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狗咬狗,但一开始下载了国语版,没注意时长,结果发现只有100分钟。
于是下载了108粤语完整版,重新看了一遍。
现将删减之处列举一下(参考时间是粤语版的):删减1:开头2分钟左右,做饭的老婆婆打饭给鹏吃,但船摇晃饭撒了,鹏狼吞虎咽的吃撒在地上的饭。
删减2:10分钟左右,鹏用枪打了老太太后,又到跟前补了2枪。
删减3:28分左右,鹏进入垃圾场到处看了看,还发现了傻女屋子,另一边警察录像里难民孩子也在垃圾场。
删减4:33分钟左右,伟拷打嗑药的胖子。
这段尺度大些。
鄭保瑞的《軍雞》都已開拍了,他的前作(轉眼間,新作已經變「前作」)《狗咬狗》已經上畫、落畫、出碟、再出埋雙碟版DVD了,卻一直寫不了關於影片的隻字片言。
影片談的是生存。
我想說的是死亡。
在銀片裡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死亡,是茶樓裡陳冠希塞滿一口的食物,然後拿出手槍走向正等待丈夫捧出精心蒸好的蝦餃的老太太,乾淨俐落地結束她的生命。
鏡頭中的丈夫捧著蝦餃出來,摔了一地。
後來,我們知道,太太的死亡,正是丈夫的策劃。
一個生命的消失,源於另一個生命企圖繼續生存下去的掙扎。
即使我不認為這個丈夫,他的所謂「生存」是一種生存——偏偏,在片中我們看到兩種對「生存」的不同解讀:城市的「生存」是複雜的,為了錢,為了向上爬,為了更好的生活,都簡化為「生存」,於是律師丈夫可以殺死法官太太(或法官丈夫殺死律師太太?
);警察可以販毒。
來自柬埔寨的陳冠希,他的生存更簡單,為朋飽肚。
於是影片一開始便拍攝他偷渡來港時,躲在船底要接住船家遞下來的一碗粥,一個浪打來,船身顛簸了一下,粥摔了一地,他伸手抓起放進口中。
生存可以是一種很簡單的需求。
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夠了。
於是在影片的最後,逃回柬埔寨的陳冠希和太太過著的是農民的生活,自耕自種,自給自足,肚子能填飽了,也就沒有了戾氣,日子過得甜絲絲的。
只是當生命面臨抉擇時,不得不犧牲一條性命,來換取另一條性命。
這種以一換一的方程式,在警匪片或武俠片中本是常見,以性命要挾的橋段,在《狗咬狗》中也經常出現。
但這個抉擇,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為完結:陳冠希剖開自刎的妻子的腹部,取出尚未足月的嬰兒。
片中導演打燈打得很厲害,到處都在發光,像很神聖。
片中有些死亡是種寓言,像最後嬰兒的出世,有些死亡則是帶有功能性的。
林雪死的一段,無疑是最叫人動容的,陳冠希緩緩刺他的頸子,李璨琛看到眼都突出來。
這是極具挑衅的舉動,不但要林雪受到刺頸之苦,還要李璨琛除了要承受拍檔的死亡之外,還要接受那種無能為力相助的打擊,最後陳冠希的舉手投降,更是連李璨琛報復也無可能了。
這一個情節,也是包含了最多情緒在其中的一場。
片中每個角色的死都有不同的死法,林雪被刺頸而死;少女的禽獸父親被李琛森誤殺而死;黎耀祥被拖行至馬路中,在同伴的目睹下被車撞死;張家輝被石躉「扑」死;林嘉華內咎自殺;還有那個既是要湊人數也是要擔當警隊中不顯眼的警察——至今我仍然一再忘記他的姓名,即使導演再次說過——被子彈反彈反彈再反彈擊中而死。
除了林雪,後來的這些死亡有點像是導演不甘於沉悶的自娛了,如何泡製出各種各樣的死法,尤其是警隊眾人,自娛與吸引觀眾的因素最大,最後陳李二人的肉搏,如何肉緊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事實上,整體風格亦趨向舞台化,誇張的舞台式打鬥,定格拍攝,那個空地就是一個舞台。
傾注真實感的演繹,甚至演員們果真要拳拳到肉互毆至動真火,後半部的寓言味道也就來得更加濃厚,尤其是圖騰式的臉容、性命相挾的片節,到最後神聖化的生命誕生,我甚至覺得,那是一股如希臘悲劇般的力量,鄭保瑞最終以一個寓言完結一次關於生命的探討。
2016年的11月份,我才看到了这部2006年的佳作!
