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
Alice,巴黎应召日记(台)
导演:Josephine Mackerras
主演:Emilie Piponnier,马丁·斯威比,克里斯托弗·法佛,克洛伊·博勒姆,大卫·科伯恩,玛丽-洛尔·杜尼亚克,尼古拉斯·布乔,Ariana Rodriguez Giraldo,Juliette Tresanini,Jules Mil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9
简介:爱丽丝(Emilie Piponnier 饰)拥有着人人羡慕的生活,和丈夫感情稳定恩爱有加,孩子可爱乖巧常伴膝下。某日,她像往常一样刷卡购物消费之时,竟然被告知信用卡因为欠费而被锁定了。直到此时,爱丽丝才发现自己的美丽人生梦在很久之前就破灭了,丈夫不仅将他们的积蓄挥霍一空,而且还是花在了应召女郎的身上。这个男人选..详细 >
平庸的欧洲社会问题片,太像美国电影了
下海如此美好
女主的腹肌一看就很中产
女主挺漂亮的尤其妆后,就是日常的头发永远那么不梳乱糟一扎,对于她的经历也没啥可说的,凭自己挣钱没毛病,中间还有琼瑶式狗血剧情,就最后结局摆了老公一道,俩女和儿子走了,或许换一个更好的结局不行吗。
女人还是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最后来了个大反转,不错。
那个多国语言自由切换的皮条客我真是服了
生活很现实,残酷到为了生存可以不顾一切。人生有时候很迷幻,让人分不清对错,必须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坐着乙炔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能稍微理性一些,而不是固化在一起一直以为的模子里。他人即地狱,我们一直在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什么时候能停下来,真正的做自己,才是重要的事。
不知道《爱丽丝》是活在童话中的公主,还是生存在现实世界里的普通房奴。这是一个为了阻止「实体家庭」沦为「概念家庭」而被迫学习如何开发、建设和租赁自己的身体——通过「主权过户」手段来满足同伴性幻想的女性。显然,这些城市中产的家里没有所谓的不动产,体验不到性福感的夫妻对于这个「名存实亡」的「空中楼阁」也都先后失去了捍卫它的斗志,敢于同「魔鬼」作交易的他们似乎摸清了中产阶级的心理——对消费主义为传统父母设计的陷阱嗤之以鼻,对资本原则为现代男女构建的那套鬼话亦心存顾虑。幸与不幸,这对夫妻都想从这些相对固定、安稳和舒适的「坑」里逃出去。尽管妻子极具自我牺牲精神的「救市」行为一定程度上给丈夫的「男子气概」带来断崖式下跌以及降维打击,不过,作者最终将女性主体性过户到自己孩子的名下不免也有将其「矮化」的嫌疑。
先入炼狱才能重生吧
3.5
苦涩的过程,甜美的结果
真实的发生在如今的社会里面,算相当写实了。5.3
看到后面爱丽丝面对在渣男的威胁下从无助绝望到讨好他,还真以为她会带着面具粉饰太平下去,还好是缓兵之计。不然可得把我恶心坏了。但最后爱丽丝还是得选择背井离乡。渣男背叛了妻子,断了妻儿的生路,毁了家,还是个好爸爸;爱丽丝为了给渣男擦屁股,维系自己和孩子的生计,去做高级妓女,就不配做一个母亲,会被渣男夺走孩子。男权社会真是虚伪的可怕。虽然逃离不是上策,不过看到面目可憎的渣男最后不能得逞,还是很解气的。
别的不说,西方人的长相太丑陋了,粗糙、形态失调,显得低级而简易,跟鬼一样
7/10。
女人的觉醒,无望而直接
讽刺,"下海"前后生活对比及丈夫打算争抢孩子抚养权那里律师的"寻常"看法太有代表性了!还好官司打不赢还可以跑,结尾终于"自由"!女主母亲对女主一番训诫太TNND"真实",原来世界各国都一样,结完婚就没有娘家是常见的哪怕并不绝对
挺压抑的,生活的无奈
SXSW最佳影片。Uptown大厅full house,今年上座率最高的一场。片尾credit curiously全是英文。但其实片子拍摄时并无制片方。导演是澳大利亚人,现居法国。故事设定本来是伦敦,但导演生了小孩(就是片中的儿子),于是就在巴黎拍了。有一个段落挺像belle de jour,但内核很不一样。充满奋斗,自强,female empowerment,happy ending等等正能量,视听效果也很像美国片。终场掌声雷动,美国人很吃这套。
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