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黑店狂想曲》、 《童梦失魂夜》、《尽情游戏》,称为 让皮埃尔热内 的法式童话三部曲。
从画面,场景,到剧情、人物,都非常风格化,标签化,法式的赛博朋克。
怎样填充一场以弱胜强,如何描述正义战胜邪恶。
让皮埃尔热内的方式极具个人风格,竟然可以这样讲故事,可以这样拍电影,这样的电影遇见让皮埃尔热内前没看过,看过却觉得这是自己爱不释手的,喜欢每一个画面。
我爱看齿轮,蒸汽,这种粗放的前高科技;爱看身边没有,但又好像哪里见过的神经质主角;爱看这种无厘头,但在语言、肢体上又有小心思的设计。
你想找的地方总是在地图的折痕上男主两次用夸张的手势与人交流,同时还自带音效;男主紧张,就要用一些充满童真的问题找回注意力,台阶被走过多少次能磨出痕迹;男主陷入困境,就会自己编故事,军火商让足球场里埋炸弹增加比赛悬念,并因此被赞美;话痨在一次接触到隐喻后,火力全开,句句佶屈聱牙.......这些有趣的细节连接起了天马行空的剧情。
按需分配的电影剧情看到男主中枪的方式,我意识到这不是一部严肃的电影,看到男主发现仇人的方式,我意识到导演是在放开节操拍了。
除了一次,计划都能实现,军火商意识到被耍只用了几秒钟,包顿饺子只想更好的品一下酱油和醋,买辆车只是为了逛修理店,你是导演你说的算,可是军火商要怎么判断拿到的是名人原场配件?
写下一段文字,只为在对味的电影下留下痕迹。
2009年的法国影坛,一部由丹尼·伯恩和多米尼克·皮诺主演的喜剧犯罪电影《尽情游戏》以其独创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内涵,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复仇故事,更是对现代社会中暴力与和平、正义与邪恶、个体与集体关系的深刻反思。
一、荒诞而现实的叙事结构《尽情游戏》的叙事结构充满了让-皮埃尔·热内式的荒诞与黑色幽默。
影片开篇即以一场突如其来的枪战和一颗意外的子弹,将主角巴塞尔(丹尼·伯恩饰)的命运彻底改写。
这一设定不仅为后续的复仇故事奠定了基础,更在观众心中埋下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随着剧情的推进,巴塞尔从一名普通的街头流浪汉,逐渐成长为一名带领一群“垃圾佬”对抗军火商的“英雄”。
这一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张力与趣味。
影片的叙事手法也值得称道。
热内巧妙地运用了交叉蒙太奇,将巴塞尔一伙人的复仇计划与军火商之间的误会与摩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也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多面。
二、鲜明而多面的角色塑造《尽情游戏》中的角色塑造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巴塞尔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他的形象从最初的倒霉蛋到后来的复仇者,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丹尼·伯恩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将巴塞尔的憨厚、坚韧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围绕在巴塞尔身边的一群“垃圾佬”,则各自拥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技能。
他们虽然身处社会的边缘,但彼此之间的互助与关爱却构成了影片中最温馨的画面。
此外,影片中的军火商形象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们冷酷无情、唯利是图,是巴塞尔复仇的对象,也是影片所要批判的社会现象的代表。
通过对比巴塞尔与军火商之间的生活状态与价值观念,影片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不平等与矛盾。
三、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视觉风格《尽情游戏》的视觉风格同样令人赞叹。
热内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影片打造了一个色彩斑斓、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影片中的垃圾场被改造成了一个充满蒸汽朋克风格的小窝,既破败又充满生机;巴黎的街头巷尾则被赋予了浓厚的法式浪漫气息,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油画。
此外,影片中的配乐也极具特色。
华尔兹三拍子的旋律与铁器晃荡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轻松的氛围。
这种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不足之处:影片的起点设定略显荒诞,被枪杀后不找凶手而找子弹公司的情节显得有些牵强。
此外,影片中的某些幽默元素也被认为过于浮夸和低俗,难以引起成年观众的共鸣。
