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

缝纫机乐队,City of Rock

主演:大鹏,乔杉,古力娜扎,李鸿其,韩童生,曲隽希,于谦,岳云鹏,王劲松,于洋,代乐乐,赵英俊,马大明,张一鸣,衣云鹤,曹然然,曹桐睿,宋小宝,刘小光,文松,宋晓峰,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缝纫机乐队》剧照

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2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3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4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5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6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3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4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5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6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7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8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9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20

《缝纫机乐队》剧情介绍

缝纫机乐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坐落于东北的集安市曾因破吉他乐队成为全国著名的摇滚都市,也激发无数年轻人和儿童们的音乐热情。只是二十年过去,摇滚逐渐没落,连集安著名的标志大吉他都面临拆除的命运。为了守护这里的摇滚灵魂,修车行小老板胡亮(乔杉 饰)从北京请来前破吉他乐队的经纪人程宫(董成鹏 饰),希望对方帮他组建乐队,策划一场守卫大吉他的演出。在胡亮的软磨硬泡下,程宫他们东拼西凑找来了美丽的女贝斯手丁建国(古力娜扎 饰)、背对观众的鼓手炸药(李鸿其 饰)、年事已高的医生吉他手老杨(韩童生 饰)和未成年的小学生键盘手希希(曲隽希 饰)。 他们克服各自的困难,携手朝着音乐梦想前进,心中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激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罗马三贱客西京囧事勇敢的人郁金香芳芳风雪狼道鮟鱇鱼妖怪旅馆营业中东区女巫第一季情谊之声刀剑若梦信长之枪猎枭生死线老少名侦探精灵宝可梦超级愿望江东战神少年周瑜里约大冒险2爱情的十字路口醉晕了顽皮后卡比情系月亮湾永不妥协海狼得闲炒饭关键协议走山人奇谈红蜘蛛3:水中花之粉红帝国青龙镇谜案莲花太子浮动毕业作品

《缝纫机乐队》长篇影评

 1 ) 为了不再out

并不是说因为电影有多好看,而是一开始大鹏的第一部片煎饼侠我一直都没看,等到满大街的五环之歌响起的时候,我也压根没把这两件事关联起来。

然后有一天我震惊的发现,原来五环之歌唱的并不是奥运五环,我的三观都发生了质疑,原来我居然这么out了。

当时还发了个朋友圈,发现跟我一样震惊的也不是我一个人,我就平衡了。

为此后来又去补看了煎饼侠,说实在,并不是我的菜。

反而这次的缝纫机乐队,有那么点打动我的情怀,当然其实我自己并没有摇滚情怀,但身边有摇滚青年喜欢啊,难免也会有些被感染。

哦,当然,前面还有动物世界的贴片也很酷,这算是意外的收获。

不知道这次里面的音乐是不是也有五环之歌一样,会满大街传放呢。

 2 ) 对大鹏不抱希望了

哎,我觉得大鹏都胖成这样了就别给自己加感情戏了。

又不是实力派多别扭。

我特别支持把喜剧拍的有笑有泪,但这对电影的故事和演员演技是有要求的。

不是强行加点情怀进去就变得有内涵了。

还是煎饼侠的套路,笑点还没煎饼侠密集。

说实在的同样是关于音乐关于乐队关于情怀,还没有我昨天推荐的中二病《闪光少女》燃。

至少都是少男少女,比看大鹏呲牙咧嘴舒适多了。

2017.9.29———————————————————————————分割线————————————说实在的,我只是偶尔在豆瓣上写个影评自娱自乐,没想过有人看,虽然随意,但句句是我的真实想法,这部电影已经热到在豆瓣上写个短评都有人来攻击了?

让我想起了以前因为在微博上踩了一下恶棍天使就被脑残粉谩骂的经历。

感谢一楼那位叫我保重的大兄弟。

既然被发现了我就顺道补充一下,我向来对国产电影都抱很大希望,特别是喜剧,当初煎饼侠虽然被很多人批,但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支持,我当时的评价是“没有理由不支持正在努力的人”。

我认为给年轻导演多一些时间和鼓励,也许我们才能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比如叫兽,大鹏等等,都制作过我之前非常喜欢的网络节目。

我认为他们是有才华的,努力又谦虚的草根明星。

你们说的韩国欧巴我也看,但这也并不能证明我就是无脑黑。

这是大鹏指导的第二部电影,但我并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喜剧效果,我不玩摇滚,也不懂摇滚,我对摇滚的理解无非就是偶尔听听玩摇滚的朋友推荐的摇滚音乐。

喜欢的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

缝纫机里面的各种摇滚元素,各种音乐节经常出现的摇滚歌手的客串,被渲染过头的摇滚情怀,让一部分人看了倍感欣慰。

那我们这些对摇滚不了解的人呢,我们拿什么觉得欣慰?

这和当初煎饼侠请各路喜剧明星客串撩起大家念旧的喜剧情怀有什么区别,而对那些喜剧明星无感的自然就会把重点放到电影的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很弱自然就会被批评。

缝纫机也是一样。

是的,拍摄手法,道具,都有进步,但也掩盖不了在叙事,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演员演技,喜剧效果这些方面的缺陷。

很多人拿“你所不知道的28件事”引以为豪,我看了,但还是没有改变我的想法,我不认为有了这28件事就能让故事变得丰满,让电影变得好笑,让人物变得立体,也没让我这个摇滚的门外汉感受到摇滚的热情和看到其中的文化,还不如我听一首优秀的摇滚音乐来得直接。

大鹏曾网上喊话,说觉得电影不好看的人可以去找他退票。

自信还是自大?