真是遗憾呢!
片中主演的演技都是井喷式爆发!
如此灰色的电影恐怕,广电不会让上映吧 !
而且因为当年陈大摄影师的照片获得了国际大奖,让他所拍的片子,逐一沉沦!
比如出名的《狙击手》!
不得不说的是陈冠希如果不转行去搞人体艺术以及爱情动作片,他绝对是现在香港新生代顶尖的男演员!
谢霆锋,陈伟霆神马的根本无法比拟!
而这部电影的剧情各种峰回路转,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其中却又不可预知未来!
电影不愧有大日本帝国的人员参与制作,所以很多画面和情节都让人有一种崩溃感!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结局并不完美,如果换一种更黑色的结局,这部电影就会成为经典吧 !
虽然电影本身被定为三级片,但是依然觉得充部充满血腥暴力之后的,依然充满着温暖与柔情。
不得不说,Edison在这部电影当中的演技达到了极致。
本以为长的有些坏坏的他只能算是一个花瓶。
但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在本片中她的演技让人吃惊。
吃饭是狼吞虎咽的饿狗,打架是凶戾眼神的疯狗,狗咬狗,是自我保身的最佳方式了。
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唯一出路下,只有撕咬,厮杀,用一切可以用到的手段去杀死对方。
从小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内心不知道什么是感情,什么是爱,甚至是连一丝同情都不明白。
就是这样一个角色,Edison达到了。
走在路上还在和你讲,Edison和那个轻微智障女孩,原以为他对她只是同病相怜,看到她被她父亲压在身下,本身Edison可以杀死这两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的。
但是看到女孩家中那一家三口的照片之后,我开始以为那是同情;他给她穿上短裤,我以为那是同情;他带她离开,我也以为那是同情。
但是,导演郑保瑞在只有两个人的镜头下,阳光总是那么灿烂,连音乐都是令人舒服的。
两人在对方面前显的多么像正常人。
男人不再是为了一点钱就可以刀刀致人于死地的无情杀手,女人也不是那个疯疯癫癫的智障少女。
在观众眼中,他们在经历了风波之后产生的,那是爱情,只是开始时不明白罢了。
Edison给他的老板说:“她是我的女人”。
为了他们的孩子能够平安出生,不惜再回去找老板接生意。
与人打架厮杀从不眨眼的他,看到她被人携持后,立刻扔下刀,跪在地上,像一只受措的败犬一般,顺从的,只希望他的女人不要受伤。
这是我才明白其实他饰演的角色是有爱的。
会对爱的人好,会用疼爱的眼神,在安慰她时,会心疼地摸摸她的头,然后慢慢的拥入怀。
女孩那双无邪的眼神,眼中没有杀戮,没有对这个社会的埋怨,只是有人对她好,她就会对那个人更好。
因此,有人挟持她威胁Edison的时候,她似是自言自语,也是给他说:“妈妈死了,爸爸不给我离开;你来,带我走;我死了,你便可以离开了。
”说完想也不想地就将自己的脖子送到了李灿森的刀下。
又是一瞬间被感动了。
他们之间,也许只有在当初拥有对方的日子中,才是对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这是导演想极力烘托出的--疯狗的背后,依然是柔情。
片中感情基调最轻快的两段,第一段是:他带着她离开的时候,他们开车在洒满阳光的路上的时候;另一段就是他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两个人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同样是阳光和煦,导演用这仅有的两段阳光去影响本片整体的黑暗风格,虽然这是无济于事。