综上,《尽情游戏》作为一部喜剧犯罪电影,其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
影片通过巴塞尔一伙人的复仇行动,表达了对军火商等暴力制造者的强烈谴责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同时,影片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充满暴力与冲突的世界里,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保持一颗善良与正义的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脑子中带着一颗子弹活着好 (这意味着你随时可能挂掉) 还是勇敢的将这颗子弹取出来 而后你只能像颗蔬菜一样生活好 斑马是白色的上面有黑条纹 还是黑色的上面有白条纹 金属的碎片是否比地雷更有价值 靠吃华夫饼能把一个人吃醉么一个女人被关在冰箱之中能呆得很惬意么人肉炸弹的世界纪录是多少一个脑子里有子弹的人 联合一群怪人 包括一个软骨女郎 一个爆破专家 一个天才计算少女 一个无比瘦小又无比大力的艺术家 最后整垮了两个军火商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大型的恶作剧 让观众开心地看着两位大佬如何被整的面红耳赤 这个故事与热内实在是太匹配了 我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谁更适合拍这样的电影 剧情影片中对军火商和私卖军火的控诉 正好影射了实事 就在前几天 密特朗总统的儿子和前法国内长 就因为安哥拉私卖军火案 被法院判了刑 怎么会这么巧呢 > <热内对幽默的品味一直保持在一个高度之上 包括外科医生对于子弹头如何处理的哲学般的对话以及赌博式的就诊手段 包括男主角用中式双簧的方式借力要饭 包括一位大佬喜欢收集名人器官的特殊癖好 还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桥段 像结尾处的youtobe视频分享 [莫非是广告]就连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 也被处理得像是童话速配一样带点 黑店狂想曲 的黑色玩耍风格,画面里流着 天使艾美丽的美学影子 让内特点是很擅于在电影中挖掘小的情节 并适当地玩一些无伤大雅的穿越 这一次在尽情游戏中 热内的穿越次数明显增多因为男主角本身就是一个脑里有子弹 一紧张就会大脑失控的人 所以热内在男主角大脑失控的几次机会中 大量发挥 天马行空 这一切努力 带动影片节奏 制造笑点 增益匪浅 这部影片更像是集体恶作剧 贯穿始终 没有天使爱美丽那么可爱 也没有黑店那么古怪 一切的行动 都是儿童闹剧时的 浅浅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 很轻松的看待 享受他带来的怀旧色调虽然这片子的背景是现在 热奈版的战争之王 法国人的主旋律也老不正经了
还是Jean Pierre Jeunet一贯的色调,却没有“黑店狂想曲”怪诞的彻底,没有“天使爱美丽”那般让人欢喜,不过片尾导演也玩了把插入式广告,居然是Youtube...
当我特别心水一部电影的时候,就不会去看短评和长评,正如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以后,就不会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那种眼里只有她的痴迷状态;总之,遇到喜欢的电影,话就会很少,于是就整理一下影片中散布的精巧线索,像是海边拾捡贝壳的孩子,小心翼翼捧在手中,打算展示分享给同样有趣的人。
用自我的局限去限定那些美好的事物是不公允的,无异于焚琴煮鹤。
——佚名
巴塞尔先生大概是由于脑袋中了一颗子弹,在过于激动的时候总会胡言乱语,井喷出千奇百怪的遐思与离奇扑朔的念头来,其味道类似于聂鲁达的《疑问集》,总而言之,大致是出自内在于广袤世界的深邃兴趣。
有些人相信世界本身便是一个硕大谜语与隐喻组成的合集,而宇宙则是一个典故丛生的迷宫,心中向往世界宽广性的天才往往对于名词与意象有着精神恋物癖,他们相信一切之间有着隐秘而神奇却无法被言说的连接,于是便用各种方式旁敲侧击,试图辨识它的幻影。
试一列举如下——一.交响乐团与街道上丛生的青草
在两大军火头子的高楼之间,巴塞尔先生激动过度,第一次进入了幻觉,交响乐团的出现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现代主义的祛魅,而让内在的材质不加伪装地展现出来,正如现代陶艺对于“泥性“的重视,现代绘画对于画布与平面呈现方式的肯定,这种不加掩饰的袒露可以说是有着现代主义灵魂的。
二.埋有地雷的绿茵场
巴塞尔先生在追踪仇敌的路上遭遇了令他极度苦痛的堵车,包围四周的嘈杂车鸣与汽笛或许让他想起了足球场,他联系起父亲排地雷遇险去世的往事,便臆造出这样的幻觉,足球不愧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战争——
三.第一次典故的迷宫
在窃听布隆加先生的助手与军火商谈话时,巴塞尔先生紧张到必须通过胡思乱想来分散注意力——
这个出处我好像知道诶,是silverstein的《zebra question》里面最为有名隽永的一句妙语——I asked the zebraAre you black with white stripes?Or white with black stripes?