电影可以不好看,但要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就应该得到所有人的承认,那就很膨胀了。

不仅如此,还在高调的卖情怀拉票房,发朋友圈各种卖可怜求拍片,我确实是挺失望的。

电影本身有好有坏,有优缺点,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2017.10.4

 3 ) 摇滚情怀

同为国庆档喜剧片,其实我更喜欢这部片,然而当然实际票房情况还真是差异挺大。

我觉得有一点评论说的挺对的,因为缝纫机乐队它不够纯粹,它不是个单纯的搞笑片,还融入了清欢、梦想和摇滚,不纯粹使得它的戏剧性并没有铁拳那么明显。

我看的那场发现来观影的还有中老年夫妇携伴而来的,大概就是因为在那样的年代,他们也曾有过同样的摇滚梦想?

一个有着摇滚梦想执着的人,组建起一支各怀心事的摇滚乐队,反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特质,我还蛮喜欢里面的音乐的,赵英俊一如既往的接地气,哈哈,看到他那张脸,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响起来,大王叫我去巡山^_^

 4 ) 这一次,必须给大鹏一个大大的赞?

大鹏给我的绝对是惊喜。

这是第一步让我哭着看完的喜剧。

我看到的是梦想不死的灵魂,看到每一个曾经热血的灵魂。

大鹏的诚意和真心,绝对满溢整个银幕。

国庆档的电影还看了英伦对决、羞羞的铁拳、追龙,都是带着期待才进影院的。

摸着心说,最爱的还是缝纫机。

其他的,都算是及格片,缝纫机绝对是惊喜片。

必须给大鹏一个大大的赞👍!

 5 ) 不敢打一星,因为我怕大鹏打我。

故事发生在集安市,市政府为了纪念破吉他乐队,修建了一个大吉他

现在有商人要把大吉他拆了,在上面搞房地产。

摇滚乐迷胡亮(乔杉 饰),

请破吉他乐队前经纪人程宫(大鹏 饰)

来帮一个月的忙,9月30日在大吉他面前办演唱会,让市政府觉得集安的摇滚没有死,大吉他不能拆。

程宫开价50万,胡亮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分期付款。

然而程宫到了集安市发现胡亮连乐队都没有,胡亮说加5万块请程宫帮忙组乐队,结果程宫哄抬到了10万块。

随后他们组建了缝纫机乐队,队员是主唱胡亮,贝斯手丁建国(古力娜扎 饰),

鼓手炸药,键盘手希希,吉他手杨双树。

程宫还利用队员赚外快,让炸药教老孙头打鼓,收老孙头5000学费,却只给炸药300。

而胡亮把这5000块给了一对骑行的夫妻,让他们在摩托车上插2支大旗为缝纫机乐队做广告。

程宫觉得胡亮被骗了,狠狠地批评了他。

缝纫机乐队在集安七中举办了演唱会,表演非常成功,顺利刷爆了朋友圈。

恰好第二天市政府有个晚会,又恰好叫缝纫机乐队去表演,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保住大吉他了。

不料房地产公司的丁总私下和程宫见面,给他66.6万让缝纫机乐队放弃表演。

程宫没有同意,丁总追加了50万才让程宫答应。

晚上,丁建国带程宫到工地,看见胡亮在开叉车。

原来,胡亮每天晚上来开叉车,目的是还钱给程宫。

然而房地产公司打招呼都没打,当晚就把大吉他拆了。

程宫非常内疚,说他拿了房地产的钱才取消了演出,从此乐队分崩离析。

程宫放了一摞钱在胡亮家里,然后回到了北京。

有一天,程宫看见那对骑行的夫妻果然在摩托车上插了大旗在街上宣传,程宫突然虎躯一震,他血脉喷张,热血沸腾,立马回到集安让乐队回归。

全国那么大,这对夫妻刚好在你面前路过,你就没想过他俩是早有预谋吗?

就算他们没骗你,就他们两个人能起多大的宣传作用?

事实证明宣传作用相当可观,缝纫机乐队在大吉他遗址的演唱会十分顺利,堪称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缝纫机乐队重归于好,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电影总的来说还是中等偏下的,下面简单说说缺点。

一、人物形象单薄。

1. 程宫说实话整部电影没有一个角色是成功的,而程宫作为主角,他的塑造是最失败的。

首先,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

他自己都没什么本事,还对胡亮开价50万,胡亮钱不够说分期付款,程宫却说“分期付款我也要每天见到钱,一天见不到钱我立马回北京。

”胡亮说加5万块请程宫帮忙组乐队,程宫开价7万,胡亮都同意7万了,程宫还要哄抬到10万,这不明摆着欺负胡亮是老实人吗?

可能有人要说了,胡亮和程宫抬杠这段只是一个笑点,不要那么较真。

实际上喜剧片的笑点如果只服务于笑点本身,而不服务于剧情,这笑点不要也罢。

不仅如此,程宫还说演唱会开始之前必须见到尾款,不然就毁了胡亮的吊坠。

程宫吃里扒外,让炸药教老孙头学鼓,收老孙头5000学费,只给炸药300,你也配当经纪人?

丁总出66.6万让程宫取消演出,程宫没同意,结果丁总追加50万,程宫就同意了。

这说到底全是为了“钱”。

“钱可以解决99%的问题,还有1%的问题可以用更多更多的钱解决。

”贯穿电影的主题不是摇滚也不是音乐,而是“钱”,只要有钱你就是大爷。

程宫的人设就是只认钱,这原本无可厚非,但他几十年都这样了,他就看了一眼胡亮在开叉车,就能瞬间醒悟?

面对房地产公司拆除大吉他,程宫在雨中哭着对胡亮说:“我收了开发商的钱,是我把演出取消的。

”你他妈钱都收了,你跟我博什么同情心呢?

