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演要出人头地,方法很多,但要想在票房上有表现,就没那么多选择了。
无非两条路走,喜剧或者恐怖。
这两种细分起来,也有不同。
喜剧容易一鸣惊人,一夜暴富,冯小刚、宁浩甚至胡戈都是活教材,缺点是风险稍大。
一部无大导、无大腕、无笑料的喜剧不受人待见程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恐怖比较旱涝保收,很少听说有那部低成本恐怖电影血本无归的。
性质相当于A片,观众追求的都是感官刺激,只要你不是烂得太离谱,总有人买帐。
相当适合于一般胆小的年轻导演在行业中立足。
阿甘就属于比较小心谨慎的类型,所以入行是选择了恐怖,没太大追求,活下去再说。
义无反顾的拍一堆烂得惨不忍睹的负智商恐怖片,时间长了也混出了点名气。
近年意外转型喜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部《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有趣的紧。
电影从一部公车开始,讲故事的方法也借用了公路片的原则——铁打的主力,流水的龙套。
这样的设计对一部喜剧片确实有帮助,既可以把很多根本不沾边的段子塞进来,又不显得突兀。
最重要的是热闹,看着就喜兴。
这电影把最近比较活的几个喜剧演员拉来做龙套,既有效果又不抢戏,很妙。
公车上的开场戏就独具匠心,后面在搞笑的同时故事逻辑性很强。
不禁感叹,没想到阿甘还有这样的掌控能力。
难能可贵的是,阿甘还对时下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恶搞,时效性很强。
几个串场演员里面谢娜最出彩,她说出“I understand”的时候我差点喷了,绝对的喜剧精髓,意外性和合理性协调得很出色,也就是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故事的脉络很清楚,一个半生一事无成的推销员为了赚钱决定拍性教育片,讲述中间发生的稀奇古怪的荒唐事。
虽然故事略显复杂,枝节罗嗦了一点,但显然是个好故事。
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千锤不死,百折不回,最后没有大成,但也算得尝所愿。
中间隐忍了不足为外人道,甚至不足为亲人道的艰辛和委屈,为的是把日子平平稳稳得过下去。
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吗?
所以特别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是周星驰电影纵横天下的杀手锏。
当然美中也有不足,首先郭涛和刘心悠的夫妻档说服力不强,不仅在年龄和外形,口音也不兼容,当然这种成本的片子是请到谁就算谁,挑选余地不大。
剧本阶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是两个串场演员——开场的小偷和谢娜。
两个人非常出彩,各有特色,而且对后面的剧情有直接推动。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龙套的有趣程度明显超过了其他大多数龙套,就是导演暗示,这个角色会在后面再露面至少一次,以形成呼应,并满足观众想再次看到他的心理。
但很遗憾,这种预期并没有实现,有一点期望落空的感觉。
虽然电影人物众多,故事紧凑,缺少篇幅。
但其实只要两人每人一个镜头,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既可以在结尾处让人回味开场的精彩,又让认真看的观众感觉得到了额外的奖励。
细节虽小,有时候很重要。
吹毛求疵,对于一部阿甘制作的电影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也许,阿甘再也不必拍那些恐怖片了,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喜剧。
《很黄很暴力》作者:张殊凡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北京学生张殊凡在2007年12月27日的《新闻联播》上向全世界朗诵她写的这首诗。
于是人红了,诗也红了。
“很黄很暴力”成为2008第一句流行语。
所以我们要相信诗歌的力量:)【风马牛评论】http://wuqing.org
看这部电影的介绍是翻拍《幸福的黄色电影》的,忙把原著翻出来看了,非常温馨搞笑的电影,只能说老外拍电影真的很厉害,故事情节让人感觉很真诚流畅,但这种剧情根本不符合中国国情,翻拍只会更加不伦不类。
于是看到国产的版本里情节牵强,硬拿些搞笑段子来拼凑,真枪实干的画面不敢出,人物都不可爱,刘心悠本来在原著是很有魅力的女人,在这里成了只会发脾气的苍白无力的女人,丝毫没有一点魅力,所有人都在干巴巴的一个大架子下面表演,当然让整部电影都很无趣。
如果要翻拍,还是找些比较接近国情的剧本更合适。
《大电影 2》: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文/lovefaye2002也许是《大电影之数百亿》的名声太臭,以至于我对《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很不感冒,认为这又将是一堆流行文化元素和庸俗笑料的拼贴。
但如果光凭主观臆断就能决定电影的好坏,那还要看电影做什么?
