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尘埃
خاکستر و خاک,阿公带我回家,Khakestar-o-khak,Terre et Cenders,Earth and Ashes,Soil and Ashes
导演:阿提克·拉希米
主演:Abdul Ghani
类型:电影地区:阿富汗,法国语言:达里语,普什图语年份:2004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亚国家阿富汗陷入连绵的战火之中。国家饱受摧残,人民流离失所。无情的轰炸摧毁了老人达斯塔戈(阿卜·拉贾尼 Abdul Ghani 饰)所在的村庄和家园,他的亲人几乎全部遇难,只有5岁的孙子亚辛(贾温·马德·何马翁 Jawan Mard Homayoun 饰)幸免于难,却也被爆炸声震聋了双耳。老人..详细 >
看到后20分钟时好揪心,不知道故事该如何结局。。
在战争年代,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要幸福,活着的人还要忍受生活的痛苦。
想到这些纯真的孩子,将来也会变成极端宗教分子,真不是滋味。
2004年,其实已经被美国照顾了。没有宗教,没有塔利班,没有恐怖分子,有战火,有地雷,处处家破人亡,残垣断壁。感觉还是在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状态!在无尽的荒野中,爷孙两人,无尽的悲痛。桥边店主好善良,本片一大亮点。去矿场等待过程中碰到的两三人,反映出阿富汗的一些问题。
“在战争中,幸存者比罹难者更痛苦”“伤痛,要不就是化成眼泪从你的眼中流出,要不就是化为利刃从你口中吐出来,要不然就是变成不定时炸弹哪天突然爆炸”(很喜欢这两句台词
2007/09/18。這部片一開始覺得有點無趣,在荒漠中步行的老人與孫子,還有不時出現的裸體女子,除了戰亂,到了中段還不知道影片想告訴我們什麼。直到後來謎團一一解答,老人的複雜心情在對話中一一陳述,矛盾又無助,造就了影片後半的精彩!
太沉重了,比一千个噩耗还沉重。
Turning a novella into feature film is quite hard indeed. Great visualisation, but no point adding so much more and making it far too lon
惟愿世界和平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战争无情如烈火,百姓微小似尘埃。
无尽的土地是时间在天日里等待,尘埃让距离变得远,人繁衍作为孤独在自然身边的法则,来到这里没有原因,却从此不能离开。父亲在战火中送走土地上身无衣褛的女儿,他想给她披上一件纱,想去看望儿子而不忍噩耗给他带来伤害,父亲照顾着年幼的孙子,在无尽的时间和疲倦里仁慈,坦克把所有人的声音都藏到了地下,战争让后代丢失了声音,摊贩离开浮夸沉迷金钱官勋的儿子,独自流走他乡,这里的年轻人浮躁不安,伤痛如果不变成眼泪就会变成杀人的语言。那座桥前车未来,总有母女在那里等候。馕只有在边缘粘着土窑里的碱才最好吃。这个故事少有作者的痕迹,如此自然的观察时间和世界,就在来回路去的地方里,却说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的寓言。战争中受到伤害的总是土地父母亲和子女。杀人什么也犯法了,杀了奸害妇女的下属的军官被铐。太复杂了。整整流泪不停。
用了一个下午 了解了阿富汗 伊拉克到伊朗 这5-60年的故事,再打开这部片子 真的是泪目。战争面前 人民渺小如尘埃 真的不敢想象同一个地球 不同的土地上竟然经历着那样的事情。让人太绝望了。
尘土中奔跑着的儿媳的背影真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万恶的战争!
战争就是战争 战争自有定数战争和献祭 是一样的道理 要不就是血染双手 要不就是被人隔断喉咙在战争中 幸存者比罹难者更痛苦伤痛 要不就是化成眼泪从你的眼中流出 要不就是化为利刃从你口中吐出来 要不然就是变成不定时炸弹哪天突然爆炸因为最近在看勒德 ·胡赛尼的书 所以想来看看关于阿富汗的电影 在中途看到了在《追风筝的人》中也有描述的索拉博罗斯坦的故事
看过
绝望……果然有的生活,生不如死。老人家过得很苦,但这就是生活,还得过下去…… 书里说的阿富汗的很多画面,这里看到了一些。
How sad, but how true. 在战争中我们流尽鲜血,在和平中我们寸步难行。总有难题在考验着每一个活着的人。庆幸的是,生活很艰难,但大家都很朴实善良——给一口水,给一片西瓜,搭一个便车,送一个小玩具,一句温暖的关心......这么艰难穷困,依然不吝啬将自己拥有的分享给别人:小男孩大方地把店老板给他的豆子分给路边的小姑娘。虽然境地如此之难,但从影片中却能感受到每一个人内心的平静,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或许不会让人迷失。也许是太多苦难凝结成的沉重。他们很苦,但他们没有崩溃,更没有咆哮,他们只是忍受着,继续活着。
看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