好人坏人全都让你当了?

后来,程宫看见骑行的夫妻在做宣传,立马决定花5000块打车回集安市找胡亮。

你再着急也可以坐飞机吧,难道飞机还没有出租车快?

程宫从只认钱,到一点不在乎钱,可以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秒黑化,一秒洗白,一点铺垫都没有,博尔特也没这么快吧?

这一系列剧情导致程宫的形象非常脸谱化,好像他只能是好人或者坏人,丰富不起来。

2.胡亮这角色是个老好人,但又过于圣母了。

程宫开口要钱,胡亮就会给他。

胡亮先承诺给他50万,为组乐队又给他10万。

你就心甘情愿给他60万,然后自己每天晚上去开叉车?

这60万就不能干点别的?

不是说集安是摇滚之城,人人都是乐手吗?

(集安:我没说过,是他们说的)你这60万一定有别的方法可以组乐队吧?

没有程宫,你靠自己也能找到丁建国、炸药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吧?

再说,你默默无闻开叉车的事难道不应该永远默默无闻吗,你会告诉丁建国?

雷锋做好事还记在日记本里呢,你又要学雷锋做好事又要往外说?

一会儿圣母boy一会儿心机婊?

3.希希的妈妈、杨双树的女儿原本希希的妈妈不同意希希搞乐队,杨双树的女儿也不同意杨双树搞乐队,看了缝纫机乐队的视频就瞬间同意了?

之前希希和杨双树玩音乐,他们的妈妈(女儿)从没看见过吗?

希希和杨双树争取过那么多次都遭到了反对,这突然就同意了?

而且希希的妈妈为了支持女儿开演唱会,会叫一帮兄弟去帮忙打架?

还来的那么及时,连警察都没到你们就到了,你以为你是曹操啊说到就到?

4.发财总和他的两个手下这三个角色,以及发财总和丁建国的关系、丁建国和丁总的关系、发财总和丁总的关系,对剧情毫无推进作用,去掉也没有任何影响。

二、剧情过于理想化,平铺直叙毫无张力1.电影开头,胡亮说他想在大吉他前办演唱会,让市政府觉得集安的摇滚没有死,大吉他不能拆。

你办个演唱会,别人就不拆大吉他了?

别人就不搞房地产了?

2.在学校搞个演唱会就能刷屏整个朋友圈?

现在要搞个热点,至少投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最后还不一定能火,如果有几十个100万粉丝的微博和公众号大V捆绑营销我还相信你可以刷爆朋友圈,单凭一个电台太理想化了。

3.缝纫机乐队在学校办了演唱会,恰好第二天市政府就有晚会,又恰好邀请他们去表演。

市政府的晚会不应该是早就排练好的吗,会允许你们临时上场表演,而且还是刚刚成立的乐队?

4.在市政府晚会表演了,就一定可以保住大吉他?

没有在市政府的晚会表演,就不能保住大吉他?

大吉他能不能保住,就只取决于有没有在市政府晚会上表演?

5.最后他们在大吉他遗址办演唱会也是同样的道理,就靠一个电台,一对骑行的情侣就可以让一群人来看?

电台是胡亮早就知道的,情侣也是他找的,那程宫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呢?

三、和前作雷同,毫无进步1.大鹏指导的《煎饼侠》《缝纫机乐队》,以及他主演的《父子雄兵》,全都离不开“钱”。

《煎饼侠》中,男主把投资人给他用来拍电影的1000万全部用来买钻石,打算送给女神,结果他把钻石弄丢了,为了筹款只好去主持葬礼,被人用钱侮辱,这他妈不是自作自受吗?

等他找到钻石了,还了投资人的钱,又决定不拍电影了,还反过来用钱侮辱那些不求回报帮助他的剧组……《父子雄兵》中,男主为了还50万的债,让父亲去云南旅游,然后举行了一个父亲的假葬礼来收份子钱……《缝纫机乐队》的男主又是为了钱给胡亮当经纪人,又为了钱组乐队,为了钱吃炸药的回扣,为了钱取消演出……本以为《缝纫机乐队》中程宫有什么难言之隐,结果没有,他就是爱钱,没有理由,没有丝毫交代。

故事的最后,他又突然不在乎钱了,宁愿花5000块打车也不愿选择坐飞机。

这三部电影从头到尾就离不开一个“钱”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俗,而且反转非常生硬。

昨天刚刚看了宋康昊主演的《出****》,男主同样是刚开始很在乎钱,到后来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钱都可以用钱解决,再到后来认为一身正气比钱更重要,都是经过了层层铺垫,从而令人信服,这就处理得很好。

如果是类似《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富豪片,类似《五亿探长雷洛传》从政片,类似《大空头》的从商片,以“钱”贯穿全片无可厚非,但《缝纫机乐队》作为一部有关音乐的电影,有必要这么俗吗?

就不可以真诚一点,接地气一点吗?

同类型的外国片《爱乐之城》《爆裂鼓手》《音乐之声》,华语的《闪光少女》《天台爱情》《钢的琴》有满篇都在讲“钱”吗?

2.不得不说,《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的剧情太雷同了,同样是干一件事(拍电影或开演唱会),然后组队(组剧组和组乐队),随后在困难中前行,后来男主会出卖朋友,最后男主悔悟,继续拍电影或开演唱会,和朋友冰释前嫌的同时实现梦想。

四、低俗“乱纶”“改日”“只要不搞大吉他,他们可以来搞我”“柳岩是谁都能摸的吗”“你在北京也老这么偷人吗?

