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
Nabarvené ptáče,色鸟(港),异端鸟(台),The Painted Bird
导演: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主演:彼得科特拉尔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哈威·凯特尔,巴里·佩珀,朱利安·山德斯,乌多·基尔,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提姆·卡尔克霍夫,Jitka Cvancarová,Antonín Mas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语言:捷克语,德语,俄语,斯拉夫共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东欧“二战”期间的悲惨景象。小男孩的父母把他送到乡下避难,但与他失去了联系。男孩开始在各个村庄之间流浪。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详细 >
看到小男孩不出意料地被性侵,确认导演是在消费苦难
就这种十分钟没十句话的电影,拍给谁看?我有没有你们国家的共情,看不懂你们无声的作息。除了画面,啥都不是。导演还不如转行做摄影。
坑都挖好了-06/16/20
无聊
欧盟影展最贵最难熬的一场,风格杂糅,态度模糊,犹太小男孩饱受苦难,在颠沛流离中成长。如果说用“被涂污的鸟”的意象来展现异类和群体,犹太和纳粹的关系,那么小男孩从瘟神附体到亲自杀人,从被涂污的鸟到拿起枪的人的成长经历使得这个隐喻不知道落到了何处,甚至有为纳粹开脱之嫌。
小男孩历尽艰辛,但黑暗之中仍有光明。他这一路啊,从希望找到一个归宿,到日渐暗淡的双眸,却依旧不改内心的意志。善恶并存的一段路,却令人相当揪心,影片亦未用什么话语来描述,光是这一幅幅画面就足够残酷。人性的黑暗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恶的源泉,这一路下来,他受尽凌辱,尝遍心酸,历尽千辛,肉体与精神的双重虐待,被鞭挞着的,被摧残着的,好似生生不息。庆幸那些路中存在的善意,驱走乌鸦的老婆婆,偷偷放走他的士兵,真心关爱他的神父,还有同样历尽苦难折磨仍不愿放弃寻找他的父亲。人原本就是复杂的综合体。受害转加害的是人,仍愿意在痛苦环境付出自己所能给予的分享给需要的,却依旧是人。
黑白片,开头几乎没有对白,试图通过画面来传递残酷现实的无情,只是确实提不起兴趣,全片三个小时也是太高冗长,可能年纪大了,豆瓣高评分的装逼电影已经不适合我了,还是无理脑残搞笑片好看……
在电影院和不在电影院都不一定能看得下去。类似于《太阳帝国》的儿童视角看战争,若干我记不过来的以人名为标题的章节串联起小男孩从暴行的目击者、受益者、受害者乃至施暴者之间的身份转换,但光明的结局与过程中人性种种负面和复杂实际上是冲突的,并且数个片段有为了凸显之而故弄玄虚之嫌,《太国》这种商业片都不敢给如此正面的结尾,那么前面漫长的近三个小时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笑话:一直记错这片名字,大半年了我都以为它叫 被奸污的鸟
暴力和残忍被作为了影片的核心价值观和主题,对于我来说难以忍受的电影,毫无逻辑又从不停止的暴戾会失去真实,失去思辨,变成单纯的宣泄或是某种腔调
2.5星。剥削性质太重,又是犹太人苦难堆叠早已经没了兴趣,黑了除了犹太人之外的所有族群也是够地图炮的。拍到苏联的军队就必然是东欧逆反式的视角,总之,前面半小时才有些看头。
把眼球放进眼眶就能哭泣,把羊头塞进下体就能寻欢,把身体附在大腿就能早死,把名字写在车窗就能重生。见过烈火里烧焦的貂,草地上拖死的马,天空中下坠的鸟,都在被恶意强暴。嗜血的乌鸦,交配的公猫,狂吠的黑犬,都在蚕食善意。经历没有救赎的宗教,没有胜利的战争,没有人性的族群,幸存比死痛苦。
《被涂污的鸟》Joska
看到后半理解到漂亮、残酷的影像也会由于堆砌和刻意失去力量,“被涂污的鸟”本身是个非常好的意象,无名小男孩的视角也是好的视角,可惜没有向内探入内心,情绪就阻塞在影像里
【30/HKIFF45】(其實是在iTunes租的,因為在片單上於是湊個30部整數。)被塗污的鳥被視作異端,與環境格格不入。戰火之外人性亦殘酷,一點點剝奪了男孩眼中的光芒,從抱住養鳥老人到對親生父親無神的目光,他一直墜落。攝影的沈重感靜謐感很動人。
太长了。有些画面过于变态。海报这幕不错。
傻13玩意,心里多黑暗才能拍出这种东西
剧情
很失望。很多镜头都更多是在掩饰对影像的理解不足。
浪费俩小时
#VIFF 四星半。被画上颜料的鸟就是异类,会遭到群鸟攻击。与小说不同,电影没有交代背景就直接展现了男孩的颠沛流离,黑白影像和常常升起到空中变为俯视(声音淡去)精准表现(黑屏仿佛常常不得不闭眼)极端残酷的世界和普遍的人性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