只有看了电影,才能真正认识电影,所以今天我还是决定去看一看究竟。
果然,这比《大电影 1》进步了许多。
如果说《大电影 1》只是个大杂烩的话,那《大电影 2》就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当然影片并没有采用原创剧本,而是翻拍了2003年的西班牙影片《幸福的黄色电影》,但却拍出了地道的中国味道,一开始便反映了一个大城市中的小人物面对沉重生活压力的悲怆和无奈。
郭涛饰演的新书推销“经理”文耀,似乎是他在《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一角的一个延续。
三代单传的他,终于在三十好几的时候结了婚,却不得不和年轻貌美的妻子住在破烂的出租房中,还经常付不起房租。
白天他为推销新书奔波忙碌却处处碰壁,晚上疲惫不堪的他面对妻子又丧失了激情。
刘心悠继《出埃及记》后再度出演妻子的角色,老公也同样事业无成,遭遇中年危机,只不过他并没有出轨,而是“玩潜规则”成了“流氓导演”,并且后来又被检查出没有精子丧失了生育能力。
而正当他推销《新婚指南》一书倍感挫折之时,却意外地萌生了将其拍摄成影像的想法!
于是影片又和《色情男女》、《AV》等影片一样,有了戏中戏,而为了表示拍摄的专业性,爱森斯坦和费里尼这两大电影巨匠的名言又被来回引用,一会儿是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
”一会儿又是费里尼说:“我是一个小丑,电影就是我的马戏团。
”但文耀既不是爱森斯坦,也不是费里尼,他只是一个继承了祖父“战地记者”遗风,会点拍摄技能的业余摄影爱好者。
但正如卖摄像机的李琦所说的那样“机子在你手中,拍什么就全靠你自己了”,选角、拍摄,剪接全都要自己来完成。
但选角的环节却出现了大问题,谢娜饰演的四川妹子想利用潜规则上位未能得逞,居然将偷拍的“激情”片断放到了网上,一时间让文耀成了“臭名昭著”的“流氓导演”。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他反倒由此因祸得福,拿到了投资人的拍摄赞助。
但正当他准备“大展鸿图”之际,妻子又因为得知他的“糗事”而愤然离开。
至此,影片才正式切入夫妻情感的主题,两段非常浓烈的戏剧冲突重新点燃了夫妻间消逝已久的火热激情,让他们俩同时成为戏中戏的男女主角。
然后两个“傻瓜”干了一通“荒唐事”,便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妙趣横生,性感火辣又不乏艺术感染力的《新婚指南》,怪不得后来那个投资人看的连心脏病都发作了!
如果说拍电影是包装,夫妻感情是内核,统统属于主线的话,那刘心悠和林家栋的那条线就属于影片的辅线。
辅线处理相对来说处理的比较弱,但却让丧失了生育能力的男主人公有了孩子,起到了一个“借种”的功能。
而文耀并没有拆穿妻子的婚外情,为了维护相互间的和谐气氛而快乐地当上了爸爸。
最后科教片《新婚指南》大功告成,文耀成了名导演,而小孩也顺利成长,一家人其乐融融,带来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总的来说,影片前半部分重调侃,中间部分因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显得有些悲情,最后又在不断的妥协中成就了喜剧化的结尾。
影片虽然也像《大电影 1》那样出现了不少流行文化元素,但都是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剧情中,并没有破坏影片的整体结构。
比如李宇春参加“超女”的演唱片断是出现在妻子收看的电视节目中,对网络红人、电视选秀的调侃是出现在《新婚指南》女主角的海选中,对《黄金甲》、《夜宴》等古装大片的戏仿又是出现在《新婚指南》的拍摄过程中,而讽刺娱乐圈中浅规则的桥断更是成了影片情节的推进器,让文耀成了音像商手中的香饽饽,才有了最后《新婚指南》的大卖。
这种“融”而不是“突”恰恰让《大电影 2》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远远超越只是插科打诨的《大电影 1》,从而成为一部真正的,合格的电影!
片头是剽窃 内容是抄袭《幸福的黄色电影》 全片除了谢娜有一段精彩表现 其他剧情全是抄袭《幸福的黄色电影》,决不是原创 就连剧照都是抄袭
周六的晚上和老婆一起看了《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片子挺有意思,闹剧之外还有令人深思的东西。
当然和很多人一样,看过后记住了“人至贱则无敌,我们就是三贱客呀!