”之类的台词不会让你觉得有趣,只会让你觉得恶心和低俗。

我并不排斥荤段子,但同样一个段子,导演和编剧的水平不同,那么效果就不同,观众的感受也不同。

比如《青春梦工厂》《美国派》这种性喜剧片毫不避讳尺度,大胆谈“性”就显得丝毫不做作,而非性喜剧片也有很多拿捏很到位,比如周星驰早年的《大内密探零零发》《逃学威龙》《百变星君》《国产凌凌漆》《情圣》,你看到其中的荤段子不会觉得低俗,可以会心一笑,导演和主演的功力高下立见。

总的来说,我给大鹏一下建议:1.多多打磨剧本,尽量让人物形象和故事逻辑更加完善。

2.摆脱以前作品的影子,拍一部不雷同的全新电影。

3.荤段子可以有,但要换一个更高级的方法讲出来。

我毕竟是中国人,骂归骂,最后还是要支持一下国产片,还是希望国产片能越来越好。

当然,前提是大鹏能看到这篇文章。

说完电影,我们来说说导演。

最近,某影评人A给《缝纫机乐队》打了一星,大鹏直呼A是傻逼,还扬言要约架。

大鹏说他不让A进媒体看片会,因为A很多次给大鹏以及其它国产电影进行差评,所以A不是他想邀请的媒体朋友。

视频地址:大鹏回应恶意差评影评人当然,我并不是断章取义,大鹏也说过A“收5000块才肯删帖”“靠骂各种电影做生意”“电影没上映就写好一颗星影评”之类的话,这些事情都没有证据,A也发过微博辟谣,但是真是假我都不知道。

我不偏袒A,也不支持A。

并不是说我反对大鹏,就代表我支持A,这之间没有联系。

我只知道大鹏的确“想要处理(删帖)”,说“经常给国产电影打差评”的人不是他“想要邀请的媒体朋友”,想要“打他”,还说“这个电影不止一星”。

实际上任何电影都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任何电影也有人没看就打五星,也有人没看就打一星。

明年春节上映的《西游记:女儿国》《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不可能有人看过了,但仍然有人没看就打五星,也有人没看就打一星。

《西游记:女儿国》短评:

《捉妖记2》短评:

《唐人街探案2》短评:

你不能说打1星就是水军,打5星就是公正,也不能说打1星就是无脑黑,打5星就是无脑吹。

因为他们如果铁了心要黑或者吹,看过以后不管电影怎样同样也会打1星或者5星,他们不会因为看没看过电影而改变评分。

同样的道理,《大护法》《驴得水》《湄公河行动》也有很多人没看就打1星,但现在不照样评分那么高吗?

《摆渡人》《封神传奇》《爵迹》也有很多人没看就打5星,但现在不照样评分那么低吗?

这说明好片不要怕无脑黑,烂片也别指望脑残粉。

有人无脑黑一部电影,也就必然会有无脑吹这部电影,到最后评分还是会趋于相对靠谱。

换句话说,A打了一星,他就是黑子。

那有人打五星,你怎么不说他是脑残粉呢?

A没看就打一星,你就要叫他删评论。

那有人没看就打了五星,你怎么不叫他删评论呢?

因为A经常给国产片打差评,他就不是你想邀请的媒体朋友?

那有人无脑给国产片打五星,他就是你想邀请的朋友了?

打一星的你说他不专业、文笔差、没看懂、没看过几部电影、不懂电影……打五星的你怎么不要求那么多呢?

这不是典型的“党同伐异”吗?

我和你的意见相同,你就无条件支持我;我和你意见不同,你说什么也要诋毁我。

那是不是没看过电影的文盲都可以打好评,但只有双博士学位、阅片量过万、从事电影行业30年、电影看了80遍倒背如流、还能写20万字论文保证完全看懂了的才能打差评?

事实上,自由远远比公正重要。

没有什么电影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也没有什么电影是所有人都不喜欢的。

豆瓣上没有10分的电影,最高分的《地球脉动2》也有0.3%的人给1星,差不多是81人。

他们很有可能是恶意打一星,因为之前是10分,他们打一星之后就降为了9.9,他们觉得自己很牛逼。

然而这能撼动《地球脉动2》的豆瓣评分第一的地位吗?

总有人觉得《教父》又臭又长,也没见《教父》的导演说他没看懂;总有人不喜欢《肖申克的救赎》,从没见《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强迫他喜欢;总有人觉得《盗梦空间》是装逼,也没见《盗梦空间》的导演说要打人。

你可以说你喜欢,也可以说不喜欢,但你不能说打高分的是装逼,也不能说打低分的就是水军。

你可以说你喜欢,也可以说不喜欢,但你不能干涉别人打多少分。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批评,仅仅是不喜欢而已。

是不是我不喜欢《战狼2》,我就不爱国?

是不是我不喜欢《二十二》,我就冷漠无情?

是不是我不喜欢《缝纫机乐队》,我就是活该被打的傻逼?

我他妈连不喜欢一部电影的自由都没有了?

