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万年 公众号:抛开书本
2020年10月,《无声》,一部后来被许多人称为“台湾版《熔炉》”的电影横空出世,并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原著剧本以及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提名,领跑当年度的台湾金马奖。
全片改编自2009年台湾聋哑学校性侵事件,讲述了以小光为首的一群聋哑学院学生在学校内频繁制造性侵、猥亵事件,学校老师包括校长自上而下一条龙地进行层层包庇与纵容直到案发的故事。
然后就有了上面对于《无声》的评论。
看得出有很多人对于这样一部“政治正确”的影片,显然是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的。
我也不例外。
在反复观看《无声》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就其里面那些不明就里的意象、各色人物形象及其行为动机做一个自己的诠释与分析。
这部影片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其实并不像它本身看起来的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首先是“何仙姑灵异事件”。
根据美学专业研究生杨文洪所撰写的论文《何仙姑女性神仙符号的审美解读》,我们可以嗅出一些导演的自我表达,以及“何仙姑”这一意象在《无声》中起到的符指含义——1.表达贝贝个人的情感诉求:希望作为一名女性融入群体,和男性和谐共处。
2.以“何仙姑”形象所传达的“劝善”、“向善”暗示观众牢记贝贝在全片中扮演的角色:一个彻底的善良天使,像“何仙姑”的身份一样,是神仙,神仙自然是不能有什么缺陷跟阴暗面的。
她只在片中展现出唯一的一面,就是她善良、无邪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这个人物形象实在是太“完美”了。
她只是一个洁白无暇的符号,仅此而已。
而作为导演的个人诉求——1.加入“何仙姑”这一意象也包含着对于提升台湾女性社会地位的希冀。
2.“何仙姑的融入使得神仙之间的活动更加活泼,不再是以整个男仙为主体的单一的、缺乏阴阳和谐的、呆板的活动。
” 其次,《无声》其实说到底依然是反传统的,它所努力做到的并非是针对一起社会事件进行纵向上的解剖与分析,而是选择在横向上对于形象各异的一个个受害者被卷入同一事件所做出的不同反应进行了罗列与呈现:
作为对第三种反应的补充解释:纵观历史,在承受着来自社会源源不断的恶意,在绝望的一次次反抗与斗争之中败下阵来,这样的经历将使人陷入疯狂(走向极端)/成为犬儒(玩世不恭)/消极抵抗(自绝或自决)。
上述人物形象其实均可在现实中找到对应。
“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我该如何去解释小光、宝弟及主角令人费解的明明是受害者,却成为帮凶的行为呢?
只能说:当理想主义的高塔崩塌于现实的滚滚洪流,犬儒的恶堕便是于洪水过后盛开在人性荒原上的恶之花。
不过如果你认为全片只是单纯地去控诉那些施暴者,那你也错了,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个娈童目的明确的教导主任,对于他行为动机的刻画也仅限于此,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人物形象虚无缥缈,这些自然令你十分失望。
不过我们可以单从小光入手,探讨其行为动机。
“正如Sussan Brownmiller的主张,诱奸/强暴的核心为宰制与控制,男人强暴并非因为他一时失控,相反地,强暴是一种有意的恐吓,目标在于控制,甚至报复。
”我们自然不知道教导主任施暴的行为动机是什么,而小光一方面是为了报复他个人的遭遇,另一方面则是在构建自我。
简单来说,当“自我”崩塌之后,(源于从小接受的暗示与灌输最终被证实与社会现实截然不同/遭遇一些事件从而毁灭对于世界的一贯认知)对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落差,主体必须重组“自我认知”,然后强迫自己接受它。
一种方向是上文提到的犬儒,另一种则是爱上这暴力的现实(房思琪、贝贝、小光),它自然是对于业已破碎的认知的一种勉强的拼贴而已。
如若无法接受,自然只有接受最后一条出路——死亡。
(想想胡波和林奕含的自尽,想想小光的自残)
另一方面,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可怕的如同传染病一样的东西——“只是在玩”。
这个借口显然掩饰了他们真正的想法,但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因为作为暴行源头的翁老师对小光所实施的是“房思琪式的屠杀”,是对人心灵与生活的全面占领,同时也是对受害者思想上的强暴。
如此,才能解释为何这个借口可以传染上大部分人,使他们的想法产生变化。
小光已经陷入到了失去自我认知的地步。
然而,全片几乎没有一处站在翁老师角度进行的书写,就是影片的问题了。
因此《无声》真正的意图在于一边彻底黑暗化‘狼师’、另一边彻底无助化‘女学生’,但却又很不明智地想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样,加入自我的建构与摧毁,无意创新又想拿别人的思考成果来充数。
又或许,“贝贝”、“何仙姑”实际上仅仅只是父权社会中,男性凝视所普遍臆想出来,用来规范、固锁女性自我的一种形象罢了。
“Laura Mulvey认为男人是女人的异己他者,女人经常以被动消极的方式,将男人对她的“男性凝视”(male gaze),视为自我构建的场景,造就了男性文化对女性的困锁机制。
”所以,用“何仙姑”暗示“贝贝”的形象仅仅是第一层,更深一层乃是利用“贝贝”与“何仙姑”这同一主体的两个不同境遇与结局的形象来对台湾父权社会进行双倍力度的嘲讽。
在父权社会眼中,女性就应当是像何仙姑一样,是一种代表着至善至纯的形象,然后你再看看学习何仙姑的贝贝的下场。
她的行为和想法是不是让人感觉到了不舒服?
