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看过家族之苦1的时候,就直接看了2.据说关系不大。
观影前了解到导演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年纪虽然大,还依然拍电影。
故事是从家里的老父亲开车老会磕磕盼盼,家里人希望他上交驾照开始。
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或搞笑或忧伤的故事,最后结尾又回到驾照上。
也许导演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人在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各方面能力都大不如前,可依然不服老,偏要做一些挑战年龄的事。
站在家人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危险的,反对老人的种种叛逆行为。
老人却不顾反对,依然我行我素。
拍的很真实,老年人确实有小孩子不听话的一面,还会一个人跑到阁楼上生气。
又倔强又可爱。
故事的高潮在老父亲的同学在家中突然去世,家里人全都被惊住。
也许是突然间面临这么近距离的死亡,人都无法适从。
但,最后大家一起去送走这位孤寡老人。
人与人间的关系,可近可远。
也许是父母与子女这般亲近的血缘关系,但事实上却如陌生人般冷淡。
也许是素不相识,却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
看完有人在说苦,人与生俱来就是苦的。
这部电影名字虽然用苦字,却并不是都在说苦,接地气的说着每个家庭都会出现的小摩擦小矛盾,夸张搞笑的表情让观者止不住笑出声来。
埋在后面的关于死亡的面对,也是用泪中带笑的程度让大家接受的并不痛苦。
也许到了那个年纪,再来看死亡,亦不是恐惧与逃避。
坦然接受与乐观对待,在每个阶段,面对任何事,是都可以拥有的态度啊。
生活是苦还是乐,这要看你愿意用什么角度与态度接受它,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不得不佩服编剧,如此琐碎的家庭喜剧,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到了。
为什么说丸田必须死在那晚借宿的老友家呢?
故事的转折点在平田爷爷偶遇他高中的老同学丸田。
遇到老同学之后,去寻找他,办了一个同学会,让丸田感受到久违的同窗好友之爱,痛痛快快喝了一场酒,吃到了年轻时最爱吃的杏仁,因为醉酒留宿好友家,第二天早上发现他死在高中好友的家里。
刚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觉得,哎,好可惜,怎么丸田就突然的死了,真是太可怜了。
因为丸田这个人物生前真是过的太坎坷了,原本继承了家里的绸缎庄,没想到没过几年就破产了。
娶了班花做妻子,却在几年后离婚了,还带走了唯一的女儿,长时间分离,连女儿长大以后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和自己的亲哥哥也感情疏离,甚至丸田死亡以后,警察通知他的哥哥,他哥哥也并没有什么表示。
这样一个老头,到了70多岁了,按理说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还要一个人孤单的住着一个小的可怜的单人间,大热的天在街上做交通协管员之类的苦差事。
所以啊,编剧安排了他和主角平田爷爷的偶遇,并在偶遇之后和老同学有一次欢乐的聚会,喝了好多好喝的酒,在老板娘的小酒馆中抒发了自己长期苦闷的心情,把这么多年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说了出来,还吃到了自己年轻最爱吃的白果,甚至之前说过,如果人生中最后的晚餐也是白果就好了这样的话,结果,一语成谶,白果果然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餐。
但是我为什么觉得在老友家中死去是对丸田最好的安排呢?
如果当晚他没有喝醉,没有在老友家借住,而是回到了自己又小又破的单人间,那么经过那一晚幸福的聚会以后,丸田老人的生活还是会被打回原形,独自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可能都不会有人知道,可能会像警察说的那样,只有福祉会的工作人员单独送葬。
所以编剧安排他死在老友家,死在借住的那个晚上,因为他的生活在那一天结束是最幸福的,所有的遗憾都圆满了,见到老友,抒发苦闷,死之前都是开心幸福的。
而且由于死在老友家,那天刚好平田爷爷的子女就上交车钥匙的问题召开家庭会议,所有的人都到场了,才有了后面全家人来给丸田送葬的场景。
而且,丸田的死,也让平田爷爷意识到,自己之前讨厌的这个家,是多么的温暖,虽然他之前一直觉得这个家乱七八糟,子女一心想让他交出车钥匙,不让他开车,不让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他还有爱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子女,还有孙子孙女承欢膝下,虽然他之前一直觉得孙子不过是子女用来监视他的。
编剧用丸田的死来告诉平田爷爷,告诉观众,生活中就是得有很多小小的不如意,小小的遗憾,才能叫做生活,或者说人生的各种不如意和遗憾才是你生活下去的各种动力,如果你的人生都圆满了,所有的事都如意了,该说的话都说了,想吃的东西都吃到了,额。。。。
那生活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日本2017年喜剧《家族之苦2》,导演是86岁高龄的大导演山田洋次。
日本有句老话叫一生悬命,翻译过来就是拼命的意思。
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拼,让大把虚掷光阴的我实在汗颜。
日本人拍的喜剧也看过不少了,貌似只是生活中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点滴,没有国产喜剧的生动洋溢的喜感,更不用说没心没肺的无厘头了,都说日本人没有幽默感,大概确实吧!