这是一个不喜欢电影会被骂的时代。

这是一个给电影打一星会挨打的时代。

这是一个发表看法会有生命危险的时代。

 6 ) 电影好不好看,你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

我建议取消什么所谓的影评人这个职业,这些所谓的大咖的评价会置顶,会显示到搜狗,或者百度搜索的首页,会影响到准备看这场电影的人的决定,所以他们的评价更容易引导观众。

的确,你可以不喜欢一部电影,但是你是公众人物,你的话会有好的影响,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条消息就可能让一部电影走向巅峰,但也可以对其以毁灭性的打击。

我不是大咖,我只说我的个人感受,也不带任何利益色彩,只想让想看这部电影的人,想看就去看,不要受什么其他因素的影响。

你想看,就去电影院,买张票,看看,喜欢,就跟朋友们说我刚看了,挺好看的。

不喜欢,就告诉你的朋友,我刚看完,这电影好没劲。

注意,前提是你看过了。

否则请不要发表什么感受,那都是虚的,不喜欢听摇滚乐的人不会喜欢这类电影,不喜欢任何摇滚因素的人也不会喜欢这部电影,大哈雷,躁起来,电吉他的高音,架子鼓的轰鸣,这些都有特定喜欢的人群,各大乐队人物的参演,对认识他们的摇滚乐迷来说是个惊喜,我看到二手玫瑰的吉他手开着出租车,说我就喜欢绿色那段的时候忍俊不已,但坐我旁边的媳妇面无表情,马上就要睡着了。

对她来说,这不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她不感兴趣。

收学员5000,给老师500,这就是音乐培训圈的现实啊!

乐手的吉他不让摸,这也是爱琴人的真实表现啊!

故事发生在东北,东北式约架也正常啊!

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也不过为了钱,这歌词说的也是现实啊!

怎么就成为衡量一个电影好不好的标准了。

影评,应该是口口相传,不应该是看到别人去看了,我就去看,这电影没人看,我就不去看。

这不是真喜欢看电影的人做的事。

大鹏发朋友圈约架知名影评人,如果属实确实该打,作为能引导大众的影评人,在电影还没上映就给一个一星确实该打,如果你不感兴趣你可以不去看,或者不发表评论,但是到影院了还被拦下来了没让进,不尴尬吗?

闭着眼打五星的脑残粉也不值得提倡,虚高的口碑也不会吸引真正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去看的。

说了太多废话,就想告诉大家,电影好不好看,看过才知道!

如果你是大V,请不要在电影刚上映就发表你们可以引导大众的言论!

 7 ) 大家好,我们是伪摇检验机乐队

大家好,我们是伪摇检验机乐队 1.真正不可抗拒的,是金钱和女人影片一开头,作为男主角乔杉爱上摇滚乐的初心,作为摇滚精神导师出现的破吉他乐队登场。

你可以在破吉他乐队上看见唐朝乐队(外形风格气质)或者beyond乐队(精神导师、摇滚初心)的影子,但导演找来了宋小宝、王小利这帮人来演,一张嘴还是那套二人转风格的耍宝。

作为笑料出现。

他们备受追捧,是因为他们为家乡争了光。

而在童年胡亮的演讲里,他也想像破吉他乐队一样“为家乡争光”——从一开始便不难看出,相对于摇滚乐,角色还是创作者其实更看重“争光(屌丝逆袭)”。

或者说,利用他们的爱好和事业为阶梯,完成阶级跨越,戏里戏外,这都是大鹏一贯的主题。

可“争光”这事儿,你玩儿摇滚乐还是成为王石,都能实现。

以此为人物驱动力,缝纫机乐队到底比丁建国她爸那个房地产商高尚到哪里去了?

只不过包裹了梦想的糖衣,野心便不那么吃相难看罢了。

行,那么抛开人物动机和内在逻辑问题,破吉他乐队的音乐本身是不是有感染力呢?

他们在舞台上穿铆钉皮夹克,嘶吼,甩着迪克牛仔式长发,他们的形象完美契合一个摇滚乐手的刻板印象,一丁点儿都没有越过。

他们的歌词反复唱着“金钱、女人、心爱、是不可抗拒的”……哦。

2. 流行歌曲啊大鹏带的那个红绿灯哥仨,不想来偶像组合那一套,叛逆,有理想不妥协,想玩儿摇滚乐,趁经纪人大鹏不在不好好练舞,要排练。

哥仨用什么体现他们摇滚呢?

长发,文身,不挣钱。

可是摇滚乐早不是树村那会儿了,高虎谢天笑不都和你大鹏这路人搞合作了吗?

还要消费20年前的摇滚乐手的形象?

可能因为大鹏们也就只认识这些功成名就、干吃老本的所谓“摇滚老炮”,创作生命力尚在延续的真正的摇滚音乐人,大鹏们不了解也不关心吧。

问题是你们摆出了搞摇滚的pose,唱的歌都是流行歌曲啊?

不止红绿灯三兄弟唱的是流行歌曲,缝纫机乐队唱的一样也是流行歌曲啊!

乔杉演一个视摇滚为生命的人,他组乐队、办演出、保卫大吉他……可是在音乐本身呢?

就写出两句歌。

你有这功夫整这些没有用的,咋没工夫写写歌呢?!!!!!!!!!!!!!!!!!!!!!!!!!!!!!

(这句划重点!!!

)自己不好好写歌,一个雕塑被拆了就供起来竖个“摇滚已死”的牌子?

你这到底是热爱音乐本身,还是热爱“大吉他”啊?

然后电影是这么在细节上体现乔杉在生活中非常热爱音乐的——洗澡时忘情唱刘欢;洗澡时大声外放那首“nononononno”的迪厅歌曲……几乎就这俩情节。

这他妈跟摇滚乐有半毛钱关系吗?

你镜子上糊的那些thewho大门乐队还是sex pistol的贴纸是淘宝买的随机福袋吧?

你奉为神明的那些摇滚巨星,合着就认识个黄家驹?

行,你音乐不行,行事作风摇滚也成啊。

前面乔杉接大鹏回家的时候,大鹏嫌你家里乱,你还说,摇滚乐,玩儿的就是个脏范儿,怎么后来面试乐手时看见娜扎和炸药,就说人家“一个拄拐一个破衣啰嗦组乐队还是丐帮文工团”,还嫌弃娜扎“喝大酒的喝大酒”了呢?

