼上的闫妮老师很呆萌,全程懵懵的很可爱,不同于佟湘玉的喜感和金喜妹的邪魅。
但是她塑造的金喜妹真的超棒,“恶女”形象的她,几个眼神几个表情看得我头皮发麻,这才是真正的好演员,果然自带微醺感的闫妮只有演戏的时候最清醒!
“当真相无法辨别的时候,我选择遵循自己的良知。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网红”法官弗兰克•卡普里奥,看过他视频的人都知道,他是最有人情味的法官,这位可爱的法官,经常做出出乎人们意料的判决,他经手的案件也都是最具有人性温情的判案。
演员很棒,闫妮涂们相当炸裂,从底层叙事出发的层层反转之旅。
不过我不太喜欢。
黄晓明大男主carry全场,几幕庭审戏和辩护对手戏相当不错,但是他(或者导演)实在是太过于爱惜羽毛了:除了黄晓明之外的其他角色,作为工具人推动剧情的成分都大于对角色本身的演绎,包括涂们和闫妮;黄晓明一出场,聚光灯就自动打上来,关注他的一颦一笑和有意无意的耍帅(当然大部分国产电影都对主角是如此偏爱的,也不能说是很大的缺点吧。
剧情方面,三次反转精心但不精彩,由此造成的观影体验是爽而割裂的——当场可能会觉得燃或者被煽到了,但是都不用等电影结束,5分钟之后如果你还没有被下一幕吸引就会自动发现导演为了炫技而牺牲的部分合理性。
几场主要角色间的对手戏倒是观感都不错,印象最深是中盘黄晓明和闫妮的对手戏,开庭时的引导回答和庭下问询时的交锋穿插进行,闫妮从漠然到爆发,黄晓明邪气溢出屏幕,给了我极大的冲击力——我甚至觉得导演就是为了这一场戏拍的这部电影。
但是总体而讲又是值得看的,除了演员各司其职不拉垮,随便找出一个演技都能吊打《孤注一掷》中的张艺兴周也和《热烈》中的王一博(没有针对这几位的意思只是他们除了本职工作外,作为演员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之外,作为社会派电影的本片切入的视角令人激赏。
我和小伙伴讨论的时候,不约而同联想到了《我爱你》,但其实这两部电影视角态度手法都没什么相似度,最大的相似是都关注了城市发展中被抛下的社会底层们。
按摩女生存环境、高龄老人赡养缺失、轻微残疾者求职、唯学历论唯人情论的大环境等等,即使这个影片没有田野调查讨论得那么深入,但是只要轻轻点一点,让自顾其暇者看到了,就是一种胜利。
《最后的真相》算得上是暑期档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112分钟的时间内,影片充分讲好了一个足够复杂的庭审故事,并塑造出立体多面的三个主角,每个人身上都有庞杂的信息量等待深挖。
一咏三叹的情感反转、对社会现实的展现,则能让它成为一部话题之作。
作为悬疑片,《最后的真相》在剧本结构上编排得不错。
悬念的钩子始终给观众吊住了,让人一直猜不到,揭晓时又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轮轮的推翻与反转,不断有新的证据与证人登场,最后指向的,却是人性背后别样的唏嘘与共情。
电影开篇,黄晓明饰演的男主角丁义峰被整个律师行业封杀。
由于揭发律所黑幕的真相,他这个律界精英再也没法找到工作。
道出社会黑暗的人,反倒活进了最黑暗的角落。
六年后,丁义峰终于得到机会重出江湖。
他碰上的第一桩案子,就是“按摩女杀人铁案”。
独居的老酒鬼马双喜,被上门服务的金喜妹用烟灰缸击杀。
看似走流程的简单“铁案”,却疑窦丛生:为什么嫌疑人一心想要求死?
