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是一只火柴盒,我们都是火柴,你是火柴,我也是,我们都受潮了,时间久了,擦不出火花。
-题记近来喜欢把以前的老电影翻出来看,前不久刚刚看完高仓健系列的电影,今天又把《一声叹息》这部经典国产电影找出来观赏,电影如其名,不得不承认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换来的都将会是不约而同的一声叹息,都市生活里面,诱惑与理智、婚姻与爱情、道德与责任、男人们在婚外情面前的无奈与痛苦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诚如钱钟书《围城》里所说的:“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婚姻就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婚姻,在张爱玲的眼里,那是男人对一个女人最大的礼赞。
于女人,它无疑很重要,一张薄薄的结婚证后,一张一撕就碎的纸后面掩盖着的是男人对女人一生不变的承诺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誓言,但往往婚姻里人们却违背了它本该有的初衷。
现实中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
不知是从哪里看来的一句话,觉得颇有道理,面对现实,必须得很客观、很无奈的承认,爱情就像一朵谎言的花,明明知道客观存在,美丽会在岁月里褪色,而我们还要执着地走向花开的一瞬间,对于爱情,赋予它婚姻的载体,就像秋天收获果实一样,代表一段爱情的落地生根,但是现状却是这样一番情景:年轻时候,爱情是个美丽的梦境,进入婚姻,爱情就成了把婚姻生活继续下去的理由,把一种惯性持续到底的动力,但往往,爱情一旦以婚姻的形式而落户,它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变成为亲情,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与浪漫。
就像《一声叹息》里,面对老婆的一句“你爱我吗?
”,“我对你和孩子是另外一种感情,对你,晚上睡在床上握着你的手,就像握着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但是把它据下来,就像据掉自己的手一样痛”,丈夫这样的回答令人心酸不已,也为那句广为传诵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做了最好的代言与诠释。
也许就像张爱玲在《白玫瑰与红玫瑰》里所说的:“也许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一样,首先是爱情使你忘记时间,然后是时间使你忘记爱情,在平淡的婚姻里,天空中飘过异样的云彩,面对如此的诱惑,理智被迫要遭遇巨大的挑战,“就算她是一仙女,你也得忍了”,这是《一声叹息》里丈夫历经折磨后对好友的忠告,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早已波澜不惊的步调里,当编剧的他邂逅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女孩小单,理智彻底的败下阵来,换来的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拉据战,游离在妻子与情人之间,疲软乏力,处在崩溃的边缘痛不欲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这段日子,我一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孩子面前,我是一个好爸爸,在小单面前,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她内心里所散发出来的母性让我迷恋不已”,离婚与否,遭遇道德与伦理的拷问、良心与情感的煎熬,到头来,换来的只是对当初冲动的悔意与对生活的重新顿悟。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是《围城》里唐晓芙拒绝方鸿渐的理由,爱情里,最苦的莫过于爱上一个不该也不能去爱的人,就像《一声叹息》里的小单,对她爱的人,她可以毫无保留的付出,但是错就错在对象上,爱上一个有妇之夫,注定是以悲剧收场,因为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去和一个家庭相抗衡,背着对方身上的除了有家庭、社会所应有的责任感之外,伦理与道德说产生的无形之中的压力,单单是说仅有爱情就能战胜的吗?
也许,你可以不去在意,可以为了爱情,不去计较名分,选择默默的做他背后的隐形人或者说是他的影子,可是那只是因为你还年轻,试想一旦有一天,年华逝去,你还有青春的资本来赌明天吗?
你还可以很无所谓的说“我可以等吗?
”,就算很幸运的,你最终赢得了他,可是这样用牺牲换来的爱情,这样充满愧疚感的爱情还能长久吗?