这里应该就是一个语言和习俗的梗。
四.第二次典故丛生的迷宫
巴塞尔先生因为担心橡皮女士的安危,于是努力用练习题劝服自己冷静下来,还是作为两人互生情愫的一个旁证,不愧是法国人——
第12题,是谁编出那些奇怪的故事巴塞尔先生这里应该是对于知识与书籍的揶揄——奇怪的故事
这个问题应该出自对于世界怀着深厚兴趣的探险家。
提问者应该非常讨厌楼梯和走楼梯。
五.第三次典故丛生的迷宫
在被抓住之后,巴塞尔先生又一次尝试用沃尔特·米蒂的方式逃离摆脱现实——
埃斯库罗斯的死亡真的是奇怪的死法,应该被列入《horrible history》那期stupid death里面。
腓特烈一世的死其实还有不同的说法,当然这是最有趣的一种。
当然巴塞尔先生并没有被吓死,这里是热内和读者玩的游戏,其实整部影片到处都是游戏,这种“第三冲动”实在是理想的小说叙事与电影风格,令我爱羡不已。
电影的一开始,各种因为一些原因并不在传统的社会岗位上混得好的人聚集在一起,让我想起了《功夫足球》:他们练完功夫之后进入社会也是只能在各种无法发挥特长的地方庸庸碌碌,最后集结了起来密切配合,就发挥出了超强的功效。
这些团队也是,在为了义气帮男主做事时功能爆强。
另一部法国动画电影《疯狂美丽都》也在这一点上与之相似:三位退休了的老奶奶因义气而帮助另一位老奶奶寻找孙子,并且团队协作得非常强。
这些“义气”的概念有些类似于江湖,在其中人们以自己为目的、为自己打工。
而在已远的江湖边,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大部分为金钱奋斗。
在不符合也不关心道义的生活历程里,若要被精细地依照道义生活的人细究起来,思维和行动中满是漏洞,根本无法抵御责难。
在“金钱”的偏置下,因为人们对他人的衡量标准也从这一方面出发,在别的地方做得粗糙或模糊带过在日常生活中便也无所谓了。
只是换上了“道义”的滤镜去看时,便发现满目疮痍。
而那些不被偏置的人或团队,或许也因为本就处于生活底层,总之没有基础和雄心去被带得偏置。
他们非常自由而灵活,而在我看来是充分发挥了人类本身应有的智能。
但是,悲观得来说,淡泊名利的人总是少的,甚至是实际存在的那些榜样可能大部分都是为各种原因的现实所迫而不得不放弃这一种追求、或者追寻它本身变得不明智了。
但奇怪的是,我却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当然如果要问在物质穷匮乏的情况下,精神是否有可能真的一直保持这样纯净与智慧聪敏,或许也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意即这样的情况是否可能存在呢?
但如果你心底真有这样的坚持,那就在我们尚能被偏置影响的时候,多守住一些底线。
或许人类心底有这样的向往,也或许这是利于人类社会发展/或只是进化遗留下的一个植入在人类共性中的秘密?
看完这部电影,其中情节让我想到了童话故事里,一个少年带领六个还是七个各具天赋的怪人,和国王斗智的故事。
一个穿着铅鞋的飞毛腿,一个神枪手,一个大力士…本片开头是悲催的,主人公的父亲战场上牺牲,20年后,自己又阴差阳错地被流弹击中!
唉…倒霉竟然也有遗传。
变成残疾人后的悲催主人公,捡拾垃圾为生,奇遇一帮各具天赋的神人帮!
再次遇到“仇人”,主人公偷窥得知惊天秘密,一群奇人精心策划,精心布局,终于大胜军火巨头!
这就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道理!
这就是人不可貌相!
这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奇才的励志故事!
