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看预告片猜想的不一样,还以为是个谍战片啥的……没想到是伦理梗……原谅我没看过原著……节奏还算好,场景转换并不是特别突兀,但是看下来发现自己一直都很紧张……画面都还挺美的,好多画面是在Trocadero的人类博物馆拍的,做博物馆的保安居然能挣那么多……女主挺美的,眼神很有魅力,短发超帅啊,虽然有时候我会出戏以为是斯嘉丽约翰逊,但又没有那么肉欲……女主刚开始讲述的时候就大概能猜到事情会怎样,但没想到结尾处那么吓人,后面的老大爷直捶胸……一些画面不可描述,在法国是12岁以上才能看,独自去看的我削微有些尴尬……但想到《elle》也是独自去看的,也就释然了……
【一】句话剧透:怀有二十五年寄生胎的女子,被肚子里的那个原本该叫“姐姐”的基因诱导,做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春梦。
嗯,没有鬼没有怪最后还来了一段科普,差不多就是一部色情版的“走近科学”,剪掉几个镜头,说不定广电局能通过在国内公映呢。
(做梦)【二】大看点:真实与妄想。
导演欧容是很会营造悬疑气氛的导演,代表作《登堂入室》里文字和现实的交错重叠,亦真亦幻的情节让人着迷沉醉。
在这里同样适用,经常腹部绞痛不已的女主角寻医无数却不得其解,被建议尝试一下咨询心理医生。
在接受过心理治疗以后一度有缓解的迹象,实际上是她体内的姐姐被“激活”,开始占据和影响她的情绪,让她出现了一系列的幻想。
许多镜头暗示着这个演变过程,从开头突如其来的一个扩阴器和窥私镜里赫然而见的阴道(导演访谈里说道,这暗示子宫里隐藏着“人”);家中的猫被不知道谁关在柜子里,这有可能是姐姐的分身使然;看心理医生的男朋友也冒出了一个孪生的同样学心理的哥哥(我认为这由头到尾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人,包括后来那个前女友);频繁的出现镜子或者两者左右相踞或者对称的场景等等。
几乎没有边界的现实和幻觉,会把观众先绕得七荤八素,找不到出口。
【三】人行。
电影里直接描绘性的场面很多,虽然春光满溢,但贫乳的女主角展现的更多是腰部优美的线条和胯间的荡漾,画面唯美。
几场润戏,有温柔的,粗野的,从被动到主动,都是姐姐的基因作祟。
还有表达女主角的人格转变的,对男主角进行了G交,这都是人格被姐姐控制的表现。
当中还有最大胆的一次性意盎然的3P,声色犬马肉体横陈,乍一看还以为是《天使的性》。
哥哥幻影从黑暗中悄然而至,女主角从满脸惊愕到默然享受,丝毫没有别扭和挣扎的意图。
当然这一段是她一厢情愿的性幻想,从她在高潮中自己也开始化身为双头怪人的一幕就能看出。
姐姐几乎就要从体内化蛹而出,想和双胞胎来一场比翼双飞,看来也不是男人独有的幻想。
而双胞男主暧昧又诱惑的亲吻,让欧容导演对男男的偏好又一次露出了狐狸的尾巴。
电影悬念铺垫得紧凑有致,引人入胜。
镜像和构图的一流,梦境里的臆想光景很有想象力。
用“爱”去回答多疑的来源,显得沉重。
但结局用一个寄生胎的幻觉怨念就解释一切,这种套路几乎就是国内恐怖片的标配,看起来总是有点意犹未尽。
原谅我用这么低俗的titre,开头的场景真是装逼的一个figuration。
法国电影这些年开始对性器官的暴露不做节制,比如说去年的Apenée,三人裸体滑冰,男性的下体肆意乱甩而产生的欢快之感(这个我是赞同的),以及一些列写实主义的裸露这些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欧荣的第一个逼,让我想起了《window water baby moving》这部让女人下体不适的纪录片(希望你们都去看看),为了符合这部电影的格调,需要解构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女性生殖器的形象:阴 道,作为女性的性器官,其社会性为生育的通道,个体性为性交的通道,阴道使男人和女人这组天然的关系得以成型。
假阳具就是阴道的延展(或是阳具缺失的延展),类似于媒体是人类的延展的麦克卢汉观点。
(因为我不知道你们干嘛一直提柯南伯格,他跟柯南伯格哪儿像了,柯南伯格大部分秉承的是麦氏思想,怎么能因为他拍过一部双生兄弟的片子就把两人扯一块儿呢。
还有这段话跟电影无关,别看。
)双面情人已经不是登堂入室的那个欧荣了。
女人肚子里的双胞胎姐妹让她产生癔症,这种癔症又不够玄,参考《着魔》,不够玄就变成知音杂志里面:双性人假装强奸女同学,女同学看到其下体被吓坏,双性人反说自己从小得关公护体,异于常人。
(我真的看过这篇)双面情人最好的点莫过于:谁是double?