于你,你认为这段爱情是以自己的美好青春为代价换来的;于他,抛弃妻子,这段爱情在他看来是以牺牲家庭乃至事业换来的,那么,我想这段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恐怕只有埋怨与不甘了吧。
“我愿意溺死在自己的爱里”这是自己的对爱情的信条,经历过了,爱过了,也痛过了,也就够了,那些曾经自己所爱过的人,曾经孕育了自己的人生,使得自己的人生更加丰满,不要再去执着的索求什么,懂得适时的让理智站出来支配自己,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可是拥有一个人就要好好去爱,把爱留在心里,只会寂寞腐烂,不如把爱送出去,搭一座桥,成全别人的幸福,懂得放手,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与善待属于自己的人生。
很欣赏《一声叹息》里妻子的大智慧,面对丈夫的出轨,她选择的不是一味的去抱怨,更多的还是谅解与包容,大度如她最终还是让丈夫重回自己身边,也许面对相同的境遇,有人会说选择离婚,选择潇洒的说再见,然后让自己生活的比对方更好,就是最好的报复手段,只是真的有这么容易吗?
真的说放手就能毫无痛意的放手吗?
并不是由于心有不甘,并不是存心闹腾,并不是因为为对方付出了所有的青春与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真正的是因为爱的太深,一起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大起大落、为对方生儿育女、一起扶持走过的每个脚印,都在自己的人生中埋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不是因为执着,只是因为爱,所以舍不得放手,所以用包容来换回丈夫的重新归来。
就像林语堂与廖翠凤一样,执手偕老,60年的幸福婚姻中,曾经,他给了她幸福的幻想,幻想那个存于他心底的女人是自己,偏偏伊始不是。
于是她受了,以忍耐的姿势将他的心一一收回。
曾经,她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他在年复一年的累积里,终于明白,只有她才是自己能够相伴一生的人。
也许真的是这样,幸福的婚姻是以给与受为要义的,唯有包容才能成就婚姻的永恒。
爱情与婚姻,形象点来说,爱情就像是天边的彩霞,婚姻则是脚边的玫瑰,天边的彩霞永远是最美的,为了追求天边的彩霞,人们常常踩烂了脚边的玫瑰,由于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却也在伤害着自己。
《一声叹息》的结尾特别的意味深长、惹人寻思,丈夫、妻子、孩子,一家三口幸福的在海滩边玩耍,丈夫的手机响起,却无人应答,回过头来,丈夫眼中满是惊恐的眼神,终究这场拉据战还是没有结束,如此的无休无止,仿佛没有个尽头,此时我并不是站在丈夫的角度来说话,也不是站在妻子的角度来说话,只是站在小单的角度来说话,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何必再痴迷下去,时间不对,地点不对,纵使人对了,又如何?
苦苦的痴缠换回来的不过是厌倦与最终的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放手难道不是一种解脱,这也是对这段爱情最好的祭奠,换来的也许还会是对方不经意间的点点想念,不是吗?
“千万千万别走到我这一步,就算是个仙女也得忍着,再说哪有什么仙女啊”梁老师经历了婚姻与爱情双重崩溃之后肺腑之言。
两年中,李晓丹多次提起结婚“那张纸对每个女人都重要”道破天机。
曾经说这一辈子就不结婚了,就当第三者怎么了的李晓丹曾经沉迷爱情,潮水退去,也要上岸。
为什么那张纸对每个女人都重要?
不全是如此,在哪个时代都不成立。
李是李晓丹,因为这段关系被老板炒了鱿鱼,不是北京人随时可能被遣返,宋、大为都是敌人,她是第三者也是罪人梁是梁老师,婚外情不影响工作,社会关系网成熟,妻女和朋友随时准备他回家,也不用受很多舆论谴责。
李弱势自然要求安全感。
那张纸就是一个溺水者的船票。
梁老师说在家里是父亲,在小丹那里是孩子,沉迷于她的母性。
这实在有点搞笑,倘若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甲包养他,宠爱他给他洗脚叠衣服,陪他跳舞拍DV,梁老师怕是就能忍住,因为缺少释放和打破禁锢的快感。
但是富甲可不要求那张纸,恐怕还盼着梁老师不出声才好。
整个片子最钦佩宋姐,到这份上了,还啥tm爱情不爱情的,能过日子就行呗。
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两种地方,文人的书里和检查手机之前。
90年代末有一部片子引起了全国的热烈讨论,就有如现在的“股票”一样,再没有那部片子和其中所反应的社会现象“外遇”一样,能够让所有的老百姓街头巷尾都在讨论,那个片子就是冯小刚导演的《一声叹息》。
原来被回避的话题,被暴晒在阳光下被人指点。
而那部片子之后,在婚姻中熬成黄脸婆的女人们突然有了危机感:自己很有可能就是与(色)狼共枕,老公拥着自己的手臂很有可能在昨天同样拥着另外一个女人!