不过,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
音乐久石让,从配器及作曲风格上,明显与前不久看过的《明月几时有》的节奏近似,片尾一段,让人如躺在一条晃荡前行的小船上,促人奋进。
顽固、任性的典型日式父亲,有个精明强势的女儿,还有微笑如清水的儿媳。
没有新鲜事儿,无非是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
但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生活化的喜感拿捏精准,才见功力;就算引入寡居老人的社会话题,也控制在家庭喜剧的范围内,不煽情、不过多讨论。
电影中随处可见这种熟悉的“提醒”:送鳗鱼饭的外卖小哥;父亲窘迫时必定大喝一声,然后在楼梯跌倒,更何况,角色本身既有从琐碎生活自然生发的真实感,又有恰到好处的戏剧感。
不寡淡、不过火。
拿捏精准,才能有生活化喜感,信手拈来:一个动情点过后,马上一个喜感包袱甩过来。
这是山田洋次让我看到的生活,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家族之苦2》。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在想,假如在中国,有一个半老徐娘开一间小酒馆,专门招待退休老头,他们在这里喝得醉醺醺,跟老板娘调笑,偶尔可能还会一起去跳个广场舞,约个小会啥的,那……那她开不了几天,就会被退休老头的老婆和女儿打上门。
但是在日本,居酒屋老板娘的抚慰了多少退休老头孤寂的心啊。
他们的家人妻子,对此好像也持很宽容的态度。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吧。
说回电影本身,说实话,真没想到2比1好看呢,少年得意中年老年都落魄,同学会后意外死亡的丸田,出场的时候,身边和家里的插花都是彼岸花,去世后,宪子夫妻再去他房间时,瓶里插花已经枯萎了。
朋友留宿家中却意外身亡,招来救护车警车,家里乱成一团,这么出人意料的麻烦事,最后却也在家人的体贴和善意中顺利解决了。
丸田的死亡一点也不觉得恐怖,反而觉得是罪孽赎清后的解脱,终于可以抵达彼岸。
银杏果在棺材里噼里啪啦的爆炸,把操作火化炉的工人吓一跳,依然没吃得成的鳗鱼饭,送鳗鱼饭的小哥,都是非常搞笑的细节。
1.在2里,我感受到山田的格局,也是家庭剧的格局。
一个个家庭看似是一个个孤岛,但他们就是社会的缩影。
空巢老人,孤独的死去。
残酷的加班文化,让中年人苦不堪言。
家庭主妇,承受着老人和丈夫的双面夹击……这是家庭剧摆脱不了的背景,有人感觉它格局太小,太平民,但实则它比我们想象中更有故事,更有开发的潜力。
2.幸运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一个家庭反映一整个群体。
周造的家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大部分家庭的常态,家庭在周造那里是灾难,但在丸田那里是可望不可及的天堂。
丸田孤独的死去前,他唱起过去的歌曲,宪子的外婆躺在床上,也在唱过去的歌。
缅怀年轻的时候,这场景是否撩拨到宪子的妈妈,可能在她心中未来也是这样吧。
中年到老年,仅是一步之遥。
本是无意穿堂风,却偏偏孤倨引山洪。
4.山田的老人视角,让我对老人这个群体更加了解。
老人不会安于衰老,他们也要拥有年轻的憧憬和激情,他们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中等待着死亡。
也许,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家族之苦,一点都不苦。
这个家庭称不上完美,幸之助家庭责任感弱经常抱怨妻子,史枝作为家庭主妇照顾家庭有余但到大场面不行,成子夫妇帮不到忙一般只能添乱,好像唯一有用的就是向太和宪子,但他们经历尚少没经过大风大浪。
看起来真的很糟,但意外的就是很和谐,每次如约而至的家庭会议就是证明。
或许这就是互补吧,平时一地鸡毛打打闹闹,但到危急时刻就能拧成一股绳,家庭的魅力在这一刻就凸现出来。
叫吃饭,孙子推爷爷上楼,儿媳叮嘱公公吃药……好多的细节都在证明家庭的温暖只藏于细枝末节中。
啊,这种笑中带泪,怨中有情的家庭我也想拥有啊!!