他们真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嫌疑人反常的状态,让丁义峰感到背后有猫腻。
他多次走访,并重回命案现场,发现了案件中的诸多疑点:受害人马双喜才是两个人中情绪不稳定、有暴力倾向的那个人。
案发时,金喜妹的衣服被暴力撕扯,头上的伤口直逼死穴。
马双喜极有可能是要对金喜妹实施不轨,而金喜妹的行为,则是出于自保的正当防卫。
金喜妹因遭受职业偏见,即使在真相无法辨清的形势下,也被既定为凶手。
唯有丁义峰愿意为她站出来说话。
难道他是又一次要为了正义与良知,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主角在人设上的反转在此正式出现。
原来丁义峰并不是为了帮金喜妹,而是在帮自己逆风翻盘。
他需要名利、需要话语权。
如果能帮这么一位被全社会轻视的边缘女性打赢官司,他就能重新打出名声。
因此他才会费尽心力,主张金喜妹无罪。
导演没有去塑造一个伟光正的100%正义律师形象,而是让他掺杂着阴暗面,站在灰色地带,也打破了我们观众的既定预期。
被告人存疑、被害者存疑、案件本身存疑、律师的行径也存疑,多重疑点直接拆掉了这桩“铁案”。
需要科普的是,看到有人说为何一直都是律师在查案,警察几乎全程没有参与。
其实这是影片把“合理怀疑”的全过程给拍了出来。
当丁义峰接到金喜妹案时,案子已被定义为“铁案”。
警方的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相关证据也已收集完毕。
丁义峰作为辩方律师,固然没有查案权,他做的是提出“合理怀疑”——寻找有利于金喜妹的证据。
律师只要对证据链中的任意一环提出合理怀疑,就有翻盘的可能性。
哪怕检方手里的证据有证明力,只要律师能找到1%的重大疑点,就有概率赢。
他出入犯罪现场,其实也符合这个人物处事的动机。
六年沉浮,丁义峰早已不是昔日的自己,什么三教九流的手段都能使。
想要赢,就会不择手段,游走在法律边缘。
只要能找到证据,他就愿意去冒险。
丁义峰一番操作的根本动机,就是替自己赢回原先光亮的人生。
在他眼中,起初金喜妹坚持的真相不重要,能让自己赢的“真相”才重要,所以他使用了越界的手段。
但丁义峰的手段再有问题,底色终究是善良的。
他从没想过要用牺牲别人的方式来成全自己。
他逼迫金喜妹翻案的行为,也是因为以他当时查到的线索,认定金喜妹是受了马双喜的欺骗,再加上儿子的压榨,没了活下去的动力。
她不想活,他就逼她活下去,顺势成全自己名利双收。
此后,剧情开始逐步发力,架构起一场全员掩盖真相的“罗生门”事件。
跟随丁义峰的进一步调查,难以置信的人性抉择与情感反转也将被揭开。
剧作层面,《最后的真相》一直引导着观众一步步入局这场悬疑推理的庭审戏,并逐步加载出“层层掩埋”的情感真相。
但全片的核心,并非只是聚焦在案件之上,更多是聚焦在人物身上。
每个角色为了达成心中的目的,最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而几位主演在影片后半段的演技,也因此成为本片的高光所在,群像戏值得称道。
黄晓明在“正义律师”的外表下,藏有两次角色反转,这个形象被他演出了颠覆感和稀缺性。
涂们老师戏份虽不多,但也成功塑造出了在院线片中罕见的、拥有复杂心态变化的银幕形象,直指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子女赡养问题。
闫妮演的金喜妹,是全片的核心所在。
随着情节闪回,她要在四重身份里反复切换,被告人、按摩女、单亲妈妈、渴望幸福的女人。
闫妮给出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演法,游刃有余且富有情感张力。
而在悬疑的外壳下,影片最终导向的,则是社会派的表达——通过展现小人物在残酷生活中的痛苦挣扎,涉及到诸多具体的议题,如母子关系、公民普法、边缘者的真情与抱团取暖。
透过影像,你能看到本片的新人导演、编剧在心里攒的那股劲。
他们想为现实中那些不被注视的个体发声。
当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有些问题其实“点到为止”,无法被讲透,但瑕不掩瑜。