女人们开始结成同盟,互相交换智慧——查电话记录,查老公行踪——来发掘丈夫出轨的证据。
可怜这些女人为了家庭生计在外奔波辛苦,在家操持家务,还没有要求老公的疼惜,却发现对方的背叛。
当老妈和老爸两个人看过回来之后,这部片子被老妈列为我禁看的范围,理由是会给我灌输不好的思想,使我对婚姻失望。
但是她能够禁止我看一部片子,却不能切断我所有的信息来源,在各种书籍影视的影响下,她的女儿还是对男人这种雄性动物的(色)狼性了解得异常清楚。
有人就说了,男人不出去乱搞,绝对不是没这个心,而只是有贼心没贼胆,再不有贼胆,没贼那本事。
所以,女人,你的丈夫不出轨不是说他不想,而只是缺乏时间地点人物的统一而已。
也因此,女人们都已经开始反思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而现在则是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一百八十度转折,给予男人们一记漂亮的左钩拳——男人们,出轨不是你们的特权!
在《一声叹息》上映差不多10年后的今天,女人与男性网友幽会,私奔的新闻成为新的社会热点话题:魔兽女玩家与网友玩家私奔,女生抛弃恋爱7年即将结婚的男友与网友私奔……每一条都吸引了很高的点击率和热烈的讨论。
甚至在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帖子《女人在出轨基本都有的8个危险前兆》(http://www.henannews.com.cn/newcnsnews/46/2008-03-11/news-46-72336.shtml),教导男人如何识别并及时防范自己的老婆肉体出轨。
所以,男人们,小心了——在你们赚钱糊口,讨好情人的同时,也不要疏于内政,不然老婆可能红杏出墙咯。
-------------看到那篇《女人在出轨基本都有的8个危险前兆》,突然想到了这部片子。
想到现在做男人也真辛苦,内忧外患呀。
像李晓丹这样的小三儿好稀有啊——纯情小三(不图钱不图房的,就是一心跟着梁亚州,被前男友暴打,失去工作,跟爹妈反目,被骂不要脸,最终耗费两年青春),但她还是不够大气,没上层次,真正的极品小三应该是:我和你上床,但我不留宿你;我爱你这个“坏男人”,但我让你回家做“好男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擦一擦下身,不带走一粒精子和银子——这就是高层次。
人是占有欲最强的动物,这是人性最大弱点,但人区别于低级动物的是人有理性、有自制力,没这点素质就别玩劈腿,所以不论男女,当你决定投身“小三”事业时,请一定想清楚你图得是啥,如果是为了钱,那恭喜你,你的身份明确了——家禽类小三;如果是为了“情”,那你上了一个层次——纯情类小三,如果还想更进步——极品类小三,那就先在思想上做个“结扎”——我不需要“老婆”或“老公”的名分,再在肉体上做个“结扎”——我们不要生孩子。
最后还要强调一条工作纪律:嘿咻现场严禁拍照、拍摄!
婚姻里最怕的就是自我感动,当你都不在乎自己了,谁还会在乎你。
这就是一部关于男人出轨的心路史,没有赢家。
梁亚洲出轨了。
情人问他:你老婆叫你什么?
