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什么亮点,虽然做到了现实与过往相互交叉,但整体叙事还是很平淡,而且感觉负能量值爆棚,不能给观众积极的观影体验。
年轻时的武为和乐队内的其他成员一样,披着一头长发,看着觉得略有些非主流,但还是非常有文艺气息的。
武为年轻时在玩摇滚之余,常做的事就是撩妹泡妹子,他勾搭过好几个女生,把男主人设直接设立为了负面形象。
长大后一位女孩去找武为,其实就是武为的亲生女儿,两人彼此之间间的相处也看着挺尴尬的。
(文/小义大道)看完电影,我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概是被之前《致青春》那样的怀旧片给洗脑了。
摇滚青年们的私生活被传的那么乱,为何又没有青春怀旧片经典元素“堕胎”这么惨的事。
而是女儿嗖了一下就长大了,跑过来教训老爸。
只能说,摇滚青年版“致青春”有点酷!
现在的歌手,但凡是沾上“摇滚”俩字,那就是意味着洋气高冷,歌词写的稍微亲民点,就立马会骂成伪摇滚。
比起现在摇滚音乐人如此受欢迎和器重,90年代的摇滚人就苦逼了一些,那个是最坏的年代也是个最好的年代。
摇滚乐人大多像电影里的梦乐队一样苦逼,一包泡面好几个人抢着吃,白天背麻袋当苦力,晚上哥几个凑在一起练歌,连个正规的场地都没有。
但即使是这样苦逼,仍然创造了摇滚最为辉煌的那个九十年代,也是成就了崔健、窦唯、唐朝等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人物。
影片前面不断出现几位年轻人一起游玩骑行的景象,那些几个人骑着车、光着背在海边在河边在没有雾霾的天地里,犯二傻乐拍照,MV式的清新美好。
注重剧情发展的你若以为毫无意义累赘的片断,那么在结尾时的情断义决若没有这些曾经美好的衬托,就不明白,知足与感恩的重要,明白友情爱情与名利究竟该如何选择?
选了名利也未必输,但是丢掉的爱情友情恐怕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部影片讲述的方式非常别致,双线叙事展开、最后又双线交汇,一个青春激荡一个颓废放浪,一个摇滚青春一个中年沉沦。
他们看似相差太远,却没想到互为因果,在讲述中我们一边体味青春奋进的感觉,一面品着中年男人的失落人生,不知跟着谁哭跟着谁笑,值得玩味。
并且摇滚青年绝不会让耳朵寂寞。
摇滚乐几乎贯穿整个片子,而且每首配合剧情听特别带感,既使不看里面男男女女的情爱纠缠,只是听听歌也是种享受。
对于影片来说,最难处理的就是两个时空里讲述同一个人的命运姿态。
两个时代的武为处于完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年轻时武为的理想主义极度浪漫,而步入中年后却极度愤青,他的愤怒来自于无法与世界握手言和,这个世界早已不是他当初熟悉的样子,一切都让他感觉无所适从。
这是所有的理想主义者或早或晚都将面临的问题。
是向现实妥协从而证明你可以混得更好,还是依旧保有心中的梦想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从中国摇滚正值蓬勃气势到摇滚大众化下找寻摇滚精神的过程里,二十年的时间跨度,潜伏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感放纵、延续和回归,影片对于这路历程的处理相当娴熟,无论是剧情安排还是美术设计时代感都很强,注重细节的真实,带着观者在两个时空来回穿梭,感叹青春与时间的流逝,感受爱与梦想的伟大。
其间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摇滚、关于爱情,都是最为珍贵的回忆。
而对于每一个曾经热爱摇滚的青年来说,看到这些画面迂回都会热泪盈眶。
虽然已是回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怀揣着一颗永远年轻的热血之心。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摇滚英雄》荣获年度新锐导演、女演员、录音师三项大奖,捧得三座“金凤雏杯”,成为最大赢家,不是没有理由。
国内拍这样和摇滚擦边的片子,基本都是烂片,稍微留心过八卦的人,都能从影片故事看出这是当年某乐手和天后爱情故事的复刻。
那么或激烈或纠结的过往让人唏嘘,被现实捉弄的惨败的摇滚英雄能否重新崛起?
这片子大部分张狂激进的残酷青春惨不忍睹,却送给我们一个很暖的结局,给人希望!
它再现的是90年代的摇滚青年们狂燥又奋进的生活,那个我们一起走过却没有经历过的另类残酷青春!