片中有两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这个世上只有两件事无药可医,死亡和良心”,另一句是“有些事情不是不存在,只是没人去做”。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看到最后,你才会知道,真相往往残忍,但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将它道之于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最后的真相』内地少有的律政题材电影,结果庭审戏拍的像是一团面糊,不接地气之余又毫无感染力,把一个简单的案子360度绕了一圈,一顿反转猛如虎,定睛一看回到头,所有的出彩点反而是闫妮、涂们的感情戏,但这种出彩更多的是源于两位演员的演技,而非电影本身,因此观感着实很别扭。
【5分】
『最后的真相』内地少有的律政题材电影,结果庭审戏拍的像是一团面糊,不接地气之余又毫无感染力,把一个简单的案子360度绕了一圈,一顿反转猛如虎,定睛一看回到头,所有的出彩点反而是闫妮、涂们的感情戏,但这种出彩更多的是源于两位演员的演技,而非电影本身,因此观感着实很别扭。
【5分】
真相如下:涂门求死买假酒与闫妮决别,骗保险金给烧伤男治病。
不意烧伤男闯入打伤二人仓惶逃离。
涂门求闫妮补刀将其击杀,完成骗保救人。
以下不解,漏洞百出:涂们快死之人有万种方法骗保比如失足,撞车,溺亡,为什么要闫妮补刀,成为杀人嫌疑犯。
这是智商的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
涂门的保险收益人是他的老友。
他能保证老友把保险金给闫妮。
人性叵测,为什么收益人不给闫妮,伴侣陪伴正常啊,多此一举,反智。
烧伤男不值一救,从始至终只见索取,对母亲的爱看不到。
还想强奸律所女孩,动辄歇斯底挥刀。
还写歌,弹吉他,很违和。
我也写诗,不代表我是好人。
没文化的罪犯是禽兽,有文化的罪犯是变态。
晓明哥的律师所做所为,无法理解。
以身入刑,只救真相。
这是正常人做的事吗?
脱离实际司法现状,律师有那么牛吗?
像看另一个平行空间。
最大赢家保险公司本剧烂片我有病写了这么多只为闫妮演技可赞。
剧情几经反转,吊足胃口,观影过程很舒服。
演员演技也很给力,黄晓明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他原来可以不这么油的!
悬疑的部分做的很好:金喜妹到底有没有被强奸?
她到底隐瞒了什么?
她为什么一心求死?
她和马双喜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这几个问题,我想很容易被剧情所吸引,一直看到剧情结尾。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受是:再次为母亲的伟大感动落泪,任孩子再怎么调皮犯错,也一定会护他周全。
无论如何,母亲总是会原谅做错事的孩子啊。
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争气,难道就是母亲一个人的错吗?
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过的孩子父亲,才是这件悲剧的罪魁祸首。
任何一个母亲都是善良的,尽管她从事这样的职业,但她不忍心将自己的骨肉随意的抛弃。
影片中没有提到过孩子的父亲,可能是金喜善不想去认这个父亲,也可能是这个父亲并不愿意承认。
所以毛卫卫的童年就缺失了父亲这一角色,自然就导致了他扭曲的心智。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伟大、坚强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可以付出。
而最应该被审判的男人并没有在场,生了自己的孩子,却并没有教养他。
当马双喜教育毛卫卫的时候,我才明白,马双喜是真的很爱金喜妹的。
个人还是认为是毛卫卫杀死了马双喜:一是金喜妹哭着求丁义峰,二是老师问他“值得吗?
”。
最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你又愿意相信什么样的真相呢?
所以丁义峰最后对老师说了那句话:当我无法寻找到真相时,那我就只能遵循自己的良知。
金喜妹的儿子已经够不幸了,他想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世界的一点温暖。
老实说,我进影院看《最后的真相》的最强烈动机,正是为了亲眼见证黄晓明的演技到底如何。
这个在内娱圈堪称“薛定谔式”的命题,不在第一时间去揭开谜底,怎么对得起影迷身份?
