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烈

박열,逆权车夫(港),朴烈:逆权年代(台),Anarchist from Colony

主演:李帝勋,白秀章,权律,闵镇雄,崔嬉序,裴济基,金仁宇,金俊翰,武田裕光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7

《朴烈》剧照

朴烈 剧照 NO.1朴烈 剧照 NO.2朴烈 剧照 NO.3朴烈 剧照 NO.4朴烈 剧照 NO.5朴烈 剧照 NO.6朴烈 剧照 NO.13朴烈 剧照 NO.14朴烈 剧照 NO.15朴烈 剧照 NO.16朴烈 剧照 NO.17朴烈 剧照 NO.18朴烈 剧照 NO.19朴烈 剧照 NO.20

《朴烈》长篇影评

《朴烈》短评

整体还可以,后面法庭那段戏还挺感人

7分钟前
  • 安南秀
  • 还行

给崔嬉序点赞,青龙最佳新人奖实至名归。

12分钟前
  • As you like it
  • 还行

全程听日语 很心累

15分钟前
  • M
  • 还行

4/10.算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李浚益导演的作品里最不喜欢的一部。男女主演技实在差强人意不知道在做作的表现什么(尤其受不了女主),太跳脱几乎没有代入感。还有要严肃政治片民族主义英雄主义的正剧拍法你就一以贯之的严肃起来,但好像为了揭示独立运动家有多么狂放不羁反而用了诙谐喜剧的呈现方式,包括把日本政府拍成脑残,把日本检察官拍成啥都同意的人道主义者,把所谓无畏的无政府主义团体拍成一伙做见不得人的勾当的小混混,男女主的疯子状态反而很低级很无趣,还有真实性,很多历史细节感觉都不能深究很多地方都很离谱…所以看的一头雾水感觉被侮辱到智商了……

19分钟前
  • 首席07
  • 较差

实在是难以下咽

23分钟前
  • 吕布你尔尔
  • 较差

分开以后才是同居,死过之后才算活着。战争年代两颗心在一起,即使分隔囹圄,墙上有如张贴同居誓约。被欺凌时能动并不叫活着,只要慨然赴死,墓碑上都会写满狱中手记。可这注定是一群太过理想的蚍蜉,撼不动仇恨的大树,好歹不做屈辱的蝼蚁。天皇的恩赦是更大的刑罚,为革命奋斗的时光才算真正的人生。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李俊益导演的民族情怀真是浓厚。但我更喜欢东柱。

30分钟前
  • 生生
  • 还行

对于传记片上的解构与创新李濬益一直有在尝试,并不觉得这次用喜剧元素去烘托一个桀骜狷狂的民族英雄有什么不妥。剧本结构还是单薄。崔嬉序的文子太亮眼了,一张色而不淫的遗照实在刻画得妙。要说金俊汉的青年法官角色能进青龙第二轮也没太大争议,但是果断还是我家度的角色更出彩啊,实至名归。

31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男神的演技还是很有张力!

33分钟前
  • 豆友184969557
  • 力荐

2颗星给了传记类真实故事...虽然好多不合理,但是毕竟是真的发生过,全片剧情拖戏!难得韩国电影可以拍的这么不好看...我根本都用跳着看,没有意义的电影,抗日抗的也很没在点上...

35分钟前
  • Jesica518
  • 较差

拍得太无聊了,看不进去。

39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6.5分,当日式夸张严肃和韩式夸张严肃碰在一起…整体风格虽然不喜欢,但崔嬉序整条线太好了,比李帝勋这条线都好。

43分钟前
  • 布拉德皮邪
  • 还行

三星,一星给崔禧序,一星给李帝勋,一星给其他演员,剩下一星给李濬益。其实是及格的,但是李濬益导演不应该是只拿到及格的人,还可以更好的,尤其是崔姐姐演得这么惊艳。

47分钟前
  • 目瞪狗呆胖竹里
  • 推荐

非常好的是,绕开民族仇恨的老梗,站在更高的人权层次,高潮部分当然是庭审时两人的陈述。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不再是感情上的控诉,而是理智客观解析了“侵略”为什么是“罪”,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主人公及其爱人浓烈奔放的思想和灵魂,刻画传神。但,事件铺陈交代的太糙/太突兀,遗憾。

51分钟前
  • 莎翁笔下的精灵
  • 还行

不是主流对战,聚焦个人,第三方视角,浪漫主义,纯左派电影,玩世不恭,不畏惧死亡的彻底革命者,用每句话每个行动对抗

52分钟前
  • Burning
  • 还行

选题大于电影本身

5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法官印象深刻 文子脑袋大大肩窄窄的 微笑有点怪怪的 其他真的没有耐心看了

56分钟前
  • 金宝罗
  • 还行

每个人活着的意义都由自己定义,为理想斗争,精神上是幸福的。哪怕只是千千万万人中做出微小贡献的个人也值得尊重。那时候的日本还愿意做做样子啊,后来到了我们这里就是恶魔了。我想朴烈是为了独立自由的朝鲜而战斗,现在的韩国后来给他颁发的韩国建国贡献奖章一定不是他心里所想

60分钟前
  • 青烫APOsing
  • 还行

我不知道濬益哥想表达什么

1小时前
  • MYUMI
  • 较差

拍摄了一系列士大夫电影的李濬益用本片证明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对理想主义的颂章,无论传统儒家还是无政府主义,锐意理想的兴起与凋落始终是李濬益表现的母题。影片将时代背景放在二战前夕的日本,极权政府与极端民族主义最盛之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群在日本的朝鲜人,即使只想活着也成了一种禁忌,于是将天灾转述为人祸,朴烈与文子的反抗成了非常年代一场关乎生命基本的象征之战。与以往李濬益的电影一样,本片依然有一个好的传记故事基底,最具隐喻意味的是朴烈与书生检察官的第一场审讯,双方明明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却都只说自己的语言。电影最大的问题倒不是落入《辩护人》似的煽情自白中心思想,而是对朴烈方着墨过多,极权方却没有相应刻画,如此时代背景下还能公开审判和还有基本人权,最后把理想主义者拍得乖张矫情也就不奇怪了。

1小时前
  • 贵久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