是女人,还是男人,或者所有人都遭受“双胎妊娠”的意念纠缠。
关于“jumaux canibales”的想法(双胞胎中的一个比另一个强,把对方的养分都吸收完全。
)虽然比较老套,但是引人深思的是胎中的交流是否真的重要,是否真的对人的成长造成影响?
然而欧荣注重的是悬疑和情节,对于人类的研究却不够深入。
最后,cloe在医院里,母亲跟她拥抱,说”我只爱你,因为你是我唯一的女儿“,这种过度解释的方法总是在欧荣的电影里层出不穷,比如让登堂入室淡然失色(主观想法)的结尾。
还有女主总要把手伸入花盆里扣两次是什么意思?
隔壁那个怪异的老太婆是什么意思?
或者演员的表演和情节的表演都是自动的,auto-interpreter,反情节来着?
就一個感覺法國醫療水平那麼差嗎?一個寄生胎居然沒檢查出來?從開始就能猜到差不多是心理幻想.床戲挺多,但是沒什麼露點的!我是在巴黎街頭看見海報覺得男主好帥才特別想看這部戲,結果還蠻失望,不喜歡女生那麼短頭髮..感覺和兩個男人在做愛一樣,尤其胸還那麼小,尤其還玩那個叫什麼(我不是腐女不懂 就是性別轉換的)..
没想到欧容竟然是大卫林奇的粉丝,在这部赤裸裸向他致敬的新片里足以看到他对林奇风格的崇拜与演绎,尽管这看起来只是一部不太高级的情欲惊悚片。
跟林奇经典之作《穆赫兰道》类似的是,欧容将女主角的现实与幻想水乳交融地拼合起来,不少带有林奇风格的片段令人惊艳。
深夜驾车看见幻影后跳车晕倒的一幕就明显是《妖夜慌踪》里男主角变身场景。
而装着血淋淋动物内脏的礼物盒,前后两次出现的猫咪胸针,还有脾气古怪的女邻居,众多这些细节和次要角色都不自觉地沾染着林奇特有的神秘主义色彩。
导演为充分表现女主角精神分裂,娴熟地运用丰富多样的“镜像”画面或人物关系,不断揭露出女主角的内心投射。
最明显莫过于对男主角的幻想,她周旋在两个孪生兄弟之间,正好暗示了她的情欲在压抑与释放之间不断徘徊。
而诊所里的旋转楼梯,多面镜子以及美术馆的场景,则不断复制出多个女主角同场的画面,她幻想跟孪生兄弟三人做爱的场景里更惊艳地冒出一个怪异的双头人。
所有这些精心设计的视觉奇观其实是在为最后揭开谜底做的铺垫。
而后半段女主角寻访多年前的受害女孩,与其母亲对话的场景简直就是《穆赫兰道》的翻版,甚至是女主角本人与病榻上女孩两者的关系似乎暗中参考了《穆赫兰道》里两位女主角的镜像关系。
欧容在模仿林奇这些风格标签方面来看,的确做得有板有眼。
然而影片最大的诟病却是有失水准的剧本。
相信看过精神分裂或心理疾病题材影片的观众会对本片的剧情套路似曾相识,导致结局的反转没能掀起太大高潮。
说到底,这依然是欧容过往所偏爱的奇情故事。
感觉像是导演偶然抓到了一个题材,然后在剧本里不断塞进许多类型片的手法,除了上面提及的镜像手法,还有开场那个噱头十足的镜头以及不少心惊胆战的配乐。
通过这些耸动的手法,影片的可观度与商业意味增强不少,却意外地遗失了过往致力探讨的性别觉醒意识(除了突兀插入一段似乎跟主题无关的性别位置倒错的恶趣味情节,却远逊色于葡萄牙导演《在坟场中心呼唤爱》结尾的震撼力),不幸沦为一部不太高级的情欲惊悚片。
写短评贴不了图,写长评又要140字。
写点什么呢。
就我对胸针的审美,两件物品是极为相似的。
结局算是给了交代,但是谁又能说留下的那是哥哥还是弟弟呢。
片子还是挺诡异的,猫咪,女邻居,女同学和她的妈妈,就连女猪的工作场所都有点诡异。
以上。
886。
作为欧洲三大奖最著名的陪跑导演,弗朗索瓦·欧容一方面声名鹊起,以准大师的姿态蓄势待发十几年,另一方面则在题材内容的选取上口碑不一、评价不稳,即使作为他多年的影迷,每出一部新片,也是提心吊胆。
去年澄明清澈的黑白片《弗兰兹》,评论依旧两极,对于这部蕴藉着古典主义美学成分的影片,影迷们多谓之“平庸无趣”。
像是回应影迷的期待,今年推出的《双面情人》在奇情惊悚方面做足文章,仿佛是刻意满足影迷的翘首以盼,但影片的前后部分落差甚大,导致无法自圆其说,整体印象减分。
而其视听语言作为一大亮点,其实究其源头,也是处处镌有致敬(模仿?