这是精神分裂啊……也可能是因为乔杉的女神是柳岩吧。

一个视摇滚为生命的人,把最牛逼的吉他比作“吉他中的柳岩”,我看这乐手也是白当了。

感觉全片摇滚的行为,就是范伟老师拿秋裤抵投资了。

退一万步说,组乐队我就是纯搞流行歌也没毛病。

问题在于又当又立——你不能用流行歌曲围剿观众的同时,又打着摇滚精神的旗号卖人设卖情怀。

特别是为了制造笑点而丑化摇滚乐手,把摇滚乐当马戏团,把乐手当猴耍。

3. 不服娜扎跟乔杉谈恋爱就是“献爱心”(发财总的台词),亲大鹏就不是了???

行,娜扎不看脸就算了,去各单位演出那段,那么多中年大妈,凭什么放过炸药一个小鲜肉,去摸大鹏大腿?

大鹏老师,强行往自己脸上贴金也要讲基本法啊。

4.假高潮没看懂?

消防车大战当真不是在强行假高潮?

最大的bug在于既然建国总在,发财总为啥还要打人?

啥意思,建国总说话不好使呗?

更别提下一个段落,电影中的真·假高潮:在大吉他遗址开演唱会直接“致敬”网络病毒视频了。

怎么着,欺负大陆观众没看过“千人乐队合奏涅槃《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随手甩个链接不用谢: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279633/ 重点是,消防车大战怎么搞定的?

一个一直强调摇滚精神,打着杂牌军宣扬草根精神的底层乐队,危机关头还是靠有权有势的长辈——建国爹和希希妈来平事儿。

给力的不是他们的摇滚精神,是建国爹的“有人儿”和希希妈的拳头啊。

对,大鹏们还是难掩对建国她爹这类人的认同和臣服。

如果说这片子里真正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是谁?

毫无疑问就是建国她爹。

年轻时搞乐队有情怀,老了功成名就有权有势;影片结尾支持女儿追逐梦想和女儿和解,替女儿平了消防车大战还他妈当了回英雄!

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电影结尾都“燃到自焚了”,可赢的还是房地产商啊朋友们!

他们最终还是拿下这块儿地皮了啊你们都在那块瞎傻乐呵什么呢?

强拆头子最后成了此片最道义的一个文明人儿。

这种对建国爹全方位的认同说明这片子最终歌颂的还是这类人!

说白了就是歌颂钱。

没看出来梦想到底有多了不起,能赚大钱才是坐收名利的前提。

这种歌颂多半是创作者下意识的了,属于跪长了就不会站的那种,一不小心就泄露了马脚。

5.对中国摇滚乐最大的贡献中国人拍摇滚乐一大俗,就是非得把摇滚乐和成功人士二元对立。

一个房地产商一定是放弃了摇滚乐才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但凡出现一个摇滚乐手,人设就都是一个套路的,看都不用往下看了,感谢大鹏们,在他们的努力下,满大街的普通群众都知道了,摇滚乐手就是跟可笑的失败者划等号,音乐穷三代摇滚毁一生。

对,《缝纫机乐队》对中国摇滚乐的贡献,就是大大的强化了主流对摇滚乐手都是“长发嘶吼、穷逼社会底层loser、神经病瞎逼作……”的偏见。

大鹏不是玩儿乐队出身吗?

照理说不应该把摇滚乐手这类人呈现到这种扁平得近乎丑化的地步啊。

但这也不难理解。

始终觉得大鹏是个实在人(无贬义或者讽刺),他可能很务实,对身边的工作伙伴仗义,对工作本身踏实努力,但这些并不妨碍电影还是摇滚乐,只是他们跃升阶级、屌丝逆袭的工具。

哪怕这种“利用”甚至是他们无意识的。

因为是工具,所以没法儿动人。

贩卖情怀是好用,但这一次还能不能起效还真不好说——如果你们把那些对摇滚乐有情怀的群体作为你们的消费者,那么真正的摇滚乐迷,是不可能喜欢这种把摇滚乐手都拍成了杀马特的电影的。

——————————我是怕被打的分割线--别问我为什么披马甲。

还真没想到,大鹏们居然先于总局,开始剥夺人们自由发声的权利了。

 8 ) 摇滚从来就不是一种精神

我本人不是乐手,也算不上个多专业的摇滚乐迷,关于这个话题,按说没什么可聊的。

但是机缘巧合,来《缝纫机乐队》客串的这十四位音乐人,每一位我都采访过,得到一些信息和思考,因此觉得有义务分享出来。

我以前拍了一部摇滚乐题材的纪录片,是我的毕业作品,花了十个月时间跟拍一支年轻的北京硬核乐队。

那时我觉得他们这些搞摇滚的特酷,精力充沛,能独立思考,身上还都有那么点理想主义的劲儿。

当时对于摇滚乐的理解也差不多是这样,觉得摇滚乐一定要批判,要愤怒,要觉醒,觉醒,永无尽头。

最后采访的时候,每个人我都要问一遍“你觉得摇滚是什么”。

得到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

他们说:“我觉得玩摇滚就是开心,就觉得这音乐好听才玩的。

我们吃喝不愁,没什么可愤怒的,所以就不表达愤怒。

”当时我就崩溃了,反思自己为什么拍了十个月还是没有把摇滚精神给拍出来。

想了一夜,终于想通了,或许抛去我所谓的摇滚情怀,踏踏实实去挖掘新一代摇滚乐手的生活现状和精神世界,是更贴近真实的选择。

于是给片子命名为《无忧》,剪一剪,顺利毕业。

后来有机会采访一些国内老牌的乐队和音乐人,还是每次都会问一下那个特别老套的问题:你觉得摇滚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笑。

