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死

周而复死,周而复活

主演:吴一含,包小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周而复死》剧照

《周而复死》长篇影评

 1 ) 周而复死影评

影片开头第一句:我挖了个坑,是用来埋自己的,就吸引住了我。

确实一开头就引起了我的悬念。

我觉得影片里的周立言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追逐梦想的纯粹,虽然在前期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他仍能继续拼搏奋斗,这就给了很多心中有梦的人一个最好的榜样。

这是导演的心声,想为梦想拼搏的单纯。

还有立言与大牛的对话,说自己就算回忆起之前的事也不想回去,而想留在小雨大牛身边,我相信这是所有心中纯粹、美好的人的选择,没有世俗与繁杂,只有真诚与纯粹,我们都想有这样的世界,也在努力创造这样的环境。

这部片反映了导演和许多有梦想有纯真追求的人的心声,相信会引起你们的共鸣的。

 2 ) 期待

小明导演的电影给我一种温暖安静的感觉,虽然平淡但有回味。

戏剧冲突、故事悬念不强烈,但朴实的平铺直叙虽略显缓慢,倒也不乏张力。

影片的后期剪辑在节奏上尚有提升空间。

我假想故事的结尾,图财害命的坏人最终并未受到惩罚、而是被艺术所感染了,被真情感动了,从此痛苦地活在金钱与浪漫之间……期待更多佳作!

 3 ) 小明同学加油

电影不仅是导演在银幕上用光和音谱写的诗,更是一个从立项、融资、组队、计划、执行的商业项目,所以执导就是导演与自己、与世界的一个妥协和坚持博弈过程,中外皆是如此。

所以电影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周而复死》故事的立意还是有意思的,画家死了作品才值钱,比如梵高,这似乎已是常识的认知,虽然这一认知荒谬且残忍,但就是常识——其实所有文字和视觉艺术创作者,都会对这个话题心有戚戚。

于是画家周立言死去活来,矛盾冲突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可惜,本片最大的问题就在剧本,情节立而不坚,如同油腻的中年人,抠抠索索地将一手牌打得滋味寡淡。

剧本是投拍一部电影时,最容易忽视也最不应该忽视的一项投入。

很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也忽视了剧本,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拍摄过程中剧本或许还经历了几次更改。

逻辑塌方,是很让观众出戏甚至出离愤怒的灾害现场。

醉鬼莫名车祸,警察草草结案,妻子不识丈夫体征就轻率相信男主死了;男二占巢养凤,还起心谋算男主,两口子居然还能若无其事幸福收官;夏伯说住我家的也要折算拆迁面积——我信你个鬼啊。

除了理应交代清楚的关键被很敷衍的一带而过,本片的剧本在角色人设上也塌了。

女主看不出职业背景,男主失忆的症状有点失智,夏伯更像个城市副教授而不是村干部,胖墩就一呆砸,孔总即无表情也无眼神,杀手更适合要债真没法干活埋人的业务,女二就一笑起来真好看的傻白甜。

男主这个角色,怀才不遇和中年危机,着墨不够。

男二的贪、怯和良知底线没能充分表现。

女主对男主的婚后嫌弃,以及对婚姻利益的严防死守,可以更明白一些;女二的三观塑造可以更现实一点……好的故事,每个人物都要对故事有价值,人设画像需要逻辑自洽,而不是信手拈来的标签。

拍电影不是小朋友过家家,吼一嗓子我是奥特曼就可以打怪兽了。

人物扁平化,对白自然就有点崩了。

“有什么权利这么对我?

”“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周立波”这样的傻话,就不一一赘述了。

能够理解,为了拿龙标,剧组不得不压抑冲突矛盾,但收敛不代表锋锐全无,更不代表放弃对演员的调教,更不代表逻辑拧巴、人物扁平、台词崩溃。

对吧?