)的元素,无论是重复自己以往作品的情欲戏,还是多处名家影子的烙印,都未免遗憾。
镜花水月的幻象世界本片最出彩的无疑要数对镜像的利用(而这一手段已被用滥),镜子作为反映内心潜意识流露和呈现非现实空间的重要道具,历来为导演们所钟爱。
《双面情人》以「双生」为基本概念,人物间的相互映照统领全局,而这一创意,柯南伯格早已拍出更高段位的《孽扣》。
按照拉康的镜像理论,镜像是我们在观察世界时的幻象,是基于他人眼光的误认,经过转化、反射成为“心像”,经历这一过程,镜子中的反像构成自我的主体。
我们不妨将这个理论置于影片解读,虽然欧容更愿意将之付诸于各种符号的堆砌,志不在于深刻阐释这个理论。
克洛伊常感腹痛,初始以为是生理病,继而认定是心理问题,直至结尾揭底乃赘生物(孪生姐姐的寄生胎异化)。
她本人则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运用脑力意识,衍生出实体的孪生姐姐桑德拉,她对这位同体异构的姐姐充满向往与恐惧的矛盾,这种矛盾源于她缺失母爱导致的爱无能(又是一个用滥的主题)。
而从心理医生变身为恋人的保罗,也在她的脑海世界里复制出一个孪生哥哥路易,当克洛伊与保罗做爱时,路易与桑德拉亦悄然出现,镜面倒映的身影着实令人惊惧。
桑德拉原本只是臆想产物,但作为剧中的“实体人物”亦有出镜,以路易和保罗昔年的受害猎物出现,克洛伊推门进去,镜头从镜子下移到床上的桑德拉,这一幕极有希区柯克的《惊魂记》之风范,形同枯槁的桑德拉恍惚间变身为克洛伊本人,典型的“镜像”反转为“主体”。
桑德拉的母亲交代路易和保罗当时的行为(与克洛伊现今陷于他俩的纠缠如出一辙),揭穿克洛伊“你自己喜欢这样”,而这位母亲正是现实中克洛伊的母亲。
因此,这一幕戏相当关键,把几组人物的主体与镜像交代清楚,观众可以联系诸多细节串联前因后果。
另一组镜像人物是克洛伊未曾谋面的心理医生阿涅丝·维斯勒,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正是其妇科医生(首尾均有出镜),生理和心理的治愈者重合,也从侧面暗示克洛伊的想象世界乃镜花水月。
影片除了运用镜像反射制造幻象,分屏手法也频频出现,包括克洛伊自我倾诉时、与路易打电话时,无不强调其分裂的意识。
桑德拉是她最初的分身和变体,后来脑力分泌的大部分幻象都是主观意识(现实生活)的扭曲变形。
犀利直接的路易,甫一开场就是幻像——诊所外花盆中是假花且没有泥土(可参照保罗的真花和真土),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对双生抱有性幻想(腹中赘生物在现实中令她性冷淡,而想象令她再燃兴奋),同时也声称对双生弟弟怀有妒忌(也恰恰是克洛伊对桑德拉隐秘的情感),路易就是克洛伊内心最深处的代言人,他替代她宣泄出无法企口的隐衷,他的脸总是半明半昧隐匿在黑暗中,直到宣告“你的秘密就是他(保罗)的秘密”,桑德拉和克洛伊,路易和保罗,两对孪生的镜像和主体,得以重合。
「上帝创造了夜间的时光, 用梦,用镜子,把它武装,为了让人心里明白,他自己不过是个反影」这是博尔赫斯的名诗,他向来害怕镜子,因为镜子能无限繁殖,因为镜子“镜子时时刻刻都在窥视我们”,因为“镜子把我们照出另一张脸”,因为“我害怕镜子里是我灵魂的真正面目”。
这些可以作为解读本片的切入点。
纷繁凌厉的视觉造型此次欧容不仅重归拿手的情欲题材,在视觉呈现上也剑走偏锋,情欲与惊悚结合,反转的情节走向,都相当具有类型片元素。
但如若我们细细历数,会发现这些源头并不陌生。
为人津津乐道的开场,比起阿兰·吉罗迪,尺度并不算大,而阴道幻化为眼睛,难道不应该联想起《2001太空漫游》中扔骨头为飞船的蒙太奇吗?