”这句话。
当然,我看到最后郁闷了,这个郁闷和《绿帽子》、《请将我遗忘》有点相通的意思。
看完之后的情况是:没想到、也不能接受那样的结果。
看完之后我把头钻进宝贝儿的怀里,那个男人太惨了,那个女人也太惨,我郁闷了。
然后就是想查查“人至贱则无敌”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网上有一些解释,有点乱。
应该是从成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来的,出自《汉书东方朔》,大致的意思是: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在百度知道上有一个问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下面的回复比较有代表性。
比如说“一个人贱到了极点什么都无所谓了,当然就无敌了”、“俗话说,不怕不要命的,就怕不要脸的,贱到一定程度就无敌了”。
但是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能打消我的疑问,更不能让我接受片子的结尾。
不过命不当决,今天早上在地铁里看石康的《心碎你好》时,看到了一句话,“一般来讲,只要在欲望与物质上不过于贪婪,便可不受别人的摆布与支配,只要放弃虚荣心,便可逃避一种不幸的命运。
”,我顿悟了,一下子对人至贱则无敌有了理解,也能接受片子里的结尾了。
片子最后,文耀一家生活幸福,个人事业成功。
开始我觉得这只是表面现象,文耀虽然得到了表面上的幸福,但心底里一定还是郁闷的。
看过心碎你好里面的那句话以后我不那么想了,就像文耀自己说的那样,快40的人了,一无是处。
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看不到什么希望。
如果至贱、放弃本不能放弃的东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无敌。
文耀拍准A片无所谓,养别人的孩子无所谓,小鱼出卖自己无所谓,至贱以后真的就无敌了。
我现在用笔写的字儿很难看,无甚结构,非一笔一划也非连笔。
现在用笔写字儿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我想这不是主要原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小时候没有好好练字儿。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连笔字儿,其实那个时候刚会写字儿,一笔一划的好好写都还写不利索呢。
为什么练习写连笔字儿?
因为大人们都写连笔字儿、写字写的好的人都写连笔字儿,谁谁谁都能写连笔字儿了,这在我身边是个特别值得荣耀的事情,也是大人们互相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谈资。
于是我在还没写好字的时候就开始不认真写字,写所谓的连笔字儿,结果就是现在我写的字很难看,没有结构,自己看了都难受。
这里面充斥着急躁、浮躁的成分,同时也有按照别人的要求做事的成分,小时候这样的例子很多,长大了更多。
我经常想让让我的世界慢下来、静下来,想让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总觉得有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后台推着我。
可能这股力量会一直把我推到火葬场!
因为确实有很多人直到死也还生活在别人的、规则的条条框框里面,从没有获得过一丁点的自由,哪怕只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由。
人生苦短,能幸福的时间归了扒堆儿的也就那点儿时间,太坚持原则,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太严格,这辈子可能就完蛋了。
每个人都视图把自己框起来,必须得有工作、好工作,必须得承担家庭的责任,必须得这样儿,必须得那样儿……。
为什么是必须呢?
不必须了会怎样?
当然,还是应该去努力争取、努力奋斗、努力承担责任,只不过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学会放弃。
让自己的那点儿时间过的舒坦些,这个舒坦是自己舒坦,自己定义的舒坦。
不是为了什么规则、为了什么别人,强迫自己怎样之后的舒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这么想,但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真的很难做到“至贱”。
引用内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汉书 东方朔》。
是时,东方朔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喻,委婉地要求汉武帝“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不要求全责备,而应广揽人才,大胆起用人才。
此乃本句之原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汉书.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用法。
徒,就是同类或伙伴的意思,译为现在的话就是 “朋友”。
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他过分要求与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举一动均符合或者满足一己的标准,但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
见到不少人评论该剧,还加上了毫不客气的评论,这是好事。
人民当家作主了么,要是连评论的时候都只是像一客人,评出来的东西绝对是不冷不热的,没意思。
但是话说回来,我是一个向导演致敬的人。
见到上面不少“牛”人开骂了,说此片是“抄袭”,这真的是荒天下之大谬是也。
有相同的桥段,相同的主题,就叫做“抄袭”了么?
这我是要为导演鸣冤的。
在电影的众多手法中,有一手法是后现代主义得最厉害的,叫做“戏仿”。
君不见伟大的英国电影《僵尸肖恩》?
即使不拿这万金油式的后现代理论说事儿,咱也能瞧瞧老祖宗苏东坡,人家搞诗词的时候,不也弄了好几首用李杜白等的原句拼凑的词么?
伟大的艺术,本来就是出自人民娱乐用的,有了商业的养育,才可能成就最纯正的艺术源泉。
或许看到我说这么一句话,看官们又会说我这那的了,可是兄弟,文艺复兴还是因为有了那么一个家族给弗洛伦萨猛烈的投资,才像野火一样燃烧了整个欧洲呢。
爷您不能因为单说后面慢慢出来的独立的艺术是那么那么的原创与不鸟商业,就断定您伟大的艺术它爸不是些通俗艺术吧?
再说了,拼贴画,也是一种艺术。
艺术本身的价值,在于创作者的心血,而不在于油画布上的油彩是否画匠自己研制出来的独特配方吧?