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色调切换、节奏变化,可以更果断利落一些,而不要让观众觉着导演还在探索尝试表达手法。

后期剪辑,开篇啰嗦了,让男女主吵一架,然后男主晚上坐车里三小时不上楼,三下五除二就能交代妥当。

《周而复死》并不算绝佳之作,而是一部小成本、有诚意的作品。

导演创作态度的认真,反而是本片最打动我的所在,足以把我摁在座位上耐心看完全片,并啰啰嗦嗦的写了以上。

只要有心气,强弱只是一时问题。

最后,片名不喜欢,俗了。

再,一直在回想《有话好好说》。

所谓强弱,真的只是心气。

又再,王小明同学加油。

倪小明|文

 4 ) 周而复死 向死而生

这是一个关于爱 金钱 情义的故事...情节设置的非常巧妙,用多种视角的切换向观众呈现了整个事件,既不会流水叙事,使情节过于繁冗,又不乏悬念和紧张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看完了整部影片。

电影中很多镜头运用的也独具匠心,包括反映时间流逝 人物焦急心理的快切镜头;使表演环境更加真实 叙事更加流畅的长镜头;以及结尾立言力图反抗时只能从一小个空洞观察的独特镜头视角....等等,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我非常喜欢整个故事的构想,这原本是从"钱"出发的一场闹剧,却渐渐演化出了商人贪婪的人性 现代人们对于艺术品欣赏的价值观 乡村民众淳朴无华的情义 对于传统中医药事业的继承 等多个主题,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死去",却又向死而生,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捍卫了内心的真挚情感,着实令人动容。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影片前半段有些镜头切换过快,叙事节奏稍微有些赶,容易导致难以理解,如果能完善这一点,相信这部电影会更出色

 5 ) 观 周而复死

《周而复死》之王小明导演,他借剧中的画家之名说当下“人类无底线危机”,危机导致的现实荒诞、现实魔幻早已超出诗人、作家、画家的想象力。

在“冥币”、钢筋水泥、“铁包肉”统领下,人们被掌控“冥币”的“死人”左右着生存指南。

在《周而复死》中,王小明导演将黑色幽默植入日常中,却不显其突兀与失真,这说明,“黑幽”与无明现实是非常匹配的,与现实相比甚至黑的不够、幽的不渊。

 6 ) 已故导演王小明传

若有谁欢快友善地来和我说,哪天我死了TA愿欢歌相送,我会很感动,这比哭我更够交情。

将此文的题目报给王小明,他同意。

我也感动。

拿自己的死说事,久了不过瘾,终于可以说别人了——人家明明还活得好好的,且人家也明白,咱说法里透着欢愉与善意,对贪生的我们而言,这是可贵的缘分。

因此行文前,先谢谢小明。

已故导演王小明已拍摄完成六部影片。

最近完成的一部,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电影导演的死亡事件》,拿自己的死说事。

其中首部正式公映的是《周而复死》。

本文首先是我看《周而复死》的观后感。

最早看小明影片是《大城喜事》,十三个人合谋杀了一个人。

作为独立电影在国际上获不少奖,内地未能公映。

老实说,我若是审片官,以屁股指挥脑袋来投票,也未必通过——简直就是控诉社会阴暗面,如果观众看了不想活,谁来负责?

后又看《一路向北》,剧中角色换了一种死法:人性的泯灭与良知的涣散。

如您所知,还是未能公映。

看过这两个片子,知他有天赋,又务实坚忍,是个能成事的实在娃。

同时也觉着,哪天小明把自己活得通透敞亮,片子也就该公映了——这话有点空,以下做个详解。

我看东西,一上来先观其气息。

书法绘画,影视文字之类,要眼睛来看气,音声呢,耳闻知气息——五蕴所摄,入心则自动辨识。

凡此种种,气息不对的,一概不喜欢。

有时得些名家字画,气息不好,都不愿意往家里拿。

也有特别喜欢的,又觉着看过了,入眼印心了,也不必执取其物。

因之除了因缘深具的几件,更多时候落个洒脱。

作品的气息从哪里来?