没想到,片中的黄晓明,不仅完成了演出,而且还顺利成为全片其他演员的演技检验标准。
这也成为《最后的真相》带给大家的最大惊喜。
所以,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在平淡寻常的开头十分钟弃片离场。
01. 吸引眼球的边缘设定按摩女金喜妹(闫妮饰)到客人马双喜(涂们饰)家中提供服务,发生争执后,以烟灰缸砸死客人。
落魄律师丁义峰(黄晓明饰)被律所收留,接手为喜妹作最后辩护。
丁律师刚出狱,供养着失忆的母亲,不仅自己生活落魄,复出的第一次公益辩护,领导说是铁案,嫌疑人一心寻死,还有个无能又话多的萌新助手,嫌犯的麻木表情明显有隐情,但是一切都显得低落困顿,毫无头绪。
直到半脸残破的莽撞青年出现,瞬间打破沉闷节奏,为故事注入了张力。
《最后的真相》携带着不少敏感又边缘的要素。
金喜妹是失足女,与马双喜也是在按摩店相遇。
然后在舞厅,律师又遇上一位伪娘大叔,还陪他跳了一支舞,以此来换取喜妹的身份线索。
所以律师为了寻找线索,在按摩店、舞厅等等场所穿来穿去。
尽管类似场景在台湾电影,在日韩剧集中见过太多次,但是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如此直接呈现,可算是在审查边缘游走。
导演的诚意不止于场景,在经历了开头部分的平淡之后,丁律师收到莫名的威胁,随后很快探访了被毁容的毛卫卫,他是一个爱唱歌的孤独青年,身患皮肤癌,半张脸被毁,脾气暴躁易怒,同时也是嫌疑人喜妹独自带大的孩子。
其实从这个介绍中,经验老到的影迷已经能够大概猜出最后的真相了。
不过导演还是扎扎实实推进故事,为主要角色提供了饱满的情感支点。
喜妹闯荡欢场,一边陪舞卖笑,一边独自带大儿子;马双喜身患重疾,三个儿女却冷漠疏远,听到拆迁款后又蜂拥而至;丁律师生活困顿、事业艰难,看到同学已幸福圆满,自己还落魄流离,于是打起自己的小算盘。
还算合格的设定之上,我们见识了国产电影的短板。
02. 架空漂浮的律政戏用力过猛的问题随处可见。
在某些段落,感觉编剧就像是在展示自己的专业技巧,一段段台词,一个个反转,过于工整和刻意,直接冲淡了角色本身的连贯情绪,让故事变得越来越不可信。
最不可信的部分,莫过于片中的法庭控辩段落。
从布景格局、控辩交锋、台词风格到演员表现,几乎完全模仿了香港律政剧的风格,法官端坐高处,控辩双方有来有往,辩护律师在空旷区域内闲庭信步,一边抛出鸡汤金句,打动众人;一边精明睿智,准确把握现场情绪,预谋着证据和证人的致命一击。
黄晓明的踱步与陈述,无数次秒回《魔鬼代言人》,特别是胁迫喜妹做假证那一段,完全是与魔鬼交换灵魂的律政败类;
公诉人孙宇的呆滞刻板,更是与早期港剧中的律政精英一模一样,感觉她下一刻就要脱下制服,与黄晓明谈场恋爱。
正是这种完全脱离现实的架空场景,直接毁掉了编剧在故事上的用心,甚至直接毁掉了整部电影。
03. 内娱演技金线黄晓明?
“金线说”源于作家冯唐对文学作品的评断。
他认为文无定法,但是有一条隐约的金线,用来判定一部作品能否算合格的文学作品。
我们将“金线”的理论也移植到电影演员的演技评定上。
然后,在《最后的真相》中,黄晓明恰好成为了这条合格金线。
在他之上的闫妮、涂们,自然是专业精湛,与他不相上下的张嘉鑫,也能称之为合格。
而在他之下的阚清子、王影璐,则可以说是演技拉垮,一秒出戏。
先说最饱满真切的角色,闫妮饰演的金喜妹。
她是失足女,是在底层社会艰难求生的舞女,是残缺孩子的单亲妈妈,是马双喜的姘头,也是面无表情、为儿子顶罪的中年妇女。
闫妮的强大演技在顺利诠释以上角色的段落中得以彰显。
而且每个角色都令人信服,每段情感都饱满真实,让人为之动容。
对马双喜,她从讨好到深爱,沉醉在甜蜜爱河中不可自拔;她为儿子无奈却要强装坚强;她陪着情人寻死,默默吞咽泪水;她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与律师的威胁,不发一言却又万马奔腾。
儿子在舞厅偷钱,她出面解围,却遭受客人的当面羞辱,愤怒之余用酒瓶砸晕了客人。
儿子躲在天桥上痛哭,警车呼啸靠近。
喜妹衣冠不整,步履蹒跚,却在夜色中扬起笑脸,鼓励儿子:警察要把你妈带走了,你要好好活下去啊!