有人会醉心于油彩颜料本身的美感,但也不能阻止别人欣赏用这些油彩颜料涂抹出的一片苍穹,这是对艺术真正能有理解能力的鉴赏家们共有的认识,也是艺评精英们该有的惺惺相惜的态度。
至于那些少量的,认为自己买了两张盗版文艺DVD,看了下剧情,就懂得艺术的人,还是放尊重点,别再出些指责《吉祥三宝》抄袭《Le Papilon》的闹剧了。
懂点基础乐理(我是指具有简谱识谱基础的)人们都能够轻易地指出,两首曲子根本没有相同的旋律。
希望卖弄自己的小资情调的话,跟你的小资群众炫耀去,小资们的无知加上菜市场大婶骂街的口吻只会让您显得更草根。
最后,还是向导演致敬。
这电影能上电影院,客官我的票请预留。
《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毫无疑问,这是少有的一部有想法的国产电影。
尽管会有人指着它那张白痴与无辜的脸叫喊: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但从头到尾没去一次厕所、没挪过一次屁股地看完后,我认定这是到眼下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电影,对它的喜欢有几处—— 1、喜欢片头和片尾的动画,温暖而有创意. 2、喜欢画面的色彩处理及场景的色彩,后现代,但不离谱. 3、喜欢导演的名字:阿甘,虽然不一定比GUMP跑得快、乒乓球打得好,但一样的黑色幽默惹人喜爱。
4、喜欢剧中演员的到位表演。
到位并非是个极至,而是恬到火候,每个人都是恶搞的高手,他们演的也很搞,但演的不过火。
很难有哪部电影能做到,片中出场的演员均标签明显、特征各异,都很出彩儿,随意拎出一个来身上都有亮点在,很难得。
5、喜欢剧情的几个段落的处理。
比如文耀把戒指吞到肚子里被警察拉去拍完X光后,不得不到洗手间排便出戒指;比如谢娜蓄意用手机偷拍陷害文耀玩潜规则;再比如姚晨和房东以及阿毛拍的DVD开头那段;以及结尾处文耀的媳妇被别人搞出的儿子叫文化。
到处,这部很搞的电影搞到了自己这部片子的小高潮。
没错,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意图、意愿都被别人搞了,搞完后还得随我们的姓,你还不能说这是别人的孩子。
显然,这不是一部为梦想而拍的电影,而是为了想法,娱乐大众的想法,或是一脚深一脚浅地摸索中国电影未来方向的想法。
一部好的电影不应该是让人从头哭到尾,也不是从头笑到尾。
时而憨笑出声,时而抿着嘴静看剧情延展,愉悦是在大脑皮层,以及看完回味时的产生许多小想法。
大电影2就是这么个片子。
期待3.0
感觉还不错的一部电影,演员表演也不错,感觉傻傻的,但还行吧,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趣事乐多多,生活总是这样,喜怒哀乐成了生活的日常,有着爱人,情感成了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虽然荒唐吧!
但也有温馨和快乐,还有幸福,有些人也许可能觉得烂,但也有精华的所在,每一份演员的努力都在绽放光芒
索然无味的看完,不像评论说的那么好,大概是我笑点太高的缘故?
完全没发现能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唯独年近40的老男人近乎可怜的独白让人有些动容,其他的都没太多意思。
当然,刘心悠这个mm还是长得不错的,这个片子也有两个出埃及记的人马,刘心悠和林家栋,让人感觉有些亲切。
其实片子也无甚出彩的地方。
黄渤等等客串的出镜也无甚惊喜之处。
而李灿森、姚晨和郭涛三个人在阳台上齐声喊“人至贱则无敌”、“我们是三贱客”云云就彻底把我恶心坏了。
恶搞倒还确实是恶搞了点东西,youtube似乎都用上了,还真是与时俱进。
最后总结,纯粹是打发时间看看明星脸来着了。
人至贱则无敌
我居然是看完后才决定再也不看阿甘导演的任何电影
.........一声叹息。
电影,生活,二者可以结合。
节奏,情节都不错。
如果第一部是烂片,这部就没法形容了,烂的N次方,烂到∞。
垃圾中的战斗机
笑煞我了~刘心悠真美啊……
冰河解冻 彩蝶纷飞 狗熊撒欢...
为谢娜的叫床加一星。。。
希望你没看过《幸福的黄色电影》。
比1好看太多了,有个别地方还是算爆笑地
比第一部好点,但还是不咋地
好吧,我承认比第一部好,但是还是很阿甘。就这些。
喜欢刘心悠!
陕西话
哎……
还不错的电影
挺不错,就是人至贱则无敌那段拉了
编剧实在太烂,ROOM这样的低级笑话都用上,只能说明他的幽默水准太低。故事也编得太牵强。黑色幽默?开玩笑,我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