用了这么多文字去叙述,这是本片留给我最多的。
但是片中还得说道另一个主演--李灿森。
同样是和Edison一般的暴戾的眼神,即使他的身份是警察。
他也在挣扎,看到同事活生生地在自己面前被杀死,却不能替他们报仇,看到父亲执法犯法进行毒品交易,挣扎过后终于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父亲。
即使他自己也说他开枪是的心也很痛。
因为他是警察,看到自己一个个同事接连死去之后,他终于选择了以暴制暴的道路,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无法抉择。
甚至最后自己也变成了杀手,与Edison厮打,劫持那个女人,表演同样是凶狠的。
不同以往给人一些略带搞笑戏份的角色。
其实觉得影片节奏真的很快,快到有的角色仅仅出场十几分钟,一两场戏份之后,就死了,不再出场了,接着又开始了另一个故事。
快到让人感觉像是一只饿狗在疯跑着寻找猎物一般,快到令人应接不暇。
比如林雪这个角色,仅在开场十几分钟时,就残忍地死在了Edison的刀下。
但是即使这样,本片依然是一份上乘佳作。
血腥,暴力,同事夹杂着柔情,爱情,还有亲情,兄弟之情等等。
令人觉得,饿狗背后的温柔,让人无法忘怀。
其实我们都误会陈冠希了....
陈的黄毛显得无聊青涩了些,但已经内敛用心了许多;李璨琛功力十足,尤其二次登场剃了眉毛洒家楞是没反应过来黑点好,脏点够味,狠点来劲,结尾我提前半分钟想到了,看样子很有些生死轮回的寓意其他?
比旺角黑夜更暗,风格化突出,有些部分明显的非香港常规套路(相对旺角黑夜还在作某种商业的妥协)好久没看到这么暴力冲突、扣人心弦、刺激连贯、一气呵成的黑片了,有机会去影院支持下
郑保瑞的不怀好意彰显无疑。
整整一个小时的侵略与发泄。
刺目的白炽灯光,巨大的垃圾场,听不懂的外邦言语,杀手,仇恨,暴力,血腥,一切都是视觉强奸。
以为是卧底与反卧底的套路,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线索十分明确,纯粹警察与杀手的对峙。
一切正常,包括警察之父的身份颠覆以及由此带来的辩证性的自我了结。
故事太过纯粹,乃至从逃亡开始,一场残忍的脉脉温情来得如此缓慢而突然。
这温情就是我心里长久以来的一个梦。
车窗外漂亮的枝丫在冬阳前不停不停地擦身而过。
沉默地离开,走远,好像总有希望,总有栖身之所在前方。
加油站的长管子,女人柔软的微笑与孕妇装,简单的餐饭,空旷的芦苇荡,仿佛这就是生活。
而这就是生活,因为早已厌倦分清生活与幻相。
谁又在宿命前大惊失色,谁又痛不欲生,谁在挣扎,谁在低头,谁刺痛了谁,谁又重新燃起希望,而谁终于安心地将双眼瞌上。
电影开篇寥寥几笔就把陈冠希扮演的角色,柬埔寨杀手鹏的形象十分生动地勾勒出来。
初到香港的他走在路上左顾右盼,偌大的繁华都市没有给他探索的空间和余地,他所有的行动都是按指示来的,按指示上接头的出租车,按指示去执行任务的酒楼,按指示杀人。
在酒楼等目标的时候,侍应生问喝什么茶,鹏没有应答,不仅因为语言不通,他的神色形态也很是畏畏缩缩,不知该如何面对。
知晓了鹏的身世,这一切也不难理解,他在暴力中成长,通过在人肉竞技场里打败甚至打死其他人争取活下来的机会,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可以看看正常世界如何运转。
这样一个普通的就餐环境,于他来说反而无所适从。
但鹏也有他自己的生存智慧,对他来讲一切的一切就是不断适应不断争取以获取生的权利。
侍应生把菜单和铅笔递给他的时候,他观察了其他食客的言行,瞬间明白了点单的办法。
一桌子茶点,鹏吃得差点噎到。
地下搏击场非生即死的生活大概从没让他吃得这么饱这么畅快。