其情其状,如何能让人不动容?
涂们的演技同样精湛,但是在片中的角色设定,未能达到喜妹那样的饱满完整。
他从开始激动暴躁、随时打人的状态,变换为现实场景中的温和亲切。
尽管可以用临死的变化来解释,但终究显得牵强。
相比之下,年轻的毛卫卫倒还可圈可点,顶着半张被腐蚀的脸,张嘉鑫也基本完成了露面、恋爱、暴走、伏罪一系列过程。
接下来,就是在金线之下的拉垮表演。
最拉垮的首选阚清子的公诉人孙宇,她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表演一位公诉人。
而她的想象又全部来自于香港律政剧那些场面。
一本正经的表情,突然上扬的眼神,故作严肃的抿嘴和措辞,感觉随时随刻都在注意着自己的形象是不是庄重严肃,一直在想着外观而不是剧情,所以根本无法入戏,更无法提供任何可信的情感体验。
王影璐表演的肖珊珊也比她好不了多少。
一个小律所的实习生,整天表现得就像职场精英,跟着落魄前辈,还要刻意做出气宇轩昂的专业范。
结果看上去颇有喜感,显示出一种不谙世事的滑稽。
后面身为律师还跑去毛卫卫家中,险被蹂躏,知法不用法,以身试险,实在是丢了同行的脸。
自己还是律师,居然如何保护自己安全都搞不懂,还怎么去跟别人辩护,伸张正义?
而我们的黄教主,则在上述两种状态中起伏摇摆。
在面对自己母亲时,在与喜妹对峙时,他还是演出了一位落魄男人身上的善恶混杂;在某些低落困顿的段落,他也能做出相对精准的诠释。
但是一穿上西装,要做简单的移动,他就开始忘掉了背景,不经意地摆酷耍帅,似乎还放不下偶像包袱?
特别是站在法庭中央,抛出一大段一大段的台词,黄教主几乎忘了这是在演戏,还需要顾及情节推进和现实背景。
黄教主已经信心爆棚,必须马上对着镜头,快速而笃定地把大段台词背出来,也根本不管其他角色乃至观众是不是听得懂。
我感觉他一直在心里重复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律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表演不是耍帅,不是想当然,黄晓明、阚清子,咱们戒骄戒躁,别上那么多综艺,好好跟闫妮老师学一学,沉淀沉淀,行不行?
深秋小屋 | 影视友情推荐:电影《最后的真相》整理/封面图:深秋小屋参考资料:麦特文化、豆瓣落魄律师丁义峰(黄晓明 饰)接到一桩看似证据确凿的“铁案”,他决心以“无罪辩护”东山再起。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嫌疑人金喜妹(闫妮饰)拒绝了丁义峰,竟一心求死。
眼见是否必定为实?
耳听是否必定为虚?