艺术作品反映的一定是创作者本人的气息。

一个快乐的人懒得呻吟,嗜欲重者难为清逸之文,满肚子算计的人,手下也出不来明亮干净的画作。

而一个在暗夜里挣扎呻吟的人,固然高唱渴望光明的歌,固守准则不愿媚俗,却也较难以其身心状态,示现给别人以勉力前行的力量。

市面上多的是媚俗之作,循市场规则炒作分羹乘势而行,与艺术水准高下无干。

真正恬守高洁的不多,也易受伤,无人喝彩,有时倒是种天赐的护佑。

高洁且有光热内核于黑暗中化生神光的,更少。

最后一种,才是我心仪的作品。

脚踏实地的真,温暖可感的善,与容光焕发的美,一经印心,永不相忘。

多少人不愿上路,多少人迷失在路上,多少人哭倒在路上,多少人悄无声息自己走远,于一隙光阴中应缘行愿的,多是大超脱大自在者。

哎,着实有些奢求了。

我已看过小明的影片中,痛苦,反思,质疑,控诉,都有。

但他并未止步于此——对美与光明的渴望,始终是最强音。

仿佛一个倔强的有着灵魂洁癖的少年,挣扎徘徊,呻吟行吟,在漫长的冲突与整合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日臻圆融。

小明说《周而复死》其实是他拍的第三部片子,不是第一部获得公映许可的,却是第一个进入影院的。

我看片,倒觉这顺序,也没毛病——此片中仍有对社会各类潜规则与各种虚假手段的揭露批判,但也带着良好愿望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从“已故大师周立言”到连名字都没有的“那谁”,反倒后者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存在感。

且,从画家直面现实有力反击开始,他迎来了“第三种活法”——保有“那谁”的赤子之心,发展入世的斗争谋略。

游刃而自如。

这份不失初心积极入世的力量,当然首先是编剧兼导演王小明的。

这比影片公映更让我欣喜,我关注多年的师弟,活开了,张扬了。

我对于可以执着一事沉下心去做的人,都很佩服。

比如小明,这些年一心一意拍电影,把自己都给“拍死”了。

虽已有片公映,以世俗意义论,还不能算成功——名利都还没开始回收。

但恰是这不由名利支持的热爱,注定其大师本质。

拍电影,某种角度是小明自我救赎的稻草。

攥久了,继续活着,都有机会变成扬帆起航的金色桅杆。

对于“昨日种种昨日死”的已故导演王小明来说,可以告慰他的,显然是“今日种种今日生”的金色桅杆了。

我题之“已故”,实是庆祝他的新生。

《周而复死》的剧情不复杂,一个生前寂寂无名的画家,在“被死亡”和市场炒作下,作品卖到天价。

产业链之完整,不依存于他也可良性运转。

而他活着归来,竟妨碍了这产业,险些再度“被死亡”……以我对小明前两部作品的了解,此片为获公映权,应剪去了些精彩环节,最终成片的节奏与美感受了些影响。

“话语权”的获得,往往也和名利积累同步派生。

而才情之类,并非得到上述名项的全部条件。

通透如小明者,显然明白这些。

王小明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和小明交流时,他说,哪怕这辈子拍电影拍死了,来生还要当导演。