坐在餐桌前狼吞虎咽的鹏,来自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的弱势群体;离开餐桌执行任务的鹏,是一个凶残暴戾毫无底线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他的生活里只有生和死,而他求生的唯一技能,就是让其他人死,然后抢来生的机会。
可能大部分狗的生存环境都没有他这么极端恶劣。
亡命之徒鹏来到棚户区本只想求一个短暂的栖身之地,因此勒晕了户主,也就是佩佩的父亲,却意外解救了和他一样在恶劣环境里生存的智障女佩佩。
佩佩因为智商为题,对世界的认知基本为零,任人摆布,或者说,任她世界里唯一的一个人,也就是她的父亲摆布。
从佩佩和父亲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可以看出来,她的亲生父亲在侵犯她,且对她的态度也非常凶狠。
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佩佩看到鹏伤害自己的父亲,虽然害怕,却没有失去亲人的伤心和惊慌,甚至因为鹏吃了她做的饭而会心一笑。
鹏也是在意识到这一切之后手软放了她一条生路。
佩佩短暂的人生里,能感受到善意的时刻不多。
第一次应该是妈妈还活着的时候,第二次就是鹏帮她把裤子穿上的时候,第三次是佩佩误以为鹏要带自己走的时候。
最特别的一次当属鹏让佩佩用剪刀捅她父亲,告诉她要想活着就要靠自己,这次佩佩得到的不是温暖,但是她应该第一次知道自己可以反抗,可以摆脱当前地狱般的生活,自己豁出去之后也有勇气。
这也是为什么鹏和追捕他的伟扭打成一团,难分上下的时候,佩佩毫不犹疑地用凳子疯狂砸伟,给鹏解围。
也是从这个时刻开始,两个生活连狗都不如的年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鹏在正常社会的生存法则也无外乎杀戮,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回到他自小熟悉的那个世界去。
回到柬埔寨地下格斗场之后,他称呼老板为老爸,老板却对这个称呼深恶痛绝。
这个老板捡回了还是孩子的鹏,让他以格斗杀戮为生,榨取鹏在这个过程中为他创造的每一分钱。
在鹏变成通缉犯之后,毫不留情地要赶走他。
他造成了鹏一生的悲剧,却弃之如垃圾,即便如此,若非迫不得已,鹏也不愿意离开。
佩佩怀孕之后需要钱做剖腹产手术,底下格斗场还是鹏唯一可以挣钱的途径。
此时再回想他告诉佩佩“要生存下来就要靠自己”就充满了讽刺意味。
鹏以为自己能靠自己的格斗技能谋到自己、太太和未出世孩子的生路,到死那一刻都没意识到他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无法摆脱“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的桎梏。
更悲惨的是,孩子出生之后,鹏和佩佩也都死了,无人照看的孩子,很有可能在那样的环境下重复鹏悲惨的命运。
如果说鹏过着狗都不如的生活,是生活所迫,那伟以及他队友的悲剧,就是为精神所累。
伟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好警察,证明给爸爸看。
可被众人景仰的好警察父亲却是个黑警,伟得知这一切之后可以说是经历了信仰和感情的双重崩塌。
他无力抓捕父亲,挣扎之间举枪弑父,想把自己以及世人眼中父亲好警察的形象保留下来。
父亲中枪昏迷,伟在清白和谎言之间自己也难以自处,同时父子二人也因这场意外被内务部调查,压力非常大。
做一个理想中的好警察几乎成了伟唯一的念想,同时行事也越来越偏激。
暴力威胁证人、线人,用毒品买通线人,为了查案和抓捕罪犯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前面说过,无法在正常社会生存下去的鹏,一心只想回到自己熟悉的地下格斗世界,唯一小小的意外就是要带着佩佩一起回去。