摇滚音乐的萌芽,一帮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商业化是必不可少,但是摇滚原本的那些东西也被保留了下来,还是值得力荐的,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这些东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导演将他们糅合在一起,最终的效果不是特别好,但也还是保留了摇滚独到的一面,不然不会引发这么多人的抨击,摇滚还是在少数人手上,抨击只是嘴上或者键盘上的摇滚,不适合看这么独到的电影
看了一下大家的评论,大多数都是说不好。
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年龄,我并没有经历电影中梦乐队的时间,我现在正处于青春这段时期。
我和一个朋友突然聊到电影,他说:“好电影就像《摇滚英雄》一样”。
当然我能理解他,摇滚就是一种叛逆,而青春也是一种叛逆,所以叛逆理解了叛逆。
而剧中喝酒、打架、做爱、撕逼、作死、唱歌没有人说它就是摇滚,这只不过是为了让电影情节较丰满些。
那些说摇滚就只是到处约炮 酗酒滋事 坐穿牢子 兄弟反目 背叛爱人的,我只能说你不懂摇滚。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
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
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
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
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
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
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
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
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
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何谓摇滚?
何谓英雄?
一开始 大叔主角在超市看到前女友上了封面,怒摔杂志,还以为男主混成这德性是女人背叛,命运捉弄,以为英雄失意,生不逢时。
结果看到后来,这简直是no作no die ,爱try就try的典型伪摇滚文艺宣传教育片。
哇哈哈哈!
导演大人,编剧大人,您不是摇滚死忠嘛?
倒是解释解释,您眼中的摇滚就只是到处约炮 酗酒滋事 坐穿牢子 兄弟反目 背叛爱人?!
主唱大人,你以为你纹个大花膀子大花屁股就是摇滚了?
就是英雄了?
约炮约出个私生女 十九年没尽过父亲责任就是摇滚?
就是英雄了?
大腕大老婆为您真是尽心尽力啊,烧钱烧面子,背后不知吃了多大苦头,您特么绿茶婊一勾就空虚寂寞了…兄弟们当年一条心啊,您说往左,大家不往右,结果为了自己要出名,立马翻脸不是人,上了好兄弟喜欢的妹子,还干脆一不小心害死好兄弟,您可真是摇滚大英雄呐!
大腕大老婆跑了 兄弟反目了 你就没责任了 这时候全是真爱小三绿茶婊的问题了?
让你打妹子 还打个怀了你娃子的妹子 你特么还真是英雄啊!
真是天生好运气全给您遇上了,女人们爱您,女儿爱您,男人们爱您,您怎么还不知足,还没成功,还混成这样!
哇哈哈 谁让你作呢!
导演说了,摇滚就是想做就做,啊是想作就作…难怪了…对比国外摇滚片,虽然我不是摇滚铁粉,但我想那些摇滚巨星们都是有大爱小爱的,爱世界,爱人类,爱人。
寻找小糖人里的摇滚英雄,虽然生活落魄,但他的世界观令家人孩子幸福,他的音乐一不小心在地球的另一边,拯救了一个苦难的国家。
弗兰克里的摇滚英雄,坚持自己的理念,他们不求改变世界,但他们感知自然,体验生活,他们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一直追求真理。
手拉你里的摇滚,是爱的延续,是信念的延续,是相爱的人间不能分割的情感连接………那些真正的摇滚英雄,Bob Dylan,Jackson, Lennon,The Beatles,Beyond…他们都用他们的大爱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他们的行为是有意义的,他们的愤怒,他们的反抗都是为了让世界更好。
片中的这位呢?
我不明白他莫名其妙的暴怒是为了什么,说躁就躁了,说发飙就发飙…大约躁癌晚期,没得救了…这三观不正,看得让人五脏不全的片,好意思说是摇滚,还是英雄,真是谢谢您了,帮着大家刷新三观,帮着给不懂摇滚的人抹黑摇滚。
一星半,一星给片里的歌,半星给摄影,拍成90分钟大型MV,这两点挺不容易,不客气。
PS.想到一事,看完这片,一哥们提问跟导演说,他没看懂片里的时空跨度,不明白这是一个故事还是俩故事。
哥们儿,我觉得这不赖你,你一定不知道这年头演艺圈流行割个双眼皮,开个眼角,垫个鼻梁,隆个额头,练身腱子肉,时光是把美容刀嘛,混二十个年头不容易啊~不喜勿喷,谢谢--(我是一条半年后的分割线)好吧。。。。。。
大约半年前在摇摇晃晃的地铁里,摇摇晃晃的用手机码了一些摇摇晃晃的字 大约就是为了吐槽一下。。。。。。
这不,一不小心 过了那么久还被拉出来鞭了尸(o 漏)我不是摇滚死忠(这句话我真的之前有写过吧),也真没研究过摇滚文化、摇滚历史。
关于定义的问题,这本来就是个难事,“英雄”是什么呢?