这执着精神,令人钦佩。

不过,作为师姐兼朋友,我还是希望他这辈子就把电影拍够了。

正在筹备的第七部影片《压轴》是一场大戏,以相声行当来写各种死与活。

有幸看过剧本,我想象此片公映那天王小明老泪纵横的样子,不禁莞尔。

《周而复死》亦可谓是“一元复始”的开端,下一次哪部公映,未知。

无论怎样,在《一个电影导演的死亡事件》之后,该是“一个电影导演的新生宣言”了。

鲜活的电影导演王小明本尊今天的王小明,是新生的他自己。

我依稀听见前方传来新片呱呱坠地的哭与笑,元气充沛,响彻天地。

吴聪灵庚子年冬月十五

 7 ) 周而复死,死而向生

和周立波名字一字之差的无名画家周立言,意外“死亡”。

生前百般求索而不得的功名利禄,死后接踵而至,自己却浑然不知。

历经波折,“死”而复生,却发现人间已然不值得……一个很黑色幽默的故事,虽不新奇,却很真实。

能有幸走过2020的人谁不感叹现实才是最好的编剧,因此才有了这人间的一切光怪陆离。

看得出来这本来不是一部针对大银幕而拍的电影,因此很难将其归类为某种类型商业片:有黑色幽默但不是喜剧,有犯罪但不是惊悚,有爱情但不是文艺。

想要在某一方面得到充分满足的观众可能会有些失望。

但如果能够撇开电影的纯娱乐功能,而从电影人与观众的之间的交流与共情角度来看,《周而复死》还是触及到了一些边界,可以感受到导演很诚挚的表达。

无论是画家本身还是他的经纪人、抑或是乡村女教师以及由遗孀变成的前妻,每个人物身上都饱含导演自己对社会、人情以及生命的观察和思考。

仅此而言,能做到真实的表达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片中不乏一些有趣的细节。

画家失忆流落乡村的一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从前武侠片的桥段,只不过换成现代的装束、投射现代的故事,倒也不乏是一种有趣的喜剧化尝试。

大牛的演员是个亮点,天生喜感的长相,加上内敛的戏剧化表演,走喜剧路线应该很有前途。

不同于大多数独立电影,《周而复死》的故事及人物走向最终还是温情的,也许这是为了满足大银幕公映的需求,但何尝不是导演对生活的认识和期许。

正如他在映后与观众的对谈中所说,“现实很残酷,但是真让你为了几百万去杀一个人,大多数人还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性不仅仅只有黑暗一面,生活总还有希望。

虽周而复死,但死而向生。

 8 ) 孤独而不孤单的不得志者寓言——王小明导演作品印记

—摘自猫眼

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不仅是年度票房势如破竹般突破了600亿,也出现了平遥电影节、FIRST影展等,推动了年轻导演们的纷涌,包括《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过春天》的白雪等,而在2018年时携带《浮生一梦》参加平遥电影节的王小明,又陆续的以《周而复死》、《一个电影导演的死亡事件》等,延续着他那不得志者的故事,并融入了一定的人文关怀。

不得志者的寓言:古人常说,郁郁不得志。

其出自于《新唐书》卷八十四:"(李密)岁饥,削木皮以食。

变姓名为刘智远,教授诸生日给,郁郁不得志,哀吟泣下。

"意思主要指的是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后来则进一步引申。

今年奥斯卡电影节的最大赢家奉俊昊,在接受采访问及如何总结自己的电影创作时,他说,从《绑架斗口狗》到《寄生虫》,他讲的都是不得志者的故事。

而以《一路向北》、《大城喜事》等成名的年轻导演王小明,也是将“不得志者”作为他关注的焦点,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又夹杂着丝丝缕缕悲悯的人文关怀。

很多观众第一次接触到王小明导演的作品,是由王锦明主演的公路剧情片《一路向北》。

影片讲述中年油罐车司机阿炳,面临着儿子即将失学、母亲重病需要巨额治疗费等,于是他接受了老板私下委托的重任,开着一辆卡车一路向北……影片的时代背景在新世纪初,一开场时主人公阿炳便已经是中年丧妻,又面临着失业、儿子失学、母亲重病的问题,他虽然有着一颗柔软的、平常的心,但在一路上不得不面对、解决那些突然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问题,可以说,他从一开始就是生活里的失志者,尽管最后时稍微成为同流者、懂得了些许的人情世故,但他身上所失去的那种本真,则融入了导演王小明对于人性的关怀。