重重迷雾之下,真相扑朔迷离……——这是电影《最后的真相》的剧情大纲。
《最后的真相》由黄晓明监制,李太阁执导,黄晓明、闫妮、涂们阚清子领衔主演,张嘉鑫、王影璐主演。
影片以黄晓明、闫妮提讯室对峙精彩一幕,拉开一场充满争议的“桃色反杀”案。
闫妮饰演的金喜妹时而沉默,时而怒吼癫狂,“一静一疯”两种极致“狠劲”演绎“恶女”形象,“宁做恶女,不做弱女”成为她信奉的人生信条,从而走上“为爱赴死”的不归路。
一心求胜的律师丁义峰欲以“反杀”翻盘“铁案”;
被告人金喜妹却一心赴死、拒不配合,让律师与被告人形成对立局面。
金喜妹因职业引发偏见,致使外界对她冷眼相待,即使在真相无法辨清的情势下,也既定她就是凶手,这也致使金喜妹痛下决心“宁做恶女,不做弱女”。
而涂们饰演的被害人马双喜也与金喜妹暗藏情愫,让原本一桩走流程的“铁案”暗流涌动。
马双喜作为影片中的另一位焦点人物,与金喜妹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也是待观众去挖掘的真相之一。
阚清子饰演的“铁面”公诉人孙宇庭审现场与黄晓明、闫妮角色展开对阵,形成多重角力局势。
四大主演演技迸发,各自呈现角色凶狠一面,颠覆既往形象。
让原本这桩走流程的“铁案”暗流涌动,引起观众对层层“真相”的探索欲。
拷问“真心” 闫妮演绎极致恶女谈及此次对金喜妹的人物塑造。
闫妮坦言角色与本人反差很大,表演很有难度,是一次寻找的过程。
闫妮透露:“金喜妹算是个边缘人物,与我本人是有很大距离的,但我很愿意去挑战这样的角色,演员的很多潜质是要靠角色去挖掘的,这种寻觅是必不可少的。
”
首次与闫妮搭档的涂们也曾在片场表示,《最后的真相》影片故事本身很有新鲜感,片中金喜妹与马双喜之间的特殊情感,能够反映现实生活里的真实现象,坦言:“演员的表演依托就是生活,只要留意生活,这样的人物我们身边就有。
”
对于此次闫妮、涂们的实力组合,担任影片监制的黄晓明表示很幸运,把他心中最想邀请的演员都请到了。
黄晓明说:“这次的角色特别适合他们,他们的表演特别真实,是一种从生活阅历中汲取出来的真实感。
”导演李太阁也表示:“他们之间演技碰撞产生的化学作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感都是很棒的,这种震撼完全超出了我预期,我想这个火花就是他们多年的经验与实力所带来的。
”
涂们于2021年12月12日因病离世,享年61岁,《最后的真相》也成为了这位金马影帝的遗作之一。
电影《最后的真相》将于8月25日全国上映。
8月19日、20日已开启全国点映,对悬疑、犯罪类题材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去电影院观看!
-EN
一个壮硕的老男人在家中被害,一个当晚和他有过肢体冲突的按摩女人,成为这起杀人案件的最大嫌犯。
当公诉人试图以嫖资纠纷引发按摩女金喜妹对马双喜故意杀害来定罪时,被告律师丁义峰却从看起来严丝合缝的证据链中找到了诸多疑点。
一心想要“东山再起”的丁义峰,一口咬定马双喜在被害前对金喜妹意图实施暴力和强奸,故这应该是一起“正当防卫”。
围绕着双方在法庭上的激烈交锋,更多错综复杂的线索被一场离奇的情感纠葛牵了出来,真相笼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雾中,仿佛永远无法触及。
相信不少观众从走进影院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猜到了这是一部多重反转的悬疑电影,尽管它戴着一副律政题材电影的假面。
只因它的片名《最后的真相》,其实就是一种事先张扬的最大剧透,提醒观众朋友们不要自作聪明。
毕竟,主创人员永远都会设下陷阱,诱导你前往一个个虚假的真相,以至于当你被戳穿的时候,不仅不会感到沮丧,相反还会感慨导演和编剧的构思巧妙。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本身就是一门欺骗的艺术。
我想丁义峰律师一定感同身受。
很久不见黄晓明,这次他把一个“想赢想疯了”的落魄律师诠释得像模像样,用互联网上的说法叫做“全场演技在线”。
他在“逼供”金喜妹时说,“同样是撕衣服,我可以说他是强奸,我也可以说他是打架”,一句话便道破了这个世界的荒诞。
何止是电影,人们都只愿看见自己要想看见的东西,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而当同样的素材以不同的方式拼贴在一起时,“真相”也变得像万花筒一样支离破碎。
有人害怕“掐头去尾”,有人发明了鬼畜视频。
当年安东尼奥尼满怀激情地拍了一部以普通中国人生活为视角的纪录片《中国》,却被70年代相对保守的中国社会舆论所唾弃。
电影《最后的真相》里,丁义峰把马双喜几次发怒的生活片段剪辑在一起,然后就得出这是一个老王八蛋的结论。
光和影可以塑造一张照片的情绪,剪辑则直接决定了一段影像和态度。
摄像机确实不会撒谎,但手持摄像机的人可以胡说八道。
所以你当然明白,电影为何会成为一门艺术。
它确实有可能成为魔鬼的帮凶,但它同样能创造出爱与美好,来为我们庸常的生活注入一丝合法的兴奋剂,即便是一出假象。
所以我们才会为老马和金喜妹的爱情而流泪,一个是即将死去的空巢老人,一个是从未被在意过的按摩小姐,他们在灰暗的暮光下相遇,却编织出了一场幻梦。
这个梦太不真实,太过虚无缥缈,以至于当它千真万确地出现在大银幕之时,我们竟然连一段虚构的感情都不敢相信。
“因为你,我的生命延长了。
”这也许是一段时间以来,我在大银幕上听到的最动人告白。
的确很难想象,它是从一个老人口中说出的。
饰演马双喜的这位老人,是已故的中国著名演员涂们。
不清楚《最后的真相》是否是他参与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但看到老马的人生以这样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谢幕时,谁又会不动容?