6.好人早死,看到这句话我好难过,是不是感到荒谬,但是现实好像真就如此。
山田不是在蜜罐里出生的人,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见识过世态炎凉,但他还能制作出这么好的电影,读过他的经历你就知道他的家庭剧没有那么浮空简单,偶尔能感觉到一丝现实的残忍,虽然他尽可能不去剖开。
7.丸田说活成这样都是因为我自己。
令人唏嘘。
命运五常,那个女人太他妈太渣。
丸田的一生大起大落,晚景凄凉,但他走的很安详。
人就是不知不觉中会沦落到一个地步,说不上该怪自己还是怪别人,孔子说五十而知天过命,我想到一定岁数,人就会习惯被命运安排,把年轻时的很多事看开,不怨什么也不恨什么。
8.电影有几次是棺材的视角,应该也是丸田的视角,我们离死亡更近了。
9.我太喜欢最后银杏果爆炸的情节了!!
当看到两个老人偷笑,银杏果塞进了丸田的鼻孔,我的眼泪不受控制的就流了。
又笑又哭。
山田真的太温柔太好了,他怎么对我们观众如此的爱护。
死亡这种事情,他都想方设法的让你不要太悲伤,就像有人在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一样。
10.艺术并不高深,好的电影不光是沉重阴郁。
让山田治愈着糟糕的我们吧。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
善不可不弘,恶不可不去。
善心人人有,快乐你我他。
善念养善心,善心生善念。
德不积不厚,善不行不成。
人往高处走,善在心中留。
至宝不常现,至善不常有。
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心。
由善入恶易,由恶入善难。
心中不可少善,行事不可无善。
人前不为恶易,独处不为恶难。
影片前面部分延续第一集的喜剧方式,围绕着不让父亲开车一事,一家子女也是费尽心思。
桥爪功饰演的平田周造老头带着红颜知己想去吃天妇罗的时候碰到了高中同学丸田先生,于是约之开同学会,三人再聚喝小酒,忆往昔峥嵘岁月,酣畅淋漓,深夜陪之回家就寝,第二天发现猝死在老头家中,本来想劝老头放弃开车而聚集在一起的一家子女突然变的凝重了。
固执的平田老头导演一贯的成熟场调,从丸田先生开始本片画风开始变的有点沉重。
从老头叙述中得知丸田人生起伏,也是大起大落,年轻时候世家大族,中年经营房地产遭遇房产泡沫危机而破产,妻子离婚,女儿失联,晚年独居一室,可谓落魄凄凉。
平田家族的人丁兴旺和丸田的老无所依,真是对比鲜明啊。
从平田的叙述中了解丸田年纪大了有个坏处,就是经历的事多,经历的痛苦也会多,如果无处发泄,深藏心里,唯有等时间消化吧。
倘若一生郁郁不得志,更兼之老无所依,就更觉凄凉了。
丸田先生此时遇到了平田老头,后者想方设法为丸田创造快乐,酒馆喝酒时叫老板给足银杏果,银杏果就酒,真是极大满足了多年不得志的丸田啊。
带点回光返照的内心艳羡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吧。
最后一餐能有如此相聚,死后还有好友全家送葬,还有这么多的银杏果,想来丸田先生的应该是很幸福的。
送殡时候,平田带来银杏果陪葬,在火化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了起来,这段带点戏谑的处理,有点调皮,反倒显得豁达。
火化时候的噼噼啪啪对日本的老年化问题和沉重的工作强度,导演几处镜头点到为止,比如儿媳的医院满是病患老人。
儿媳回家看望外婆,妈妈也是只有一人陪伴。
而在丸田猝死之后,平田感慨日本的制度就是让人工作到死啊!