导演的目的达到了。
大胆地将神话人物形象套用到主角身上,并以一种“特洛伊木马”般的方式完成了对于台湾当下社会“男性凝视”的一次成功反击。
从这一点上来说,柯贞年令人敬佩。
添加微信号pksbpksb加入全国影迷群
这个片开始根本不敢看,今天没看完,也看不下去,残酷的真实都存在了,就不要再重演一次了。
我那脆弱的心灵在一切丑陋和黑暗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我看到老师说:他们只是在玩,他们都是好孩子....就直接关机了。
我去,我想隔空扇她。
最最最可怕可悲的是:考虑周全的羊妈妈们把小羊们放在他们认为安全的羊学校,可是,这学校是批着羊皮的狼开的!
我的那个心啦,我们到底要有什么样的神通广大的本领,才能保护好我们的亲人啊!!!
我自己在十几岁的时候也着实经历了想占我便宜的丑陋嘴脸,那个时候小,只觉得恶心,加上自己骨子里真的有宁死不屈的东西存在,自己那种把他们鄙夷至极点的恶狠的眼光吓得他们这些心里有鬼的东西从此不敢直视我,我见一回就怒目圆睁愤怒地杀一回,吓得他们也不敢再走近我。
还有,那时是80年代未,风民还是没如今这般此肆无忌惮,即使是鬼还是要点脸面的。
所以,后来,我对我的儿子说:你敢无缘无故欺侮别人,我废了你;但,若有人无缘无故地欺侮你,只要你有口气在,你也要废了他们,不怕,一切有妈妈,就说是妈妈教的。
虽然有点过激,但作为一个妈妈,我必需这么教他,我是不允许也不能承受他被人动一下的。
后来,为了快乐的积极向上的阳光地活下去,从来不去看这些相关的一切,也不让儿子去看,假装这个世界很美好的把儿子保护好、养大。
如今,活了大半辈子,当真正想直面这些找找根源的时候,结果陷入更大的悲哀中。
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不管在哪个年纪,而有些东西真的是血液里自带的,跟文化,环境,贫穷,落后好像没多大关系,比如说我那宁死不屈及见到不平就愤怒的性格,到今天也没能改掉。
我出生在农村,16岁前没离开过,父母文化不高,愚昧的事多得是,更别说有性教育了。
但我从小就恶心陌生的人(包括女人)以及不喜欢的男人碰我。
也想好了,如果真被欺侮了,我也会用这条命一辈子不干别的,跟他们拼到底,必需阉了他们或者不是他死就是我死。
哇!
我真是好可怕!
再后来,要快乐的活着,又不能离开这个社会,就开始读哲学,研究马、恩的一切,尽管学起来很晦涩,可能就学点皮毛,但是快乐的,至少平息很多愤怒和理解了人这个丑陋的东西在利益面前的嘴脸。
包括自己。
针对本片所要宣传的意义,我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回应:“历史上周期性的重复“革命”是否强大到足以摧毁现在的一切基础......任何思想都不具备客观的永远的有效性,它们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而变化 ,然而,统治阶级在每一个时代都占着统治地位的思想.......“。
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剧里没有阶级,看看校长吧!
她的背后又是什么!