他说:孩子他爹。
情人:那在我这你就是孩子。
看吧,温柔乡。
在情人这里,男人有激情柔情、有青春美色还有知己陪伴。
他选择了暂时性遗忘,也可以说是逃避,逃避现实的压力,房子、孩子还有工作上的瓶颈。
而这些压力呢,老婆在承担。
老婆有工作,工作之余她操心更多的是孩子和房子,忙着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功课,忙着看房子和装修。
她也会时不时地电话查房,担心丈夫出轨,却在他回家的时候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还费心费力的要给他打造一间宽敞明亮的阳光书房。
她在为理想中的家忙碌,指点江山甘之如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梁亚洲说,你看这满头的灰(他不是嫌弃可能是心疼)女人无所谓:我都结婚了,反正也没人看。
在老梁眼里,老婆心里有他,有孩子,有家庭,唯独没有她自己。
这部电影很现实,能看到很多婚姻中的影子。
所以说,婚姻里最可怕的就是自我感动。
你的付出和牺牲,一切的苦劳不一定会变成功劳,你以为会感动他,可能最后只是感动了自己,还徒留埋怨和一声叹息。
女人要独立,尤其是婚姻中的女人,这种独立是指,精神和财富的独立。
但情感是需要依赖的,是双向需要。
如果你什么都搞定了,他会觉得不被需要。
如果你什么都搞得定,好像也不需要他吧。
仅个人观点:婚姻的保鲜,是多成全自己,而不是成全对方。
婚姻中的魅力,是多爱自己一点,而不是爱对方多过自己。
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演技真棒,张国立徐帆刘蓓年轻时的他们也都好有魅力。
故事倒是很简单,一个生活富足婚姻美满的作家怎么一步步变成惶惶终日的渣男的。
可怕的是细节,梁亚洲上楼前灌下去的那一小瓶二锅头,宾馆里慌乱的藏情人的衣物,英子下了班换衣服机械的打磨家具莫名的惊恐,都让人感觉好近,好真,真真切切。
最后好像又重归一潭死水,但是门口的钟馗和莫名的电话告诉三个人,一切都回不去了,每个人的心里都关上了一扇门,筑起了一堵墙,甚至他们的女儿,这一段也会永远影响着她的爱情观,还是梁亚洲说的对,就算是天仙,你也不能上。
婚姻和爱情,责任和义务,都是永恒的话题。
每个人都是两面人,马晓丹也许是痴情绝对追求爱情只要独立人格不拘凡尘的新新女性,也可能是处心积虑不露声色上位的心机小三。
梁亚洲也许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浪子回头心慌张左右为难的软弱男,也许是没担当没主心骨没责任的摇摆渣男。
英子也许是为了家庭忍气吞声挽回丈夫的苦命妻子,也许是斗天斗地斗小三我不好谁也别想过我拖死你的狠毒角色。
也许两面都是,也许两面都不是。
好的方面想,都没有过错,也许有真爱,剁了手也疼,梁亚洲自己喊自己王八蛋。
马晓丹义无反顾背负骂名也无非是想跟你过,英子哭着说,谁没有年轻过。
既然大家都没有错,为什么要互相折磨,每个人都濒临崩溃,这才是永恒的结局。
坏的方面想,全都是费尽心思,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利用无知的女儿,每个人都有欲望,年轻的身体,精神的偶像,大房子,拼着抢着,哭着喊着,凭什么,我俩贫贱夫妻你要来抢胜利果实,凭什么,你不就是早认识几年吗,不行,过不去,谁也别想过。
都不容易,都费了心血,却忘记了初衷,大房子无非也是想给你一个大书房,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出去写生。
最后那,房子有了,人也在,心没了。
都是一杯放了味精和盐五味杂陈的苦水罢了。
让我惊艳的台词,爱人,情人?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着自己的手一样没什么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了,就像剧自己的手一样,疼.