老五说:“哎呦,这个精神啊,千万别下定义,这音乐啊,它就是个媒介。

”萧玮也说:“音乐只是你跟我之间的媒介。

所有艺术都会被贴上标签,这样为自己能够更好地区别于人。

不是有人说摇滚就是个大骗局嘛,所谓的Rock Star都不像想象的那样愤世嫉俗。

”李延亮说:“摇滚乐有一种唤醒功能,它是一个能量。

”龙隆说:“摇滚乐的核心还是批判,它不是歌颂。

”雷刚说:“反叛是它的一部分,这是需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可能这个反叛本身它也是个监狱。

摇滚乐对我们的意义可能就是追求自由,追求自由的表达方式。

”高虎说:“摇滚不是什么。

”赵明义说:“摇滚它就是那俩字儿,它没什么。

我们只管做我们的音乐,做我们的人就好了。

”谢天笑说:“做音乐应该享受那个过程,而不是去坚持做音乐。

”最后采访肖楠的时候,她笑得很爽朗,说:“摇滚精神这事儿我觉得永远说不清楚,咱还是别聊了。

”这个时候,陪她一起来的火叔在场外插了一句:“要我说,摇滚从来不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行为,它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结果。

”当时我们在场的人都愣住了,随后甚至夸张地鼓起了掌。

现在想想,火叔的话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大概是他把摇滚的音乐属性放在了精神属性之前,说出了享受摇滚乐的人最认同的状态。

看《缝纫机乐队》的影评,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只是打着摇滚乐的旗号,其实并不触及摇滚精神核心。

甚至有人打着真假摇滚迷检验机的旗号,对电影当中流行风格的元素进行了全方位鄙视。

其实这个问题在《爱乐之城》上映的时候就有过讨论,当时也有爵士乐迷不满电影一边宣扬热爱爵士乐,一边用大量的流行音乐做配乐。

这两天,音乐圈中的鄙视链这个话题再一次被大家热议,说搞古典的看不起搞爵士的,搞爵士的看不起搞摇滚的,搞摇滚的看不起搞流行的,然后他们都看不起搞说唱的。

其实不光是音乐圈,很多圈子都有鄙视链,但无论是哪个文化圈子的鄙视链,在我看来都是源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因为这两个矛盾不可调和,所以会有各种人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场上打口水仗。

首先我确实承认,不同的音乐类型存在音乐上复杂程度的高低,但每种音乐都有精华和糟粕,摇滚乐里多的是平庸的作品,流行乐里也多的是好听的歌。

所以用音乐类型来标榜自己的品味,真的不是高级的装X方式。

何况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和一个热爱嘻哈音乐的人在享受他们的音乐的时候, 又有谁能判断谁从中收获的感动更高级呢?

所以“摇滚是什么”、“真正的摇滚精神是什么”、“摇滚过时了吗”,这些命题就像“文学已死”一样,是伪命题。

说到底,看书、听音乐、看电影这些事情都是非常私人的事,如果你真的喜欢,请尽情享受它;如果你没那么喜欢,也不要迫于任何舆论的声音去假装自己喜欢/讨厌;如果你讨厌,可以表达出来,但要给别人喜欢它的权利。

 9 ) 这是一个靠梗撑起来的电影

情节不堪分析,当然我看这个就是来放松的,清节不流畅没逻辑我就不管了,看之前有人说这电影不是那么烂,我就信了。

结果我在影院里笑了不止一次,当然我看一个小品也能不止笑一次,里面的梗有的赞,有的很肤浅,好笑的有,低俗的扯淡的也有,相比导演的逗人笑的目的,我不能理解现场观众那么容易被逗笑。

先不说我旁边的哥们全程口臭夹杂着爆米花的气味让我迷之沉醉了,基本没有全场一块笑的笑点,有的是密集的各自的尬笑。

好几个女的在其他人安静的时候突然就嘿嘿笑了,仔细一看应该是被刚才刻意设置的梗逗的,估计是平时不怎么看喜剧电影的观众吧,我也理解。

不过还是得多少说一下剧情,有的都被影评人说破嘴了,但是看电影明显感觉别扭。

那我就说了啊:1、为什么建国会喜欢一个没理想的经纪人,就因为之前有过不幸的经历?

感情太肤浅。

2、为啥一定要在大吉他下面搞演唱会,不在这搞在别的地方搞就不能火?

就一个地方能实现摇滚梦?

3、为啥乔杉要做一个同性恋的造型,这种设计适合逗别人笑吗?

性取向有什么可笑的吗?

4、整个电影乔杉就写了一首歌,还是磨磨唧唧的写出来的,就这还是乐队主唱吉他手。

5、关于搞演唱会的事,就不能跟开发商商量下??

非得阻止人家开发?

在拆了吉他之前在那好好的开个送别演唱会也行啊,说不定还能获得赞助。

6、所有的乐队排练的时候连什么歌都不提前说好,一下子就合奏起来,请问哪儿来的默契感?

7、最后在废墟前面演奏,总共唱了两首歌,这就当场感慨成功了???

还有成功感言??

观众也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本来就不打算唱的,怎么就跑出来了,不怕扑空?