其实是丸田为了尊严拒绝了低保生活,典型的日本人设:死都不给人填麻烦。
反问工作到死的社会私人以为这似乎是导演的意图吧。
劳动强度过大,工作到死似乎是当今日本的常态,导演借机反问一下,这样的社会正常吗?
【老无所依】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大把的时光去荒废,沉迷于游戏、酒精、赌博和金钱,死亡终究离我们太远。
随着步入中年(按联合国的定义),随着日渐增长的油腻和功利,随着身体各项功能的日渐下滑,发现死亡是随时会到来的。
这事不着急,到时候想躲也躲不开。
只是想想年轻时候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到了未能如愿,晚年空有悔恨空有不如意,空有孤零零一人的悲凉郁闷,倒难免是让人后怕了。
众生皆苦,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能在美梦中一睡而不再醒来,这大概也是一种恩赐。
【导演的小调皮】死亡是很沉重的事,但山田洋次用一种惯有的手法喜剧化了。
本片中最典型的是在丸田死后的那一段。
一家人先是失措,护士儿媳的确认,派出所片警的滑稽表现,救护车医护人员对家人的询查造成的错位冲突,邻居的观望,鳗鱼饭外卖小哥的夸张反应,这一段几个场景的错位表达中和了丸田死亡的沉重感,增添了不少喜剧化处理方式,真是让人笑中带泪。
导演真是调皮。
最戏谑的是最后一段,当丸田尸体送进去火花的时候,丸田为了逝去的纪念放了满满两大包的银杏果,结果火花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个不停,吓的火化工以为是恐怖袭击呢。
这种现实主义的滑稽桥段,在《家族之苦》第一集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既不是无厘头似的爆笑,又带有日常生活的熟悉感,又不带特别烂俗的煽情方式,如果加点深度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手法就相当高级了。
年近九旬的山田洋次导演真是调皮啊。
2017年,野心勃勃的黄磊老师翻拍了两部日本影视剧,一部是《深夜食堂》,一部是《麻烦家族》。
中国版《深夜食堂》一经播出就引来骂声一片,豆瓣评分2.8,成为现象级大烂剧。
《麻烦家族》的口碑也没好到哪去,豆瓣评分4.6。
这两部翻拍作品,最大的槽点就是不伦不类。
虽然都是讲的家长里短,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生活习俗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硬要一群中国演员穿日本服饰、吃日本料理,然后去讲一个中国故事,总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违和感。
其实在日本,这种由细小之中见宏大,表现平民家庭生活的影视作品有一个专门的类型——庶民剧。
《麻烦家族》就是翻拍日本庶民剧大师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
庶民剧是小津安二郎开创的一种表现平民家庭生活的影片类型,《家族之苦》导演山田洋次是庶民剧的集大成者。
山田洋次有“喜剧山田”、“庶民剧大导”之称,他在日本最知名的作品是《寅次郎的故事》。
《寅次郎的故事》是一部庶民喜剧系列电影,这个系列拍了48集,从1969年一直更新到1995年,直到饰演寅次郎的演员去世才完结。
这20多年的时间里,全家一起去影院看《寅次郎的故事》,一度成为日本人辞旧迎新的重要内容。
山田洋次说:“他(寅次郎)是一个反英雄,也是庶民剧的精髓,他是一个小人物,其貌不扬,经常失败,真正代表了人类悲哀、寂寞的一面,故容易引起共鸣。
”
作为庶民剧的代表性人物,山田洋次多次用作品向前辈小津致敬。
2013年,他将小津的代表性作品《东京物语》翻拍为《东京家族》,三年后又带领原班人马拍摄了《家族之苦》。
在《家族之苦》的结尾,山田洋次还安排了主人公周造坐在电视前看《东京物语》的致敬桥段。
《家族之苦》的故事围绕平田周造的一家八口展开。