《周而复死》更是将不得志者的命运指向了“死亡”。

原名《周而复活》的《周而复死》是一部现代题材的黑色幽默片,影片讲述一名三流画家郁郁不得志,尽管勤于画画但难以找到好金主,于是在一次偶遇少年好友后,两人策划出一起“死后出名”事件想要炒作抬高画价,却又弄巧成拙……影片以残酷中夹杂着温情的方式讲述这个死/生的故事,也涉及到一些现代化社会的丑陋现象,如人为的炒作抬高拔高等,再加上主人公在遇到意外后基本上失忆,这点也意味着不得志者的“忘记自我”。

幸好还有一些小山村的暖暖阳光,及多年的友情,带给他人生、带给观众些许的温暖。

孤独而不孤单:人生而孤独。

在美剧《疑犯追踪》的大结局时,它给予了很多TM的独白,稍微的回顾了女主人公Root的追寻梦想并为之无怨无悔的一生,还带出了“人生而孤独”的主题。

实际上,《疑犯追踪》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TM小组的主要成员们就已经不断的面临着孤独的问题,只是在困难之下,依然能够携手同行。

对于不得志者来说,这种人生的孤独感往往更加的清晰。

在《一路向北》里,主人公阿炳成为了中年丧妻、失业者,他一路开着大卡车从江苏到广东,没有第二个司机轮流开车,更是绝大部分时都是孤独上路,有时想要联系远方的家人时,又会处于联系不上的“失联”状态。

《周而复死》中的主人公是一名三流画家,有妻子有少年伙伴,但车祸事件使得他流落小山村,再加上失忆而处于孤独之中。

手机实验电影《一个电影导演的死亡事件》里的导演王小明,有妻有子,但实际上从影片一开始他们就已经是处于两地分离的状态,偶尔的联系则是通过微信、抖音等现代化方式,难以掩盖他们之间的隔阂。

不过幸好,他们这些不得志者并不孤单。

这不仅仅是因为很多人都郁郁不得志,更是因为他们有时候伸出的援手温暖了那孤独的心灵。

《周而复死》里表现的最为突出。

少年时的小伙伴一直都在旁边支持着这位三流画家,虽然是他出了“死而复活”的主意,但重点也在于“复活”上;后来当他真正的看到“复活”的画家时,尽管在他的一言一行里流露出一些的“希望他真的消失”的情感,但这本身也是寻常的人性,而当他放弃了已得的财富换取画家的人身安全时,他也很淡然的流露出依然继续支持他的决心。

更何况,在画家失忆流落小山村时,他得到了女主人公一家的悉心照料,也才能很快恢复身体,并在女主人公他们的帮助下找回了“自我”。

梦想照亮现实。

王小明导演凭借着自己对于影视的一腔热血,关注了众多芸芸不得志者的郁郁寡欢的日常生活,并融入了淡淡的人性的美好,让很多人看的很有共鸣又得到了温暖。

 9 ) 周而复死?周而复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话:“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

”在这个繁华又浮躁的世界中,多少人仅仅是活成了一个影子,而真正的自我早已在追名逐利中随风而逝。

王小明导演在他那幽默而不失辛辣的镜头语言中,将个体精神和肉身的死亡通过叙事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周而复死》被标榜为悬疑片和恐怖片,但我也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喜剧电影。

影片在沉重又压抑的气氛中开场,画家周立言静静地躺在为自己发掘的深坑中,向观众宣告着自己的命运。

但郁郁不得志的气氛随着剧情的转折而升温,冰冷的现代社会在人物的笑与泪中染上了人性的温度。

导演使用了不少寓言式的剧情,在这90分钟的短片中展现出了生动的社会缩影。

而影片的结局则带来了另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反转,周立言在经历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后终于寻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作为王小明导演的院线处女作,《周而复死》生动地刻画出了小人物在社会中挣扎的心路历程。

也许当我们经历了时间的历练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时,想必能像周立言那样,在这有血有泪的故事背后挖掘出更多生命的意义。