一切阻挡他的人,他都会用他唯一的生存技能——杀戮——来克服,这个过程中他几乎直接或者间接地害死了伟所有的队友,也就把自己和伟身处的险境越挖越深。
队友肥英被鹏害死的时候,队友阿祥还以“我们是警察,按章程办事,不要冲动”为由阻止伟立马对鹏开枪寻仇。
伟和鹏在棚户区的打斗没有结果,还意外杀死了佩佩的父亲,这已经触犯了警务纪律,同时内务部紧咬伟不放。
此时,阿祥只想尽快了结这桩案件,好让伟回警队自证清白。
重重压力下,他也和伟一起,暴力胁迫线人帮助他们追查鹏的下落,同时对伟用毒品引诱线人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为了救回被警方扣下的佩佩,鹏挟持并打伤了阿祥,另一队友阿企非常激动,同样挟持佩佩。
这个时候阿头还是有谈判的耐心和掌控局面的信息,可是阿企被爆头,阿祥在打斗中被车撞死之后,阿头也逐渐失去了理智,继续挟持并伤害佩佩逼迫鹏现身。
除了伟以外,阿祥,阿企和阿头都在这场抓捕和失去队友的痛苦中愤怒并迷失。
鹏引诱阿头来抓捕自己的时候反杀了阿头并重伤伟。
付出了极大代价,抓捕却以失败告终,伟所有的队友也都在这次抓捕中殉职,伟也因这次抓捕错过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
尽管通缉令已由香港发至柬埔寨,伟也对鹏紧追不放,此时伟对鹏的抓捕,不再是警察对罪犯的抓捕,更是一场复仇和自我解脱。
在重压下无法堂堂正正做人的伟,陷入了和另一条“狗”鹏的焦灼缠斗中,这也是电影为什么叫狗咬狗的原因,然而最悲哀莫过于,在各种不可控因素下,他们都没机会再做回人了。
我们本是一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做朋友呢?
如果你没有杀死我的朋友,我没有看见他们血流满地的样子,我不会让你无处遁身......你说那是你最后一点幸福,我万万,不要夺去他.可是我们是一样的人啊......这是一条不归路......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其实,你只是个困兽.你被父母抛弃了,你的主人不爱你.你浑身是伤,那是你活下来的印记.每道伤痕都触目惊心,残忍的露着你的信仰:一个生命的存在,需要以另一个生命为代价.等了那么久,你找到了.这个女孩会对你笑,会拉着你的手,会为了你伤害另一个人.有一个人给了你温暖.于是,你只想单纯地对她好.也许你都不知道是不是爱她.一个人给了你谁都不曾给予的东西,于是,你想对她好.我不杀了你,你们会厮守一辈子.她也是个不幸的人.她遇见了你,你把她带走.然后笃定,你们是彼此最后的幸福......可是,我恨你.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不会回头......这么长的路,你拉着她的手,不曾松开......我们真的是一样的人.一种情绪,背负了一路,终于还是难以将息......我不能放了你,那样,我就彻彻底底地失败了.我知道,你不会放弃她的.路的尽头,回不去了.于是,我们只能一起死去......这不是谁的错.我们都不是恶人,只是太执著.所以,你们不要哭泣.至少,我证明给你看了,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这是一个无法站立场的故事。
看着陈冠希为了生存冷血的剥夺了李灿森身边一个又一个好警察的生命,你恨得牙痒。
可这个在生命大多数时刻里兽性已经大于人性的可怜杀手,却在遇上女孩之后流露出了温柔的一面,他甚至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或许就因为女孩在船上加上的那两个小人,他愿意亲手给她穿上内裤,为了她甘心冒险被抓去医院,可以说,从救下女孩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这世上彼此唯一的依靠了,如果没有遇见女孩,他的生命将永远是灰色。