所以说,发生过一定会再发生,不能改变的永远不能改变,铁权般的坚不可摧,病毒般的四散不可收拾,多么悲哀!
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就只有血腥,不管为这血腥批上多么好看的外衣。
见过不色的男人吗?
见过不贪的商人吗?
那么,在这样的社会秩序里,谁能真正强大到颠覆?
即使颠覆了,之后呢?
就不重演了吗?
这似乎又陷入历史性的哲学问题了,对现实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又陷入个人的无助和悲哀中了!
弱小的我能为更弱小的她们做些什么?
谁能指个明道?
健全的体制和健全的法律即使有,它们斗得过强权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其中一个单元的小男主挑大梁,来拍台湾障碍人群版的《熔炉》,这种题材只要敢拍,就会产生共鸣。
世间从不缺乏黑暗,如何让被伤害的人减少,才是影视片所应该传达的,一味的掩盖、逃避、忽视,只会让被伤害的人越来越多。
无声的世界,有的人不会感到害怕;无声的世界,有的人害怕但是说不出来。
比起没有人教育孩子们,那些坐在车头明知后面发生什么却不管的生活辅导老师们,才真正的可怕。
受伤害的人不分性别,男生女生都是被伤害的对象,127件被伤害案件,令人触目惊心。
被伤害的人得不到帮助、得不到治愈,就会变成新的加害者。
比起韩版那种直接伤害来讲,台湾版的里面增加了无声者在正常世界的无助,电影院里发生误会,他们都没有解释的能力、离开了黑暗学校却无处可去,他们害怕被丢在外面的世界。
刘冠廷、杨贵媚演的真好,可能是没人愿意来演小光,所以请的韩国人来演吗…最后小光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太戳心了。
正義是虛構的,道德是人為的,紅燈停,是法律,還是道德呢?
綠燈行,我們卻也無法悠然自行。
這個世界沒有度量衡,所有的善意不過是利益,佛儒最錯的主張就是下地獄,善為成為了不下地獄的避風港。
所以事情都不是理所當然。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如此本近,我一直想相信人性本善,但是嬰兒出生的拳握,惟不讓我認為人性本惡。
我們一直與惡避之不見,眼不見為淨,痛苦自然減少,人間堪比地獄。
或許如所說的,地獄與天堂都不過是讓人間提前的體驗。
但是天堂又為何物呢?
人生是苦,天堂便快活嗎?
試煉何時結束呢?
我們都是天選之人嗎?
燒殺掠奪,我皆無,那我是無暇的嗎?
偶遇失助之人而避之,是份罪過嗎?
真理是什麼?
我本該主張存在先於本質,就逐漸發現本質先於存在,人存在就是為了活著,生命是如此輕微地,一刀鎅下,痛微之,卻心淌血,傷無痕,痛已深,苦果已結,唾之,棄之,腐之,誰人了,乃人性也,哀也。
台湾版 无声 看到的是平等的视线。
聋哑人学校的性侵事件,从新闻角度来讲必须是爆款,但有多少人抱着看 知音和故事会 的眼光来看这种事情。
无声 的视角很平,没有过多从外部世界的目光去猎奇这件事,而是沉下来,用当事人的视角来陈述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媒体的术语叫调查稿件,电影里叫纪录片。
当然,无声 并不是一个纪录片,影像上和纪录片也没有更多的关系,甚至带着犯罪,青春这种类型片的性质。
但视角,却是记录片的平视。
一个新导演,没见到咄咄逼人,却见到了平和,非常难得。
同样是新导演,个人极不喜欢春节档某部电影。
好在现在已经影史票房第三,说几句也不会对利益方有任何损伤。
毕竟我跟那部电影里的人有着几乎相同18岁以前的背景。
我幼时生活的武汉某国家大型企业里,是有很多东北来援助的叔叔伯伯,包括油炸和麻辣烫这些起源于东北的小食,也可能被这些叔叔伯伯带到武汉并在那一带流行到全城。
可是,到了80年代,叔叔伯伯们绝不会说东北话,至多是北方口音,或者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弯管子普通话”。
至于东北的喜剧元素,抱歉,我是到北京之后才有所接触。
所以更觉得 无声 视线的可贵。
一部献给母亲的电影都能被商业污染成站到天上去篡改记忆,又怎么能以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残疾人。
十几年前有个群口相声,其中一段是观众听说是相声吓哭了,因为相声演员看到观众不笑,真下台挠观众痒痒。
同样,放25分钟哀乐,不信你不哭。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是古希腊的戏剧理论。
到了春晚,要给利益阶层看故事会时,就成了喜剧的结尾是悲剧。
还是乱拳打哭的。
校园霸凌主题看的总是很让人揪心。
但是剧情在我看来有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
小光一个人莫名其妙就能怂恿起很多人进行霸凌,为什么其他人不敢动他,就因为他自残很可怜?