8、整个电影,包括大鹏以前的电影充满着满足大鹏玩票心态的情景,所有情节都是为了让大鹏成为主角,这个设置一点也不自然,也让观众喜欢不起来。

当然我还是笑了,看得很轻松,当前电影市场,还能要求电影品质多少呢,现在我看电影院越来越少,也就多看看有点看头而不是优秀的电影了。

 10 ) 所谓梦想

一直觉得梦想这个东西有时候强调出来会有点矫情。

有很多电影都讲梦想,不免会有点俗。

电影开端在我看来比较落于俗套,不过对于这个主题的电影也很正常。

一群人因为对摇滚的喜爱要拯救即将被拆的大吉他,很常见的草根对抗钱或权的故事。

但其中有很多不常见的的令人惊喜的因素。

比如说歌曲不错,以及最后对摇滚的致敬,还是挺能打动人的。

另外,娜扎很美很酷,很养眼,值得一看。

《缝纫机乐队》短评

没有完整的情绪,显得狡狯。

6分钟前
  • viennavirus
  • 还行

大鹏的片子调子太暖,正能量足到让那种丧裹挟着主角光环,这优点在喜剧表现上难免还是字正腔圆了,主角的姿态比剧作呈现出的冲突要来得强烈,负担太重并不讨喜,跟煎饼侠有着同样形而上的趣味,不喜欢

9分钟前
  • 苏乏
  • 还行

最多只能给6分了,除了周冬雨的纹身,摇滚骑手的包袱以外,没有太多亮点…缺点的话,有点多…

12分钟前
  • 得儿然
  • 较差

1.延续了大鹏一贯的数明星、贩情怀路数,很多桥段都能感同身受;2.娜扎真美;3.影片笑点有些往下三路集中,故事有些松散,然而作为集安城市宣传片,它满分;4.最后《再见理想》响起时,作为一个曾经的摇滚青年,眼泪没忍住;5.不断想起《海角七号》,期待更好的大鹏导演作品

15分钟前
  • 阿顺
  • 还行

真的是有够无聊了,作为喜剧片剧情老套可以不计较,但是这次连乐都不可乐,无法原谅。

16分钟前
  • Lacrymosa
  • 很差

真人版的Sing,摇滚圈的“建国大业”。梦想跟情怀,老生常谈却依旧打动人,大鹏应该也是有颗少年心的人,看完想打鼓想弹琴想唱歌想参加音乐节。还有,古力娜扎真的很美啊~

19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从韩童生按下抽屉里的按钮开始,这个片就和范伟的热气球一样起飞了。

23分钟前
  • artichaut
  • 推荐

继“尬聊”,“尬舞”之后,又诞生了一个新词“尬摇”。把摇滚与“梦想”划等号是得有多中二啊,为啥修车和妇产科大夫就不能是一份有梦想的职业呢?千万群众举着大旗冲入工地让我穿越到了“大干快上”的集体化时代,上百位乐手同唱一首歌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大叔玩农金为的是自由还是投机,这是个问题。

25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好的地方是拍出了大鹏对家乡和音乐的赤子之心,但作为喜剧片最大的问题是不好笑。电影没有过硬的困境和解脱困境设计,最后的高潮完全是脱离现实逻辑的意淫。另外我不认为唱几首流行歌曲就是摇滚了。观众并没有充分理由为一个喜剧演员的所谓音乐梦想去买单,既没有演员身份的代入感,也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30分钟前
  • 麻绳
  • 较差

缝一个梦想,论客串中老年rocker打扮的重要性

33分钟前
  • mxx
  • 还行

情节紧凑 内容真实 全程一直列着嘴乐 电影放完了却感觉意犹未尽还想再看第二遍 虽然是小人物的故事却让人觉得有自己的影子 看完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励志!!!!好电影 这么多年没看过这么逗笑又励志的电影了!超爱

37分钟前
  • 嘟嘟鱼
  • 力荐

看着嗨就OK

38分钟前
  • baobaodu
  • 推荐

三星半。喜欢后面那场“废墟”上的表演,有点超现实,这种对于“理想”的呈现颇具感染力,群奏阶段更是振奋,被那段燃到了。虽然故事走向不难预测,但影片还是做到了对于情绪的适度调动,整体也比较完整,看着还算舒服。PS:周冬雨真是让人看不够,出现的每一秒都那样美丽那样灵动,太喜欢她了。

43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大鹏真让人刮目呀。是明知的励志故事,走向大差不差,但当摇滚,或是音乐这种燃情的玩意儿烧到最后,当理想这种扯淡的东西还有人愿意供奉,好些瞬间实在感动。特别是雨夜胡亮的哭,以及那场人头涌动的合奏。这么多摇滚泰斗在,更难得见到Beyond,看完真的立马去K房吼了一嘴《不再犹豫》嗷。三星半

4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这么烂的剧情为什么能上大荧幕。

50分钟前
  • 狗富贵
  • 较差

【C+】①比想象好看,整体各方面都比煎饼侠进步了。②包袱不新鲜,但甩的很有效果③大吉他公园依旧免不了被拆,怀有音乐梦想的男主最终也还是回了北京,虽然是屌丝喜剧的包装,内核却不是打鸡血的屌丝梦,而是丧失生活热情的人,对曾经理想的缅怀。“不去做,有些东西在你心里就真的死了”

51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哪怕塞入再多的情怀也没用!不好笑就是不好笑,强行挠痒痒真的让人很尴尬!豆瓣这分数我觉得明显偏高了!不过大鹏的人缘真的不错呀,两部电影都凑了不少明星熟脸,这倒是很能耐。

54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较差

这分数低得莫名,还是四星推荐吧。比想象中好看。有人说这电影“不真实”?看个搞笑片,还要写实?还有追求摇滚精神的说这是“伪摇”???嗯??

57分钟前
  • 树上的女爵
  • 推荐

有点后悔没去贡献票房

59分钟前
  • TINTIN🍧
  • 推荐

你以为你是海角七号。其实故作姿态。

1小时前
  • ZeonGin Sou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