看到他后来被组织抛弃,带着女孩逃亡为生,并即将拥有一个爱的结晶时,有那么一刻我不恨他了,我有点希望他就这样逃亡下去。
因为我无法承受他死去后女孩孤零零地活在世上,我也希望这样一个刚刚瞥见人性第一抹亮色的可怜人可以再拥有一些时间。
可是还有李灿森演的警察。
因为崇拜当警察的老爸不顾劝阻自己也当了警察,却没想到第一个抓的坏人正是老爸。
神话破灭的同时他替父亲背负了谎言,从此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暴力警察。
老爸最终交代了罪行,给儿子一个解脱,可儿子还没来得及跟老爸说上一句就看到了他的尸体,他说出一切后唯有自杀。
而在同样这个夜晚李灿森还失去了身边所有的同事,因为一个杀手。
所以他没得选择,他必须抓住他,无论等多久,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于是这样两个人,像狗一样互相撕咬着。
警察不该杀人,杀手怀孕的妻子就在旁边,但他们都无法心软,都没得选,只有一方死掉才是结束。
故事的最后,女孩主动把警察的刀刺进自己脖子里,愤怒的杀手冲上前干掉了警察,然后划破女孩的肚子取出了新生的孩子。
杀手和警察生命中的最后的一眼,都留在了这个没爹没妈的新生命上。
全片充斥着灰黄的色调,场景肮脏,黑暗,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绝望。
可导演还残忍地给了那么几段美好的配乐,在你明知道故事的最后只能绝望收尾的时候,残忍啊……很难想象郑保瑞就是后来拍了《大闹天宫》的那个郑保瑞,每一个银河映像导演早期似乎都有那么一部无比个人化的神作。
对于表演,其实没什么可说的,陈冠希得到了难得的好评其实更多的也只是因为他就是有这种孤僻,冷血,无法回头的杀手气质,无论在这里还是无间道2里。
其实从这片里看,陈老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点像本山大叔了
跟旺角黑夜相同的是,它的主体故事也是发生在一天一夜.跟杀破狼相同的是,它里边的警察一样有着难以界定的罪恶元素.跟三岔口一样,警与匪在集市里有一场较量戏,虽情节安排迥异.跟暗花一样,通片下来几乎没看清过人脸,黑暗与粗砺,昏黄与血红构成视觉。
其实,它和上面几个电影,很不同。
更残忍,更简单,更粗暴,更血腥,也更人性。
关于人员:编剧司徒锦源,杜琪峰的御用编剧,《暗花》、《杀破狼》均出自其笔下。
导演郑保瑞,香港新生力量的导演代表之一,过往影片风格以恐怖暴力见长。
主演之一李灿森,有评论说其在片中表现内空,似乎在《香港制造》里已用尽其逼人灵气。
我却以为尚可,他的暴戾始终带有一股市井之气,是阴仄潮湿的。
主演之一陈冠希,从《青年干探》开始我就已讶异于他身上所酝酿的能量和悲剧的色彩,即使在《无间道》和《江湖》后依然不被人所提及,然而在这个电影里终于重拳出击,不用力,然而自始至终让你沉浸于角色的凶狠戾气,以及无法抉择的悲剧命运里。
冷静沉着的表演,充满张力和内敛之气。
主演之一裴唯莹,年仅18,在剧里扮演被父亲强奸,略带弱智的垃圾山少女,仅仅是几个迟缓不协调的手脚动作,时时绽放的笑容,时而天真,时而幸福,时而希望,及至到最后母性的坚忍,是影片一大亮点。
略微像日本电影里常出现的少女,恩,很日本。
关于电影:当我跟别人叙述时,开头总是很难表达:“来自柬埔寨的杀手,在茶餐厅伏击目标时,先叫了一桌吃的,风卷残云后动手,并在临走时从被害妇女的丈夫手里抓过一把虾饺而去。
”是不是会觉得很搞笑?
就是这么听起来好笑的情节里,你看下来却是毛发悚然,并且对他充满悲悯的情感。
这就是这部影片的能量所在,一个不带枪的杀手,在众人眼前杀人,在警察面前杀了人质,在警察面前杀了警察,一个夜晚,整组的警察都死了,除了李灿森.有多夸张?