见人见智。
“摇滚”是什么呢?
亦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嗑药甩头是一种,大爱救世也是一种(当然还有种种种,又有被喷的危险)。
那些吐槽我举例有问题的朋友,你们就把你们觉得“正确”的摇滚历史和摇滚文化在下面留言好了,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下面一位朋友的话 重要的事情要重复三遍)嘛。。。
让大家学习了“真的摇滚”,不正是你们的伟大而无私的摇滚精神嘛?
另外,大约要恭喜本片在如此严厉的电影审查制度下真的上映了!
并且评分还不错(恩?
过了5分?
)也算是国内电影史上尝试性的一步了吧。。。
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热爱摇滚的人来说,看这样一部片子,我想也就只有吐槽了吧。
这样的题材,我是期待的;这样的电影,我猜必然是只有差评的。
从片头看,各种人物名单,或许是个宣传亮点,但也是吐槽点;片尾名单提及的那些乐队和歌手,也不知道跟这片子啥关系?
算了,还是继续黑摇滚吧。
年轻时的武为和李爱在荒郊野外的铁路边相遇,鬼知道他们怎么会在这个地点,“搞文艺”的人猜不懂。
落魄清纯的摇滚歌手就这样靠着女朋友开始了幸福生活,又是演出又是买衣服买吉他又是租房子。
李爱这个角色除了丑点,但还算是个好姑娘,只是她不明白男人都不靠谱,更何况是个“搞摇滚”的。
姜茜从果儿开始,讲述了一个“摇滚乐队”摄影师是怎样练成的,半路还副业做了纹身师,更不是个好学生。
后来生了个“傻”姑娘⋯⋯艾玛太乱了,我想静静。
最想吐槽的就是角色卡司,为什么十年前后不让一个人演?
很多演员都能演个五十年的穿越。
对都日昭日格图这个人实在不了解,除了甩头发还挺帅。
倒是喜欢秦昊扮演瞎子爸爸那一幕,又特么穿越按摩了。
这个片子的剧情、背景、人物可能都有映射吧,最受不了的就是那个cos的全家福照片,糟蹋完摇滚再糟经典。
总之,故事太差,镜头不好,剪辑也糟糕,也就听听音乐了。
我是耐着性子看完的这部所谓的电影。
这电影讲的什么?
主人公傍着影后发展,还不念人好儿,脚踏两条船搞小三儿。
为了自己,踩着哥们儿肩膀儿往上爬。
而后发展不顺,自暴自弃成天酗酒滋事。
最后要和前小三的女儿瞎搞。
这他妈叫英雄?
这他妈叫下三滥!
这不是糟践英雄,恶心崔健,贬低摇滚乐吗!
给丫一星儿是因为最低一星儿。
文/梦见乌鸦看本片的片名——《摇滚英雄》,以为是一台演唱会的名字(确实真的有一场叫做“摇滚英雄”的演唱会),就像当年香港红磡的“中国摇滚新势力”那样。
但《摇滚英雄》是一部电影,而且很难界定其类型,说其是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吧,却又不如《迷墙》那般纯粹,只是讲述一段摇滚青年的人生历程,有点类似《天鹅绒金矿》或《几近成名》。
但问题又来了,难道本片属于如今烂大街的青春片吗?