今天刷微博看到一条“读研出轨学妹,毕业后和未婚妻分手,我和她们都是真爱”的东西,就想到了这一部电影,干脆一起说了。
这类文字啊电影啊,站在男性视角拍出轨,写婚外情,根本上的落脚点不是“情”,而是“傲”,从头到尾都是自恋狂的独白,只是伪装了一下,并且我们的文化是习惯于这种伪装的,这层皮叫“爱情”。
所以我觉得这些人所说的爱情,其实和很多女生被家暴还要找理由“可是他真的爱我”是一个东西,只是对权力体系的一种美化,他的深情只是一块遮羞布,遮住他在男女关系的不平等,通过男女关系彰显自己的魅力,说白了还是只在乎自己。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伪君子,感觉就没把除自己以外的人当人看,何尝不是一种爹味到极致所衍生出来的怪物,他们需要的只能能满足幻想的女性,我和别的男人不一样,我和人类都不一样,若只是有这种想法,那这止步于自恋,如果有“女性”这一特殊人群愿意认同并献身来装点他们的自恋,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只是自信,而不是自恋了。
所以要听话的,乖巧的,欲女或牺牲者,要有生命力,要年龄更小……总之这类人的出轨标准,不外乎是强化自己心里对自己的那套评价准则。
而能搅和进来的女性也八成是会把自己完全物化的那种,发自内心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装点男人的鲜花”,我没什么好评价的,尊重他人命运。
不记得之前是否完整看过,只记得张国立脚踩自行车,画面对着车链的镜头,张国立使劲得踩啊,想要当个好人,但是两边都不是人。
从张的角度出发,可能表达了海报上的那句话“都市中一个男人所面对的诱惑与无奈”,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男的脑子不好使。
从徐帆或者刘蓓的角度去看整个事件,就比较清晰明了了,他虽然想做个好人,但是因为脑子不好使,注定带来的就是不幸,即使他有万般的好,也要远离他,因为远离这种人,就是远离不幸。
有的时候,也会怀念一下以前的日子,寄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不一样了,想约就约,还提供上门服务。
出现问题的时候,请不要埋怨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渐渐老去,说不定哪天一夫一妻就不是主流了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可避免要悲伤,难过,叹息,但不要沉迷进去,悲伤难过了就好,体会过了就好。
全身心得去做一件事,全身心得去爱一个人,这世界上没人是不可替代的,睡一个好觉起来,满大街都是可爱的人。
这部片子拍出来的时候,我还很小。
“第三者”、“中年危机”这些点都吸引不了小屁孩;央6放的时候,那灰蒙蒙的画面、京腔的台词、冬日臃肿的皮囊,都与当时我的生长环境相差太远,无法体悟。
重新拿出来看是冯小刚说他的很多电影都是自传式的,比如《一声叹息》。
一看之下拍的可真好,可惜张国立话剧感的旁白总让人出戏,王朔的台词又口语又深刻,实在不适合这种呈现形式。
刘蓓饰演的刘小丹那时正年轻,让不惑之年的张国立饰演的梁亚洲又有了青春与跳跃,每一个人到中年的麻木灵魂都免不了被吸引。
特别是作家这种职业,他需要灵感、需要飘渺、需要高于生活的新鲜。
梁亚洲形容他们最初在一起的日子为“即不真实又很沉醉的时光”。
女人的烈与韧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李小丹的烈是被正牌男友暴打也不选择离开梁亚洲;是在山上跟梁亚洲瞎闹选择一跃而下;是与家人的直面放抗。
她做人真挚浓烈,这也正是吸引了梁亚洲的地方。
可是她的太认真与执着也让梁亚洲深深感到劳累,刚开始梁亚洲被爱情所感动,真心想离婚娶她,而后期变成一种灰色地带的责任。
李小丹的韧是一直不紧不慢的等他,心疼他。
也如梁亚洲的旁白所言,他如此喜欢和依赖李小丹的母性,在他身边像个孩子。
李小丹是个贤惠的女人,叠的整齐的衣服、给梁亚洲洗脚、剪脚指甲可见一斑。
她没有撑到最后,她是爱情至上的女人,在感到梁亚洲的疲惫与离意后,她走开了。
徐帆饰演的正室晓英,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装修、带孩子身上。
正如叫“孩子他爹”的夫妻生活一样,已经主动推开和埋葬了爱情,剩下左手握右手的分不开。
王朔的本子和徐帆的张力都非常好。
晓英最初是带着理智和尊严的强势分手、尔后是剥脱了自尊哀求着留下、然后是歇斯底里的撒泼、最后回归到我不离就耗着也挺好的阿Q式等待。
她的柔韧让她等到了丈夫的回归。