放心,电影会让你觉得,这一点都不夸张。
一个末路狂逃的杀手,和一个弱智少女,在语言都不能交流的情况下,一夜之间,成为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会不会有点牵强?
放心,它就是那么顺理成章,并且会感动到你。
在这样一部暴力电影里,着墨还无须太多,就几个细节,足够。
关于暴力:残忍的手法似乎是顺延的,《杀破狼》里吴京在球场杀人的那种狠辣得以重现,将刀缓缓从侧面刺入喉管,甚至在垃圾场的一场戏,警察开车而来,竟连掏枪的机会都不曾有,就被活活从车里拽出来一顿暴打到昏迷,而陈冠希扮演的杀手,就连对自己都狠得令人咋舌,为了从警车里逃生,硬是折断一根大拇指将手从手铐里挣出;为了救下被当做人质的少女,硬拼着挨了一枪将碾盘砸在持枪警察身上;为了获得一艘出逃的小船,干脆就把船上的人都杀了。
这个电影的狠是真实和血淋淋的,而不是夸张的动作和大堆的血浆搅和的。
难怪在评级时直接因太过暴力被评成III级。
对于警察的另一面的刻画似乎也是编剧的偏好,已不仅仅是《杀破狼》里的以暴制暴,在这里升级了,到最后,失去理智的警察孤注一掷的把受伤的少女挟持在手上,来逼杀手现身。
到最后,所有的人都失去了理智。
关于黑暗:黑暗不是暴力,他是比暴力更残忍,更精神层面,更绝望更没有出路。
而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所有队友的李灿森一定要是复仇的。
要不然他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这也是我觉得电影最终提升一小步的地方。
在陈冠希杀了所有人后带少女逃离,这里原本也可以当做一个结尾了。
可是它没有。
回到柬埔寨后的陈冠希成了通缉犯,被组织所抛弃。
他带着少女开始了一段公路逃亡之旅。
昏黄的色彩,如同美国60年代的公路片,几个片段后,他们终于在一个小村庄落脚。
失去一切的李灿森追到柬埔寨,为了复仇,他完成了这个片子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他从警察变为贼,他为了找到编号***的陈冠希,在脖子上被纹下一个有着相同性质的编号,在这个组织里打黑市拳。
女孩怀孕了,宫外孕,需要钱。
于是二人无可避免的相遇了。
最后一场厮杀,依然只有生死,没有美学。
最后他们都死了。
那个孩子被剖腹取出,啼哭声里,电影ending。
我又想到《香港制造》,最后李灿森死时那个电话,我曾经认为最后的关怀是陈果的一个败笔,让电影在90分钟的抗争后竟然回归主流怀抱。
那么到了现在,我反而平静许多,因为到这里,我也实在想不出还该有怎样的结局。
郑保瑞曾说,他还设想过另外一个结局,在剖腹的过程中,陈冠希支持不住而倒下。
李灿森接替他完成了新生的这一过程。
然而他觉得这样的结局太过戏剧性,有做作之嫌。
所以放弃了。
所以眼下的这个结局,已经是能想到的最恰当的了。
不然还能怎样呢?!