被老师性侵很可怜?
固然可怜,但是边上可怜他的同学成了帮助他施暴的同伙又是什么心理?
帮他快乐一下?
而且影片里贝贝第一次在校车上被欺负不是小光挑起的,是其他的男同学,之后小光出现,大家停顿我理解为男同学面对男性的反抗会顾虑(女性为弱势群体会被直接拉开),贝贝则是希望有人帮助。
但是小光盖脸的动作表示了认同,是他之前就在鼓动同学霸凌所以是老大,还是本来就有这种风气不得而知。
当陈诚对小光的愤怒达到极点时,又有小光自残还有小光被性侵的影片流出。
本来是小光一个人心理扭曲(我同意性恶论)和学校疏于管理造成的,突然又开始同情施暴者,只认为一切的罪魁祸首是翁老师和校长,是他们把本来善良的同学变成变态。
固然有这样的因素,且影片可能主要是想揭示领导层的不作为,但我还是觉得太单一了,被伤害的人不应该因为伤害自己的人很可怜就原谅他。
不应该宣传这种诡异的善恶观。
虽然剧情上有点韩国电影《熔炉》的影子,不过聋哑人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会存在,他们先天失去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生存竞争的机会,却又后天承受着更多的不公和摧残,当导演把题材聚焦到他们身上时,他们已经被伤的遍体鳞伤了。
电影中的启聪学校学生被侵犯的事件屡屡上演,不过从学校老师,学校保安,公车司机,学校校长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无视甚至纵容的环境之下让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张诚和贝贝的遭遇让人心碎,不过加罪之人小光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让人心碎的真相,也许由于他们处在无声的世界,所以最初的加害之人便毫无顾忌的侵犯了他们,真相的残酷永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真实而又残酷的真相总是能够直击人们的内心!
日光之下无新事。
看看世界已经犯罪堕落到了极致,当代大陆小学生到大学生每个人都说我草这个口头语,外国人都说fuck 。
从这个口头语来看,强奸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了默认的文化。
世界人类已经把罪恶当成了文化,都觉得没啥大不了,都觉得出轨正常,何况特殊无声的人呢,这个电影就是通过人物鲜明对比,扣动人心,让人觉醒,让人认识到罪恶已经铺天盖地,深入我们周围每一个角落。
开头通过小偷的污蔑,后面通过爱情和强暴的对比,一步一步推动电影发展。
不错的高分电影。
贝贝家愚昧,家长让她拜八仙为干女儿,被强暴后只能靠何仙姑来安慰。
学校怕担责不敢爆出来。
校车的跟车老师放任不管,只有一个新老师知道后在努力可是很多无奈和力量薄弱,校长问话后承认的学生一百多人,一层套一层,因为是聋哑人,宁可被别的聋哑人继续强暴也不愿意去社会上受歧视。
终于知道大陆为何学校限制手机限制上网等很多东西,因为不限制的话就会学的更坏,学坏很容易一刻钟就会,学好要多年。
还能反映出学校教育的问题,家庭的问题,这个电影抓住了典型特殊的启聪学校事件,反映了社会的堕落罪恶日益膨胀这一一般情况。
中间小光成为坏人原因也是因为他被别人大人暴力侵害多年,造成了小光的自残与报复,在得知这个情况后男主也开始同情小光,对老师说,也是影片中唯一发出了一句声音:“我们不是坏人”在这个碰撞的多方压力环境下,随着对贝贝的爱情和对小光的同理,而放下了敌意。
可是结尾又有一个男孩要把校服盖再一个人头上,是谁?
事情没有本质解决,无非又落入了循环。
女主角演员演技弱了一点,配角其实还挺好的,剧本很强,如果脱离电影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去讲事情是不尊重事实的,实在不想说被时代爽剧荼毒过深的剧评,好像自己是上帝,没有按着他们的节奏来就有错,如果只有对错的维度来衡量电影是否可以这么安排是不是太无聊了一点,就像你妈做了饭给你吃你却偏要说个好歹的样子,比如什么说男主能上去就打倒小光的,也许小光就是这样的人难道不可以吗?