也奉劝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有钱人有权人老老实实,不要嚣张跋扈…
从《黑店狂想曲》《童梦失魂夜》到《天使爱美丽》。
从此对法国电影情有独钟。
黑色风格把巴黎梦渲染的如此迷人。
当偶然发现这些最爱都出自于让。
皮埃尔的神之手下时。
有一点惊讶。
不知不觉看完了这个奇怪老头子的屈指可数的作品。
或许我这破记性明天就会忘了让-皮埃尔·热内这个纠结的名字。
但是我会记得这个浪漫的男人把香奈儿5号宣传到了极致会记得那些纠结的问题斑马是白色的上面有黑条纹,还是黑色的上面有白条纹?
金属的碎片是否比地雷更有价值?
靠吃华夫饼能把一个人吃醉么?
一个女人被关在冰箱之中能呆得很惬意么?
人肉炸弹的世界纪录是多少?
请你回答《尽情游戏》不知道原本的翻译应该是什么,只是被他的简单吸引。
没有纠结没有阴谋,永远的儿童主旋律,一群各显绝技的人,戏弄军火商人。
恶作剧冠上美名。
为广大平民报仇。
好人得胜,坏人罪得其所。
博得浅浅一笑却依然笑得很沉重。
丹尼•伯恩是整个团队中最平凡,最没有“绝技”的失意者。
戏剧舞台的独角戏,尴尬猥琐的表情,大巧若拙的台词。
蜗居于垃圾堆的底层艺人,大都身怀绝技,柔韧术、口技、大炮飞人。
他们看上去是群老鼠,其实倒像是猫,躲在暗处掌握了主动权。
我喜欢这个怪诞可爱、天马行空的法国男人。
废品收购站的小屋尽管都是用废弃物品堆积而成,但却充满了一种机械迷城般蒸汽朋克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温馨美满的家。
男主角在头部中弹后的脑内小剧场,提现出热内导演的浪漫和想象力。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男主角的父亲在探雷时被炸死,他因此失去了美好的童年。
长大后因为意外被子弹击中,因此失去了工作和住所。
他加入废品收购站的大家庭之后,和家人们一起向无良军火商复仇的故事。
故事情节轻松而幽默,充满了像粉碎、橡胶女、计算器这样有趣疯狂的人物,以及人间大炮、炮弹多米诺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情节。
最重要的是向我们传达出了一家人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事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而是因为所有人团结一心。
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那些无良军火商的愤怒,他们就是恐怖分子的帮凶,应该为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民和被强奸的妇女赎罪。
最后的豪车成了囚禁他们的牢笼,名表成了束缚他们得手铐,玩具手雷和地雷成了对他们无声的嘲笑。
大伯 发布于: 2010-03-24 00:10SDMS评分: 80分3月23日算是《尽情游戏》在香港的首映日,电影开场前半小时,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候入场的观众就已经排出了很长的队。
这并不是一个地道的电影院,其实它原本只是一个演讲厅,所以这个厅很奇怪,显得窄而长,银幕也不大,给人第一感觉还是蛮失望的。
出乎我意料的是,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居然带着女主角来到了现场,看了这么多年热内的电影,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热内本人。
他本人只简单说了几句话,女主角倒是很俏皮地学着粤语,把气氛调动得很好。
不过最让我感到愉悦的是,这一场电影在座的观众都很有水准,可以看得出,大部分人对热内是有所了解的,对艺术家的喝彩也控制得张弛有度。
没有那种例行公事式的“欲罢而不能”的鼓掌,也没有那种春哥上台一样的呐喊声。
100分钟的电影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度过了,出字幕后,银幕下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虽然一部分观众还是在鼓掌之后选择了退场,但还有大量的观众一直坐到字幕放映结束。
反正整个观影过程就是给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非常舒适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professional and comfortable。
让·皮埃尔·热内以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又为观众打造了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
影片的细节从一开始母亲接到噩耗的电话,做出一个强忍住惊叫的表情起,就深深地抓住了我。
而后,无论是那个诡异的废铁场、还是那些匠心独具的小玩意,都饱含着浓郁的热内气质。