周造是一名退休的倔老头,整天优哉游哉。
他的大儿子和女儿已经成家,小儿子也谈了对象,本来正是颐享天年的时候,没想到老伴儿突然向他提出离婚。
原来,一直逆来顺受、贤惠体贴的妻子早就受够了他的一身臭毛病和大男子主义,看到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面对这样的“荒唐事”,周造的大儿子和儿媳、大女儿和女婿、小儿子和准儿媳轮番上阵,用尽手段撮合老两口重归于好,闹出了不少笑话。
黄磊的《麻烦家族》剧本几乎完全照搬了《家族之苦》,不过这个故事是非常日本的,放到中国难免会让人觉得:“中国的寻常人家并不这样啊。
”老年人离婚率居高不下,是日本很独特的一个社会现象。
一方面是日本的男尊女卑传统,另一方面是进入现代后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传统家庭模式遭到冲击。
影片中,无论是周造的老伴儿还是大儿媳,在丈夫回家后都要亲自帮忙脱鞋、更衣、盛饭、烧洗澡水,这种大男子主义的家庭氛围在中国还是比较少见的。
另外日本的养老金分配制度规定,夫妇离婚必须平均分配养老金,日本女性平均寿命又比男性高7岁,因此进入老年后,妻子抛弃垂垂老矣的丈夫,带着丰厚的养老金开启新生活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很多日本老年离异男人的生活境况都比较凄凉,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日本男人也越来越注重在年轻时善待妻子,不再奉行“大男子主义”。
当然《家族之苦》是个大团圆结局,周造和老伴儿重归于好,一家人和和美美。
于是到了《家族之苦2》,周造的老伴儿上来就决定去北欧旅行。
周造对北欧没兴趣,他给了妻子充分的自由,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享受晚年。
周造喜欢开车,不过年纪大了,车子经常剐蹭。
三个子女打算没收他的驾照,周造再次耍起了倔脾气:“没收我的驾照等于让我去死。
”
老伴儿不在家,周造开车带着居酒屋的老板娘去兜风,没想到半路遇见了高中同学丸田,两人已经三十多年未见了。
周造看到昔日同学一把年纪了还在干体力活儿,明显混的没自己好,于是热情的邀请他喝酒、叙旧。
闲聊中,周造得知丸田当年娶了班里的女神,继承了家里的产业。
不过风光没多久,赶上泡沫经济,欠了一屁股债,老婆也带着孩子跑了,丸田只好东躲西藏,年过七旬还住在出租屋里,做苦力维持生活。
周造觉得丸田挺可怜的,喝完酒天色也晚了,就把丸田带到家里过夜。
入睡前,丸田看到周造儿孙绕膝、晚年幸福,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还四处碰壁,生活艰难,不由得坐在床上叹气。
“今晚久违的喝到了美酒,真是美味啊。
白果就酒,太美了。
”丸田感叹完,镜头切到桌上一杯威士忌,杯子里的冰块融化了,丸田的生命也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消逝了。
第二天,周造的子女们发现一个陌生人死在家里,慌忙报警,并且责怪父亲不该随便留陌生人过夜。
警察来后,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让法医对尸体进行调查,认定丸田是死于心脏病。
因为丸田没有任何可以联系上的亲属,只能让社会福利部门做一个很寒酸的火化仪式。
小儿子和儿媳找到了丸田的出租屋,房东得知丸田的死讯,伤感的说,丸田先生是个好人啊,叫他去申请生活保障,他却说“我没用是我的错,不想让国家为自己费心。
”(典型的日本人思维,一辈子为国家和公司着想)
周造觉得丸田是死在自己家里,所以想去殡仪场送行,不过儿女们都不愿意去。
于是周造说:“那家伙只被殡仪场的一个工作人员送行,实在太可怜了。
这家伙到底干了什么坏事啊?
事业失败,签下一笔债,被骗做了连带责任担保人,这些......是严重到要让他独自踏上黄泉之路的罪行吗?
”想到老同学凄惨的晚年,周造越说越激动:“他也有好好交税,也有好好工作,都是个七十几岁的老人了,在烈日下挥洒汗水,这个国家是要让人工作到死吗?