有影迷联想到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乌云切割月亮与刀片切割眼球的镜头交替,也是同样手法。
克洛伊走进路易的工作室时,经过一排镜子,倒映出N个影子,这个场景在瓦尔达的《千面珍宝金》与奥逊·威尔斯的《上海小姐》中,几乎一模一样。
而双生儿牵手的场景,几乎每个影迷都会瞬间想到库布里克的《闪灵》……或许这些正是我对本片较为失望的原因之一,欧容除了重复以往的自己,致敬的成份未免过多,这对一个成熟的导演来说并非幸事。
所幸,影片的构图相当好看,规整程度几乎让人错觉以为在观赏韦斯·安德森,处处强调对称,为其镜像结构服务的目的不言而喻。
最爱克洛伊坐于博物馆中的场景,大块白色背景,孤寂清冷,她在画框中央散发出孤独的气息,被周围“血与肉”的画作环绕,沉湎于精神漫游,肉体虽拘禁于此,意识却飞往无垠之外。
这一幕至少提供三个信息:意识分裂的来源,疏离隔绝的工作环境给予的影响(本身的工作是监视参观者,其实她自己才是被监视者),以及博物馆 “blood&flesh”主题展在视觉造型上营造的灵肉结合/分离。
克洛伊走进保罗和路易的诊所时,都要走上一段旋转楼梯,镜头从底处仰拍,有一种晕眩的效果。
漩涡状的楼梯从默片时期的表现主义时期起,就被大量运用,表现人物不受控制的心理,在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中,俯视的旋转楼梯变形,达到晕眩的巅峰。
克洛伊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正是接受自我催眠的过程,她与路易的对话场景,两人交叉处于前后景,一人在前景说话,另一人处于后景虚焦位置,整个构图充满模糊的晕染感。
欲说还休的暗线归置前半段的神秘莫测与结尾无力苍白的泄底,恰成鲜明对比,观众容易失望于宏大格局的铺设,最终竟流于如此平庸的解释,给人以仓促感,剧本的无法自圆其说,暴露了创作完成度的欠缺。
虽说最后一个镜头依然惊悚,但除了重蹈覆辙,还能有什么其他功能?
难道欧容欲以所谓开放结局来推翻之前的所有反转,来证明这一切不过是另一个叙事诡计?
没错,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如同观看《弗兰兹》时的暗暗期待一样,我也一直在等待更大格局的开创,以及多条线索的合拢,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邻居和猫的设置。
欧容在采访中声称纯粹出于对猫的喜爱,才有米洛的出镜,这倒不假,在《逐爱天堂》中亦有双猫的身影。
但此片中玳瑁猫和米洛的功能绝不止于此,以猫喻人的身份指涉,以及透过猫眼的偷窥感,无不充盈着希区柯克式的悬疑。
米洛的失踪,最后以胸针形象重返于克洛伊母亲的毛衣上,再次印证这仅是幻觉,或许克洛伊从未养过猫。
与猫有紧密联系的邻居这个角色,则是《罗斯玛丽的婴儿》附身,包括送蛋糕的桥段,种种暧昧莫测的神情和语气、出人意表的行为,一直给观众某种期许,这种期许与《弗兰兹》如出一辙——最终竟什么都没发生,是完成不够,还是宕开的闲笔?