人的勇气有成长过程这个很常见啊,许自己成长就不允许电影里了的人成长吗?
为什么现在评论的氛围是这样的奇怪,而且后面的长影评一大堆都是不走心只是宣传公众号的,唉,可惜了这部还是值得分析的片子。
不过电影里的何仙姑不太让人看得懂,只是想说有恶的存在,在这个人生的苦海里也要笑着走下去吗?
是乐观还是讽刺?
如果这个片子看下来有类似于房思琪的痛感或者恶心感,对它而言它至少就成功了一半。
又是刘冠廷 这几年看的台湾片里全是他 低配冈田将生如果说前半段还能看到一点点社会弱势群体对于归属感和理解的渴求与无奈 后半段就只想翻白眼如果校长一开始就知道是退休老师的锅 那怎么会容忍男主老师去查?
还爆出来个大新闻 影响学校声誉 爆出来后还一直哄着男老师 容忍他仍然留在在校教书 男主背景不比退休的那位小吧 不然这不合理啊—————“你跟他们一起欺负我就好了” ???
“谁谁很乖的 你跟他们说不要 他们一定不会做的” “背负着被强暴的罪名” 一个女校长 一个女老师 结果是俩男的来救她 “老师让我不要乱说”熔炉吧 这学校 又日又韩的“没有人敢对我动手” 那不就是食物链顶端的咯“如果离开学校 我就变成没用的人了” “我更怕被丢在外面的世界”小社会的异见者主谋小光是ed or太监吧?
这么喜欢看别人性交还有就是 学校和老师调查了这么多 一百多起 也不说让学生退学 还让贝贝和加害者同处一室 这是调查处理了个寂寞?
这个小光什么身份?
不能强制退学么?
还让他在学校作威作福?
有本事打死他咯 为什么要屈服去suck??
因为威胁贝贝?
这次能用贝贝逼你suck 下次要是用你不上贝贝就让别人上的借口 是不是也要勉为其难的上了她啊 毕竟是为了救她啊 高中的人了吧 脑子呢 他们能是说话算话的人?
2012年学校建校100年 那是日占时期成立的学校啊 怪不得为什么女主这么善解人意哦 好一朵白莲花“只要等到小光毕业” 为什么这个学校不开除?
甚至都找到了罪魁祸首小光这个教唆犯了 仍然不开除 就离谱男同学还打得过小光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听他的??
这里的食物链不合逻辑啊 这么勇 大庭广众打小光一顿 确立下权威 这个学校的食物链顶端不就换人了 贝贝在你的庇护下🙄️ 难道还会再被强奸么?
一身武力 私下打他有个屁用 这个校长 “但他们都是好孩子 不会伤害彼此” 什么都没处理的无能的大人才是这场校园霸凌的源头“小光欺负我的时候哭了 也许小光不是故意的 他以前不会这样” 好一朵伟大的圣母白莲花 台影怎么看一个踩一朵白莲花 一个个的都在恶心我“还不是你害的” 这么小的小孩也还是在blame victim 甚至他自己都是小光的victim 都在怨恨男女主 到底是导演还是台湾人脑回路的问题啊 好费解怀孕了?
😓 哦节育手术 ??
这女的真就菩萨当世化身吧 自己改造自己当免费鸡??
是个人都能来嫖?
为什么自己受了伤害 还要为了这份伤害能够持续下去 自己伤害自己?
乱交的后果 怀不怀孕和性病比起来 都是小事情了吧 又是男的又是女的 🆘这里的何仙姑真的好丑又开始无能狂怒 去宿舍打砸 早干嘛呢?