”
周造说完这番话,刚才还在抱怨的儿女们全都沉默了。
第二天,周造一家八口全都出现在殡仪场,为丸田送行。
就像前作是反映日本社会的老年人离婚潮一样,《家族之苦2》在日式幽默的背后也表达了对人口老龄化的担忧。
日本现在和未来都将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由此产生的养老金缺口也十分巨大。
虽然中国也有同样的问题,但是要达到日本目前的程度,专家预测要再等30年。
由此可见,类似《家族之苦》这样的庶民剧是根植于日本特有的社会环境的。
我们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所以翻拍也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其实,庶民剧的灵魂是反映普通人的生活面貌,表达人类细碎、真实、沧桑的情感,具体的生活习俗、矛盾冲突反倒是故事的陪衬。
可惜的是,国内翻拍只是模仿外在的皮毛,却没有学到对情感的触碰。
就像网友们吐槽“中国的‘深夜食堂’不应该是居酒屋,而是大排档”一样,如果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多从身边挖掘亮点吧。
其他影评:相爱相亲丨雷神3丨银翼杀手2049丨王牌特工2丨天才枪手丨猎凶风河谷丨羞羞的铁拳丨人生密密缝丨蜘蛛侠:英雄归来丨敦刻尔克丨极盗车神丨杀破狼:贪狼丨二十二丨战狼2丨绣春刀2丨冈仁波齐丨海边的曼彻斯特
山田洋次导演特别擅长讲述普通人的小故事,在故事中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折射社会现象和时代背景,表现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可以说是情感导演高手,他的电影总是在剧情之下能感受到浓浓的情感在流动,比如寅次郎的故事、远山的呼唤等被众人熟悉的作品。
在2015年他执导了家庭之苦电影,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响,在2017年推出了续作。
这次又把观众带到了平田周造的家庭,这个能折腾的爱喝酒充满趣味的老头,平凡中还有一些可敬可爱的地方,电影通过他的视角挖掘出退休老人的生活,平田这些老人在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下来后,和家人的交集也更多,也让原本家庭的一些过去因工作繁忙忽略考虑的小问题浮出了水面。
在家庭之苦2中,平田周造与妻子继续上演闹离婚式的喜剧,夹杂这长男幸之助和父亲的关系,儿子总是担心着父亲,想让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父亲的生活习惯,父亲平田却依然不服老,他在退休后仿佛展翅高飞的雄鹰要开始自己的幸福退休生活,他并不理会妻子和他的撒娇式离婚闹剧还有孩子们的意见,我行我素的想要好好享受自己最长假期,他经常依旧和酒馆老板娘聊天和朋友们打高尔夫,生活过得好不惬意。
某日,周造和居酒屋老板开车出去兜风却偶遇了阔别三十多年的高中同学丸田。
当年学校里受女生欢迎的帅小伙丸田如今白发苍苍还要在公路旁打工的境遇让周造深感同情。
他喝丸田打了招呼,要了联系方式匆匆离去。
回到家不久周造又找到一位当年的同窗在居酒屋为丸田组织了一个小聚会,在聚会上三人共同回忆了当年的青春生活,一起做起了当年打球时候加油的招牌动作,在喝酒畅聊叙旧的过程中,丸田冰冷冻结的心终于变得温暖也开始敞开心扉,说起毕业后的生活虽然娶了班花却没有走完全程,中途事业失败,投资失利,变得落魄,说起过往经历丸田无言只是慨叹人生充满了变数。
周造等人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不管经历多少苦痛,人生可能就是酸甜苦辣的滋味。
在家庭之苦2中矛盾变得缓和,周造继续过的惬意的生活,妻子出去远行也使得这个脱离女主人的家庭更加显得杂乱缺乏秩序,周造和同学的偶遇,也从侧面反映了老人们的生活侧面,丸田的唏嘘人生突显出周造的生活,比起丸田的孤苦无依周造的离婚闹剧,孩子们的家庭小矛盾,经常刮花的车子,这些都不算什么,一家人热热闹闹的也许生活充满了小矛盾小算计,还有各种拌嘴和差强人意的饭菜,这些都是生活真滋味,细细品味,苦中也有甜。