 10 ) 周而复死,死而复生

小明导演的《周而复死》即将登录院线,作为第一批参加点映的观众,可以第一时间在大屏幕上看到王导的电影,也是十分的幸运。

《周而复死》是一部低成本喜剧片,拍摄于2016年,据导演介绍,实际外量拍摄主要在无锡宜兴,共花了22天,但是在电影里我们却看不到粗制滥造,可见导演事先做足了功课,对电影要呈现的效果在前期分镜上己经精心设计过,这对当下商业电影使用大量剪辑,变着花样炫镜头的方法,显然小明导演更有诚意,更有耐心,也更有对电影的热爱,我想,中国电影不缺五花八门的创新,缺的可能是更多的耐心,像电影里夏伯评论药材的话,要在季节里生长才会有药效,催生出来的反季药材是大打折扣的,这也许也是导演对电影,演员对演技该有的态度。

《周而复死》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画家,生活也很糟糕,在一个艺术品经纪人的怂恿下,阴差阳错,失忆到了一个小山村,而以为他真死了的城市里他却成名为大师了,遗作价值不菲,而他再回到城市,却发现自己还是得去死,这一切的闹腾是什么造成的?

是钱,是孔方兄。

然而看完电影,我仍然感受到了导演的善良,也许生活终究是无奈的,有时候人会选择做出一些"正确"的事情,但人还是需要底线,这个底线就是良知,所以娟子虽然改嫁了,却对周立言心存感激,所以凯子虽然发财了,真要杀死周立言时会选择让他逃跑,这个是一部电影的基调,当然最纯粹的善良来自山村老师夏小雨,正如其名,小雨温润,细雨润无声,经历了一段感情伤害后,在与周立言平淡相处中,渐渐从可怜到欣赏,到崇拜,到爱,这个过程导演很有耐心,花了很多细节来铺垫,想起好多商业片,一来二去就直接拉窗帘了,这里的情感更像山村的竹子,花了无数时间的培育,一旦长出地面,就快速成长,这是自然的,有积淀的情感。

当小雨发现周立言的真实身份后,选择的是把他送回去,成就他,这是要勇气的,毕竟已经在家住了2年多,乡村里已经默认了,当拥有了,又有多少人能够放弃?

同样的选择也摆在凯子娟子面前,摆在孔方老板面前,因果报应,所以选择的善的,得善果,选择恶的,得恶惩。

这是导演在一部喜剧片中内嵌的价值观,也许正是这份善良,使我们不会去纠结电影中一些不合理的小情节上,毕竟作为喜剧,做些夸张,做些放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再说说演员吧,演技都不错,演夏小雨的演员非常自然,大男主的戏里,承担了感动观众主要的活,而大牛也起到了很好的喜剧笑料,男主的演技也非常专业,演来颇有张力,挺像王景春的。

周而复死,周而复始,只要开始了,我们就在死去的路上,只有死去了,新的开始才会发生,片中的周立言死去活来,活来死去,转换着身份,转换着情绪,转换着善恶,我们一介凡夫,无法逆转命运之手,但选择从善,选择纯粹,还是可以做到的,周立言心心念念的金钱名利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是小山村里的山水、竹林,淳朴的大牛,忠诚的狗狗,还有那个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姑娘,给了他无尽的快乐与幸福,这才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吧!