最后一场高潮戏份,她故意邀请李小丹进家门坐坐。
向李小丹从容又刻意的讲述当年梁亚洲追求她的故事,又拿出月月这个筹码营造家庭的平和温暖,彻底消耗了李小丹的能量获得了胜利。
在电影前半段的时候,梁亚洲的剧本里有句名言“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或有贼胆没贼心,老了之后有贼心也有贼胆了但是贼没了”;在电影后半段的时候梁亚洲跟好友说“千万千万不要走到我这一步,即使他是仙女,你也要忍住”。
梁亚洲怕麻烦与懦弱在电影的后半段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男人适合拿来做老公,不适合拿来做情人。
片中人物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至少,晓英最后获得了完整的家庭、以及入住美好新居的幻景。
太王朔了,把事儿看得太明白,又故意装糊涂。又是一个永远无法成熟起来的男人形象,一个字儿就是贱,但又贱得这么自然而然,这样的形象普遍而典型,很有都市感。台词太赶趟了,所有的人都演得那么舒服,真是看着太爽了。后三分之一有点泄气,总觉得可以更精彩一点。徐帆的外地人身份有点意外。
那是我一生中,既不真实,又很沉醉的日子。
1.男人如果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等待着他的必然是深渊,进退维谷。当然,渣男例外。因为渣男不在乎,所以能拿住他的办法就不多。2.复杂的感情关系里,谁都不肯放手,谁都难以轻松。3.咬人的狗不叫。4.中国式婚姻里推崇女人用"智慧""拴住"男人,其实,婚姻不重要,彼此信任和相爱才重要。5.写男女关系,尤其是写文化人"搞破鞋"的事,王朔堪称高手,冯小刚也很擅长驾驭。6.那时候的"年轻演员"真好,生动,在人间。7.如果不是查资料,很难想象刘蓓当时已经33岁了(和徐帆同岁)。8.人物命运处理得太国情了,扣分。
难得冯小刚的片子是这种很悲情的,没有任何喜剧色彩的。年纪越大,好像越来越不明白什么是爱情,应该说爱情,责任,亲情,习惯,很多东西真的就是分不清的。
你够爽了,还叹息个毛。找小三你还有道理了
印象最模糊的一部冯氏作品
中国男编剧写情感戏真得很差,总有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感动,也可以说是种自我催眠。就本剧来说非常写实但通俗文本能力不足(都不如他早期的小说),导演的调控能力又不能为本子增色。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摄影和剪切倒是可圈点,颇具现代性,比后期作品强
每年國外都會拍關於中年危機的片子,尤其是中產階級,國內貌似現在已經不流行在電影里探討這個話題,大都是沒口味的肥皂劇。回想十年前的這部,現在看來更棒~
喜欢刘蓓
哎,真是一声叹息
酸溜溜,假惺惺的,王朔既想煽情又想深刻,忒拧巴。
摸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什么感觉都没有。可是如果把你的手砍下来,就像砍我的手一样疼……
老男人我真的栓Q 好俗啊好恶心啊救命/俩美女都好美啊嘶哈嘶哈/我还是喜欢那种暗流汹涌的,这怪恶心的我服了…冯小刚王朔果然一个尿盆出不了俩兄弟/傻逼yy男凝我真的呕
总体是强调婚姻的正统道德价值,没有刻意抹黑小三,男人也非毫无责任心和愧疚感的坏典型,这样的真实感让题材具有现实意义和表现力度。男性视角的两难,一边是失去激情的婚姻,但尚有亲情维系,一边是久违的激情,却缺少婚姻承诺。电影像是冯导祭出的一则醒世恒言,每个角色都具有典型意义,若是心不狠的就莫摊上这麻烦事,否则里外不是人只能“一声叹息”了
仿佛在看纪晓岚演戏。。婚外情的故事,文人的婚外情能叫婚外情么?那是美好好春天再次来临。属实看不懂的操作 @2022-02-23 20:21:39
看完觉得挺没劲的。画面糊,没字幕,观感很闷。剧本应该不错,拍的什么玩意儿啊,全靠大角儿们演技撑着了。恋爱上头的文青小姑娘,看不看也就那么回事儿,中间还真以为他们能离呢。这也是冯导夫妇“能回家就行;我们是男的不吃亏”意志体现呗?
冯裤子最恶心人的一部电影,最讨厌这种描写男人出轨的戏码,真当自己是白莲花呐!而且这电影的主创班底像大逃杀似的,人均出轨小三是吧……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有点沉重,不像老冯其他的电影
小时候第一次看对于婚外情这种还挺震惊的。
婚姻之痒。喜新不厌旧,里外不是人。人到中年反倒更加困惑了,这纠葛是亚洲自身性格的悲剧。人的一生,只有那么几步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