小光还能洗白 笑死 那前面把他搞成那一副psychopath最终boss的模样搞毛呢哦 原来有靠山的在这里啊 但是翁老师不都退休走了两年么 doesn't justify what 小光现在做的事情啊 “我有点开心” 和亢奋一样洗白恋童癖 诡计多端的男同 斯德哥尔摩了也无法将小光教唆人强奸、猥亵各种女孩、男孩的行为合理化啊 在天台哭个毛线啊 全片唯一亮色调居然是男同教唆犯的自白 吐了
2分給運鏡
无声,说的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情况、影片全片的基调、还有他们想为自己发声,想要呐喊,遇到的老师、校长都跟他们说“那是在玩玩”的世界。小光,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一直被老师欺负,也命令男同学欺负女同学。本来以为只是单纯的校园霸凌,后来才发现还有校长的不作为,掩饰真相,换来平静。觉得一直电影没有讲好故事。贝贝看着很像春夏,男同学侧面迷之像林彦俊。
特教从业者看得心惊肉跳,细节真是到位,严重语序问题的短信,自然流畅的手势,坚持把孩子送普校然后屁也不管的爹,独自带孩子不堪重负却不放弃的妈,以及,启聪学校校长不会手语…每一样都是人间真实呀…
也是好看的,只是儿童的情欲原是个复杂问题,却被简化成狼师、性侵、法治、性平教育。而当HIV逐渐变成一种慢性病时,性别治理则再次将同志情欲具象化为一种传染病,会通过校园性侵代代相传……观影后半段,一直在想何春蕤、卡维波夫妇所说的“有法无天的性别治理”。面对这种无孔不入的宣传攻势,他们弃守本土、转进大陆的蜕变,好像也容易理解了……
每个人都怂得不合常理,影片价值观扭曲:男二居然可以因为不幸的往事获得同情和原谅,绝!所有作恶者都可以被原谅都没有任何惩罚然后一起愉快的玩耍,呕!不讨厌这种题材,但纯粹为了压抑而卖惨的剧情和扭曲的三观真让人恶心
有一个挺吸引人的开场,但后段对人物的表现和问题的“溯源”,都有些仓促简单,表述不够充分、矛盾性简化之下,表现对象的转移反而会影响影片的核心力量
华语电影不管是大陆还是小岛,年轻一代还是几个老浆糊,是不是都在“抄出一条阳光大道”上一去不复返了?
導演想表達的很多,但似乎無法自然巧妙的融合在一部長片裡,有點野心過大施力不足的感覺,甚至要在映後導演分享創作理念時,才會有啊原來是這樣的可惜。劇情的轉折和推進略顯生硬,剪接和演技流於一貫的台灣商業文青片,並無亮點。個人蠻認同導演想用非二元對立的世界觀呈現牽拖拉扯滾雪球般的事件全貌的創作立意,但覺得或許刪繁就簡用短片呈現會更佳。
贝贝长得好像文咏珊
无声的求救,失声的环境,恶行的循环。
孤味照着日本片汲取灵感,无声又偷师韩国片,贝贝跟小光的脑回路,简直奇葩到无以复加,本来以为小光是个校霸,没想到又给洗白成被侵犯的受害者,tmd被别人侵犯了不找他使劲,又去欺负弱者?开头看到贝贝的脑回路就惊掉下巴,血压逐渐升高,到一半的时候反倒平静了,这片子的调性,看到再离谱的反转也不稀奇了,就是照着韩影,高血压的情结设置,有势力的人的丑恶嘴里,弱者的退让等等。
被强暴不是罪名,强暴才是罪名,人类世界已不可救药,
做好流泪的准备,结果一点触动也没有也是让我吃惊,欺凌戏拍的太差,没有让人感到或是同情或是憎恨, 少你、嘉年华的一个脚趾头都赶不上。(陈妍霏妹妹鲨我
教育是为了学生,而不是为了学校,可惜功利主义扭曲了一切。如果不能试图理解今天所犯的罪,就不能期望阻止明天的恶。电影无声,却沉重有力,叩问着每个人的道德。
我管你什么政治,能拍这类题材的都是好政治。为此加一星
找不到恶的源头,也看不见恶的终点。
不了了之是一切问题的解决方式。故事拍摄得倒并没有太多的高明之处,只能算是一个吊起大家义愤填膺情绪的出口,为小光的“恶”找了一个“善”的借口。
最让人难过的是 施暴者那个翁老师居然是唯一的赢家 受害者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去面对 正面反抗、麻木接受、威胁接受、祸害下一代、甚至自残 都是失败 最悲哀的是 连旁观者 像老师像校长 都在此事中是难过的。最最悲哀的是 到最后都没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是真实事件 这是真实事件 这他妈的是真实事件啊!贝贝演得真好!还有刘冠廷 无声的手语却显得那么锋利地控诉这个社会 表演真棒!
你告老师就没人跟你玩了……
7/10 “被强暴的罪名”是什么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