从叙事职责来看,并无具体功能,但对营造氛围有一定贡献。
女主角克洛伊的短发形象及瘦骨嶙峋,与米亚·法罗亦是非常贴合,难说欧容没有受到波兰斯基的影响。
这些欲说还休的暗线,埋伏在主流情节的余光里虎视眈眈,成为另一道风景。
载于《看电影》2017.11
看完欧容的《双面情人》,我的第一感觉是他拍了一部艺术片,但不是一部故事片。
可以说电影从一开始我就是不喜欢的,以我看欧容的经验,这部片从一开始我就设想了两种可能性,而我抱着仅限的一点期望希望不是第二种,不是最坏的那种。
当电影一开始就让我产生了这种二选一的逼仄感时,我已经对这部电影喜欢不起来了。
何况这部电影以最坏的可能性结束了我的猜测,电影在看到一半我已经知道了结局应该是怎么样的。
其实我不觉得看悬疑电影在影片一开始或中途猜到结局是一样难以接受的事。
事实上,只有当看完电影你只剩这种感觉时,这部电影才是难以容忍的,但如果一部电影即使你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局但你依旧觉得有可看性甚至有持续的吸引力,我反而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而其可看性甚至比一些结局强行反转让你猜不透结局的电影有可看性的多。
欧容的这部电影是一部让我摇摆不定的电影,可以说在叙事上我已经对其丧失兴趣,但在度量心理层面时,我依旧是保持新鲜感的。
而且这部电影在看到最后时让我产生了一种极强烈的观感:作到极致就是艺术。
对于电影一开始就铺垫过的各种小trick,我没有一点兴趣,即使有一篇具强大专业的评论摆在我眼前一一分析有理有据条目清晰,在我看来也可以滚犊子蛋了。
这一点很容易说明,因为欧容在设置每一个trick时无一不是有一种很强烈的刻意感,动作设计和摄影构图等各种作的感觉就是很明显摆在你眼前我不觉得在看的当下你不会去注意他所有的设计。
因为拍片做过美术的经验,我相信做过美术的人都能看出这部电影每个场景的设计感,其直观的表现为美与艺术的创作而完全不是现实流的。
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唯一的悬念是艺术馆里那些艺术品的设计。
其实当女主走进博物馆坐在画作中时,她就像一件艺术品般融入其中,以至于当她说她是去博物馆当守卫时我觉得好笑,也或许是我毕竟离高雅艺术太远而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平实”的设定。
我始终的疑问是,所有的展览都是欧容实景拍摄的而是为了这部电影兴师动众造出来的,我这个疑问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解答,而这个解答也足够让我震惊。
毕竟单看每一个展览都足够有放入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魄力,而这却仅仅只是为了让那个作到难以捉摸的结局更有可信度,在这件事上,我觉得欧容的作足够让我颤抖的小膝盖瘫软在地。
所以当我放弃把这部电影当成一部故事片来看时,我觉得它也足够像一个艺术品了。
所以与其去分析那些兰花盆栽、镜像设计那些每每谈及悬疑电影心理分析就可以套上模式的东西,我觉得在艺术的达成上,才足够成为这部片的谈资,也足够让这部电影脱颖而出而不是去寻找这部电影里随处可见的悬疑类型片的影子。
如果一部电影还有一些可以发掘的可探讨的东西,实在没有必要停留在那种平行的比较论证中去把它庸俗化,毕竟它也不是那么庸俗的东西。
其实这部电影的情节上还有一些不是那么让我讨厌的东西,毕竟这个结局真是太难看了。
其实如果不是这个结局,我觉得一切都可以拯救,我觉得没有这个刻意的结局,这部《双面情人》完全可以成为欧容电影里中上水平的作品。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很有趣的地方是讨论了性与爱的关系。
Chloe所幻想的另一个人格的男友其实正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保持对爱的忠贞却依旧有对于激烈性爱的渴求,Chloe在这种选择中用幻想代替了移情,在精神出轨隐秘不可知的情形中,人们始终无法做出价值判断,而更合理的预设是,这种精神出轨的对象其实是一个人。
试想,你爱上了一个人却无法得到性爱的满足,但你能用意念去创造同一个人的另一种人格来达到肉体和心灵的忠贞,简直完美。