家庭生活琐碎而繁杂,生活中总有些小插曲,家里也有些鸡毛蒜皮,但这就是生活真相,虽然经常拌嘴,也暗中传递着关怀和温情,就算有点小算计小矛盾但是家人就是家人,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在繁杂平淡的生活中体会幸福,就像悟道悟禅一样需要用品去思考去领会,这也许就是山田导演想要传递给观众的。
在平凡的生活中,家庭情感、同学情感这些就是原始早年不断沉淀下来的感情,这些情感在人生中缓缓流动,让我们在麻木的生活中,不会迷茫,当你困惑孤寂之时,这些情感最能治愈和温暖人的心灵,让心灵变得重新鲜活起来,让自己找到原来的自我,不至于在人生海海中失去方向,情感就像阳光像一座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向着幸福之路前行。
很平庸
平平淡淡
夸张写日常,细腻写内心
#2017BJIFF#嬉笑怒骂的家庭琐事,让人笑得非常开心又哭得一塌糊涂的电影。银杏果噼里啪啦的爆开了,而人生大概就是这其中那微甜又带苦的味道。
如果累了,不妨看这部家庭轻喜剧轻松一下,没有太核心的思想要灌输,只是简单平静地描绘一家人生活,顺便探讨下日本老年人的生活与工作。
这部主题有点沉重,笑不出来,而且也有点脱离了家族喜剧的感觉。二儿媳真是个家里唯一靠谱的人,挺辛苦。
艹,哪来的喜剧感觉、?最值得提的是关于老年人的“病、死”问题,对人生有点感慨这豆瓣分真是不能参考啊
死了之后我也要放点开心果在棺材里火化,噼里啪啦热闹一阵。或许可以放玉米粒吗?
生活啊。
小津的六十年代,几个老头在酒馆里讨论着嫁女,礼貌克制却有一派欣欣向荣;山田的二十一世纪,几个老头在居酒屋里追忆似水年华,嬉笑怒骂却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一个时代过去了,日本社会也从经济爆炸走向了严重老龄化,他们却都是这个时代伟大的记录者。
觉得比起第一部稍微逊色了一点。但往往只要你喜欢山田洋次,那么无论哪一部其实你都会挺喜欢。这部的有些包袱抖了一半没后续,老爷子还是不那么讨喜。但真实的细节战胜了一切啊。
好矫揉造作
还是“轻松”又“不轻松”,但还是更喜欢前作的洒脱一些。家的核心总觉松散了许多,后半段对死亡的讨论又觉得讨论的稍微有些许克制了,不过笑点把控还是很好。想起去年在影院里笑得可开心了,突然又觉得有点感伤……【有病……
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是要拍成电视剧的节奏嘛,没意思。
感觉好平淡。除了几个知名演员就没什么看点了
没觉得好看……老头色眯眯的,老婆一走就去约会其他女人,脾气也坏,这家的大儿媳太惨了,免费保姆伺候一大家子
2.5.看完第一段落就覺得不妙,尷尬設計的笑料和自然的幽默感終究是兩回事。老爸(疑似)出軌的副線寫到一半就沒影,酒館的美麗老闆娘,老同學的聚會,瓶子里的彼岸花,甚至連醉酒歸家的橋段也搬來,就是為了致敬小津?前後割裂太嚴重,唯一可說的就是葬禮,被煽到。卡通家族里唯一有血肉的是小兒媳
1)“老哥 你娶了个好老婆啊”“不是 她不是我老婆 你说我没关系 但对她太失礼了” 2)“真是不像样啊 学生时代明明那么受女生欢迎”“后悔都来不及了”“是啊” 3)表演为什么总是一股舞台剧感
这一家人真的好像一家人!东京家族也是同样的一整套。最厉害的就是明明都是很苦涩的内容却不由得笑出声。这篇里面讲老龄化无处不在。就是山田监督宽屏老是把头顶切出屏幕看着有点难受……
No.10 节奏感明显不如第一部,山田洋次还是那个山田洋次,总是在电影中表现自己的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这一部明显再说老龄化的问题,剧中出现的人物90%都是老年人,但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属于夏天里天上的太阳,显而易见的,这部电影的讨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点,总的来说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