支持国产电影,请去电影院看小明导演的《周而复死》,会带给您更多的感动。

《周而复死》短评

看到本片的海报时还以为这是一部低成本的恐怖片,还在担心会不会被影片“吓”到。看完才发现这是一部交织着生活的欢乐与泪水的剧情片,有心痛更有心动,尤其是男主人公在乡下“失忆”的那段生活。

7分钟前
  • 杨璧萍
  • 力荐

王小明导演的院线处女作,这部电影里的一镜到底很厉害。

8分钟前
  • 蜜山海
  • 力荐

徐闻是个好地方,不仅是盛产菠萝香蕉,还出了这样一个相声演员、导演王小明。影片里虽然不再有《一路向北》中穿插的雷州方言,而淡化了具体的城市色彩,但依然夹杂着淳朴、浓郁的乡土情怀、人情世故。

9分钟前
  • 执着
  • 力荐

有点意思,又不够有意思。

11分钟前
  • wholiar🌈
  • 还行

演技捉急,逻辑混乱。这是电影吗?看来网剧水平提高还得再等等。

13分钟前
  • 马列克
  • 很差

精彩!一个四十岁中年危机的画家,和兄弟策划一场假死,为了让画升值!结果没想到他的兄弟为了暴富不惜杀人!妻子为了荣华富贵六亲不认,只有画家死了,画才能卖高价。那他在不得不死的情况下,如何自救?观众的心也一直提着,看他如何逃出升天。大家赶紧去看。国产好片鉴定完毕^_^

18分钟前
  • 妮妮
  • 力荐

中年人的焦虑,是这个时代挥之不去的一个印记,无论是生活在都市边缘的小人物,还是已经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常常都被有意无意的被内卷化。《周而复死》在拍摄时(2018年开机)还没有流行“内卷”,但却无意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痛点,这点使得在一边看电影时一边感受到类似的心痛。

23分钟前
  • QGSM
  • 推荐

用心做好事 感悟。。。

26分钟前
  • 豆友228713965
  • 力荐

细腻的描写手法,情节的不断反转,人性的温暖等等细节让电影看完后有了更多的回味。五星推荐👍

29分钟前
  • Jessie
  • 力荐

作为王小明导演的院线处女作,这部电影生动地刻画出了小人物在泥潭中挣扎的心路历程。也许当我们经历了时间的历练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时,想必能像周立言那样,在这有血有泪的故事背后挖掘出更多生命的意义。

30分钟前
  • 墨辞
  • 力荐

喜欢这样的电影。与麦兜表现手法相似,关注平凡人生的人生历程。一死了之是痛快,想活又必须死,这叫纠结。导演轻松地把观众带入到剧情之中,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那个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生的画家,选择是个大学问。

31分钟前
  • BH4SQE
  • 力荐

这两年随着电影市场的急剧发展,也给年青一代电影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这部《周而复死》便是70后导演王小明的首部正式上院线的作品,看之前没有期待,但看完还是被打动了。

34分钟前
  • Allen
  • 力荐

非常有诚意的一部作品,其中纯美小山村的宁静和温暖让人久久难忘

36分钟前
  • 瑜悦
  • 力荐

大牛演得最好。喜剧喜剧。村长普通话太好了!!!感觉前面可以更拓展一些。

38分钟前
  • 豆友183180377
  • 推荐

挺好的故事,烂透的演技

43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整部片子的环节紧扣人心,感觉到时代的无奈,触动地我哭了好几回,哭过之后很轻松,似乎将身体的一些毒素都排出去了。值得推荐!

46分钟前
  • 恩然酵素家园
  • 力荐

三刷了,还是一样喜欢肥仔大牛,值得一看的一部黑色幽默电影,剧本好,演技好,我特别喜欢桃源村的景色,那里太美了!

51分钟前
  • Lily做最真的自
  • 力荐

烂到无话可说。。

54分钟前
  • 🍩
  • 很差

电影看完了 ,拍的非常好 !看完心里这滋味不太好受。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吃人的社会。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 ,为了钱不择手段 ,道德沦丧。而艺术沦为了敛财的工具!真正的艺术作品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 ,取而代之的是贪婪无知的炒作和哗众取宠。这个不分真假颠倒黑白的时代 ,哪里才有货真价实的东西!这是个假世界啊!

56分钟前
  • 麦田守望者
  • 力荐

故事一般般,演员也不太行。这个海报属实离谱。理想化真善美结局嗷。

60分钟前
  • 千门度月华
  • 较差