如果每段婚恋关系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这般,我觉得每段貌合神离的婚姻关系在被逼疯前都将完好无损。
但毕竟可悲的是,正如影片所展示的,这种相对平衡也还是会被打破,或许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精神健全的人毕竟也不多,你很难不被自己逼疯。
而可能故事也会换种结局,或许人不是一开始就是疯的,而是作着作着就疯了。
写到最后,我想说,对于这样的故事片,我没太多想说的,但如果把它当做一部作到极致的艺术片,我觉得还可以再想想。
女主那颗迫切想要得到强者蹂躏的心脏,来源于精神父亲的不在场与想象中母爱的缺失,为了填补欲望的空白,不惜自折羽毛,甘愿以弱者的姿态主动引诱一个施虐者的形象,在被强烈的占有与摧毁中体验到煎熬的激情,我倒是很能理解女主的心态,那种始终在寻求强烈的确定性的匮乏感,期待对方给予自己存在痕迹的绝对赤裸证明,哪怕是近乎残暴的血腥中进攻,都能成为自己被人握在手心的上好情欲记录。
我觉得欧容在探讨爱不只有温情的那一面,爱也是残暴的心愿。
并且由于后者被社会性所压抑禁止反而更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暴露欲(但是这种复杂性在影片中通过对应着现实的虚幻完成了)比如女主对心理医生说害怕痊愈,因为你看起来这样强大,所以我想一直脆弱下去。
比如女主被控制却也在羞辱与刺激中得到一丝精神餍足。
同时也必须承认,创伤是寻求安全感与“得到”的借口(治愈创伤就是完成欲望填满自己的过程,因此女主会锲而不舍的以治愈的目的来渴求男主和男主的幻像),人需要幻想维持心理的正常运转。
p.s.结尾实在没必要叙述成生理原因,相比于这个理由,我更愿意相信这存在于很多女孩的爱情想象中,当你拥有了A,你或许也想要B。
正如女主在虚幻中坦白,“和你在一起,我想他;和他在一起,我想的是你。
”又或者,本片探讨爱也探讨创造爱的人,大胆猜想,女主想要的是一种不会分裂的完整性,一开始就将自我不完整投射给男主,所以最后一幕,当夜色中开始出现另一个女主,终于看向自我并击碎玻璃时,幻像走向现实了。
我写下这篇影评的时候,本片豆瓣评分6.7,我觉得本片能打8分。
翻了翻靠前的几篇影评,觉得跟我的理解角度都不一样,在我看来,这部片子虽然看起来病态、色情、荒诞,但其实正能量的不得了。
本片表达了对女主这样能突破自我的人的敬意。
一个人成长的结果,外人可能都看不出,就像片中的女主,最后似乎只是取出了异物,变得沉默寡言了一些而已。
但其实有过自我突破的人都知道,每一次放弃,每一次坚持,在我们内心都是天人交战一般的惨烈。
导演和编剧们用一场枪杀来表现一个人的成长,极尽展现了成长的不易。
电影中,女主之前是模特,失业后出现腹痛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表示生理上你一切正常,应该是心病。
于是女主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保罗用一套教科书般的佛洛依德式治疗,帮女主挖出她的症结是童年缺乏母爱。
之后女主好转,并和心理医生保罗相恋。
但之后她发现保罗有一个双胞胎哥哥路易,也是心理医生。
与温文儒雅的弟弟保罗相反,哥哥路易强势霸道,女主无法抵御其魅力,出轨了。
结局是那个双胞胎哥哥路易是女主幻想出来的,并不存在这个人。
而当年女主母亲怀孕的时候,最初有两个孩子,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她吸收了她的双胞胎姐妹,是她双胞胎姐妹的胚胎一直长在她的腹部,引起她腹痛。
最后女主借手术摆脱生理上的脆弱,同时摆脱了心理上的脆弱,逆袭成为强者。
剧情分析:幻想与现实的交错现实部分1:开头女主腹痛,检查无果,去看心理医生认识了保罗,病情好转,两人相恋,女主和保罗搬到一起住后,整理杂物时发现男友有一本旧护照,护照上的姓氏和他现在所用姓氏不同。
女主疑惑,问保罗,保罗进行了不怎么走心的解释。
女主腹痛复发,保罗给她推荐心理医生,但女主没去。
女主明显不相信保罗对护照一事的解释,这一份怀疑也正是女主幻想的开端。
一天女主与同事换班后坐下后,闭上眼睛镜头里出现各色光晕,暗示女主进入幻想世界。
幻想部分1:女主在回家的公家车上看到保罗在某个不是他工作的医院门口与一位女性交谈,但事后保罗却矢口否认当天有离开过工作地点,加上之前护照的事,女主确信男友有事瞒着她。
于是女主前往看到保罗与人交谈的地点,发现也是一家心理诊所。
她记下诊所电话,假装病人预约了日子与那家诊所的医生见面。