所以这不是一场救赎。
作为杀手的陈冠希和作为警察的李餐森,他们都已经没有办法活下去了,而代表新生的,只能是那个尚在母腹的婴儿,这是一个很绝望,但是没有办法的希望。
在另一个暴力电影《稻草狗》里,导演引用了一句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同样适用于本片。
关于爱情:结尾的时候想起了you are my sunshine。
现下我亦在反复听Marvis的you are my sunshine.这个爱情真的只要几个细节便足够:-他帮他砍倒施暴的父亲,他给她穿上裤子时,她看着他,痴痴地笑了-他问她码头在哪,语言又不通,便画了个轮船给她,她拿到后那么兴奋,拿笔涂抹许久,他拿过来一看,却不是什么码头,而是船的上面有两个小小的人手拉着手-他带她至码头,她已经陷入昏迷,他这才发现她在逃走中脚底被铁钉钉入,他拔起,足足5公分长,而她竟然一声未吭,只是看着他,那么恬静的微笑着-在柬埔寨的一路逃亡里,那个汽油站,她跛着脚走到他身边,轻轻擦拭他手臂上的伤口,而他抱着她,那一刻,这个沉默的杀手终于找到他其实一直都在渴望的,生命中不能失去的真情。
-最后那一场戏,她又被李灿森抓住做为人质,当他为他第一次扔掉了武器,束手就擒时,她扭头撞向架在她脖子上的刀,她说:妈妈死了爸不让我走爸不让我走你来,带我走走不了了……我死了你就自由了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除了开篇吃饭戏,对人物状态毫无把控,仅凭着一股狠劲往前冲,只此一点便可看出本片非银河作品。其后加入银河的郑保瑞突然掌握了机械性的运用,一家有魔力的制片公司。
血腥。
杀了这么多人却因为长得帅就在那里带节奏说没有善恶正义反派之分我也是服了你们。节奏松散 打斗戏质量差 李灿森演技并没有想象中好,胜在cult片的镜头语言真心丰富 实际上讲的谁没牵挂谁就赢了的故事。全片铺天盖地的绝望氛围 就连“孩子”这样的意象也不代表什么 毕竟这样的大环境下 充满了希望的“孩子”也还会沦为黑拳打手罢了。
you are my sunshine。。。。。。。
这特么一坨什么鸡巴啊
做作的结局,苦了陈老师了,一句台词都没最后还给扎死了
这部片里冠希哥的演技爆棚啊!给四星半!
陈大色影师演技还是有滴。
現在來看可解讀的空間很多,一是環境的人的異化,二是人和人的關係對人的異化,最後再是因由前面兩點自我的異化。在所有的異化裡,權威的形象崩塌,希望和夢想像那張自製警員證一樣被輕易又輕蔑地就被撕裂,父親偉岸的形象不過是他們將你踩在地上時應激產生的幻象。P.S 這次重看不禁感嘆,以後很難再看到這樣的港片了。
真正的帅哥跟帅哥终结者的故事
4.5吧
很不错,暴力中透出的点点温情,才是动人~
用力过猛,角色反应都超出合理范围,只是可怜了小姑娘
傻X片!袭警就是当场击毙,还演个屁,东拉西扯。没有一点逻辑性
这谁的演技真是渣上天。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找妈妈,妈妈死了,爸不让我走;爸爸死了,你把我带走;如果现在我死了,你便可以走了——这台词,刻骨铭心
可以改名为:小强咬小强
有些事只有疯狗和饿狗能做,恰巧有的人是饿疯了的狗,这样的人当然做事没章法,难以琢磨,于是为了和这种人对抗只能进入他的世界里,也做一条疯狗陈冠希这个角色太不讨喜了,他做事没底线,救那个女的,也仅仅是因为是同类,这样的同类依偎在一起,那么本质上就是互相连累。疯狗做都所有事情都缺乏正当性,而女主的所有苦难说白了也是疯狗间接造成的,做了那么多恶事,还想平安无事,做人不能既要又要吧。原本就恶俗的剧情,还要加一段更加恶俗的爱情片段,毫无疑问事多余的本片无限度加强疯狗这个角色,给人的观感非常糟糕,我多希望疯狗嫩个快点死,死得越惨越好,而且我没觉得陈冠希的演技有多好作为犯罪动作短板过于明显,单方面让缺乏正确性反派乱杀,没有让人爽到,加入充满违和感爱情,把本就淡泊的爽点稀释得更彻底
李灿森是个很出色的演员
没有看出太多的亮点或者让我惊讶的地方,导演用了一种独立电影的手法拍摄了一部警匪片,除了陈冠希和李灿森两男主的角色都比之前有颠覆性,从故事结构、立意上,没有太多特色,制作上各方面都比较粗糙,影响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