反正我是瞬时泪奔了。
毕竟,我们再没有机会看到“老兽”在大银幕上骂人了。
而金喜妹这个角色,表演难度上堪称very hard,好在闫妮完美驾驭了她,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种“灵魂附体”。
隐忍+克制,她把内心如滔滔巨浪的般的情感,埋葬在一个决意求死的计划中。
而前期的最大看点,绝对是她和丁义峰的几次“正面交锋”了。
从缄口不言到“翻供”,沉默如海般的演技,让人想起役所广司在是枝裕和电影《第三度嫌疑人》中影帝级别的表演。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二刷一次。
因为假如得知真相就算拥有“上帝视角”的话,那绝对值得再好好回头揣摩一下她那不动声色的演出。
同样耐人寻味的,还有丁义峰那句“我选择良知”的台词。
这是否预示着,除了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最后反转”的那个真相,还存在一个更加不为人知的真相?
毕竟,当我们得知老马和金喜妹之间刻骨铭心的关系,以及金喜妹甘愿为儿子去死的决绝后,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脑海里重新进行剪辑。
就像丁义峰可以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同样也可以为了“良知”甘愿认罪那样。
所以你看到的这一切,真的是导演希望让你看到的吗?
编剧在女性角色设置和一些情节安排上很不怀好意首先 塑造的女检察官仿佛法盲 说话极不专业 不仅如此 还咄咄逼人 处处想把女主置之死地 反而是男主 显得更能共情女性弱势群体 对于性同意的界定 婚内强奸的概念等都是安排男主角之口说出 给观众制造了一种“果然只有女人对女人最狠啊 世界上还是有好男人的”感觉其次 在现实生活中强奸案如此难以被认定 舆论也常常不友好的当下 女主翻供诬陷老男人自己被其强奸的剧情 无疑给现实生活中本就充满质疑的舆论场提供了一种貌似合理的解释模板 你看 女宝写的小作文果然不可信吧 女人就是很有可能会为了种种原因撒谎诬陷别人强奸哦
反转反转再反转不专业小律师还脾气差没耐心又是她……爱情神话里的洋洋,在风暴和真相里都演了同样多余的角色,资源是不错对,这才有点像律政片的样子尔虞我诈不消极辩护硬要辩护求生欲每个人都要死了一口血的事
闫妮的演技和全度妍是一个级别的,可惜她没有《密阳》《男和女》《人间失格》可以演
导演有相当水准的镜头设计感,教主也不拉胯,演的还行。但是此片依然有着巨大的BUG!凶杀现场出现了第三个人的指纹和Dna证据,居然需要律师来找出他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敢情这警察叔叔查都没查,嫌疑人说啥是啥了呗?再者,如果本片的内核是程序正义终将胜利,教主是个为程序正义而活的人,那他又经常习惯性的打法律擦边球,这个维护程序正义的结局是靠良心发现来完成吗?就很迷你知道吧。
闫妮的演技真被这群人拖累死,砍掉黄晓明、阚清子、王影璐的戏份一点都不影响这个故事的发展,甚至人物还能写的更饱满。律师和检察官的戏垮到不行,黄晓明根本没去油,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但这部电影的男性自信感味儿很冲
反正国产院线商业片终就还是走向了这种反转之反转坏好人关照好坏人最后自我牺牲终于成为好好人的涅槃之路,大明星坐镇的无脑爽文而已,一切都不成立,观影信念在晓明的形体和台词中由2分骤降为零。
丁义峰,一个很难评判的律师角色。闫妮饰演的陪酒女的故事线符合现实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我认为的,一部我心目中好的犯罪悬疑电影,它需要达到三点标准:1.讲好一个故事;2.讲故事的过程中能一直有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3.在结尾揭示真相时,剧情的反转是能结合前面剧情给到的线索,推理出来的,合理且解释得通的。而不是归结于主角是“精神病”导致的毫无理由的反转。《最后的真相》这部电影,在剧情设定上是满足这几点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很好看~
就这么点破事还故作高深地反转,导演编剧是以为自己是奉俊昊还是朴赞郁啊?