然后认识了幻想中的保罗的双胞胎哥哥路易,并出轨路易。
现实部分2:女主以为自己怀孕,去做检查。
医生发现异常,之后的现实世界应该就是结尾处女主被送去手术,取出双胞胎姐妹寄生在她腹部的胚胎。
而这中间的部分是女主手术时的幻境。
幻想部分2:在女主的幻想中,孕检没问题,自己是怀孕了,于是决心跟路易分手,路易不想分。
女主问路易为什么保罗表现的好像从来没有双胞胎兄弟,路易拒绝回答。
女主戳破路易是双胞胎中弱势的那个,两人起冲突,女主被打。
之后女主在家找到关于一个叫桑德拉的女人的物件,觉得是造成双胞胎兄弟现在关系的原因,于是假称桑德拉老同学,拜访桑德拉家。
原来桑德拉在高中时是保罗的女友,路易假扮保罗性侵了桑德拉,得知此事的保罗无法接受,抛弃了桑德拉,女孩伤心欲绝,跳楼自尽,摔得失去了行动能力,近乎植物人。
正是因为这件事,保罗把路易从自己的生活中驱除,再不提及。
女主因被路易骚扰,借宿邻居家,梦到与保罗讨论桑德拉的事,保罗表示桑德拉背叛了自己,喜欢的是路易。
醒来后接到保罗电话,保罗在工作中得知女主没有去他推荐的心理医生那儿。
女主怕出轨的事败露,再次找路易提分手,这时保罗出现,说路易把女主出轨的事都告诉自己了,双胞胎兄弟要求女主服从他们,女主开枪击倒路易。
之后自己腹痛倒地,肚皮裂开,一只血糊糊的小手伸出,这对应的应该是现实中手术里医生取出了她腹中的寄生物。
女主的成长之旅片中借路易之口讲了一个设定,双胞胎在母胎中吸收对方存活下来的那个,是双胞胎中强势的那个。
而女主最初给人感觉是一个弱者,但在片中她不断挣脱身心桎梏,最后在生理的病痛拔除后,心理上的问题也逐渐自愈,最后揭露出她其实是双胞胎中强势的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让我们看看导演和编剧是怎么塑造女主的弱势形象,又是怎么描绘她的逆袭道路的。
女主弱势形象的塑造:女主在影片开始的时候一直是弱势的状态,第一个场景里,女主在医院检查,她是病人,一直在听取医生的意见,处于弱势。
之后去看心理医生,和保罗的关系里,虽然在他们的治疗过程中,看似大多是女主在说,但保罗控制着整个气氛。
最后女主说到她童年时缺爱,她母亲没有尽过抚养的责任,只会挑剔她,成年后虽然她和母亲相隔千里,还是觉得母亲在时刻挑剔她,让她一想到就觉得痛。
这时保罗恰到好处的插了句“哪儿痛?
”,女主就意识到,肚子痛,症结就找到了。
包括女主与保罗云雨时,都处于下位,可见一开始她和保罗的关系里,女主处于弱势。
女主一开始很在意她的猫,猫对她是一种陪伴,也显示了她自身的不独立。
和她的母亲的关系也是,她幻想中去桑德拉家拜访的剧情里,和她母亲长得一模一样的桑德拉妈妈对她大声责骂,女主也一句都没还嘴,没解释,落荒而逃。
女主的成长之路:首先从选角上,演女主的演员是那种“冷美人”,加上超短发,着装是西装西裤等中性风格,走路会插口袋,且走的很快,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印象。
所以这个角色的底色就是强者, 她最后的逆袭也不会让人觉得违和,反而一开始她对保罗的主动勾搭,并说到从小喜欢勾引成年男子,长大后做模特等看起来剽悍的地方,结合之后的剧情,其实是虚张声势而已。
而路易就代表了女主内心虚张声势的一面,看起来强悍霸道,但对比温文尔雅保罗,保罗能接受被女主后入(这是我能想到最委婉的词了……),而路易强烈反对,孰强孰弱清晰可见。
只有强者才不会被形式 、面子和无谓的自尊心所拘泥,就像SM的关系中,往往M才是掌控者。
所以女主出轨路易是她逃避现实的一种投射。
女主的第一次性高潮出现在出轨路易时,逃避嘛,总是很爽的。
女主和邻居老奶奶的互动中,老奶奶很喜欢猫,之前养的猫死了还做成标本放家里,应该是指一辈子没有突破自我,只想着依赖他人,失去陪伴就没有安全感的人。
保罗有暗地里麻烦老太太照顾女主,而保罗是女主成长前作为依靠的人,可见老太太这个人物是和依赖有关的。
女主对老太太的反感,是她作为强者对只会寻求依靠的弱者的不屑。
女主成长的第一次质变是和保罗在家云雨时,女主幻想出路易出现在房间,加入了他们,三人行了一段后,女主从脖子处分出一个脑袋,变成一个肩膀扛两个脑袋的状态,分别亲吻双胞胎兄弟俩。
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在表达女主不知道更喜欢兄弟俩中的哪一个,但看完全片再回头想想,其实当时女主的内心已经在提示她,她有一个双胞胎姐妹,并且她开始面对自己的问题(双头的自己),不再一味把内心的问题投射到双胞胎兄弟身上。