其实也不然,你更可以将之看作是情感电影,或者是音乐文艺片,当然,特殊一点,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传记片。
小众人的青春,却是大多数人的故事。
本片的导演谭华是那种剑走偏锋的导演,之前与水木年华合作过《我是外星人》,他有另一个身份是音乐人,有一个名字叫做“左小岸”,喜欢音乐的朋友应该了解。
因此导演和音乐人的双重身份让他拍了这部《摇滚英雄》。
或许导演本人不愿意发声,但电影这个故事对大众来说太熟悉《摇滚英雄》以音乐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秦昊饰演的“摇滚天才”与影坛天后之间20多年的爱恨情仇,其故事原型明明就是当年窦唯与王菲的故事。
秦昊饰演的颓废青年大叔明明就是前不久亮相地铁的窦唯,而且电影中有窦唯、王菲,有高原,甚至连窦靖童都有,主要角色都在能够凑一桌麻将了。
当然《摇滚英雄》并不是在影射,因为他们的故事早已大白于天下,群众各有立场,根本用不着影射,其实本片是在讲述一段大众的故事而已,且原故事实在太常见,但谈摇滚也绕不开窦唯,谈摇滚圈子的人和事也绕不开窦唯和王菲。
本片为双线叙事,以秦昊饰演的武为人到中年偶遇刘雅瑟的故事为主线,另一条以回忆体的形式的展示武为当年摇滚青年的不羁岁月。
两条线索平行叙事,随着故事发展并设计了相互衔接的桥段,电影在疯狂与颓废之间游走,最终还是落回到情感上面。
简单而言,电影观感虽不算一气呵成,但每一段情节都有各自的亮点。
电影前半部分平心而论在故事走向方面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一条现代线一条回忆线不知二者有什么联系,主题是什么。
秦昊线中只是各自颓废和癫狂,少年武为线索中则充斥的喧闹音乐中的肆意张狂。
电影前半部分虽然察觉不到故事走向,但每段故事中都有各自的看点,少年时代看精彩音乐秀场,中年时代看秦昊神一般演技。
而随着故事走向的潜移默化,两条线索真的交汇在了一起,这里就不剧透了,电影30分钟其实是从深渊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这样的转折有点意外,回忆故事线最后衔接了中年主线的开场,主线故事的结尾转折其实照应了回忆线索,但这两条线是平行叙事,因此电影在结构上玩了一个花样,这样做的缺点是前面稍微模糊,主题含糊不清,但优点在于结尾那一刻的释然。
时光飞逝,二三十年的光阴,仿佛一挥而过,到了现代,却必须要每个人都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因为曲终梦醒,摇滚的时代也早已翻篇。
本片虽说讲述的是一段青春故事,但《摇滚英雄》并不是青春片,而是一部聚集与情感的电影,从爱情到亲情,回味的是那重金属味道的不羁年华,晃动的镜头、声嘶力竭的呐喊是不安暴躁的青春,秦昊不愧是一代戏痴,那个摇滚愤怒的中年的形象演的太好。
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电影在情感刻画上有板有眼,尤其是对角色的刻画,电影对年轻版的武为用了大量笔墨进行描写,而秦昊段落则着重发挥其演技能量去诠释一个对光阴和过去充满复杂情绪的中年人,“武为”这个名字有着双重含义,要么“无为”要么“无畏”。
电影后半段随着情感的波折,武为终究“无为”。
但随着刘雅瑟饰演的春晓出现,人如其名,将“无为”变成了“无畏”。
特别要提一下刘雅瑟,别看她因《十三棵泡桐》获过表演奖项,但以前对她不感冒,近期也只轧一些无关痛痒的角色。
《摇滚英雄》中的春晓是她近期出演戏份最重的一个角色,也是演的最好的一次。
因为春晓是个典型的功能性角色,她隐藏的身份在电影临近结尾时揭晓,让观众把握清楚电影的走向,同时也让这个原名颓废的故事充满了希望。
谁说摇滚的青春就是疯狂的作死,这是小众的青春,然而确实大多数人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肆无忌惮的疯狂之后,同样会撞开青春的迷墙。
文/满囤儿虽然形式上是故事片,但《摇滚英雄》的精神内核其实是一部纪录片。
我们可以把本片看作是主创们“穿越”回了中国摇滚的起源年代,组建了一只叫“梦乐团”的正统摇滚乐队,然后这个乐队随着中国的摇滚乐历程相应地成长、辉煌、挫折、崩塌。
镜头对“梦乐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二十年的经历和整个摇滚年代都进行了忠实的记录,然后得以成就此片。
于是,本片可以归类为伪纪录片,一种以穿越为手段的伪纪录片。
虽然本片的编剧&导演谭华有文艺片《夏至》和商业片《大人物》这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但是他在电影圈里的这个名字,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还是赶不上他在音乐圈里的另外一个名字左小岸。
他的第一张个人创作专辑《左小岸的冬春夏秋》,囊括了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音乐流行榜等多项音乐大奖。
可以说,和高晓松、卢庚戌类似,他也是一个有着音乐梦想和才华的电影人。
他拍摄以摇滚为题材的电影,必然会带着一些切身的感触,必然会带着对摇滚年代的个人记忆如果当年组一个乐队,其后的发展一定会是这个这个样子吧。
相信大部分观众跟我一样,虽然经历过摇滚年代,但是关于摇滚圈的那些逸闻,基本上还得靠听别人讲。
如何把连张北、迷笛、草莓都不去的观众,转变为本片的观众呢?