这个故事与热内实在是太匹配了,我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谁更适合拍这样的电影。
一个脑子里有子弹的人,联合一群怪人,包括一个软骨女郎、一个爆破专家、一个天才计算少女、一个无比瘦小又无比大力的艺术家……最后整垮了两个军火商。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恶作剧,让观众开心地看着两位大佬如何被整的面红耳赤。
热内对幽默的品味一直保持在一个高度之上,包括外科医生对于子弹头如何处理的哲学般的对话以及赌博式的就诊手段,包括男主角用中式双簧的方式借力要饭,包括一位大佬喜欢收集名人器官的特殊癖好……还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桥段,像结尾处的youtobe视频分享,让场下每个观众笑开了花。
但是笑过之后,问题出来了,这部电影在你心中留下了些什么?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回想起来,自己哪怕没有被打动过一次。
这是难以想象的,在热内的前几部电影中:《黑店》里的爱情是打动人的,《艾米丽》中对于一个人的回忆的重拾,本来就是一个很有哭点的突破口,《漫长的婚约》虽然大而不当,但是失忆的爱情还是可以让人感到心碎的。
而到了《尽情游戏》这里,就真的和片名一样,只剩游戏了,就连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被处理得像是童话速配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美感。
热内的又一特点是很擅于在电影中挖掘小的情节,并适当地玩一些无伤大雅的穿越。
这一次在《尽情游戏》中,热内的穿越次数明显增多。
因为男主角本身就是一个脑里有子弹,一紧张就会大脑失控的人。
所以热内在男主角大脑失控的几次机会中,大量发挥,天马行空。
这一切努力,在带动影片节奏、制造笑点方面增益匪浅;当然在另一面,它也相对更加削弱了影片的情节和感染力。
话又说回来,也许这一次热内就是想尽情地玩一次,让大家使劲笑一笑,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做一部更加自我超越的电影。
很多人应该都会这么去想,并这么来看待这部电影,那么这样一来,我想《尽情游戏》的娱乐性还是很强的,平均每两分钟至少让你张嘴笑一次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看完之后,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小失望,这可是让·皮埃尔·热内的电影啊,多希望能再看到完美如《艾米丽》的有趣电影,一个导演如果不是立足于超越自我,那么拍电影这件事对其本身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
除此之外,细心的观众也许也已经注意到了,在《尽情游戏》中,充满了很多热内对自己前作的“致敬”镜头。
包括像《黑店》里的男女主角一样坐着弹奏音乐的一家人,包括和《艾米丽》一样的进行色情表演的鱼缸……希望这只是一次自恋式的小玩笑,因为一个导演过早追忆自己的荣耀是正在枯萎的标志。
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艾米丽》,我已经会为热内而倾倒了。
这是史上最强的广告了……不过感觉还是太天真、太童话了。
10.22
一段大冒险就是一次成人礼,收获爱情,重拾亲情。生理的长大不是长大,一颗子弹将你打回儿童,为父报仇、为自己报仇,花费心思,惩恶扬善,才算长大。热内的故事都是成长的故事,即便主人公们可能早已是成年人,或是心智超常的天才,都得回炉再造、重新打磨。
影片亮点不多,导演的一些想法甚至有点可笑幼稚,法式幽默不适合啊。★★☆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推荐
〖20220223〗法国人的幽默真的搞不懂
是我们这帮大陆仔精神被禁锢的太久了么?仅喜欢色调而已。。。。
原来是反战片.....呜呜呜呜有爱死了,配乐赞
看到一半就在想,我为什么要看这片,纯纯地浪费时间还给自己找不痛快。太低幼了,过家家,还得大家都陪我玩,太自我了。欣赏不来法国的搞笑,毫无事实逻辑,小孩过家家的逻辑。搞笑的点也大多很尬。不打一星是极个别的小细节还是蛮好玩的。像开头的几个画面,言简意赅。
法国人的幽默实在是不靠谱
法式幽默的一贯风格
哈哈,这个类型我喜欢
让我这逆法国小调情节者总算给了点感觉- -
有点乱,不过热内的想像力依然令人折服。
概念玩过头。
好无聊的法国片。
为了看奥马塞才看的 可惜他在那里也不是主角 这个就不说了 剧情还那么烂 演啥呢 喜剧都没有黑店狂想曲逗 黑色幽默又比两杆大烟枪差一大截 失望
到目前为止这个导演的电影除了“黑店狂想曲”以外没一部我看得顺眼…
看不下去系列,这该死的不幽默和昏黄滤镜
看到最后才发现应该是youtube的广告片,法国人太有想象力了,应该算作是法国版的十一罗汉吧,只是没有了高科技和大智慧,却充满了小人物的小聪明和小感动。果然是天使爱美丽的导演,看起来确实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