闫妮一向是给人惊喜的女演员,和涂们的感情线表现太出众了,这里特别想说的是黄!晓!明!不是什么耍帅的角色,但当他扮演的边缘律师直面内心阴暗面时,黄晓明所表现出来的绝对实力让人惊讶。诱供那场戏我真的鸡皮疙瘩起来了,尤其放在国产片里来说,他和闫妮的对峙翻了几番,可能你会猜到真相,但不耽误被真相打动。
「这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无药可医,一是死,一个是良心」「你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人」
有点难评,时好时垮。黄晓明和杨洋是一国的;闫妮和涂们的演技吊打全场,和其他人不是一个次元。王影璐差得离谱资方硬晒刷脸的吧。剧情过于追求悬疑和反转反而削弱了主旨变成了46不靠
金喜妹这个角色值得我全部的三颗星,闫妮演得真好,可以让我忽略影片的一切硬伤…金喜妹是个人,是个女人,更是个妈;她浓妆艳抹的被警车带走,蓬头垢面的在病床上痛哭,还不都是因为她是个妈!中国的妈,可以为孩子做一切,不是吗?
涂们和闫妮的演技真实而自然,似乎忘了在银幕上的他们是一对“黄昏恋”,游乐园旋转木马糖分超标。
尴尬死了,我唯一喜欢的是,晓明哥的颜值,闫妮的演技。
在能看與難看之間反復橫跳,猛戳我的懸疑片雷區,最討厭也最偷懶的編劇方式,觀眾與角色信息嚴重不對等,很多時候沒有鋪墊、沒有物證,就是空口硬反轉,和同類的《全民目擊》相比邏輯線也不順,庭審戲更是被拍成了大型裝X現場。幾乎所有演員都用力過猛,黃曉明那一頂接一頂的假髮都比他的表演自然,劉宇、肖珊珊、毛衛衛本就被寫得很不討喜,表演痕跡四個大字更是寫在臉上,也就只有塗們和閆妮好一些,不過也沒有超常發揮。
韩味儿很浓,能看到华语这个类型方向的努力。闫妮老师太有魅力,大街醉酒的场面实属今年最有“电影味儿”的镜头之一。晓明哥算一份惊喜,终于知道什么才是属于他的帅了。
前面很好,中段感觉有些怪异,结尾收得比较乏力,但回头审视这个故事,逻辑自恰,其实该有的都有,但观感就是一直没起来。仔细琢磨的话,大概有点化简为繁吧,而且都能明白黄晓明角色两次转变的动机是什么,但电影里表达有些语焉不详。庭审戏一般,反而情感戏刻画的好,王影璐在片子里演了一个跟《我经过风暴》差不多的角色(而且这俩片还同档期)。
1.强奸罪居然是可以被逼供下空口捏造的,那么日后真正遭遇强奸的女性的发声还有谁会相信?2.前期暴虐酗酒的老人中间突然翻身变好人,每次服务后的金喜妹身上的伤也没解释,转而描写似乎伟大动人的【美女+老头】夕阳恋,又是对女性择偶取向的一次潜移默化的向下规训。3.法庭似乎被男主轻轻地玩弄了。不知道这部电影想要传达怎样的价值观。唯一可圈可点的是闫妮的演技,撞墙醒来后拜托男主的那场哭戏,只看片段都能让人眼泪直涌。
2023.8.27 耀莱成龙国际影城 薅到了免费观影券不能太开心。比预想中的好,虽然也有不少想吐槽的点吧。考验的最终还是人性,几次反转也蛮好的。闫妮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