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德
Armand
导演:哈夫丹·乌尔曼·滕德尔
主演:雷娜特·赖因斯夫,艾伦·多丽特·彼得森,恩德勒·海勒斯弗特,奥伊斯坦·罗格,扬妮·赫尔特伯格,卢克·尼科莱森,蒂娅·朗布雷茨·沃伦,维拉·维尔约维奇-约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24
简介:这是一个阴郁的下午,空荡的校园内,阿曼德的妈妈和乔恩的妈妈陷入了一场绝望的争斗,所有的手段都已用尽,很快,疯狂、欲望和痴迷交织在一起。真相到底在哪里,我们无从知晓。观众开始意识到,剧情的重点已经从这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开始滑向成年人的世界。导演大量运用演员的面部特写镜头 营造了紧张的叙事感,而以《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详细 >
一场校园事件的背后往往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其后引申出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人性问题,令人窒息。雷娜特·赖因斯夫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精彩表演~
SIFF26 6.20商城剧院/ 被审判的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家长的阿曼德,未知的孩子形象作为加深悬疑、加深观众好奇心与窥探欲的一环。从配角的话语与态度中,很容易就先入为主的用审视的目光去看阿曼德;在故事中她的处境也是如此,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甚至她还未到来时,审判都在进行,这一电影内外的呼应很不错。那一场阿曼德内心无限放大的群体戏充满窒息感,粗暴漫长。结尾两位母亲位置轻易的互换也颇为讽刺,就像阿曼德对年轻老师说的一样,只要深入的去看一个人,都会看见不好的东西。
从一次“叫家长”开始,抽丝剥茧出关于家庭,仇恨,教育的话题,真相的还原通过结尾处象征大于内容的以及意识流的方式来展现,有些酣畅淋漓,却把前序的内容拉得太拖沓了
2024SIFF第五部。两个小时的煎熬。每个场景都充满了过度夸张的表演和刻意营造的张力。看完只感到疲惫,所有悬念背后不过是一场空洞的戏剧。
那段长时间的大笑很炸裂。有几处突然的舞蹈,有点抽象。孩子的不在场,实际从校园话题转向成人世界的问题。26th SIFF 6.17艺海剧院前面没有人坐,视角不错,体验感佳。
siff26 no.16 @新天地 看的时候一直有一种想挠头的感觉,感觉北欧人真的很疯啊- - 感觉大家都多少有些情绪病。这部片子可能对它本身就抱着一个低期待,所以反而被女主的演技惊喜到了
SIFF2024
无论是巴以还是俄乌/战争的惨烈程度/战犯的养育难度/明显被欧洲知识精英群体低估/流血冲突/看得见摸得着止不住/暂时被定性定义为家族家庭冲突/当事方支支吾吾/不敢说清楚/伊丽莎白无助而痛哭/笑声魔性又恐怖/完美隐身的托马斯神父需要阿曼德教母的宽恕帮助/退居幕后的黑社会头目需要演员司机制造悲惨事故/死亡之舞/无耻之徒/客服在紧急处理客诉/官方喉舌试图稳住/西方现代文明遮羞布/被遮蔽见不得光的脏污/既让接受过这套教育的家长感到耻辱/也让正接受这套教育的学生感到愤怒/请校方代表说清楚/要冰箱还是要机枪/请西方代表说清楚/要冲突还是要礼物/请西方代表说清楚/要榛树还是要礼物/请美方代表说清楚/要冲突还是要礼物/请欧盟代表说清楚/要榛树还是要礼物/请北约代表说清楚/请与会者说清楚/请联合国说清楚
非常非常喜欢,我是因为伯格曼孙子处女作这一噱头去的,但是完成度超出预料的难以想象之高,剧本、表演、摄影、表达方式、节奏都完全深深地击中了我。阴郁的挪威,神经症的疯狂的压抑家长,现代舞和真实场景的交织是如此融洽凝神,儿童暴力、家庭暴力、人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展示地相当扎实凝重,电影中有戏剧戏剧中有电影,两段舞蹈部分让我记忆深刻感动不已。不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天赋这种东西好像真的可以被传承?
2024siff02 金摄影机值得,学校背景只是个框架
siff最后一部
前期的视听明明颇具巧思,比如不断在长镜头中让不同人物置于前后景来营造空间隔膜,比如室内六人对垒时焦点缓慢移动背景抖动模糊来制造紧张感,可最后还是要依靠极度依赖演员的集体现代舞形式来完成影片的重头戏,于是影片越临近结尾,越发觉导演有些黔驴技穷了。
不太高明的故弄玄虚
北欧舞台剧。
太刻意了,用特写镜头不断堆叠情绪。
#SIFF26#开盲盒终于开到好片子了。从女主开车开始大量特写镜头紧张音乐铺紧张情绪,一直到演技崩盘被戳穿,最后反转。是个人在集体环境的压迫失声,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遗憾,是校园教育的局限无奈。各人都出于对孩子的关怀尽显自私虚伪的嘴脸,出轨男人做出了正确选择,校方摆脱了个人情绪,女主大步向前继续上路,完全像是又要去开始另一部公路片。最爱人群亲密撕扯裹挟摇移的长镜头。
乔恩妈妈真像哈兰德
很难评,如坐针毡,看了好几次表算着时间结束
#26thSIFF No.41
2024.6.20 siff 不知所云 引人不适 某些桥段像是故作夸张博眼球的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