女主成长的第二次质变是她后入了保罗,过程中保罗有不适的表现,而女主只有放飞自我的愉快表情。
她开始放开对自己的束缚,展现自己作为强者,对掌控和入侵的需求。
女主成长的第三次质变是去到桑德拉家,女主在走出桑德拉房间时,发现桑德拉的脸突然变成了自己的脸,当时我以为只是女主跟桑德拉的经历很像,这个镜头是导演在暗示她会落得跟桑德拉一样的下场,或是女主在害怕自己最后跟桑德拉一样悲剧收场。
看到结局再回过头来想,会知道其实桑德拉是被折磨的身心疲惫的女主的投射。
女主的成长的第四次质变是被路易纠缠,借宿邻居家时候梦到保罗抱着女主的猫来接女主,女主和保罗说起桑德拉的事,保罗却完全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只觉得是路易和桑德拉背叛了自己。
女主意识到保罗无法帮助自己,与猫和保罗代表的一度想依赖别人的自己决裂。
最后女主在路易的诊所直接面对两兄弟的威胁,选择抵抗,开枪打死路易,杀死了内心虚张声势的自己,完成涅槃。
女主成长前后的对照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女主用话多掩饰尴尬,随时在观察别人,说到母亲在她童年时的不负责会落泪,和保罗云雨时处于下位,没有性高潮,有猫咪(她遇见保罗前的陪伴、依赖,她软弱的相征)。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女主说话简洁干练,不再一直观察别人而是经常沉思,也不屑于母亲是不是爱自己(她和母亲拥抱,面带不耐烦)和保罗云雨时处于上位,猫咪不再出现,最后一个镜头是她打破玻璃(自身桎梏)同时达到性高潮。
女主虽然是天生的强者,却也要经历这些波折,杀死路易代表的曾经的自己,才能把自己内在的强大激发。
所以说,有些问题,即使你嫁给了一个心理医生,也还是要自己解决,还是要自己扣下扳机。
所谓成长,说的残忍一些,就是杀掉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自己。
比孽扣差远了 欧容难看
露点很多
全员神经病,唧唧复唧唧。
这样的欧容不好.....全当看瓦斯的西服秀了
是我看过的欧容电影里最差的一部,悬疑部分的灵感是来自《走近科学》吗?。剧本并没有在原作十八线通俗小说的水平上有所提升,只能通过在视听方面加入惊悚手法来补救,如果不靠 Marine Vacth 的美貌和一惊一乍的音效来提神真的很难熬完。
第二个镜头就是一个正面阴道扩张器在体内的特写,我喜欢的美女玛丽恩·瓦科特一言不合就脱光光,有3P,有高难体位,有女穿戴假阳具干男。这些都无法掩盖故事说得不咋的。看个开头就能知道结局无外乎三种可能,导演越是通过各种视觉刺激眼球,越显得一惊一乍苍白无力。
3.5 的确是《孽扣》+《魔鬼圣婴》夹杂点《登堂入室》的反类型趣味呵,但别提柯南伯格或波兰斯基,同自己比也都只是用力过猛地拍出溃败空洞且无原创性的作品。无论是结局水落石出雷大雨小的尴尬还是具体段落里的似曾相识都令人失望。聊以自慰的是至少比年初平庸主旋律的《弗兰兹》好,视听也很精致。
被Marine Vacth迷住了
生理形成的心理問題,然後心理又影響生理和性。明明相信是女主的幻想,虛擬得太真實又懷疑起自己的判斷,被導演胡弄一翻。
只能說原生故事沒寫好⋯⋯性愛場景拍得是很性感沒錯,可是整個劇本只是拍成了一個性感的類型片,且不是很扣人心弦那一種。
当柯南伯格弃影从文,帕尔玛刚从半隐退状态复出还未交货时,欧容先手忙脚乱的拍了这么个玩意儿出来顶数。同样的分屏和镜像,在这儿除了证明自己确实是在笨拙的模仿外只能打哈哈,对意象空间的展现散发着死板的公式感,NWR再老二十岁也不会拍成这样。多一星给那些相信会把很多人哄得很开心的性爱戏。
毫无新意也就算了,可是根本也不能自圆其说啊!
悬疑拍成弱智
吓人,重口=。=
故事烂尾,可是拍得好看呀,掌镜都是教科书级别的
这部片子一次次让我想起从前的一个同事,大约也是10年前了。一直到离职才发现他还有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哥哥?弟弟?),只是也就惊讶于他们的外貌而已。这部片子让我重新审视了“双胞胎”这种物体,并想象了一下假如有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会是什么情况?——无法想象。但也许片子里的那些“心理疾病”都不是空穴来风
意象可以
还行吧 有点小扯 可以接受
故弄玄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