导演用了两个手法,一个是如上所说的纪录片形式,让每个观众都随着“梦乐团”亲历那个摇滚年代。
另一个是做了一条以爱情为扣的悬疑线。
刘雅瑟饰演的少女闯入了成年武为(秦昊 饰)的生活中,牵出了圈外人最喜欢八卦的摇滚圈爱之谜团。
写爱情,为的是吸引一些摇滚圈外的人来贡献票房;写经历,才是为了个人的表达。
本片在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荣获年度新锐导演、女演员、录音师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可见圈内人对本片的真挚动人、准确深刻,颇为认可。
的确,本片中不能主人公“梦乐团”是真正的摇滚乐手饰演,连其中偶尔出现的其他乐手也都是逃跑计划、瘦人乐队等音乐圈内的人来客串。
并且,当影片中出现演出段落的时候,导演就会把影视拍摄手法转变为舞台拍摄手法,将电影效果,转换成了现场直播。
一首首澎湃的歌曲,震撼的现场效果,让观众有当年看MJ的纪录片《就是这样》的那种“在现场”感。
《摇滚英雄》特别珍贵的一点,在于其是迄今为止,对内地摇滚年代相较而言最完整的记录,并且是以第一视角来进行的记录,达到了客观可信。
武为最后的衰落,是整个内地摇滚圈的一个伤疤。
本片算是少有的鼓足勇气揭开伤疤的作品。
联想到现在汪峰抢头条、窦唯坐地铁的现状,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内地摇滚,的确经历了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正在经历英雄迟暮的尴尬。
但是后一辈摇滚人已经做好准备,在记录前辈的同时,摆明了自己不灭的摇滚火焰。
听说是讲窦唯和王菲的八卦。想想当年他们也是一对才子佳人呢。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菲有次被拍到去倒尿盆。这是多么真爱才能让天后做这个啊。想回顾当年八卦的童鞋不能错过哦。
配乐加一分,秦昊加一分。借鉴的窦唯故事重新包装的故事。
我被刘雅瑟所饰演的女主角春晓这个角色的魅力打动了……前两年我看她在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里演朱小北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女孩一定是个好演员,期待她更多的好作品!👍👍👍
啥啊~~摇头晃脑治颈椎???话说。。不能找点好看的么。玩摇滚的哪有这样的。。以及能不能把油腻的大长发扎起来。。
冲着情怀给五分吧,现在专心做摇滚的越来越少了,摇滚不死梦不灭
配乐还不错的~
拍的是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五星的片子,硬要加后面的种种废情节,就是这几位明星的加入,破坏了整部片子;只要那个乐队就好,就能撑起整步片子,我们愿意为摇滚买单;电影中的演出已经燃爆我内行人都明白,这是那十年某个超牛乐队,我只要摇滚,不想目睹后来的种种。
还可以。正好是我当前需要了解的。
歌真好听呀。情节就算了。
有抹黑摇滚之嫌。最后反转家庭剧怎么回事。“do you wanna dance,dance with me”里面出现一首歌就是找不到,等出歌单了来找。看完我妹说绝对不能找搞摇滚的,深以为然。
烂,真的烂!导演为何要青年男主表现的一脸猥琐啊?还以为这是九十年代拍的呢,看完了一瞅,2015年的片子,导演可真复古。另外编剧导演和窦唯多大仇啊,这电影就是消费那些年那些事儿呢。
喜欢挺有意思的我愿称结尾为我去年夏天看过的最强反转。啥鬼
有诚意的电影虽然摇滚不仅仅如此但是我还是看到了满满的感动
0728,年少不在,回忆轻狂。故事整体的叙述让人很舒服,不像其他所谓的青春片整天咋咋呼呼的,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每个人的故事里都会犯错,有些错误无法再去弥补。各种bgm都太带感了,不管影射谁,这片依旧很赞。秦昊和李梦也是很棒。
镜头还是比较好看的,也很复古,一度没意识到这是2015年的电影。就是稍微有点狗血,感觉没什么深度,不过也许只是记录一下几个人的爱恨纠葛呢。乐。还有就是这个海报。什么玩意儿。
不管导演承认不承认,诶,90年代摇滚明星,天后,摄影师,在胡同买油条被狗仔拍,以及门洞的那个照片,这就是……啊!!哦哦,纯属巧合,武为的年轻时的演员差点,其他的还好。本来还想看秦昊把小姑娘给上了的戏,结果竟是喜当爹……冲着摇滚摇滚多给一星
94回忆那段儿挺好!评分不至于这么低吧!
电影得了狂躁症。。
这是民谣狗和豆瓣女的故事吧、关摇滚屁事儿、看了6分钟、放弃
当做纪录片看,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